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劇場前台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為什麼這篇劇場前台英文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劇場前台英文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aaawei (aaawei)看板Drama標題[心得] 劇場週的內心小劇場(上)時間Fri J...

劇場前台英文 在 一舊飯團 Riceballershk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09 16:13:42

大家都見呢排小編發夢🔝為確保 #小編精神健康,珍真決定 徵召一位 💎青年暑期藝術行政實習生💎 實習生將由珍真及團隊帶領,親身體驗本地獨立劇團運作,同我地經歷呢個暑假🤩 🕵🏻 主要職責: ⁃ 協助導演準備及出席排練 ⁃ 支援劇團演出前台或製作相關工作; ⁃ 支援社區劇場巡演; ⁃ 支援戲劇...



劇場工作環節中,最令人興奮或沮喪的階段,莫過於「劇場週」了。
表演藝術的三大類型:音樂、戲劇、舞蹈節目,除了技術需求較為單純的音樂會,
演出前多半需要三至五天以上的工作期,並於週日午場或晚場演出結束後落幕,
這一段發生在表演廳裡(或戶外)的短暫時光,劇場人謂之「劇場週」。


籌備演出就像是準備考試,進劇場則如同上考場,事前的旁敲側擊、沙盤推演
是否完善周到,決定了你在劇場週能好整以暇或自顧不暇。
如果你的身分是製作人、執行製作、技術統籌、舞台監督或
燈光/舞台/音樂/服裝/影像設計,劇場週就如同一道無可退讓的防線,
所有工作排程都是以此為界往前回推(我們稱之為製作期或排練期)。
負責任的演出場館會要求團體進劇場前7~14天需召開「技術協調會」,
提出本次演出的劇場週Schedule、舞台設計圖、舞台懸吊表、燈光設計圖、
燈光器材清單、外加音響配置、錄音錄影架機位置圖、工作人員名單、
前台票務/商品販售/貴賓接待等需求。技術協調會上能給的資料越完備,
代表功課做得越充足,製作的完成度越高。「舞台監督」要交出劇場週Schedule,
就必須先了解各部門需要幾個工作時段以及每個時段要完成什麼任務
還有萬一各組用台時間有衝突要自己先打完一架。
「舞台設計」要交出設計圖,就必須先捕捉導演或編舞家虛無飄渺的藝術靈光
不時跟製作人討價還價再跟佈景工廠及舞台技術指導熱線數通變更電話後
熬夜在Deadline前改完圖。「燈光設計」要交出設計圖,就必須守在排練場
記錄不斷調整的演員走位契而不捨的追著館方拿到可能很久沒更新的最新燈具數量清單
並恐嚇舞台設計不准再變更設計後才能得到一份進劇場後一定會再修改的燈圖版本。
如果你擔任國外團隊來台演出的技術統籌,在老外登陸前唯一的浮木,
就是對方提供的Technical Rider與往往曠日廢時有時雞同鴨講的魚雁往返,
然後在老外抵台第一天的裝台會議上又不出所料的發現
之前溝通過的決議當場又遭到推翻。於是你的心臟漸漸壯大領悟了在進劇場
眼見為憑之前雖然要把一切放在心上但是肚子裡面還是要準備另外十種備案。


劇場週的第一天從「卸車」開始。
「卸車」就是把演出要用的道具佈景、外租器材用貨車裝載之後運到演出場地卸貨。
如果你的身分是燈光或舞台Crew,沒有聽聞製作期間的風風雨雨,
那麼卸車就是你試水溫體會這個案子是軟是硬的絕佳機會。
卸車與裝車是需要集中最多人力的任務,因此通常各組會不分黨派的共同完成。
卸車的難易度及花費的時間除了與人力陣容、佈景規模有關,
演出場地卸貨口的空間與動線設計優劣是更大的關鍵。
例如車道有限高,大車進不去就必須停得遠遠地再用小車或靠人力搬運接駁;
例如卸貨口的聯外道路鋪滿漂亮地磚或列為古蹟有限重,
大車不能壓就必須停得遠遠地再用小車或靠人力搬運接駁;
例如卸貨口周邊緊鄰交通要道或腹地狹窄大車一停
就會遭到經過的用路人白眼與喇叭伺候就必須提早在清晨或前一天深夜
人煙稀少時刻裝卸車;例如卸貨口與舞台面不在同一樓層
就必須仰賴面積乏善可陳或載重不近人情或速度急死太監的升降貨梯來回多趟,
遇到過長或過重的特殊佈景有時還得千里迢迢繞到前台大廳
或尋避難安全梯從觀眾席扛上舞台;例如卸貨當日天候欠佳風雨大作
卸貨口又沒做遮雨棚或夜間照明就會徒增工作風險或Delay裝台進度。


裝卸車也是判斷一位Crew經驗與能力的大好機會,從他站在什麼位置等候、
搬運時的姿勢與重心、轉身時是否會小心身後、過門時是否會瞥看門高、
起步時會不會等待同伴、台車不夠時是否會善用輪箱、
人力不足時會不會主動推進上車支援、放手時會不會避免敲壞地板或壓到別人的手、
不知道東西該放哪裡時會不會出聲詢問或自己亂擺、
搬重鐵時是否會蹲下來或只是彎下腰、堆景片時是否會面對面/背靠背放置、
不得已踩上道具借力時是否會注意踩在結構上…諸如此類,見微知著。
即便你是一位劇場老手,依然很可能在裝卸車時被劇場菜鳥連累而受傷;
如果你幸運地遇到一群劇場好手,彼此單靠眼神交會就能了然於胸,
那麼你就能享受一邊談天說地問候近況一邊合作無間事半功倍的
完成劇場週的第一個難關,休息十分鐘去抽菸喝水。


如果你不抽菸又是初出茅廬的小Crew,很可能錯過認識隊友或自我介紹的機會,
然後你會疑惑地發現劇場人怎麼都是以綽號相稱永遠不知道對方本名。
燈光組組頭(ME-Main Electrician)通常會在吞雲吐霧中分配完
每個人負責哪一支燈桿或哪一支空桿要外加燈具;
舞台組組頭(TD-Technic Director)通常會交代完先鋪地板還是先改沿翼幕或
誰上配重區誰負責拉Fly(手動吊桿),更常見的情況是,
中南部巡迴場次為了節省住宿與交通成本,Crew們直接合併為「舞燈組」。
「卸車」之後是「裝台」,「裝台」的目的是把劇場從一個「空台」的狀態
逐步準備到可以「彩排」的樣子。裝台期間,燈光組必須按照燈光設計圖
把正確的燈具鎖在正確的桿子的正確位置上並加上正確的附件
(色紙/Iris/Gobo/Barndoor等),或在側台與Gallery裝設側燈、在地上擺放地排燈,
接好現成的或另外拉的迴路後記錄每一顆燈的迴路號碼,
再把燈光控台架起來測試能否正確的控制每一顆燈亮暗,
然後把燈桿升到燈光設計要的高度準備下一階段的「調燈」。
舞台組必須依照最有效率又兼顧安全的工作順序完成
「天上」-調整沿幕/翼幕配置、懸掛軟景/硬景、加裝或拆卸軌道、安裝雪花或其他機關、
「地上」-鋪設舞蹈地板或國劇地毯或木頭平台、組裝景片/台車、
修補裝卸車時受傷的道具等、「側台」-設置服裝快換區/道具停車格、
穿幫區域Masking等任務,再配合導演或舞監的指示把各場次上場道具的位置、
天上懸吊的高度做馬克固定下來,準備在燈光組調燈時配合變換場景。
音響組卸完車通常只留下兩個人負責架系統,在別組回過神來的時候,
他們通常已經默默的把Mixer運到觀眾席最後一排中央、
後級機櫃與無線麥克風主機移到側台開機、喇叭落在台口兩側、
拉完訊號線坐在控台自己的蘋果電腦前戴著耳機沉浸在另一個世界了。
你會注意到他們通常是因為監聽喇叭的位置檔到了側燈架或台車動線、
或走線的路徑錯了導致左右活動鏡框關不進來、或是菜鳥Soundman在不該出聲的時候
測試「Pink Noise」惹來全世界抗議。舞台監督是裝台期間最關鍵的角色,
他不負責某一項具體器材,多半四處遊走與出一張嘴,
但他要看顧舞臺安全、調配技術人員休息與上工的作息、
滿足導演與設計們的藝術要求、擔任與館方溝通的聯繫窗口,
還得當仁不讓的成為衝突與糾紛的仲裁者。
因為舞台只有一個,首演的日期也不會改變,
當各組自顧自的追趕自己不時被各種意外打斷的進度時,
原本分配的用台時間往往不夠,在進度落後的壓力下,
舞台監督必須判斷事情的輕重緩急,協調各部門將舞台空間
讓給最迫切需要工作的組別,若是考慮不夠嚴謹或溝通能力有待加強的新手舞監,
很容易發生決策失誤、觸犯眾怒、民心盡失而成為眾矢之的,
也為後續的彩排、演出埋下不安因子。


理想情況下,燈光「調燈」之前演出該有的東西都應該以完整的狀態
出現在該在的位置上。「調燈」的目的就是把傳統燈具
(無法透過燈控台控制,自行轉動改變投射方向)燈光打出來的位置、
範圍大小、邊緣毛利(清晰或模糊)、燈區形狀調整成燈光設計想要的樣子。
設置燈具的位置通常來自舞台的三個方向,
天上(燈桿/Gallery)、地上(側燈/地燈)、外區(貓道/左右包廂),
為了盡早讓出舞台給演員或別組工作,通常會先從Overhead開始調燈。
由於調燈時燈桿必須定位在演出高度才能獲得正確結果,
調燈手必須仰賴「調燈梯」(國內常見Up Right或Genie兩種)或巨大A梯,
盡量接近到燈具下方伸手搆得到燈具關節但又不會遮擋光區的位置,徒手進行調燈。
為了看清楚燈區並模擬與演出條件相同的環境,
調燈時最好把舞台周邊及觀眾席前段的工作燈關上,若不得已舞台組需要同時工作,
或許會保留遠離調燈區的部分工作燈。
為了讓高處的調燈手與地面上的燈光設計保持清楚而即時的溝通,
調燈時舞台上的其他人(推調燈梯的、配合換景的)最好保持安靜。
由於一個場館通常只有一台調燈梯,以及燈光設計一次只能專心對付一顆燈或一組燈,
Overhead的調燈過程通常是最漫長的時刻,大家能不能早點休息
端看On Board的人與控台熟不熟
以及調燈手的手腳俐不俐落、與燈光設計之間是否心有靈犀。
調燈手上去之前最好先去一趟廁所以免半途一邊對抗高處的恐懼一邊想尿尿或大便,
同時還要忍耐燈具的高熱與不慎燙到手臂的職業傷害。
地面上推調燈梯的人也不能輕浮隨便,他們的經驗與安全觀念
大大影響著調燈手的安危。表面上「調燈」是一項容易感到無聊的過程:
開燈-移調燈梯-調燈-開下一顆燈-移調燈梯-調下一顆燈…,
其實也是最容易因輕忽而發生危險的時刻,
特別是擁擠的側台、雜沓的電線、緊迫的時間、聊天的Crew。
進劇場前只有舞監和設計去過排練場看排,調燈時演員和導演通常也還沒到場,
因此燈要調到什麼位置,只能憑藉舞監和燈光設計的記憶,
置身事外的Crew聽著他們討論「巧虎最後昏倒的位置是在石頭前面還是旁邊?」、
「快樂王子是站在樓梯的哪一階停下來唱歌?」、
「孫小姐吊鋼絲落地的位置有這麼下舞台嗎?」
實在是一種有趣的線索,幫助大家推想這齣戲到底有那些精彩橋段!
以及聽著「這顆打哪裡?」,「打我的臉」,「可以用板手嗎?」
這類玩不膩的萬年老哏。側燈和外區燈由於複雜度較低而且可以多人同時調燈,
通常會利用零碎的時間見縫插針完成,這也是菜鳥Crew練習調燈的最好機會
(前提是他們沒有在前往包廂或貓道的路上迷路)。


調完燈後,接著是「做Cue」(=做Q或做畫面) 或「修Cue」
(如果已經首演過了在外地巡迴場可用現成的版本修改)。
「做Cue」就是依據燈光設計的美學考量與導演的藝術要求,
將該場戲應該亮起的燈具開亮後設定適合的亮度與持續的秒數
再儲存下來記錄為一個畫面,下一個燈光變化記錄為下一個Cue Number。
Cue的多寡與複雜性因演出性質而不同,例如:「相聲瓦舍」演出的燈光Q
應該會遠遠少於並簡單於「雲門舞集-春鬥」的燈光Q。
做Cue也是劇場週當中最需要藝術靈性的時刻,
那些狗屁倒灶的煩人瑣事(燈泡掛了、線壞了、掛錯桿了、迴路配錯了等等),
理當都已獲得解決。燈光設計應該在後台喝杯咖啡或去露台抽完菸後,
神清氣爽而鄭重地走到觀眾席中段的導演桌,
在舒適的座椅與空調環境下對抗睡意與寒意,依序把每一場景的Cue做完。
舞台Crew們此時應該也在側台拿著剛剛趁空檔分配完的換景表,
認識每一項道具名稱,紙上談兵地演練著待會兒換景時的動作
(誰先出去、先上桌子或是先上椅子、你拿三個茶杯我拿兩組水壺、
Fly先下還是平台先到),等燈光設計大喊一聲「台上換景!」,
就能以最有效率又節省人力的方式在最短時間內執行完畢。
做Cue的時候如果導演和演員還沒進場,那麼這會是一段比調燈更加漫長而祥和的時光,
舞台上留下三三兩兩的燈光Crew一邊當「Cue face」
(讓燈光設計看到燈打在實際的人身上光影的效果),
一邊百無聊賴的有一搭沒一搭閒扯
(智慧型手機問世之後Crew們就改為低頭滑手機或連線打怪),
舞台監督通常也趁此良機把該加的螢光馬克與側台工作燈加上、
用不到的Rack空箱及穿場走道清理出來,
或是去跟館方溝通稍後彩排時需要配合的事項。
除了燈光設計本人腸思枯竭、山窮水盡之外,
其他人多半能夠悠閒地享受這段風雨前的寧靜時光。


那麼,音響組呢?就在燈光與舞台組和樂融融或「打」成一片的時候,
音響組通常自成一塊小天地,因為他不能讓喇叭出聲打擾調燈與做Cue,
所以音響和投影的工作時間通常被安排在休息時段(午餐或晚餐),
當其他人快樂的放飯去享用不一定美味但起碼熱騰騰的便當時,
Soundman才能盡情的做Sound Check測試音壓與麥克風Feedback極限,
像神經病一樣的重複著「嘿..嘿..嘿..」、「哈..哈..哈..」、
「一二…一二三…汪吐…汪吐…一二三…」,
投影或LED廠商才能不跟燈光組搶時間又把全世界的燈關掉來做梯形校正與色彩設定。
餓著肚子工作和吃冷掉的便當當然很可憐,
不過當舞台組與燈光組之前在台上如火如荼、焦頭爛額的時候,
音響組可能也在觀眾席睡了一個下午。


(待續)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6.115.18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Drama/M.1453474317.A.724.html
chingGTW: 推力維 01/23 04:50
glimmerseaso: 喔好懷念 01/23 20:49
oYvaineo: 好文推個!謝謝整理 01/24 00:28
yalooo626: 好棒的分享文,讓非劇場人也能身歷其境了解及感受幕後 01/24 02:27
yalooo626: 工作者的各項準備與甘苦,謝謝你~~想請問什麼是Pink no 01/24 02:27
yalooo626: ise?google出來翻成粉紅噪音,又稱遮蔽音,但還是不太 01/24 02:27
yalooo626: 懂... 01/24 02:27
no1nos: 推粉紅色噪音 01/24 11:35
gentlism: 推好文 01/24 12:05
Bighand007: 推推 01/24 16:15
afraghost: 給y大,Google英文 搜索影片就可以聽到了 01/25 04:20
yanrung: 太精采了!!!謝謝分享!!!! 01/25 12:35
RyeRenner: 邊看邊回憶我的劇場週,累…… 01/27 23:24
fionlove: 推~~= 02/01 22:19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