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創想光固化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創想光固化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創想光固化產品中有8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7萬的網紅高敏敏 營養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什麼!家裡也要鍍膜?當廖先生跟我說要請人來家裡鍍膜時 我還笑他:是把桌子當汽車板金膩! 鄉親們~事實證明 是我孤陋寡聞了🤪 那些年 以為沒救了、擦不掉看著又阿雜的霧白水垢都消失了!(還給我亮晶晶的閃✨ 我的心 像被熨斗燙平的滿滿舒爽感🥰 我在意的每個地方 竟然都穿上了隱形防護罩! 👩🏻⚕️先說...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2萬的網紅BrianCuisin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訂閱不萊嗯頻道→ https://goo.gl/iAjbRN 完整配方與操作說明:https://www.briancuisine.com/?p=6579 [ 材料 ] - 完成一份8吋法式塔圈 (6人份) 巧克力油酥塔皮:280g 冷凍藍莓:320g 檸檬汁:25g 白砂糖:40g 玉米粉:...
創想光固化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7:50:44
「尋根」的糾結:淺談原住民微歧視 「原住民唱歌都很好聽」所以如果我唱歌不好聽,就不是原住民嗎? 「原住民都很會喝酒」所以如果我酒量很差,就不是原住民嗎? 「原住民運動細胞都很好」所以如果我體育不好,就不是原住民嗎? 「原住民的皮膚都很黑」所以如果我皮膚不黑,就不是原住民嗎? 「原住民都是從山上來的...
創想光固化 在 ℭ???? ℭ????張珮歆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11 08:50:37
隨筆。 久沒發文了,匯流一下最近的日記。 我喜歡作為一個聆聽者與觀察者,匍匐在社會的暗潮中,看見光未君臨之處存在的騷動。 歷史本身就是一種權威,有光、有筆、有鏡頭,才有歷史產製並保留。 作為一個人,就是一道光。 / 我之所以那麼愛新聞,對我而言是各個偶遇,事件連結起素昧平生的人們,也更傾向...
創想光固化 在 詩聲字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11 10:09:35
※#采實文化 新書分享:《#我終於捨得讓雪落下》※ 烏雲密布時,如果想看見陽光,雨要懂得下。 我卻常常不懂得釋放。 面對世界,我是屬於彆扭的人。 彆扭的人時常將事情藏著、將情緒憋著、把淚水忍著。心冷的時候如雪般固化,面對世事時便身心僵硬,難以鬆凍。冰封的所在很難打破,於是自己...
-
創想光固化 在 BrianCuisine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5-03 08:01:36★ 訂閱不萊嗯頻道→ https://goo.gl/iAjbRN
完整配方與操作說明:https://www.briancuisine.com/?p=6579
[ 材料 ] - 完成一份8吋法式塔圈 (6人份)
巧克力油酥塔皮:280g
冷凍藍莓:320g
檸檬汁:25g
白砂糖:40g
玉米粉:12g
黑巧克力(70%):170g
35%動物性鮮奶油:110g
裝飾無糖可可粉:適量
★法式時尚塔圈入模技巧:https://www.briancuisine.com/?p=6340
★巧克力油酥塔皮配方:https://www.briancuisine.com/?p=2700
★塔皮入模與烘烤:https://www.briancuisine.com/?p=5627
在細膩的法式巧克力甜塔中,一次品嘗到莓果的酸甜與滑順巧克力甘納許的濃郁,是這份「藍莓巧克力塔」設計的創始構想,當然最終成品確實也百分之百呈現了這個設定。採用可可風味油酥 (餅乾) 麵團,製作出酥鬆質地的法式薄塔皮 (2mm厚度)。底層舖進含有果粒感的自製藍莓果醬,是這份配方的一個關鍵特色,刻意添加的檸檬汁不但強化了藍莓內餡酸度,也凸顯出藍莓特有的果香,與巧克力甘納許一起入口,產生相當奇妙的味覺體驗,很像是柔軟巧克力糖果,包裹著多汁藍莓鮮果的那種滋味。
表層巧克力甘納許的做法極為簡單,只要選用品質上乘的黑巧克力 (可可濃度在60%~70%之間),運用加熱後的動物性鮮奶油幫助軟化、融解、輕盈的混拌拌勻即可。將她均勻鋪陳在藍莓果實之上。冰藏固化後灑上可可粉,一刀切下顯見的多種層次色澤線條,特別是在法式塔圈的薄塔皮搭襯中,對於嗜微苦巧克力的品嘗家而言,光是目視就足以讓人醉心。
Lights by Sappheiros https://soundcloud.com/sappheirosmusic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3.0 Unported — CC BY 3.0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 Music promoted by Audio Library https://youtu.be/-lbbHQbZNKg
創想光固化 在 高敏敏 營養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什麼!家裡也要鍍膜?當廖先生跟我說要請人來家裡鍍膜時 我還笑他:是把桌子當汽車板金膩!
鄉親們~事實證明 是我孤陋寡聞了🤪
那些年 以為沒救了、擦不掉看著又阿雜的霧白水垢都消失了!(還給我亮晶晶的閃✨
我的心 像被熨斗燙平的滿滿舒爽感🥰
我在意的每個地方 竟然都穿上了隱形防護罩!
👩🏻⚕️先說我做了哪些地方:
1.浴室的鏡子👉🏻每天照鏡子真的都不會有水痕擋住了😍想起舊家鏡子上的萬年水漬 真心覺得:啊~早知道⋯(那年代怎麼沒居家鍍膜
2.水龍頭的金屬們、流理臺面 👉🏻我最在意的霧白水垢消失了!(當初還好心疼 想說住沒幾年的家怎麼都沒好好保護它🥺
3.乾濕分離的玻璃門跟洗手槽👉🏻 玻璃鍍膜後 水珠會快速滑落、不易有大片水痕~激推鏡子跟玻璃必做!
你們看洗手槽的水 會聚集的很快 幾乎不殘留大片水痕了
(看水珠直接滑落的快感 覺得超·值!
4.每天必用的大理石餐桌👉🏻師傅一看到直接說 沒看過這麼長的大理石桌在家裡 我們怎麼捨得每天油污、髒污、刮痕、指紋這樣操它😅鍍完直接反光 好亮!
我們選的是 CeraLiv 居家防護鍍膜厲害在哪?
✔️它是專做工業、汽車鍍膜的 #巧思先進材料 所創立的!(拿跑車工業等級的技術 實踐到居家👏🏻自然是專業沒話說~
✔️突破傳統陶瓷鍍膜要高溫固化的難題,研發出在居家日常的溫度、濕度就能固化的#奈米陶瓷膜
✔️ 來估價時 老闆很誠懇實在 不會要你什麼都鍍、可以彈性客製化需求、規劃跟報價也很透明!沒有額外不明費用❤️
重點是
鍍膜的藥劑是由 CeraLiv 自行研發生產,通過歐盟嚴謹的 REACH #安全無毒驗證
就算家裡有兩個小寶貝跟毛孩子 都還是可以施作👶🏻
鍍膜的原理👉🏻
在膜固化過程中 會跟居家材質表面緊密結合、產生一層微米等級的隱型薄膜!達到抗油污、抗水漬、防吃色的效果。(推薦做家裡最容易有水垢的地方)
施工完之後 還會提供一組 #家速鍍 (居家防護鍍膜液)
可以定期用這罐鏌膜液針對比較易耗損的區域做加強保養、讓鍍膜維持更久
老實說~想體驗看看鍍膜的感覺或你沒有鍍膜的話也可以買這罐回去用用看(自己 DIY 鍍膜)
可以做到疏油、疏水的防護效果👍🏻讓平常清潔更輕鬆!
看看圖片的完成品❤️煥然一新的感覺真的好好!
看看家裡總是卡垢的地方 是不是也想要來鍍一下呢😉
歡迎跟老闆預約丈量估價唷!
https://ceraliv.me/DSVO0
購買家速鍍DIY鍍膜液 : https://ceraliv.me/5qOOc
創想光固化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
創想光固化 在 無待堂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地產 Deep State 之謎 | 盧斯達 | 立場新聞】
《路透社》消息指,北京當局「於閉門會議要求香港地產大亨守規矩,應運用資源和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協助解決香港房屋短缺問題」。此一重量消息,旋即引發地產公司股價急挫,從恆地、新世界、新地到長實都錄得整體股價一成左右跌幅。《香港 01》也在今天(21 日)表示,該社獲悉香港一個「首富級家族」早前邀請國安公署要員到家中舉辦宴會,並邀請家中所有重要成員出席。消息指,宴方在席間表示「家族於反修例暴動期間的一些言論,並非同情黑暴,希望不要持續有所誤會。」消息甚至提到,「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日子已一去不復返」的說法早於 2018 年經已出現。
林鄭被問到有關消息之後,也只好用官腔打發過去:她「無法證實相關傳聞,但感覺地產商今日較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解決房屋問題」。反正對高於自己層級的資訊,不承認不否認還是較好的做法。林鄭在中秋節早上在記者會的原話為:
//……事實上呢幾年呢,你問我自己嘅親身體會,因為我都當過發展局局長,都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日呢其實佢地係好願意係配合我地特區政府嘅政策……//
所以她也在回答中間接表達了:話題圍繞「地產商」而不是一般商界,而地產商今日比較主動支持政府,你就會聯想到以前地產商可能「不太主動」支持政府。
上述兩個非官方消息令人想到 2018 年的香港,似乎是「毫不重要的一年」,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當年表面上風平浪靜。2014 年佔領運動、2016 年旺角事件之後,社會「恢復平靜」,民主派大黨搞活動,也基於工作關係而宴請特首林鄭,後者也基於禮節而出席,還捐了 3 萬元。暴動青年被判入獄仍有「判刑合適」之說;「罪犯」逃亡也會被社會賢達公開勸告回港面對……一切似乎都很正常。然而從歷史時序的維度去看,19 年的事情必然部份肇發於看似安定的那一年。
2019 年一些人已經在討論「香港問題」的成因。對很多人來說,最初和現在的解釋一脈相承:暴亂是由外國勢力煽動資助的,激化了長期樸素追求民主自由的香港人,由守法的順民慢慢變為不守法的刁民。19 年的一切也是一個「青年問題」,是青年無法上流和置業而引發的社會騷亂。對愛好研究問題的人,這些解釋似乎說服力不足。因為很多參與者都不是青年人,早在更之前的事件,已經有中老年人在前線被捕。很多人也是有資產的,而不是手停口停的貧困人士。
然而人數較少的決策層要鉅細無遺理解中國境內的所有事情,本身就不可能,只好依靠「事件定性」,為之後的研究和跟進提供輪廓。事件定性之後,地方和前線的研究和跟進就會圍繞外國勢力資金流、地產問題、青年出路等等,至少表面上得如此。「社會事件」發生後,商界巨賈經過一輪醞釀,也紛紛在報章上表態反對暴亂。我們一直以為這些表態,是為了應對 19 年突如其來的種種事件。但「香港商界影響中央治港政策」的現象或觀察,應該不是香港特區近期的新聞,而是要追溯到英治前朝,那可能是一個起源傳承自 1840 年的「香港 Deep State」俱樂部。因而有「香港真正的統治階層不在政府而在馬會」的講法。
所以據說香港的地產問題是歷史問題,不是一兩屆政府可以解決。在有關消息流傳之前,我們由自己角度觀察一切,會覺得 19 年帶來了清算香港「利益固化」現狀的空隙。然而有關戰略卻可能是長期的。據《路透》和《01》的北京消息,這一切在 18 年已經正式提出,並不是 19 年。而且你再推遠一點,2014《一國兩制白皮書》已經提出了很多類似思路。
所以回到最切身的問題,很多經歷過 19 年之後洗禮的香港人,都會覺得/知覺自己好慘。表面上展露歡顏的人,也是有苦自己知,但其實最終人們會發現,所有人都要面對「改變」的。現在股民都會受影響。反對派就不用說了,這是香港人逃避了一兩個世紀最終還要首次面對的事情。在這個重置程序中,每一個政治光譜、社會階層、年齡層都鑲嵌了新的義務和守則。守則理論上是一樣的,但下降到現實時都有不同的則重點。創作人面對的是資金和創作的線,學者面對的是要不研究某些問題,地產商面對的是賺錢之外的「社會責任」,建制派要面對全新的選舉和競爭……甚至「藍絲民眾」內心都有莫名其妙的怨氣。
我甚至會認真聽一些藍絲頻道,他們描述的世界仍然充滿危機,雖然表面上的暴徒已經被鎮壓,但很多人的意識已經被污染,例如移民就被形容為扔下父母沒有孝心,因而很多黃絲移民,因而黃絲都沒有孝心,因而黃絲根本沒有道德,被黃絲佔據的香港也沒有希望。當然藍絲網絡只是在重演早期反對派動員政治中的「激語主義」,盡量聳動地描述出一個即將毀滅的世界,而「正義」一方永遠是弱勢,令人很焦慮。
所以有些藍絲也會覺得自己弱勢,他們覺得黃絲影響力無處不在。始終人如果沒有敵人的話會相當寂寞。由於每個階層或取向要面對的新世界也不一樣(移民的香港人也要面對適應 literally 的新世界),使得後重置的社會也進入了原子化的前夜。也許在一段長時間的各散東西之中,廣義的光譜不同的香港人,也只能以 2019 年來作歷史的相認。即使是一方支持一方反對,起碼是在說同一件事,我懷疑這樣的共同點將越來越珍希。
這當然是在一個大破大立時代下人人皆要承擔的轉變,經那一兩年的濃縮蒸製,我們之間的其他連繫變得薄弱和平面。要證明外國聯繫也是在否證「存在民間自發」那一點,但不代表不防範民間一旦自發時會動用的網絡和資源。先不說「商界」在 19 年對《逃犯條例》的態度,也不說地產問題形成的民怨是否香港政治問題的動力之一……「民企」和「人民」走得太近,如何?
雖然兩次重大歷史分水嶺的背景其實相距極遠,但「六七暴動」之後,英政府快速推出了大量公屋,很多人和家庭受惠至今。據房屋署網站一篇名為〈公屋發展歷程〉的文件,香港公屋政策從 1967 至 1977 這十年間的重大內容是:
//1971 華富邨落成,是首個規劃成自足社區的公共屋邨,設有商場、學校、巴士總站,以及其他社區配套設施。
1972 政府宣布「十年建屋計劃」,在 1973 至 1982 年間,為 180 萬人提供有獨立設施的居所。
1973 重組原來負責公共房屋的多個機構,成立香港房屋委員會(房委會),以推展政府的公共房屋計劃。 政府又將徙置事務處和市政事務署轄下的屋宇建設處合併成為房屋署,作為房委會的執行機關。「第一型」和「第二型」徙置大廈的重建工作率先在石硤尾邨展開。
1976 政府決定推行「居者有其屋計劃」(居屋計劃),協助中低收入家庭和公共租住房屋(公屋)租戶成為業主。//
甚至有說之後興建的籃球場、遊樂場,都有著「讓殖民地青年發泄多餘精力」的用心。用這個角度來說,當年很多人沒參與暴動,但在之後都獲得了好處:一個較有「住屋正義」意識的社會。現在就是一個「搵地方起籃球場」的過程。當年港英成功將反殖政治鬥爭吸納進房屋政策之中,成果有目共睹,培養了一整個靠攏英國的世代。現在中國人能不能呢?這是中西之間廣義隔空比拼的一個中層項目。至於高層項目是「核心文明對周邊地帶持續郡縣化」此一歷史傳統,更是一個出於潛意識的不必回答題,20 世紀之後的傳統認為,「做不做」的問題已經由前人答了,現在的問題僅是「如何做」的問題。當然,他們也知道自己必須首先通過「起籃球場」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