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劏房租金指數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劏房租金指數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劏房租金指數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除咗國安法,政府一直用生活成本將青年迫走」 林鄭政府近年開始將部分房屋政策嘅責任外判,推出咗林林種種首置樓、過渡性房屋、貨櫃屋、青年宿舍等等。其中2011年施政報告出台嘅青年宿舍政策,首個項目已經交由香港青年協會負責統籌,位於大埔寶鄉街2號嘅青年宿舍將會喺今年第二季入伙。 好多人未必知道,青協...
劏房租金指數 在 ed yiu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00:02:08
#那些啟發過我的事 1|以上醫眼光治劏房困局 ⠀⠀⠀⠀⠀⠀⠀⠀⠀ 我對香港土地問題深有體會,幼時一家十口窩居於長沙灣昌華街的舊唐樓,跟七兄弟姊妹擠在一張碌架床睡,等到當上中大未來城市研究所副所長時,一直研究香港的土地問題和劏房困局。 ⠀⠀⠀⠀⠀⠀⠀⠀⠀⠀⠀⠀⠀⠀⠀⠀⠀⠀ 早於2014年,我走訪多個深...
劏房租金指數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除咗國安法,政府一直用生活成本將青年迫走」
林鄭政府近年開始將部分房屋政策嘅責任外判,推出咗林林種種首置樓、過渡性房屋、貨櫃屋、青年宿舍等等。其中2011年施政報告出台嘅青年宿舍政策,首個項目已經交由香港青年協會負責統籌,位於大埔寶鄉街2號嘅青年宿舍將會喺今年第二季入伙。
好多人未必知道,青協會長正正係鼎鼎大名想喺南生圍起豪宅嘅地產商溫文儀,而佢哋副會長更加係DQ議員嘅立法會秘書長陳維安,究竟第一個青年宿舍項目嘅具體狀況又係點呢?
大埔青年宿舍(PH2)合共提供80個單位,樓高20層,地下至3樓分別用作青年服務空間,4至19樓就係宿舍的居住單位,分別有76個一人單位(188-232呎)、2個二人單位(398呎)、同3個三人共住單位(155-189呎)。根據青協在2020年3月更新的PH2租金一覽表,三種單位嘅租金分別係,一人單位 4,248至5,831元,二人單位8,670至8,711元,共住單位每人4,606至5672元,按一般地產訂價邏輯推斷,愈高層愈貴,全數出租一年可收467萬(註1)。
當民政事務局喺2016年上立法會爭取撥款的文件紀錄個時,曾經話過大埔PH2嘅一人單位每月租金大約係2,300元(註2),到今年正式入伙,實際租金就變咗4,248至5,831元,單單最平個間都加咗八成半,政策文件誤導程度同高鐵客運量有得揮。
2019年香港劏房租金指數調查,劏房戶平均每月租金約5,030元,平均面積132.2呎。大埔青年宿舍(PH2),對比私人劏房,大埔青年宿舍,其實只係大小小,平少少,定價貼近劏房水平。
睇番整個發展過程,原址前身係獅子會大埔青年空間。政府喺2018年2月免地價修改地契(註3),再喺2016年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以及獎券基金進行撥款,分別支付宿舍單位同社福設施樓面嘅所有發展成本,工程費用總額為 1 億 7,490 萬元(註4)。話青協以自負盈虧形式營運根本完全係誤導公眾,土地係免費嘅、建築工程又係政府出嘅,所收嘅租扣除燈油火蠟基本上係剩袋。簡單嚟講就係政府出樓比佢收租,借幫青年之名搞地產,Cap青年階層油水。
加上青協財政狀況好唔透明。2018/2019年度開支5.6億(註5),但只有涉及2.9億嘅一筆過撥款有完整財務報告(註6)。其餘嘅支出只係經年報用三小段去粗略交代,收到嘅租金最後會點樣比青協洗左去邊大家都唔會知道。單單係機構嘅一筆過撥款報告已經披露,青協年薪七十萬以上嘅高層人數有79人,年薪一百二萬以上高層更有7人,青協「自負盈虧」不受監管嘅開支部分,當中厚薪高層數目仍然係未知數,透過青年房屋所賺嘅錢,公眾未必監管到。
政策目的原意係協助青年擁有自己的居住空間,同時方便佢哋儲蓄去發展個人中期目標。每次簽約租期2年,每人最多租5年,未儲到錢又要搵地方搬。
目前仍然有六個青年宿舍項目未完成,除左保良局元朗青年宿舍項目正在動工之外,其餘5個項目(上環、旺角、佐敦、元朗、灣仔)都係處於「前期工程階段」甚至未有時間表。第一個項目就搞到咁樣,政府全資起嘅年青房屋都可以收貴租,係咪配合緊將香港青年迫上大灣區住嘅國家政策呢?
註1: PH2租金一覽 https://ph2.hkfyg.org.hk/%E7%A7%9F%E5%8B%99%E7%9B%B8%E9%97%9C%E4%BA%8B%E5%AE%9C/#lg=1&slide=0
註2: 立法會CB(2)730/17-18(04)號文件: https://www.legco.gov.hk/yr17-18/chinese/panels/ha/papers/ha20180122cb2-730-4-c.pdf
註3: 二 零 一 八 年 度 已 簽 立 的 契 約 修 訂 個 案
https://www.landsd.gov.hk/tc/exc_mod/mod/mod2018c.pdf
註4: 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 青年宿舍計劃 – 香港青年協會的建造工程 二零一六年 三月 二十四 日 討論文件立法會CB(2)1125/15-16(02)號文件https://www.legco.gov.hk/yr15-16/chinese/panels/ha/papers/ha20160324cb2-1125-2-c.pdf?fbclid=IwAR3s_qrz7N8CG_H8VsH1ZFtkztuxdyuP1ygFb_fwtJ5zBOpphfrFWG93HpE
註5: 香港青年協會 年報, p. 117
https://hkfyg.org.hk/wp-content/uploads/2019/10/07-HKFYG-AR-2018-19_chi_First-Part.pdf
註6: 香港青年協會2018-19年度受社會福利署資助財政報告
https://hkfyg.org.hk/wp-content/uploads/2019/10/SWD-AFR-2018-19.pdf
#國安法
#青年房屋
#生活成本
#大灣區
#林鄭
劏房租金指數 在 姚松炎 Edward Yiu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成立監察小組以劏房租金指數監察津貼有否被業主吞噬
劏房租金指數 在 本土研究社 Liber Research Commun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研究人語:鐵屋吶喊】
三、四年前,我仍是學生的時候,整個大學生涯相信有一半以上時間,都花在本土研究社的活動中。當時研究社設在二手書店實現會社的角落,與另外兩個女性主義小團體共享辦公室空間,只有一張單人書桌,桌上電腦的主要功能就是儲存一些累積而來的資料文件。
當時研究社創辦人劍青的家在旺角鬧市中一棟燈光昏暗的唐六樓,一面牆放滿了書本,另一面是會議時使用的L型沙發。在那裡舉行過無數次房屋和丁屋研究小組會議、暑假時有讀書組閱讀David Harvey的《Rebel Cities》和Balibar的書、招待過日本來的城市研究學者到坪輋考察新界東北發展區和進行旺角舊區重建導賞團,節日晚上往來的朋友之多、常常會同時在六樓打邊爐和拉電線上七樓天台燒烤。
大學同學大多讀過潘慧嫻的《地產霸權》,同學間以至社會氣氛的共識是,香港房屋問題很大程度是土地和房屋市場高度壟斷造成。然而不記得從何時開始,可能是反新界東北發展運動高潮後、或2014年政府《長遠房屋策略》出台後,政府提出的「增加土地和房屋供應量」就主導了解決房屋問題的論述。同年我們出版了一本務求全面評論《長遠房屋策略》的專著《供不得其所》。
由於人手和資源有限,當時只有一位全職研究員,及後很長時間只維持在兩位,所有研究報告只能靠熱心成員和義工協力幫忙。那時我已聽劍青說過,理想的民間智庫規模應在10位全職研究員左右,那樣就有能力較整體地涵蓋公眾關心的各個公共政策範疇。而當時的研究範疇開始專注在、亦是今日研究社較為人熟識的棕土、短租地和丁屋等土地研究,希望與政府土地供應的主導論述抗衡,並揭發政府在土地規劃和行政上的不公和疏忽。
我畢業後加入了一個關注基層房屋問題的社福機構聯席工作,主要負責劏房租金指數調查。劏房環境衛生惡劣是常態,對比起劏房業主不合理地高的租金回報,在我心中留下很深刻印象。
2017年中、本研社第一次眾籌成功後,有資源開拓新的研究領域,而我也成為了這裡的全職研究員。初時與劍青談自己負責的範疇,都覺得值得在土地研究以外、有獨立關注房屋政策的研究項目,推動一套可解決劏房問題的政策框架議程。於是我慢慢開始構思房屋的前沿課題,組織有志參與房屋研究的朋友加入,醞釀出專題報告框架,有兩、三個房屋研究報告逐漸成形,包括另類房屋歷史、人均居住面積立法等,希望可以在未來一年內發佈。
隨著研究社人手相對充裕,從前很難就社會關注議題發文做即時回應,現已可更恆常和快速地發生。例如特首發表施政報告、「娥六招」推出、「明日大嶼」的經濟學者聯署事件等,都可以即時整理相關資料,聚焦公共討論和指出現行政策的重要問題。
大學時房屋政策課的老師曾經點出,今日的房屋總量是數十年累積而來,因此房屋政策總是受歷史和制度影響,有自身的發展慣性。我們亦知道今日的房屋問題深深植根於房地產和金融產業利益之中,不可能因為一時樓價升跌而解決。
而我們希望推進的,就是打破這種制度慣性、跳出歷史的必然,從根本地介入議題討論,推動整體房屋政策改革框架,粉碎地產利益對房屋政策議程的壟斷,真正解決劏房和整體房屋問題。當房屋問題成為整個城市人想像自身將來的局限時,研究便是探索出路的必經之路,我希望大家可以加入成為研究小組義工和繼續支持本研社。
文:房屋政策研究員 姚政希
【成為月捐者,與我們一起決戰官商鄉黑、抗撃時代歪理!】
💰 立即支持:https://liber-research.com/support-us/
🌏了解房屋研究工作:https://liber-research.com/housing-policy/
《富稅難收:香港股權轉讓住宅避稅研究》:http://bit.ly/2L7u3lB
[圖為筆者(右一)今年六月和實習生在紅磡黃埔街考察空置廢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