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前端工程師面試穿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前端工程師面試穿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前端工程師面試穿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前端工程師面試穿著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226的網紅旅行熱炒店Podcas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誤打誤撞的意外旅程:我如何成為一位碼農》 (二) 橫跨美洲大陸的轉職歷程(文極長,慎入) . 接下來要講的,是一個用情不專、騎驢找馬、腳踏兩條船的故事,而故事裡的那位人渣就是在下本人(誤)。 . 前情提要: (1) https://bit.ly/2SHjah7 . * * * . 我從2013年底...

  • 前端工程師面試穿著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12-28 10:37:17
    有 21 人按讚

    《誤打誤撞的意外旅程:我如何成為一位碼農》
    (二) 橫跨美洲大陸的轉職歷程(文極長,慎入)
    .
    接下來要講的,是一個用情不專、騎驢找馬、腳踏兩條船的故事,而故事裡的那位人渣就是在下本人(誤)。
    .
    前情提要: (1) https://bit.ly/2SHjah7
    .
    * * *
    .
    我從2013年底開始找新工作、一直到2014年9月確定拿到新工作offer為止,整整半年多的時間都是一邊正常上班、一邊努力尋找下一份工作,某個程度上來說跟感情世界真的還蠻像的——平時看似和情人恩恩愛愛,背地裡卻不斷刷著交友軟體(喔,我說的是LinkedIn啦)物色新對象、和面容姣好的異性你來我往的傳著訊息。特別是偶爾必須要請假去面試的時候,那種怕被發現的感覺,簡直就像跟小三上摩鐵偷情一樣刺激啊(再誤)!
    .
    話說回來,其實那幾年美國科技業的職缺很多,job posting隨便一搜就一大堆;甚至就算自己沒有在找,每天打開LinkedIn就好幾個來自各公司HR的訊息,但為什麼我會花那麼久的時間才找到?原因正是我的外國人身份——
    .
    美國的工作簽證是跟雇主綁在一起的,一份簽證只有在你為那位雇主工作期間才有效,只要一辭職就失效;所以如果要換工作,那麼新的公司就必須為你申請一份新的簽證。這個限制讓我很多職缺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常常第一通電話裡講到「我需要簽證」的時候,馬上就謝謝再聯絡了。
    .
    半年多的時間,面試了不少公司,但最後幾乎都無疾而終,甚至後來還發生過「自費買了去現場面試的機票,結果出發前兩天被通知面試取消」這種鳥事。過程中也曾經拿到某大公司不錯的offer,但因為我當時一心嚮往新創公司而放棄(現在回頭來看這未必是個正確的抉擇,後面再提)。總之,找到後來已經開始心灰意冷,甚至都做好放棄的打算、開始思考替代方案了,直到八月底的一通電話。
    .
    * * *
    .
    「你下禮拜有沒有空?我們幫你安排飛過來面試。」
    .
    那是一間波士頓的公司。在聽到這句話之前,我大概只跟他們通話了半小時,聊到一些自己做前端開發和資料視覺化的背景,甚至連公司到底叫什麼名字都還沒有弄清楚(他們一口氣講了很多母公司子公司的資訊,我整個聽得霧煞煞),只知道是大公司裡的新創孵化器(incubator)部門,正好符合我當時所嚮往的新創環境,而且跟對方談起話來覺得莫名的投緣。
    .
    在那通電話之後一個多禮拜,我從加州飛到波士頓面試,結束後順利得到了offer,也很快就決定接受;不過我得很誠實地說,當時之所以會決定接受,大概只有一半的原因是那份工作本身,另外一半則是對波士頓這個城市的好感加持。
    .
    * * *
    .
    對當時的我而言,波士頓不是個陌生的城市,我碩士時期其實就住在廣義的波士頓都會區內,也常通勤到市區裡工作;然而,就在面試的那個週末,我發現自己竟然再次愛上了這個城市——
    .
    那是9月的第二個週末,也是新英格蘭最舒適宜人的時候,氣候乾爽卻又不炎熱,從公園到街上人群熙來攘往,整個城市裡充滿了活力,但又不至於擁擠或緊張。面試之餘也和幾位老朋友碰面,享受睽違已久的相聚。
    .
    就是在那個週末,不知道為什麼,在我腦中開始以波士頓為場景,自己勾勒(腦補?)出了一幅美好的藍圖,一個活力豐沛的城市、新的工作、新的生活再加上熟識多年的朋友,簡直完美,彷彿就是人生重開機啊!
    .
    * * *
    .
    騎驢找馬找了這麼久,終於找到了如此情投意合的小三,那不是該趕快跟現任分一分嗎(繼續誤)?
    .
    可惜事情沒有那麼簡單。還記得我前面提到的嗎?我的工作簽證是跟雇主綁定的,每換一個雇主就得申請一份新的簽證,等待時間從兩週到兩個月不等;而在新簽證核准之前,我得繼續為原本的雇主工作,才能確保自己擁有合法身份。因此我又繼續腳踏兩條船了兩個多月,才跟原本公司提辭呈,然後無縫接軌新工作;拿offer的時候還是秋高氣爽,等我真正搬到波士頓已經是12月初、氣溫在冰點附近徘徊的時候了。
    .
    搬到波士頓之後過了一段頗為興奮的時期,第一個月裡就結識了為數不少的新朋友,享受著已經失去多年的市中心生活,還找到了平均年齡和我比較接近的新教會,同時和某兩位老朋友結成了鐵三角般的三人組,每個禮拜都約好幾次飯局和桌遊。那段時間整個人完全是樂不思蜀⋯⋯喔不對,是樂不思加,加州的加。
    .
    但所謂「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不久之後新鮮感慢慢褪去,新工作上的面對各種問題則開始一一浮現⋯⋯。
    .
    * * *
    .
    我總覺得「新創」這個名詞在業界有點被神格化,彷彿每個工程師都應該要趁自己年輕、帶著新鮮的肝去拼一把,當時的我也不意外——瞧不起那種每個人都待10幾20年的老字號企業,滿腦子只想著要做出一些「新的」、「別人沒做過的東西」,每天穿著開發者會議送的T-shirt、拿著貼滿GitHub貼紙的MacBook,在充滿零食與飲料的雅痞風辦公室裡趴趴走。
    .
    很可惜,現實世界通常不是如此。真正能成功闖出名氣的新創公司是極少數,多數的如果不是失敗,就是持續維持在不上不下的狀態,直到錢被燒光為止,我當時的公司也不例外。進去公司沒多久,母公司就因為醜聞股價大跌、裁員15%,並且決定關閉我當時加入的孵化器部門;幸運的是我手上的專案沒有被裁掉,繼續以一個有點尷尬的狀態被保留在公司裡,我也因此沒被解僱(萬一真的發生我真的就得打包行李回台灣了)。
    .
    這個專案的延續雖然確保了我能繼續待在美國,但也就是這種不上不下的狀態成為工作上最大痛苦的來源。由於產品一直無法找到買家,專案的方向一變再變,往往是哪裡看起來有「錢」途就往哪裡做,直到發現是死路之後再重新尋找方向,讓人充滿挫折感;同事一個接著一個離職,到最後辦公室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位(無法離職的)印度工程師,幾乎什麼事情都要做,不懂的東西就只好土法煉鋼;原本辦公室裡堆滿的零食飲料,還有一週一次的免費午餐,也因為新創孵化器關閉而一一消失。在這一切問題之外,還得面對鬥爭得比八點檔還精彩的管理階層,以及整個團隊的溝通不良。
    .
    因為這些問題,其實我在加入該公司一年就已經萌生辭意,不過還是那個老問題——身為外國人,簽證如同生命一樣重要;為了簽證與申請中的永久居留權,只能繼續啞巴吃黃蓮。現在想起那段日子多少還是覺得有些不快,但在困境中努力苦中作樂,也讓我留下了一些有趣的辦公室回憶,詳見之前寫過的文章《談日劇《校對女王》,與我這幾年來的辦公室生存史》( https://ltsoj.com/2017/10/23/office-story )。
    .
    最後我在待了3年半、身份問題解決之後終於離職,也幸好在最後的1年多裡公司狀況明顯好轉。這個第二次的轉職經驗就留待下一篇再講。
    .
    * * *
    .
    老實說,一直到今天我都還偶爾會問自己,2014年的這次轉職是個正確的決定嗎?
    .
    那家公司固然一開始是新創性質,我也的確有機會做出一些有趣的東西,但這段經驗讓我理解到,新創公司未必是像我以為的那樣美好——事實上,因為資源和人力有限,往往上面叫你做什麼你就得做什麼,土法煉鋼也得煉成,到頭來自由度反而可能低於狀況穩定的大公司。最後可能短短時間內碰了一大堆東西,卻每一樣都學藝不精。更不用說處在那種前途未卜的狀態裡,缺乏升職或調薪的機會,長期累積的壓力和挫折感是很可觀的。
    .
    講這些並不是要說新創環境不好——事實上我覺得如果狀況許可,每個工程師都應該去嘗試看看;不過身為外國人,很現實的問題就是移民身份,就算發現苗頭不對也無法馬上辭職,因此投入之前還是要三思啊!
    .
    * * *
    .
    撇開工作不談,後來波士頓的城市生活倒是讓我非常慶幸自己做了這個決定。搬回來之後多了很多下班後可以做的事情,身邊同齡的朋友增加不少,而這個城市多元與瞬息萬變的生態也很符合我的偏好。但這真的是因為波士頓比較好嗎?老實說我覺得不是,真正的問題應該是:我之前住在洛杉磯的時候忽略了建立生活圈與支持群體的重要性,使自己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裡,才會到最後覺得悶到無法忍受。
    .
    身為移民,我們的關注焦點往往集中在學位、工作、身份、置產、投資等事情上,彷彿只要這些東西對了下半輩子就高枕無憂了;但回首這段日子,我可以很肯定的說,友誼、群體、歸屬感,這些平常不會掛在嘴邊講的東西,重要性其實不亞於前面那些⋯⋯。
    .
    (待續)
    .
    (圖為2014年9月中的波士頓,就是那個和煦溫暖的初秋陽光把我給騙回來了。)
    .
    繼續閱讀系列文: (3) https://bit.ly/2SRVtmu

  • 前端工程師面試穿著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8-11-14 18:56:12
    有 286 人按讚


    40歲的男人, 更懂得珍惜

    想不到結局的微小說

    本文來自創新奇智微信公眾號
    ……………………………………

    “李先生...李先生...您現在可以進去了...“一個溫柔的聲音從身後傳來。
    George突然回過神來,沒有意識到“李先生“是在叫自己。 多年來, 他已經習慣了別人稱呼他的英文名字。溫柔可人的HR Intern把George引領到了一個會議室。這是George人生中為數不多的面試。
    他剛剛還沉浸在昨晚的生日場面, 42歲的生日, 5歲可愛的女兒為他挑選了生日蛋糕,為他唱生日歌,還膩膩的在他的臉頰上親了一口,撒嬌的說:“爸爸的鬍子好紮...” 他內心充滿了幸福感,但同時也擺脫不了內心的焦慮,因為...

    ▍part1

    前幾天的早晨,他照例像往常一樣早起對著鏡子刮鬍子、洗臉,穿上太太熨燙平整的白色襯衫和西裝開車去公司, 但剛進辦公室,氣氛格外的凝重,幾個來的早點同事嘀嘀咕咕。他有一種不祥的預感。原來,美國總部突然宣佈了重大決定,公司裁員一半。從即日起,全球同時開始裁員計畫, 美其名曰:企業轉型,Run Simple。有些部門全部下崗,然後內部擇業,重新上崗。“鬼才信這種下崗、上崗的方式。 各部門都裁員,哪來的Headcount?” 他走過Linda身旁,聽見她在生氣地打電話。 “裁就裁唄,最好能給N+4的賠償,這樣我們可以一起組團去歐洲玩一圈嘍!”旁邊兩個90後入職不到1年的小夥子貌似開心的低語。

    George是公司的老員工,雖然沒有做到People Manager, 但以他的資歷和工作能力,也算公司元老級人物了。George碩士畢業後, 在一家小公司工作不到2年,由於在和這家世界500強外企X公司合作時表現出色,被X公司業務主管直接邀請。面試流程很簡單,他至今記得這個場景。 當時, 理工科畢業的George叫李闖,26歲, 標準的技術男,甚至去世界500強外企面試,他還穿著灰色圓領T恤和藍色牛仔褲。索性的是,身材還不錯,沒有邋邋遢遢的感覺。 因為直屬領導和李闖很熟,所以HR面試基本是個過場。 他還記得,HRD是個成熟美女,帶著一副紅色邊框的眼鏡和性感紅唇。他進門的時候確實被精緻的臉龐和誘人的身材吸引了,但1秒鐘之內, 他收回了眼神,甚至有些臉紅。 他已經記不清自己是如何回答各種問題。 總之, 最後美豔的HR主管對他說:“你今天的面試我很滿意。” 從此, 李闖改名為George,進入了世界500強的隊伍,一改就是很多年。

    ▍part2

    George跟隨HR美眉進入了會議室,筆挺的Armani西裝,盡顯George勻稱的身材。George沒有打領帶,反而上面兩顆扣子沒有系。 這是George的小Tip,但凡見女性領導或客戶,均如此。 2年前的George在體檢時,查出重度脂肪肝、血壓高。40歲的他,身高180,體重達到190斤。銷售壓力大,常年出差生活無規律,燈紅酒綠、酒精沙場的惡果。醫生提醒他,再不改善身體就會出大問題。 加上女兒剛出生,讓他突然明白,身體是用來保養的,不是用來揮霍的。

    他開始出差必帶運動鞋,外企出差五星酒店都是有健身房的,無論多晚他都會堅持完成自己制定的健身計畫。 他迅速的從200斤降到160斤,減脂增肌。短短的1年時間裏,就已經實現了完美身材。 George從小學習成績出色,從小一路保送,高考從一個省會級城市考入北京,本科直接保送研究生。一路的順風順水,得益於兩個字:堅持。健身也不例外,他一旦設定目標就一定要達成。當女同事們在討論彭於晏勵志的健身故事,形象的描繪結實的胸肌和腹肌時, 他嘴角都會露出不被人察覺的笑容。

    ▍part3

    面試之前, 他做足了功課, 這也是他多年打單的經驗, 越瞭解對手,自己越從容。眼前這位HRD和自己的猜想沒什麼出入。 身材高挑,亞麻色齊肩中發,一字肩的緊身黑裙,露出了漂亮的鎖骨。 最新款的TIFFANY的鑰匙鑽石項鏈,顯得非常有品位。 還有,修長的食指上時尚的BVLGARI的蛇形戒指。

    這位HRD從上到下看了他兩遍,穿過白色的襯衫,仿佛看了他苦心修煉的肌肉。視線掃過了IWC的腕表,以及Ferragamo的皮帶,還有他左手無名指的婚戒。現在,他不像26歲那樣還會臉紅得不知所措。相反,他用淡定的眼神直視對方的打量。

    HRD趕緊收回了目光,開始了面試的對話。 “看了您的簡歷,世界500強光鮮的背景,每年都能獲得top sales,真是很羡慕...不過...聽說X公司最近突然大規模裁員,您離職的原因跟這有關麼? “ ...“還有個小問題,您的年齡...今年42歲了麼?” ...“雖然您看上去很年輕,但我們公司的規定是,中層管理者不能超過35歲, 高層管理者不能超過40歲...”
    這句話是George來之前就料想到了的。 因為, 獵頭幫他遞到BAT的簡歷剛剛被拒掉。 唯一的一個理由就是:年齡超過了40歲。 他心裏像吃了一只死蒼蠅一樣的不爽。“ TMD有誰知道,Top Sales 背後有多少的辛酸?沒日沒夜的打單、催單、收款,每個季度都會面臨著清零,就像百米賽跑,剛剛得了第一,氣兒還沒喘勻,就要再衝刺下一個100米,誰能保證每一段百米都能保持第一?....

    沒辦法, 他還是要面對這樣的場景。 他凝視了HRD 3秒鐘,淡定的說:“30歲的小夥子確實很有體力,有沖勁兒,也有創造力。 但你們招的是VP,方向把握是需要經驗的,光憑體力和創造力是不夠的。並且,40歲的男人,相比30歲的男人來說,更有責任感、更懂得珍惜。 30歲的男人還有試錯的機會,用自己試錯、用公司來試錯。但對於40歲的男人來說,只有成功,不能失敗。對自己的承諾,就是對公司的承諾。”HRD對這番話點了點頭,表示默許。
    之後,他闡述了對銷售VP的業務規劃,就像他面對每一次考試、每一次競標一樣,都是有備而來。“你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 我會跟CEO推薦你,建議他打破年齡規定,因為對一個創業型公司來說,在所有候選人中,沒有一個像你這麼合適這個職位的。” HRD似乎被他深深的折服和吸引了。

    George起身告辭。突然HRD叫住他,“等等....”HRD雙手捧著一本書。“送你!”George看了一眼,“不必了。 《AI·新世界》嘛,剛出版時我就讀過了,我是開復老師的粉絲,不光中文版, 我連英文版的《AI Superpowers》我都讀過了。你我都是屬於右上角象限的人才,屬於最後才會被機器替代了。”嘴角又露出了招牌式的微笑。

    美女HRD望著George的背影,想說什麼,但又止住了......

    據獵頭說,現在這家很火的人工智慧公司還在招人

    ★熱招職位 ★
    01
    圖像演算法工程師
    02
    技術總監-CV方向
    03
    大數據工程師
    04
    ios開發工程師
    05
    軟體測試經理
    06
    機器學習演算法工程師
    07
    運籌優化演算法工程師
    08
    運維開發高級工程師/經理
    09
    高級後端(python/java)開發工程師
    10
    前端開發工程師

    # 聲明:本故事純屬虛構,若有雷同,切勿對號入座
    作者:睡不醒的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