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話趨勢-寵愛媽咪特輯】獻給俏麗媽媽們最美麗的五月天!2021母親節肌膚保養趨勢清單出爐,結合新科技、純植萃、高功能等實用訴求;選購不踩雷,送禮有面子
平時就該與家人好好珍惜美好時光,而現正進入母親節檔期,準備一份禮物寵愛媽咪更是天經地義!這次特別精選各式功效型夢幻保養逸品,包含了科技系、植萃...
【凱鈞話趨勢-寵愛媽咪特輯】獻給俏麗媽媽們最美麗的五月天!2021母親節肌膚保養趨勢清單出爐,結合新科技、純植萃、高功能等實用訴求;選購不踩雷,送禮有面子
平時就該與家人好好珍惜美好時光,而現正進入母親節檔期,準備一份禮物寵愛媽咪更是天經地義!這次特別精選各式功效型夢幻保養逸品,包含了科技系、植萃系、美白系、緊緻系及防護系 ; 透過精準配方,媽咪只要記得日夜使用,就能不小心變得更加亮麗動人,優雅姿態如影隨行!一起聰明保養GO~GO~GO!
❤️科技系保養
#iCienorbite新轉肌
特別開發出目前市面上唯一可量測黑色素及含氧量的隨身可攜式肌膚檢測儀「智能肌膚檢測儀」,以專利醫療級光學檢測技術,穿透肌膚表面到較深層的真皮層,偵測肉眼不可見的肌膚底層狀態,10秒內解讀影響肌膚健康的四大關鍵原力
#綠藤生機成分小幫手
整合全球美妝龍頭Sephora等四大國際純淨保養權威平台,所拒絕的成分交集,扣除已禁用或極少見的成分,推出「成分小幫手」,提供消費者在選購時辨別該避開的成分
#AugustinusBader全能賦活身體潤膚霜
讓無數好萊塢巨星愛不釋手,造成全球大缺貨的「德國AB藍體霜」,是款全方位身體乳霜,蘊含獨家智慧科技 TFC8®、巴西蘆莉草油、乳木果油,能為身體密集注入修護能量,使肌膚觸感絲滑柔軟
❤️植萃系保養
#THREE平衡SPA面膜
取得有機認證的有機棉,以水的壓力平整棉花表面,同時實現柔軟的肌膚觸感並具生物可分解性的材質。面膜中所含精華液的每一個成分,皆具優異維持肌膚恆常性的功效,並考量到環境選用永續性原料
#雅詩蘭黛極萃賦活花秘系列
除了蘊含從極地之花「極地喜馬拉雅冰晶龍膽花」中萃取珍稀「凍齡因子」,喚醒肌底保水、儲水與鎖水能力,形成強而有力的肌膚水膜外,結合雅詩蘭黛獨家導入「不凋花萃賦活科技」,淬鍊永生花中的活性成分
#Sisley極淨卸妝洗顏系列
3大頂級珍稀奢燦植物美容油為核心成分,注入強大的修護保養能量,打造出創新專業『初生滋養配方』配方,一舉達徹底卸妝清潔、頂級護膚、保濕舒緩及美好愉悅的奢華享受
#品木宣言大麻籽好冷靜面膜
以愛地球的理念,採取永續性的方式栽種大麻植物種子的萃取油,並用冷榨的方式取代熱壓或用溶劑取得油脂,來保存它的完整的營養素,大麻籽好冷靜面膜成分中的大麻籽油
❤️美白系保養
#POLA擊速煥白精萃露SN
添加了全新POLA獨創美白成分,濃密滋潤的透明精華液,質地細緻能快速完整滲透肌底,打造澄淨瑩白充滿透明感的肌膚
#迪奧精萃再生光燦淨白精華
全新注入來自世界最純淨森林之一-日本白神山地的「白神山花植多酚」,全面賦活肌底,提升肌膚防護力與「肌底光感度」,由內而外完美成就玫瑰水光肌
#KISSMEpuravida維他命C鑽白能量精華
高純度左旋維他命C,獨特容易設計,乾濕分層封存,使用前新鮮釋放,維持活性。多重保濕因子添加,強效補水,形成鎖水屏障
#Melvita百合花姸亮白4D凝霜
包含經典雙百合成分,並添加革命性淨白透亮成分「有機日本紫珠萃取華」,輕盈水感宛如奶酪質地,添加有機天然冬青濃縮精華,能溫和代謝老廢角質,使膚觸加倍細緻柔嫩
#LOCCITANE全新升級白皇后系列
運用日本獨家研發萃取技術,自“光之花”繡線菊萃取出核心成份,結合白桑根精萃打造升級白皇后淨白晶透配方,植萃淨白活性濃度提升40%
❤️緊緻系保養
#DRWU超逆齡緊緻精華露
獨家「雙波緊緻胜肽科技」,類精華液質地,可做為前導精華,開啟保養通道,提升後續保養吸收力
#伊莉莎白雅頓艾地苯高效橙燦精華
結合五大抗氧成份,分別由艾地苯脂麥硫因、綠竹類異黃酮、二甲基甲氧基色滿醇、以及綠茶複合配方組成,更加入了專利彈力拉提因子,塑造更為緊緻、具光澤且年輕的年輕狀態
#怡麗絲爾奢潤進化滾珠塑顏精華
獨家開發按摩滾輪,針對雙眸、雙頰,放鬆臉部緊繃,賦活緊緻不留痕。雙重彈潤複合成分:西洋菜萃取精華、膠原蛋白GL
#LANEIGE蘭芝完美新生氣墊緊緻面膜
採用愛茉莉太平洋獨家研發的「雙層氣墊緊緻面膜™」材質,擁有內外雙層的特殊設計,外層類Gore-tex科技材質具有封聚卻透氣的特性,能夠貼合肌膚同時透氣不悶熱
❤️防護系保養
#克蘭詩5P防禦UV水凝乳SPF50-PA+++
內含高達74%植萃修護保養配方,輕透、無油、防汗、無酒精,核心配方「有機芒果葉萃取」是透過公平交易取得有的可溯源植物配方
#倩碧勻淨UV超防禦潤色水凝露SPF 45 PA +++
半透明凝露質地提供整天水潤保濕,保護肌膚&對抗汙染+紫外線UVA/UVB。獨家玫瑰光澤勻亮膚色,清爽無油、不含香精香料、不致粉刺、不刺激配方,敏感肌也能安心使用
#資生堂安耐曬柔光乳敏感肌特效防曬露N
如乳液般輕透柔滑,同時具最高等級防曬係數。無添加酒精、PARABEN防腐劑、礦物油、香料、色素,幼兒也能安心使用
#YSL極效活萃輕盈UV防曬凝露SPF 50+/PA++++
注入蘋果茶樹複合精萃抑制油脂分泌,無油成分不僅不堵塞毛孔、不致粉刺,更清爽控油
#佳麗寶DEW淨潤白UV防護美容液
以水潤質地包覆肌膚,帶來舒適膚觸,同時保護肌膚遠離紫外線傷害,使肌膚充滿水潤,全臉綻放富有透明感的光采與張力
#凱鈞話趨勢
動森玫瑰種子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正統西藏色拉寺
#觀音甘露丸(小顆)
#色拉寺阿巴扎倉色昂瑪尼
#消除業障幸福安樂智慧清明
唯一聯繫方式與加入群組,洽小幫手line id:nini885888
🙏西藏寺廟寄送結緣,每標20顆,小顆尺寸約2-3mm。
💰請供價188元/20顆
💐可嚐。
阿巴扎倉是色拉寺三大重要扎倉之一,始建於1559年,為固始汗曾孫拉藏汗的頌經修法院。 阿巴扎倉有4層:共分5個拉康,主要供奉有釋迦益西的塑像。 阿巴扎倉據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的阿巴扎倉,原系初建色拉寺時的全寺大經堂,後改為阿巴扎倉的經堂。
阿巴扎倉是色拉寺三大重要扎倉之一,始建於1559年,為固始汗曾孫拉藏汗的頌經修法院。該扎倉的主要密宗儀軌和尊奉的本尊是密集金剛、大樂金剛、大威德金剛。阿巴扎倉有4層:共分5個拉康,主要供奉有釋迦益西的塑像。在明清時期,大慈法王釋迦益西進京覲見皇帝時,被賜予用紅檀香木做成的十六羅漢,之後一直供奉在阿巴扎倉羅漢殿內,而十六羅漢又被泥塑包裹起來,早前據說,從一兩個泥塑中傳出羅漢發出的聲音,真可謂是妙哉!
據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的阿巴扎倉,原系初建色拉寺時的全寺大經堂,後改為阿巴扎倉的經堂。該扎倉面積為1517平方米(以外牆為準),經堂有46柱。現有僧人不足100人,高僧2-3人,香燈師5人,僧人們主修密宗。
阿巴扎倉為密宗學院,大殿由48根大柱組成,面積480平方米,殿中供奉的是9頭34臂的勝魔飾畏金剛像,是黃教密宗三大本尊之一。傳說該佛是大法王宗喀巴親手塑建的。怖畏金剛右側的宗喀巴像,據說也是宗喀巴親自塑制的,其塑像的鼻樑端直挺拔,與其它寺院供奉的宗喀巴像有明顯不同。
色拉寺全稱為「色拉大乘洲」,「色拉」藏語意為「野玫瑰」,因寺院所在的色拉烏孜山下長滿了野玫瑰而得名。色拉寺與甘丹寺、哲蚌寺合稱「拉薩三大寺」。它的創始人是格魯派祖師宗喀巴的八大弟子之一的釋迦益西,這位被明王朝封為「大慈法王」的一代宗師曾以國師的身份為永樂、宣德二帝講經說法。 色拉寺占地約11萬平方米。規模略次於哲蚌寺。寺內藏有大量的珍貴文物和工藝品,如釋迦益西從北京返藏時帶回的皇帝御賜的佛經、佛像、法器、僧衣、綺帛、金銀器等。其中釋迦益西的彩色絲像,長109cm,寬64cm,雖經500餘年,但色彩仍很鮮艷。藏在措欽大殿的200餘函《甘珠爾》、《丹珠爾》經書全用金汁抄寫,十分珍貴。 關於色拉寺寺名來源有兩種說法:一說該寺在奠基興建時下了一場較猛的冰雹,冰雹藏語發音為「色拉」,故該寺建成後取名為「色拉寺」,意為「冰雹寺」;一說該寺興建在一片野薔薇花盛開的地方,故取名「色拉寺」,野薔薇藏語發音也為「色拉」。寺院全稱為「色拉大乘寺」。
🏵各種珍貴甘露法藥即甘露丸之製作,均置入佛菩薩稀有佛寶舍利,和各傳承歷代祖師、法王、證悟大成就者舍利,及加持聖物,再加上取岩大師取自岩藏寶庫中珍貴大加持法寶聖物,和千百種高貴藥材總集製成。只要 ;一、嚐 ;二、視 ;三、聞; 四、觸, 現時之利益為:得以長壽、健康、幸福安樂、 能力與功德皆增長、智慧及諸識皆清明、消除一切障礙及治急疾之功效等。 保持甘露之方式:放置佛堂內供桌上,當本尊來供,可放置身上,以保平安、諸事順利,及防止疾病、可溶於飲水中,每天飲用。即可得以上之功德。 簡單總結甘露丸功用: 1、可放在舍利塔、淨盒中後放在佛堂上供養,或裝藏佛像使用。 2、可泡在水中喝下,或直接吞下,能清淨業障、障礙。泡在水中的方式,可以將其水分贈眾人及多處,利益眾生。 3、亡者快死前服下,可滅罪,助其往生淨土或善道之助緣,減少墮入惡道之危險。 4、可拿去做煙供,供養一切眾生,助其得滿足、離苦得樂。 5、放入海、湖、河、溪等處,利樂龍王及水族眾生。 6、可給畜牲服用,畜牲若無法服用,可泡在水中,讓它喝下去。 病障、消災 8、放在嘎烏中佩帶在頸上,可保平安,減少障礙。
色拉大乘洲瑪尼丸中含有諸多加持聖物,如主要供奉馬頭金剛年供朵瑪、森多日阿、聖水、佛陀及觀音菩薩聖物、宗喀巴大師及歷代大德高僧加持聖物,甘露供食妙藥、長壽妙藥、名貴藏藥、格西森格仁波切甘露加持聖物、色拉寺各種加持聖物、時輪、大威德、密集、勝樂本尊壇城彩砂粉及藏區各種加持聖物匯集的瑪尼丸。
一、瑪尼丸之成分及加持瑪尼丸以舍利等五聖物、黃金等五寶石、青稞等五種子、牛油等五甘露、苦參等五藥草及藏紅花等五香,混以炒過的青稞粉(在印度現代以山楂、苦楝及柯子粉代替)及牛乳,製成丸狀。
製造瑪尼丸是格魯派的傳統,並有從未中斷之傳承。格魯派許多寺院各有其製造瑪尼丸的傳統。此外,每年在印度的宗座法王均會籌辦瑪尼丸的製造法會。製造瑪尼丸的人,必須是修行好的上師與僧人,並要每天持大乘八關齋戒,俗家眾不可參與製造過程。
瑪尼丸造成小丸形狀後,被放入白棉布袋中滾動二至四天之久,令它們變得結實、乾燥及光滑。這些小丸會被放入乾淨的瓷或銀瓶中,頂上留五分之一空間,然後整個瓶被密封而放在殿中方丈桌前。寺僧輪班二十四小時不斷持觀音大明咒七天(總集咒數不可少於一億遍),於此期間各人不可碰觸瓶身,否則瑪尼丸的力量會消失。於加持期間,若修持及加持如法,瓶身會有熱力及蒸汽散發出來。一周後,若一切如法,在密封瓶中的小丸會增多了,甚至多至掉在瓶外。
加持了的瑪尼丸有兩種。大顆的是母丸,由母丸長出來的小丸是子丸。
◎ 此為宗教聖物非藥物 如身體有疾病還是請尋求醫生幫忙
🙏觀音在成古佛之前,離開了宙心順天河漂流附在了地球上,他按照他設計的模式造就了地球上的生靈,並建立了大羅刹帝國,觀音就是大羅刹王,大羅刹帝國的中心就在地球的最高點西藏。
以後,天公的姐姐紫光夫人下嫁大羅刹帝國為東方第一夫人,其與大羅刹王有一子名羅地幹布,羅地幹布繼承王位,大羅刹王昇華了,轉世為西洋聖母。
人類的歷史重演了這史前的一幕,文成公主下嫁西藏王松贊干布,古漢人認為九天玄女是祖先,而九天玄女是羅地幹布即玄龍之妻。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觀音又是內地人的祖先。
也正是因此,一般佛、菩薩成道之後,早就遠遠離去,而觀音卻對地球人,她的後代眷戀不舍,不肯離去,不厭其煩的普渡眾生。
釋迦牟尼佛深知此段姻緣(因緣),故而在楞嚴經上與大日如來即文殊菩薩異口同聲說:世人若想修出去,必須修觀音法門。他們知道,只有觀音才對地球人一心一意。
表面看,是觀音幫釋迦佛渡世人,但世人良久不知,是釋迦佛盡義務,在幫觀音渡人。
人類說不清天上的事,記不起史前的事,但若能修出明月來,對往世的記憶會一點點恢復。人類的假生命不過是一百年,有文字記憶不過五千年,而在天人的眼裏,正如古詩中所說:天上低昂似舊,人間兒女成狂。卻從海底跨枯桑,閱盡銀河風浪。
那麼,人類又是根據什麼說古曆二月十九日是觀音誕生日呢?
這是人們根據傳說,觀音以後又轉世為人,小名叫妙善,並以妙善的生日定為觀音生日,以妙善出家為尼的日子,二月十九日為觀音出家日,以妙善成道日,六月十九日訂為觀音成道日,這僅僅是人類思念觀音的一種依託。
正如南方沿海一帶紀念媽祖(海神娘娘)的生日,古曆三月二十三日一樣,那是有一世天公的夫人轉世為凡人——一漁家女之後,人們為紀念方便,故以漁家女的生日為天王聖母的生日。
人們在習慣上,把古曆一月一日名為彌勒佛、元始天尊的生日;一月九日天公即第二代天皇的生日;一月十五日,第一代天皇即天王母后之父的生日;二月十五日,九天玄女以及太上老君的生日;二月二十一日普賢菩薩;三月三日玄龍大帝;三月七日荷仙姑;三月十五日財神趙公明;四月四日大日如來文殊菩薩;四月八日釋迦牟尼;四月十四日呂洞賓;五月十三日關帝;六月十四日文殊;七月十八日王母娘娘;七月三十日地藏王,八月三日紫光夫人;八月十五日月神;八月二十二日燃燈古佛;十月五日達摩;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等等。
上述這些日子僅僅是一種依託,沒有一個是真的,因為連你自己的生日也不是真的。對神門而言,三月三日,天上瑤池大會,那是西王聖母給玄龍大帝過生日,九月九日是天河會,慶祝天界和平。
動森玫瑰種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今年的關鍵字,仍舊是疫情,但在亂世之中, 2020 年自己與 360 部電影共同走過。由衷覺得在台灣是幸運且幸福的,還能輕鬆走進電影院,於漆黑的場域之中,和無數陌生人共享光影魔法,而除了電影院之外,串流的發達與普及,也讓電影在疫情之中有了其他生存的空間。因此,在台灣,在世界各地,影迷與電影邂逅的方式,就無拘無束,也有了更多可能性。
在自己今年 360 部的電影之中,藉由年底回望今年,梳理出自己的「年度十大佳片」,留存為 2020 年自身的時代印記,更有幸提供給讀者、影迷參考、交流或是留存,作為 2020 年的回顧。
去年也同樣寫了年度電影推薦,當時的評選標準為「2019 年度台灣院線電影」,不包含影展、串流、數位修復等片,但由於 2020 年全球受到肺炎疫情影響,許多片子少了商業映演的機會,故今年更改評選規則,影展、串流皆納入考量,唯一限制為今年首度在台灣看見的作品(不包含舊片和數位修復)。順道一提,榜單中的某些電影為去年出品,但因片商作業時間拉到今年的台灣院線放映,仍舊選進評選。
整理了今年的觀影紀錄,發現讓自己最有感觸的,還是在於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國家怎麼共處的作品,世界已經夠亂了,但透過影像我們好像還能奢侈地去反思,還能去醒悟,雖然某些時刻對於諸多議題有種無能為力的失能感,但在電影之中,或許人們終能找到一絲避世的位置。
🎬以下排名有分喜好順序,並附上短評。1 至 5 名後天刊出。
10.《#曼克》,【#Netflix】
名導大衛芬奇沉潛 6 年,在動蕩不安的 2020 年交出《曼克》。1941 年,劇場與廣播界的金童奧森威爾斯執導了震古鑠今的《大國民》,縱使《大國民》在 1942 年的奧斯卡僅拿下一座奧斯卡,但時至今日,《大國民》在影史的地位已不辯自明。當時的好萊塢有《亂世佳人》這類的大製作電影,而《大國民》的出現,走出與古典好萊塢截然不同的嶄新道路,是時代的開創者先鋒之一。
《大國民》讓觀眾跟著記者視角,透過回憶錄的方式不斷帶出主角凱恩的過往,拼湊可能的人生模樣,更重要的是,片子從媒體帝國巨擘之中,反映美國自由資本主義以及英雄主義;而《曼克》在大衛芬奇的視野底下,聚焦於《大國民》的編劇曼克維奇,他嘴巴凌厲,酒氣熏天,但才華過人,以筆為戈,觀注政治,反映社會概況。大衛芬奇在杯觥錯影、吞雲吐霧間試圖梳理出《大國民》劇本的生成原因,大衛芬奇同樣在解構神話,從財團的資本面向,到個人的英雄樣態,都是《曼克》拆卸的細節之一。
說到底,《曼克》是世人愛看的「小蝦米對抗巨人」的故事,曼克維奇是狂傲不羈,唾棄商業鉅子的編劇,奧森威爾森則是初出茅廬,亟欲證明自我的金童導演,兩者在片廠掌權的體制之中,不斷對立與斡旋,才有了曠世傑作《大國民》。大衛芬奇找到巧妙的切入點述說曼克維奇這位真實存在的人物,不刻意歌功頌德,反而聚焦於小人物在時代浪潮下的掙扎與失敗,大衛芬奇毫筆一揮,將人性的各種面向融於一爐。
而觀眾乘著《曼克》劇組匠心打造的時光機,返回 30 年代的好萊塢,橫跨在一戰後的經濟大蕭條、二戰時的風起雲湧,大衛芬奇遊刃有餘地刻畫紛擾的政經局勢,更在《曼克》後段花了篇幅勾勒加州選舉,並劍指官商間的操弄,與人心動盪,而當時代的政治概況回看今年,美國大選的擺盪與鬥爭,就有了某種趣味,《曼克》的出現能在美國大選中增添一絲解讀趣味。
至於手法上,《曼克》中隨處可見對於《大國民》的致敬。首先,兩部電影雙雙採用倒敘法,從這樣的形式來看,大衛芬奇對奧森威爾斯的挪移是顯而易見的。再來是分鏡,舉例來說,片中能看到主角曼克躺在病床上,從手中將酒瓶摔下,而後酒瓶在地上滾動,此處的剪接與攝影機運動對應到《大國民》,就成了主角凱恩躺在病床上,從手上將童年時的水晶球摔下而破裂,這是《大國民》的經典之一,「玫瑰花蕾」(Rosebud)就從這裡延伸而出。
最後是符號象徵,在《大國民》中,空間場域極為重要,冰冷的檔案室、夫妻間的餐桌距離,都暗示人與人之間的疏遠關係;在《曼克》中,主角曼克來到好萊塢權貴們的重要聚會,在此也出現了狹長餐桌,曼克在此發起酒瘋,而後被拒於門外,並被譽為「猴子」,此處的影像語言,與《大國民》遙相呼應,並對戲劇產生關鍵作用。而「猴子」一詞也是《大國民》中的經典台詞。
從這幾點來看,《曼克》巧妙掌握《大國民》的手痕印記,並準確在新的故事中賦予意義,並非為了「致敬」而「致敬」,大衛芬奇的導演功力依然無庸置疑。但平心而論,《曼克》並不是那麼容易入口的作品,片中複雜的人物關係,後設的趣味性,都要對於影史有一定程度的理解,才能知曉箇中奧妙,但倘若能稍微理解《大國民》與當時的好萊塢狀況,《曼克》會是一部相當過癮的「影迷作品」。
《曼克》走到最後一幕,最後的台詞說道:「這就是電影的魔力。」替全片畫上最佳註解,在 2 小時 11 分鐘過去後,觀眾自然能明白,影像可以左右政治,干涉政權,而曠世傑作也可能僅是一個失勢、酒醉之人寫出來的奮力一搏,電影的魔力在《曼克》中展露無遺,並從好萊塢的黃金時代再度提煉而具現。大衛芬奇並不亞於奧森威爾斯,《曼克》是獻給編劇的作品,但在浪漫的說詞之中,觀眾望見的是不堪、醜陋與血淋淋的真實。
最後,有趣的是,1940 年走過 80 個年頭,當代電影產業的軌跡也發生巨變,尤其是在今年,串流大肆崛起,好萊塢傳統大型片廠應該沒想過,電影產業已經逐漸脫離電影院,人們在家中已然就是全世界,於是從今年的環境之中,Netflix 恰巧推出《曼克》,若用一種後設的角度解讀,《曼克》或許可說是大衛芬奇的《大國民》,藉以諷刺傳統掌權者,又是一種油然而生的趣味。
9.《#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繁盛映畫 Wild Green Films】發行
《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是一部冷靜、克制的作品,但靜下心感受,能在表面之下挖掘出極富情緒的底蘊,巴勒斯坦電影代表人物伊利亞蘇萊曼不發一語地透視世界,熟稔「以畫面說故事」之道,輕點影像魔力,帶著觀眾心領神會,望見當代社會。
綜觀全片,蘇萊曼經常選擇從一顆用於觀察事物的鏡頭切入,然後帶回蘇萊曼「觀看」的動作本身,並不斷在這兩者間擺盪、轉換,點出「觀看」的主動/被動,同時拋出客觀環境,觀眾在此模式下,帶著些許超現實「被動地」共同「觀看」巴黎、紐約以及巴勒斯坦的處境與氛圍。
猶記得《一一》特愛拍後腦勺的孩童洋洋,這是屬於此年紀對世界產生好奇獨有的觀看方式,觀眾平常看不到的,洋洋(楊德昌)拍給我們看。然而,在《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中,伊利亞蘇萊曼和洋洋一樣,拍著背影,似正在對世界提問,這也恰恰為蘇萊曼提供觀眾另一種看世界的方式,觀看永遠是事物與人之間的關係。不過與洋洋不同的是,蘇萊曼拍下的背影,少了點好奇心,取而代之的是深刻的省思與從容的凝視,在優雅中透著擔憂與諷刺。
「It Must Be Heaven」,天堂無處不在,此刻蘇萊曼外表仍克制,但激動之情早已溢於言表,透過畫面與音樂穿過銀幕傳遞出來。世人的確不能選擇出生的地方,但能選擇觀看世界的角度與方式(巴黎、紐約、巴勒斯坦的對比),「觀看先於言語」(Seeing comes before words),或許是導演先生挪移約翰伯格著作的溫柔提醒。
📝全文請點👉https://bit.ly/34QuTPz
8.《#誓血五人組》,【Netflix】
史派克李延續上一部作品《黑色黨徒》的風格,開場便開宗明義地使用歷史畫面,將砲管對準美國歷史上的戰爭污點──「不知為何而打的越戰」。《誓血五人組》開場呈現一段段黑人前往戰場的真實畫面,史派克李善用交叉剪輯,靈巧地在當中倏地剪進阿波羅 11 號登月的歷程畫面,聽著旁白說起:「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這是縹緲的登月計劃,人類對外太空虛無的想像;而越南戰場中流血、送命的軍人,則是血淋淋的真實──兩相對比之下,當時美國的登月輝煌、軍備競賽中的勝利,與越戰的失敗並置,更顯諷刺。這是史派克李熟稔剪輯的力量,送給觀眾一記當頭棒喝。
《誓血五人組》是一部專屬於黑人的公路史詩電影,當年血氣方剛的英勇青年,經過歲月洗滌後轉為白髮蒼蒼的老人,然而,這些老兵就算帶著瘸腳的傷疾或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PTSD),到了熟悉的叢林,縱使地雷滿佈,仍舊對地形、環境記憶猶新──這是時間帶不走的歷史傷痛、戰爭遺毒。史派克李透過角色的傷痕,暗示越戰如同幽靈鬼魂般,纏繞著老兵,同時也籠罩於美國之上,揮之不去,也無法抹滅。
更驚喜的是,史派克李巧妙地透過攝影媒材的轉換,拉出今日與往昔的對比:電影中只要是「現在」的時空,畫面比例大都以 1.85 : 1 或 2.39 : 1 拍攝,進入回憶後,便限縮畫面比例,改以視覺風格較小的 1.33 : 1,藉此呈現出當時越戰壓迫、緊繃的氛圍。而本片攝影師 Newton Thomas Sigel 再透過 16 釐米底片獨有的顆粒色澤感,拉出舊回憶的時代感,光是媒材的轉換,便能窺見史派克李的用心。
綜觀全片,《誓血五人組》對於種族議題的力度,每一場戲、每一句台詞都是直球對決,且史派克李雜糅各類型的影像,鏡頭語言豐富、視覺風格強烈,在公路類型中醒覺、成長、找到救贖,並與人性對抗,重口味卻不鹹膩、直通人心,進而反思越南戰爭。史派克李透過手中的鏡頭直面剖開美國底下的醜陋面紗,其情緒是鏗鏘有力,如同片中「美國欠我們的」那句台詞一樣,擲地有聲。
最終,《誓血五人組》結尾收在馬丁路德金恩博士逝世一年前的真實演講畫面,開場是拳王阿里,結尾是馬丁路德金恩博士,史派克李透過兩名黑人平權運動且反越戰的英雄做出首尾呼應,更將真實歷史畫面和虛構故事合一,將劇情片與紀錄片兩者形式疊合,強調了這部作品的真實性,可謂神來一筆。
更重要的是,透過這段宣言可以識讀史派克李現今對美國的態度,從電影拉回現實,美國目前正處在「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的平權抗爭風暴之中,歷史過了幾百年,種族歧視的警察暴行等事件一再上演,美國或許正搖搖欲墜;美國或許離平權還有一大段路要走;美國或許永遠抵達不了和平彼岸,但史派克李仍舊期許美國能成為理想中的樣貌,堅定帶著各種膚色的觀眾共同見證。
📝全文請點👉https://bit.ly/3rzZEC5
7.《#悲慘世界》,【海鵬影業 / Swallow Wings Films】發行
法國大文豪維克多雨果 19 世紀問世的名著小說《悲慘世界》,在 21 世紀成了法國新銳導演拉德利(Ladj Ly)鏡頭下的犀利映襯,一本書、一部電影,不同媒材但核心異曲同工,盤根錯節的結構性問題、人性不斷的對立、來自社會底層貧窮的掙扎,仍舊不斷重演。人類文明看似不斷前進,卻被拉德利拆解成停滯,甚至是倒退;雨果筆下的革命百年之後,對於拉德利來說或許近在咫尺,全片擲地有聲,令人膽戰心驚。
拉德利聰明地透過這三位個性鮮明的警察視角,遊走(巡邏)在充滿犯罪、危險氣息的底層街頭,觀眾得以紮實地一窺與警察處在對立位置上的各種小人物,拉德利也進而描繪出這些小人物們不同的求生輪廓,拼湊出郊區的完整樣貌,難能可貴的是,拉德利並非一味地批判,在這樣的灰色地帶中,「善」與「惡」當然不是簡單的二元對立。
《悲慘世界》是一部生猛有勁的作品,拉德利展現初生之犢不畏虎的剛強氣勢,在巴黎郊區中完成了一場艱難的衝突,隨時充滿箭在弦上的挑釁,引人入勝,且其暴力筆觸也神似賈克歐狄亞在 2015 年拿下坎城金棕櫚的《流離者之歌》。
《悲慘世界》雖然發生在巴黎,卻能打破文化藩籬,因為此種對立走出巴黎,在世界各地、社會的角落上仍舊不斷上演。但或許,拉德利並不想極為悲觀地認定人性的無可救贖,開放式的結尾以及開場的人心凝聚就是很好的證明。
「親愛的朋友,請謹記。沒有壞種子或惡人,只有壞的耕養者。」雨果百年前提筆的嚴厲警示,到了當代,拉德利巧妙地挪用,鏗鏘有力地奏出一曲法國當代的底層荒涼悲歌。
📝全文請點👉https://pse.is/3avndj
6.《#殺戮荒村》,【捷傑電影】發行
《殺戮荒村》由巴西名導克雷伯曼東沙費侯和長期藝術指導合作夥伴胡里安諾杜內耶斯聯合執導,很難想像這部帶著些許科幻感的民族記事,在風格上會展開成昆汀式絕地大復仇中的暴力美學,且在轉場上皆有 70 年代西部電影的味道,開頭便替這部時間軸定於未來的電影注入矛盾的衝突美感。
敘事上則在名為巴庫勞(Bacurau)的小村落中,殘酷劃分社會、種族間的階級地位,透過一群由美國白人組成的殺手集團,埋下政治操弄後對窮人村落進行的屠殺,由此來看,巴庫勞可以視作過往歐洲帝國主義對巴西的殖民以及文化上主導地位的典型。
然而放眼未來,高科技更可能使人們認為有「權力」將人命視為屠宰遊樂場,編導對於歷史傷痕、現今局勢、未來發展,有著細膩、透骨的觀察,這些不斷上演的掠奪,無時無刻發生,不管是在從前,或是未來,且背後原因令人寒毛直立。
《殺戮荒村》是一部充滿幻想的當代寓言故事,但其核心主題,可能更是這群無力的個體們對企圖剝削其利的強國們的終極反動(白人、遊客),是政治上的、文化上的、經濟上的,也正如同昆汀塔倫提諾的《決殺令》般,在影像中出了口惡氣,大快人心。《殺戮荒村》真實的可怕。 巴庫勞是極為渺小的貧瘠窮鄉,或許世人不會注意到它是否存於地圖中,但在這座小村中政客與強國卑劣的荒謬事,極有可能發生於當代地球的每一寸土地,自然也能這樣看待台灣了。
📝全文請點👉https://bit.ly/3nRmrXX
#2020年度片單
動森玫瑰種子 在 香功堂主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奧斯卡歷屆影后一次看完!
#超用心的影片
#發現自己還好多電影沒看過啊啊啊啊
#1988年後的女主角作品就都沒錯過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xZvrOjI2eI&t=522s
.
1927/28 《7th Heaven 第七天堂》、《Street Angel 馬路天使》、《Sunrise 日出》Janet Gaynor
#第一屆不是單片入選而是看整體成績耶
.
1928/29《Cocquette 弄情女子》Mary Pickford
1929/30 《The Divorcee 》Norma Shearer
1930/31《Min and Bill 》Marie Dressler
1931/32《The Sin of Madelon Claudet 戰地晴天》Helen Hayes
1932/33《Morning Glory》Katharine Hepburn (#奧斯卡史上獲獎最多的女演員第一次獲獎原來在這一年啊)
.
1934《It Happened one Night 一夜風流》Claudette Colbert
1935《Dangerous 女人女人》Bette Davis
.
1936《The Great Ziegfeld 歌舞大王齊格飛》Luise Rainer
1937《The Good Earth 大地》Luise Rainer
Luise Rainer連續兩屆獲獎,她在《大地》飾演一位中國婦人,讀到一篇關於《大地》的文章:「據說當時賽珍珠(作者)本人要求用華人演員來演片中的主要角色,但是當時米高梅重臣桑堡Irving Thalberg認為,當時的美國人還不習慣看華人演員做主角的電影。雖然當時有一個華人女星Anna May Wong還蠻紅的,本來可以飾演阿蘭的,但當時美國電影圈有個法典Hays Code,就是不同種族的人不能演夫妻,因此她不可能演Paul Muni的妻子,所以片中的華人主角,最終都由西洋人主演。(米高梅後來要Anna May Wong演荷花的角色,但她不答應。她說全片都由洋人演,我是唯一的華人血統,卻讓我演片中最不討好的反派。)」。
文章連結:http://www.ritagiang.com/article.php?id=458
.
1938《Jezebel 紅衫淚痕》Bette Davis
1939《Gone with the Wind 亂世佳人》Vivien Leigh
1940《Kitty Foyle 女人萬歲》Ginger Rogers
1941《Suspicion 深閨疑雲》Joan Fontaine
希區考克導演唯一一部拿下奧斯卡女主角的作品。Joan Fontaine 和她的姊姊 Olivia de Havilland 都拿過奧斯卡影后,只是姐妹倆感情不和,常會相互競爭。
.
1942《Mrs.Miniver 忠勇之家》Greer Garson
1943《The Song of Bernadette 聖女之歌》Jennifer Jones
1944《Gaslight 煤氣燈下》Ingrid Bergman
1945《Mildred Pierce 慾海情魔》Joan Crawford
1946《To Each of His Own 風流種子》Olivia de Havilland
.
1947《The Father’s Daughter 農家女》Loretta Young
1948《Johnny Belinda 心聲淚痕》Jane Wyman
1949《The Heiress 千金小姐/女繼承人》Olivia de Havilland
1950《Born Yesterday 絳帳海堂春》Judy Holliday
1951《A Streetcar Named Desire 慾望街車》Vivien Leigh
.
1952《Come Back, Little Sheba 蘭閨春怨》Shirley Booth
1953《Roman Holiday 羅馬假期》Audrey Hepburn (#美到不行)
1954《The Country Girl 鄉下姑娘》Grace Kelly
1955《The Rose Tattoo 玫瑰夢》Anna Magnani
1956《Anastasia 真假公主》Ingrid Bergman
.
1957《The Three Faces of Eve 三面夏娃》Joanne Woodward
1958《I want to Live 我要活下去》Susan Hayward
1959《Room at the Top 金屋淚》Simone Signoret
1960《Butterfield 8 青樓豔妓》Elizabeth Taylor
1961《Two Women 烽火母女淚》Sophia Loren (#奧斯卡史上第一個以外語片拿下影后殊榮的女星)
.
1962《The Miracle Worker 海倫凱勒》Anne Bancroft
Anne Bancroft就是《畢業生》裡的羅賓森太太,她在片中色誘剛出社會的小鮮肉達斯汀霍夫曼,事實上,Anne Bancroft和達斯汀霍夫曼的年紀才差6歲。另外,如果各位有看過經典漫畫《千面女郎》,就會對《海倫凱勒》這個作品非常熟悉,因為漫畫中的兩位女主角都有演出這個故事。
.
1963《Hud 原野鐵漢》Patricia Neal
1964《Mary Poppins 歡樂滿人間》Julie Andrews
1965《Darling 親愛的》Julie Christie
1966《Who’s Afraid of Virginia Woolf 靈慾春宵》Elizabeth Taylor
.
1967《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 誰來晚餐》Katharine Hepburn
1968《The Lion in Winter 冬之師》Katharine Hepburn
1968《Funny Girl 妙女郎》Barbra Streisand
從1933年第一次獲得奧斯卡女主角榮耀,隔了30幾年後,Katharine Hepburn才終於以《誰來晚餐》再次拿到奧斯卡女主角獎,而且隔年又以《冬之獅》再次獲獎。不過,1968年首度出現雙影后,除了 Katharine Hepburn 外,芭芭拉史翠珊(Barbra Streisand)也以《妙女郎》並列影后。
.
1969《The Prime of Miss Jean Brodie 春風不化雨》Maggie Smith
1970《Women in Love 戀愛中的女人》Glenda Jackson
1971《Klute 柳巷芳草》Jane Fonda
1972《Cabaret 酒店》Liza Minnelli
1973《A Touch of Class 金屋夢痕》Glenda Jackson
.
1974《Alice Doesn’t Live Here Anymore 再見愛麗絲》Ellen Burstyn
1975《One Flew Over the Cuckoo’s Nest 飛越杜鵑窩》Louise Fletcher
1976《Network 螢光幕後》Faye Dunaway
1977《Annie Hall 安妮霍爾》Diane Keaton
1978《Coming Home 歸返家園》Jane Fonda
.
1979《Norma Rae 諾瑪蕾》Sally Field
1980《Coal Miner’s Daughter 礦工的女兒》Sissy Spacek
1981《On Golden Pond 金池塘》Katharine Hepburn (#第四座影后紀錄至今無人能敵)
.
1982《Sophie’s Choice 蘇菲亞的選擇》Meryl Streep
1983《Terms of Enearment 親密關係》Shirley Maclaine
1984《Places in the Heart 心田深處》Sally Field
1985《The Trip to Bountiful 豐富之旅/邦蒂富爾之行》Geraldine Page
1986《Children of a Lesser God 悲憐上帝的女兒》Marlee Matlin
1987《Moonstruck 發暈》Cher
.
1988《The Accused 控訴》Jodie Foster
1989《Driving Miss Daisy 溫馨接送情》Jessica Tandy
1990《Misery 戰慄遊戲》Kathy Bates
1991《The Silence of the Lambs 沈默的羔羊》Jodie Foster
.
1992《Howards End 此情可問天》Emma Thompson
1993《The Piano 鋼琴師和她的情人》Holly Hunter
1994《Blue Sky 藍天》Jessica Lange
1995《Dead Man Walking 越過死亡線》Susan Sarandon
1996《Fargo 冰血暴》Frances Mcdormand
.
1997《As Good as it Gets 愛在心裡口難開》Helen Hunt
1998《Shakespeare in Love 莎翁情史》Gwyneth Paltrow
1999《Boys Don't Cry 男孩別哭》Hilary Swank
2000《Erin Brockovich 永不妥協》Julia Roberts
2001《Monster's Ball 擁抱豔陽天》Halle Berry
.
2002《The Hours 時時刻刻》Nicole Kidman
2003《Monster 女魔頭》Charlize Theron
2004《Million Dollar Baby 登峰造極》Hilary Swank
2005《Walk the Line 為你鍾情》Reese Witherspoon
2006《The Queen 黛妃與女皇》Helen Mirren
.
2007《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Marion Cotillard (#當年看到她拿獎超感動的)
2008《The Reader 為愛朗讀》Kate Winslet
2009《The Blind Side 攻其不備》Sandra Bullock
2010《Black Swan 黑天鵝》Natalie Portman
2011《The Iron Lady 鐵娘子》Meryl Streep
.
2012《Silver Linings Playbook 派特的幸福劇本》Jennifer Lawrence
2013《Blue Jasmine 藍色茉莉》Cate Blanchett
2014《Still Alice 我想念我自己》Julianne Moore
2015《Room 不存在的房間》Brie Larson
2016《La La Land 樂來越愛你》Emma Stone
.
2017《Three Billboards Outside Ebbing, Missouri 意外》Frances Mcdormand
2018《The Favourite 真寵》Olivia Colman
2019《Judy 茱蒂》Renee Zellwe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