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藝堂出了一本傷心欲絕的攝影書,書名就叫做《傷心欲絕》。
藝堂是我們的攝影師,從2017年開始他就一直看著我們。書裡說的是傷心欲絕這個團在這幾年發生的事,在生活裡頭,我們的樣子其實不斷有細微的轉變,這本書大致上說明了這六人如何跟彼此一起在時間洪流裡遊走。
其實上面這一段好像有點幽幽的詩意,每次說...
陳藝堂出了一本傷心欲絕的攝影書,書名就叫做《傷心欲絕》。
藝堂是我們的攝影師,從2017年開始他就一直看著我們。書裡說的是傷心欲絕這個團在這幾年發生的事,在生活裡頭,我們的樣子其實不斷有細微的轉變,這本書大致上說明了這六人如何跟彼此一起在時間洪流裡遊走。
其實上面這一段好像有點幽幽的詩意,每次說到這本書我總是想要幽幽,想強加優雅的意涵,想形塑那種情懷,這沒什麼意思,其實我就是在那些照片裡頭的其中一人,所以我知道事實上每一個當下我們都很慌張;那都不是倒數三秒笑一個的拍照,大部份的照片裏頭的我們看起來都有點笨,都正在適應眼前正在發生什麼事,都正在搞懂。有些事情到了現在也沒搞懂,然後就這麼在洪流中被沖走了。
而我在書裡也寫了一篇文章;藝堂大概是2018年底決定要開始做這本書,他問我要不要在書裡寫點東西。當時我只是想寫一些遊記之類的輕鬆小品。那時候我還算喜歡偶爾寫寫日記,在臉書發發文,給人家交稿,所以我也答應了。
一開始這本書真的是比較輕鬆的,是那種泥坑裡的土包子想教訓一下這世界的。我沒想到隨著生活的演進,日常漸漸地覆蓋上灰塵,然後風吹雨淋,然後生鏽,終於運轉失靈,在2020年大概四月,我突然掉進一個陌生的生活,那時候昏天暗地,坑裡都淹水了,我不再知道世界有什麼欠教訓的,2019年寫的東西在2020年看來像是陌生人寄錯的信。
去年四月,我重要的老友兼傷心欲絕的吉他手劉暐從我的日常中消失,我不是很想說這個,當你跟你的朋友終止關係時你會怎麼跟別人說?或是有什麼好說的?
去年中我搬了家,從一個鬧區的潮濕角落搬到市中心,但我卻感覺我離外面又更偏遠一點。我比以往還少出門,買了新的電腦喇叭,買了烤麵包機,煎蛋的鍋子,加入外送平台的付費會員,我很喜歡新的地方,因為比較大,我可以滾來滾去,25坪,從房子頭滾到房子尾需費時10秒。這很爽,只是這個生活變得很陌生。
我想我一直是看著我身邊的朋友,然後猜測在他們身旁的我會是一個怎樣的人。一個朋友離開了,於是我那半年也變得不確定自己還是不是原本的我,不知道說什麼,處於那種游離狀態,這本書也從一開始的單純紀錄式變得別有意涵——這書關於傷心欲絕,但這個團走了一個團員,我不可能跳過這件事不說去寫遊記;但如果說了,我也一點也不客觀,那這本書好像只是出版來變成說壞話大全,或是淪為一種緬懷或紀念,正想反想,這本書都會說到我不想面對的這些事。
這事就是這樣,有可惜的地方,但未必是如此悲情。我不想編小說一樣地將發生在我們身上的好事壞事都關聯起來,串成一個優美的因果順序,然後對此評論誰對與錯,並成為一個故事。因為故事要成立,故事要能被讀懂,都會隱藏部分真相。
事實上,這些事情出了差錯,原因都不會是簡單的,你根本不會知道壓倒駱駝的那根稻草出現之前,這隻駱駝身上到底背著什麼東西。人跟人在交換情感的過程中,大部份是沒那麼有道理的,情感或許也不需要有道理;這六人身處在這當中都很迷惘,都很笨拙,在彼此身旁都搞砸了很多事。
去年底,我開始寫一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寫完後,接著寫更多無關緊要的東西,然後到了今年初,一月底吧,我開始接受,這些無關緊要的東西大概就是所有我想說的了。似乎我走到一個清閒的空地,一個可以好好說這個人跟這個團的地方。於是重新整理起來,成為一篇兩萬字左右的日記;叮叮叮,這是警告的聲音——它不是一篇很好看的文章,你看完不會真的明白為什麼這個團會長這樣,也不會知道這些人到底在想什麼。
叮叮叮,這是提醒的聲音,以下三點比較重要的事:
- 如果你對這本書有興趣,陳藝堂會在4/28到4/30的連續三個晚上,於傷心欲絕舉辦的『我帶了一手啤酒』活動的現場首賣。活動在The wall,***你沒票也可以去買書,聽說會有首賣的特價。
- 這個書的這個初版只做了五百本,不知道它會有什麼後續,我們祝他前程似錦,沒有也沒關係,交完這本書的所有照片跟稿件之後,我們的心中都對過去某種程度地昇華了,只差沒有抱在一起痛哭一場而已。
- 這本書現在應該還趴在印刷廠的一台機器床上面,它正無聊地在等著被複製。希望它能夠好好地,接下來幾天我們會公布關於它的更多訊息。
(有好幾天的時間陳藝堂都蹲在印刷廠看著這些印刷的版,是叫版嗎,我不確定,圖為其中一塊,是要去弄封面的一個鐵塊。)
前程似錦的錦意思 在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邁向人生新階段,請記住setback、reset、resilience】
畢業就是階段性的「業」已「畢」,學業已經結束,值得恭喜。不過前程似錦只是神話,人生的挫折無所不在,過了這一關,前方還有大大小小的挫折等著我們。
挫折的英文可以說setback,字面的意思是「放(set)回去(back)」。正當我們進展順利,甚至意氣風發之時,一個挫折就能把我們「放回去」,把我們打回原點,讓人灰心沮喪。
#英文 #畢業 #學習
前程似錦的錦意思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答案就在說與不說之間——以也斯〈除夕盆菜〉談其「食物詩」的蒙太奇敘事 ◎賴奕瑋
0. 也斯、九七、食物詩
0.1
如果香港詩歌如其環境在都市中聳立著層巒疊翠的群山,我想有一座容易親近但難以登頂的山,那是著名的香港本地詩人也斯(1949—2013)。也斯是香港戰後第一代作家的代表,其詩從早期的現代主義漸漸得回向以香港為題材的本土抒情,從其作品中對於香港這塊土地的認同,展現了香港文學在其複雜的文化脈絡下,亦東亦西的特性。除小說外,以詩為人所稱讚,在去年每天為你讀一首詩的「香港詩選」中也曾以一週的時間介紹也斯。也斯一生的著述眾多,在出版的詩集中以書寫香港的《形象香港》、以詠物、食物詩為主其中間雜許多游詩的《帶一枚苦瓜旅行》、《東西》、《蔬菜的政治》,而〈除夕盆菜〉則來自出版於2002年的《帶一枚苦瓜旅行》。
0.2
也斯與其食物詩,或許就如黃禮孩所述:
「很少有人像梁秉鈞(也斯)一樣對食物充滿熱忱,他是一位可以與事物對話的詩人,在對食物做細膩的描述之時,他已解讀了食物與文化之間的謎語。他把養活人類地上糧食放在一個很高的位置,他看到的不僅僅是日常生活,的詩意,他也看到自我的人生,他的人生,還有低層的艱辛和人間多變的世相。」
這樣的詩作可以在我們曾經介紹過寫於一九九七年的〈鴛鴦〉中看到:「還能掌握得好嗎?若果把奶茶/混進另一杯咖啡?那濃烈的飲料/可是壓倒性的,抹煞了對方?」用奶茶的製作過程寫九七回歸前夕東西混雜多元的香港文化,末句:「散漫的......那些說不清楚的味道」,香港的味道是未定的、是模糊不清,而香港學者李小良、陳清僑、王宏志(1997)以「否想(unimaged)」的懸而未決來定義香港文化無法溯源自單一源流的歷史以及未來,自身獨立於中英之間、漂浮於塵土之上的獨特過去與未來(陳國球,2016),而也斯關於九七的作品時常也透露出香港這種妾身未明的感發,而接著要介紹的〈除夕盆菜〉即完全的展現了九七回歸前夕香港的不安、未定,但又期待著遠大前程的駁雜景緻。
1. 敘事蒙太奇
1.1
「蒙太奇(montage)一詞源自法語,指一個物體或建築體被「組裝」起來、「建構」起來的意思。用於電影上,指的是特別具有藝術表現力的電影剪接手法,可以帶領觀眾跳脫空間與時間的限制,並向觀眾傳達更為深刻的情感或思想。」
1.2
文學的寫作手法時常與電影的敘事高度貼合,同時現代詩意象的經營、回行、意象的組合與敘事畫面的跳接多是在討論與分析現代詩的一環,而也斯「生活化」的詩歌主張和其散文化的句式書寫出一種介於普通話與廣東話之間可以被閱讀的書面語(周蕾,1995),這樣便於唸讀的語體使得在其詩作呈現意象與文字的蒙太奇,得以如電影畫面般順利的拼裝嫁接,在〈除夕盆菜〉這首長詩裡就可以觀察到也斯的文字如何在不同意象間流轉,同時保持言說者順暢的語法。
2.
2.1除夕家中桌上的盆菜
從一堆肉中間翻出一片蘿蔔。
不要問我九七。我回答過許多次了。
九七就在門檻外。就在進來和離去的人身上。
黄金海岸要放煙花,我們塞了四個小時的車。
村長一定已經吃過了。現在開始有人燃放爆竹。
有人拉開橫額。去年不是這樣的。
盆菜為宋代以來流行於中國珠江流域的菜餚,而香港盆菜則來自新界圍村的原居民過年過節餐桌上的傳統雜燴菜式,多用木盆或銻盆盛裝,上層多擺放名貴的魚蝦肉類,下層則擺放能吸附湯汁的菜葉類食物。這首詩的第一句描寫的就是過節團圓人們從市區回到新界屯門圍村的景況,但第二、三句寫的是「九七回歸」、第四句寫過節返鄉的塞車、第五、六句寫的是除夕時村子的氣氛,也斯的敘事策略則是藉由這幾個在不同時空的場景的拼接來充實「食物」本身的意涵,在上開提及的也斯透過詩與食物的對話,讓書寫食物本身,添加了背後的敘事結構與文化厚度,又猶如中後段的:
你在一堆深褐色的東西裏不知嚐了一口甚麼。
是肉?是菜?這裏面可有我想吃的菜?
煙花。特首。冬菇。炸頭腩。髮菜。金針。
都混在一起了。香港協會新界西地區委員會。
和航運界舉行除夕餐舞會。慶回歸。
迎九七。錦繡年華。風雲羣英會。
前段用的是畫面拼貼的蒙太奇,而到了這一段,則是利用物件的隅舉將兩個不同時空場景的畫面巧妙地如同電影的「轉場」將餐桌上的場景轉至在香江上政商歡慶九七回歸的除夕晚宴。同時,在也斯的詩作中時常去用品嚐食物的味道、色澤、作法等方式提出懸問,製造出在「說與不說之間」之間懸而未決的提問,而這樣的提問同時也連結著其詩中對於香港主體意識的提問,如本文一開始提到的〈鴛鴦〉,和「你在一堆深褐色的東西裏不知嚐了一口甚麼。/是肉?是菜?這裏面可有我想吃的菜?」那個「不知嚐了一口甚麼」的味道即是香港的味道,即是混雜在本土與東西方視野的香港文化自身的隱喻。
2.2塞車的除夕
車沿着彌敦道前行,滿街的聖誕燈飾猶未拆去。
新的排樓豎起來了。我們回答同樣的問題許多次了。
青山還是那麼塞車。屯門還是那麼塞車。
這兒是過去的十七咪半?叫做黄金海岸還是那麼塞車。
我們一直不知甚麼時候才來到你家的祠堂。
翻修的文物徑。許多代人走過,看事物換了名字。
牆上掛滿橫匾。長者都退席了。
塞車的場景若照著「直敘」的邏輯,似乎這段應該擺在詩的一開始,然而在詩的第四句已經提及了在黃金海岸塞車的場景,也斯所使用的敘事蒙太奇的技巧讓敘事的組成不再是平舖直敘,讓塞車的敘事夾在食用盆菜的動作中,這樣的扭曲敘事本身所造成的帶狀畫面為詩製造出詩意。也斯寫塞車,同時也在寫香港的街道,從九龍的彌敦道到連結新界的青山公路,從80年代開始的古蹟保育運動的挫折看到歷史的消逝,規劃於1993年的元朗屏山文物徑多了觀光,景色依舊,但人事已非。
3結語:說與不說之間的九七敘事
一個坐在車廂裏的人。一個走路的人。
一個露宿的人。一個有粉紅色勞斯萊斯和馬桶的。
一個在牆上塗鴉自稱九龍城皇帝的人。手舉起。
筷子舉起在半空。有些說不分明的甚麼就在門檻外。
造成詩意的技巧,在詩中很常以重複句式來達成,詩的最後一段以不同的面貌香港人,拼貼出共同面臨「門檻」的所有人,那門檻是什麼?是詩中開頭第三句的:「九七就在門檻外。」,「就在門檻外面。外面攤子燈火澄亮。/吃東西的人照舊吃。做買賣的人照舊做買賣。」是除夕前攤販街坊在外互動等待過年的場景,九七在即,「離開一個舊的關係。進入新的。快樂嗎?/教徒集會為香港祈禱。怡和照舊子夜鳴炮」,敘事者友人的情感關係作為香港從殖民地變成特區的新關係,詩中的「門檻」對於香港的未來意味著什麼,「應該向前看的。」「明天會更好的。」敘事者這樣說,但沒有人知道。這是在1984、1989後香港社會在九七前瀰漫的不確定感,鄧小平說「五十年不變」、「馬照跑,舞照跳」,整首詩也感染了這樣的氣氛。
也斯這樣蒙太奇敘事手法的跳接,除了使得「除夕盆菜」這個「食物詩」的主角在詩中仍舊處於主題的中心,但除了在描述食物外,食物本身的故事、作者自身的經驗都可以透過詩的敘事展開,然在詩的進行中破碎的片段意象經過組合後形成了有別與僅僅談論食物本身,更加展現詩人企圖在「食物」講一個更大的敘事,而那敘事就在蒙太奇的碎片裡如「說與不說之間」之間的懸而未決,這首詩所面對的即是那否想未來的香港,也斯在其詩裡從不為其發問提供解答,也斯在詩的第二句寫道:「不要問我九七。我回答過許多次了。」與其他首詩不同的是,當時也斯在寫這首詩的九七除夕,恐怕沒有人知道這鍋盆菜嚐起來是什麼滋味,這也是也斯說的:「香港的故事為什麼這麼難說?」的原因。
4.參考資料
周蕾:《寫在家國外》(香港:牛津出版社),1995年。
谷淑美:〈香港城市保育運動的文化政治:歷史, 空間,及集體回憶〉收於呂大樂、吳俊雄、馬傑偉編:《香港・生活・文化》(香港:牛津出版社),2011年,頁89-103。
陳素怡編:《僭越的夜行:梁秉鈞新詩作品評論資料彙編:從雷聲與蟬鳴(一九七八) 到普羅旺斯的漢詩(二○一二)》(香港:文化工房),2013 年。
蕭欣浩:〈也斯的跨文化飲食地圖――以其詩作為研究核心〉,《中央大學人文學報》 第 53 期(2013 年),頁 105-137。
吳風編:《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也斯卷》(香港:天地圖書),2014 年。
王家琪:〈抒情與寫實:重釋也斯的「生活化」詩歌主張〉,《中國現代文學》第 28 期 (2015 年 12 月),頁 129-148。
陳國球:《香港的抒情史》(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6 年。
徐詠欣:〈從也斯看飲食文學的後殖民書寫 : 以《蔬菜的政治》、《帶一枚苦瓜旅行》為例〉,輯於嶺南大學中文系編,《考功集2019-2020 : 畢業論文選粹》(香港 : 嶺南大學中文系),2020年,頁249-263。
--
美術設計:Sorrow沙若
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2/20210205.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也斯 #除夕盆菜 #食物詩 #九七 #蒙太奇敘事
前程似錦的錦意思 在 ɞ 偶疑的梅子 ʚ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生日快樂
2019年的今天,在媽媽肚子裡整整待滿40週的妳,在仍然呈現熟睡姿態的情況下硬生生的被迫來到這世界。妳沒有經過產道的擠壓,也沒有讓媽媽在生產的時候有絲毫的痛苦,如今,兩年後的今天,妳顯得更加美麗。
今天是妳的生日,謝謝妳陪著媽媽一起成長成熟,因為有妳,媽媽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在這明媚的陽光,藍藍的天空,我冀盼著妳能夠快樂地成長,帶著滿滿的祝福過上幸福的生活。
從明天起,妳正式邁入兩歲的階段,離大童階段又邁進了一步,我仍然還是希望妳更加懂事些,無論學習上還是生活中,都該學會對自己負責,並且在各方面不斷的進步。
2019年的2月5日,這一天因為妳的降臨,成了最美的日子,從此在世界上變多了一抹誘人的色彩。無論妳多大,在媽媽眼裡妳就是個孩子,永遠是媽媽的寶貝。
平常一直嚴厲的待妳,那是因為希望妳將來有出息,不須依附他人並能夠靠著自己的能耐無憂無慮生活,從平凡的生活中收獲著不平凡的所有,便能成為妳強大的生財之道。
人家說前程似錦,媽媽認為大概就是如此吧!雖然此時的妳完全不能理解這些話的意思,但媽媽還是會用最大的能耐來祝福護佑妳終身!
我親愛的寶貝,生日快樂,愛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