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生活的影響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生活的影響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產品中有80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施振榮/王道思維與實踐 2021-09-30 聯合報名人堂專欄 「王道」是大大小小組織的領導人之道,王道思維只有透過「實踐」,才能真正創造價值。尤其面對外在多變的環境,領導人對王道的基本信念不能改變,但如何有效落實的方法則要有彈性,透過不斷探索找到對的方法,並且建立利益平衡的機制,使多方能共創價...
同時也有1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280的網紅Prune De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郵資不足Insufficient Postage - 音樂實驗劇場Music Experimental Theatre “We are our choices.” ― Jean-Paul Sartre 2018年8月10日,地平線航空(Horizon Air)機械員工29歲理查羅素( Rich...
「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的推薦目錄
- 關於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在 一顆算頭 讀書帳? ? ? ?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在 Katy ??極簡生活家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在 股市渣男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 關於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 關於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在 Prune De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 關於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在 一顆算頭 讀書帳? ? ? ? ?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12:17
大學宣傳文! - 選華梵,選一個未來!🏆 擔心未來就業,害怕畢業即失業❓ 擔心選錯方向,不喜歡要換系很難❓ 擔心發展不好人脈,未來沒有良師益友互相扶持❓ 學費很貴給家裡造成負擔❓ 這些問題,在華梵都不存在! ✔提供四年全額獎學金💰 ✔最高30萬💰海外學習獎學金,超過4成學生出國學習 ✔老師一對一...
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在 Katy ??極簡生活家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0 22:17:40
閱讀分享 書名:疫後大未來:誰是大贏家? 作者:史考特.蓋洛威 類別:商業理財 推薦:8/10 內容簡介: 二○二○年的Covid-19引爆經濟危機,也改變全世界人類原本習以為常的生活模式。過去很少有人願意足不出戶這麼長的時間,但封城期間被迫在家,多了與自己和家人共處時間,也必須思考該如何安排...
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在 股市渣男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18 21:22:22
你們知道電動車是甚麼嗎,你相信特斯拉這個奇怪的小東西在2021第二季的營收已經成長十倍,並且賣出了數十萬個單位嗎?雖然我不是數學家,但那聽起來還不錯對吧!我知道你在想什麼,這聽起來很不可思議,這是詐騙嗎?但它的確邁開了未來車的新紀元。 未來車讓人充滿了想像,它寄托著人類對未來科技的...
-
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在 Prune De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9-06 10:43:42郵資不足Insufficient Postage - 音樂實驗劇場Music Experimental Theatre
“We are our choices.”
― Jean-Paul Sartre
2018年8月10日,地平線航空(Horizon Air)機械員工29歲理查羅素( Richard Russell),突然開走一架龐巴迪Dash 8 Q400客機,機上雖然沒有其他乘客,但軍方出動2架F-15戰機想要阻止未果,最後羅素自殺式墜毀在附近華盛頓州科特羅島(Ketron island)上,當場身亡。空中交通管制員要求他降落時,他說:「我不知道。」他補充:「並沒有計劃過怎麼降落。」
飛行是潛藏於人類心底千百年來最深處、最久遠的渴望之一,每人心中皆有一個在如此的夢想。為著飛機離開地面而慶祝後,人才意識到實現夢想原是個旅程,而起飛只是個起點。怎樣在繼續空中停留,怎樣回到地面,怎樣抵抗現實的地心吸力,種種的現實問題,在離開地面後才會意識到。站在飛機殘骸前,只有自己才知道,這一切是否值得。
話梅鹿樂隊的第三張專輯"Insuffiient Postage",以是次事故作啟發,創作出三首純音樂,兩首不同語言的歌與兩段環境聲效。音樂本身可以表達的內容有限,需要更多藝術媒介與觀眾溝通,將各種不同範疇藝術結合而成一個完整的演出。科技作為引線,由音樂穿針。包括但不限於互動戲劇,音樂,裝置藝術,Audiovisual art 等元素,將意志、選擇、個人責任發現自我和生命的意義的意念,以藝術方式跟觀眾作對話。
地點:MOM LiveHouse
日期:2020年9月5日晚上( 星期六 )
時間:下午9時30分至晚上11時
◉ ◉ ◉ ◉ ◉ ◉ ◉ ◉
完整陣容:
話梅鹿
Just a broken machine
周漢寧
日期:2020年9月5日晚上( 星期六 )
時間:下午9時30分至晚上11時
直播頻道:
YouTube: 話梅鹿 https://www.youtube.com/user/PruneDeer/featured
Facebook: 話梅鹿 https://www.facebook.com/PruneDeer/
Facebook: MusicSurveillance https://www.facebook.com/MusicSurveillance/
贊助支持方法
香港地區:Payme ( QR code 或 https://payme.hsbc/insufficientpostage)
其他地區:https://www.paypal.me/naturehin
◉ ◉ ◉ ◉ ◉ ◉ ◉ ◉
關於媒體伙伴Music Surveillance
Vic Shing is a photographer capturing Hong Kong’s independent live music performances. Since 2009, he has been shooting and documenting the changes and continuity in the indie music scene in Hong Kong under the moniker Music Surveillance, tirelessly and relentlessly chronicling gigs and performances in the city. The name Music Surveillance refers to how the cameras are arranged like CCTVs before each show, with Vic Shing oscillating between filming in a fixed location and darting back and forth the venue. Vic Shing does not discriminate between music genres—he’s at every show that interests him. The photographs and video recordings of these shows are uploaded onto the Music Surveillance Facebook, Instagram, and Youtube pages, with almost daily updates.
關於六合文化
六合文化(香港) 認為人人享有接觸文化藝術的權利,希望將香港建立成一個充滿動力和多元化的文化藝術都市。致力於支持新一代創意人才,持續進行獨立創作,孵化文化產業新網絡,並搭建進軍國際的專業平台。匯聚國際及兩岸四地創意先驅,打破地域界限,融合社區 ,傳承創作經驗,期望連結多元社群,以創新的視野和態度,改善社區,為公民社會拓展空間。一直透過藝術培養人的文化修養,充權,讓人能夠掌握和面對社會的轉變。以促進藝術整體發展,造就多樣化及多元化藝術環境的信念,開拓藝術家的發展空間。 -
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6-17 22:34:34本集主題:「非洲探險之父:李文斯頓」介紹
訪問作者: 湯芝萱
內容簡介:
在非洲還是「黑暗大陸」的年代,
大衛.李文斯頓不畏危險,抱持著堅定的信念,克服萬難,走到非洲內陸。
更重要的是,他找到了奴隸販賣路線,最終讓奴隸販賣走入歷史!
西元1840年,大衛.李文斯頓踏上了前往非洲的旅程。手上沒有地圖及資料,從未走過沙漠的他,究竟是抱持著怎樣的信念,讓他能夠勇敢走入非洲部族,即使過著艱困的生活、吃著難以下嚥的老鼠肉,還是堅持要和語言不通的土著溝通、幫土著治療疾病、向他們傳福音?他在非洲,又發生了哪些驚心動魄的事情?
狄更斯形容他:「一個勇敢的人,帶著一顆單純的心,以超乎常人的機智,歷經各樣的危機,只為了將福音傳給非洲土著!」
「世界的探險」系列開啟孩子對未知的事物勇於探索、不畏艱難的冒險心。
歷史上重要的探險,是人類的發展重大的進程,透過探險,人類對於地球的樣貌、氣候,到各地的風土民情、文化差異,都有了更完整的認識。
在科技進步的今日,我們更應持續對這個世界、對未來,有著勇敢探索、開創新局的冒險心。
本系列希望藉由介紹史上重要的探險家,帶孩子深入探險情境,培養不怕困難的堅毅性格及勇於冒險的進取精神。
作者簡介:湯芝萱
湯芝萱,兒童刊物編輯。著有《Run災害應變小英雄》,合著有《100個傳家故事》。從小愛看傳記,上起歷史課總特別有興趣。關注人權問題,認為人人生而平等。也因此對大衛.李文斯頓格外崇敬,這位科學家、冒險家,不僅勇於踏上未知土地,更一生為非洲人的教育和自由生存權利而努力。但願有更多人認識這位「非洲之父」。
繪者簡介:蔡豫寧
大學畢業於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現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研究所學生。插畫接案工作者,作品散見於書籍、雜誌、課本和商業合作。喜愛留下不同筆觸與複合材質創作,將生活故事透過畫筆傳遞溫度。是喜歡做著白日夢的雙魚座,渴望大自然和滿滿植物圍繞,喜歡腳下這片土地。
插畫合作有《山林製造》、《小壁虎三部曲》、《好品格童話》、《我最討厭醫生了》繪本、東方青少年文學系列等。
出版社粉絲頁: 聯經出版 、 聯經童書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6-06 06:21:55本集主題:「海上的勇者:麥哲倫」介紹
訪問主編: 黃惠鈴
內容簡介:
肩負西班牙國王的期待、證明地圓說的使命感,
斐迪南.麥哲倫率領船隊進行史上第一次環球探險。
在航行的過程中,身為船長的他面對未知的旅程、惡劣的氣候、艱困的環境、船員的糾紛與叛逃,該如何沉著應對?
在探險的旅途上,竟然遇到巨人,探險船隊抵岸時,巨人們怒氣沖沖的向他們跑來,眼看就要遭受攻擊了,麥哲倫會如何化解危機呢?
好不容易即將完成任務,麥哲倫卻意外客死他鄉,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世界的探險」系列開啟孩子對未知的事物勇於探索、不畏艱難的冒險心。
歷史上的探險,是人類的發展重大的進程,透過探險,人類對於地球的樣貌、氣候,到各地的風土民情、文化差異,都有了更完整的認識。
在科技進步的今日,我們更應持續對這個世界、對未來,有著勇敢探索、開創新局的冒險心。
本系列希望藉由介紹史上重要的探險家,帶孩子深入探險情境,培養不怕困難的堅毅性格及勇於冒險的進取精神。
作者簡介:陳默默
畢業於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曾任兒童讀物編輯多年,喜愛有文字相伴的日常時光,相信每個人心中都有故事和愛的種子,等待發芽。
繪者簡介:徐建國
持續在兒童插畫努力耕耘,希望讓孩子在快樂閱讀中,除了文字也能看到富有想像空間的插畫。秉此初衷,也喜歡在生活中四處探索。為此書開心配圖的同時,也更了解勇者麥哲倫。
在「徐建國的夢盒子」臉書粉絲專頁中,有更多不同風格的作品,歡迎上網搜尋!
出版社粉絲頁: 聯經出版、 聯經童書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施振榮/王道思維與實踐
2021-09-30 聯合報名人堂專欄
「王道」是大大小小組織的領導人之道,王道思維只有透過「實踐」,才能真正創造價值。尤其面對外在多變的環境,領導人對王道的基本信念不能改變,但如何有效落實的方法則要有彈性,透過不斷探索找到對的方法,並且建立利益平衡的機制,使多方能共創價值,過程中需要耐心堅持下去。
當年我看到微處理機有創造價值的機會,於是在一九七六年與創業夥伴共同創立宏碁,之後思考台灣要如何借重既有的基礎,面對未來的技術與巿場發展趨勢,於是在一九八九年提出「科技島」與「世界公民」的定位及倡議。
提出「科技島」是因為當時看到台灣未來發展科技產業的契機,而「世界公民」則是呼籲台灣在國際化的過程中要善盡企業公民的責任,才能與在地合作夥伴建立利益平衡的新機制。之後有感光是「科技島」還不夠,因此在一九九六年提出「人文科技島」的倡議。
王道思維很重要的精神在於,創造價值必須建立在利益平衡的有效機制上,如此合作夥伴才有可能攜手共創價值,尤其沒有「實踐」就無法創造價值,因此我總是很早就提出來,及早做、小小做。
我創業一路走來,從「微處理機的園丁」,再到宏碁國際化的發展過程中提出「龍騰國際、龍夢成真」,以及「全球品牌、結合地緣」的策略,都是具體實踐王道的過程。
一九九二年我提出「微笑曲線」,透過微笑曲線可以了解附加價值分布在何處。我也藉此呼籲,台灣在既有的硬體製造基礎上,應該進一步強化技術研發與巿場行銷的能力。
後來在二○一一年提出「千倍機會、百倍挑戰—服務業國際化」,這也是從王道思維出發,時值台灣經濟轉型發展的關鍵時刻,台灣未來的機會就在服務業國際化,雖然有「千倍的機會」,當然相對也有「百倍的挑戰」等待我們去克服。
二○一六年我也提出面對未來的挑戰,台灣的新願景就要以成為世界的「創新矽島」(Si-nnovation)為定位,並打造台灣成為東方矽文明(Si-vilization)的發祥地。
且面對新經濟時代來臨,二○一七年我提出「新微笑曲線」,強調要透過跨領域整合,才能在新經濟時代中有效落實體驗經濟與共享經濟進而創造新價值,這也是台灣未來轉型升級提升附加價值的關鍵所在。
尤其台灣過去在3C產品的物質文明方面已為全人類做出貢獻,未來更應該進一步在精神文明方面有所貢獻。面對疫後新常態,二○二○年我也呼籲文明重中之重,就在「防疫、健康、醫療」這三件重要大事,台灣在過去的發展基礎上,可透過ICT平台及AI,在數位防疫、健康聯網、智慧醫療領域為全人類做出更大的貢獻。
且「人文科技島」自提出後,至今仍在實踐中,今年底前科文双融集團在台北一○一建構整合文化與科技的沉浸式展演體驗場域「AMBI SPACE ONE」也將正式開幕。
談這些願景,最重要的還是在如何實踐,要看到初步成果,短則十年,長則要二、三十年才能初見成效。而這些願景與倡議的實踐,往往要觀念先行,並將目標與使命不斷對外溝通,透過可行的方法與機制,掌握時機並且不斷累積新核心能力,台灣一定能對國際社會做出貢獻。
重要的是,實踐王道要靠志同道合的夥伴,攜手建構一個王道產業生態,才有持久的競爭力,我也期待在各個不同領域都能百花齊放,而非只在特定領域一枝獨秀,讓台灣在不同領域都能開出花朵。(作者為宏碁集團創辦人/智榮基金會董事長)
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在 CCTV 中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即看 習近平向2021中關村論壇視頻致賀】北京時間9月24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向2021中關村論壇視頻致賀。習近平指出,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廣泛深遠,世界經濟復甦面臨嚴峻挑戰,世界各國更加需要加強科技開放合作,通過科技創新共同探索解決重要全球性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共同應對時代挑戰,共同促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中國習近平 #全球戰疫進行時
詳情請點擊:https://bit.ly/3CIKRd3
創新科技的發展對人類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譚新強:不要誤信金融危機是好事!
文章日期:2021年9月24日
【明報專訊】約5年前,我已開始提醒中國經濟有「四大危企」,都是萬億債務級企業,且大膽直接說出了名字:萬達、安邦、海航、恒大。其實增長太快,且債台高築的企業當然遠不止此四家,但這些都是較多海外投資者熟悉的民企,幾位老闆(和家人)都曾叱咤一時,甚至曾位列首富,經常穿梭於金融和娛樂版新聞。
提出「四大危企」後不久,其中三家就陸續出現問題。萬達的問題最輕鬆,只需減肥瘦身,賣出大量資產(但累了富力),即能勉強活存下來。安邦可能是四家中最虛的,所以下場亦最慘,整家企業幾乎完全消失(包括老闆),剩下來的業務,收歸國有;最厲害的是安邦一案,可說間接使保監與銀監會重新合併起來。海航的結局,可算在安邦與萬達之間,接近全面破產,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但部分核心業務如海南航空,仍在正常運作。
料恒大結局接近海航安邦
從前我每月回內地公幹,在不少公開場合我都提到此「四大危企」論。我一般都會「自嘲」預視能力有限,四家只能猜中三家,非常佩服恒大,竟能一直屹立不倒!但要來的始終是要來的,近日中國經濟正頗急速放緩,同時銀行正在收緊按揭,導致恒大財務狀况急速惡化。估計恒大總債務高達2萬億元人民幣,單是海外美元債已200多億美元,佔整個亞洲企業高息債約10%,所以近日引起全球投資者關注,連美國股市都受到些微影響。
恒大絕非大到不能倒,反而是大到必須倒。國際傳媒不斷以雷曼與LTCM作比喻,雷曼當然代表嚴重性足可引發全球金融海嘯,LTCM稍為好一點,只導致短暫恐懼,但無長期傷害。其實LTCM危機反而迫退了索羅斯等對亞洲經濟的襲擊,間接幫了整個亞洲。
恒大是一家純粹中國的房地產企業,除海外債之外,與國際金融系統的關連極少,怎能與雷曼以至LTCM相比。較適當的比較,應該是其他三家中國危企。恒大情况肯定遠比萬達嚴重,我相信結局將較接近海航和安邦。近日已有傳聞政府將介入處理恒大重組,必將出售大量資產,跟債權人展開談判,拆為數家公司,最後甚至收歸國有。
我非常贊成處理恒大和其他槓桿過高的企業,打破財富產品剛兌的道德風險問題,更是我多年來一直呼籲的正確行動。但我仍然非常擔心兩件事,第一,我已多次苦口婆心提醒過,即使很多過去一年出台的政策,包括處理華融、恒大等這些高危企業,整頓教育、遊戲、電商,以及所有互聯綱平台企業的所謂壟斷性和數據權利問題,都有一定道理,共同富裕更當然是所有人都認同的美好目標。但關鍵問題是時間點和速度,是否與因防疫封關,加上受到過去幾年美國針對中國的無理霸道政策,因而不幸墮入圍城受困心態?有否足夠周詳考慮這些幾乎同一時間出台的政策,對中國經濟和未來發展的影響。只恒大一事,按高盛分析,最差情况已可拖慢中國GDP的4.1%!我相信不會出現最壞情况,但即使只拖慢1%,已非常嚴重。除此之外,當然也必須全面考慮到這些種種政策,對國際投資、貿易、外交、國家形象,以至世界安全等的影響。
「去英語教育」反智 對中國極大傷害
我擔心的第二件事,亦是受到西方民粹和甚至種族主義抬頭所影響,受到無理欺壓,無可避免地令到中國的民粹也高漲起來,導致某些思想變得情緒化,甚至開始非理性。
近日留意到中國有人推崇「去英語教育」,如落實,此舉極度反智,可為中國帶來極大傷害。中國當然應該繼續推廣中文成為一種國際語言(也應推廣人民幣),但絕不可放棄提升中國人的英語水平。當然接受英語教育會對思想有一定影響,但這是值得的,因為喜歡與否,英文已經是國際溝通的最主要語言,包括科學界、商界和外交界等等,是一件不需爭拗的事實。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中國需要的是更了解全世界,也更需要世界各國和人民了解中國,而英文就是必須的溝通工具!
此外,我亦發現不少中國人,詫異地和危險地,竟然極端到歡迎爆發股災(已出現),甚至歡迎金融危機(幸而尚未出現),認為這些是好事!我嘗試理解他們的歪理,然後解釋一下謬誤之處。
「自我刺破股市泡沫」說法 令人啼笑皆非
1. 有此類人天真地以為美國股市只是一個巨型泡沫,即將全面爆破,引發全球金融海嘯。所以中國應提早自行刺破股市泡沫,逆方向收緊貨幣政策,並關緊外管和資本帳窗戶,實為最明智之舉!
不幸此想法幾乎全部錯誤,美國股市雖不算便宜,即將開始Taper QE亦是真的,但美國經濟仍然強勁,Delta wave亦已逐漸過去,過度性通脹也上升了不少,但10年國債息率仍處極低水平,徘徊在1.3厘至1.5厘之間。美國企業盈利增長仍非常強勁(部分受惠於中國科技龍頭已幾已放棄全球競爭,Tiktok或是唯一例外),今年標指的巿盈率更將由約24倍降至頗合理的21倍。
自我剌破中國股市泡沫之說更令人啼笑皆非。在今次股災前,恒指的巿盈率已是可憐的13倍不到,經此一役,愈來愈多國際投資者真的認為中國已變為「uninvestable」,現在巿盈率更跌至悲哀的10倍!過去20年,中國經濟以雙位數的名義GDP高速發展,但奇蹟地中國的A、B、H等所有股市,竟全部遠遠落後。
2. 亦有不少人錯誤地以為金融代表所謂的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無關,所以可能金融危機影響不大,甚至可能對實體經濟有點幫助!這是瘋狂,完全不懂經濟的想法,金融市場與實體經濟當然有不可分割的密切關係。如出現金融危機,必帶來經濟衰退,甚至大蕭條。反之,如資本市場有較佳長期表現,中國企業融資成本必將較低,當然對中國發展有幫助,更有利於分散過度集中於銀行的風險。
除此之外,中國也有過億股民(如市場較好,當然更多),這亦是一個達到共同富裕的好方法!
某程度上,我贊同美國經濟走往另一極端,確有點過度金融化,尤其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前,不止財富集中於華爾街,太多的學霸精英亦被金融行業吸引。但全球金融危機後,大量人才摒棄金融,改投高科技,最有錢的富豪都已變為高科技的創業家。再次提醒一句,各種互聯網服務,既包含商業模式創新,但即使只是突然被貶低的「賣白菜」電商和物流企業,都需要複雜的雲端、軟件技術和linear programming optimization高級數學,絕對是如假包換的高科技!
3. 更驚人的是有些人竟然以為中國股災,摧毁了過萬億美元的財富,尤其針對海外上市的所謂「中概股」,是天大好事,因為不少蒙受損失的是「邪惡」、不安好心,企圖傷害中國的國際投資者!這種想法完全暴露出病態式paranoia(偏執狂),非常錯誤和危險。
首先,這做法是經典的「cut off the nose to spite the face」(害人終害己),即使中國市場有不少國際投資者,但大部分仍是中國人的錢啊!况且我相信絕大多數的國際投資者,包括那些PE和VC,投資目的都是純粹賺錢,而非干預中國內政。
我明白中國永遠相信本土工程,過去40年,即使建造了不少鬼城和大白象工程,不少投資者焦頭爛額,但那些樓房、電廠和鐵路是拿不走的,一切損失,都只是金融遊戲,中國仍是最大贏家。但千萬不可以此歪理為國策,因為如蓄意這樣做,豈不是變成騙局,有辱中國泱泱大國之國體!此做法不止損害國際投資者對中國的信心,給予本來已偏頗的西方傳媒更多攻擊中國的彈藥,更大大加深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偏見和誤解。最終甚至提升戰爭的風險!
4. 部分人的另一誤解是金融危機幾乎是一種「贖罪」的清洗過程。尤其QE氾濫十多年,確造成各種嚴重不良和不公後果,包括拉濶貧富懸殊,和間接引致全球各地的社會動亂,包括香港和美國!此說法不無道理,但主要是一個平衡問題。過度印鈔固然有很多後遺症,但如像亞洲金融風暴後,按照當年IMF代表西方列強的說法,問題源於各國過度揮霍和貪腐,所以必須勒緊褲頭,以緊縮財政開支來「贖罪」。但緊縮政策的後遺症比QE更嚴重,帶來6年多的通縮和經濟衰退,多個政府倒台,無數企業和個人破產,甚至不少人走上自殺的悲哀絕路!
須創完整經濟發展理論 政策應續實務為先
QE確令到很多人憤怒,上街示威甚或暴動,但似乎至今沒有一個政府倒台,可能因為沒有多少人真的肚餓和感覺真正的絕望。當然QE這個遊戲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玩的,先決條件是貨幣的話語權,和更重要的接近全面傳媒控制權。這才是數據年代的最重要殺手鐧。
總括來說,批評西方經濟制度容易,我也同意最適合未來全人類和地球的經濟制度,極可能較接近社會主義,但定必仍需配合大量更新的科學知識,尤其氣候變化,以及運用更多最新資訊科技。在中國仍未創出自己的一套完整的經濟發展理論前(包括一些方程式和模型),所有政策必須繼續以實務為先!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