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最後提示
一、整體提示
1. 根據考評會議,2016卷三擬題模式會貼近「2016練習卷(義工組)」,考前必須上考評局網站重看試題、評分參考以及新增的整合拓展評分示例。
2. 【必須】溫習常規五期筆記內的義工組獨家範文。
3. 考評會議中提及甲、乙部的內容無關,乙部的寫作內容不必...
卷三:聆聽及綜合能力最後提示
一、整體提示
1. 根據考評會議,2016卷三擬題模式會貼近「2016練習卷(義工組)」,考前必須上考評局網站重看試題、評分參考以及新增的整合拓展評分示例。
2. 【必須】溫習常規五期筆記內的義工組獨家範文。
3. 考評會議中提及甲、乙部的內容無關,乙部的寫作內容不必引用甲部,此說應該可靠。
4. 考前重溫關於卷三新舊制概論部分。
5. 考試時務必留意聲帶提示整合拓展及見解論證的論點數量,聲帶提示寫多少才是王道,不必挑戰權威(2015的三個整合角度在聲帶開首早早提及,稍不留神容易失分)。
6. 三分鐘準備時間:建議速看一次乙部題目,了解基本寫作任務,然後仔細閱讀甲部試題。
7. 四分鐘整理甲部時間:盡快完成修改,主要花時間仔細閱讀乙部材料,尤其閱讀材料第一及/或第二項資料。參歷屆試題,重要的資訊如寫作任務通常會在第一或二項資料披露,其他內容則可速看,例如剪報、數據,只要掌握當中要點則可,其餘可待錄音後仔細研讀。
8. 妥善分配寫作時間:合併卷乙部寫作時間為一小時十五分鐘,時間更充裕,不應存在「寫不完」的問題。整合拓展和見解論證不能顧此失彼,太多同學花極多時間雕琢整合拓展的內容,這不可取,見解論證應預留不少於25分鐘。
二、甲部
1. 雖然練習卷(義工組)內容及題目較淺,但這不反映真正試題的難度,因此不要掉以輕心。
2. 現時錄音內容較短,討論的議題不會太多,角色的性格及立場大致一致,緊記務必要分辨清楚說話者的聲音、態度及立場,以掌握錄音脈絡。
3. 小心審題,留意題目指示如:「塗滿圓圈」、「剔/叉號」、「填英文字母」或其他要求;亦要小心留意題目的評分方法是否「扣分制」或「只可填一個答案」,不要因無謂的錯誤導致失分。
4. 錄音播放前必須先把握時間閱讀題目,尤其很有機會會出「綜合整段錄音」的題目,因此,必須小心審題及閱讀題目指示。
5. 小心題目用字,留意題目有沒有標示性的用字,如人名(XX的意見、XX的看法、XX對XX的看法)、考核範圍(對XX的影響、就XX的內容而言)。
6. 多項選擇題的「所有答案」大多會在錄音中出現,因此,應先從錄音中摘取相關資訊,把資訊消化後才作答。
7. 作答比喻題必須小心考慮說話者的語境,同時亦宜分析題目中喻題的詞性。
8. 多項選擇題多運用剔除法幫助作答。
三、乙部
1. 語境意識:
自行溫習常規六期騎釘所載之格式:2016會展大型模擬試錯漏甚多,只有極少數學生格式全對,如「貴會」的「貴」前常欠空格。
構思首段時,不妨多留意寫作動機,如:為什麼要寫演講辭?書信寫給誰?怎樣得知XX機構的徵稿?尾段則可多呼應文章的立場。
「祝你LEVEL 1」的常犯錯誤:書信上款寫「致」/「給」、上款寫收件人全名、自創祝頌語,如「祝生活健康」和「身體愉快」。
注意用語,不宜主觀。
留意身份,分辨上行、下行等,避免過份謙卑,如對學弟妹用「愚見」等字眼,或望對方不吝賜教或指正。
有時間重讀歷屆範文(筆記或《林場》已載5**考生獨家示例),掌握何謂「謙遜有禮」、「不卑不亢」……
2. 整合拓展:
「義工組」整合拓展所能抄錄的資料不多,拓展空間廣。課程已根據最新出題模式自擬充足練習,相關技巧。
整合拓展仍存在變數,出題模式有新舊之別,常規課程已全面涉獵新舊兩種答題模式,詳參暑期課程及常規筆記。既來之,則安之,按照題目要求靈活變通即可。
需摘錄聲帶所有角色言辭內容,彼此的論點、提示有可能互相補足。整合亦須有所歸納,不宜只把資料羅列,詳細之拓展方法可參筆記的拓展七式。
「整合拓展」部分不必使用現實例子,論點及論據需要以文本的內容(錄音及閱讀考材)為依據。
3. 見解論證:
跟從聲帶提示1:兩個論點大約300字一段,三個論點大約200字一段。
跟從聲帶提示2:提示不要兼論,可以一句起兩句止;沒有強調「不要兼論」,則按一般正反立論比例處理。
特別注意「二選一」題型是否有比較的必要:小心留意題目有否「更」、「較」等帶有比較意識的用字。如無,該題未必需要作比較。
常規課程已全面教授所有見解論證題型的推論結構與框架,詳參筆記相關技巧及自擬練習。
根據2016樣本試卷「文化大使」的擬題模式,重溫建議類擴充論點技巧,詳參常規一期筆記。
整合近三年見解論證出題模式,必須掌握此柱的考核焦點。論證能力思維與獨家見解十式,詳參常規二期及六期筆記。
不必使用抽象字眼,也不必使用修辭。例子:「跟隨個人興趣,相信必會在路上不斷付出,得到自己心中的勝利」;「同學如無興趣,愈到困難時,又怎會有動力去解決呢?就如你明明喜歡吃糖,卻偏再你吃巧克力,你也會覺得不開心或難以接受吧!」同樣不可取。
留意錄音提及的論證角度,同時更要留意自己的論點是否從有關角度構思。
4. 表達組織:
一段一角度,善用段首主題句。
留意「整合拓展」和「見解論證」中間的過渡段,多構想兩部分之間的連繫,如:現有問題+相關活動/建議(自擬練習:動物學會、旅遊、私隱)、過去回顧+未來情況(義工組、自擬練習:義教)。
留意小標題寫法,不要以英文或阿拉伯數字為編碼,同時亦不用隔格。
#考咩格式都好千祈唔好怯
#明早我地打電話去拎信去大氣電波加油站幫大家打氣
#今晚唔洗再不斷打俾我啦大個仔大個女有咩好驚喎
#只能陪你們到此感性mode
加油站英文用語 在 鄺俊宇 Roy Kwo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一次,我們一定可以走完最後一哩路》鄺俊宇
(寫於四年前的台灣總統大選,刊於《明報》,這夜回看,別有意思)
「下一次,我們一定可以走完最後一哩路!」在蔡英文發表這篇感人至深的敗選演說時,筆者並沒有身在國民黨或民進黨的大型集會現場。相反,筆者選擇在一個規模不大的民進黨街站中收看電視直播,站內盡是年紀比較大的民進黨支持者。筆者認為,這樣子的觀察,才能感受到最基層民進黨支持者的心情,也是最貼近台灣人真實的情緒。
在蔡英文宣布敗選的一刻,街站內的支持者默默流淚,加上台北市下著的細雨,在筆者眼中,成了一幅悲慟的畫面。當中最令筆者感動的是,支持者替敗選了的蔡英文而流淚,卻沒有對勝選的馬英九而口出惡言,筆者甚至聽到有老前輩安慰友人:「對手太強,雖敗猶榮,我們要相信台灣人的決定。」
這種對民主選舉的尊重,說容易,實踐難。在香港的選舉中,在拉票的過程,期間少不了無謂的爭執;而點票結束宣布賽果,落選人及其支持者也不容易向對手展示由心而發的敬佩。二零零八年,筆者曾到台灣觀選戰,相比上次選舉,這次選舉過程雖然緊張,但卻沒有上次般激烈,筆者認為這是台灣選舉漸漸走向理性成熟的現象。這次選舉沒有子彈,沒有太多的惡意攻擊,有的是理性辯論,候選人各 抒己見,台灣人在這次的總統大選中,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重要的訊息:「華人社會,一樣可以有高質素的民主選舉。」馬英九是當選了,但蔡英文也沒有輸,真正勝利是屬於每一位深信民主的台灣人。
二零零八年的總統大選,民進黨與國民黨相差近200多萬票,四年時間把差距縮窄為80萬票,在陳水扁的貪腐陰霾中,成功帶領民進黨從谷底走出來,蔡英文創造了台灣政壇上的一個傳奇。馬英九在四年前以「改變的力量」為競選主題,成功高票撃敗民進黨的謝長廷當選台灣總統,民眾的期望固然甚高,但創業難,守業更難,馬英九要守住民眾的期望絕不容易,承受的壓力也很高。四年時間,難以讓台灣所有的事情都「馬上好」,筆者在一些原本支持馬英九的台灣朋友口中,感受到他們對馬政府的種種失望,這也成為了蔡英文攻擊馬英九任內沒政績的原因。
對民進黨來說,陳水扁的陰霾固然猶在。在選舉論壇中,馬英九批評陳水扁的貪腐,試圖喚起台灣群眾對民進黨執政的不滿,卻被蔡英文一句「站在你面前是蔡英文,不是陳水扁。現在是二零一二年的選舉,不是二零零八年。」而輕輕帶過,能夠將民進黨與陳水扁作出絕緣的分割,除了是靠四年的工作外,蔡英文的演說技巧應記一功,馬英九的演說能力雖不弱,但相比於蔡英文演說的清新感,後者更容易打動人心。
筆者跟不少台灣的年輕人談論過選舉,其中不乏首次投票的「首投族」。民進黨的青年支持者普遍認為蔡英文的政策及演說,能夠令他們相信「這不是過去的民進黨」,加上他們不喜歡馬政府跟中國大陸那些曖昧的關係,令他們手上重要的第一次都傾向支持民進黨;而國民黨的青年支持者,則認為馬英九的清廉及令人安心的形象,令他們願意將未來四年再次交給馬總統,不可不提的是,馬英九的「台灣加油讚!」(筆者按:讚是社交網站FACEBOOK的通用語言,與國語的「加油站」同音),令人印象深刻,也於網路上發揮了很大的連結作用。在奧巴馬被外界譽為「2.0總統」,成功以網路力量凝聚支持者當選美國總統,細心觀察,馬英九團隊在社交網站與網民的互動,以及文章的讚好次數,也較其他候選人高,這也意味著網路在選舉上的角色越來越重要。
筆者應台灣蕃薯藤網站的邀請,到台灣出席以「港台雙英對決」為題的青年高峰會。會上的不少話題都觸及到香港的社會現況,例如是香港樓價,地產霸權等問題,席上的年輕人聽得有點傻眼問:「你們三月不是要選特首嗎?候選人應該要爭取你們香港人的支持,例如怎樣去平衡,不讓樓價暴升,也不讓地產商獨大才對。」筆者苦笑:「現在的香港特首,不是由一人一票選出來,而是由僅1200人組成的選舉委員會來投票決定。這也是我們羨慕台灣選舉的地方,你們有1809萬位市民想投票,就有1809萬位選委。」
在民主發展的步伐上,台灣彷如大學畢業的大哥,而香港則如準備入讀幼稚園的弟弟。台灣於一九九六年開始有全民選舉,香港的普選夢,今天尚在起步中。這也是為何香港人對特首選舉,相對台灣人對總統選舉熱衷程度較低的原因,因為香港人連最基本的投票權都沒有,在台灣,那管你是企業的董事長,還是在夜市賣雞扒的伯伯,你們選票的價值都是相等的。
同是「英」,台灣的馬英九對蔡英文的總統戰,彷如鬥智鬥力,劇力萬分的電影,未到最後一刻,隨時也可能來個反高潮;而香港的唐英年對梁振英的特首戰,卻彷如以後宮爭權為題材的電視劇,誰得皇上歡心,誰便是《萬凰之王》;誰不討皇上歡喜,誰便打入冷宮。結果是於皇上的喜好,而非老百姓所決定,這也正吻合較早的一項民意調查,為什麼「我希望誰成為特首」與「我認為誰會成為特首」的數字會有如此的落差,這是一個很大的諷刺,換作台灣,這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有越多人的支持,自然越有機會當選總統。難怪近日在網上流傳一個笑話,大意是台灣人早上投票,晚上便知道結果;內地人今天選舉,昨天已知道結果;而香港人更厲害,特首選舉還未開始,大家都已經知道結果了。 作為香港人,筆者聽後只可苦笑歎息。
英國前首相邱吉爾的一句名言:「在人類所具備的天賦中,沒有一樣比演說更為珍貴。」蔡英文的敗選演說:「你可以哭泣,但不要洩氣。你可以悲傷,但是不要放棄。」,這可以說是筆者聆聽過最為感動的一篇演說,外界對政治人物的評價,取決於上台的蜜月及謝幕的一剎,蔡英文成功完成美麗的謝幕,所以筆者相信2016年的台灣總統大選,對國民黨將會是更大的挑戰,因為民進黨在今屆選舉已成功制造「鐘擺效應」,四年後,鐘擺只會更大,而國民黨不能再依靠馬英的個人魅力,而是要從今天起重新出發,在沒有任何政治包袱,沒有陳水扁的陰影「幫助」下,好好為台灣打拼出成績來。除了造福台灣人,也要為華人社會的民主進程而努力,因為2012年的台灣選舉,是華人社會的驕傲。
但願,香港人在普選路上也能喊一句:「這一次,我們一定可以走完最後一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