[爆卦]動漫掛布怎麼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動漫掛布怎麼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動漫掛布怎麼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動漫掛布怎麼掛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神父的鹽 . 創造新平台其實沒那麼難. . 不需要矽谷或是什麼龐大的資源和資金,別忘了,臉書一開始也不過是哈佛的把妹網站,而且還是抄襲別人的. .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討論區,早期的台灣論壇、yahoo奇摩家族,更早以前的社群,還有pchome貼圖討論區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 他們背後都有資訊公司...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萬的網紅懶貓 LanCa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後面那個是怎樣! 剪這種可以不要那麼快嗎... 投稿→Discord: https://discord.gg/lancat 懶貓子拼圖、掛軸現貨販售!!(買動漫沒貨的話ME還有) 買動漫: https://bit.ly/37GtGea ME: https://bit.ly/38mgmf4 ◆*...

  • 動漫掛布怎麼掛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4 00:46:36
    有 631 人按讚

    #神父的鹽
    .
    創造新平台其實沒那麼難.
    .
    不需要矽谷或是什麼龐大的資源和資金,別忘了,臉書一開始也不過是哈佛的把妹網站,而且還是抄襲別人的.
    .
    台灣其實也有不少討論區,早期的台灣論壇、yahoo奇摩家族,更早以前的社群,還有pchome貼圖討論區等等,都是成功的例子.
    .
    他們背後都有資訊公司或是入口網站做支撐,而他們沒落也都有各自的原因,無論是被取代或是受眾人口流失,但其實這些都是表面的理由,那時候還沒有臉書,而且消失前還有一定的使用人口,例如台灣論壇就曾經有網友發起搶救活動,但被經營的公司否決,這些網站即使沒落,仍然屬於一個層次而已,如果經營者認真投入,了解市場並且重新競爭,隨時都有重新點燃烽火的可能,大部分消失的原因是,他們覺得繼續投入成本不符合效益,當討論區開始廣告蔓延、機器人援交廣告大舉入侵,當他們管理人口開始缺乏,或者不想再繼續投入,無論是自然使用者先前產生的各種社會爭議、以及引起的司法案件,這都是開放一個平台讓使用者參與會產生的必然結果,當他們懶於管理,覺得弊大於利,對自己公司沒有利潤,所以「乾脆關了比較快」.
    .
    換言之,他們缺少了擁有一個龐大的社群網路主事者,應該有的「決心」和「使命感」,甚至察覺「使用者情緒」以及「未來發展願景」的藍圖,簡而言之,他們看不到後面的東西,以至於像祖克伯一樣,擁有一個龐大社群網絡是能怎樣呼風喚雨,日進斗金的視野,他們著眼的是,現在賺不到錢,而且會為我帶來麻煩.
    .
    自由時報早期也有一個類似讀者園地的東西,後來也是因為這種心態,當收益還沒到時,各種偏激的人在上頭爭執感覺很麻煩,後來也收了,不然,那也是擁有一個新聞時事討論區發酵的潛力.
    .
    產出一個論壇並不難,其實你只要拿Discuz!的程式架構,套用下去,也可以搞個現成的論壇,其實古早以前很多討論區都是用Discuz!的套裝軟件去改的,這個模組就是你所看到eyny討論區的樣子,臉書以前曾經有多點開花的論壇戰國時期,光之動漫、藍天動漫、Uwants、百合會討論區,都是類似的架構.
    .
    為什麼說搞一個社群討論區並不難呢?因為之前神父就搞過兩個,一個是掛在某新聞台下,另一個是某人力銀行,請軟體公司重新寫一個新的,提出符合自己的需求,價碼大概100萬,難的地方就在於,怎麼吸引使用者駐留,吸引人氣,進而產生影響力,更重要的,取得使用者的「信任」.
    .
    你說現在的臉書使用者信任祖克伯嗎?當然不是,不過一開始的臉書獲取使用者信任,的確突破了那個門檻,當初的臉書跟現在的臉書很不一樣,他們很認真的面對自己的使用者,並根據他們的需求提出修正,反映讀者的意見,但現在不同了,說是取得信任,其實只要一開始能騙到就好了,當使用者投資太多的記憶、情感、習慣、人際網絡,我會說,這些都是使用者本身的資產,跟臉書無關,當臉書確定已經攫取到這些「資產」,並經過關鍵期,那麼他就不用顧忌使用者會脫離,甚至也可以不用管使用者的感受了,還能藉由剝削他們獲利,這就像,你已經存了一百萬到一間銀行,如果那間銀行倒閉或者你想拒絕使用那個銀行,改用別的,一百萬就直接損失了,那一百萬還提領不出來,銀行家根本就不用管你怎麼想,還能偷你的錢去做其他的事,這是一個綁架的情境,如果你下定決心,銀行還是會有所損失,但是情境已經變成,要怎麼宰你這隻肥羊又不要宰的過度用力,讓你跑掉,或讓一群人跑掉,這樣子拉鋸的掙扎關係.
    .
    而他們過往的態度是,想辦法留住你,或讓你贏得更大的面子,讓彼此能共存共榮,以使用者為第一考量,盡可能以不干涉你利益的前提下為自己迎取收益,變成了,以外來出資者的利益為優先,怎麼割你多少肉,流多少血,圖利他們為自己換來收入,這是兩個不同的情境,簡單來說,你從蚜蟲變成了要被切片的植物.
    .
    所以早期的臉書問題,是過於自由產生的問題,比如廣告詐騙太多,還有能用經營可愛貓貓的名目,騙了一大堆粉絲後,瞬間改名成商業平台,因為粉絲騙得夠多,掉了一堆粉仍然掉不完,早期的問題多是在處理這些使用者糾紛,現在,則是侵犯自由的問題,為了滿足某個「特定客戶」,開始化身成奴隸主,把自己的主人當成奴隸那樣獻祭.
    .
    所以,「不爽不要用」、「臉書又沒收你錢,你還嫌」、「一邊用臉書還一邊批評」,這樣子你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憑什麼過中國節的強暴邏輯,完全是一種錯誤,甚至是把臉書公司當成是私人企業,而你們只是被提供服務者,所以「廠商為所欲為,使用者只能忍受」,並將之視為一種在商言商的商業邏輯,這樣的祖克伯陷阱,更是大錯特錯,基本上,只要有搞過論壇的都明白,自然使用者才是實際的貢獻者,無論是他們的言論,他們帶來的新聞效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記憶,他們的生活點滴,他們吸引來的人,都是「他們的」,想想,一個臉書上面只有一個祖克伯,他每天報導自己如何在網路上罵罵前女友,然後偷竊其他女生的照片放上網品頭論足一番,幫她們打分數,這能吸引多少人?基本上,大概只能吸引到一些仇女廚而已.
    .
    這些使用者,才是論壇的本身,甚至是論壇的靈魂,少了這些人,臉書根本什麼也不是,所以你是一個經營者,或曾經管理過討論區,你必然知道的鐵則是,「你必須為自己的使用者負責」.
    .
    前面提到的許多興盛的台灣社群,就是因為「懶於負責」,所以才導致論壇消失,在道德上,他們還算是比較好了,乾脆關掉,誰也不欠誰,在臉書上,祖克伯幹的事是「責任移轉」,不是我要對你負責,而是你要對我的營收負責,繳不出保護費你就消失吧,不欠你一個,我的肥羊很多,就算你繳了保護費,給我錢,還是沒用,因為你給的不夠多,我的大金主,才是我真正要負責的對象.
    .
    因此,若我們要下一個真正的「商業邏輯」,真正的道理是,如果你遲早都會實行言論審查,並且圖利獨裁者,販售使用者的自由,那你一開始就要說清楚,在使用者的契約講明,「嘿,你他媽用我的臉書以後就要接受習近平的審查」,然後讓使用者勾選「同意」,所謂「不爽不要用」才能建立,這就像,你奪走了別人的東西,還要更多,然後你應該要負起責任的事情變成你們這些人得有滿足我的義務,這是典型的渣男思想,是說,祖克伯本來就是個渣男無誤.
    .
    對於英語的語境使用者,祖克伯還不敢這麼囂張,我不認為他會對於外國的facebook使用者,進行同等的言論審查,例如4xx之類的數字,這若套用在英語使用者一定會引起暴動,可能有些人只是提到自己的生日就被禁止發言,這般荒謬的事,只在中文使用者身上,或是針對台灣使用者,你能想像拍攝了四百二十六公里的路標就被臉書警告嗎?我相信國外也有這樣的路標,而臉書顯然對台灣具有針對性,一出現關鍵字馬上被警告,無論你該文有無產生影響力,甚至只有自己看到的狀況也會被限制,這已經超出了一般社群處理問題言論的界線,只是純粹的在找碴,刺激使用者的情緒,甚至可以說是在挑釁.臉書基本上已經隔開了兩個世界,東方與西方,這也是當他審查西方的川普和武漢肺炎的時候,東方世界反而有些被遺漏掉,甚至可以明顯看出是被牽連的,而西方世界對於東方世界中共式的言論審查,似乎一無所知.
    .
    回到台灣的社群平台問題,其實台灣現存早有不少社群討論區,例如ptt,低能卡,mobile01,eyny,巴哈,比較冷門小眾的如糟糕島,也繼續存在,事實上,經營一個討論區並不難,你只要有10個常駐上線的使用者,這個論壇基本上就算「活著」而且繼續「生長」,以台派使用者為例,有一個外獨會討論區(外省人台灣獨立促進會)http://www.1949er.org/chat/index.php
    算是一個神奇的例子,他的存在搞不好比ptt還古老,使用的還是pchome時期的留言板形式,堪稱是奇蹟了,至今還有許多美國、瑞典的會友在上面活動,他是一個討論政治的板,沒有其他東西,這在討論區歷史中,必須靠色情、盜版品、學生、男女交友等吸引人的基本配備中,特立獨行的玩意兒,他在2018年台北市長選舉時,還發揮了一些影響力,當所有社群一片舔柯的時候,這裡卻是一面倒的挺姚,並上了新聞.
    .
    總而言之,創造新平台絕對不是難事,要不要去做而已,當爆料公社都有一個完全抄襲臉書的社群網站,而且ui還設計的挺不錯的,每篇文章還有幾百個讚,像是一個個人社群綜合討論區的集合體,那沒道理其他人不行,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上面我感覺不到「人味」,也就是自然使用者的氣息,過去神父參與經營的討論區,改幾個讚,一個人留幾百個留言也不是難事,所以,困難的點,並不在於創建,而是在於「駐留」,以及「一個適合的地方」.
    .
    舉例來說,在臉書上的台派使用者群集,絕對是一個具有豐富性、生命力甚至多樣性的群體,有人負責提供國際觀點,有人擅長思辨,有人喜好貼些搞笑的東西,遇到特定事件,馬上有插畫家奉上圖,各種迷因,多才多藝,一樣不缺,可以這麼說,那就是一群肥美有旺盛水草的阿瓦隆(Avalon),麻煩的是,當我們這群人腳下的土地開始鬆動,我們找不到一個「適合之處」可以移入.
    .
    舉例來說,我們很難想像這群人移入到低能卡,會是什麼樣的情景,低能卡是以大學生居多,以男女交友世俗瑣事為考量,他們已經有自己的文化,就像ptt初時的樣貌,並不是說上面都沒有台派,不過臉書的台派移入,到某一個子討論區,我不認為這是合適的,甚至能發揮台派的風采,影響力,都是個問號,可能格格不入居多.
    .
    所以,「適配度」顯然就是個問題,又比如說,台派使用者轉入到ptt去,這適合嗎?第一個問題,就是人們普遍對這裡反感,ptt比較像是一個已經崩壞的地方,那裏的使用者基本上綠共、塔綠班地說個不停,如果用一個征服者的姿態或者委曲求全,我想,對於兩者的使用者來說,恐怕是不願意的.
    .
    比如有人說,神父,你怎麼不回ptt發文,這個嘛,也不是不行,事實上我早就在那邊發過了,不過我已經跟那邊的使用者沒什麼交集了,發了,也不會令人感覺到當初的「神父」就在那裏,基本上,神父已經成功地轉移到臉書了,並且和原地的柯糞與母豬教徒結下不可解的仇怨,基本上,不是他們滾就是我亡,雖然他們在自己的地方吶喊神父過氣許多年,但在臉書的神父聲勢卻越來越旺,神父也樂得在臉書上打爆柯糞,完全不想回去糞坑.
    .
    Ptt是一個鳩佔鵲巢的例子,換言之,2014年太陽花學運以後,那裏發生了大量的社群替代,大量的使用者出走,過去三位一體的黃金年代,已不復見,各個網路名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大量政治文,而且是最偏差的那種,反台獨,反民進黨,反覺青,兩岸一家親的存在.
    .
    可以這麼說,他們墮落至此,也有某種正當性,那就是有一部分原始使用者是自願的,自願的變成那樣,從一個太陽花的支持者變成柯糞,藍綠一樣爛,至於其下混入的五毛,柯文哲攜入的網軍,這都還在其次,有一群使用者的確陷入在一種被害者情節,阿北都是被誤會的,就好像我被誤會了一樣,他們不願承認自己的選擇錯誤,即使認知到柯文哲是一坨屎,自己仇綠仇到腦殘而且親共,因為「都是你們逼我的」,過去人們芥蒂的親中、五毛、賤畜等等,現在他們可以毫不見怪,自然而然地接受,並以為是合理的,因為,只要能反民進黨就好.
    .
    他們陷入到一種防衛機制當中,並且自居主流,比起認清自身錯誤這點,那些提醒他們是錯誤的人,比什麼都來的可恨,即使認知到自己被詐騙了以後,比起騙自己的人,使他們意識到自己被騙的人更令人憎惡,因為他們認為,是這些人使自己陷於錯誤,而不是自己有啥不對的地方,「我沒有錯」.
    .
    當陷入這種極度自私的情結,基本上是無解的,只能等待他們厭倦了會發現自身的利益開始被侵害為止,而這群在ptt的人正在式微中,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現象集中在八卦版,出了八卦版以後,他們基本上是被排擠的,而政黑板目前也有人在試圖守住防線,我們所說的墮落的ptt,基本上,集中在八卦版上,在其他版,這些自然柯糞基本上也會裝無知,若無其事的和其他人一起討論,他們也會害怕被貼上柯糞的標籤.
    .
    這種社群替代現象,也和ptt本身衰弱有關係,ptt本身有依靠一大票自然使用者發起的管理群,當這個學術網站人逐漸凋零,各個班級看板開始廢棄,這些管理人群也開始缺乏,並且缺乏內控和防弊,原本權力較大的管理者又過於僵化與怕事,導致錯過了可以糾正這個社群替代的時機.
    .
    這些改變看板生態的柯糞版主,其實跟當初母豬教徒入侵女版,當上版主,說要改變女版一樣,誠如韓國瑜所說「選舉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當這些操著不正常心態,也不是出自於維護該看板的利益,又無法證實背景和投票者是否灌票嫌疑的人,當上版主,並且一個版接著一個板擔任,還能去檢舉其他正常使用者,例如boyo,他們相比其他正常使用者,有較強的動機還有較多的時間,甚至還能當成一種工作,很快的,正常的人們就會逐漸脫離,甚至不想回去,即使,構築這ptt討論區的信度者,真正有貢獻的人,並不是他們,而是歷代使用者累積的記憶和智慧結晶,但他們就像後來居上的寄生蟲,當他們說話比誰都大聲,散播的情緒比誰都還要負面,甚至,自我中心到比誰都還要執著,那麼,他們就會是贏家,也是最後的輸家.
    .
    可以這麼說,當母豬教興起了這一種污染其他看板的模式,最後,母豬教仍然被柯糞這個新興群體所取代,母豬教徒基本也算是ptt使用者,柯糞就不太是了,他們當中有大宗應該是從line群組或者藉由柯網軍轉介而來的新使用者或者俗稱的買帳號,配合少數不肯認錯的自然柯糞汲取正當性,最後成為難以割除的ptt公害.
    .
    不知道母豬教主是否健在呢?事實上,柯糞一詞也是他發明的,這有點像塔利班被伊斯蘭國取代的情景,母豬教主曾經也力戰柯糞過,這也不得不佩服他了,基本上,母豬教徒攻佔看板,只是因為好玩(他們聲稱),柯糞攻佔八卦版,到萬華版散布罷免林昶左,這就很明顯具有政治動機了,而背後,可能來自特定政治人物的指令,而且有組織和系統,甚至還有文宣,聲明他們控制這個看板符合民主.
    .
    回到正題,我們都知道是杜奕瑾創造了ptt,那麼,杜奕瑾可不可以創造另一個ptt?
    .
    我想,很難.
    .
    正是因為討論區或社群,有其不可替代性,各有其獨特的個性和文化,這一點,不只是社群,也反映在社群人口,因此從一個地方移入到另一個地方,必然會產生「容器」問題,他可能不至於衝突,但會影響使用者意願,理論上,bbs當初也不只ptt一個討論區而已,有中山美麗之島,不良牛等等,只要找個學網下的bbs,台派人口大規模移入就行,但是,關鍵在於「習慣」,習慣使用臉書的介面是否能習慣bbs的介面呢?無論如何,必然對台派群集產生某種消耗和折損,而這些論壇之所以壯大而具有現在的規模,也都是白手起家的類型,例如巴哈姆特原本也是bbs,浮上瀏覽器介面成為一個討論區,當初,甚至兩方還試圖同步,不過漸漸地,巴哈姆特取代了巴哈姆特bbs,而成為現在的巴哈姆特,新陳代謝一番,也要花費數十年.
    .
    當初經營創造兩個討論區,神父也認識到了某些現實,討論區是成功做出來了沒錯,而且介面也很好,但關鍵仍在於如何吸引人駐留,神父的初衷也很簡單,那時,我還是個ptt名人,就是建立一個台灣本土的討論區,以防ptt沒落,或者被臉書綁架,神父進的第二間公司,他們有一個資訊部門做支撐,而且準備投入大量行銷費用,該資訊部門負責人甚至有打倒臉書這樣的理想,他也的確設計了一個如同linkin那樣的東西,做出個人社群融合討論區這樣龐大架構的形式,當神父被叫去說服高層,甚至臉不紅氣不喘地說,「因為玩社群的都是像我這樣的魯蛇,都沒在工作的,所以,當我們有了社群討論區以後,也會連帶著用公司的網站來找工作,創造雙贏的局面.」
    .
    不過,關鍵在於,我的能力並不足,我害怕擔負風險,對於資訊,神父只懂一些皮毛,而最大的危機感來自於,我無法掌握討論區的自主性,誠如同,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這些企業想要搞社群,也是為了營利,無論是像祖克伯那樣掌握個資販售,或是藉由完全不會用臉書的客戶,服務他們,控制他國輿論來謀取自身公司的利益,其實我想這個不證自明,臉書上大多宣稱台灣商品販售,很多都是中國假網站投放的詐騙廣告,臉書上管制的仇恨言論,多是配合中共需要,小粉紅們定義的「辱華」,其他政治傾向,如統派仇恨言論,中國網軍的血洗台灣,他們基本上不管,這是明顯的雙重標準-我審查你腳下的灰塵有幾毫米,無視背後臭氣熏天的垃圾堆積,然後說,我這是在維護人們的健康.
    .
    記得某齣日劇有這樣的劇情,經營一個討論區的成功人士,他像朋友炫耀他怎麼營利的,他掏出手機,用管理者的名義刪除了一則貼文,因為那貼文的內容是在罵某某企業虐待勞工,接著,他的手機噹的一響,收到了一筆天價的入帳,來自於那個企業.
    .
    試想,如果劇中一個企業是如此,何況是有獨裁者用一個國家的資源挹注呢?
    .
    對於過去經營討論區的神父來說,不可能將一群支持台獨的人,移轉到兩岸交流的網站,同樣的,我也不可能因為企業的需要,而欺騙自己的粉絲,對於神父來說,我那幾萬的粉絲的優先順序,永遠比我被派發的工作還來的重要,所以神父儘管經營過兩個討論區,不過始終沒有將自己的身家性命賭下去,把我神父的臉書,用來為這個企業委託的討論區服務,賭上自己的信用,而我的能力不足,權力微小,兩方都是我自己創造的東西,但我拋棄了其中一個,成為失敗的員工.
    .
    因此,假使台派想建立自己的新平台,這完全是可行的,事實上,被臉書荼毒的,不只是台派群集而已,甚至連韓粉或是泛藍群集,也是高喊「民進黨控制臉書」的對象,但他們十分愚蠢,問題不再於民進黨,而是在於臉書,facebook,他們對於中文語境的使用者,基本上,採取的是放任給一群謎樣的獨裁者集團服務的商業模式,所以,他們並不是為了台灣島上任何一種思維服務,也不在乎台灣島上的每個人立場,他們在乎的模型,目前是繞著中國本位,在進行旋轉,因此,砍一個韓粉的臉書,就會刺激他們進攻民進黨,也符合他們圖利特定對象的目的,如果他們的客戶的用意,是在使台灣社會對立/分裂/混亂的話,與之目標相反的群集,也是他們利用的對象,他們也會毫不在乎的出賣韓粉或者深藍族群的利益,我們可以這麼說,不合理的言論審查,用仇恨歧視作為藉口,本身就是歧視的來源,因為他只針對你,也是製造仇恨的原因,兩方都是他試圖激化的對象.
    .
    所以,只有台派需要一個新平台嗎?我想,泛藍族群也挺需要的.
    .
    現在解決臉書箝制言論自由的問題,大概有兩條,第一條,請立委諸公或政府,效法澳洲或加拿大,對臉書的行為提出掣肘,這就是一個談判的過程,除了請他們停止言論審查以外,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法,例如,申訴的機制,懲罰的機制,要知道,如果你是一個論壇經營者,你受理檢舉的人應該要和受理申訴的人一樣多,簡單來說,你有本事關多少人,就要能放多少人,如果你不能受理申訴,那就停止檢舉,只有單方面的檢舉,整體來看,就是對所有使用者進行整體言論自由的縮限,很容易淪為報復式的檢舉,這只是在出賣整體使用者的權益.
    .
    再來,臉書判定違規次數,基本上是不能消除的,是永久刑罰,一般討論區的處理方式,應該是限制發言天數後即可釋放,臉書則有永久案底,今天一次不合理的罪名成功掛在你身上,他就會逐步的累積,直到你的帳號消失為止,當你被檢舉辱華兩次後,第三次可能因為一點錯誤,而被整體砍除帳號,「因為你過往的罪,所以很合理」.
    .
    第二條,就是創建新平台的道路,這絕對是可行的,就算短時間內不可能,需要長時間慢慢培養的社群,也好過「什麼都沒有」,當然,我們現在鼓吹關閉臉書,轉移到某某社群,這絕對對台派是一個巨大傷害,因為你明年就是選戰了,現在才想放棄唯一能抵抗親中勢力的武器,說要造一個新的,根本是緩不濟急,而且可以說是自殺行為,應避免簡單思維,要就全要,不要就全不要,要移轉到新的平台,就得徹底不使用臉書,或者,只能繼續被祖到任人魚肉,連一點新平台的發想都不被允許,這些,都是因噎廢食,正確的作法是,一面保留現有的工具,一面試著養自己的,把他養大,這就是戰備物資的概念,你要打國外疫苗,也要培養國產疫苗.
    .
    新的社群平台,是否只能寄望私人企業?民間組織?未必,低能卡當然是個例子,不過他明顯無法容納大量的使用者,以及符合主流使用者的習慣,ptt是另一個例子,講白了,他原本是台灣學術網路的資源,以學術性質為原始目的,是吃公家飯的,不過被一群柯糞惡搞成反政府兩岸一家親的極端討論環境,這根本不正常,如果民間有免於言論審查恐懼的需求,政府在公家單位上提供一個平台,也是可以的,是說,農委會都能為了農民,架設代購平台;唐鳳也能為兩千三百萬人,設計出疫苗登記網站,為了國民的需求,為了免於恐懼的自由,政府提供一個言論自由的平台,又有什麼困難?
    .
    今天是為了避免被境外勢力搞言論審查,社群媒體公司搞言論壟斷,這樣成立的理由,已經具有十足的正當性.
    .
    至於,「社群移轉」也不是絕對不可能的事,舉個例子,比如徐閉被臉書封鎖,和被瘋狂檢舉後,她移轉到推特,而且短時間就得到龐大的受眾,比她原本的臉書還多,這是一個成功例子,和她的個人特質有關,她的粉絲願意跟隨她到另一個自己不熟悉的地方,但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功,像神父切斷臉書去推特大概會吃土,因為推特限制了字數.
    .
    也不用過度擔憂,人們只能習慣於臉書的介面和使用方式,所以永遠都要被臉書所支配,人們需要的,或許只是一個新容器,比如神父過去也是ptt重度使用者,也曾一度認為,自己永遠無法戒掉ptt,不過,這其實不難,神父以前根本沒在用臉書,只用ptt,轉移的過程,中間一段時間的確不適應,不過後來很快就習慣了,現在根本沒上ptt,還怕帳號被砍了,所以偶爾會登入然後下線.
    .
    這始終是風險考量的問題,如果能有一個新的、合用的平台出現,那短時間內,大家說好,並且同時進入,重新創造並且迅速壯大一個新的社群,並非不可能,在對的時機,找到對的對象,遇到對的事件,大家一起往對的方向行走,就能造起一個諾亞方舟,當初川粉的靈的轉移就是一個例子.
    .
    不過,以現在的時間來說,冒然轉移或廢棄舊有社群,對台派來說,風險實在太大了,必然流失大量同伴,或者,找不到彼此,失去現有的影響力.
    .
    新的平台的要件,必然是穩定的,至少要保證存在4、5年以上,坊間過去也有想取代line或者臉書的社交軟體,但他們大概開幾個月,不會經營,就直接關閉了,這是短視近利的行銷邏輯,一開始注定失敗.與其說是社群需要龐大資源才能產生,不如說是策略問題.這就像打線上遊戲,如果我玩一個不到一年就倒的伺服器,我怎麼會捨得讓自己上去練功打怪賺錢呢?搞不好練到了一個高等帳號,馬上系統就倒了,我損失慘重,這樣的遊戲,不會有人想玩的.
    .
    最後的最後,神父還是要說一件事.
    .
    你創造的東西,來自於你自己,你吸引人的,是你的記憶,你的觀點,你的魅力,你的畫工,你說故事的能力,你的智慧,你和你的夥伴共享的,是專屬於你們的小秘密,而人與人之間所連結起來的,叫做革命情感.
    .
    讓我們離不開的,並不是臉書.
    .
    我們離不開的,其實是彼此,brother.
    .
    .
    本篇文章的完成 感謝 #Weitung_Chen #使徒行者 #Jean 的贊助
    .
    【贊助神父的菸 尋找諾亞方舟】
    https://g6m3kimo.blogspot.com/p/blog-page.html

  • 動漫掛布怎麼掛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3 07:15:12
    有 938 人按讚

    ▍有彈性的父母,才有影響力

    ═════════════════════════
    現在各行各業都需要團隊合作,但升學制度靠的卻是個人的用功。
    所以父母能做的,就是課業之外的性格培養。
    ═════════════════════════

    其實我很喜歡雨,有時候是坐在窗前看雨,聽雨聲。有時候是雨中散步,整個象山公園裡一個人都沒有。這時候,我會想起一些平常很少想到的事。其中包括一些印象深刻的事,甚至有一點自鳴得意的事。

    幾年前,我們為約二十位高階領導人舉辦了一埸研討會,這些人大多來自高科技產業,也有來自學術、企業界的,像盛治仁教授等。

    ■ 現代人每天都在變換角色的路上

    這次研討會之所以令我印象深刻,是因為這些領導人們最感興趣的活動,是「角色扮演」,盛治仁教授還為此在《聯合報》專欄寫了一篇文章。

    當時研討會開始時,我請每一位寫下現在所擔任的角色。不停的寫,直到我按鈴才能停。約一分半鐘後我喊停,然後問他們寫了多少?有好多人寫:領導人、同事、部屬,父親、丈夫、供應商、客戶、兄弟,還有好多不同的角色。

    每天,每個時刻都在扮演這些不同的角色,真不容易。當總經理剛剛交待副總一件事,接著董事長的電話就來了,角色立刻從領導變成部屬。剛剛有零件廠商來推銷他的產品,接下來自己就要向客戶做簡報,銷售自己的系統了。

    下班了,回到家裡,又要立刻轉換為先生、父親的角色。家裡有老人家的,還要擔任兒子的角色。

    人不但要轉換角色,還要轉換得夠快。

    ■ 巴菲特兒子的最好玩伴就是父親

    通常我們下班回家多半已經很累了。吃完飯,洗個澡,看一下電視,滑滑手機,就什麼都不想做了。孩子呢?要做功課、要補習,日子就這樣一天一天的過去了,還能怎樣?

    有人可能看過巴菲特的兒子,彼特.巴菲特接受訪問時的一段影片。小時候彼特常留意,別人的爸爸下班回家時常愁眉苦臉,累得不想說話。他卻記得,自己爸爸下班時常常非常開心,總是面帶笑容,手上還拿著公事包,上衣還掛在肩膀上時,就會在前院草地上牽他的手,跟他說話,或一起玩球。

    我不相信巴菲特的工作一直很輕鬆,或沒煩惱,尤其是五、六十年前他還沒那麼富有,還不到呼風喚雨的時候。那他為什麼和其他要打拚事業的父母有那麼大的不同?為什麼一下車就能和孩子玩在一起?

    我們多麼希望自己也能像巴菲特一樣,讓家人跟我們在一起時很快樂,特別是孩子,巴菲特是怎麼從總經理轉換成玩伴的角色?

    原來他有彈性,會迅速改變角色。而且能很快從投資人、老闆的角色,轉換成父親的角色,還要立即轉換成玩伴的角色。而彈性與角色轉換的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學習,或練習才會。

    ■父母最不需要的,就是把上班角色帶回家

    上班時,我們同時要擔任的角色包括:主管、部屬、同事、供應商、客戶,能否在這些角色調整自如,不要一直停留在某一角色上,決定我們上班是否快樂,事業有多成功。

    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國接受卡內基訓練的時候,還感覺不出課程中練習彈性的部分有多麼重要。對課程中角色轉換的練習,只是覺得很好玩,後來看到很多人因這練習而起了改變。原來僵硬的、一板一眼的、冷漠的人,開始變得有笑容,會跟孩子耍寶,會喜歡動漫,成為電動遊戲(那時還沒線上遊戲)高手,我開始領悟到有彈性的父親,才是最快樂的父親,也是最具影響力的父親。

    ■ 晚安前的親親、擁抱,祝福孩子

    孩子小的時候,我們能當他們的玩伴多好!

    現在我要在這裡坦承,那就是四個孩子從小時候,我便常常擁抱他們,親吻他們。不管是私底下,在家人或朋友面前,都常常如此,其實,我不太在乎別人會怎麼想。

    老四黑立行小時候,他每天睡覺前,我都會去親吻他的額頭和兩邊的臉頰,我並不是行禮如儀的快速動作,而是情人式的親吻(除了嘴唇以外)。還有就是,不知道哪裡來的靈感,我會幫他畫十字聖號,會像神父那樣給他降福。

    每次要離開的時候他會伸出雙手,擁抱我的脖子。我離開他的小床時,每次都會聽到他說:「Good Night!」我回頭看他,他好像知道我會轉頭看,常會閉著眼睛微笑,他那時大概才兩歲多。

    他後來在幼兒園,從園長、老師、清潔的阿姨都喜歡他。園長曾親口告訴我,黑立行是他們園裡的寶。我不太確定,還有他後來的好性格,或許這一切都從他小時候與我們的親密度多少有關聯!

    到了小學階段,我就像巴菲特一樣,成為他的玩伴,多陪伴他。

    ■ 青春期的孩子,需要的是好朋友

    時間過得很快,再過幾年,孩子進入青春期或所謂的叛逆期,我又要轉變角色成為他們的好朋友。好朋友,一定不是常常教訓或管教的朋友;這個角色要會溝通、會傾聽才能做好朋友。不知我們有多少人做到了?

    再過幾年,角色又變了。當他們進大學,讀研究所,或開始工作,要結婚了,有福氣的父母會享受那種諮詢顧問角色的樂趣。成年的子女會回來找爸媽談心、諮商。我現在就身處這階段,雖然是空巢期,子女都飛了,但我們兩老一點都不孤單。

    這樣看來,如何做一位好父親、好母親,已經不是一種工作或責任了。父母會擁有一種成就感、使命感,並樂在其中。

    我建議父母,這一切最好從孩子小淘氣時期就開始,再不然就從現在開始,扮演好每一種角色。我的感想是,重要的事情,只要開始了,就永遠不會嫌晚。

    .

    黑老師的教養叮嚀
    隨著孩子的成長,當他們的玩伴、好朋友和顧問。

    .

    本文摘自
    《#不管孩子_比管孩子還難!》
    黑幼龍給父母的15個教養叮嚀【特別收錄】請問黑老師!關於教養的10個Q&A
    .
    作者:黑幼龍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這是今天(9/3)晚上9點半贈書直播我要討論的書,抽書三本,歡迎參與。

    我非常非常榮幸,跟各位朋友分享這本書。黑幼龍老師的慢養哲學,可以說是我在學習教養方面的啟蒙。

    我自己學習教養的過程中,經歷過四個大的派別或派典,也曾輪流在版面上分享:正向管教、腦科學教養、覺醒教養、行為改變技術。

    然而,黑幼龍老師的書與相關影片,這麼多年來,一直停留在我的腦中。黑老師自己如何被教養長大,那種「無為而治」的教養,帶著道家色彩的黑媽媽身影,也都不斷影響著我。

    所以我特別想跟大家分享「慢養」的重要,別忘了,我們要成為自己的父母,沒有孩子都可以學。

    祝願您,能在不同情境,順利轉換自己的角色!

    .

    在直播下方留言會贈書,請記得分享直播到個人臉書版面,並設成公開。出版社會以官方粉絲團抽三位留言分享並公開的朋友贈書、寄送(不包含國外地區),三天後由出版社在直播影片下方留言公布贈書名單。

  • 動漫掛布怎麼掛 在 喜劇演員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9-30 15:46:24
    有 0 人按讚


    【關鍵評論】小粉紅出征!VTuber「赤井心」「桐生可可」因政治事件暫停活動事件——揭開 hololive 跪舔真相與「看不見的中國動漫產業鏈」。
     
    懶人包: hololive VTuber 事務所強力跪舔中國當局,你知道 hololive 事務所和中國動漫產業的緊密連結關係嗎?
     
     
    本文為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特稿,配圖請見網站。
     
    【VTuber「桐生可可」與「赤井心」炎上!虛擬偶像被中國小粉紅霸凌?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141234
     
    *NeoTokyoRadio 專頁版本文章有經過 Upload 更新,與THL略有不同。
     
     
     

     
     
     
    VTuber(虛擬偶像 Youtuber)是近年崛起的新興娛樂行業。就算是你是現實世界的潮男潮女,對二次元偶像不曾心動動——
     
    此刻,VTuber 不再只是網路娛樂,已然成為現實生活的政治角力一環。
     
    這幾天,網路媒體和台灣傳統電視台播放了一則新聞:
     
    兩位隸屬「hololive」事務所的日本虛擬偶像Youtuber——VTuber「桐生ココ/桐生可可」與「赤井はあと/赤井心」,在直播當中將「台灣地區」當作「國家」介紹,導致中國『小粉紅』粉絲群起抗議,中國動畫網站 bilibili 也將「hololive」關聯作品全數封殺。
     
    「hololive」日本事務所則下令兩位 VTuber 道歉並禁止活動三週,同時發表了「支持一個中國政策」的道歉告示。
     
     
    即便對中國『小粉紅』來說,這項抵制行為真是再正常不過——然而「日本VTuber牽涉中國政治問題受到處罰」的輿論正延燒全世界。
     
    不只VTuber觀眾,日本和台灣的傳統媒體將本次事件當作台灣統獨老話題及美中冷戰的一環,進行政治新聞報導。
     
    日本SNS平台如推特、2ch,歐美系論壇如「Reddit」,台灣知名論壇「PTT」的網友們都為本次事件吵翻天,順勢誕生許多政治嘲諷迷因。
     
     
    讓我們詳細梳理本次事件起源「hololive VTuber 事務所」、背後成因「中國看不見的動漫產業鏈」,以及當前未完的發展吧!
     
     

     
     
    【 hololive VTuber 政治失言.事件詳錄 】
     
     
    9/24,日本虛擬偶像事務所「hololive」旗下藝人VTuber「赤井心」的直播節目當中,赤井心根據自己的 Youtube 頻道後臺數據,公布一張訂閱觀眾的國家比佔排行榜——
     
    其中第3名,顯示有 7% 觀眾來自「台灣」。
    赤井心當下介紹起台灣,當天晚間就在網路引起騷動。
     
    隔日早晨 9/25,同樣是「hololive」事務所旗下的VTuber「桐生可可」,在整理同公司藝人發生的日報趣事專欄『あさココLIVEニュース』當中,也和赤井心做了同一個單元。
     
    桐生可可拿出一張標示為「上位的國」的粉絲訂閱排行榜,第三名顯示 4.7% 的觀眾來自「台灣」。
     
     
    事件當下,桐生可可的節目原本在 Youtube 和中國動畫網站 BiliBili 同步轉播, BiliBili 立刻切斷了直播,中國粉絲則群起「翻牆」來到桐生可可的 Youtube 頻道和推特辱罵髒話。
     
    桐生可可一開始不為所動,照常進行後續的 VTuber 節目和日常生活,為了防止中國粉絲的失控行為波及普通觀眾,桐生可可並將 Youtube 直播節目鎖定為訂閱會員才可留言。
     
     
    此舉反而大為激怒中國方。
     
    中國動畫網站 BiliBili 直接終止桐生可可在 BiliBili 的頻道,同時施以連坐法,連帶「hololive」其他 VTuber 的頻道節目也都遭到停播或刪減。
     
     
    「hololive」事務所後端的母公司「COVER」則在事件兩天後出面,採取兩項措施:
     
    1. 桐生可可與赤井心兩位VTuber發表道歉告示,並停止活動3星期以示反省。
     
    2. 「COVER」公司撰寫了中文/日文/英文3種語言版本的道歉告示,不過內文不盡相同:
     
    日文版表示:「由於一部分地區的觀眾抗議,因此桐生可可和赤井心需要反省。」
     
    中文版則直接表示:「hololive 事務所與 Cover 公司旗下藝人支持一個中國政策,在此道歉。」
     
     
    然而,事件並沒有因為「hololive」事務所與「COVER」公司做出補救裁決而結束,反而更加劇烈燃燒。
     
    原.中國粉絲並沒有停下抵制行為,紛紛表示「hololive」應該完全退出中國市場,並有諸多專門製作「hololive」旗下藝人影片剪輯和翻譯的粉絲字幕組宣布停止更新,認為「hololive 傷害了 bilibili 中國粉絲的感情」。
     
    另一方面,其他國家粉絲則不能理解「觸及中國政治議題的日本藝人被懲罰三週不能活動」這項公司決定。
     
    包含「hololive」旗下藝人都是日本人,身在民主國度日本,理應有自由表達意見的人權。以及由於中國政治問題,全世界訂閱 hololive 藝人頻道的觀眾,都被剝奪了享受VTuber娛樂節目的機會。
     
     
    各領域論戰持續在世界各地的VTuber愛好者們之間延燒。當前日本論壇「2ch」﹑歐美「Reddit」、台灣「PTT」都不斷有 VTuber 粉絲爭吵「COVER」公司此項措施的正當性,事件也正式演變成政治新聞,登上日本與台灣的傳統媒體報導。
     
     

     
     
    【跪舔真相:看不見的中國動漫產業鏈】
     
    無論你支持哪一方,認為「hololive」藝人失言值得懲罰,或認為娛樂不該與政治掛勾——讓我們剖析此項事件當中最受爭議的關鍵:
     
    日本VTuber事務所「hololive」為什麼寧可「跪舔」懲罰自家藝人三週不得活動,也不願得罪中國當局?
     
    這就要提到「hololive」的中國市場戰略——
     
     
    其一,hololive 正在中國投資 VTuber 事業。
     
    hololive 儘管是日本虛擬偶像事務所,同時也開設三個支部門「hololive 中國」「hololive 印尼」「hololive English」——這意味 hololive 在中國、印尼、歐美都有啟用當地國家聲優、投資專屬當地語系的 VTuber,中國就有六名專屬「Hololive」旗下VTuber偶像。
     
     
    其二,hololive 的初期經營,有一大部分來自中國市場資金挹注。
     
    hololive 2019年率先投資「中國」部門,正是因為中國粉絲早期就相當喜愛 hololive 旗下的虛擬偶像藝人。
     
    例如「白上フブキ/白上吹雪」此名 hololive 當家虛擬偶像,其在中國動畫網站 BiliBili 的觀眾訂閱數量遠超 Youtube,中國部分的 donate 收入也在排行榜前排—— hololive 正是以這波爆紅為契機,開啟中國部門生意。
     
    即便 hololive 較後期才進軍中國市場,卻比競爭對手公司「にじさんじ」發展得更穩健。可以說,hololive 能夠撐過早期艱刻營運、迅速成長為日本當地第二大VTuber公司,正是因為擁有海外這群中國觀眾的資源挹注。
     
     

     
     
    其三,提到 hololive 與中國當地動漫產業的連動——
     
    hololive 與中國當地動漫產業並不是止於表面的投資當地VTuber或合作少許活動,我們可以細分成數項:
     
     
    【a】hololive 的虛擬藝人代言中國產的手機遊戲,獲得大量工商金源。
     
    喜歡玩遊戲/有在做遊戲的人都知道,中國在手機遊戲產業投注的製作金額和行銷費用都非常龐大。 hololive 便與兩個重量級中國手遊《碧藍航線》和《明日方舟》合作特殊活動,透過VTuber代言,將兩款遊戲從中國推廣到日本。
     
    可以想見合作案的形象代言費,以及VTuber們在各自節目直播當中推廣該手遊等工商服務,絕對都讓「hololive」入帳甚巨;也不難想像,有多少中國遊戲希望通過 hololive 推廣到世界。
     
     
     
    【b】hololive VTuber 積極參與中國當地動漫相關展覽會,進行表演或販售周邊等實體活動。
     
    讓 VTuber 參與實體動漫展會活動/舉辦 VTuber 實體演唱會,能夠賺取利潤兼打廣告,一直是各家 VTuber 娛樂公司喜愛經營的項目之一。
     
    畢竟 VTuber 不需要真人到現場、就能跨區跨國參與活動,也一樣享有實體展會福利:販賣周邊和演唱會門票,甚至可以販賣因應疫情誕生的線上演唱會節目等等。
     
     
    承前,hololive 在中國動畫網站 bilibili 廣受歡迎,2019年旗下虛擬偶像便開始登上中國動漫展覽會的表演現場。包含一系列 bilibili 舉辦的中國當地大型活動「Bilibili World」「Bilibili Macro Link」,以及中日雙邊連動的跨國線上節目「Virtual UNIT Fes. VILLS」。
     
    相較競爭對手公司「にじさんじ」有資本大量參加並自行舉辦日本當地的動漫展覽,「hololive」的實體活動多數正是倚靠這些 bilibili 連攜活動——能否與中國動畫網站打好關係,繼續享用 bilibili 的實體資源,對於較少日本實體活動的「hololive」來說絕對是重要問題。
     
     

     
     
    【C】中國粉絲社群的培養,以及中國創作者的連動育成。
     
    hololive 早期便積極經營中國圈的粉絲社群。譬如派出專人與中國當地無償翻譯「hololive」旗下藝人影片的字幕組聯繫,即便沒有給予這些志願者薪水,但授予這些志願翻譯者們一個「官方字幕組」稱號。
     
    讓原本只是「山賊游擊」一般的字幕組擁有「正統身分」獲得網路榮耀,也讓「hololive」旗下說日文的VTuber節目能夠觸及更多中國觀眾。
     
    不只是 bilibili 中國當地字幕組,本回事件當中,專門將 hololive 系列節目翻譯為英文字幕的Youtube頻道「HoloLive Moments」也公告承認:
     
    這個看似和官方一點關係也沒有的英文翻譯字幕組,實際是由中國人營運,並且是來自 bilibili 的同一群中國粉絲。響應中國意識,「HoloLive Moments」決定中止 Youtube 的頻道更新。
     
     
    另外, hololive 也積極與中國當地動漫產業的創作者們接觸,大量採用中國音樂家和動畫師製作「hololive」旗下藝人的影音作品。
     
    最具代表的,便是中國創作者連動最深的VTuber「星街彗星」,星街不但有一首翻唱歌曲〈Franchouchou「佐賀事変」/ 星街すいせい with ホロライブファンタジー〉由中國動畫師們幫忙製作超乎規格的3D動畫MV。
     
    【ゾンビランドサガ】フランシュシュ「佐賀事変」/ 星街すいせい with ホロライブファンタジー(Cov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NSFmqhQsU
     
     
    更有一首應 bilibili 官方活動邀請、全曲從混音到演出都由中國方一手打造的原創歌曲〈Pieces〉,只在 bilibili 中國網站單獨發表。
     
    【星街すいせい】Pieces / 星街すいせい (作曲・編曲・作詞: Lyka)【3DLive切り抜き】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oro7tYGhaM
     
     
    hololive 可以說獲得了較低成本的中國動漫代工,同時這些中國創作者由於對「hololive」旗下偶像懷抱高度喜愛,繳出成品的高品質遠遠超出他們拿到的報酬。
     
    對「hololive」來說,培育中國粉絲和中國創作者,絕對是一箭雙雕又低成本高CP的戰略。
     
     

     
     
    總論「hololive」的中國戰略,我們不難理解 hololive 和其背後母公司「COVER」高層為何跪得又快又急。
     
    反過來看另一面, hololive 也揭示了一條「隱形的中國動漫產業鏈」——
    日本 VTuber 即便是日本籍,即便主要TA是全世界的Youtube觀眾,然而給予莫大資金的卻是中國客戶,包含:
     
    1. 中國手機遊戲產業的巨額工商資金
    2. 中國的實體動漫娛樂產業連動
     
    不只從中收受利益,日本 VTuber 合作對象也包括:
    3. 中國低成本高CP值的動漫娛樂創作代工
     
     
    當一間公司的資金過分倚靠中國市場、營運策略都以中國為主,製作也有中國共同參加——作出符合「中國政府官方意識」的抉擇,絕對是理所當然。
     
    中國紅色供應鏈不只存在於三次元的物質生活,此次也是血淋淋的告知御宅族們:
     
    虛擬娛樂也將是中國意識的天下。
     
     

     
     
    【炎上?或不炎上? VTuber 藝人的經營危機】
     
    即便是虛擬偶像,VTuber 經紀公司會面臨的現實問題和真實的藝人公司沒有兩樣;政治問題以外,「hololive」此間事務所處理VTuber糾紛的分針,也一向頗具爭議。
     
     
    光是2020今年,「hololive」就爆出過沒有取得權利方首肯就以收益模式進行遊戲遊玩轉播,必須緊急下架大量直播節目的出槌事件。
     
    以及旗下新人VTuber「魔乃アロエ」還未活動就爆出黑歷史和失言事件,導致出道不到幾天就立刻引退……
     
    甚至有日本觀眾戲稱,「hololive」每個月都會爆出一次爭議事件,難道是在做「炎上行銷」嗎?
     
     
    倘若本回事件真的是「hololive」行銷策略一環,那麼「hololive」可能錯估了、得罪中國小粉紅究竟是多麼麻煩的一件事情。
    同時也錯估了,世界各地的觀眾正因為政治牽扯娛樂,失去了對「hololive」的信任。
     
     
    截至目前,歐美與日本觀眾已經各自發起了輿論,台灣觀眾則發起了「退訂 hololive 藝人」拒絕消費行動。原本獲得 Youtube 50萬訂閱量的 VTuber「星街彗星」,剛辦完慶祝會、訂閱數就掉回了 49.9 萬。
     
    中國動畫網站 BiliBili 當前也沒有收回封鎖「桐生可可」頻道的政策,中國粉絲組織的官方與非官方字幕組也一個個解散社群。
     
     
    「hololive」究竟要怎麼在此役之中恢復元氣?
     
    或許就像世界當前的美中冷戰氛圍,以拖待變,來看時間會讓局勢怎麼發展下去吧!
     
     
     

     
     
    【 共同編校感謝 】
     
    文學少年的房間. II Altia
    Neo Tokyo Radio 小兔老師
    關鍵評論網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