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勇者辭職不幹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勇者辭職不幹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勇者辭職不幹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勇者辭職不幹了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民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獨家】#虎口下的總統 勇者無懼(8) —緬懷師恩 繼往開來 文/蔡吉源 #台灣民政府 秘書長(權力等於共產黨總書記)林志昇立即開除8個幹部,2013年4月28日,又以「蔡總理自請辭職處分,應予免職」為幌子,指控我被台獨份子收買,痛責我是叛軍。4月29日,我召開緊急決策會議,完成台灣政府粗略的組織架...

  • 勇者辭職不幹了 在 民報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8-26 11:37:00
    有 26 人按讚

    【獨家】#虎口下的總統 勇者無懼(8)
    —緬懷師恩 繼往開來
    文/蔡吉源
    #台灣民政府 秘書長(權力等於共產黨總書記)林志昇立即開除8個幹部,2013年4月28日,又以「蔡總理自請辭職處分,應予免職」為幌子,指控我被台獨份子收買,痛責我是叛軍。4月29日,我召開緊急決策會議,完成台灣政府粗略的組織架構,再度受主席蔡明法任命,擔任台灣政府總理。4月30日,即與長山先生見面會談三小時,充分了解根據國際慣例進行台灣自治建國的程序。5月1日深夜,回到台灣,就根據國際慣例,如火如荼著手進行台灣自治建國大業的程序!到了2016年3月15日,我寫了一封信,向李登輝老師報告:
    #李登輝 #台灣自治政府 #舊金山和約 #蔡明法 #蔡吉源
    📌快加入民報FB社團,每日新聞精華不漏接📌
    👉https://cutt.ly/Tr8r0Is

  • 勇者辭職不幹了 在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自我成長書籍實踐報告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20 13:16:47
    有 40 人按讚

    8/20(四)
    [100題生活題目]NO.52台北旅行

    ------------------------

    這幾天和妹妹在台北旅行,
    連續兩天參加不同的分享會,
    不過由於徒步旅行體能有限,累了就忍不住放空,還是感嘆平時體能沒有練起來,在旅行時好的體能就代表可以多衝幾個點,多玩幾個地方的極限趕腳行程。

    在旅行的第二天,我們參加了女人迷的舉辦的作者分享會,這次有三位書籍的作者「有一種工作,叫生活」、「親愛的別害怕與眾不同」、「甘願綻放」來現場聊聊關於寫作時遇到的困難和心得。
    我特別關注「有一種工作,叫生活」的作者
    彥菁,書裡有一段故事-
    她剛開始辭職在家寫作時,沒有收入吃存款,
    常常覺得很徬徨,然後跟家人住在一起省房租,弟弟幫忙付水電費,她也沒有拿孝親費給母親。
    她覺得很心虛,自己的弟弟都有幫忙家裡負擔,而她卻沒有,就這樣任性的走上自我探索道路,而且還需要倚靠家人。
    後來她在電話裡鼓起勇氣問母親:
    「會不會覺得這樣的女兒很沒用?」
    得到媽媽回覆「你永遠是我的女兒。」
    讓我在書店試閱時流下眼淚,
    我咀嚼字裡行間對自我追尋的渴望,
    以及面對現實沒有收入的不安,
    正是我現在面臨的狀況,已及說不出口的心聲。
    我想看看這樣一個走在我前面的人,
    他的人生已經變成什麼樣子,
    活在理想的世界又是什麼感覺。

    ----------------------------

    ☘️活動開始時,每個座位都有一個便利貼,
    要我們寫自己一段最喜歡的句子跟身旁的陌生人分享,我寫了句
    #你不用很厲害才能開始但你要開始才能很厲害
    以前的我會很緊張不敢主動跟別人搭話,都是等別人默默來找我。
    現在我進步了許多,我轉向跟身後的女生打了招呼,還跟對方交換了便利貼,上面寫著
    #人生就是一場最棒的冒險
    我們交換了彼此的想法,覺得很有意思。

    ☘️在活動裡「親愛的別害怕與眾不同」作者瑋軒是活動主持人,也是女人迷創辦者,她給我俐落幹練的印象,她彙整觀眾的提問和作者們的回答,並且引導歸納和總結,我整理活動中最有印象幾個問題,跟大家分享:

    🌹關於靈感跟創作,是靈感來了才創作,還是有固定時間創作的習慣?
    在場的人大部分都在靈感來了才創作時舉手,而只有數人是在固定時間創作,看來現場的創作者們大都蠻隨心所欲的。
    「甘願綻放」的作者 菁芳就分享春上村樹是一個每天早上固定時間起床去跑步,然後固定時間寫作的人,他是因為要寫作才練成一個有規律的人,她也想學習這個精神。
    不過作者們大都是每天都會寫作,不過沒有固定時間,因為寫作跟生活和工作是融合在一起的。

    🌹寫作時痛苦與自我療癒的關係
    「甘願綻放」 菁芳
    寫出痛苦的經驗時雖然會哭泣,但痛苦就沒辦法控制你,你寫出的內容會和別人連結,就轉化為療癒別人的能量。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彥菁
    寫書時回想最痛苦的經歷,承受痛苦並且辨明是什麼東西,把它提取出來,創作者本身很自虐,即使痛苦也想要去沉浸在其中。
    書快寫完時剩2篇寫不出來,去台東旅行時跟朋友抽牌卡,發覺作家並沒有一定要什麼特定形象,於是跳脫了框框,把旅行的新靈感加入了書中,完成了書稿。
    「親愛的別害怕與眾不同」瑋軒
    有些經驗太痛苦,沒辦法去想,寫的時候一直痛哭、陷入當初受傷、創傷的那個回憶中,但仍然要整理,並且書寫出來。

    🌹怎麼看待酸民和負面的評論?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彥菁
    評論你的人不一定在評論你,而是在反應自身目前的狀態。
    有時讀者會覺得你寫的文章主題只限定在某個範圍太狹隘,這時可以當作參考列為新的寫作主題,或是理解這個不是自己的定位,別的主題也有其它創作者在寫,不用理會這件事情,走好自己的風格就好。
    「親愛的別害怕與眾不同」瑋軒
    當你跟別人做不一樣的事情時,被罵是正常的,代表你跟別人在做不一樣的事情,如果沒有,代表你還很一般。

    🌹寫作跟自我的關係與使命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彥菁
    把寫作當成瓶中信,漂流到某個人手中,打開來發現是他需要的東西,敞開自己的人,就是敞開自己的人生,勇於面對黑暗的人都是勇者。
    「親愛的別害怕與眾不同」瑋軒
    寫作現在像是為別人服務,寫作是為了滿足召喚,女人迷的品牌定位就是讓世界接受多元共融的自己,或許達成這個目標,他就會停止寫作。

    ☘️感想:
    在寫100道生活題的時候,這同時也是個實驗,我想知道當我把所知的一切寫出來,把感受釐清、濾過出來呈現在眼前,掏空自己最後會得到什麼?
    最近我的題目寫到了第50道,我感覺自己被掏空,面對空白的筆記,它不再是一揮而就的畫布,而是一堵白色的高牆。
    於是我這陣子開始接觸別人,吸收新觀點開始思考,並且沉澱。在上課進修與人交流中,受到了思維上的衝擊,價值觀開始動搖,開始自我懷疑先前從書上得到的啟發是不是錯的,然後漸漸的接受這個世界沒有絕對正確的答案,有的只是這個答案和方法適不適合自己。
    我開始容納不同的價值觀並列於中,開始接受多元觀點的同時,因寫作乾涸的池子開始又漸漸填滿了新的水。

    我曾經發佈的一篇文章-痛苦與力量語句得到了迴響,分享數達到400次觸及率達到了9萬人
    我想這世界有個角落,一定有人需要的時候,
    那篇文章恰巧出現在他面前,給了他需要的力量和方向。
    就像彥菁對於瓶中信的比喻,具有力量的文字像瓶中信一樣,漂流到某個人手中,打開來發現是他需要的東西。
    一想到有人會因為我的訊息得到力量,
    我就覺得很幸福。
    我想這陣子還有什麼新發現,
    再持續的分享給大家。

    #三妍良語的勵志實驗室
    #100道生活題目
    #四四南村
    #女人迷
    #有一種工作叫生活
    #親愛的別害怕與眾不同
    #甘願綻放
    #台北旅行
    #圖文合作歡迎私訊

  • 勇者辭職不幹了 在 我的紫袍夢-3年9月的檢察官日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09 09:05:47
    有 277 人按讚


    我們作者在今年6月辭職前夕的有感而發--<揮揮衣袖>2019.05.28.

    「A學姊曾經跟B主任說過,她沒有想過升主任升二審的是。B主任很驚訝很懷疑的樣子,質問怎麼可能沒想過。」「當主任、上二審、當檢察長又怎麼樣?還不是也是檢察官?有特別大嗎?」「有些人覺得我幹得這麼辛苦,總要上二審『享福』,這樣的想法就錯了,要享福就退休啊!」
    學長又打趣的說:「檢察官不就已經有『官』這個字了嗎?」
    另一位同事馬上接話:「難道我們幹的是『檢察』,沒有『官』嗎?」
    笑中,彷彿若有光。

    我非常感謝這一路走來都有充足的動力可以堅持理想。
    也或許是自己一開始就決定做滿不用賠錢的期限就隨時都可以走人,不打算當一輩子的檢察官,所以天不怕地不怕。曾經有老人家奉勸我「收斂」、要我聽話,還「苦口婆心」的說:「到了一定的時間,看到同期同學都升主任、上二審,而妳還是陽春檢察官,妳就會後悔了。」老人家還很生氣的傳訊息罵我不聽話。
    但那位老人家不知道的事情是,他在乎的那些,我根本不在乎。他可以一路在實務中順風順水的升官,也許他很驕傲,可是我不屑一顧。

    「不聽老人言」的後果是,這一路上確實中了一些流箭,但很幸運的是,我竟然關關難過關關過了。這3年9個月來,雖然一度與監察院小小交手過,也因為辦案「得罪人」而被匿名檢舉,說我「貪污」,但也沒有被任何政治力「彈劾」、「修理」,有學長笑我 #傻人有傻福。

    這個體系最大的問題在於「#沉默的多數」,使得某些少數觀念偏差的人特別大聲、特別囂張,就算接受關說也可以振振有詞,沒有被拔官還反而升官;還有派系問題,導致某些只會當官不好好做事的混蛋永遠都有一群「當權派」司法官的支持。
    「換了位子就換了個腦」的現象一直都存在,近來聽到不少學長評論「天啊!OO以前根本不是這樣的人啊,怎麼像變了個人一樣!」但其實也許他從來沒變過,他骨子就是這樣的人,完全靠警察辦案,把別人的努力「整碗捧走」還吹噓自己很會辦案,還靠著派系左右逢源一路上位,只是很多人看得不夠透澈,所以被矇騙了。

    其實反對意見未必是少數,只是大多不想得罪人、引來高層無端的「整肅」、「正己」,所以沉默,沉默的多數,其實就是平庸的邪惡,使得整個體系像個大醬缸一樣,而不明白問題的外人永遠都放大檢視那些特別大聲的問題,所以就集體揹黑鍋了。

    真心覺得自己是幸運的,因為不論是學習時或分發後,
    始終都有很多像燈塔一樣的實務老師、學長姐與同事提供我方向、也支持我的方向。也因為他們,讓我在105年天燈大會期間選擇不再沉默。
    我不反對改革,但我認為應該務實的找到真正問題,且朝向理論方向改革。所以我在天燈大會期間反對某些利益團體亂搞一通的改革主張,但同時也點出內部真正問題,期待針對痛點改革--我當然知道這樣的作法將導致自己 #裡外不是人,但還是那麼一句: #勇者無懼。

    儘管最後還是在對於體制失望透頂中離開。離開,是因為我不想當「烈士」,也不想放棄理想、埋葬自己的生命,我相信體制外的路線也許可以更有效的實現理想。
    我始終都在。我會把刑事司法改革,特別是檢察學理論與實務改革,做為我畢生的功課。

    Hsin-Yin Wu :
    http://bit.ly/2WWuXrX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