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剃胎毛用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剃胎毛用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剃胎毛用意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陳鈺萍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昨天門診,阿萍醫師帶兩位來產檢的孕婦,參觀四季和安婦幼診所的生產環境。「我們可以開始來籌劃一場生產PARTY囉!」阿萍醫師這麼跟媽媽們說。🎉 候診的媽媽問診所的樂得兒房有幾間?跟診的同事回答:「對陳醫師來說,每間房間都是樂得兒!」把陳醫師還有躺在檢查台上正在照超音波的朋友逗得好樂啊!😁 八月二...
剃胎毛用意 在 陳鈺萍醫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昨天門診,阿萍醫師帶兩位來產檢的孕婦,參觀四季和安婦幼診所的生產環境。「我們可以開始來籌劃一場生產PARTY囉!」阿萍醫師這麼跟媽媽們說。🎉
候診的媽媽問診所的樂得兒房有幾間?跟診的同事回答:「對陳醫師來說,每間房間都是樂得兒!」把陳醫師還有躺在檢查台上正在照超音波的朋友逗得好樂啊!😁
八月二十日陳醫師將在四季和安婦幼診所舉辦不與任何廠商合辦的收費親子教室,也將跟大家說明如何讓每間房間都是樂得兒房,報名方式即將公布,敬請鎖定!
【我們的寶寶是「家生」】
不知道妳對生產的印象是什麼?這是生產改革行動聯盟夥伴梁莉芳的在助產師協助下的居家生產經驗,她是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助理教授,丈夫則是心臟科醫師,透過他們的選擇思考與經驗分享,希望更多人能理解,生產有更多必須理解的過程,以及為自己做選擇的可能與機會。
-----
我腦子裡出現的第一個畫面是,高中護理課時看的生產影片,產檯上血淋淋的疼痛……坐月子期間,來家裡幫忙的月子阿姨分享了一段陳年往事。她的老大已經三十歲了,但回想起生第一胎的經驗,還是有著記憶猶新的恐懼。她說,懷第二胎的時候,因為初產的經驗太不好,她還動了人工流產的念頭。
懷孕之後,透過身邊朋友和網路(準)媽媽論壇的分享,我才知道,大多數的女人對於生產這件事情,都抱有或多或少的擔心、焦慮和害怕。原來,迎接新生命的心情,不全然是喜悅。
生活在現代社會的我們,對於懷孕和生產的想像,總是難以離開西方醫療專業。孕期密集的進出醫療院所,除健保給付的產檢外,還有花樣愈發增多的超音波檢查,這些科學技術的發明,是減少了我們對懷孕的擔心,還是創造更多(準)父母的不安?醫學的進步雖然降低生產風險,但也將女人懷孕生產的身體疾病化。懷孕生產的自然過程,變成需要產科醫師主導、介入和依賴各樣科技物完成的醫療行為。孕婦不是病人。高度醫療化的結果造成,懷孕和生產過程中,孕婦真實的身體經驗被客體化和邊緣化。醫學專業知識和科技檢查成為(準)媽媽們認識身體/心理變化以及了解肚子裡的寶寶發展最具權威性的管道。
懷孕早期,我和伴侶討論過居家生產的可能。接受醫學養成教育又在醫院工作的他,對這樣的提議十分焦慮。對於生產方式我們做了很多的溝通,除了居家生產之外,也思考其他的可能性。透過溫柔生產協會的網站,我慢慢認識溫柔生產的概念,並對居家生產有更多具體的了解。不過,因為工作忙碌的緣故,加上顧及伴侶的心情,折衷之下,我選擇了相較下願意溝通想法,願意彈性化標準生產流程的婦產科醫師。
懷孕後期,我開始跟醫師討論生產計畫,拿到一張產科提供的表格讓我勾選,包括剃毛、灌腸、剪會陰等所謂的標準化流程。不過,醫師加了一句但書,除了產婦的意願外,我們還要斟酌當下的狀況。隨著預產期的接近,標榜安心生產的醫療環境,我的心裡卻充滿不確定和懷疑,不知道進了醫院、產房之後,面對醫療權威和醫院的組織文化,我還有多少提問和做決定的能力/權力。迎接新生命應當的喜悅之情,似乎因內心的不安而打了折扣。
懷孕期間,伴侶和我都很忙碌,除了各自的工作外,也忙著找房子、搬家,希望可以在安穩的新家迎接寶寶的到來。忙碌的工作和生活,讓我對於懷孕、生產和當媽媽這件事情沒有太多真實的感受。有些時候,甚至忘記自己懷孕這件事情。只有寶寶的胎動會提醒我他的存在,真實的在我的身體裡,我們一起。
寶寶36週的時候,我們認識了邱明秀助產師。十幾年前,在花蓮念研究所時,我常騎車經過明秀姊的助產所,門口牆面溫暖的色調和氛圍,總是吸引我慢下車速投以目光。只是那時,結婚生子這些事情離我很遙遠,沒機會弄清楚,助產所是個什麼樣的地方,助產師的工作又包括什麼。
要說服接受醫學教育、在醫療院所工作的伴侶選擇居家生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搬出醫學實證研究的數據、其他國家的居家生產現況,助產師邱明秀不僅和我們分享她的信念和工作知識,也提供許多相關的專業資訊以及其他產家的經驗。懷孕期間的家訪,邱明秀助產師來家裡探視待產和生產的環境,提醒我們該準備的物品,同時,建議我們擬訂以產婦為中心的生產計畫書,寫下我希望的待產環境、生產過程、爸爸的任務,以及寶寶出生後的清理和媽媽的接觸等等。
12月15日,家生出生的那天,一早我搭公車到山下的花市搬了好幾盆植物回家,中午為自己煮了一鍋咖哩,懷孕後期,胃口大開的我,有隨時需要滿足的口腹之慾。咖哩還在爐上,出現了象徵產兆的落紅。將落紅的照片傳給邱明秀助產師後,隨即接到明秀姊的電話,她已經迅速的找好北上最近的列車時間,準備要來協助我們一起迎接寶寶的誕生。
傍晚五點多,先生從台北車站接回邱明秀助產師,沒多久,從龍潭來加入助產團隊的好友怡雯也到了。子宮收縮伴隨的陣痛越來越規律且強烈,身體的疼痛和心裡微微的不安,因為伴侶、好友以及助產師的陪伴,而得到舒緩。我們家的四隻貓咪們,不時在房門口探頭探腦,好奇著他們的家生弟弟什麼時候會來報到。
待產的過程,必須要進行內診的時候,助產師都會先徵求我的同意,並說明內診的用意。除了仔細說明產程的進展,減少我因為不確定和未知而產生的焦慮外,助產師也鼓勵我變換身體的姿勢,透過按摩、淋浴、規律呼吸等方式,減低身體的疼痛。寫文章的現在,家生八個多月大,我對於生產過程裡痛的記憶,已經十分模糊了,回想起來的,是迎接寶寶的期待,是伴侶和好友的支持,是在熟悉的家裡,寶寶和我們一起創造的,關於新生的珍貴回憶。
生產是寶寶和媽媽一起努力創造的經驗。助產師溫柔的語調說著,當寶寶的頭進入產道後,代表他已經準備好要來探索這個世界,媽媽要做的是協助他,並且相信自己和寶寶的力量。靠著枕頭,我斜躺在臥房的床上,伴侶在身後支撐著我的身體,助產師拿著鏡子,我可以在陰道口看到寶寶的頭髮,我知道,自己再努力一下,就可以和寶寶相見了。
聽到家生宏亮的哭聲,他在我們的床上出生了。爸爸在助產師的指導下接住寶寶,將他抱到我的胸前,他開始自然的尋乳反應。在媽媽的子宮裡暫居近十個月之後,我們終於見面了。在助產師協助下,伴侶剪斷寶寶的臍帶,幫寶寶油浴擦澡,清理身體。助產師幫忙寶寶做簡單的新生兒檢查,在健兒手冊上蓋腳印。擔任心臟科醫師的爸爸,聽過無數病患的心音,拿著聽診器,第一次聽自己寶寶的心跳聲。因為居家生產,我們的寶寶不需要經歷像轉運站般的流程,可以在我們的身邊開始認識這個世界。
家生的誕生過程,沒有不必要的醫療介入和藥物催生。在邱明秀助產師的協助下,我們一起經歷生產經驗可以創造的力量。過程中,我重新學習傾聽身體的聲音,找回因為忙碌的工作而被破壞的,對身體的信任。
孩子的命名曾經困擾我們好一段時間。最後,寶寶取名「家生」,理由很簡單,他在家裡出生。個人即政治。媽媽也私心希望,在未來無數個需要自我介紹的場合,他可以這麼介紹自己:「我叫家生,我在家裡出生。」
--
梁莉芳為婦女新知基金會董事、陽明大學衛生福利研究所助理教授
(本文曾刊登於罔市女性電子報)
剃胎毛用意 在 韓國人妻小八現之外籍媳婦不好當嗎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31012 小八自然產記錄」
20131012週六凌晨12:30am
要睡前,
請田大少拉我一把從床上起去身廁所時,
突然覺得下面有東西漏出來,
我原本還以後自己竟然漏尿?ㅎㅎ
去廁所一看,內褲沾有淡淡又水水的血跡,
馬桶內的尿,白色混濁液體出現。
心想,哇~我羊水破了吧!?
「終於要生了。」
於是趕緊洗澡、洗頭,刷牙洗臉,
拿著生產包及媽媽手冊,向醫院奔去。
其實醫院離家很近啦!
到醫院給01:10am,漸漸地陣痛來了@@
護士讓先一個人在(四人房)待產室待著,
這裡老公還不能進來陪我@@
就這樣自己獨痛了好一陣子,
這中間護士有來做內診,約半小時一次,
看開了多少,
接著剃除下面的毛(只剃下面要生產的那附近)
再過一陣子,就輪到灌腸了。
人生有記憶以來的「灌腸」,
也許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吧!
護士拿著針筒進行灌腸後,叫我要忍五分鐘,
說真的,半分鐘就好想衝廁所,
一直忍著並看著、數著秒針,
忍近四分鐘,向護士問說:可以去了嗎?
(這時已滴了幾滴(屎)在床褥墊上,
真的太難hold住!)
好險她說可以了。
很嗨心的朝廁所狂奔去。
嘩啦啦地,拉了一泡。
其實這幾天,幾乎每餐飯後都會去上大號,
所以灌腸後,那個量並沒有誇張的多。
好像到凌晨兩點多,(時間不確定)
我移到了個人生產房,(之前有先參觀環境了)
(裡面還很哭夭的有電視、沙發! 給誰看??)
準備真正地大陣痛及寶寶的來臨。
沒多久,終於阮尪來了。
(他一直在外面等著,真不知那時他的心情如何?)
哇~真正的陣痛也來的密集,
也越來越痛,痛到我到處抓。
「女人在陣痛時,男人在旁邊真的要"閉嘴"!
抓著老婆的手或被老婆抓著就好。」
因為之前沒上過什麼生產課,
直到在產房時,
田大少看完產房的生產說明,
才教我怎麼呼吸啦。@@
天啦,陣痛痛到,我喊著他的全名並喊痛,
這可惡的護士還進來說:
別喊痛,這樣寶寶也會感到壓力喔!
(我那時,真的超討厭那護士的,
覺得超沒人性的她們!)
於是老娘,真的喊了一兩次後,就沒再喊痛了。
三點多開始,
兩位護士有先來幫我生產,壓肚子,
主要讓我寶寶更接近洞口吧!
讓產道更開,
並讓我了解怎麼出力。
執行了半小時吧,她們竟然走了,
因為一直施力對寶寶不好ㅠㅠ
然後再一段時間又來執行一次,
那中間,比我晚來一小時的一位產婦
她在隔壁房,又喊又叫的,在四點多生了她的第三胎。
(我在生時,
明明護士也有叫我別亂出聲的啊,
怎麼她就可以?)
近五點吧?!
看著她們推著一堆東西來,
原來,真的可以生了,耶比!
沒多久夜裡的執班男醫生來了,
再加原本的兩位護士及一名要整理寶寶的護士。
都來了!
開心。
因為真的很難持續出力,
醫生最後用"吸"的把寶寶一同吸了出來。
(可能生產有點不順關係,呼吸有點不順的樣子!)
寶寶一出來,就得待保溫箱,
好佳在,待了半天觀察後,沒事了!竹
我可以感覺到寶寶的頭出來耶,
接著肩膀(記得這時就可以不用出力了)
然後,就是爸爸剪臍帶,
再整理寶寶,看寶寶了。
生產及整理寶寶過程,
我家老公竟然沒拍什麼照片@@
應該也很難拍吧!
另一方面,護士好像也不太願意給拍。
寶寶出來後,
就剩下我、一位護士、醫生在幫我縫下面,
依稀有感覺到醫生有剪下體,
但縫?十分清楚他在縫,而且也是會痛。
好像有到剪屁股處~所以~
縫那裡最顯痛,
之後,
我最難熬的也是面對那屁屁縫痕的痛。
坐不能坐,躺著也會很不舒服。
「起身、走路、坐下都好難熬熬。」
現在第二天了1013(週日),我那屁上的傷口還在痛。
生完,直到早上八點多,我才知道要尿尿這件事的嚴重性,
因為太久都沒去尿,那可能會面臨插尿管,
一想就痛,
所以一直灌溫水及喝生化湯中,
陸續喝了至少兩公升有吧!
直到近11點(放炮!)
我尿了,好開心啊。
因為灌太多水,之後就一直不停地向廁所報到。
每上一次廁所就換一片產褥墊,
第一天就換了十幾片有吧。
田大少說,就算產褥只有流出一點,還是每次都得換。
也是啦,乾淨最重要。
所以記得生產完,就可以多補充水。
害我緊張鼠了。
生產完後,在恢復室裡等待我的單人房到中午12點,
才有空的單人房。
自付費₩九萬五一天,政府有補助一半,
但只能住兩晚,待三天,
之後再住要₩19萬,不然就去更享受的月子中心。
若是去七人房,是免費的,
當然,剛生完,我跟田大少都累了,
個人房還是值得一花。
第一天產完,沒量體重,
生完肚子誇張的大,像七八個月大。
第二天剛近中午去量,69公斤,
生前我忘了去量體重,
但前幾天(前三天吧)是62.9公斤
天哪?
寶寶3680克。
那,這算什麼? 沒瘦?
傳說中的羊水也沒重多少?!
現在(第二天)明顯覺得自己在水腫,
臉好腫,再加上人又沒整理,
十足十的阿珠嬤一枚。照到自己都會嚇到!
第一天下午四點開始試著親餵奶。
第一次護士講什麼基本上都聽不太懂,
全靠著偷看別人及自己摸索。
雖然試著問同時其他餵奶的新手媽媽,
但大家好像都在學習中,幫不了什麼忙。
第二天,還是沒什麼奶,
雖然被咬的很痛,但還是要再餵。
(之後還真的被咬磨破皮)
今天第二天1013(週日),
因為昨天出力關係,早上醒來背好痠,
手因為抓東西關係整個手臂也好痠,
難怪那個生第三胎的,生完在恢復室裡,
她老公在幫她按摩手,原來用意在此。
生完,一覺起來竟全身痠痛、
下面也痛、奶也痛、手臂也痛!
看來只有頭髮及指甲沒痛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