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動森闊葉樹用途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動森闊葉樹用途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動森闊葉樹用途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蘇治芬,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天治芬繞著 #湖山水庫 走了一大圈,大汗淋灕💦 和林務局林華慶局長等人以及社區夥伴們一起討論湖山水庫周邊林班地 #退竹還林、#林下經濟 等議題。 湖山水庫周邊的林班地現況以竹闊混合林為主,全區屬於水源涵養保安林,也與 #八色鳥重要棲息環境重疊,生態非常豐富,但是竹林其實無法涵養水源,多年未經營...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萬的網紅Jackz,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撈亂歌詞】 我只係想你睇曬呢八分鐘,笑下?。此影片綜合各路網友(大部份巴絲打)留言而製成,並無針對任何歌手或歌曲。剪接效果純粹娛樂用途,只求博君一笑,唔好太認真。大家唱K可以諗諗佢,識唱嘅一齊唱,隨便翻唱! 歌單(附時間線): 0:01 張敬軒《找對的人》 0:07 麥浚龍《羅生門》 0:...
-
動森闊葉樹用途 在 Jackz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08-26 21:30:00【撈亂歌詞】
我只係想你睇曬呢八分鐘,笑下?。此影片綜合各路網友(大部份巴絲打)留言而製成,並無針對任何歌手或歌曲。剪接效果純粹娛樂用途,只求博君一笑,唔好太認真。大家唱K可以諗諗佢,識唱嘅一齊唱,隨便翻唱!
歌單(附時間線):
0:01 張敬軒《找對的人》
0:07 麥浚龍《羅生門》
0:16 7:06 王馨平《生命有價》
0:22 陳慧珊《苦口良藥》
0:26 CHEERS《十年約會》
0:36 0:47 李克勤《告別校園時》
0:39《時興隆》廣告歌
0:51 鄭融《東京百貨》
0:55 泳兒《感應》
1:00 鄭中基《心寒》
1:03 林奕匡《高山低谷》
1:06 馬浚偉《心竅》
1:09 李克勤《飛花》
1:12 張敬軒《遇見神》
1:18 陳奕迅《單車》
1:25 李克勤《球迷奇遇記》
1:31 任賢齊 阿牛《對面的女孩看過來》
1:38 容祖兒《出賣》
1:42《宜室宜居有辦法》片頭音樂
1:48 陳奕迅《演唱會》
1:51 草蜢《失戀》
1:55 楊千嬅《撈月亮的人》
1:59 鄧麗君《漫步人生路》
2:03 C AllStar《80後時代曲》
2:07 鍾嘉欣《動物橫町》
2:09 葉蒨文《秋去秋來》
2:15 楊千嬅《可惜我是水瓶座》
2:20 關楚耀《悲哀代言人》
2:23 容祖兒《天窗》
2:27 小肥《負親》
2:33 劉威煌《不離不棄》
2:40 梁詠琪 《灰姑娘》
2:42 鄭秀文《如何掉眼淚》
2:45 吳業坤《陽光點的歌》
2:49 鄭中基《我真的哭過》
2:52 謝霆鋒《啟示錄》
2:55 鄭伊健《自動勝利Let's Fight》
3:00 杜汶澤《眼睛想旅行》
3:04 鄭敬基 黃寶欣《酒杯敲鋼琴》
3:07 容祖兒《花千樹》
3:15 楊千嬅《少女的祈禱》
3:23 劉德華《如果有一天》
3:27 C AllStar《天梯》
3:30 車婉婉《情的代價》
3:39 Twins《愛情當入樽》
3:44 3:47《明我以德》港大百年主題曲
3:45 3:48 Twins《跅跅步哈姆太郎》
3:51 梅艷芳《IQ博士主題曲》
3:54 環星兒童合唱團《叮噹主題曲》
4:01 劉浩龍《二等天使》
4:05 陳奕迅《十面埋伏》
4:08 4:15 Bon Jovi《It's My Life》
4:11 4:19 譚詠麟 Mr.《Mr Tam》
4:24 胡美儀《情花開》
4:28 黎瑞恩 劉小慧 周影《學生哥》
4:31 容祖兒《連續劇》
4:37 林峯《等你回來》
4:44 吳卓羲《團圓》
4:52 胡鴻鈞《化蝶》
4:57 吳若希《我們都受傷》
5:04 容祖兒《痛愛》
5:10 6:58 7:02 古巨基《愛與誠》
5:14 陳奕迅《陀飛輪》
5:17 陳奕迅《沙龍》
5:21 陳奕迅《超人的主題曲》
5:23 郭富城 《強》
5:28 歐倩怡《問題天天都多》
5:33 5:37 卓依婷《阿里山的姑娘》
5:35 5:39《我是茶壺肥又矮呀》兒歌
5:40 劉浩龍《火花不等人》
5:45 陳柏宇《車匙》
5:48 張學友《妳的名字 我的姓氏》
5:55 陳奕迅《不來也不去》
6:00 麥浚龍《念念不忘》
6:06 6:49 麥浚龍《耿耿於懷》
6:08 陳奕迅《告別娑婆》
6:11 陳奕迅《苦瓜》
6:13 許志安《你的男人》
6:18 古巨基《我自問》
6:21 陳奕迅《每一個明天》
6:26 Twins《你不是好情人》
6:30 鄧穎芝《苦情人》
6:33 陳奕迅《落花流水》
6:37 李克勤《花落誰家》
6:40 吳業坤《百姓》
6:43 蘇永康《那誰》
6:45 林奕匡《一雙手》
7:00 Soler《咀香園廣告歌》
7:03 容祖兒《心淡》
7:07 陳奕迅《明年今日》
7:11 鄭希怡《有心人》
7:15 AGA《問好》
7:19 Beyond《我是憤怒》
7:22 周柏豪《只有一事不成全你》
7:25 衛蘭《就算世界無童話》
7:29 7:32 劉德華《無間道》
7:31 7:34 薛家燕《皆大歡喜時裝版》
7:35 蔣志光《相逢何必曾相識》
7:37 陳奕迅《不死傳說》
7:41 7:48 羅文《激光中》
7:44《榮華臘腸》廣告歌
7:50 鄭俊弘《投降吧》
7:53《夏日熱辣辣》兒歌
串燒歌詞如下:
「地方對 年份錯 都遺憾 被傳聞談論的瘋子挽著手
儘快將憂愁眼睛憂愁面孔憂愁內心拋棄吧
病人捱到茶也變苦苦茶亦變甘
祈求那天 若是大家出現 天色會未變
一天一天的我在期待放學 關心你每處為你看多一點
時日步過亦全不變樣 粉筆似的消失不再遇見
原來我已不需要 憑著幾張彩照 哪怕是雲層上最薄的空氣
世界令我失望 我拼命去生存 如夢初醒 散聚了無牽掛
動人情節留下伏線 細心飾演 難離難捨 想抱緊些
茫茫人生 好像荒野 場場場面偉大 腳腳腳法古怪
人人人浪最high 我左看右看上看下看 原來每個女孩都不簡單
其實 發誓留下隔夜仇未報也好 Da ga da ga da ga da ga da ga da~ Da ga da ga da ga da ga da ga da ga da ga da~
一組擴音的喇叭 合成電子加結他
她偏卻太傲氣 見面也不多說話
下輩子順從回憶牽引走進老地方
小雨點放心灑 早已決心向著前
一飛沖天去 一飛沖天去 熊和熊貓一起去
秋來也秋去 秋風叫人掉眼淚 尤其明知水瓶座最愛是流淚
明知苦得很 能裝不知也算體諒
無法訴說個開心故事回望
縱使眼內全個世界都失去但你甘願拯救
盡情愚弄我吧 欲哭找不到根據
這是陽光點的歌 這是微風點的歌 對著前度大喊怎麼可
今天開始那個都不愛 逐個反擊對方一個二個 我但求全擊破
呵……我酒杯敲鋼琴 遇過很多很多戀人 一朵花跟森林
你未決定哪邊合襯 從來未順利遇上好景降臨 如何能重拾信心
人善天不欺 簡單一個道理 於山頭同盟洪海中發誓
如眼睛可分對或錯 這麼一瞬間 看清楚我麼 藏於心底那真誠
如何地較準 如男兒入樽不必撞板
明我以德 轉圈轉圈哈姆共你 明我以德 轉圈轉圈舒發悶氣
天空朗日也偷笑 豬仔嚟啦 叮噹呀 誰都喜歡你 小貓也自豪
神聖那種容貌就似 來這裡寄信件 It's my life 笑喊憤怒像無形
I ain't gonna live forever 他正是這Mr. Tam Yeah~
情花開開燦爛 同學亦愛莫能助 情人們一呼一吸
相愛到底結局或同樣 誰和誰惺惺相惜又在比賽
前行什麼的試煉 讓滄海變做桑田 任世間驟變
幻作一對蝴蝶飛舞 在時光深處
請不要消失希望 別來無恙也不枉
若是你也發現 你也喜歡虧待我 一生都將會記得今晚
然後突然今秋 留住溫度 速度 將惡人重罰
無忘慈父那 從前留下句子 問題天天都多
Beli Bala Beli Bala 不驚會跌倒 阿里山的姑娘 肥又矮呀
阿里山的少年 肥又矮呀 人大了只好閉眼 寧願愛平凡
手中緊握車匙 追不到往事 成就這故事 如煙 因給你遞過火
但信一天總會再遇吧 我想聽你說 這算是病吧
逝水韶華遠去的心境 苦過後更加清 抬頭望到我最大方向
我並未 了解我情人 這日 明天 一世 把她寵愛
痛恨你這情人非好情人 還愛你愛到往下沉
流水很清楚惜花這個責任 天高海闊珍惜不夠
大家都 愛普通 尚在恨 那誰 這世界絕情又刻薄照樣無懼
放滿對你的愛 難怪跟誰也再沒法戀愛 別再做情人
望下山 望下海 不做情人 由這一分鐘開始計起 看地球
明年今日 別要再失眠 還是可能 會為我去安穩
你一句簡單的問好 未去想失聲呼叫
若然肉身遭綁架 為地球每夜放煙花
明明我已晝夜無間 震震震震震 夢想中的彼岸 登登登登登
無謂令你令你令你令你 人人尋仇赤腳走
此一刻你屬於我 你再也沒法躲 榮華臘腸 家家讚賞 Yeah!
(投降吧我沒有辦法 喝一杯凍檸檬茶)」
重溫上集:
【勁歌金曲】那些年,大家成日撈埋一齊唱嘅歌詞 (第一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MM6nQdKXUs
https://www.facebook.com/jackzblog/videos/1215528725129303/
終極亂mix歌詞大串燒 Medley (5分鐘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wjPTFbwZ-s
即睇下兩集:
【串燒勁歌】那些年,大家成日撈埋一齊唱嘅歌詞 (第三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cPkwsjrNec
https://www.facebook.com/jackzblog/videos/1521925571156282/
【亂串金曲】那些年,大家成日撈埋一齊唱嘅歌詞 (第四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AU3cviqSok
https://www.facebook.com/jackzblog/videos/1667976556551182/
支持嘅請俾一個Like:Jackz (https://www.facebook.com/jackzblog/)
原post參考:
[創意台] 舊訊息應該刪走 再沒南瓜車 by 伊卡迪
http://m.hkgolden.com/view.aspx?type=EP&message=6509976
高登討論區 HKGolden
https://www.facebook.com/fans.hkgolden/posts/1162122047164673
#亂串歌詞 #串燒歌詞 #唱錯歌詞 #medley -
動森闊葉樹用途 在 YOYOTV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07-22 17:00:01跟柳丁哥哥探索大自然!看更多【好好玩自然】►►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M5nuSRzV5AX6HOdrb6fxN
這裡是屬於熱帶季風氣候的高屏地區。這裡比台灣北部熱,它有平坦又肥沃的嘉南平原,可以種出營養豐富的食物。在這片土地上,有豐富的生態,有許多值得交的小動物朋友,重要的是,在這裡有很厲害的外國朋友,走,來去交朋友囉!
1.斑龜:斑龜是屬水棲性的淡水龜,每年在氣溫回暖的春末夏初,就開始進入產卵季,一般從4月延續至6月。斑龜可算是台灣地區體型最大的淡水龜,最大體型的背甲長可超過35公分,其背甲長通常需超過19公分才會產卵。一般每窩的產卵數約7~15個。以台灣北部的族群為例,多數個體每年僅產一窩,部分個體可產二窩。 與鬼艷鍬形蟲同屬台灣常見大型鍬形蟲。因為有著比其他鍬形蟲扁平的中廣身材而得名,體色為黑褐色至深黑色,體長約25~73mm。分布於中低海拔的平原與闊葉林山區,以及綠島。成蟲會於4~10月間活動,夜晚有趨光性,喜歡陰暗潮濕的地方。幼蟲以朽木為食,成蟲則喜歡腐爛之水果或樹液為食。
2.花狹口蛙:花狹口蛙是狹口蛙家族裡的巨無霸,體長平均7公分。皮膚厚,光滑,但有一些圓形顆粒。背部棕色,有一個深棕色大三角形斑,看起來很像一個花瓶。指(趾)端方形平切狀,膨大成吸盤,因此會爬樹,藏身於樹洞中。也善於挖掘,利用足部挖洞,僅需數秒鐘即可將身體埋入土中。
3.小啄木:台灣體型最小的啄木鳥。多攀爬於樹幹或樹枝上找尋樹幹內或樹皮縫內之昆蟲。型態為喙堅硬先端尖細,尾羽羽軸堅硬為契形,對趾足;食性以昆蟲或植物之果實為主食;飛行時呈波浪狀,常攀爬於樹幹上以尾羽抵住樹幹,用堅硬之嘴快速敲打樹皮,啄食其中之昆蟲;常棲息於樹林,築巢樹洞中,雛鳥為晚熟性。
4.非洲大蝸牛:腹足綱動物,為陸棲蝸牛。俗名褐雲瑪瑙螺、花螺、菜螺、東風螺、法國螺。臺灣日治時期1932年(或作1933年)由臺北帝國大學日籍教授下條久馬一以食用因素自新加坡將非洲大蝸牛引入臺灣。但因為缺乏計畫且繁殖力強而供過於求,臺灣全境均可發現其蹤跡。
5.綠鬣蜥:是一種生活在樹上的大型蜥蜴,頭尾全長可以超過一公尺,壽命可長達10年以上,幼年時以昆蟲或小動物為食,而在成年後改以植物的葉、嫩芽、花、果實為食物,為日行性爬蟲類,每胎可產24-45顆卵。主要分布於中美洲的墨西哥至巴拉圭間、南美洲、加勒比海及佛羅里達等地。 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二中。 綠鬣蜥常被人作為寵物飼養,中國和部份美洲國家設有養殖場大量飼養綠鬣蜥以作售賣用途。 因為人為的飼養及野放,在台灣己成為外來種,在屏東市及等鄰近鄉鎮已建之繁殖族群。
6.鎖鏈蛇:鎖蛇、鎖鏈蛇、七步蛇、七步紅,分佈於台灣中央山脈南段及東側,出現在屏東、花蓮、 台東、高雄等中低山林、草叢及甘蔗園。其特徵為頭部成三角形,背面為淡灰褐色,有三條縱列暗色或深褐色橢圓形斑紋,全身有如圓形鐵鍊相接之環紋,在石礫中不易辨認,也常被誤認為龜殼花。較少見。
★★寶貝學習推薦★★
YOYO熱門唱跳專區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0cB0juF4WI5P00JvTKmKCC
YOYO最新唱跳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fdrM6k3Rrhl7nKwtFiao
YOYO點點名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1_y1faazG7_6paODoAHwxZ
碰碰狐MV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2L-H5_Qw7QoIoYm8YfKuEn
超級總動員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cbvjX60EZ0y3aTkcYpbIe3m3kDCKlsuh
YOYO卡通綜合包
►►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o_HY74ov2N3JHRxCf93QGb3svALfuirk
【訂閱YOYOTV】►►https://www.youtube.com/user/yoyotvebc?sub_confirmation=1
動森闊葉樹用途 在 蘇治芬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天治芬繞著 #湖山水庫 走了一大圈,大汗淋灕💦
和林務局林華慶局長等人以及社區夥伴們一起討論湖山水庫周邊林班地 #退竹還林、#林下經濟 等議題。
湖山水庫周邊的林班地現況以竹闊混合林為主,全區屬於水源涵養保安林,也與 #八色鳥重要棲息環境重疊,生態非常豐富,但是竹林其實無法涵養水源,多年未經營的租地上老去的竹林也無人清除,累積的腐植土層越來越厚,一旦過於乾燥就易自燃。社區有共識將來退竹還林、推動永續林業。
竹子退了其實用途很多,除了技術很成熟的竹炭、竹醋液等,其實也應考慮農林剩物成為 #生質能,形成零廢棄循環經濟,湖山社區可發展成一個熱電聯產基地,跟上國際碳中和的腳步,加上社區原本就有的生態導覽、#攀樹體驗,再逐步加入 #森林療癒,營造成一場含金量很高的觀光遊憩體驗。
局長承諾先執行2年計畫,分區分期辦理,保留原闊葉樹種外,栽植更多 #蜜源植物,創造林下養蜂經濟,今年底就會有初步成果。很感動協會和社區的夥伴一直在地方用心耕耘,未來的樣貌我很期待喔❤️
動森闊葉樹用途 在 台灣竹材產業 Taiwan Bamboo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富里鄉農會推動:竹林資源循環應用~羅山社區 + 休閒業者 + 有機米產銷班 + 農業師傅,我們一起來參與!
記者張柏東/富里報導
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有大約 60 公頃的竹林,隨著竹製手工藝的沒落而隱沒在時代的洪流中,但是花蓮縣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領導的工作團隊,看見了這片竹林的龐大商機潛能,目前已和羅山社區凝聚共識,在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工業技術研究院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正積極展開一項天蠶再變的行動,要從這片竹林中掏出黑金!
富里鄉農會目前積極推動的天蠶再變行動是:竹林資源循環應用~羅山社區+休閒業者+有機米產銷班+農業師傅。除了在羅山社區與居民們,同心協力參與竹林資源循環應用之外,再結合休閒業者(民宿業者、旅遊業者、交通業者、導覽業者等等),然後在農會有機米產銷班(農特產品、在地美食、在地手工藝品)的配合下,充分運用農會培訓的農業師傅以彌補現階段農村生產人力之不足,相信只要大家一起來參與,天蠶再變行動一定可以成功。
羅山村世外桃源
羅山村位於花蓮縣最南端的富里鄉,地處海岸山脈四面環山,其間有東富公路貫穿,成為銜接台東縣與花蓮縣富里鄉的交通命脈。由於遠離塵囂,如今依然保有原始的農村風貌,雞犬相聞的古早傳統農村生活方式,保存良好的自然生態體系,置身其間宛如穿過時光廊道,回到過去那古老又遙遠的憶往兒時,令人戀戀舊情若似來到世外桃源,不禁徘徊留連、不忍離去。政府看好羅山村的傳統農村景觀,2002 年積極規畫成為全國第一個農村土地重劃區、全國第一個有機示範農村、全國第一個有機米出口產地,更曾經在民國 93 年獲得魅力城鄉獎、農委會優良農建獎、內政部優良生態旅遊地等等獎項,在農業發展、生態旅遊方面的前景不可限量。
竹編傳統手工藝消失
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看見羅山村的美景,卻也發現羅山村曾經盛極一時的傳統竹編手工藝的消失。早在 50、60 年代,羅山村是台灣數一數二的斗笠和竹製手工藝品盛產地,曾有家政班員製作出竹子殼造型娃娃,美得令人不敢相信這是竹製品。滿山的竹林曾經是村民們眼中的金山、銀山,只是上山採竹製成斗笠等手工藝品,就可以賺進收益、養家活口。除了耕田務農之外,這 60 公頃的竹林,曾經是村民們的另一項重要經濟命脈。也因此羅山村的地名起源,相傳就是跟斗笠有關,其地名據說是從羅山村內有一條螺仔坑溪,取其「螺」而命村民;不過也有村民認為,是來自閩南語斗笠「瓜笠仔」的「笠」發音而來。
可惜的是隨著時代的演變,羅山村的斗笠等等傳統手工藝品,在那個還是屬於傳統舊情的年代裡,難敵工資低廉的中國大陸,以及接著厥起的東南亞各國廉價人工,羅山村的斗笠等等傳統手工藝行業逐漸沒落,如今這 60 公頃的竹林,早已淪為人跡罕至的荒廢山林了。失去了原本賴以維生的謀生依持,光是種田已經難以養家活口,於是人口開始外流,如今只剩老人、小孩而已,如何振衰起蔽,成了當前最重要的課題。
竹生物碳的興起
近年來國外研究開發的生物炭(biochar)是一種通氣性和透水性極佳的多孔性材料,對於土壤保水、保肥以及調節土壤酸鹼值和水、肥、氣、熱等土壤微環境相當有效。亦可改善微生物的生存環境,為其生長和繁殖提供有利條件;而微生物代謝不但能提供氮肥,也能提高作物附近的二氧化碳濃度,達到增產的效果。國際間早已將生物炭應用於改良土壤酸鹼質、有機碳含量、鹽飽和度等方面,促進植物生長。
行政院農委會林業試驗所,近年正積極運用農林廢棄資材開發生物炭應用,發現可以有效循環使用資源,也能減少廢棄材料衍生的環境問題。國內生物炭產業發展雖然正處在起步階段,但是台灣目前每年約有 50 萬公噸林業剩餘資材,逾 6 成以燃燒、堆肥或就地掩埋等方式處理,可能產生環境汙染,未來發展動能和市場都相當大。
林業試驗所長張彬表示,為帶動國內循環農業產業加值與創新產業能量,減少農林業廢棄物並提升營林收益與環境保護等多元目標,已積極投入生物炭的相關研究。例如用在林業苗圃經過試驗後顯示,添加生物炭後,育苗介質在含水率與酸鹼值上都有顯著增加。用在市區路樹或公園綠地、校園等方面,如針對樟樹、櫻花、臺灣欒樹的苗木進行土壤生物炭添加試驗,已經發現生長狀況比未添加生物炭者為佳。研究團隊並以台南市 3 所校園的樹木為對象,施用刺竹炭進行土壤改良,希望能應用於都市林的培育。
張彬強調,林業本身是可再生循環利用的產業,幾乎所有林業資材均可回收再利用。國內森林經營者與利用者應在追求新林產與循環經濟時,發揮森林資源的最大效益;而生物炭加值應用無疑是取之於林、用之於林的範例。
台中花博的「竹籟」文創創作
2018 年台中花博竹跡館展出的文創作品「竹籟」,一座金碧輝煌的人文藝術創作精品,完全是用竹子來打造完成的,獲得各界極高的評價,也成為富里鄉農會師法的對象之一。「竹籟」其意有二,一是:「風吹動竹子發出的聲音」。唐賈島《夜集田卿宅》詩:「滴滴玉漏曙,翛翛竹籟殘。」,其貳指笛聲:元貢師泰《過仙霞嶺》詩:「竹籟笙鳳鳴,籐雨淵珠滴。」,在傳統的台灣社會,竹製品一直是家家戶戶的必需品,不論是竹籃、竹椅、童玩,都是由生長快速,取
得容易的竹材,經由手工製作而成。用低成本、高效益的竹子來營造羅山村經濟發展和生態平衡,已經成為成究明日旅遊王國的新指標。
古坑鄉麻園社區成功的案例
雲林縣古坑鄉麻園社區,發展竹子相關傳統產業已經有 30 年以上的歷史,麻園社區主要生產烏殼綠竹筍的面積廣達 40 公頃,其中古坑鄉蔬菜產銷班第八班的種植面積就高達 22公頃,一年可生產500 公噸竹筍。過去本土竹子是重要的紙漿原料,但是台灣製紙產業沒落後,搶手的竹子變為廢棄物,燃燒又引發環保空汙的問題,2017年社區年開始導入生物炭科技,將廢棄竹子燒製成生物炭,作為肥料、除臭使用,吸引廠商前往購買生物炭,社區發現了生物炭科技的商機和生機,目前正大力發展生物炭科技,要讓竹子這項已經沒落的傳統產業起死回生。麻園社區成功的案例,已經成為台灣各地師法的重要指標。
竹子變生物炭 初階加工易上手
曬乾後的竹子容易點火燃燒,也不會有大量濃煙產生,燒到火焰變小,竹子尚未成為灰燼前,就用水澆熄火苗,冷卻溫度就能獲得生物炭,每 10 公斤廢棄竹子可燒成 4 公斤生物炭,運用範圍包含肥料、除臭等。麻園社區將廢棄竹子作為生物炭運用的契機,來自農委會水土保持局南投分局農村的再生輔導。除了麻園社區之外,目前還有彰化縣、臺南縣,也都已經開始有人燒葡萄籐作為生物炭,用菱角殼燒製生物炭,廢棄竹子製作成為生物炭,經多次試驗也都發現效果良好。社區農民平均年齡在65歲以上,導入竹炭技術有相當難度,設備建置費用也很貴,若燒製一般的生物炭可直接田間處理,不見得要定點燒製,燒製器材也可隨意移動,比較容易上手。如果先透過產銷班、社區理監事會等活動,與大家分享生物炭用途,讓農民願意去嘗試、接受新事物,先從產銷班先推廣,將生物炭拿回去自己田裡使用,推廣效果會更好。
羅山村發展生物碳科技正是時候
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認為,羅山村有豐富的泥火山資源,溫度約 35 度,工研院正在研究是否可以運用碳化竹子的熱能,加上熱溫泉水之後來發展旅遊產業;竹子也可做成圍籬和其他裝飾品,發展地區文創。羅山村有 60 公頃的竹林,若能好好發展林業經濟,在林務局和中研院的技術指導下,運用碳化竹子技術,供應當地有機肥和熱能,建立循環農業,將農業從生產進一步擴大到生活、生態,打造全臺最大的里山聚落,不僅可以替羅山有機村加分,更可以提供當地更多的就業機會,在生態保育和經濟發展上雙贏。
將採里山模式來發展
里山(Satoyama)概念來自日本,原意是指結合淺山樹林如竹林等,以及週遭濕地、草地、聚落,建立複合式的生態系,尋求人與動物、大自然的平衡。對羅山居民來說,推動里山第一個注意到的就是桂竹筍,手編斗笠沒落後,除了居民日常行進路線,羅山村大片桂竹筍林多半荒廢,雖是保育類動物山羌、環頸雉天堂,卻苦了當地居民,水果、黃豆等各式農作物,不斷遭受侵害。將來採用里山倡議模式來發展,可以讓人文發展、生態保育取得平衡點,進而達到用永續
經營的目的。
林務局造林組組長李允中欣見里山倡議融入林業經濟。羅山居民曾提出用當地的造林樹種相思樹、闊葉樹,發展手作步道、竹籬笆等等,林務局樂觀其成;近年林務局也開發出許多林業產品,若社區有需要,可以提供技術、設備,協助整合林業資源。
羅山村與農會已經達成攜手經營的共識
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近年積極推動農村旅遊,和羅山村有許多密切合作的地方,雙方關於里山倡議的做法也都已經達成共識,林務局也大力支持羅山村發展里山倡議,保育組長夏榮生曾走訪羅山村,他認為當地居民很有想法,且是少數有農會協助的里山倡議案例,讓農會體系進入羅山村,對於居民的推動改革再造將會是事半功倍。不過夏榮生也提醒羅山村,不論是政府或農會,都只是陪伴、協助角色,羅山想變成什麼樣子,必須由居民自主討論,凝聚共識,這樣的
里山才有成功的機會。羅山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林益誠和居民們充分溝通和討論後,決定重新規劃現有登山步道,整理沿途竹林,培育解說員,重新吸引遊客,再創羅山村旅遊發展的新契機。林益誠希望推動里山除了發展地方經濟之外,更重要的是讓居民重新認識家鄉,讓年輕人能夠留在自己的故鄉工作、生活和發展。
圖:「竹籟」文創創作團隊於今年台中花博竹跡館的展出作品。(竹籟提供)。
圖:竹工場師傅以輪口編技法製作的半成品。
圖:斗笠製作曾經是羅山村的重要農村經濟景觀。
圖:羅山村景色秀麗。
圖:羅山村是全國第一個有機示範農村。
圖:羅山村的泥火山是重要觀光地景。
圖:農業師傅將投入羅山村竹林資源循環應用成為生力軍。
圖:羅山村發展休閒旅遊潛力無窮。
圖:富里鄉農會總幹事張素華看見了羅山村廣達 60 公頃竹林的龐大商機和潛能。
圖:富里鄉農會觀摩學習竹林資源循環應用相當用心。
圖:羅山村竹子殼造型娃娃。
圖:羅山村在地美食充滿濃濃鄉情。
圖:竹生物碳科技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
動森闊葉樹用途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中天的夢想驛站》
【都市農耕 回應氣候變遷.糧食危機的新解方 上世紀九零年代 古巴開啟都市農耕模式 台中「城食森林」之東海美食育基地 家長發起的食農教育 共耕共食 從食農教育培育分享精神 台北「田園城市」12個公有建築屋頂菜園 降低都市熱島效應】
我們都很擔心食品安全的問題,這要從食安教育做起。都市農耕是從古巴開始,現在擴及到全世界越來越波瀾壯闊。台灣最近有兩個地區跟進了,一個是在台中市,一個是在台北。而更早之前是由台灣好基金會,在苗栗已經進行了一個學校跟附近的一個農地合作,小朋友們可以學習有機農耕,然後變成他們的營養午餐。台中市為了下一代的農食教育,一群家長帶著它們的孩子,就在大肚山上闢農田;在台北市,一方面為了解決熱島都市的問題,另外一方面,也鼓勵城市農耕,於是在公部門的屋頂開始種菜。
你有沒有想過 餐桌上的蔬菜是是哪裡來的?怎麼種的呢?其實我們桌上從世界各國來的美食,碳足跡都會加重地球的負擔。再加上農藥、化肥、基改,農作物的秘密你我多半難以掌握,因此都市人開始自己種植,確保食物來源,同時降低食物的碳足跡。
這種都市農耕,靈感來自古巴。
在自家前院種菜種蔬果,甚至有農隻協助農耕,古巴的首都哈瓦那,有超過兩百萬人投入城市農耕,蔬果產量占全國的一半,在全球面臨氣候變遷、糧食危機以及石油即將枯竭的新世紀,全球很多城市開始跟哈瓦那學習,因為這些危機,哈瓦那人20年前就已經克服。
哈瓦那的都市農耕,起源於國家的困境。1963年,美國對古巴實施禁運,三十年間,糧食等物資倚賴前蘇聯的援助。但隨著90年代前蘇聯瓦解,古巴人不僅糧食斷絕,飢餓的古巴,經濟也幾乎全面崩潰。石油危機導致農藥化肥短少,他們因此開啟永續農業,並且鼓勵市民就近利用空地耕作。如今哈瓦那有將近200個都市菜園,每年生產超過400萬噸的蔬菜,古巴有全球規模最大的生態農業,並且是唯一經歷能源危機,成功轉換農業政策的國家。
都市農耕提供了工作機會,同時餵飽吃有機蔬果的健康國民,古巴獨特的經驗,如今是很多城市的仿效對象。
台中大肚山上的一個菜園中,一位家長正帶著十幾位小朋友,在自己開闢的菜園進行食農教育。
「我問你們,白蘿蔔跟這個最大的不同是什麼?」
「葉子!還有顏色!」小朋友搶答。
張文鴻,大家都稱呼他豆爸,他說,「我們這裡園區比較特別,它不是為了量產,它是為了讓我們可以實踐從產地到餐桌這件事情。我常常在開玩笑,這裡的產地到餐桌只有五步。」
在古巴的都市農耕,是解決糧食和經濟問題,台中市則在2016年推動城食森林計畫,鼓勵市民用自然有機的方式種植蔬果。其中東海大學附近的一處基地,由下而上推行,做了很好的示範。
這一群家長因為社區新小學成立,校內空間不夠,又希望給孩子們食農教育,因此在學校旁邊找了一片荒地,一群沒有耕作經驗的家庭,開始了城市農耕生活。
豆爸說,「這片土地它有七八年沒有耕作,所以草比人高,土地幾乎沒有耕作的痕跡,意思就是說我們要重新全部再開發一遍。可是相對的,這裡也沒有農藥了,也沒有汙染了,也沒有很多人為的破壞,所以我們覺得這裡才是我們想像中最好的地方。我們就讓小朋友一起來,用石灰粉拉繩子、丈量,他們其實反而來這裡學到更多。」
用怪手整地之後,刻意保留大肚山上四十幾棵相思樹,大人小孩一起試種各種當令蔬菜,不灑化肥和除草劑,利用生廚餘肥沃土地。大肚山的紅土很難種植,第一年幾乎慘敗收場,但如今園子裡欣欣向榮,過去的荒地,成了孩子們的最愛。
家長呂木蘭說,「基地種的蔬菜最重要就是種當季、當令的蔬菜,因為這樣可以減少養分施肥。有個媽媽就種蘆筍,我們從來沒想到在大肚山紅土上面,蘆筍竟然還可以長成,這是我們很驚奇的地方。另外我們也種一些豆類,因為2016年是國際豆類年,豆類是窮人的肉類,因為豆類富有蛋白質、胺基酸,價格又比較便宜。」
而且,這裡的一切收成,只要共作、都可以共享。平常不進廚房的孩子們,搶著烹調剛剛自己親手採集的蔬菜。
豆爸說,「他們可以在這裡找到互相分享的意義,他種的菜不見得只有他自己收。我覺得這個最難,我也最喜歡這個概念,就是互相分享。如果我們都願意把它多餘的一點點分享給大家,他收得一定更多。所以我們的概念,讓小朋友不會很自私,不會封閉。人跟人互相信任而美好,人跟人互相幫忙就會有勇氣了。」
因為氣候變遷,近年來台北夏天酷熱,氣溫屢創新高。為了減少食物的碳排放,同時回應台北人對食安憂慮,台北市版本的城市農耕,在公有建物的屋頂,開闢了12個屋頂菜園,打造一個種菜的田園城市。
這裡是北投區公所的屋頂,菜園面積575平方公尺,是計畫中最大的空中菜園。夏天可以為室內降溫,這一小塊木箱,也舒緩了台北人生活在都市的緊張和壓力。
北投清江里的里長說,「我們有一個里民來種菜,後來他太太打電話跟我講說,其實他有憂鬱症,他因為過去都閉鎖在家裡。她以前很擔心她的先生,自從有來種了這塊園地之後,整個生活有了重心,他是我們這裡面最認真的,每天最少來三次。」
而且這裡收成的三分之一,有更積極的用途,為社區裡年長者的午餐加菜。
里長說,「屋頂菜園以分享的方式作為我們的重點,原則上三分之一提供社區運用,三分之二給重的人當成所得,基本上這邊所有種植的東西都不能拿出去賣,等於是一種有機栽植。」
都市農耕,緣起於古巴的哀愁,如今結成甜美的果實。在全球各都市,它是氣候變遷和食安問題的解答之一,在地球過熱的此刻,這一方綠意,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