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聲鈴響》The Innocent-當過去緊咬著你不放,你將破繭重生還是墜入無盡深淵?
你覺得人一生中會遇到幾次命中注定的意外?能有幾次重新來過的機會?
《第二聲鈴響》改編自美國作家-哈蘭科本(Harlan Coben)2005年推出的小說《The Innocent》,由口碑極佳的《屍物招領...
《第二聲鈴響》The Innocent-當過去緊咬著你不放,你將破繭重生還是墜入無盡深淵?
你覺得人一生中會遇到幾次命中注定的意外?能有幾次重新來過的機會?
《第二聲鈴響》改編自美國作家-哈蘭科本(Harlan Coben)2005年推出的小說《The Innocent》,由口碑極佳的《屍物招領》(The Body)、《佈局》(The Invisible Guest)西班牙名導-奧瑞歐保羅(Oriol Paulo)執導。
掩蓋的過去、秘密與謊言
當你遇見真命天女,試圖掩蓋自己曾因過失殺人入獄的黑歷史,深怕嚇壞對方棄你而去,誰知道眼前你所謂的真命天女,卻藏著更不可告人的秘密。
男女主角的相遇本是彼此的救贖,卻因為各自過去的不堪回首,被各方「仇家」找上緊咬不放,不僅兩人生活陷入混亂,周遭也掀起一片腥風血雨。如英文原名,他倆都是被命運擺佈脅迫的無辜者。
第一集男主角Mateo過失殺人入獄,出獄後與心儀的女子Olivia重逢,但漸漸發現對方藏有秘密;第二集突然出現看似不相干的女警Lorena其成長故事,正納悶一二集似乎毫無關聯,直至第二集結尾延伸至第三集開始才明白彼此連結,之後每集幾乎都是套用類似的模式,抽絲剝繭娓娓道來。
嚴格說來,本劇不算是太過燒腦的懸疑推理劇,因為每集開場從不同的人物角色切入敘事,1-8集分別是:律師男主角、女警探、修女、賞金獵人、女主角、爆裂警探、脫衣舞孃、XXX(先保密),事件的關鍵都經由角色口白說得非常白話,儘導拍攝風格與執行仍在水準之上,但選擇這樣的交代手法,相對地也削弱觀看時的震撼性。
個人覺得《第二聲鈴響》觀眾可能得捱過一到四集的鋪陳,五至八集層層堆砌宛如倒吃甘蔗,最後導演再度施展昔日傑作《屍物招領》、《佈局》最擅長的反轉敘事,功力依舊,也做足了前後呼應。
故事雖描繪惡劣的男性掌權者,以及被支配操控的弱勢女性,但整套影集看下來,包括女警探Lorena(Alexandra Jiménez飾)、女同志私家偵探Zoe(Anna Alarcón飾)、脫衣舞孃Kimmy(Martina Gusman飾),都展現強悍的女性反擊能量。
本劇的角色塑造與演員表現皆入型入格,上述三位女演員的詮釋格外吸睛;另外承受喪子之痛的父母親-Jaime(Gonzalo de Castro 飾)、Sonia(Ana Wagener飾),對意外殺害兒子的男主角出現截然不同的反應,也對全劇起了極之關鍵的作用性。
導演愛將-喬伊科羅納多(Jose Coronado),這次詮釋獸性大發的爆裂警探Teo,依舊吸走觀眾目光。
至於喜歡男主角-馬力歐卡薩斯(Mario Casas)的粉絲恐怕感到不夠滿足,由於本劇算是群戲擁有多條支線,馬力歐能發揮的空間受限,只能說他這次的角色真是全世界最衰的男人之一;但細想這個角色其實不好演,既要展現清白無辜的一面,又要流露出欲言又止的神秘感,馬力歐的詮釋依然讓人信服;女主角奧拉嘉里多(Aura Garrido)的多面演繹也極有看頭,第六集的槍戰場面怵目驚心,劇中和苦情姐妹淘的情感也格外動人。
想重獲新生,過去卻始終不放過你。本劇或許在懸疑推理成份無法達到全然的滿足,但透過每個人物剖析,確實也為身不由己的靈魂給予關懷慰問或是鞭策,特別是角色旁白總是用「你」而非「我」,那個「你」說的就是自行對號入座的觀眾。
劇中不論正反派的人性描繪都擁有不堪的過去,及深埋在心底難以向人傾訴的情結,積累的秘密、謊言、背叛、慾望、執念、仇恨、報復,一步步吞噬著你,當所有隱藏的真相公諸於世,你是否能幸運地破繭重生迎來救贖的曙光?還是將墜入無止盡的黑暗深淵之中?這是本劇丟給無限個「你」的人性課題,值得低迴省視。劇本、導演應記一功。
寬恕、放下,兩聲鈴響,吹響再生的號角。也許過去留下的傷痕永遠無法消失,但你總有方法擁抱它和平共處並且瀟灑前行。
(以下微雷慎入)
就在一連串溫情喊話之後,腹黑編導恐怕自己都覺得肉麻,於是結尾再來個「還原真相」⋯⋯對於為求自保的反擊和善意謊言,個人認為是無傷大雅的小趣味,在此對編導獻上帶有賊笑的敬意。I knew it!!! 讚啦。
文│楊達敬 Gordon 20210522
*覺得Mario這次讓你看不過癮的朋友,在此奉上Mario健身照,請笑納。
@netflixtw @netflix @netflixspain.official @theinnocents @uripaulo @mario_houses @aura_garrido @_jose_coronado @cdfalexandraj @margusman @gonzalo.de.castro_gdh @anawagener #mariocasas #netfix #theinnocent #innocent
前後反轉英文 在 Pazu 薯伯伯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四年前寫的《北韓迷宮》,早已斷市,有時讀者問我哪裡能買到,我也不知道,連我自己也沒有保留一本。我一直想再次推出此書,因為即使事隔多年,回看北韓的遊記,卻越來越多共鳴。
北韓迷宮(增訂版)
作者:Pazu薯伯伯
ISBN:9789888599486
出版日期:2020年07月
出版社:天窗(香港)
在旺角序言書室、北角森記,以及各大書店,均有發售。
* * *
造神總動員
文:薯伯伯(節錄自《北韓迷宮》增訂版)
在主體思想主導的國家,神化了的國度,世界上沒有混沌產生的過程,一切皆有其因由。金正日神化其父之際,也同時為自己添上光環。金正日年幼時有個俄文名字叫尤里·日成诺维奇·金,出生地明明是蘇聯,卻又改成是檀君隱居的白頭山[1],還假裝生時有雙虹浮現,燕子飛來,更抄襲耶穌伯利恆之星的故事,在官方宣傳中聲稱自己出生時天上也出現明星一顆,預告偉大領袖的降世[2]。
英國小說家佐治奧威爾在其反烏托邦小說《一九八四》裡有個政府部門叫真理部,職能就是做宣傳、新聞以及訊息傳播等,強調「真理」二字,正是因為其所作所為,本身就沒有半點真理可言。真理部有句口號是:「誰控制了過去,就等如控制了未來;誰控制現在,即能控制過去。」小說裡有一段溫斯頓與奧勃良的對話,我覺得很深刻,在這裡引幾句[3]。
溫斯頓是書中主角,思想略為動搖,被官方派來的核心黨員奧勃良「引蛇出洞」,最終在友愛部受到審問。
奧勃良質問:「難道過去是具體存在於空間?是否有個地方,固態物體世界,過去仍在發生?」
溫斯頓答:「不是。」
奧:「那麼過去到底在哪裡?」
溫:「在紀錄裡。寫下來的。」
奧:「在紀錄裡。還有——?」
溫:「在腦海裡。在人的記憶裡。」
奧勃良滿意地說:「在記憶裡。很好,然後呢?我們,黨,控制所有紀錄,控制全盤記憶。然後,我們控制過去,難道不是嗎?」
奧勃良的意思,就是「老大哥」既然能修改自古以來的歷史,過去就能搖身變成人民相信的唯一現實。金日成的戰績是虛構的,金正日的出生是虛構的,金正恩的童年也是虛構的。
說起新三代領導人金正恩,朝鮮官方雖稱他是「軍事天才」[4],卻在一次視察活動時前後反轉地拿著望遠鏡,跟香港著名風水師搞錯羅庚方向一樣,大出洋相。
在這個幻想構建的國度,我還是忍不住去想,人民表現出來的由衷,到底是真心還是假裝,認真抑或保命。
* * *
[1] 白頭山即長白山,檀君則為朝鮮傳說時代的始祖,但其人是否真實存在,沒有明確的考古證據。
[2] Cha, Victor,《The Impossible State: North Korea, Past and Future》,紐約:Ecco,2013再版,第82頁。
[3] 擇自《一九八四》的第3章第2節。
[4] 2014年12月年底出版的日本《新潮週刊》,還稱朝鮮的官方宣傳指出,金正恩3歲就懂得射擊,5歲則駕駛戰車,7歲能開飛機,9歲可以操縱火箭,十幾歲留學瑞士時已精通英文、德文、法文和義大利文,完全具有領導人必要的資質和能力,是天才中之天才。不過這類奇特消息,雖然很符合世人心中的北韓宣傳,但也可能只是外媒挖苦杜撰,僅在注釋中標記一下。
* * *
Patreon | 一分鐘改變寫作風格,抹去語言指紋
https://www.patreon.com/posts/37740243
前後反轉英文 在 普通人的自由主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了研究中國疫情,我不得不讀許多共產黨的官樣文章,尤其是習近平的演講。因為我經歷過國民黨大中華的官場文化,所以讀起來,有似曾相識之感,但共產黨的廢話功力,還遠勝過國民黨,不禁讓我懷疑這共產革命,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美國建國前後的社會,也經歷過巨大的革命變革。原先社會的菁英,學習的對象是歐洲的貴族,不入流的公子哥兒嚮往歐洲貴族的風花雪月,而統治貴族般地憂國憂民,才是有為士紳青年的志向所在。這些有為青年,瞧不起金錢,追求的學問是科學與哲學,喜好的娛樂是音樂與藝術,對實用的知識,不屑一顧,就連醫學、法律這些後世顯學,也被視為二流。唯有不為五斗米折腰,能超脫個人私慾,談古論今,才是當代一流領袖。所以這些青年,彼此較量的是文采,看誰懂的多,引經據典是否多且恰當,講話與寫作語句的複雜與講究,也是分出高下的關鍵。
沒唸過大學的華盛頓,很有這種貴族紳士情結,要和那些名校畢業的建國群賢比肩齊坐,華盛頓反而更要掉書袋。有時候看他的文書,我都很頭痛,文句複雜而冗長,讓我很想改他文章。就像現在讀習近平的廢話一樣,我可以把他的萬言講稿,用一百字就搞定。
但美國建國以後,「人生而平等」的精神,逐步瀰漫到社會,自此沒有君王,沒有貴族。對舊時代的士紳青年,那是一個逝去的黃金年代,但對千千萬萬的新時代青年而言,未來的世界,沒有任何限制,人人可以做夢,人人可以在這個新世界出人頭地。貴族算什麼,我們都革了英王的命了,誰在乎你的頭銜?財富算什麼,我們可以發的財,沒有盡頭,遠不是你們這些舊時代地主的繼承財產可以相比。所以慢慢地,新時代的青年,追求的學問,不再是虛無飄渺的歷史哲學,更沒有時間風花雪月,他們要的是實際的學問,可以出人頭地的知識,律師、醫生、小商人的地位,越來越高,而且越來越忙,忙著發達都來不及了,還有時間講究文句的結構與複雜性?不僅拉丁文這些舊時代的「高貴學問」被丟棄一旁,連英國英文都不再被視為正統,不少建國後的領袖,認為「美語」是新時代的語言,所有的學問,都要用這新時代的美語來發表。
務實的美國精神,來自這樣平等的世界觀,兩百多年過後,美國還是全世界最務實的國家,美式英語還是全世界最簡單、最清楚的語言。
另一方面,共產黨治理的中國,和千年帝制下的中國,沒有太多的差別。領導國家的共產黨人,和帝制下的儒學國家機器,並沒有二致。清朝的士大夫,不屑西方科學技術的態度,也許在現代共產黨人之中,沒有那麼明顯,但清廷官員比賽八股文的心態,放在共產黨官場裡,一樣適用。治理國家靠的是管理能力,當你有明顯清楚的目標時,比如說像脫貧指數,比如說像實體建設,能不能幹,一下就看出來,如果上層也注意這些績效目標,幹才可以往上爬。但一旦到了高層,能力與目標不是那麼直接相關,關係良不良好、權鬥能力突不突出比較重要的時候,領導們之間,就要開始比「文采」。官大學問大,官場的文采,就是廢話的功力。
我們常看到中國和北韓的官員開會,照片裡看到的都是領導講話,下面的官,拚命記筆記。你以為領導都在講廢話,而下面都在塗鴉,都心不在焉,那就錯了。每一次開會,都是一場文采的較勁,能夠把一句話就能解決的事,講成一百句,那是偉大領袖才辦得到的。而記筆記,則是在無數廢話裡,找出有意義的真正指令,那也是件困難的任務。於是舉國官場,紛紛教育出專講廢話的笨蛋。
但共產黨官員的追求文采,還是和帝制儒生有許多差別。人民起義的共產革命,在精神上,是民主的,意圖把億萬人民放在國家的中心位子,想要反轉帝制或是封建的壓迫體制。出於這樣的精神,共產黨的政府,經歷過文化大革命的政府,還得強調「親民」,還得重視白話。只有毛澤東可以引經據典,吟詩作對,其他人想要紓發才情,只能用白話文。於是講廢話的共產黨官員,還不能真正地比才情,寫的廢話,還一點文學深度都沒有。所以今天的中國,才會把「不要出門,不要出門,千萬不要出門」這種標語作成大字來讀,也才會被日本人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的小小詩文給驚倒。
哪一天中國官員不再講廢話,就是中國真正步入平等自由的現代國家的那一天。
前後反轉英文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有記憶以來歷經了四位總統: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台派幾乎都是在僥倖中度過,不太關心政治的人,大概不知道這種一路提心吊膽是什麼感覺。
1996年民進黨彭明敏輸給李登輝,李登輝一度是綠營支持者非常痛恨的人,直到他離開國民黨,他成為許多台派尊敬的人之一;2000年總統大選,因為連戰跟宋楚瑜分裂,陳水扁勝選,台灣有了第一位非國民黨籍總統,也是史上第一次政黨輪替,得票率:連23%、宋36.8%、扁39%,我至今仍不敢想像連宋任一人成為總統,台灣的命運會是如何;2004年,連宋為了勝選而合體,陳水扁則在槍案的爭議中險勝,蔡英文也在這一年加入民進黨。
2008年,許多台派最痛苦的一年,因為扁家貪污案風暴,民進黨聲勢跌落谷底,蔡英文在這一年當選民進黨黨主席。總統大選,馬英九壓倒性獲勝765萬票當選總統,同年底因國台辦陳雲林來台,引起綠營民眾抗議,但被警方打壓致流血衝突,蔡英文得到「暴力小英」稱號,隨後爆發野草莓學運,此學運的訴求未能成功,也草草收場,但影響了後來的政治運動。
2011年,蔡英文贏得黨內初選,代表民進黨競選總統,大概就是這一時期前後,民進黨的形象開始扭轉,從草根走向菁英,從老化走向年輕,蔡英文爭取到過去民進黨難以吸收的青年選票,競選風格也一改過去的悲情訴求。2012年,馬英九競選連任成功,蔡英文在晚會上發表了那段著名的敗選感言。
從2008年到2014年,是整個台灣經濟和政局最糟糕的時候,也是社會抗爭的高峰,22K、油電雙漲、633跳票,ECFA、服貿,馬英九缺乏經濟專業,又過度依賴中國,太渴望在歷史上留名,但是中國的名冊,最後引發了太陽花運動,後來的事同溫層也都很清楚了,不過民進黨在這之中的角色卻甚少被提及,早在318爆發前,民進黨段宜康、葉宜津、陳其邁就已組成服貿審議小組力抗強推服貿的國民黨,綠營多位立委夜宿立法院駐守主席台,而蕭美琴、吳宜臻、吳秉叡等立委,在立院未被佔領前就已宣布絕食反對,民進黨也與多個公民團體合作反服貿。
2014年終於贏得一次台派大勝利,這次民進黨的縣市長版圖回到1997年的盛景,而太陽花的最大收割者柯文哲如願高票當選市長,也給其他第三勢力打下強心針;2016年時代力量取代親民黨成為第三大黨,民進黨也迎來台灣史上第一次的台派政黨過半,這樣的大好形勢,也加速了年金改革和婚姻平權的進行,一切改革看似勢在必行,而馬英九時期委靡不振的經濟也持續爬升。
2018年,民進黨的完全執政僅兩年多,卻換來台派史上最慘敗選。諸多原因,年金改革得罪軍公教家庭,婚姻平權得罪廣大保守派,流失基本盤,改革派也不願支持,加上青年選民投票率低而有了這樣的結果。這次敗選也嚴重動搖蔡英文的總統地位,以及競選連任的正當性,轉圜是在習近平的對台喊話,蔡英文打破92共識謊言的創舉,再加上民進黨改變宣傳策略,讓默默做事得來的政績終於被看見。
蔡英文的支持度漸漸回到2016年的水準,但充滿更多變數的區域立委和不分區立委卻沒有那麽樂觀,在民進黨完全執政這三年多,國會通過的法案無論在數量還是品質上都是歷屆之最,有許多法案甚至是台派選民不敢想像的有生之年系列,像是同婚、年改、轉型正義還有反滲透法。
在我小的時候,民進黨被許多人認為是暴民政黨,其支持者都是低俗沒唸過書的鄉下人,民進黨代表不安定、不穩定、缺乏成熟,是一個選民討厭國民黨時的備用方案,只有在國民黨表現最差的時候才會被考慮。所以我才說,我們綠營支持者總是在提心吊膽中度過。
國民黨有著壟斷政治七十多年的黨國優勢,所以長期以來,民進黨的形象一直無法與穩定劃上等號,而蔡英文擔任總統以來,最大的改變就是國民黨的「穩定感」開始轉移到民進黨身上,讓許多選民意識到,原來主權與經濟可以兼顧,原來不用綁定中國就能發展外交,原來本土化獲得尊嚴的感覺是那麼好,原來支持民進黨不再是冒險而是投資。
沒有任何猶豫,蔡英文絕對是我經歷過的總統最好的一個,也是最謹慎,最不畏懼改革壓力的一位,她不浮誇,也不像政治明星,做多少事說多少話,慎重而謙虛,但在捍衛主權和人權上從不退縮。可台灣不是一個元首專斷的社會,再有能力的總統都需要戰友,這三年多的執政成果,理應由同樣的團隊繼續進行和推動,因為他們有經驗、通過考驗,而且證明自己得以被信任。
做為一個台派,我總是嘲笑藍營支持者,但有一點我曾經羨慕過他們,就是他們支持的政黨代表安定,而如今我支持的民進黨也朝著代表安定的方向前進,但這前提就是民進黨立院必須取得過半才行,同溫層大多是受到「資訊性」影響,才成為綠營支持者;但同溫層以外是受到「規範性」影響,才能理解到國民黨的黨國惡質,這是「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差異,這也是我們不能高估理性和啟蒙的原因。
民進黨贏得國會,代表蔡英文的改革可以無後顧之憂,不用擔心背刺,同時也代表反併吞、護主權、拚經濟、顧外交、要國防的路線被選民認可;但若泛藍聯盟在國會過半,那麽就是92共識的回魂,反同婚、反年改、反轉型正義、反性別教育、親共勢力的回流,然後台灣繼續被世界各個民主國家評定為「自食惡果,我們也救不了你」,覺得這些不可能嗎,馬英九時期就是這樣。
許多朋友仍在小黨和大黨之間猶豫,但台派小黨失敗了還可以捲土重來,而台派大黨失敗了,就是國民黨甚至中國的勝利。唯有穩定了台派大黨,才有台派小黨發展的空間,而不需要時時活在警惕和風險中。
宣告我的投票意志,2020年1月11日,我會把三張選票都投給民進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