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勁戰五代扭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勁戰五代扭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勁戰五代扭力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狂人日誌:MadVnz,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狂人新聞台] 最極限的賽事:在兩萬次換檔和兩千八百萬次火星塞點火之間 #小編:保時捷911 RSR必須在利曼賽道上承受極端壓力,但保時捷911 RSR就是為此而生的 2020年9月20日周日,下午2點7分,在利曼24小時耐力賽(Le Mans 24Hours)現場,保時捷車手Laurens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萬的網紅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如果要只維修到能夠代步,單單更換新曲軸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不過既然都要拆了,就順便做個小小升級然後翻新一些周邊吧! 我知道你們最愛看這種人家車壞掉然後荷包破洞的升級內容了,這不就來啦 XD === 特別感謝 === 🔥 動力提升支援 【初代 彫速動力 C.S.P】 地址: 新北市蘆洲區民族路...
-
勁戰五代扭力 在 在地上滾的工程師 Nic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6-27 21:00:07如果要只維修到能夠代步,單單更換新曲軸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不過既然都要拆了,就順便做個小小升級然後翻新一些周邊吧!
我知道你們最愛看這種人家車壞掉然後荷包破洞的升級內容了,這不就來啦 XD
=== 特別感謝 ===
🔥 動力提升支援
【初代 彫速動力 C.S.P】
地址: 新北市蘆洲區民族路422巷82弄19-8號
FB: https://www.facebook.com/Carvingspeedpower
IG: @carving.speed.power
🔥 缸頭蓋客製化塗裝支援
【SG Color 咔樂咔樂塗裝】
地址: 新北市蘆洲區民族路422巷82弄19-8號
FB: https://www.facebook.com/SassyGs0511
IG: @sg.color_paint
🔥 傳動部品支援
【YC 圓昌 - 狂馬動力】
地址: 新北市樹林區三俊街189-1號
FB: https://www.facebook.com/YcMotoRacing
IG: @codo_crazy_horse
=== 前情提要 ===
1. 去年改缸分享 https://youtu.be/1qXl9T0pO3g
2. 偷跑斷曲軸 https://youtu.be/OPgDTyxONhU
=== 總花費細節 ===
進氣跟排氣沒有動,原本車上繼續沿用
所以這次有花到錢的部分如下
- SMRT SS 59 330 全套 45000$
- 新雅啟動馬達 3000$
- 番MOTO SPORT 輕量化電盤及風扇組 2700$
- 皮帶 TRHC 2100$
- 艾銳斯鈦金版(二手收到的)
- 全新中柱含周邊
- CASE 曲軸箱右側總成
- 內鍊條、機油幫浦
=== 引擎設定 ===
需求經溝通後,以《街車設定》為主
- SMRT SS 59 缸頭
- SMRT A2 凸輪軸 (10,000 RPM)
- SMRT 59 陶瓷汽缸組 (活塞下降 40條降壓縮)
- ETM 330 條 CNC 鍛造配重曲軸
- YC 圓昌部品狂馬傳動全組 + 皮帶 TRHC
- 番MOTO SPORT 輕量化電盤及風扇組
- 新雅 32 mm 節流閥
- 新雅高流量海綿
- 三代勁戰新雅進氣外蓋(開 2 孔)
- 刺蝟 H-01 全白鐵直通靜音排氣管(前 26 後 29 - 雙層出口)
- 艾銳斯 RC Super 2 鈦金版全取代供油電腦
===最後調整結果===
技師嘗試各種組合後,依照不同進氣、排氣、傳動設定的結果
馬力約 18.8~19.2 P
扭力約 1.37~1.44 KG
尾速暫時不知道可以跑多少,疫情期間很少跑,想知道可以追蹤我的 IG: niclin_tw,日常會分享
=== 觀眾專屬優惠 ===
凡持有「大便的人不會寂寞」貼紙,到店可享有傳動整組折 500 元的優惠。
動力提升另有折數優惠,請出示貼紙向店家詢問 😏
🛍️ 貼紙購買處: https://reurl.cc/VEzDVy
喜歡影片的話!可以幫忙點個喜歡以及分享、訂閱唷!😘
━━━━━━━━━━━━━━━━
🎬 觀看我的生活廢片頻道: https://bit.ly/2Ldfp1B
⭐ instagram (生活日常): https://www.instagram.com/niclin_tw/
⭐ Facebook (資訊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niclin.dev
⭐ Blog (技術筆記): https://blog.niclin.tw
⭐ Linkedin (個人履歷): https://www.linkedin.com/in/nic-lin
⭐ 蝦皮賣場: https://shopee.tw/bboyceo
⭐ Github: https://github.com/niclin
⭐ Podcast: https://anchor.fm/niclin
━━━━━━━━━━━━━━━━
✉️ 合作邀約信箱: niclin0226@gmail.com
#勁戰 #改缸 #彫速動力
勁戰五代扭力 在 狂人日誌:MadVnz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狂人新聞台] 最極限的賽事:在兩萬次換檔和兩千八百萬次火星塞點火之間
#小編:保時捷911 RSR必須在利曼賽道上承受極端壓力,但保時捷911 RSR就是為此而生的
2020年9月20日周日,下午2點7分,在利曼24小時耐力賽(Le Mans 24Hours)現場,保時捷車手Laurens Vanthoor駕駛保時捷 911 RSR,轉進維修通道。最後一次進站,僅僅數秒鐘時間,Manthey團隊為最大馬力為515 PS的92號賽車加滿油,清潔擋風玻璃,更新補滿車手水瓶,車子便回到路面,六缸水平對臥引擎轟然咆嘯,恢復活力後離開維修站。Vanthoor衝回13.626公里長的賽道上。油門直踩、奔向Dunlop彎,在後續的彎道路緣上保持衝勁,以最大加速度通過Tertre Rouge彎後,直奔第一個減速彎而去,接著剎車猛踩─如此不斷重複著。長達24小時的賽程中,保時捷911 RSR必須在利曼賽道上承受極端壓力,讓因蘊高壓而生的科技成果,接受不留情面的殘酷考驗。
保時捷GT車隊資深性能工程師Romain Gineste表示:「我們的車款必須在比賽過程裡,應付約兩萬次換檔。別忘了:不是只計算比賽所需就夠了─變速箱必須在每次練習賽和排位賽中也發揮作用。」在更前幾年,所有車隊都會在利曼耐力賽前的週五,換上全新的傳動系統,但自2018年起,整週比賽時所用的機械零組件都必須維持與賽前相同一組。Alexander Stehlig說:「我們確實注意到這點,因為我們也必須時時關注團隊的工作量。零件會在預試後更換,並留在車上直到完成比賽。如此技師便能在賽前的週五,專注在必要的重點,在漫長比賽中發揮最佳水準。成果也清楚證明了這做法的價值,許多車隊也比照辦理。」
這樣的安排代表了保時捷911 RSR搭載的變速箱,必須經歷額外七千多次換檔,並且必須始終以彈指間完成的速度完美運作。在 911 的序列式6速變速箱中,換檔僅需15毫秒。如此一來,4.2升水平對臥引擎具備的高扭力,便能讓魏薩(Weissac)出廠的賽車以幾乎毫無滯礙地全力衝刺。Alexander Stehlig再解釋:「當前的911 RSR 不像以前的車款,以氣動系統換檔,而是使用機電驅動,不只更加精確,最重要的是:更快。」Romain Gineste笑道:「這方面的表現,因此非常優異。在24小時耐力賽期間,六缸引擎的火星塞大約完成28,000,000次點火,每一次都能轉化成極大化的推進力。」
煞車踩得晚的人能跑得更快更持久:這是保時捷為911 RSR開發煞車系統時的不敗金律。在利曼24小時耐力賽,每圈將有13次機會讓煞車系統發揮效用。當車手們衝向狹窄的彎道時,例如:著名的穆桑直道(Mulsanne straight)的兩大減速彎,或是進到穆桑彎道時,必須一次又一次地重踩煞車。整場比賽中,共須踩下約4,000次煞車踏板。
煞車當下,煞車片及鋼製煞車碟的溫度飆升,超過攝氏400度,此時,先進的散熱系統介入,在數公尺距離內迅速冷卻系統。Alexander Stehlig表示:「長達24小時的賽事,煞車的效能將被推往極限。但,整場比賽,我們的煞車僅需維修一次,證明煞車系統十分優異。」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如他,必須排除任何可能的風險:「安全是我們的最高準則,至少須更換前軸煞車。由於零組件已預先裝配,更換時無須超過一分鐘時間。
我們通常會運用如安全車階段更換煞車,避免影響比賽排名。」911 RSR上的水平對臥六缸引擎,經性能平衡(BoP)「馴化」後可達515 PS,但這並非是唯一利器,在利曼24小時耐力賽中,避震器必須承受多次重擊,卻沒有一絲明顯損傷。其力學設計默默吸收因路面不平整而產生的數千次振動。Romain Gineste引用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數據說明:「行經路緣石的時候,減震系統被壓縮到極限再恢復的次數,每圈多達20次,減震系統在整個賽事中,總共吸收接近7,000次直接衝擊。」來自米其林的賽道胎吸收了部分的水平作用力。在賽道持續乾燥的情況下,處處是挑戰的24小時內比賽內,只能使用60個輪胎。當這場艱辛的耐力賽完成,所有零件的表現都達到要求,最佳的結果就是取得應有的獎勵:在利曼賽道上大肆慶祝。
#Porsche #LeMans24Hours #RSR
勁戰五代扭力 在 moto-one.com.hk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感受全新進化‧勁戰六代車展】澳門躍馬車行
http://moto-one.com.hk/Products.php?id=8217
相比 5 代勁戰,6 代勁戰「CYGNUS GRYPHUS」可算是脫胎換骨,極速地進化到更高境界,6 代勁戰的改變包括多項改良,從而發揮出多項優勢:
1. 水冷引掣 +Blue Core 技術 + VVA 可變氣門,令馬力提升 30%、扭力提升 17%、但卻更省油;
2. 智能起動系統,有效降低起動時的震動和噪音;
3. 不對稱式車架,令整體剛性提升,直線及過彎操控更穩定;
4. 輪胎尺寸增大,提高行車穩定性;
5. 第 6 代勁戰是有史以來最環保的勁戰,達到歐盟 5 期和台灣 7 期的排放標準。
6 代勁戰的褪變還包含增大後煞車碟盤、增長座位、加設 USB 充電座等多項改良,為駕駛者和乘客帶來更安全的保障及更方便和舒適的感受、為車主節省燃料開支,亦為環保作出一分貢獻。
「感受全新進化‧勁戰六代車展」將在 2020 年 8 月 28-30 日(星期五、六、日) 一連三天舉行,屆時大部份 YAMAHA 車款都有減價優惠,買車還會獲贈多份精美禮物。與此同時,躍馬車行維修服務中心會推出多款電單車消耗品優惠;騎士廊亦會推出全店商品 8 折優惠(公價貨品除外),請不要錯過!
│ #YAMAHA │ #CygnusGryphus │ #6代勁戰 │
│ #躍馬車行 │ #飛行車行 │ #騎士廊 │
Yamaha Macau 澳門躍馬車行/騎士廊
勁戰五代扭力 在 超人叔叔 Bruce Tyson Chen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肌肥大Part 3】【肌力/爆發力發展Part 2】
終於有空一次完成兩個不同標題...
因為總結是相通的邏輯,
我就一次完成囉。
.
.
.
.
【論點一】-運動單位激活大小決定肌肉成長面積
1. [伸展]來[減少肌肉流失]的實驗:
教練們應該都知道肌梭的功能,
簡化到極致大致上是說我們在伸展的時候,
肌肉的長度改變會直接將過伸展的訊號傳入脊髓,
不透過大腦控制的情況下做出伸張反射(梭內和外纖維)。
實驗的結論大致上是小型的運動單位有橫斷面積增長,
大型的沒有或不顯著。
也就是說這個實驗中,
因伸展張力不足以[誘發大型單位],
也就[沒有大型單位的增長]。
(誰會拉那麼用力,而且伸張反射越強代表單位激活越大,張力越大,就該越痛)
2. [有用到]的肌肉,就越有機會成長:
厄..
難不成用leg extension練股四頭,闊背肌會長大...
除了雄激素的循環濃度說,這裡只是要強調:
要成長,至少要把單位激活吧!
一塊肌肉裡,既然有不同纖維型態,
就該有不同的訓練法則來確保這些單位有被叫醒,
化學力學層面本來就該同時納入考量。
.
.
.
.
【論點二】-運動單位激活大小決定力學張力
1. [機械張力]與[激活單位]關聯性:
前面介紹過一塊肌肉中有不同的單位型態(例如Type I)
而機械張力大概先簡述為肌肉收縮強度,
就是你可以推多重、蹲多重這樣。
能激活越大的單位(ex.: Type IIb, Type IIa)
力學輸出越高。
2. 單位大小和一塊肌肉[先天的單位型態(纖維比例)]:
運動單位大小,掌管的纖維型態分別是
Type IIb(大)>Type IIa(中)>Type I(小)
雖然說,每個人不同部位的肌肉纖維型態,
都有不同的纖維比例,
但不代表單位數量是當前的比例。
也就是說如果我的臀大肌有60%是Type IIb,
僅能代表我的訓練和生活型態造成這個肌肉纖維型態較肥大,
不代表我Type IIb的運動單位一定比例比較多。
不同的訓練和生活型態呈現不同的橫斷面積大小喔。
.
.
.
.
【論點三】-力學張力和肌肉收縮長度關聯
1. 訓練一塊肌肉就要盡可能針對那一塊肌肉
很前面的文有提到,
一塊肌肉再縮最短和拉最長的位置下是最無力的,
因此很可能在這個位置如果還想出更多力,
大多都會"代償",就是開始用所有可用的肌肉來完成動作,
常見情況就是站姿槓鈴二頭彎舉,
在動作的底端啟動時(拉最長),
和動作的完成階段(縮最短),
身體會擺動的很厲害。
練二頭,還是練動作?
2. 最沒力的位置1-拉到最長
因為很難簡述,所以用Preacher curl來比喻。
在肘關節伸直的時候,肌肉拉到最長
(接近,二頭肌有跨越肩關節喔),
即便無力,但也是可以增強的,
如果我可以伸直到彎舉50磅1下,
25磅伸直做個幾下倒是沒問題。
因此進化到100磅1下,
50磅也可以好多下了。
3. 最沒力的位置2-縮到最短
坐姿膝伸展,最後膝蓋伸直的那一段,
不論機器有沒有凸輪設計,
伸直那裏是最沒力的,
因為股四頭肌在那個姿勢下是在最短位置,
就算凸輪設計有減少在最後一段膝關節獲得的扭力,
一樣差距頗大,目前還沒看過能對到很準的,
大概是因為凸輪不太好設計那麼大顆(真的會很大顆)。
.
.
.
.
【論點四】-特定收縮位置下的訓練
1. 對於運動員來說,需要特定的關節角度訓練
槓鈴深蹲在蹲到膝關節和髖關節角度最大時最吃力,
相較於守__蹲,隨便都可以多很多重量出來。
練1/4蹲雖然風險較高,
但因為運用的肌肉在此特定長度,
可能正好是運動員最需要的位置,
例如籃球員防守時都大約在1/4-1/3的高度,
深蹲並不容易完善的練完整段的挑戰。
(不代表1/4蹲是風險效益最佳化的,這只是用來比喻肌肉長度)
2. 1/4蹲並非效益最大化,就算風險暫且先忽略。
我自己也幫自己測過,大腿蹲到和地面平行是180kg x 1下,
少蹲個2吋會增加到195kg左右,
再少蹲個2吋會增加到210kg左右,
最後1/4蹲已經可以蹲到240kg左右,
決定停止的原因,並不是蹲不起來了,
而是因為在沒有經常性的這樣,
軀幹有點受不了壓力,
動作的控制會不太完整。
關節角度既然直接重量,為什麼不要換個項目?
如果我想練吋勁,不就要壓個300kg...
搬槓片很累,麻煩死了..
深蹲的缺陷,就是站越直,髖膝扭力越低,要用的重量就必須越重。
3. 1/4蹲起跳的特殊角度訓練:
隨意選兩個最重要的關節:
膝關節假設在130度
髖關節假設在130度
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讓它們在上述角度附近進行收縮挑戰,
並不是一昧地使用傳統的深蹲、舉重等,雖然很接近,
但卻不是最佳化,效益、風險兩方面(比較好玩是真的,爽)。
(有機會再聊)
.
.
.
.
【論點五】-促進肌肉生長不能不清楚的力學張力vs代謝壓力
1. 代謝壓力
主要在於創造ROS等..是有必要的,
但也意味著強度不可能是最高的,
代謝壓力越高,代表連續收縮時間越久,
或恢復時間越短就即刻動作,
能激活的單位不可能會最大化。
大致上在高強度運動下,會有快速的ATP裂解需求,
一方面暫存ATP的存量身體不允許降太低,
一方面PCr的供應有限,PCr的恢復也要時間,
大致上2-3分或以上,取決於有氧代謝能力
(和肌肉內和細胞內pH值有直接關係)。
總之,一直操,是不會讓最大的單位有效的鍛鍊到,
頂多第一組有用到而已,後面如果不控管就沒有意義了,
這也是為什麼常常1RM如果180kg,
通常練到最後連160KG都會非常吃力,或是完全舉不起來。
不要太早把代謝壓力提高,訓練量會降很快,更不要說一個動作的組成,並不是一塊肌肉,如果胸大肌力量衰減很多還硬推,當然只會讓手臂等周邊肌群代償,漸漸的更發達
(不是要練胸?還是你要用胸推練三頭?)。
2. 力學張力和代謝壓力的關聯
科學常識告訴我們,
人類運動時力學功是來自於化學能的轉換,
除非只做1-3RM這種最大輸出,
休息時間又非常久,
否則隨便都能有代謝壓力,
伏地挺身和深蹲跳隨地可做,
還去健身房幹嘛?
關鍵就是[必須最大化的激活大型運動單位],
(當你激活最大的單位時,小的一定也跟著收縮。)
並且使這些運動單位漸進地提高工作量,
這是肌力and/or肌肥大成長的關鍵要素,
代謝壓力最後隨便搞幾組都很容易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