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副交感神經活躍治療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副交感神經活躍治療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副交感神經活躍治療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615的網紅洪櫻娟醫師。身心紓壓聊天室,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全身不舒服找不出原因 #誤以為得怪病 #自律神經失調 最近天氣多變,門診也多了不少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看診過程中我都會盡量詳細衛教,讓患者了解病因和治療及平日保健方式。但我發現很多人對自律神經失調都不了解,之前曾經寫過一些衛教文章,但已經是5-10年前了! 😅 怕患者找不到,決定再重新整理一篇和...
副交感神經活躍治療 在 Michael Lin 林軍緯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4-21 13:34:55
學 #rprsystem 身體如果想要表現的好,有兩項最優先的要件:正確的呼吸以及移動身體,然而大部分的人或甚至運動員並不如此,因此身體會尋求其他機制以完成身體的需求,卻也造成了代償性的身體傷害模式。 這種代償模式是運動場上大部分非碰撞型傷害的主因,也限制了運動表現,使用特殊的「喚醒技巧」能讓身...
副交感神經活躍治療 在 洪櫻娟醫師。身心紓壓聊天室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全身不舒服找不出原因
#誤以為得怪病
#自律神經失調
最近天氣多變,門診也多了不少自律神經失調的患者,看診過程中我都會盡量詳細衛教,讓患者了解病因和治療及平日保健方式。但我發現很多人對自律神經失調都不了解,之前曾經寫過一些衛教文章,但已經是5-10年前了! 😅
怕患者找不到,決定再重新整理一篇和大家說明。
■什麼是自律神經失調?
所謂「自律神經失調」是一群症狀的統稱,而非單一疾病,屬於身心症的範圍,患者常合併出現心理與生理的的不適症狀。
常見的情況是身體陸續出現各種不適症狀,例如胸悶心悸、頭痛頭暈、四肢無力、腸胃不適等。看盡各科門診,陸續做了很多檢查也都找不到原因,患者甚至更加沮喪,認為自己是得了「怪病」,擔心到吃不下也睡不好,不但生活品質大受影響, 也浪費很多時間和醫療資源。
■自律神經失調的原因?
人體的神經系統大致包含中樞神經系統,包括腦和脊髓;以及自律神經系統,包括交感神經與副交感神經。大腦就像中央電腦,透過自律神經系統來調控各器官系統的運作。
其中交感神經系統有如人體的「油門」,當面對壓力和挑戰時,可以加速心跳、加快呼吸、升高血壓、抑制消化,使人進入備戰狀態﹔相反的,副交感神經系統有如人體的「煞車」,當壓力過後,可以放慢心跳、舒緩呼吸、降低血壓、促進消化,使人變得放鬆平靜。正常狀況下,「油門」和「煞車」可以達到完美的協調和平衡,讓身體的緊繃和放鬆能夠收放自如,如同中醫的理論一樣,重視陰陽調和。
日間是交感神經較旺盛的時間,讓人體機能活躍得以面對忙碌;夜間則是副交感神經活動的時間,減緩心跳、血壓、體溫等節律,以休息的步調為睡眠做準備。
但是在現今的社會中,生活步調快、工作壓力大、精神緊張,不管是身體或是心理都缺乏適度的放鬆,就像猛踩身體的「油門」加速,卻忘了要放慢步調踩「剎車」。久而久之形成交感神經過度高亢而副交感神經低下的不平衡狀態,因此失眠、焦慮、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成為現代人最常見的文明病。
■該如何治療?
自律神經失調與持續的壓力有關,可能是情緒上的勞心也可能是身體上的勞力,當一個人承受太多的壓力之後,導致大腦神經內分泌傳導物質的不足,進而影響到全身的內分泌系統、自律神經系統,並影響到全身的內臟器官功能的運作。
當急性壓力下或是個性較屬於容易焦慮、要求完美、或追求高成就者都可能使壓力慢性化,這時就很容易出現身心症與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在治療上可使用口服藥物,調節失衡的神經內分泌傳導物質,有效改善種種自律神經失調以及情緒症狀。心理治療則依個人的需要做適當的安排,此外,放鬆技巧訓練、團體心理治療等也有所幫助。藉由醫師完整的評估與診斷,才能找出真正的病因,避免陷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窘境當中。
副交感神經活躍治療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面對慢性壓力的因應之道:
•每天撥出一點時間獨處
•讓意識歸於中心,覺知回到自己身上
•三不五時起身動一動
•做讓你感到開心的事
•和自己在乎的人互動
•必要時不如一走了之
取自《自體的療癒》
……………………………………………………………..
各位朋友,早安:
這本書的文字分享,在這篇要告一個段落了。在壓力這個議題結束,也不錯,這剛好是現代人也不陌生的觀念。但這本書不只如此,還有很多精要的概念,繼續延展開來。
尤其我著迷於身心交流之間的途徑,頭腦、心臟、免疫系統……,這些讓我耳目一新。心理治療不只實際讓人走出困厄,也可以對身體健康有相當的貢獻。
「所謂的醒覺,是重拾自由來選擇你所想要的,而不是過去經驗加強在你身上的。」
這本書除了集結我們所熟知的健康心理學知識,也帶入了正念的觀點,更重新探看自我的構成,自我因此更有可塑性。我們可以在慣性中昏睡,我們也可以藉著這本書,在清明中覺醒。
「你唯一能改變的是你自己,但往往那就已經足以改變一切。」
或許,接納在改變之前。接納了自己,也許就接納了世界。
祝願您,在忍不住覺得自己很糟糕的時候,依然能安心地跟自己在一起!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789991287683820/
……………………………………………………………..
從全系統的觀點找處方
【文/ 狄帕克・喬布拉(Deepak Chopra)、魯道夫・譚茲(Rudolph E. Tanzi)】
讀到這裡,如果我們告訴各位,全系統取向為上述問題提出的解決處方,是將自我覺察帶入其中,應該不會太出人意料才是。既然慢性壓力的負面效應最早都發生在神經與心理層面,解決之道也應該從這裡著手。前面說過,透過意志力勉強自己忍受壓力、適應壓力,並不是有效的因應策略。畢竟,就算腦袋認為我們已經能適應壓力了,身上的細胞不見得能辦到。輪值的夜班工作者就是個很好的例子。長期從事夜間工作,會干擾生物晝夜節律,最顯而易見的負面影響就是睡眠品質下降(人們早已知道這個事實),因為腦袋無法完全適應夜晚不睡覺的作息型態。不僅如此,後續的研究還發現,輪值的夜班工作者還面臨了七種健康風險:
▽ 更容易得糖尿病
▽ 更容易發胖(因為荷爾蒙失調會影響我們對飢餓與飽足的感受)
▽ 更容易得乳癌
▽ 代謝方面的負面改變會影響罹患心臟病的風險
▽ 更容易心臟病發
▽ 更容易發生職業災害
▽ 更容易憂鬱
簡言之,由於晝夜節律關乎其他生物節律(譬如睡眠節律就和飢餓/飽足節律息息相關),因此只要某個生物節律受到嚴重干擾,就可能波及整個系統。也就是說,若已從事多年夜班工作,就算馬上辭職不幹,也可能於事無補,畢竟此種工作型態所造成的傷害可能已經無法逆轉。
說了這麼多,希望大家注意到:壓力源不是孤立事件,而是有脈絡可循的;也因為有脈絡可循,其牽涉範圍可能很廣。舉例來說,有一天你到機場準備搭飛機,卻發現航班臨時取消,但航空公司並沒有找其他業者救火,只告訴你必須再等五小時,改搭下一班飛機。面對這類狀況,許多人因為別無他法,只好乖乖配合,坐在機場裡癡癡等待,心裡感到擔憂、埋怨、悲觀等,但這些反應對自己都有弊無利。
•擔憂:擔憂其實就是焦慮,而且是自找的。這樣的反應無濟於事,反而會阻礙我們以更積極正面的態度去處理事情。
•埋怨:埋怨會引發憤怒,讓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變得更劍拔弩張。它也是敵意的一種表現,可能會刺激另一方也惡言相向。
•悲觀:悲觀的態度會引發錯覺,讓人以為當下的情況已無法挽回。悲觀時,我們通常會預期事情往不好的方向發展,即使最後的結果不是如此。
當上述任一行為或態度出現在你身上時,你就應該意識到:你正在自欺欺人,以為自己正在適應壓力,但是從身體的反應來看,你自己也變成了壓力源。這是因為任何外在事件(譬如航班取消)一定要透過內在的解讀才可能引發壓力反應,但班機延誤不同於失業這類重大危機,比較像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現的慢性壓力。對於這類壓力,我們其實可以有意識地決定要如何加以因應。擔憂、埋怨和悲觀,都屬於無意識的心理反應。一個人要是被這些舊有的反應和習慣制約,就無法用客觀的心態去重新評估了。
面對航班臨時被取消,有些人就是比別人懂得如何因應。前面,我們曾針對新生兒誕生所帶來的急性壓力提出因應處方,在此則要針對候機這種日常的慢性壓力,介紹幾種解決之道。
▍如何因應慢性壓力?機場篇
•讓自己遠離壓力源:譬如找本書看,找地方獨處,都是不錯的方法。
•讓意識歸於中心:碰到這種狀況時,有些人會乾脆利用空檔在機場閉目養神、打坐靜心。
•別讓自己太閒:與其癱坐在椅子上苦等,不如在機場內四處逛逛。
•尋求正面的紓解管道:到免稅商店購物、找人按摩、到餐廳裡用餐,都是不錯的選擇。
•尋求情感上的支持: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打電話與親朋好友聊一聊。(若只是通知對方自己會延後抵達,講沒幾句就掛斷電話,並無法得到情感上的支持。要得到情感上的支持,應該找對自己有重大意義的朋友或家人聊天,而且通話時間不應少於半小時。)
•必要時不如一走了之:航空公司處理班機延誤的態度如果太差勁,還不如更改行程、打道回府,至少可以少受點氣。(但這樣做可能會造成額外的開銷,不見得實際。)
上面這些做法都是正面的,不像擔憂、埋怨和悲觀屬於負面的適應反應。與其消極地被迫接受,不如將自我覺察帶入情境中。要知道,認為自己「非忍受不可」的態度,背後其實隱藏著壓力。航班取消通常不是我們可以改變的,而且任何時候都可能無預警發生,因此符合壓力惡化的兩項要件:不可預期和無法控制。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可以選擇不把這類狀況解讀成運氣不佳,只把它看成是種無壓力的情境,所以在面對這類情境時,我們的對應方式是做平常會做的事,比方說打坐靜心、聯絡朋友、購物採買等。當我們愈來愈擅長如此轉念,就愈能在慢性壓力萌芽時就將它一刀斬斷。
這些方法現在其實就能派上用場。該策略的主要精神是要讓交感神經擺脫過度活躍的狀態,而這一點可以從生理層面來解釋。我們身上除了交感神經,還有一組完全獨立但作用相反的神經系統,稱為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會讓人緊張,副交感神經則會讓人放鬆。可以說,這兩組神經的作用之所以完全相反,正是大自然的精心設計。交感神經的運作通常是戲劇化的、暫時性的,副交感神經的活動則是持續的、有平衡作用的。
面對慢性壓力,交感神經系統會隨時處於警戒狀態,直到活躍程度超出正常範圍,導致整個神經系統開始失衡為止。與此同時,平時處於主宰地位、能帶來放鬆的副交感神經,其運作則會暫時停止或退居第二位。所以,要擺脫過度活躍狀態,就應設法提高副交感神經的活躍程度。沒有壓力干擾時,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能自我調節,自動交替運作;但壓力對神經系統的影響實在太大,好比一個人將全身重量都靠在牆上,總有一天,這堵牆會不堪負荷而崩塌。
上面以航班取消為例所提出的因應之道,其實也可以用在日常生活裡,讓生活方式變得更有療癒力。
•讓自己遠離壓力源:每天撥出一點時間讓自己關機、獨處。
•讓意識歸於中心:靜坐是因應壓力的最佳策略,可以的話請練習看看。再不然,每天至少空出一點時間,找個安靜的地方閉目養神,做幾次深呼吸,直到自己感覺放鬆下來、覺知也回到自己身上為止。前面討論如何因應職場壓力時就曾經談到最好的呼吸法,方法是:吸氣時從一數到四,吐氣時從一數到六。
•別讓自己太閒:每天起床後到入睡前,三不五時都應該起身動一動,以刺激迷走神經──自律神經系統的主要幹道。瑜伽的效果更好,它能讓過度活躍的交感神經緩和下來,並提高副交感神經的活躍度。
•尋求正面的紓解管道:只要能讓你感到開心的事,都稱得上「正面」。事實上,這麼做對全系統取向而言是很重要的策略,只可惜聽起來太抽象。快樂有點石成金的力量,讓原本有壓力的情境變得能療傷止痛。從心理學的角度講,每一天都盡可能過得開開心心,就是創造美滿人生的最佳途徑。
•尋求情感上的支持:現代社會中,人與人的關係變得日益疏離,網路與電玩的盛行則讓這個情況雪上加霜。沒有任何東西能取代情感上的連結,而且以快樂或幸福為主題的研究幾乎都發現到同一件事,就是每天花至少一小時或更多時間和自己在乎的人互動的人(面對面和通電話都算),主觀感受到的幸福程度往往最高。
•必要時不如一走了之:對大多數人而言,要做出這樣的決定往往最困難,畢竟面對有壓力的情境,多數人往往一忍再忍,直到再也無法忍受並覺悟到一走了之確實是最好的方法時,才會出此下策。譬如說,面對家暴這種急性壓力,這樣做或許是最好的辦法。而生活中一些重大的改變,如離婚或轉業,則應該把許多因素都考量在內。至於面對每天都可能發生的一些壓力情境,如激烈的爭執、惡意的八卦詆毀、語氣魯莽的電子郵件、不斷抱怨的人、過度杞人憂天的人、動不動就公然指責你的人,我們都有權不予理會、一走了之。
總之,讓交感神經擺脫過度活躍狀態,或許是各位能做出的最重要人生抉擇;這樣一來,整個身心系統終身都能獲益。
.
以上文字取自
自體的療癒:後疫情時代的新健康提案
博客來∣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3612
一中心∣https://bit.ly/32mL9HB
一中心出版 1 Center LTD.
.
已額滿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副交感神經活躍治療 在 丁寧 Ding Ni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照顧好自己,照顧別人時才不會消耗自己的能量。」
最近看到很多感人的事。
有便當店不願送便當到醫院,於是有別的便當店自願免費送便當給醫護人員,感謝他們的付出。
一個動盪不安的時期,會震出人內在的真實,同時也會看見身為人的光芒。
勇敢與愛,相當動人珍貴。
謝謝大家的美好。
於是,我在想,我可以做些什麼?我就沒有便當店也不是有錢,我能做什麼來感謝這幾個月來努力堅守崗位的防疫人員?
我想到我學習瑜珈十幾年來對我幫助最快速的呼吸法。
我是3個孩子的媽,平常沒事就夠累了,加上拍戲時體力與能量的消耗更不用說,有時間就作瑜珈,沒時間就靠呼吸法來立刻補充身體的氧氣與排掉因為疲累與壓力累積在身體裡的廢棄、毒素。
(接下來這段文有點長,但很重要,學會呼吸法,就學會覺察掌控自己的情緒與能量,值得花時間看。)
*淨化呼吸法
「呼吸是人類靈魂與身體的連結——瑜伽之父 Iyengar」
呼吸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呼吸也是我們生命中最全然潔淨的能量。
吸氣擴張身體,將氧氣與血液帶到每個細胞,吐氣收縮壓迫器官迅速將殘餘物排出,擴張、收縮、擴張、收縮,身體像幫浦一樣,不斷地將你的生命力打上來。
印度修行者認為,人一生呼吸的次數是有限的,所以當你愈能延長呼吸的長度,就愈能增加生命的長度。
而呼吸本身就具有超能療效!歌手比莉得知罹患癌症,最後選擇遠赴印度學習淨化呼吸法來自我療癒,現在的她,依然活躍地享受人生、陪伴家人。當然我們不需要等到身體出了狀況才來學習呼吸法療癒自己,我們可以選擇在接觸到呼吸法時,就開始使用呼吸法來保健自己,不但不需食用過多保健保養食品,也不用動不動去按摩、吃排毒餐,時時刻刻懂得照顧自己,當自己的醫生,省錢又省工。
你可能好奇呼吸竟有這麼強力的效果,讓我來簡單解釋一下。
*呼吸法PRANAYAMA
呼吸幫助體位法的練習,能有更細膩的掌控;呼吸淨化身體,讓身體自行產生療癒效果,幫助身體快速恢復體能;呼吸也是一道橋樑,連接身體與心靈,了解你內在的真實感受,釋放負面情緒,並且調節生命能量,辨識出你內在的潛力,進而激發潛力,這也是很多運動員練習瑜伽與呼吸法的原因。簡而言之,呼吸,就是你身體的智慧。
*呼吸對身體的實質面
當你專注地吸氣時,身體會充滿飽飽的氧氣,讓肌肉充滿彈性,身體的器官與腦部就能接收到更多營養,營養足夠,身體的腺體分泌就會正常運作,身體就能充滿活力;而專注的吐氣不但能放鬆肌肉,更能將身體殘留的毒素擠壓帶走排出體外。專注的呼吸就像在淨化身體內在,吐氣帶走身體的毒素,下一次吸進來的氧氣就能被吸收更多,吐氣再帶走毒素,吸氣再接收更多更純淨的營養進入,一吸一吐,維持身體的潔淨、營養的穩定、能量的流動,人心自然清晰舒暢,就像維持家裡的水管線潔淨,才不會孳生蟲蠅、堵塞不流動,你使用到的水也才會乾淨一樣。
我之前在大忙時,甚至沒有睡眠的時間,我會在等待時安靜地坐著,閉上眼睛,慢慢地從鼻子深深吸氣,緩緩吐氣,只要五分鐘,張開眼睛就會覺得世界比較光亮了。很多人都說「丁寧體力很好」,其實是我很會控制自己的能量,適度的使用呼吸法調節身體的疲憊,再給予身體潔淨的氧氣來補充所需。
你可能會說,呼吸是本能,何必學習?
就好像你會說,父母愛小孩不需學習!相信我,不學習表達愛,只會將孩子推向不相信愛。我很有資格這麼講,因為我生了三個,到現在才覺得我是一個還不錯的母親。
學習呼吸法,就像專注地寫功課,跟一邊看電視一邊寫功課,是很不一樣的,一邊看電視雖然功課都寫完了,但也忘得差不多,白搭。專心寫就會學習到很多,你注意問題經過思考後給出答案,就像專注呼吸能帶給你身體更大、更多的好處一樣。
當然,一直存在的東西容易讓我們忘卻它的重要性。
*你有做對呼吸嗎?
你檢查過自己的呼吸狀態嗎?你的呼吸品質顯現你的生命品質,你的呼吸是急促還是深長?是長還是短?是緊還是鬆?你常有吸不到氣的感覺嗎?吸氣帶給你什麼感覺?舒暢還是緊繃?吐氣的感覺呢?放鬆還是急促?你有均勻、規律、平靜、溫柔、延長的呼吸嗎?
呼吸太快的人通常性子急、能量太往上衝,屬衝動派,無法好好思考;呼吸慢的人就是慢郎中,太會拖拍,同時能量也比較弱,行動力不好。
穩定深長的呼吸也能調整血壓,高血壓的人試著吐氣慢一點長一點,血壓低的人吸氣深一點長一點;同樣的,你調節了呼吸,就會調整心跳的速度,進而也能調整你的個性。
先介紹三個很重要的骨頭:
一、坐骨:坐著時臀部有兩塊骨頭最靠近墊子,就是坐骨。
二、尾骨:尾椎最後面的那一塊,只要是站著,請都將它捲進來一點,一捲腹部肌群就會啟動,也可以保護下背。
三、肩胛骨:上背兩邊那兩塊骨頭,任何姿勢時,除非前彎,請都要習慣將鎖骨往兩側延伸後,再將肩胛骨輕輕由後往前推,才能擴開胸口,再放鬆肋骨;不要將肋骨挺出來,會壓迫下背。這樣的動作對現代人很重要,因為我們花太多時間使用3C產品,加上做任何事幾乎都是含著胸,所以胸口的胸大肌緊繃,呼吸就不順暢,肩膀就僵硬,往往脖子也會被影響,就容易有偏頭痛與落枕的問題。正確的姿勢,觀念正確地使用肌肉,身體就已經被治療。
練習淨化呼吸法時可能要坐五分鐘以上,沒靜坐習慣的人若怕坐不住,可坐在一塊抱枕上,將坐骨提高。
*1.腹式呼吸法
在瑜伽裡都是鼻吸鼻吐,這樣空氣才會充滿頭部,讓腦部充滿氧氣,再來到身體,鼻毛能過濾灰塵,也比較能掌握呼吸的速度與節奏。如用嘴巴吸氣,空氣只進入肺部沒到腦部,比較容易緊張,也難控制吸氣的容量。
坐在一個舒服的位置,讓兩個坐骨平均的放在墊子上,尾骨內捲一點,鎖骨往兩側延伸後,再將肩胛骨輕輕由後往前推,才能擴開胸口,再放鬆肋骨。
吸氣讓坐骨往下推地的力量將脊椎往上長長拉高,感覺好像要讓頭頂跟天連結一樣,吐氣放鬆讓肩膀的肌肉往下融化離開骨頭。
左手放在左膝蓋上手掌朝天,右手放在腹部。
吸氣引導空氣慢慢膨脹腹部,吐氣時再讓腹部慢慢的凹進去扁扁的,像是被人打了一拳。
重複十六回後休息一下,再練習。
你也可以躺下來練習,比較能感覺到腹部鼓脹往上推的力量。
我們的腹部有許多副交感神經,副交感神經的功用是幫助放鬆,所以腹式呼吸也有幫助睡眠的功效,特別是緊張時就練習刺激副交感神經來放鬆自己,而每次當你吐氣吐到最底輕輕壓迫腹部肌肉時,也就是一種腹部核心肌群的練習。
*2.NADI SHODHANA(交換鼻孔呼吸法)
在哈達(HATHA)瑜伽中是非常強力的潔淨呼吸,排毒功效極佳,可讓身體的左脈(IDA)與右脈(PINGALA)在一個和諧的狀態,平衡身體與放鬆神經系統,並且給予身體活力。
交換鼻孔呼吸法是從左邊開始。當左邊(月亮的能量)吸氣時,會帶出你的潛意識與過去的行為模式,右邊(太陽的能量)火的能量則會燒掉你的潛意識後,再給予身體正面的能量,幫助你活在當下。身心在當下,自然平靜滿足,呼吸法排的不只是身體的毒素,還有心靈的,同時也為靜坐做準備。
打坐姿,舉起右手,將食指與中指彎進掌心,拇指、無名指、小拇指自然伸直。拇指壓住右鼻孔,先用左鼻孔吸氣八拍;再用無名指壓住左鼻孔,鬆開大拇指,換用右鼻孔吐氣八拍,接著一樣用右鼻孔吸氣八拍,壓右鼻孔,左吐八拍,這樣算一回合,做五至八回合後,自然呼吸休息一下。
左邊是我們月亮的能量,是屬陰、屬潛意識的;右邊屬陽,是火的能量。左吸氣將潛意識帶起來,再右吸用火的能量將它燃燒掉,讓身體內的能量不會被潛意識或以前舊有的習氣干擾,讓一切淨空、潔淨、沉靜。
(以上文節選自我不要完美 只要完整 —-成為自己的七堂課」,更詳細內文請看書)
#丁寧「我不要完美 只要完整—成為自己的七堂課」教你用呼吸法淨化保健自己
#呼吸的品質就是你內在的品質
#呼吸法 淨化與療癒與啟發內在潛能
#呼吸法可以調整血壓
#呼吸法可以改變情緒進而改變個性
#分享請自便
#謝謝所有防疫人員
#台灣加油
#買書與粉絲頁按讚囉
(大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