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加恩骨科看診時間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加恩骨科看診時間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加恩骨科看診時間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加恩骨科看診時間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下午睡了一個好覺,我的頭好久沒有口水沾溼枕頭的放鬆,感覺又回來了。 距離上次我發文肩頸跟背部酸痛、手臂酸麻又過了半個月。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日子我的治療跟調整。 #許教練給我信心 首先我要感謝許教練(就是你們知道的那位籃球冠軍隊教練),在我寫下兩個多月來的困擾後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我,告訴我他也是...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8的網紅陳曉謙 運動物理治療師 Jack Chen, sports physiotherapis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等了半小時,進去診間不到五分鐘就出來了」 「我覺得醫生沒有了解我的問題」 由於醫療制度等多種因素影響,每個門診人滿為患,醫師能看每一位病患的時間非常短暫,會使病患跟醫療人員的溝通有限。這部影片找到好朋友林威廷醫師,目前在台北榮總擔任復健科住院醫師,同時也有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認證(NSCA-CSC...

加恩骨科看診時間 在 陳曉謙 Jack Chen, PT, MSc, CSCS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6 01:13:52

. 「等了半小時,進去診間不到五分鐘就出來了」 「我覺得醫生沒有了解我的問題」 由於醫療制度等多種因素影響,每個門診人滿為患,醫師能看每一位病患的時間非常短暫,會使病患跟醫療人員的溝通有限。這部影片找到好朋友林威廷醫師,目前在台北榮總擔任復健科住院醫師,同時也有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認證(NSCA-...

  • 加恩骨科看診時間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8 20:51:02
    有 639 人按讚

    下午睡了一個好覺,我的頭好久沒有口水沾溼枕頭的放鬆,感覺又回來了。

    距離上次我發文肩頸跟背部酸痛、手臂酸麻又過了半個月。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這些日子我的治療跟調整。

    #許教練給我信心

    首先我要感謝許教練(就是你們知道的那位籃球冠軍隊教練),在我寫下兩個多月來的困擾後第一時間打電話給我,告訴我他也是「胸廓出口症候群」(放心這不是什麼絕症),後來經推薦找到一個專業的物理治療所,經過4-5次療程(確切數字我忘了)之後治癒。根據他的描述症狀跟我差不多,困擾他也很久。但經過PT耐心的治療後終於恢復了,雖然PT徒手治療並不便宜。但對於飽受困擾多時的我們來說,有效果找到問題的根本最重要。教練的那通電話,給了我不少信心!

    我個人的肩頸酸痛已經有數年時間,甚至在我記憶中大概從年輕時肩頸就一直不太好。(有了手機後更糟)所以再次出現問題第一時間就會想到又是這個毛病,也可能是因此繞了很大一圈,但很多看診跟處置都是抓到皮毛,無法根治。

    #家瑗醫師跟遠在紐約老友james推薦我兩本書

    這段時間為了尋找問題,我也看了幾本書,包括家瑗醫師介紹的「激痛點按摩全書」以及還沒有中文譯本的美式足球Tom Brady 2017年寫的“The TB12 Method: How to Achieve a Lifetime of Sustained Peak Performance” 書中針對老式訓練強調不斷增加strength(力量強度)的觀念,提出了pliability(柔韌度)的替代訓練方式,大家都知道Brady職業生涯超過20年,他強調拉長緊繃的肌肉,讓過硬的肌肉恢復彈性比一直訓練更重要。總之這本書帶給我很多新觀念,也讓我在接下來的馬拉松訓練方式上做出調整。

    #從小被教導要探索世界
    #到現在才知道更要探索自己身體

    在這段探索自己身體的過程中,我也要謝謝 生生優動 運動物理治療所給我的協助。就像激痛點的作者Clair Davis說的,在西方醫學領域當中,肌肉專科長久以來都是冷門學科,甚至在醫院找不到這樣的門診。但是偏偏我們身上很多的病痛,都跟肌肉的緊繃或過度使用、長期姿勢不良以致於沒有得到放鬆有關。我想他看到了未來的趨勢:結合骨科治療跟物理治療的重要性,還有讓病人在PT的專業協助下,探索自己身體。

    #謝謝人正心美的正琪老師(以撘以)

    長期脖子不舒服讓我抬頭仰角非常有限,但在兩位PT恩賜跟正琪的耐心協助下(當然我自己也是一個很囉嗦愛發問的病人),幫我在診間的治療中去找尋我疼痛的位置,經過不斷的嘗試後去做出可能的病灶判斷。尤其在奧運選手御用PT正琪老師的治療中,她不斷的鼓勵我,也逼迫我做出更大的轉動角度,雖然有時那種酸痛很難忍受,不過看到一次比一次的角度更大,拉開跟放鬆緊繃肌肉後身體逐漸改善,其實感動的有點想哭🥲,這問題真的困擾我太久了,而且之前一些不太好的看診經驗,讓我一度懷疑這種酸痛是不是要跟著我一輩子?

    除了PT的診斷,我也在其他的時間裡很努力的執行他們給的作業(運動),(這也才發現我的後背、脖子後方跟髖都沒力。)不斷的從各種動作中去體會效果,從書中自我按摩並認識肩頸不同部位的肌肉名稱。真的,過去讀書時都沒這麼認真!所以除了謝謝PT老師們的協助外,我也要謝謝自己。

    #有什麼問題還是歡迎私訊我喔

    從上次的發文中我知道好多朋友都有類似的困擾(這也算文明病),很多人也跟我一樣繞了好一圈都找不到治本方法,他們來私訊我想了解我的經歷,以及去哪裡治療?(不堪其擾 咦?🤣🤣)所以特別寫出來希望大家都能得到好的方向跟照顧。

    當然像我這樣長久的問題不可能一次就治好,過程中需要自己很多的努力去矯正脊椎的彎度,緊繃許久無法放鬆的肌肉。所以一定要有耐性,而且相信PT是很重要的,因為你不會一次治療就突然大幅改善,也需要靠自己多下功夫去做交代的動作。

    最後我希望還有類似困擾的身邊朋友們都早日找到好的方向,得到好的治療。

    喔對了,生生優動不會直接推銷療程,而是會先替你評估問題做出建議。如果你還不放心,打電話時可以說是魁哥的朋友,如果他們對你不夠用心,可以私訊給我,我再去跟老闆抱怨。哈

  • 加恩骨科看診時間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7 20:28:56
    有 5,901 人按讚

    🌹【愈是付出辛勞,愈會懂得感恩】

    常覺得照顧者的日常,沒什麼好特別張揚的,於是盡量不貼文分享這些,連自己都覺得乏善可陳的內容。但今天完成了非常有挑戰性的任務,得到不同於以往的體會,應該記錄一下。

    清晨七點出門,陪媽去北區某家大型醫院定期抽血驗血;九點半趕赴另一家大型醫院風濕免疫科看上週報告,中午回家做飯,讓媽午休;下午兩點又赴同一家大型醫院骨科門診,注射玻尿酸,治療膝蓋關節炎;三點趕赴復健科門診;傍晚電台節目後,回覆聽眾留言,趕回家準備晚餐。

    一天三個門診,加上清晨抽血,每個行程都要花費很多時間,耐心等候叫號,但一個門診結束之後,趕往下一個門診,時間接得剛剛好,這真要感謝無數醫療人員的付出。

    尤其我的好友惠玲,她有醫護專長背景,知道我媽某些症狀,一直找不到確切的原因,上午、下午兩次特別撥冗前來陪我與醫生溝通。

    老實說,孤軍奮戰慣了,臨時有個好朋友相陪看診,心情真的是大大不同,比較能夠感受到一種支持的力量。

    而愈是付出辛勞,愈會懂得感恩!也因為懂得感恩,而忘了自己的辛勞。

    看這些醫護堅守崗位,以及好友的關心支持,從前會覺得自己慚愧汗顏,而今因為靈性的學習,而懂得重新以不同角度看待,於是得到完全不同的詮釋:

    ●大家都很辛勞,相較之下,我不是最辛勞的,所以是真的連訴苦的份沒有!

    ●感恩的甘美,最能融化心中沒說出的怨言。只要有一點感恩的念頭,就完全沒有抱怨。

    ●自己也已經夠努力付出了,不要再說自己做得不好,要跟自己說:我好棒!

    ●得到這麼多陌生人與好友的協助,除了深深感謝對方,還要告訴自己:我值得的!因為我也常幫助別人啊!不要慚愧了,只要感謝。

    🌿吳若權《先放手;再放心——我從〔心經〕學到的人生智慧》2021年全新版 博客來:https://bit.ly/3Bxjjrv

    🌿抄寫《心經》同學們,今日(08/17)若要交功課,歡迎放置於此文下方喔。我今天的作業是44/108,你呢?

  • 加恩骨科看診時間 在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25 18:00:37
    有 59 人按讚

    【如何正確的看醫生?feat. 林威廷醫師 】
    .
    「等了半小時,進去診間不到五分鐘就出來了」
    「我覺得醫生沒有了解我的問題」
    .
    由於醫療制度等多種因素影響,每個門診人滿為患,醫師能看每一位病患的時間非常短暫,會使病患跟醫療人員的溝通有限。這部影片找到好朋友林威廷醫師,目前在台北榮總擔任復健科住院醫師,同時也有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認證(NSCA-CSCS)。由他來分享一般民眾可以如何先整理自己的身體狀況、關鍵的資訊提供給醫師,讓短短幾分鐘的看診時間能更有效率,解決病人的問題。
    .
    看診前可以帶的小筆記,有利於醫師診斷的資訊,包括:
    .
    L (Location):不適的位置(ex. 右膝蓋)
    Q (Quality):不適的性質(ex. 刺痛、麻、脹等)
    Q (Quantity):不適的程度(ex. 3分痛)
    O (Onset mode):開始的性質(ex. 慢慢出現的、還是跟一次受傷後)
    P (Precipitating factors):誘發因素(ex. 蹲的時候會痛)
    E (Exaggerating factors):加劇因素(ex. 上樓梯、跑步時會越來越痛)
    R (Relieving factors):緩解因素(ex. 躺著、坐著會比較舒服)
    A (Associated symptoms):伴隨的症狀(ex. 同時還會痠跟麻)
    .
    *若是職業運動員,務必先跟醫師說明,並確認藥單是否有禁藥成分
    .
    範例:
    「醫師,我一週前扭到腳,當下非常痛,大約10分有7分痛,當下沒辦法走路,到今天已經好蠻多的,但是在走比較久或跳的時候,右外側腳踝有痠跟緊的感覺,不動或坐著都不會痛」
    .
    .
    【林威廷醫師】
    Facebook粉絲專頁: Dr. M Be Superior 運動醫學 傷害復健 健康促進
    Instagram: drm_be_superior
    .
    .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粉絲專頁: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Youtube: 陳曉謙 運動物理治療師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zwN7FqDRlnqXmIxgHS7SeQ
    部落格: https://jackchen.sport.blog/
    .
    .
    .
    剪輯&字幕:江恩宇
    影片拍攝時間:2021年3月1日
    .
    .
    .
    .
    #運動傷害 #運動醫學 #復健科 #骨科 #疼痛科 #家醫科 #開刀 #物理治療 #運動防護 #復健 #疫情 #covid19 #sportsmedicine #sportsinjury #physiotherapy #rehabilitation

  • 加恩骨科看診時間 在 陳曉謙 運動物理治療師 Jack Chen, sports physiotherapist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6-25 18:00:16

    「等了半小時,進去診間不到五分鐘就出來了」
    「我覺得醫生沒有了解我的問題」

    由於醫療制度等多種因素影響,每個門診人滿為患,醫師能看每一位病患的時間非常短暫,會使病患跟醫療人員的溝通有限。這部影片找到好朋友林威廷醫師,目前在台北榮總擔任復健科住院醫師,同時也有肌力與體能訓練師的認證(NSCA-CSCS)。由他來分享一般民眾可以如何先整理自己的身體狀況、關鍵的資訊提供給醫師,讓短短幾分鐘的看診時間能更有效率,解決病人的問題。

    看診前可以帶的小筆記,有利於醫師診斷的資訊,包括:

    L (Location):不適的位置(ex. 右膝蓋)
    Q (Quality):不適的性質(ex. 刺痛、麻、脹等)
    Q (Quantity):不識的程度(ex. 3分痛)
    O (Onset mode):開始的性質(ex. 慢慢出現的、還是跟一次受傷後)
    P (Precipitating factors):誘發因素(ex. 蹲的時候會痛)
    E (Exaggerating factors):加劇因素(ex. 上樓梯、跑步時會越來越痛)
    R (Relieving factors):緩解因素(ex. 躺著、坐著會比較舒服)
    A (Associated symptoms):伴隨的症狀(ex. 同時還會痠跟麻)

    *若是職業運動員,務必先跟醫師說明,並確認藥單是否有禁藥成分

    範例:
    「醫師,我一週前扭到腳,當下非常痛,大約10分有7分痛,當下沒辦法走路,到今天已經好蠻多的,但是在走比較久或跳的時候,右外側腳踝有痠跟緊的感覺,不動或坐著都不會痛」


    【林威廷醫師】
    Facebook粉絲專頁: Dr. M Be Superior 運動醫學 傷害復健 健康促進
    Instagram: drm_be_superior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Facebook粉絲專頁: 陳曉謙物理治療師/肌力與體能訓練師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chenhc82/
    部落格: https://jackchen.sport.blog/

    剪輯&字幕:江恩宇
    影片拍攝時間:2021年3月1日




    #運動傷害 #運動醫學 #復健科 #骨科 #疼痛科 #家醫科 #開刀 #物理治療 #運動防護 #復健 #疫情 #covid19 #sportsmedicine #sportsinjury #physiotherapy #rehabilitation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