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劍潭捷運站平面圖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劍潭捷運站平面圖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劍潭捷運站平面圖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mapper (情定金山灣)看板MRT標題[閒聊] 捷運劍潭站傳奇--龍舟型建築時間Tue Se...




捷運劍潭站的龍舟型建築,雖然所費不貲,但是確有很多理由支持捷運局
興建這樣的地標性建築:

1.現在的劍潭站(R18A)由兩站合為一站,所以至少可以蓋比別站貴一倍的站體;
2.被合併的其中一站--R18本來就要作特殊設計,新劍潭站就順勢拿來用;
3.另外一個被合併的站--R19,因為併站減少站體土地徵收的費用;
4.新站體要跨越40米劍潭路,站體非特殊設計不可。

我們可以發現:地下捷運車站的站址幾乎都在路口中央(便於路口四角的聯絡?)
,而高架車站站址要緊鄰路口但不能跨越。因為站體所在必須要較密集或較粗大的柱
子,來支撐極有份量的站體。站體的重量來源有二:第一是月台,第二是月台頂蓋。
捷運淡水線高架站普遍用中國式建築,雖然用的材質變的較輕,但是中國建築的特徵
--大屋頂無法省略。因為要呼應圓山飯店及其他淡水線的風格,劍潭站的屋頂無法用
輕巧的鋼架及玻璃組成,因此沈重的頂蓋,對於要跨越40米馬路的劍潭站而言,可說
是非常大的負擔。

劍潭站的外觀--大跨距的地標建築

為了維持劍潭站大屋頂的設計,卻又不增加站體列柱的承重負擔下,懸空的屋頂
設計變成僅有的建築方式。為了吊起這長至少141公尺、寬十幾米的大屋頂,需要在
站體兩端立起大柱,用鋼索將屋頂吊起。因此劍潭站是不折不扣的吊橋建築,其跨距
跟一般的吊橋沒兩樣,加上附近原本是基隆河廢河道,視野非常空曠,從通往台北北
區的主要幹道--中山北路、承德路上,都輕易可見這座車站。所以劍潭站變成台北捷運
的代表建築,實在是當之無愧:因為這代表臺灣建築技術的高超。

劍潭站內在--昏暗的等車空間

但是劍潭站的內觀,就沒有外在那麼光鮮動人,反而是異常的昏暗。首先屋頂懸空
的感覺在月台上根本感受不到,這不是為了防止屋頂被吹動,而在屋頂跟月台間拉了幾
條固定鋼索所造成(畢竟數量不多),而是月台上供照明的燈柱,造型跟支撐屋頂的柱
子一樣。因此雖然實質上月台上沒有任何東西支撐屋頂,但看起來是這些燈柱有在支撐
屋頂的感覺,因此屋頂懸空應該要帶來的空曠感,在劍潭站月台上卻沒有,浪費的大跨
距吊橋的設計。

另外其他淡水線高架月台的屋頂,為了增加透光,在屋脊的地方有用透明玻璃增加
自然光照明。但劍潭站為了使調起來的屋頂維持完整性,不會因為中間開窗而使屋頂結
構不穩,因此劍潭站屋頂沒有透光的地方。白天如果月台沒開燈,月台兩邊都有列車停
靠,月台內實在昏暗無比。

加上站體跨越劍潭路,北邊與南邊出口沒辦法靠同一個大廳層連通,如果乘客不小
心搞錯出口,如果還沒出站,還要爬到月台層從另一邊出站;如果走出閘門才知道走錯
,必須要橫渡陸寬車又多的劍潭路,才能要遙遠的彼岸,時間花費五分鐘左右。
(因此劍潭站在月台的出口標示特別多,不光是觀光大站而已,走錯出口是非常麻煩的
事)

劍潭站的建築,是歷經不少波折來的,而且實用價值不甚高,因此其他捷運車站
想要比照辦理可說非常困難。這不但是臺灣捷運建築的特殊案例,世界上也應不會再有
這樣設計的車站。因此如果有本書要介紹全世界捷運的話,劍潭站不列入就不夠完整囉。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From: 218.166.81.34
y91yi39:將錯字修改一下會使這篇文章更好! 09/11 22:00
btpenguin:原來劍潭路有40米 每次過馬路都沒感覺XD 09/11 22:42
這40公尺除了車道外,還要算人行道
ohsI:其實還好不用五分鐘啦 話說另外一個出口真的沒啥人潮 09/11 23:44
另一個出口人潮不算少喔,出入量可以當一個車站
※ 編輯: mapper 來自: 140.112.7.59 (09/12 10:27)
IVIs:劍潭站就建築而言確實很出色,但在結構上,難度並沒那麼高.. 09/18 08:37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