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ushershare50
舵手很少寫傳產,如果需要加強的地方,歡迎指教。
1773勝一
2021/1/15收盤價105.5
一、基本面、產業、題材
股本18億,長年獲利穩定的化工類股。股性來看,大波動的機會很小,股性很牛,且長期以來交易量一直很小,受關注度低,所以觀察期要很長,且要定期追蹤...
#crushershare50
舵手很少寫傳產,如果需要加強的地方,歡迎指教。
1773勝一
2021/1/15收盤價105.5
一、基本面、產業、題材
股本18億,長年獲利穩定的化工類股。股性來看,大波動的機會很小,股性很牛,且長期以來交易量一直很小,受關注度低,所以觀察期要很長,且要定期追蹤基本面跟原物料及產業方向,是做長波段蠻好的學習教材。如果要做波段,需要極高的耐心!!!要看到短期內大波段,不要有太大期待。
勝一主要的營業項目是溶劑產品及原料的買賣,是國內的溶劑大廠之一。其中溶劑系列產品在2019年佔比約達69%、原料進口後賺價差約佔26%。其中溶劑的業務又主要分為電子級溶液跟工業級。
勝一的電子級溶液應用在PCB、LCD及半導體為主。在面板從去年到今年的趨勢舵手應該不用講太多,寫過的4933友輝也跟面板相關。領頭的友達、群創前陣子的漲勢也顯示今年的面板產業仍就是可以關注的產業,細節就不長篇幅講。
另個主要應用是半導體製程,這是勝一未來的營運成長動能,全球半導體供應鏈從去年開始一直受到資金青睞,尤其全球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的漲勢對台灣的投資人更是有感受到護國神山的威力。去年中,台積電宣布要赴美設廠的消息影響整條半導體產業鏈的布局,這也包括最上游的化工廠,去年6月勝一那段超過30%的漲幅就跟台積電的赴美消息有關(技術面會在提到),所以在整個產業前景大好的前提下,勝一的主要業務又跟半導體供應鏈脫離不了關係。以目前台積電7奈米製程,勝一扮演著材料供應不可或缺的角色。
勝一的主要廠區在永安有兩個主要生產廠,前鎮主要是儲運,彰化彰濱則是子公司的主要生產地。
勝一持有子公司鴻勝化學100%股份,專門生產半導體用電子級溶劑、蝕刻液,光是第三季認列母公司勝一的淨利就達到快1.5e,約佔第三季稅前淨利的40%,鴻勝化學廠房在彰化線西彰濱工業區,且因為晶片的長期成長性,也準備擴建在彰濱的廠房。由此可看出電子級溶液是主要成長動能,公司的成長也還看到了未來的需求正準備拉高產能。
競爭對手方面,長榮化工和長春集團下的長春石化是主要的競爭對手,都是知名溶液化工廠。去年中在台積電宣布赴美設廠的消息公開後,台日企業關東鑫林、長春石化及勝一都被傳出有可能到美國隨台積電設廠的消息傳出,而勝一更是這三者唯一有掛牌的公司。
原物料分析及產業前景來看,在台積電及半導體產業利多一再釋出及相關產業前景看好下,毛利率最高的電子級溶液的成長率也被看好將是成長的主力,從財報也能看出端倪,歷年來勝一的毛利率沒有突破30%過,毛利25%~28%約是過去3-4年的常數,但從去年第一季首度突破30%後第三季的毛利率更達到33.5%,主因有兩個。每年的下半年本來就是勝一營收旺季,受續的基本面觀察重點在毛利能不能穩定維持在30%以上的水準甚至更高。
1. 勝一電子級溶劑的毛利本身就比其他產品高,在需求推升,毛利較高的產品如果成長也表現在最終獲利表現,而從這點也可以反推出電子級溶劑應用(半導體、LCD)的產業成長並非一般可言。
2. 上游的原物料價格因疫情大跌,使得利差擴大,對毛利的影響也正向,但近期上游原物料價格有上漲的趨勢,尤其甲苯的漲幅不小,這可以多關注。
S3財報的不動產相較S2增加了接近3e(s2原本3.08e),看細項增加了新的廠房或未完工設備,就可看出公司還在增加未來的產能規劃。
二、技術
從長趨勢的週K看,98_100這個區間是多次轉換的重要位置,以目前來看100這個整數關卡也守的很穩,如果有再往下測這個區間,就可以多留意是不是有守,用SAR指標看週K,也快要轉多了。
如果100有守就會是不錯可以考慮第一筆試單的時機點。
日K觀察,關鍵K棒去年6/15這根跳空缺口是一個很棒的防守點,雖然中間已經有被填補過缺口的可靠性沒那麼高,但這超過半年多的觀察,這缺口的區間長期壓力/支撐轉換上下徘徊,所以98_104跟週K的關鍵價區間有重疊。再加上目前股價離季線約104.5差不多了。
壓力位置看110_120才有可能挑戰131.5最高點,但短期要挑戰新高的機會不高,這跟股性有關。
量能部分日均最少要1000張以上會比較好拉抬,2000張以上才有機會帶起攻勢。綜合起來看,目前股價除了接近100整數關卡,大量K的區間下緣(約6/15~7月底),這也是為麼舵手會選在這時候寫出來,因為剛好到一個值得留意的位置了。
三、籌碼
用籌碼觀察,去年6/15至今,主力成本約落在106-112左右,而股價已經落在技術分析的關鍵位置,籌碼更是到了低點的防守價位。
分點籌碼也有稍微亮點的地方,勝一的廠區主要坐落在高雄,而從6/15至今,三個重要的主力分點就在高雄,且離公司的位置並不遠(附圖),三個高雄分點在最近兩個月內已買超800多張,以勝一這個交易量,算不少的。
股權分散方面沒有太明顯的變化,400張以上籌碼長期在73-75%之間浮動,目前關注度較低,交易量很小有很大的相關。
看的東西不是只有這些,有特別的點或是值得寫的才會寫出來,所以每一篇分析文用的技術分析甚至寫的內容也可能不一樣,例如前十大股東舵手在有些分析會寫,但幾乎不會,有亮點才寫。
文章沒有推薦買賣,交易請自行承擔損益。
如果喜歡可以收藏、留言、分享❤️
#股海舵手 #個股分析 #波段 #技術
力成廠區 在 Technews 科技新報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力成與日本晶圓測試廠 Tera Probe Inc 合資的晶兆成宣布斥資 69 億元,於新竹廠區擴產,預計將創造 380 個工作機會!
#力成 #晶兆成 #晶圓測試
力成廠區 在 經濟部工業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運用開放資料 讓污水處理更Smart!
富鈞水資 運用 民生公共物聯網 的開放資料,加上現地收集的水質、水位、水量等數據,透過人工智慧分析與廠區環境資訊比對,發展出即時預警系統,協助污水廠即時調整處理程序,整體成效如下:
✅降低現場巡檢人力成本達25%以上
✅降低設備維護成本達20%以上
✅節省用電10%以上
這套水質水量管理系統服務不僅已在國內推廣應用,現在更已成功進軍越南等海外市場,是台灣物聯網水資源解決方案的優秀廠商!
💻民生公共物聯網資料應用計畫:
https://www.civiliottw.tadpi.org.tw/water_s3.html
💧富鈞水資
http://www.fenri.com.tw/
#推動民生公共物聯網資料應用計畫
#民生公共物聯網資料應用補助
力成廠區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談談鴻海與台積的氣候行動】
#感謝出手買疫苗 #感謝出手救地球
因為疫苗採購,深深覺得,不管是台積或是鴻海,能有這兩大企業絕對是台灣的福氣。
對經濟的貢獻就不用多說了,兩大企業近來剛好也都在氣候變遷的議題上做出了一些承諾,畢竟未來市場上,氣候變遷都是無可避免的議題,節能減碳在面對法規、客戶以及投資人已經變成像保險般的存在。
█ 台積電
從各種報章媒體上,台積電始終都是環保的資優生,從各種國際評比(如道瓊永續指數或CDP)上來看也確實他是如此。這一兩年他在再生能源上的著墨很多,除了客戶要求外,他使用再生能源或多或少也是為了消彌自己的用電足跡,畢竟現在它的用電量已經相當一座核二廠了。
用電的部分台積一樣持續推展先進製程與節能專案,但畢竟節到後面不知道要節啥,所以開始用再生能源,目前他們的海外廠區以及營運據點已全面採用再生能源,台灣部分也有了超過5MW的太陽光電、100MW左右的轉供以及買了一些憑證,再生能源占總用電量大概7%,未來因應用電翻倍,在太陽光電因為屏東林地光電觸礁後,改透過與離岸風電業者簽屬購電協議,2030年目標再生能源用電量可達營運體系25%(約60億度),這對台灣的再生能源市場的影響有相當衝擊... 大約台灣五分之一的再生能源都要交給台積電... 當然也連帶排擠其他人的綠電取得...
國際倡議上,台積電加入了RE100行列,2050年要達成100%再生能源使用,除此之外,他們近來也將對供應鏈要求2030年得減碳20%,都是相當大的目標,但半導體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大約有兩到三成來自全氟碳化物,目前尚無經濟有效的解決辦法,也因此台積電達成淨零碳排的宣告尚未出爐。
█ 鴻海
相比之下,鴻海在氣候變遷議題上的表現就少了很多曝光,但不代表他們沒做事阿,畢竟也是跨國指標企業。鴻海集團多數生產基地都在海外,目前用電量大約100億度,累計至今,透過自建與簽訂購電協議使用的再生能源比例將近10%,他們在中國蓋的再生能源大約250MW左右,對於企業來講相當不容易,不過那也有賴中國地大物博的優勢。
鴻海貴為代工製造龍頭,當然在生產上也積極節能,畢竟節能除了減碳外還可以省錢,多數企業都想盡量多做一些,對於成本控管有點厲害的鴻海,透過自動化與大數據分析,一年的節能計畫兩千多件,節能效益將近十億度...
而在國際倡議上,鴻海在環境或企業永續發展的評比上相對沒那麼積極,倒是去年發生了一件事,呼應投資人機構CA100的要求,鴻海承諾達成淨零排放,並且以向科學減碳目標倡議組織(SBTi)提繳承諾書,而淨零排放的承諾需涵蓋供應鏈的碳排放,也因此他們也同步宣示與要求供應鏈的減碳目標。詳細作法與流程都有待今年進一步說明囉。
█ 沒有誰比較好,合作起來絕對強大
看看這兩家公司,同樣都做了氣候變遷目標上的宣示,坦白講,以台積的生產特性與生產基地主要分布在台灣這兩點來說,不管是再生能源的推動或淨零碳排的推動都相當困難,台灣的環境省略一千字批評,半導體業的電力成本與營收占比更是其他科技製造業的10倍左右,也因此它與RE100的承諾上材開了特例,原先要求2030年必須達成60%,與台積僅承諾的25%有相當大的落差,但也已經超越台灣諸多指標企業的用電量了,但也確實台積電在簽訂這些再生能源購電協議時也應當負起再生能源錯誤開發的責任,以屏東林地為例,他們當時整個沉默並非好榜樣...
雖然看起來他們都要再生能源,那核電的使用對這兩家企業有什麼樣的影響嗎?Mmmm,除了避免缺電外,也能讓企業達到科學減碳目標的路徑上更加容易且經濟,因為我需要買更多的再生能源來彌平我的電力碳排阿... (其他之後再討論)
作為國際指標企業,追求營運成長同時,當然也必須重視生產足跡,這兩家公司目前的策略與他們所生產的產品對於地球仍有正面貢獻的,感謝他們的行動。
當然,感謝他們出手協助台灣購買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