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功率因素台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功率因素台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功率因素台電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確定了~ 台電核二1號機今停機 !!(07/01/2021 中時新聞網 、中央社) (王玉樹、李柏澔/台北報導)核二1號機提前半年於今晚停機,完成40年供電任務,但因反應爐內用過燃料棒無法退出,無法除役。台電昨向新北市政府提承諾條件,籲先給蓋室外乾式貯存場,等到室內乾貯場蓋好後,將全數轉移到室內...
功率因素台電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確定了~ 台電核二1號機今停機 !!(07/01/2021 中時新聞網 、中央社)
(王玉樹、李柏澔/台北報導)核二1號機提前半年於今晚停機,完成40年供電任務,但因反應爐內用過燃料棒無法退出,無法除役。台電昨向新北市政府提承諾條件,籲先給蓋室外乾式貯存場,等到室內乾貯場蓋好後,將全數轉移到室內。
核二廠1號機裝置容量98.5萬瓩,自1981年12月28日起加入供電行列。原定年底12月27日才到除役日期,但因新北市不核准室外乾式貯存場水土保持計畫,導致核燃料棒無法從反應爐退出,提早半年停機。
原能會表示,核燃料暫時無法退出,因此需維持重要設備安全可用性,進行必要大修維護,台電已依規定提出大修計畫,擬於6個月內完成相關維護作業。
至於停機對供電衝擊,台電強調有4大措施彌補缺口,首先是水力機組發電能力提升,二是大型歲修機組回歸,三是再生能源建置併網,最後是民營嘉惠電廠50萬瓩新機組已發電接受調度。
惟7月預估全國用電量成長到3900萬瓩,備轉容量率將不足10%,供電亮黃燈。8月因歲修機組回歸,電力燈號會亮充裕綠燈。但台電電力預測是白天有太陽光電發電助力,如晚上沒太陽,備轉容量率恐剩6~7%,萬一有機組故障,仍有限電危機。
此外,台電表示,核二室外乾貯水土保持計畫2015年即獲農委會核定,從當年開始5年半來,12度向新北市提送興建乾貯所需的「營建工地逕流廢水汙染削減計畫」審查,都遭非技術因素退回,以致乾貯設施無法動工。
台電改提核二室內乾貯場計畫取代,今年已獲行政院核定,但額外期程辦理施工及報准程序,得拖到2029年才能完成,如此核二遲遲無法進行除役工作。
台電喊話,只要核准室外乾貯水保計畫,讓核二兩部機反應爐用過核燃料可於2025年退出。等室內乾貯完成後,台電承諾會全數把用過核燃料轉至室內貯存。
核二廠1號機占發電量2.6% 7/1停機台電力保穩定供電(06/30/2021 中央社)
(中央社記者潘姿羽台北30日電)時序進入夏季,高溫炎熱的天氣導致用電量持續飆升,不過核二廠1號機預計於7月1日晚間停機,外界憂心將影響供電,台電強調,民營嘉惠電廠二期機組、太陽光電與歲修機組3方將補上,供電沒有問題。
核二廠1號機的運轉執照雖然今年底才到期,但因燃料池貯存容量不足,原定3月就必須停機,台電改採降低運轉功率方式,才得以延長運轉時間至6月;今天台電證實,核二廠1號機將於7月1日停機,走上提前除役之路。
而氣候異常、景氣暢旺,以及疫情升溫之下,居家辦公、居家就學成為新常態,均推升用電需求,今年5月用電量就頻頻創下歷史新高;台電也曾坦言,隨著天氣愈來愈熱,用電量恐再創高。
核二廠1號機組提前除役後,將產生80萬瓩電力缺口(占發電量2.6%),外界憂心將影響夏季供電穩定,台電發言人張廷抒對此表示,將由民營嘉惠電廠二期機組、太陽光電與歲修機組3方補足,供電沒有問題。
張廷抒說明,民營電廠(IPP)嘉惠二期將補上一部可供約51萬瓩的機組,太陽光電也至少有50萬瓩,已經超過核二廠1號機組停機後產生的電力缺口;太陽光電夜間無用武之地,也可透過延長燃氣機組發電時間,以及增加IPP及汽電共生的購電量因應。
此外,近期協和4號機、林口3號機、興達2號機陸續歸隊,加上大林6號機、大潭6號機將加入供電行列,「7月該回來的都會回來」。
張廷抒直言,由於大林6號機7月10日才進來,台電預估,7月中上旬還是供電吃緊的「黃燈」,但7月下旬起就都是「綠燈」,「我們已經做好穩定供電的準備」。
台電預估,今天最高用電量3650萬瓩,最大供電能力4144.1萬瓩,持續亮出供電充裕的綠燈;尖峰備轉容量率預估為13.54%,預估尖峰備轉容量則為494.1萬瓩。(編輯:趙蔚蘭)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10701000379-260110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06300120.aspx
♡
功率因素台電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GE一直都在】
#奇異認為核能重要 #那它說甚麼都不會輕易放棄核四
奇異公司於上周發布了組織的核能前景白皮書,強調了核能對於無碳未來的重要性,它將是碳中和目標的支柱。
PS: 想看核四與奇異的問題可以先跳到後半段
報告中先帶出奇異認為核能在對抗氣候變遷上的重要性,畢竟所有的科學證據以及重大報告都顯示(IPCC, IEA...),核能絕對是潔淨能源。而在發展所有能源科技時,我們應該以系統性的角度來思考核能的定位,它不僅像再生能源一樣發電過程不會製造碳排,也有基載電力以及可調控電力(firm power)的特性應該被彰顯,同時,核能電廠或核能產業在世界各地也提供了許多高收入工作(所有能源最高),也支撐著社區的發展,是經濟成長的動能。
█ 奇異可以提供延役服務
鑒於上述特性,核能應該要繼續存在,奇異認為既有的核能應該要持續的延役,現在美國多數核電廠已經申請延役運轉至60年,也有6部機組通過延役至80年的案例,奇異在這方面提供了一些服務,包含功率提升(Power Uprate),藉由延役更新時重新裝設渦輪機以及調控蒸氣參數,即可提升5-20%的發電量;同時,透過數位化的介面控制,得以讓整體維運成本下降3%;此外,奇異也正研發更安全與更高效能的燃料棒(ATF)。
█ 用創新開創未來
為了因應多變的電力市場,奇異也在核電研發上投入創新的概念,例如與比爾蓋茲聯手打造先進鈉冷式反應爐Natrium以及推出自家的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BWX-300,接已經在多個國家地區有了初步的回響。融入創新的概念將可望大幅降低成本與工時,並與再生能源有更好的搭配。
█ 大型反應爐
當然,奇異並未離開大型反應爐的建置,若依造IEA的情境,達成碳中和的路途上必須要每年新增10-20GW的反應爐,目前俄、中、印以及東歐或土耳其國家將會是大型反應爐建置的主力,它於報告中提到,透過學習曲線於相同地區使用相同技術建置反應爐是有助控管成本與工時的最佳手段,而國家穩定的支持將是成功關鍵。
█ 奇異的建議
• 重視核能等低碳能源,以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 接受現在及未來核電廠在能源結構中的重要性,以提供可靠的基載電力
• 資助先進反應爐與SMR的研究、開發和示範計畫,以便更早取得更潔淨的技術
• 為核電創建專屬且符合其特性的融資框架
• 向大眾教育核電是一種可靠且安全的低碳技術
• 保存和發展高品質的勞動力,以維持和建設下一代核電站
• 確保取得認證的過程能夠兼顧安全、成本以及時效性
• 促進核能技術在發電以外的商業應用,包括工業供熱、區域供暖、海水淡化和電解以生產更綠的氫氣。
█ 奇異與核四重啟
目前執政黨或反核團體強調核四重啟困難的原因之一為奇異原團隊已經解散。但看完上面奇異的表態後,若還相信政府拿原團隊解散當作重啟不可行的藉口,那我也只能說好喔...
奇異自90年代起與日本日立、東芝公司合作發展進步型沸水式反應器(ABWR)設計,持續維持相當設計人力,近年也持續參與ABWR的相關研發與生產,他們的官網還有這項產品。奇異因為為核四的ABWR反應爐供應商,提供反應爐測試以及介面整合的顧問服務。確實,我國在2014年核四進入封存後,原團隊已經解散,對於重啟來說可能會是個問題,但這問題並非沒發生過啊...
最近在念專案管理的書準備相關考試,剛好提到,專案結束時,參與專案的人員就得歸建,這應該是任何一個執行過專案或參與過專案的人都清楚的事情,核四封存後,原團隊的任務結束,當然也就解散了,這再正常不過了,而同樣的情況也早已發生過。
2000年陳水扁停建核四時,當時的奇異團隊也因為任務結束解散,結果隔年初核四又復工了,奇異花不到半年就重組顧問團隊來台,協助後續工程,而當時的所有工程條件均比現在更加混亂。然後我們的執政黨和"現在"台電跟我說與奇異重新談判組隊要N年... 不要再騙自己了好嗎...
另外一個與奇異比較有關的爭議大概就是所謂的數位儀控系統軟硬體更新一事,台電對外宣稱相關商品已經斷貨不再供產,取得相當困難,但從奇異所銷售的服務仍包含ABWR來看,這樣的說法已經不攻自破...
核四廠數位儀控系統主要分為NUMAC、DRS、RCIS(控制棒資訊系統)與Invensys四大次系統。其中奇異負責前3系統的設計、供貨與整合。Invensys僅用於非安全系統網路,國內應用很普遍,備品供應並無問題。而 #台電內部也早就詢問過奇異公司: NUMAC、DRS系統設備/組件 #供貨正常, #無更新問題。 (台電也不要再欺騙自己已經詢問過原廠的事情了)
綜合上述內容,奇異的技術顧問服務在核四重啟的路途上相當重要,唯一的變數僅剩下政府是否全心支持,台電已經與他們打過一場仲裁官司... 對方對於我方的信任將是左右未來合約重啟最為關鍵的因素。但我相信,不管是奇異或是台電,都沒有放棄核能的打算。而我們得盡可能的透過公投來消除政府消極的阻礙!
請828出來投票!
功率因素台電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天下午用電狂飆 用電量再創歷史新高!(05/27/2021 自由時報)
(記者林菁樺/台北報導)5月用電超狂!今天(27日)高溫仍有37、38度之高,熱累積效應再現,下午1點53分的用電量、高達3802.2萬瓩,摘下歷史第一高;而五月用電不斷改寫紀錄,根據台電統計,歷史用電榜的10個席次,在短短9天內就攻佔5個名額。
>>> 從台電公司的機組即時運轉發電狀態資料顯示(每十分鐘統計、更新一次)
今天下午1:53PM創下全台用電量新高紀錄的前後,台灣的三大主力再生能源(太陽能光電、風力發電,以及水力發電)的總發電量始終高於台電核二、核三廠四部反應爐的總發電量,幸好有再生能源在用電創下新高紀錄的時候撐著,讓今天的用電尖峰時期的供電挑戰圓滿完成。
下午1:50PM時段:
再生能源發電 3880.77MW VS. 核電 3704.10MW
(太陽能光電3277.87MW + 風力發電436.90MW + 水力發電166.00MW)
下午2:00PM時段:
再生能源發電 3817.74MW VS. 核電 3700.40MW
(太陽能光電3232.14MW + 風力發電428.80MW + 水力發電156.80MW) <<<
台電今天持續執行需量競標,預估抑低約36.3萬瓩,但用電還是往上衝,超越去年7月23日的3802萬瓩;台電統計,今天的備轉容量為252.3萬瓩,備轉容量率6.64%,順利保住黃燈。台電補充,在用電尖峰時段,太陽光電的供電能力約316萬瓩,占尖峰用電負載約8.31%。
5月用電已是前所未見,根據台電統計的用電歷史前10名中,有5名出現在今年5月,且從5月19日算起,是短短9天內締造的紀錄;此外,歷史5月用電榜的前10名「大滿貫」也在今日達成,自5月14日開始,兩個星期包下歷年5月用電前10名。不過,台電補充,2017年5月30日3645.3萬瓩也曾以5月用電摘歷史新高紀錄。
台電發言人張廷抒分析,五月用電竄升,除了高溫的熱累積因素影響外,還有經濟熱絡、製造業出口暢旺,加上為了防疫遠距上班、上學等有關。他也提到,因5月氣溫已飆高,7月應該不會差太多,目前台電推估夏天最高用電仍是3890萬瓩。
不過,核二1號將於6月中停機,目前已維持低功率運轉、並未完全滿載發電,每日約挹注85萬瓩,台電說明,除大修中的大型機組會陸續回歸外,民間嘉惠電廠約有50萬瓩挹注,加上太陽光電持續增加,可填補此缺口。
★ 台電統計歷年用電量排名前10高:
1.2021/05/27 3802.2萬瓩
2.2020/07/23 3802.0萬瓩
3.2021/05/24 3789.3萬瓩
4.2020/07/14 3779.0萬瓩
5.2021/05/21 3767.9萬瓩
6.2021/05/19 3757.4萬瓩
7.2020/07/24 3755.7萬瓩
8.2020/07/13 3752.8萬瓩
9.2020/07/20 3752.1萬瓩
10.2021/05/20 3744.7萬瓩
★ 歷史5月用電量排名前10高:
1.2021/05/27 3802.2萬瓩
2.2021/05/24 3789.3萬瓩
3.2021/05/21 3767.9萬瓩
4.2021/05/19 3757.4萬瓩
5.2021/05/20 3744.7萬瓩
6.2021/05/17 3744.2萬瓩
7.2021/05/25 3729.3萬瓩
8.2021/05/18 3728.8萬瓩
9.2021/05/26 3712.2萬瓩
10.2021/05/14 3705.3萬瓩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35486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