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加爾默羅修會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加爾默羅修會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加爾默羅修會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加爾默羅修會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郝明義Rex How,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保拉姆姆是我想起來就很溫暖的人。 她今年八十八歲,走隱修之路也五十八年。可是起碼我認識她這將近十年的時間裡,歲月在她身上留不下痕跡。 每次在隱修院隔著鐵欄窗看到她,保拉姆姆那光潔不見皺紋的臉龐、微微前傾又略鎖著眉頭專注聆聽你的神情、聽完可能開朗一笑可能溫柔地安慰你的聲音,以及起身之後輕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聖德肋撒堂(英語:St. Teresa's Church)是一座天主教教堂,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塘太子道258號,於1932年12月18日舉行祝聖典禮。依照香港政府的規定,聖德肋撒堂是獲准舉行婚配聖事的天主教聖堂之一。九龍區第二大教堂聖德肋撒天主堂是教香港教區在,亦是全港最多人舉行婚禮的教堂。聖德肋撒堂...

加爾默羅修會 在 XXY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24 08:15:39

【梗你報新聞】2021-SEP. WEEK 3 國內外影視新聞回顧 . 01 視帝 龍劭華猝逝 緊急送醫搶救不治 享壽68歲 近期在高雄拍攝台視八點檔《美麗人生》的68歲資深藝人 龍劭畫,因9月14日晚間劇組人員無法與他取得聯繫,與民宿業者前往他下榻的85大樓民宿內時,發現龍劭華倒臥地上,經救護...

加爾默羅修會 在 Yiu Fai Chow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12:45:41

#Repost @hk_songoftheday with @make_repost ・・・ . //Gutters - Lost With Vincy // Music Reviews Collab. // 2021 Summer . @vincychan . 🇭🇰Chapter 2 - A j...

加爾默羅修會 在 一歷百憂解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20:59:18

【從百靈果事件討論臺灣社會與菁英】 下 【臺灣社會的仇恨值】 臺灣社會的仇恨也具體展現在網路上,疫情下本應團結一致的時候,無數陰謀論、貼標籤的舉動,仍大規模進行,只要稱讚衛福部決策一概打為為執政黨洗地的網軍、只要意見與板上主流不同便是領錢辦事的政府走狗⋯然而自以為理性客觀的群眾,卻隱然受到了紅色...

  • 加爾默羅修會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4-12-05 22:17:19
    有 227 人按讚


    保拉姆姆是我想起來就很溫暖的人。
    她今年八十八歲,走隱修之路也五十八年。可是起碼我認識她這將近十年的時間裡,歲月在她身上留不下痕跡。
     
    每次在隱修院隔著鐵欄窗看到她,保拉姆姆那光潔不見皺紋的臉龐、微微前傾又略鎖著眉頭專注聆聽你的神情、聽完可能開朗一笑可能溫柔地安慰你的聲音,以及起身之後輕盈靈活一如年輕人的動作和腳步,都真的是令人歡喜。
     
    最早我是從夏瑞紅那裡得知加爾莫羅隱修院,以及保拉姆姆的名字。因為好奇天主教隱修的方式,也加上機緣巧合和保拉姆姆有了筆談的機會,後來就去打擾她了。
    我是佛教徒,保拉姆姆是天主教徒。但不同的信仰,沒有妨礙我們的交流。
     
    保拉姆姆雖然隱修,遠離塵世,但是她的聰明與智慧,加上她宗教信仰帶來洞燭人心的力量,使她可以很快就能進入我談的任何話題。她會撥開枝節,直接看到我為之煩惱的重點。我知道,那是和禪宗直指核心相通的境界。
    我真希望我的修行也能一直有保拉姆姆的成績:健康的身體、清明的頭腦、虔誠的信仰。
     
    可我最感激她的不是這些。
     
    保拉姆姆曾經去過韓國。所以她看過我寫的《故事》之後,聊得很開心。
    《故事》是寫我十八歲來台之前,在韓國的事情。談一些在我成長過程裡帶來深遠影響的人。其中有我的父母。
     
    我的母親,在我剛進初一,十二歲那年過世。因為我剛會走路不久就患上小兒痲痺,她對我要比一般母親花了更多心思,也給我不便的生活賦加了重重保護。可就那麼奇怪的,在我母親去世後,我對她竟然完全沒有思念。甚至,我還挺享受自己開始比較獨立的生活。直到我三十九歲那年。
     
    一天我在午睡後醒來,已經是晚上,我在黑黑的屋子裡卻驀地想起了我的媽媽。想起她渴望在最後一場手術前多見我一會兒,我卻在外晃蕩不肯回家;想起半夜醒來,看到她點著蠟燭凝視我,還有滴在我臉上的淚水。二十七年後,一個不孝子才湧起了他對自己母親所有的思念。
     
    也因為如此,出現了一些情況。就是我不能讓自己的思緒在母親身上停留。大約只要五秒鐘的時間,就會從眼前模糊轉為無法控制的哭泣。不論人前人後。寫《故事》和我母親有關的章節時,就是一路哭一路寫。但即使如此,我積壓的情緒也沒有釋放多少。所以其後不論是接受訪問,或任何情況,我還是要很小心也立刻避開和我母親有關的任何話題,以免失態。
     
    那天,和保拉姆姆談起我母親,也是如此。但是當我要崩潰的時候,我沒想避開。我就在鐵欄窗後的保拉姆姆對面,大哭一場。我斷斷續續地把自己的悔恨跟她說了一遍。
     
    保拉姆姆後來跟我說了大致這麼一段話,打開了我心裡的結:「你不要這麼難過。你這麼思念你的母親,就是說你母親一直活在你心裡,從沒離開過你。你在哭的時候,她一直在安慰你。」
     
    保拉姆姆的話點醒了我:我那麼渴望能再觸摸到母親,渴望在夢裡見到她,其實,每當我想到她就要激動,就要落淚的時候,就已經是觸摸到她了,已經是在見到她了。她的確一直在我心裡。我不需要另有遺憾。第二天,我寫信向保拉姆姆道謝,以及我的體會:「過去,我因為想到她而引起的激動,所以盡可能迴避去想到她。但是現在我可以開始隨時去想念她,感受到她的手在摸摸我的頭。我雖然還是會哭,但是另一種心情。」
     
    我因為受益於保拉姆姆開導,每聽到有人可能有類似於我的遺憾時,就盡可能把這些體會分享。
     
    今天寫保拉姆姆這一段,還和她最近做的一件事有關。
     
    這位隱修的姆姆,竟然策劃了紀念聖女大德蘭誕生五百年,「與大德蘭在光中行走環球之旅」的台灣站活動。
     
    聖女大德蘭(亞維拉的德蘭, St. Teresa of Avila, 1515~1582)和馬丁路德同一時期,不但在 1562 年成立「赤足加爾默羅修會(Discalced Carmelites)」,後來二十年間還走遍西班牙全境,創立了十七座女隱修院。她的靈修運動,後來甚至影響了羅馬天主教的改革,因而在去世後四十年被封為天主教聖人,是天主教第一位受封為聖人的女性。
     
    這次紀念大德蘭誕生五百週年的活動,是西班牙把他們的國寶,也就是大德蘭後半生所使用的手杖,送出全球三十國巡迴展出。台灣是第十一站。相關活動的詳情請參考附件。
     
    那天當我看到這個活動台北站的統籌是保拉姆姆的時候,實在不禁先笑了起來。這位八十八歲的保拉姆姆,真是身心都保持輕盈如燕的狀態。
     
    也因此特別把我和她相識的這段經過記在這裡。
    祝保拉姆姆的大德蘭聖女活動成功啊。我會趕快再找時間去看您~~~~~
     
    「與大德蘭在光中行走環球之旅」行腳台灣 活動
     
    聯繫人:
    台北 莊佩珍 (02) 23914904 手機 0917379977
     
    活動時間表:
     
    2014 年 12 月 8 日 (周一) 14:30 長榮航空 BR69 抵達桃園機場第二航站 記者會 入境區簡報室 Rm.1019。
    接機人:西班牙在台商務辦事處處長 任博瀚/教廷駐華代辦 陸思道蒙席/天主教台灣主教團總主教 洪山川/我國前駐梵諦岡大使 杜筑生/我國前駐西班牙代表 黃瀧元 等人
     
    2014 年 12 月 8 日 (周一) 19:00 彌撒及敬禮 加爾默羅聖母堂朝聖地:新竹市東南街 52 巷 26 號 參與貴賓:新竹教區李克勉主教等
     
    2014 年 12 月 9 日 (周二) 19:00 彌撒及敬禮台北天主教聖家堂:台北市新生南路二段 50 號 參與貴賓:台北教區洪山川總主教,教廷駐華代辦陸思道蒙席等
     
    大德蘭手杖在各活動場合均提供拍照。

  • 加爾默羅修會 在 Dd tai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9-30 08:00:00

    聖德肋撒堂(英語:St. Teresa's Church)是一座天主教教堂,位於香港九龍九龍塘太子道258號,於1932年12月18日舉行祝聖典禮。依照香港政府的規定,聖德肋撒堂是獲准舉行婚配聖事的天主教聖堂之一。九龍區第二大教堂聖德肋撒天主堂是教香港教區在,亦是全港最多人舉行婚禮的教堂。聖德肋撒堂已被列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聖德肋撒堂區今時服務範圍包括何文田和太子道西等地區。為方便教友參與宗教活動,除了聖德肋撒堂外,堂區更包括以下的教堂和中心:1.教區傷殘人士牧民中心(英語:Diocesan Pastoral Centre For the Disabled),位於九龍何文田公主道81號。中心於2003年建立。2..聖依納爵小堂(英語:St. Ignatius Chapel),位於九龍窩打老道516號(九龍華仁書院)。於1959年建立,1964年至1988年屬聖德肋撒堂區,1989年至1990年屬黃大仙聖雲先堂區,1991年屬聖德肋撒堂區。3.聖若瑟小堂(英語:St. Joseph’s Chapel),位於九龍九龍塘義本道8至10號涵碧別墅二座。於1992年屬聖德肋撒堂區。在聖德肋撒堂建成之前,九龍塘區的信徒要參與彌撒就需要前往尖沙咀的玫瑰堂或者牛池灣聖若瑟安老院內的聖堂。而兩處的彌撒禮儀都是由玫瑰堂的神父主持。在1923年時,由於九龍的人口增長,天主教會開始尋找地點去興建一座新的聖堂。在1924年2月11日,一群有影響力的天主教徒寫信予當時的宗座代牧師多敏主教,表示願為新聖堂籌募經費,並促請成立籌備委員會。但不巧的是,師主教卻在數天後,即同年2月20日去世。在師主教於2月24日的追悼會上,布力架先生(Mr. J.P. Braga)重新提出建新堂的計劃。當時的天主教會在柯士甸道已購了一塊土地,但實在太近已有的玫瑰堂了。而同時計劃在深水埗興建的寶血女修會總會院又會附設小堂方便教友,所以,教會的考慮便放了在正發展龐大的屋宇計劃的九龍塘,其時有不少的葡籍家庭被其吸引。1928年11月13日,位於太子道與窩打老道交界,而積76,500平方呎的第二號土地以底價港幣38,250元出售,為期75年,年租則為港幣526元。結果,師多敏主教的繼任人恩理覺主教的代理人在沒有競爭者的情況下以底價投得該地。在確定投得該片土地後,恩主教找來自荷蘭的本篤會士格寧神父(Adalbert Gresnigt O.S.B.)籌劃建築事宜。格寧神父的作品除了在美國和巴西等地外,北京的輔仁大學的中國式校舍以及香港黃竹坑的華南總修院的四合院建築也是出自他的設計。恩主教去信當時身在北京的格寧神父,希望他能建一座紀念聖女小德蘭(聖德肋撒)的中國式聖堂。但另一方面,恩主教也在信中表示中國式的設計在香港未必會為人所接受。在1928年11月22日舉行的傳教區議會會議上,決定了聖堂會在1929年1月發動了公開贊助時才動工,並正式選定聖女小德蘭為聖堂主保。在1929年1月25日,格寧神父在不知土地確實面積的情況下寄來了堂區辦事處和神父宿舍的初步圖樣。籌款委員會則在同年6月24日發起了募捐,同時,恩主教起先主張的中國式建築如他所料地不太受歡迎,格寧神父於是揉合了其他兩位建築師(A.H. Basto 和 M. Van Wylick)的心思,將聖德肋撒建成一座有圓頂和尖塔的拜占庭式教堂。其實在1930年代,香港天主教教會的經濟經營艱苦,但由於有德若翰神父(Rev. Spada, Giovanni M. PIME)的積極經營,教會方面終於在1931年9月21日與美安建築公司簽約,並隨即開始工程。1932年4月23日,恩主教到臨聖德肋撒堂主持奠基典儀式,並在聖堂中已完成的主要建築內舉行了第一台彌撒。而於在同年12月18日,恩主教到臨主持了祝聖典禮。在聖誕前夕,艾國安神父(Fr. U. Galbiati)主持了子夜彌撒後,聖德肋撒堂再度封閉以作最後階段的裝修。其後,聖堂正式開幕,第一任主任司鐸為顏思回神父(Rev. GRANELLI, Andrew PIME),為九龍塘區的天主教徒提供彌撒的地點。其後,聖德肋撒堂在1934年升格為準堂區,並於1949年正式升格為堂區。多年來,聖德肋撒堂在崇拜、教育、醫療和社會服務都扮演了相當的角色,以致在和靈導神父(Rev. ORLANDO, Carmelo PIME)以及黃德祥神父(Rev. WONG, Tak-Cheung Francis)服務該堂期間,在神職人員間常笑指聖德肋撒堂的主任司鐸為「九龍區主教」。聖德肋撒堂於2007年 慶祝建堂75週年,維修工作主要集中在下列三方面:聖體祭台的全面改建、約12隻玻璃窗重新彩色設計以及主祭台雲石的維修。此外,聖德肋撒堂購入了新製的洗禮池,並於2007年的復活彌撒首次使用。由於聖堂要預留地方以便內部的維修,故於2007年1月至8月暫停開放給舉行婚禮之用。由格寧神父設計的聖德肋撒堂是一座帶有圓頂和尖塔的拜占庭式教堂。它的形狀成一拉丁十字架,並採用了羅馬式圓勻意念的設計,側廊採用了圓拱為主題。堂內的石柱則是採用科林斯式。頂樑的材料為三合土和鋼筋,但仍採用了中國宮廷建築的方式建成。聖德肋撒堂的鐘樓可說是聖德肋撒堂的標記,但當中的銅鐘在大戰期間被賣掉。不過根據教友的憶述,教堂的鐘聲在1960年代時仍有依時鳴響。聖德肋撒堂共有三塊具有歷史價值的石碑,第一塊位於聖堂右方鐘樓底部,是立於1932年的奠基紀念碑;另一塊石碑則是在祭衣房洗滌聖物去水盆的上方,立於1950年,為了紀念祭衣房的重建,以及紀念聖母升天於同年被宣布為信理。最後的一塊石碑在教堂大門入口的右側,列有捐款建堂的施主,但奇怪的是在石碑的最後一行刻了墨索里尼的名字——這名字與碑上其他施主的名字的字體和嵌鑿方式都不一樣,似是後期加上。對香港教區歷史素有研究的夏其龍神父亦未能找出此名字出現在碑上的因由。聖德肋撒堂除了在祭壇右方供有聖女小德肋撒的聖像外,在祭壇左方亦供有花地瑪聖母的聖像。這聖像是在花地瑪聖母於1917年相傳在花地瑪顯現後第一批從葡萄牙運來的。在聖堂的祭壇之後,聖體櫃之上另有一組雲石製聖像是法國里修加爾默羅修會聖堂中的聖像的複製品,由聖瑪利書院的學生捐贈。聖女小德肋撒呈跪下的姿態,在她的面前是抱著嬰兒耶穌的聖母。在背後的十字架亦有三位小天使向小德肋撒灑下玫瑰花,象徵上主的恩寵。聖堂中亦有耶穌聖心、聖方濟各•沙勿略、聖安多尼、聖猶達、聖大若瑟等的聖像。在聖堂正門的左角圍牆邊亦供有交通的主保聖人——聖基多福(St. Christopher)的聖像而對著太子道。以前在每年的7月25日舉行汽車祝聖儀式。有些信徒甚至帶了自己的單車來參與。在聖德肋撒堂的外部建有一小屋,是九龍第13旅的童軍所使用的童軍室。在教堂的後方建有九龍聖德肋撒英文學校的三層高校舍。此外,在聖德肋撒堂的西面建有九龍明愛中心,於1967年建成。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