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加工出口區年代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加工出口區年代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加工出口區年代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換日線 Crossing,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逐漸逝去的「臺灣價值」】#嶄新的原住民認同 根據統計,全臺原民總人口近 58 萬人,目前設籍在都市的原住民已近五成,當中又有一半都住在雙北與桃園,而這還不包括僅為移居到大城市「討生活」的人數。 「都會原住民(都原)」之概念,或許與過去 50 年因社會急速發展而漸逝的「臺灣價值」息息相...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萬的網紅天下雜誌vide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戰後的台灣經濟問題叢生,經過前人一系列的努力,終於在70年代,創造了屬於台灣的「經濟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首。 當年尹仲容的工業政策,重建了台灣戰後的經濟;孫運璿在戰後五個月內,就復原臺灣80%的電力;李國鼎設立加工出口區、提出竹科構想,讓台灣產業成功轉型。 他們如何在資源匱乏的年代,帶領...
加工出口區年代 在 波波研究室|Popo Lab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34:18
🔎 國家大事在你手中:六大重點一次搞懂自經區 #歡迎分享擴散懶人包 ⠀ 上一篇文,我們討論了開放自經區,可能產生的問題😱 那麼自經區原本想達到的效益呢? ⠀ 🏃 研究員這不就來了嗎,速速一起看下去: ⠀ 🔴自經區可能達成的利益? 韓國瑜為高雄提出的自經區方案,主要包含下面6個項目 我們讓專業的來,聽...
加工出口區年代 在 雨城說書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4-28 13:12:52
#新書快評 騷夏《上不了的諾亞方舟》 . 雨城 × 時報思潮 @readingtimes_trendage . . 「性的探索當然在校園是被禁止的,但我發現我的上游有另一種不同於別人的寂靜,我好像游到一個深潭,那裡並沒有魚群,我沒有同伴,也就是在這個年歲,發現我自己的性向。當然那時候並沒有人告訴我,...
-
加工出口區年代 在 天下雜誌video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9-23 21:30:14戰後的台灣經濟問題叢生,經過前人一系列的努力,終於在70年代,創造了屬於台灣的「經濟奇蹟」,名列亞洲四小龍之首。
當年尹仲容的工業政策,重建了台灣戰後的經濟;孫運璿在戰後五個月內,就復原臺灣80%的電力;李國鼎設立加工出口區、提出竹科構想,讓台灣產業成功轉型。
他們如何在資源匱乏的年代,帶領台灣創下一個又一個的經濟奇蹟?
天下雜誌video製作
#孫運璿 #尹仲容 #李國鼎 #經濟奇蹟 #亞洲四小龍 #戰後
►按小鈴鐺通知 搶先看,精采獨家全面掌握!
►需要字幕的朋友,請記得開啟CC字幕 !
=================================
更多精采內容請見:
◎天下雜誌:http://www.cw.com.tw
◎天下雜誌video:http://www.cw.com.tw/video
◎天下雜誌video FB粉絲專頁:https://ppt.cc/flhPQx
◎天下雜誌IG http://bit.ly/2R6jfL6
◎天下雜誌網路書店:https://www.cwbook.com.tw/ -
加工出口區年代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2-19 20:00:11本集主題:「杜小悅的異想1985」介紹
訪問作者:湯素貞
內容簡介:
《中藥舖的女兒》作者 湯素貞,2020年全新力作!
帶你穿越1985台灣的校園生活
「青春期的女孩是很那個的!」
1980年代的台灣,
街角的玫瑰唱片行、錄影帶裡的「豬哥亮歌廳秀」、公路局的車掌小姐、加工出口區的女工們,報紙上的六四天安門……。
離騷小札是網路社群FaceBook的前身?
小蔣去世,連學校都佈置成了靈堂!
那還是耳上一公分、膝下三公分的年代,
那時的大學生,不像現在,招牌掉下來都能砸到一片,
考大學,撇除經濟因素,這道門窄得連蒼蠅都不一定擠得過,
專科學校成了很多人的最佳選擇。
十六歲的杜小悅,懵懵懂懂的進入了藝術設計科,
遇到了因為升旗昏倒而被選為班長的錦雯,
家裡做礦石生意的獅子、為了追星全台跑透透的婷婷,
灑脫活潑的樂隊隊長的碗貴、和她一起在音樂廳偷吃鹽酥雞的小跟班每每,
有當死人不償命的數學老師武大刀,
發花花公子雜誌上的火辣裸照讓學生練習的速寫老師令狐沖,
當然,還有第一眼就電到杜小悅的阿祥學長。
青春期的女孩,懵懂、搞怪,
讓我們隨著杜小悅,一起經歷台灣的起飛年代。
作者簡介:湯素貞
在課堂上把《教父》講得透徹,而勸學生好好把握天真爛漫的青春。
因看了侯孝賢導演的《童年往事》而以為電影可以把最美好的定格。
從前到往後,將致力於用文字將故事顯影,一直一直……。
曾以《中藥舖的女兒》獲得中小學優良好書小說類殊榮
曾獲普仁崗文學獎優勝獎
曾獲文化部優良電影劇本獎
曾獲文化部電視節目劇本獎數次
曾獲花蓮縣文化局電視節目劇本獎
拍過電視廣告,電影公司行銷企劃,影視界重要人物專訪
目前為文字創作者與大學助理教授
作者粉絲頁: 湯媜-湯素貞Jen Tang
出版社粉絲頁: 大都會文化.大旗出版社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加工出口區年代 在 換日線 Cross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逐漸逝去的「臺灣價值」】#嶄新的原住民認同
根據統計,全臺原民總人口近 58 萬人,目前設籍在都市的原住民已近五成,當中又有一半都住在雙北與桃園,而這還不包括僅為移居到大城市「討生活」的人數。
「都會原住民(都原)」之概念,或許與過去 50 年因社會急速發展而漸逝的「臺灣價值」息息相關;其第一代為國家發展所做出的犧牲,與第三代迄今持續面臨的教育、甚至生存的挑戰,都值得所有臺灣人關注 >>
▍12/18 換日線跨夜派對,馬上報名 >> bit.ly/32esY6r
▍一年四本季刊雜誌這裡訂 >> bit.ly/31Hs7uA
加工出口區年代 在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特別條例》重大政策公開辯論
立法院國民黨團推動《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特別條例》,不斷遭到執政府院黨上下一致圍剿,甚至發動網軍抹黑、抹紅、帶風向,指稱設立「經貿特區」台灣農業將會遭到大陸農產品「血洗」。國民黨立委曾銘宗、費鴻泰、賴士葆今(13)上午再度召開記者會,並邀請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公開邀請蔡政府財經官員,針對經貿特區條例的重大國家政策進行辯論,讓真理越辯越明。
立委曾銘宗表示,為了與馬政府時代推動的「自經區」和現行的「自貿港區」有所區隔,重新將《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特別條例》定位簡稱為「經貿特區」,區隔過去傳統的「工業區」、「自貿區」、「自貿港區」、「加工出口區」的不同,「經貿特區」內容特別強調增加了服務業中的智慧物流、金融服務、醫療產業、新創產業等等,避免低薪化造成人才流失等問題。蔡英文總統不斷地透過特定媒體,強調設立「經貿特區」將會讓台灣經濟產業倒退30年,回到加工出口區年代,曾銘宗正告蔡總統,「妳對台灣經濟發展,真的不用心!」
曾銘宗重申,為了要釐清相關的事實,將與立委費鴻泰、賴士葆和前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共同邀請經濟部長沈榮津、財政部部長蘇建榮、國發會陳美伶和農委會陳吉仲等人,在媒體前公開辯論,讓事實越辯越明。曾銘宗進一步指出,早在2003年2月13日陳水扁主政時期頒布的《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就已經開放了中國大陸所有產品,陳水扁狠狠打臉陳吉仲,陳吉仲該找阿扁算帳!
立委賴士葆批評,陳吉仲是道道地地的政客,根據海關資料顯示,從他擔任農委會副主委任內,總共專案進口32項大陸農產品,其中包括了番薯、芋頭、紅綠茶、烏龍茶(發酵茶)、梨子和漁產品等等,左手進口大陸農產品、右手痛罵大陸農產品血洗台灣,難道是精神分裂嗎?賴士葆呼籲蔡政府的財經官員,坦蕩地接受在野黨的挑戰,針對《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特別條例》政策進行辯論,不要再利用網軍抹黑、抹紅在野黨。
立委費鴻泰表示,台灣然資源匱乏,仰賴進口後加工出口賺取外匯,《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特別條例》草案,擴大了適用產業,增加了控管機制,農業的部分包括加工製造後能否進口至國內,必須由農委會核准機制,並不是陳吉仲所指「百分之百傷害農業」,透過公開辯論讓台灣民眾了解,我國經濟需要甚麼、年輕人需要甚麼,甚麼是最好的經濟政策,期待蔡政府的經貿官員,勇於面對國民,接受辯論。
陳保基表示,蔡政府不斷抹黑、抹紅《自由貿易經濟特區特別條例》,但是在中南部農民面臨到生產過剩、滯銷、農產品價格崩盤,只見官員不斷運用政治語言攻擊在野黨,卻拿不出辦法解決農業困境,蔡政府期盼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或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卻無法為農民創造有利條件,屆時才會嚴重台灣農業。陳表基強調,期待透過辯論,才能為台灣農業和相關產業找到出路。
加工出口區年代 在 郝明義Rex How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水煎包裡的三條線故事】
1.
張慧慈有很多別名:「小花媽」(有大志要當將來的陳菊)、「足足」(「足」是「慈」的台語發音)、「球球」(看到她會知道為什麼)。
我來取的話,再加一個:「子時生的有黑色喜感的大食怪人生編劇」。可以簡稱為「子劇」。
這是看她的書和人想到的一些關鍵詞組合起來的。
「子時生」:勞碌命、苦命。
「有黑色喜感」:不論講話或寫書都能讓你笑出來。
「大食怪」:以吃為享受,為療癒,為哲思。
「人生編劇」:有兩解。1. 她的人生像是編劇編出來的;2. 她很會拿自己的人生來編劇,申請獎學金。
2.
《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裡,張慧慈說了兩次她是一九八八年出生的。
因為她不想讀者看那些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以為她是加工出工區年代出生的。
確實,很多情節像是在比較遙遠的電視劇裡發生的。
她有一位在紡織廠車間工作,有自己積蓄的二姑姑,是她小時候的人生典範。
她和兩個妹妹要長年照顧生病的弟弟,有許多很「阿信」的情節。
她有一位總是怕她們姐弟食物匱乏,見面就要塞食物,一天餵她們七餐的大姑姑。
小六的時候,她還有一位老師因為要「反攻大陸」,而把數學課改成體育課帶她們跑操場。
3.
看完書,我覺得她的老爸真是個特別的人。
他做土木,賺錢並不少,但是從不把錢拿回家,全靠太太支持家用。所以他們家庭收入雖然是小康,但孩子卻成了窮人家的小孩。
小一或小二的時候,張慧慈有次考試成績很好,央求媽媽買了一枝渴盼已久的綠色的筆。她高興地到班上才炫耀了一個上午,下午就被老師找去要她把筆還給一位說是自己筆丟了的陳同學。
老師說她家全班最窮,買不起這種筆,一定是偷了陳同學的這支筆。因此要她去把筆還給陳同學,說對不起,寫悔過書。不然就要記過。
她都照做了。第二天交悔過書的時候,老師把筆還給她,說陳同學找到了自己的筆。
她去謝謝陳同學還她的筆。陳同學說不客氣,提醒她以後別用那麼貴的筆,免得引人誤會。
張慧慈在那個段落的結尾說,因此她立志要當黑道,找人去扁那個陳同學。
4.
她老爸特別的不僅是不給家用,不僅是請朋友吃龍蝦不帶孩子吃,還連三餐都限制她們別吃多。最特別的是不准她們讀書,動不動就說要把她們的書都撕了。
所以她母親用省下來的錢買了一套百科全書要給孩子看,得藏在衣櫃裡。不但藏在衣櫃裡,也不敢跟孩子說,只能孩子自己發現。
慧慈怎麼無意間發現這箱被層層衣服蓋住的書,怎麼偷偷地閱讀,是個動人的段落:
「一直以來,對我來說看書是件非常隱秘的事,有點背德的感覺從書中滲透出來,透過指尖,順著血液,慢慢竄進臟器,劇烈的心跳與肚子痛(應該是緊張性胃痛,但小孩都只會說肚子痛),一直到現在,都是我對看書的記憶。」
5.
慧慈還有個地方寫得很豪氣。
大意是:漫畫之於她,如同可蘭經之於伊斯蘭教徒。(所以這本書的封面和內文都要有漫畫。)而她之所以鑽研考試和讀書技巧,都是為了節省時間看漫畫。也因為這些鑽研,她得以保持全班前十名的成績,也保障了妹妹讀高中的權利。
這段話的本身,就足以撐起另一種寫法來當整本書的開場白。
因此,《咬一口馬克思的水煎包》雖然從書名就點出作者想要談到與社會階級以及其流動相關的故事,並且有一條很動人的軸線,但我自己看到另一條線不相上下:
一個小女孩在父親(及父系家族)給母親的種種生活壓力下,一路從閱讀找尋逃脫現實的出口,從開始的跌跌爬爬,到可以慢步行走,到最後可以放步奔跑。
4.
從跌跌爬爬到可以行走奔跑之間,她的逃脫出口有一個分界線,就是讀大學。在她可以進大學,尤其是進清大之前,顯然追兵和險阻都窒息逼人;之後,光景大不相同,並且也有了援軍,尤其真心相助的老師。
因此慧慈的自序寫道:雖然廣設大學這件事為許多人所批評,但是從她的角度來看,非常支持,「人人有大學讀,是非常重要的。 」
看書的時候,我對這段話有疑問。第一場新書分享會,她又談到這一點,多了些解釋。慧慈說:對人生許多想像,在中學時候都因為考試的壓力而無從進行,因此她認為台灣的孩子都需要讀到大學,才能享受這件事情。如果中學階段沒有考試的壓力,甚至從小學就可以展開對人生的想像,那就不必一定讀大學。
不過,相對於慧慈就大學教育對人生所產生的影響之肯定,為這本書寫推薦序之一的吳曉樂,也提出她的觀點:「張慧慈的出生年代,舊有的『教育翻轉階級』的遺緒還在,而新興的『教育鞏固階級』的反動浪潮還在醞釀。鯉魚確實能躍過龍門,而龍門卻逐年窄仄.....」有天我跟曉樂喝下午茶,當面她對今天龍門窄化的程度講得就更直白也嚴重。
我也同意台灣教育的許多情況是在更惡化而不是改善。但是我比曉樂要樂觀一些。樂觀的原因,就是一個孩子碰上一本書,命運從此產生神奇變化的這件事,其機遇的發生和其作用之深遠,都超脫於教育體系與大學的龍門之外,及之上。
也因此,小女孩在她母親衣櫃層層衣服的遮掩下發現那個裝著百科全書的紙箱,小心翼翼地打開的那一剎那,在黑暗中有奪目的光亮。
5.
新書分享會之前,我問慧慈她母親是否會來。那天我最想見的人是她。
明明是戀愛結婚的老公,之後卻要一路這麼折騰她和孩子,令人感嘆。
自己辛苦拉拔三個女兒加一個生病的兒子之餘,怎麼會省吃儉用買一箱書藏在衣櫃裡,讓人好奇。
她告訴慧慈:「媽媽現在給妳兩個選項,一個是走黑道,但要做就要做到黑道老大,不可以做小弟,那是等著去死的。另外一個,就是好好讀書,不管讀到大學研究所,都讓妳讀。」能說出這種話的氣派,超脫於那種生活環境裡的女人的常理之外,及之上。
那天見到之後,確實讓我體會到慧慈要一再說她不是加工出口區年代出生的不是沒有道理。
連她母親也很年輕,不像是那個年代出生的。
6.
所以我覺得這本書還有第三條線。就是兩性議題的線。
一個女人為什麼不論是否在加工出口區年代出生,總是要配合男性中心的社會上演那麼多古老的戲碼。
慧慈小時候的人生典範,那位在紡織廠車間工作,自己把生活、理財安排得條理分明的二姑姑,後來在慧慈的阿公和父親的壓力下,不得不戴上婚姻的枷鎖。
結婚前夕,二姑姑跟慧慈說:「足足,查某囝仔不一定要結婚,自己也可以 生活得很好,妳甘知?」
這句話幽幽地飄盪在空中的愀然,讓我不能不追問慧慈她後來如何了。慧慈講了她沒有寫在書裡的故事,更讓我無言。
小學老師命令她把筆拿給陳同學的時候,慧慈說她本來想摔筆的。但因為想到那支筆是她的,不忍心,就輕輕放在桌上。
這一段讓我想起所羅門王面前把嬰兒放手的那個母親。
不知怎麼,雖然這位作者很會寫黑色喜感,但我覺得她在書裡輕輕地寫的一些故事特別動人。尤其一些女人的。
7.
不管麽説,今天是中秋節,讓我們一起先別烤肉,就吃吃馬克思的水煎包吧。
=======
@博客來 http://bit.ly/2wwlvgQ
@誠品 http://bit.ly/2xZJ3OI
@金石堂 http://bit.ly/2xfzW8Q
@讀冊 http://bit.ly/2xZ23wW
@大塊 http://bit.ly/2xXTzF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