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鳥理財其貳
【學投資理財前,該知道的事】
前陣子在限時有投票,發現對投資理財有興趣的朋友還滿多的。
今天,就來寫篇關於投資理財的文。
有鑑於並非每位朋友都有相關背景知識,所以接下來的內容不會一口氣講得太難,會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做說明。
而這次的主題是
.
『學投資理財前,該知道的事』
.
用...
#凡鳥理財其貳
【學投資理財前,該知道的事】
前陣子在限時有投票,發現對投資理財有興趣的朋友還滿多的。
今天,就來寫篇關於投資理財的文。
有鑑於並非每位朋友都有相關背景知識,所以接下來的內容不會一口氣講得太難,會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做說明。
而這次的主題是
.
『學投資理財前,該知道的事』
.
用三分鐘帶你了解:兩個重要觀念+一個簡易的估算公式
___
在最開始,想分享關於『收入』的概念。
大家都知道,我們的金錢流向可以分成收入和支出。
支出這塊先暫且不提,我們先講『收入』就好。
從理財的角度,收入可以分成兩種:
1.主動收入
2.被動收入
主動收入,指的是『透過工作』所得到的收入。
被動收入,指的是『不須付出大量時間、精力』就能得到的收入。
用一個較直觀的想像:
工作,需要『主動』付出勞力才能得到,所以是主動收入。
被動,就是你幾乎啥都不用做,你的口袋裡就會『被動』的裝滿錢。
看到這,你可能會想
.
『啥都不做錢就會跑進來?這也太唬爛了吧XD』
.
然而,仔細留意一下我們生活周遭,就有許多例子,好比說,租房子這件事。
如果你有一間房子、並租給別人,除了簽約、報稅等的文書作業,幾乎什麼都不用做。
相較於『工作』,用個誇張點的說法,只要房子沒出事、你幾乎只要呼吸就能賺錢。
不需要付出太多的精力、勞力就能獲得收入,這就是種被動收入。
當然,被動收入不只這種,包括儲蓄的利息、股票基金的買賣……這些用『錢去賺錢』的方式,也是常見的被動收入方式,這也是大家俗稱的投資。
講完了收入的基本概念,接下來我們來講投資。
___
事實上,若你有接觸一些媒體、書籍的話,你可能會看到以下這兩個詞彙:
1.被動投資
2.主動投資
接下來,我將帶著大家來瞭解這兩個概念。
在講這兩個概念之前,我們要先講一個名詞
.
『指數』
.
這裡講的指數,並不是高中數學的2的幾次方。
用白話點的方式來說
.
『在投資理財中,指數指的是一個經由統計模型,來評估某市場、某產業的指標』
.
所以,假定有一組指數能夠反應全台灣股市的狀況(事實上也的確有,等等講)。
.
那麼這個指數的數字越高,就代表台灣的股市的價值越大。
反之,若指數的數字越低,就代表台灣的股市的價值越低。
那剛剛講到有個指數是能反應整個台灣的股市狀況的嘛,這個指數就是『加權指數』,在台灣它更令人熟知的名詞叫做『大盤』
.
加權指數的概念不難,就類似於加權平均數的概念。
用個容易理解的方式舉例。
假設今天你拿到段考成績:
國文學分是4學分,你考了90分
數學學分是3學分,你考了80分
英文學分是3學分,你考了70分
那你的段考加權平均分數就是:(4×90+3×80+3×70)÷(4+3+3)=81分。
又或者,你可以寫成:90×40%+80×30%+70×30%,一樣等於81分。
在金融上的『加權指數』就類似這樣的概念。
只不過是把科目換成股票,再按照每種指數的規則去定義股票的權數計算方法。
當然啦,關於指數的計算方式還有很多細節(像什麼市值加權、股票加權…),但這邊就暫時不提。
至此你只需要知道一個概念
.
『指數可以反應某特定市場、產業的表現狀況』
.
講完了指數的概念,接著回來講主動和被動投資。
先講被動投資。
所謂的被動投資,用最簡單的方式理解就是
.
『透過特定投資工具(證券),被動的追蹤指數狀況』
.
如果某指數上漲50%,你就跟著他賺50%,如果它下跌50%,你就跟著他下跌50%。
.
換言之,你在做被動投資時,一旦你選擇了追蹤的指數後,你的投資績效就全部由該市場的表現決定。
至於它背後的原理,以後有機會再提。
而與被動投資相反,有些人不想和指數共存亡,他們想要具有自主性,這就是『主動』投資:
1.想買什麼標的(目標證券)就買什麼
2.想什麼時候買就買,想什麼時候賣就賣
當然,因為主動投資必須自己做出選擇,因此相較於被動投資,其背後所花的時間、成本也會比較高。
以上,大概就是主動投資和被動投資的概念。
___
最後,要跟大家分享一個簡易的估算公式。
事實上,不論是主動投資還是被動投資,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報酬率。
然而,用%這樣的概念不好做生涯規劃,因此有人提出了一個叫『72法則』的估算法。
所謂的72法則,簡單來說就是
.
『用72除以投資標的預期增長率,可以得出預期資產翻倍的時間』
.
舉例來說,假設你起初投資100元,預期複利率9%,所以一年後會得到109元。
而利用72法則
.
『72÷9=8』
.
每年資產翻1.09倍,約到第8年的時候100元就會變200元。
透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很簡易的估算自己的資產變化,同時也可以辨別市面上不正確的資訊。
比方說,若有人自稱平均每年複利率50%,想開課、出書教投資。
用72法則來看,他每一年半資產就翻倍,像這樣的人就是在唬爛,如果他真的這麼神,他早就變首富了。
所以72法則的用處滿頗廣的,可協助你判斷一個人可不可信。
___
第一次寫這類貼文,不確定大家看不看得懂,大家可以留言告訴會不會太難。
若想看更多這類貼文,可以留言和我說!
.
#凡鳥理財 #投資 #理財 #投資理財
加權平均英文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Vanguard高股息ETF,英文全名 Vanguard High Dividend Yield ETF,美股代號VYM,成立於2006年十一月10日。
VYM以複製法追蹤FTSE High Dividend Yield Index。
該指數從美國股市中選出現金配息率高於平均的公司,然後以市值進行加權。以市值加權,大型股會成為主要的持股。具有提高整體投資組合穩定性的作用。
這個高股息指數不是以配息率進行加權。以配息率進行加權的話,可以達到較高的整體投資組合配息率。但可能會讓某些配息率較高的中小型類股成為主要持股,可能反而加重風險。
VYM的內扣總開銷是0.06%。由0.05%的經理費與0.01%的其它費用組成。
根據2021九月底資料,VYM前十大持股分別是:
JPMorgan Chase
Johnson & Johnson
Home Depot
Procter & Gamble
Bank of America
Comcast
Pfizer
Cisco
Exxon
Verizon Communications
前十大持股佔總資產23.5%。
VYM指數追蹤狀況良好。但在去年(2020),單純投資整體美國股市的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ETF (VTI),有近21%的單年報酬。VYM卻只有1.14%的獲利。這個近20%的報酬差距,可能是許多以為退休就要買高配息標的投資人,心中的痛。
退休時,同時以資本利得跟配息來支應退休生活,應是比較穩健的做法。
加權平均英文 在 綠角財經筆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Vanguard國際股息增長ETF,英文全名Vanguard International Dividend Appreciation ETF,美股代號VIGI,成立於2016年二月25日。
VIGI是VIG的國際股市版。
官方網頁目前仍寫著VIGI追蹤NASDAQ International Dividend Achievers Select Index。
Vanguard在六月一日宣布,預計在2021第三季,VIGI將改為追蹤S&P Global Ex-U.S. Dividend Growers Index。
新指數跟舊指數相同的地方在於,都是選出過去七年,每一年都增加現金股利的公司,有相同的最低流動性要求,單一公司最高比重也都是4%,也都排除REIT。
不同的地方有三點。
第一個,成份股雖然都是市值加權。舊指數採用的是整體市值,新指數則改用自由流通量調整市值(Float-adjusted market capitalization)。
第二點,新指數再平衡的交易執行日分散成三天,舊指數是一天。這可以降低變更成份股所帶來的市場衝擊。
最後一點則是避免高股息陷阱的方法。
VIGI資產總值為37億美金,平均每天成交量14萬股(2021七月資料)。
VIGI的內扣總開銷是0.20%。跟去年相同。
VIGI在2016二月成立,到目前為止只有2017、18、19、20四個完整年度績效。
VIGI,VIG這類以股息設下特定篩選標準的ETF,是一種代表特別選股策略的ETF,不是指數化投資的ETF。
加權平均英文 在 小金魚的人生實驗室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我如何成為我 #02 #努力從來不保證收穫
讀者詢問為何選擇中文系?
我只能說,不是我選擇中文系,是 #中文系選擇我。
我高中的時候上過清華大學的外文營,因為德國老師太帥了,因此對於德國是有莫名的嚮往的,我的第一志願就是考上五大(台大、清大、交大、成大、政大)的外文系。
可是我的英文跟數學很爛,這些一流的學校就是需要五科都是要高標,否則,一位難求,我的數學在學測時候只有3級分。3級分是什麼概念?就是當年的低標(後25%的人的平均)是5分,我考得比最後25%還低。
我高中決定放棄填寫任何一間學校,因為,怎樣都不會上我心目中的學校。
當然,這件事情讓導師1-1關心我。
但畢竟導師也不是第一年當導師,也不是第一天認識我,確定我義無反顧之後,就叫我好好唸書考指考。我其實現在也不知道為什麼那時候那麼義無反顧,我大致的想法是:反正我現在可以上的學校,我之後也可以上,但是只要弱點補起來後,我可以考上更好的。(我完全沒有想過可能會考爛啊哈哈哈哈)
於是,我開始面對我的數學跟英文,數學老師說,社會組的數乙太簡單了,歷屆考題算10次就好了,保證你第一名。我那時候,數學爛成這樣,於是我真的算了10次,總共10屆,每一屆10次,#我的方法是每一次都是10屆算完再算一次10屆。
那時候,很多人都不考指考,數學課也自習,數學老師說,考上了就自己看書,還要考的就自己問問題,但沒有人要問,於是 #我就把數學老師當個人家教。
一開始,老師發現我真的都不會的時候,他超級崩潰,但是我每堂課問(還準備好了一大疊計算紙給老師導公式),老師可能也是無聊(或是我感動了他),就真的重新教我。
一開始真的超慘,什麼都不會,看了解析還是不會,但是漸漸地,我已經開始可以教別人了,指考數乙成績放榜,我是整間學校考最高分的,PR90,老師怎麼都沒想到,這個他當了2年的學生,竟然考了最高分。
好,可是,我的英文還是普普,我現在想想,普普很正常,因為我沒有花同樣的心力在英文上,自然不會有成效。
好笑的是,因為數學高分,可是英文沒有跟著高分,導致於我的科系加權(通常外文系加權數學跟英文)也加權不高,但我不想重考,我一個在房間,把指考可以填100個,依舊是從五大一路往下填,先填了全部的外文系,再填了全部的中文系,最後,放榜那天,我上了中正中文。
我起初非常不願意,但我爸媽很快樂,因為我是嘉義人,上了嘉義的學校,雖然需要住校, 但總歸來說比去其他城市好太多了。加上我不願意重考,於是,就底定了。
但我一直記得,我要去德國的事情,我暗自下定決定,我要去德國交換學生。我大一的時候去修了我們學校外文系的德文課程,它是3學分的必修,我上了兩年,把可以上的都上完後,我大二升大三的暑假到了高雄的文藻學習德文。
你說前面的打工的錢花去哪裡了?就是這時候花掉了。
因為我只有一個暑假的機會,我把可以報名的課程都報名完了,住在我朋友高雄的家,她是我的best friend,我每天像高中生一樣,起來就是背單字,然後做作業,去唸書,再回家寫作業,日復一日。
大三開學前,和一個在課堂上認識的姐姐一起到台北來考檢定考,我們都通過了A1,但這不算什麼,這就是全民英檢初級的概念,可是對她來說,意義非凡,因為她老公是德國人,她要依親,需要這個檢定考。
我則是回到了中正。
雖然花了這麼多的時間在德文(還有錢),但其實德文還是很爛(按照德文老師說的,就是你現在會的去到德國等於不會德文),但我發現其實我如果只是想要交換的話,德文不是重點,因為交換的簡章上沒有規定,只說你要會英文,而且會德文是反而是額外的加分,我非常的開心。
我想去德國這件事情,我爸媽一直都知道,他們也知道我特地去高雄上課的事情,我一直以為我大三會出國,我也密切的在查學校的資料,有一天我爸打了一通電話給我。
他跟我說,爺爺需要住養老院,需要一筆錢,他想要問我,原先打算給我出國的錢能不能用來給爺爺住養老院,我那時候直接答應了。
不會有任何事情比爺爺更重要,我後來才知道,那是一筆綿綿無絕期的開銷,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結束,一方面你也不希望他結束,很矛盾的心態。
我後來沒有去德國。
但我還是想要出國,加上那時候的打工太崩潰了,於是我就在系上的課程找到了另外一條路。
#華語文老師。
簡單來說是教非以中文為母語的人士中文。
我欣喜若狂,我想,這不就是用了中文系的專業加上可以出國嗎?
但事實上並不是,這個技能的底層是語言學,並不是中文,但我還是想要,於是我先上了基礎的課程,後來這個學程沒有開成,可是老師說,如果我們願意,他願意開一門課,然後我們可以當語言中心的外籍交換生的中文小老師,類似輔導他們課業,我直接報名。
我還是繼續打工,因為我知道出國需要錢,而且家裡是沒有辦法給我的。
於是,崩潰的打工,加上這個小老師,我發現後者快樂太多了。
他們是自發性學習,而且有趣,加上教的東西很生活化,準備起東西非常快樂,還可以交流異國文化,我深深愛上。
每一次跟老師的1-1或是群體小會,我都十分珍惜,而且準備充足,我決定這就是我的目標,#我開始認真研究如何可以去國外教中文。
這時候,我發現,如果你要進大學教書,那麼就不能只有大學的學歷,#必須至少是研究所,而且必須是華語文研究所,我從來沒想過考研究所,但沒關係,我們就重來。那時候,這個研究所不多,就是政大、台師大(後來隔年新增了台大)
我前面說過,這個專業跟中文沒關係,跟語言學比較有關係,因此,我等於是重唸了全部的書(因為語言學佔據中文系比例不高),那時候,我跟我高雄的那個best friend S每天都六點起床,到自修室唸書,然後中午隨便吃,繼續唸,下午4點去運動,洗完澡後,六點繼續進到自修室,然後半夜兩點回家。這時候我把全部的打工都取消了。
我們那時候不太吃東西,因為,只要你吃了東西,體溫上升1度,你就會想要睡覺,因此,我們只吃冷的,以及吃很少。
放榜的時候,#我落榜了。
她上了成大會研所。
我很為她感到高興,她唸書的衝勁真的是我的100倍,可是,我沒上研究所,只能思考工作,原本考研究所的時候,就沒有了需要就業的恐懼。
但現在,這個恐懼又衝上來了。
(我每次看都報導,說有人考研究是為了延遲就業,我就特別感同身受,因為我覺得我過去也有段時間是這樣)
這時候,有一個學姐問我說,
「#要不要我幫你介紹一份工作?說我從小到大認識的補習班」
補習班?!
「去」還是「不去」?
To Be Continu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