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加油聲形容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加油聲形容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加油聲形容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加油聲形容詞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_#TeamTaiwan _時尚關鍵字:#東京奧運、#臺灣隊、#運動明星 . 奧運前夕,我在 IG 限動轉發日本版七、八、九月合刊的《GQ》封面,藍底白字呼應夏季奧運的活力,集結 17 名年輕世代的運動員,選手們快衝出畫面的那股張力與青春熱血,震撼了我。 . 同月,日版《VOGUE》封面是網球選手大...

加油聲形容詞 在 Lilian Lin 宗諺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0-08 06:33:49

東進武嶺(第一次) 這次不是模擬賽喔,完全是想試試看到自己的能力到哪😳⋯⋯趁著膝蓋還扛得住的時候,把夢想一氣呵成同一年完成✅果然痛苦😆 太魯閣_天祥 就是一條超美的路線捨不得騎完,我有刻意放慢速度😆欣賞峽谷裡面的穿梭感自由自在🥰 天祥_新白楊 將近27公里的路段,又臭又長又逆風,獨推長緩坡就是穩...

  • 加油聲形容詞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00:13:59
    有 1,749 人按讚

    _#TeamTaiwan
    _時尚關鍵字:#東京奧運、#臺灣隊、#運動明星
    .
    奧運前夕,我在 IG 限動轉發日本版七、八、九月合刊的《GQ》封面,藍底白字呼應夏季奧運的活力,集結 17 名年輕世代的運動員,選手們快衝出畫面的那股張力與青春熱血,震撼了我。
    .
    同月,日版《VOGUE》封面是網球選手大坂直美,中國的網路版封面為滑雪選手谷愛凌,香港則是游泳選手歐鎧淳,內頁的三位選手游泳項目何詩蓓、帆船項目洛雅怡、擊劍項目朱嘉望,每個選手被打理得時髦有型,自信充滿。
    .
    幾個還在時尚雜誌工作的(前)同行,羨慕起日版《GQ》的封面,「好好看喔!」「好時髦。」「讚。」我們的對話以惆悵的口氣作結。賽前對於出戰東京奧運的台灣選手,除了幾位奪牌熱門,靠著新聞洗版才勉強把臉跟名字兜起來,實在慚愧。
    .
    奧運第一天,柔道選手楊勇瑋奪銀爆紅,追比賽、關注選手動態變成防疫在家的最大樂趣,被徹底圈粉,想不到比撈粽子還貼切的形容詞,一有空檔就研究選手們的背景跟比賽規則。結束十多天的奧運,真真切切地感受囊括 12 面獎牌的殊榮,這段時間的我很幸福,享受那麼多場精彩賽事,賽後為自家謙虛有禮的選手而驕傲。
    .
    一群自帶流量的運動明星橫空出世,追蹤人數超越百萬,一篇貼文吸引幾十萬讚,霸佔熱門關鍵字排行榜。向來苛刻的時尚產業,也折服於臺灣選手們的顏值跟人氣,奧運還沒結束,時尚品牌已經私下搶人搶翻,商討著要贊助誰、邀請誰出席活動,而新聞報導的切點也從勵志的基本盤,深入到選手的個人特質。
    .
    先在第32屆金曲獎驚喜亮相,九月號臺灣版的《ELLE》雜誌邀請到舉重女神 郭婞淳 KUO, Hsing-Chun擔任封面人物,內頁專訪有游泳選手 王冠閎 Eddie Kuan-Hung Wang、跆拳道選手 羅嘉翎 LO Chia-Ling +0、體操選手 李智凱 Chih Kai Lee、空手道 文姿云wen,tzu-yun。《Marie Claire》(美麗佳人)也拍了 #李智凱,《GQ》則有楊勇緯,有他們的出現,對於時尚面孔疲乏的臺灣民眾如我,是救贖也是鼓舞。
    .
    此刻的感覺就好比爺爺溺愛著孫子,不僅惜命命還要攬牢牢的那般喜歡。#郭婞淳 曾在2017年的世大運破世界紀錄,賽後她說那驚人一舉是全台灣人一起幫忙舉起來的。多虧有大家的關注,選手們才能在場內場外同樣閃耀,賽後仍然活躍,受到各界尊崇。
    .
    東京奧運是個很棒的起點,每個人在各自的位置護著自家選手的感覺真好。接下來你們就負責專心比賽,我們的加油聲不會斷,讚也會記得按。
    .
    🔥 《#ELLE》專訪:https://bit.ly/3l4QSdd
    .
    👉 追蹤威廉 IG:https://goo.gl/UtrmBS.
    .
    _source by ELLE Taiwan
    .
    #王冠閎 #文姿云 #羅嘉翎

  • 加油聲形容詞 在 活水來冊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13 21:41:50
    有 951 人按讚

    小六的女兒,最近的國語課教到唐詩,老師派了一個作業,請學生寫一首五言絕句來,最好能和最近的排球比賽結合,成為隊呼。

    女兒在幾年前密集讀詩時(這又是另一個故事了,將來有空會另外發文章為各位講解的),就曾做過兩首詩,當然是沒有符合平仄的,阿公阿媽見之認為已經頗有詩意,更動幾字便合平仄。女兒便將舊作兩首抄錄於學習單上,不過還是下筆不能自休,手癢又添一首與排球賽相關的打油詩,首句曰「冬季排球賽,眾人爭高低......」

    我看了不禁莞爾,「冬季排球賽」這一句已經符合格律「仄仄平平仄」了(第一字可不論平仄),乾脆我們把詩完成如何?

    若以「仄仄平平仄」為首句,整首詩的格律當為: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其中第二句與第四句的最末字必須押韻。

    於是拿出架上的《詩學含英》工具書,翻開詩韻,第一篇是「一東」韻,我講解這工具書的用法,就是它已經把同韻的字集合在一起,並且造詞供人參考。說到這裡,我又解釋,這首要歌詠排球賽的詩,用「一東」韻是現成很好的,因為「ㄨㄥ」的聲音響亮,很能表現威武、力量。「雄」、「攻」、「衷」、「崇」......都可以想想看能造什麼詞,放在第二和第四句句末。

    最後我們選了「稱雄」當結尾。女兒則苦惱她的班級「606」要放在哪裡,因為「六零六」三字的格律是「仄平仄」,犯了「夾孤平」的忌諱(一個平聲被兩個仄聲夾在中間),放哪裡都不行。我說那就簡稱「六六」好了,那麼最後一句就有了「六六◯稱雄」。我提示如果把全班當成是一個個體,那麼這個自稱應該是什麼?於是推敲出末句「六六我稱雄」。

    接下來是第二句,本來就有「眾人」兩字勉強符合格律,要與「雄」字押韻的字,則選定「攻」字做結尾,再找工具書,「攻」字的語詞有火攻、力攻......最後我們選擇了「進攻」。接著就簡單了,「眾人◯進攻」,想個副詞吧,我提醒了一下,「打排球大家都下場比賽,一起進攻......」女兒便說「齊進攻」。

    好了,現在已經填了「冬季排球賽,眾人齊進攻,◯◯◯◯◯,六六我稱雄」,只剩第三句。第三句不必押韻,只要把符合平仄的字填進去就完成了。

    我們分析一下詩的起承轉合,「冬季排球賽」是「起」,點出這個賽事,有了賽事當然大家便投入比賽,就有了「承」的「眾人齊進攻」,接下來要有一個「轉」,也就是發生了什麼事,大家一回神,哇,「六六我稱雄」,606已經贏了。

    這時女兒說她無論如何想用「但見」、「卻見」當轉折,看了一下格律,「但」放在第一字可以,但這個「見」是仄聲字,無論如何是塞不進去的,想了類似的「望」、「看」也是仄聲字,用「觀」又頗奇怪,只好退而求其次用別的動詞,我說「咱們用聽的怎樣?」女兒說:「聽?聞?」好的,我們有轉折詞「但聞」了。在比賽場會聽見什麼,然後大家往發出聲音的地方一看,發現606已經贏了呢?歡呼聲?吶喊聲?加油聲?尖叫聲?還是決定勝負的......哨聲?

    「但聞◯哨◯」。

    哨子的聲音要傳出來,有哪些動詞可用?「哨音」、「哨聲」、「哨鳴」不合平仄,至於「哨叫」?......呃,我們還是再翻《詩學含英》,找找有沒有描寫哨子的詞彙吧。沒有專講哨子?那就找找樂器的,笛、簫等吹奏樂也類似。從裡面的詞句中,我們找到了「響」字合用。

    什麼哨響?要華麗一點,還可以想個什麼形容詞例如金哨短哨之類,女兒已經搶先說了「吹哨」,我不算極滿意,畢竟「吹」和「響」都是動詞,意思有點相近;不過就格律來說當然沒問題,那麼全詩就寫完了。

    「冬季排球賽,眾人齊進攻,但聞吹哨響,六六我稱雄。」就算是小六學生,給予講解平仄押韻格式,指導工具書用法,一樣能寫詩。

    家父在三十年前,曾經在海邊偏鄉國小代課一日,一個早上把全班教會寫詩;不是四句聯,是符合平仄押韻的詩。就算是古人的打油詩,也要符合格律的;某地方首長印行的詩袋,上頭那種東西不能叫詩。

    其實傳統詩沒有那麼困難,雖然有格律限制,但「戴著腳鐐跳舞」,往往能激發出無窮創意,更能隨字音本身的韻律吟詠,亦念亦唱亦近朗嘯。臺灣昔時傳統文人,經常以詩會友,互相唱和,就是傳統詩藝術性與實用性的交融。

    家父的詩學啟蒙老師宿儒黃傳心先生,素來與三秀園 主人張禎祥交好,在詩集裡屢次能見到兩人互相唱和的作品。三秀園傳下幾代至今,雖為臺灣五大名園之一,但行事一向低調,鮮為人知。日前家父至三秀園遊園,看到處處皆有黃傳心的詩作鐫刻在柱上,不禁感慨兩人之友誼,更震撼於臺灣傳統園林之美,亦復醉心於詩文之怡情與觀賞作用。

    三秀園在本月21、22日舉辦「三秀園雅集-庚子小雪『重過月明橋』音樂會」,將秘藏百餘年的四公頃園林公諸於世,邀請大家來作客。11/21(六)有書法比賽、三秀園家族歷史展與音樂會,可免費入園參觀。11/22(日)的活動雖要入場費一人200元,但保證物超所值!除了可以參觀園林,還有市集、詩歌表演,以及!

    以及家父黃哲永的古籍蒐藏展!

    三秀園的前主人張禎祥先生,與家父的啟蒙老師黃傳心先生是換帖兄弟,家父感於師尊輩詩人的交誼,在文風薈萃的三秀園,將展出傳統詩人的相關作品,重現前代文人的養成、閱讀樣貌。橫向的,我們可以從家父的講解中得知張黃二位先賢如何互締翰墨之緣;縱向的,我們可以縱觀三秀園的家族歷史,以及古典詩詞如何一脈相傳,至今未絕。

    傳統詩其實離我們不遠,它可以是生活中的一部分。來三秀園親自走走、聽聽、看看,你也可以感受得到。

    三秀園 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amSiuGarden/

    三秀園近期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g/SamSiuGarden/events/

  • 加油聲形容詞 在 跟著象總跑步上學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1-01 21:56:50
    有 266 人按讚

    >>> 紐約馬拉松加油🏃🏃‍♀️

    #路遙遠_坡陡坡長坡多野

    2019年11月3號即將舉行的紐約馬拉松,也是象總2017年世界六大馬系列中的最終站<顫>。
    會有<顫>醬的錯覺,且看我這段2017年紐約馬斑斑血淚史便能感同身受了。

    這場雖是我的最終場六大馬,但絕對不是最輕鬆的....

    ♫ #If_I_can_make_it_there_Ill_make_it_anywhere
    #Its_up_to_you_New_York_New_York_New_York ♫

    節錄自 #去你的人生低谷

    >>>
    #起起起伏的紐約馬

    我的世界六大馬最終站:紐約馬,就在二○一七年十一月五日的「寒風細雨」與 「起起起伏」相互交織下完成。是的,我並沒有用錯形容詞,就是「起起起伏」而非 「起起伏伏」,因為我深刻感受到,紐約馬的上坡路段就是比下坡還多啊!走過了這 一切,自己漸漸發現,所謂快樂,其實是邁向目標的過程,而非絕然的結果。

    經歷前五次世界系列洗禮,整個備馬、跑馬過程都有了標準作業流程 ,即使面對最「冷冽」、最「劇烈」與最「狂野」的最難紐約馬,心裡倒是相當平靜,畢竟過去五大馬中的幾個「最」,不也都被自己給一一克服了。
    .
    #最美:二○一四年東京,我的初馬,途經淺草附近,大約早上十一點出頭,天空飄下皚皚白雪。
    #最痠:二○一六年波士頓,比賽前一天共走了20,819步,全團腳痠到叫不敢。
    #最嚇:二○一六年柏林,比賽前一天參加完博覽會後,自己拔除參賽身 分識別手環,當天被拒絕進入賽場。
    #最餓:二○一七年倫敦,早餐攝取不足,賽前餓到跟外國跑者要東西果腹。
    #最驚:二○一七年芝加哥,比賽前四天被太座傳染感冒,經驗前所未有,立即啟動緊急應變機制。

    由於紐約馬拉松和芝加馬拉松相距不到一個月,非常難調整自己的狀態,而且全程難度遠高於芝加哥馬。
    原先想在芝加哥馬保留實力,以便全力備戰紐約馬,卻因為臨時感冒而不得不在芝加哥馬全力以赴。
    但畢竟紐約馬是終局之戰,話也就不多說,自己還是擬定了紐約馬的破關目標高標兩小時五十二分,低標兩小時五十三分。

    無論如何,氣勢不能讓!
    .
    第五大道上紐約公共圖書館外,數以萬計的跑者排成跨越幾個街區的長龍,由一輛輛大會巴士運往Staten Island起點線,壯觀的場景像極了電影《敦克爾克大行動》 (Dunkirk)裡大大小小的船隻,運送著戰士們前往目的地。唯一迥異的,是我們才正準備站上起跑線,邁向當天的戰役。

    我屬於綠區段第一波A欄,同區跑友們都在Verrazano-Narrows Bridge下層橋面進行等待,賽會主席致詞後鳴槍起跑,此時離原訂九點五十分起跑時間已超時兩分鐘,起跑後就是個大上坡上橋。四年三個月訓練以來,生涯共十六隻全馬中,倒沒印象哪一隻馬像紐約一樣,才剛開始跑,雙腿就有感了。

    我想這就是所謂的下馬威!紐約馬鐵了心,在一開始就給所有想親近她的跑者們下馬威。
    .
    過去的跑馬經驗裡,當起跑後就感覺狀況不好時,有時倒不一定是壞事,因為我 們反而更會謹慎以對。畢竟狀況好時,上坡也不是坡;狀況不好時,下坡也會是碎心 坡。總之才剛開跑不久,我就已經繃緊神經了。

    前一天只花了不到兩個小時研究紐約馬路線,跟芝加哥馬比起來少了許多曲折。
    三個主線賽道分別是布魯克林的第四大道、曼哈頓的第一跟第五大道,路程相對容易記憶。全程最該戒慎恐懼的,肯定是橫跨五個行政區總共五座連結的橋樑,而這一切等 到親身上陣後,卻發現除了橋樑,一般道路的坡度竟也常常「急轉直上」。

    >>>
    #學會在痛苦中享受痛苦

    事後回想馬拉松過程,常發現當時有「神迷」 (flow) 而導致過程快轉的現象, 途中唯一能打斷這現象的,不是極痛苦或極歡樂的片段,就是設定的補給點到了。當然,歡樂片段通常發生在終點線後;至於痛苦片段則是無所不在。

    對於紐約馬而言,當日最痛苦區段獎:「The winner goes to…Ed Koch Queensboro Bridge.」(我給的中文譯名為「困死崩弱」橋。)

    她是當天的第三座,也是心理負擔最長的一座,雖然自己清楚知道一定不會被輕易困住,但跑在夾層裡通往橋中二十五公里制高感應點,有著將永遠看不見天空的晦暗感。

    想不了太多,也不打算想這麼多,就這麼咬著牙,一步一步前進。
    .
    馬拉松的最後12.195公里往往是驗證功力高低的時候,而大蘋果的最後12.195公里,更是親近不易。除了後面仍有Willis Ave. Bridge及Madison Ave. Bridge二座橋靜靜地候著,中央公園周遭的高低起伏更像極了不定時炸彈,隨時準備引爆跑者疲憊的雙腳。

    也因此,東九十街要轉入中央公園前,#右側景致詩意_左側造價過億 的第五大道,路段看來極其浪漫,但沿途坡度一路向上,讓所有人跑來卻極其緩慢。

    養成在國外馬拉松揚起國旗迎向終點的良好習慣後,「跑向觀眾席取國旗」成為 自己進入馬拉松後段的最佳動力。紐約馬三十五公里處,自己的完成時間是兩小時 二十四分十一秒,追求佳績雖然看來無望,但盡情享受這六大馬的最終站,卻是綽綽有餘的。
    .
    第五大道轉進中央公園後,人潮愈來愈多但跑道已漸漸縮小,終點前仍會轉出中央公園到南側的五十九街。五十九街兩側塞滿了加油人群,這同時也是我跟加油團賽前約定的路段,奇怪的是,一眼望去,沿路都沒看到國旗跟象總太太特製的加油長布條。

    在五十九街跑了大約五百公尺,已漸漸接近Columbus Circle,正當自己心想加油團 有可能來不及擠進群眾之際,就在不遠處瞥見熟悉的青天白日滿地紅!

    興奮之餘我順勢斜切過去,並帶著鼓噪觀眾的手勢,希望加油聲能再瘋狂一些,畢竟這已是終局之戰……

    >>>

    回想當天在選手村漫長等待的冷冽抖動,前後五座橋對意志的無限撼動,以及沿途加油群眾的慷慨激動,到最後順利完賽、取得世界六大馬六星排列成「蜜糖波堤」的莫名感動,至今仍深深刻劃在心底。

    二○一七年紐約馬的標語是「It will move you.」著實明顯適用於任何自虐的行徑或處境。

    2019的跑友們,紐約這顆大蘋果”It will welcome you.”盡情探索這座城市吧!

    [賽事倒數 2 DAYS 08 HOURS 02 MINUTES 25 SECOND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