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刻印章禁忌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刻印章禁忌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刻印章禁忌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刻印章禁忌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系列文章,幾乎每一篇都在談千里馬該做的事,只有這一篇在談千里馬不該做的事。 如果你自認是一匹千里馬,那麼你沒做該做的事,頂多就是一匹普通馬,循規蹈矩仍有升遷的機會。 或許時間長一點、玻璃屋頂矮一點,畢竟千里馬還是極少數,大部分的上班族都是普通馬。 但是如果經過努力,你被發現可能是匹千里馬,那麼...

刻印章禁忌 在 Gina環球旅行生活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7 00:07:41

今天要來寫的是Anini禧印的個人印鑑以及公司專用的3D立體印章,一開始我也是搞不懂,廠商寄了幾個實品當樣品給我之後,才知道有這麼特別的3D立體印章!這家的有分為黑檀木、紫檀木、綠檀木印章木材,這種東西看懂得就是一分錢一分貨,高級木質堅硬高密度入水則沉。其實去年廠商就有寄給我開始使用,下面照片也都有...

  • 刻印章禁忌 在 Terry&Friends程天縱與朋友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29 18:11:15
    有 172 人按讚

    這系列文章,幾乎每一篇都在談千里馬該做的事,只有這一篇在談千里馬不該做的事。

    如果你自認是一匹千里馬,那麼你沒做該做的事,頂多就是一匹普通馬,循規蹈矩仍有升遷的機會。 或許時間長一點、玻璃屋頂矮一點,畢竟千里馬還是極少數,大部分的上班族都是普通馬。

    但是如果經過努力,你被發現可能是匹千里馬,那麼就有機會接觸到極高層的伯樂們。

    這時如果你做了千里馬不該做的事,給伯樂們留下深刻的壞印象,結果不是回歸到普通馬這麼簡單,而是有被「扣分」的風險。

    這篇文章提到了6個雷區,都是許多優秀人才踩過的,不得不小心。

    尤其在網路時代,年輕人都在社群平台上聊天,而且經常互相「虧」、挖苦、諷刺,說的人百無禁忌,被說的人也不介意。

    當這種網路交流方式,成為潮流和習慣後,踩到千里馬的6個雷區,幾乎是很難避免。

    如果你想要在職涯上,找到自己的伯樂,成就一番事業,除了要做好千里馬該做的事之外,更要知道千里馬不該犯的錯誤,避免踩到這些雷區,否則真的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https://tuna.mba/p/210929

  • 刻印章禁忌 在 張國耀 Chong Kok Yew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1-27 14:08:05
    有 6 人按讚

    有分享就有機會!

    【#免費門票:台灣限定《#情攝大師》電影有獎活動】

    著名時尚攝影師 #HelmutNewton 紀錄片《情攝大師》將於12月初在台灣上映, #前景娛樂 聯同本專頁向身處 台灣的讀者帶來有獎活動,送出免費特映場電影門票!(#詳情參看文末)

    今年是德國猶太籍攝影師 #漢姆特紐頓 100歲冥誕紀念,這位充滿爭議性的時尚攝影師,60多年攝影生涯中,曾為多本國際時尚雜誌拍攝,帶領時裝攝影的潮流,亦引來女性主義和性別平權運動者的猛烈抨擊。

    「攝影界有兩句髒話,一是『藝術』,二是『好品味』」Newton說:「我喜歡粗俗(vulgarity)。我對壞品味非常著迷,它比所謂的好品味更令人興奮,這無非是一種標準化看待事物的方式。好口味是反時尚,反照片,反女生,反色情的!」

    在今天政治正確和 #MeToo 的年代,我們該如何看待Newton的照片?導演 #GeroVonBoehm 在紀錄片中邀請了多位與他共事過的女星、模特兒和時尚圈重要人物現身說法。

    ——————————————————————

    《穿Prada的惡魔》角色藍本如何看Newton?

    受訪人物包括:《 #穿Prada的惡魔 》小說和電影角色藍本、美國版《VOGUE》總編輯Anna Wintour,80年代名模、歌手、演員、《 #007雷霆殺機 》龐德女郎Grace Jones,有「 #真人芭比娃娃 」之稱、由老佛爺Karl Lagerfeld提拔名模Claudia Schiffer。

    由模特兒轉型成演員、拍攝 #DavidLynch 經典電影《藍絲絨》(Blue Velvet)的女星Isabella Rossellini,以及曾拍攝《星塵往事》、《池畔謀殺案》等過100部電影的女星Charlotte Rampling等,逐一回應種種爭議,訴說照片背後故事。

    導演 Von Boehm曾奪得紐約國際電影電視節「世界金牌獎」,本身是一位作家、記者,也是Newton相交多年的好友,他取得Helmut Newton Foundation授權使用從未公開過的影片、錄音和獨家素材,還有Newton妻子攝他的家庭錄像,來紀念這位攝影師傳奇的一生。

    ——————————————————————
    怪癖之王挑戰女性刻板印象?

    「我愛女性,勝過其他任何事物。」Newton在片中宣稱,否認作品物化女性的指控。

    「一堆厭女的男人都會這樣說。」著名的作家、評論人、女性主義者 #蘇珊桑塔格 ( #SusanSontag )反駁指:「主人都會愛慕他的奴隸。」雖然,她沒有在著名的評論集《 #論攝影》( #OnPhotography )談及Newton的照片,但她在法國一個談話節目中指,儘管Newton是個友善的人,可是「作為一位女性,你的照片讓我感到非常 #貶抑女性 ( #misogynist )。」

    Newton以拍攝性感而形象強勢的女性黑白影像見稱,他的照片介乎在時尚攝影和情色攝影之間。一方面,相中都是身材高䠷、衣著暴露、具情色暗示的年輕女性;另一方面,這些女性看起來具有自信和力量,挑戰社會對女性的刻板印象。

    有別於從前廣告攝影,著力拍攝貌美的女性穿上漂亮的時裝,Newton打破了這個規舉,照片更進一步在顯示出財富、慾望和一種令旁人稱羨的生活方式,開創出新的廣告攝影潮流。70年代起,他的拍攝主題更經常加入戀物、暴力、SM等禁忌的元素,作品經常受到社運團體及時尚圈的批評,更令他獲得「 #怪癖之王」( #KingofKink )的稱號。

    ——————————————————————
    照片物化女性還是讓女性充權?

    例如他會讓女性與一隻看來具侵略性的狗隻一起拍攝、在女孩旁邊加上利刀等危險用品,相反,在他的照片中,男性「就像帽子或鞋一樣的配件」,常常成為可有可無的元素。其中一張照片,一位手上帶有 Bulgari 鑽石的女士用力把烤雞撕開,照片惹怒了這家奢華珠寶品牌,威脅要停止在法國版《Vogue》登廣告。另一張為《Stern》雜誌拍攝女星Grace Jones封面廣告照片,Jones赤裸對鏡頭微笑,雙腳被鎖起,則被在Alice Schwarzer等女權份子告上法庭。

    另一邊廂,他鏡下的女性卻對照片有自己的見解,德國名模Sylvia Gobbel說:「Helmut給我的感受是強大的能量,我控制整個場面,我不再是隻鹿,而是與獵人平起平坐。」Newton在古典場景拍攝他拍攝女星Charlotte Rampling側身全裸入鏡的照片,也被倫敦 #國家肖像館 (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收藏,足見其作品的藝術水平。

    Newton形容,自己照片展現出女性「勝利」的姿態。「對我來說,肖像攝影吸引我的地方在於權力和性。性與賦予權力,我想當我為有政治權力、經濟權力和性權力的人拍攝肖像,他們是很不錯的拍攝對象。」

    ——————————————————————
    因德國納粹流亡的前半生經歷

    1920年,Helmut Newton生於德國柏林猶太家庭,父親是鈕扣廠總經理,他在12歲擁有自己的第一部相機 #KodakBrownie ,經常深夜進行實驗性的夜景拍攝。16歲起成為傳奇女攝影師 #Yva 的攝影學徒,開始接觸時裝、肖像和人體攝影,學習了扎實的佈光、攝影技巧和黑房技術,為將來的創作打好了基礎。

    那時候Newton喜愛剪報收集報章上的新聞或狗仔隊拍攝的照片,也喜歡翻揭母親購買的時尚雜誌,為女友拍攝肖像。「在我13歲的時候,希特勒掌握了權力,不久之後,我完全被納粹的美學所包圍。」他瘋狂地愛上攝影和電影,經常溜進電影院觀看電影,例如是蘭妮萊芬斯坦( Leni Riefenstahl )的納粹政治宣傳片《 #意志的勝利 》便令他留下深刻印象,令Newton的照片至今仍會被指控受到納粹美學影響。

    「我成長的時候,如果你在紅燈時過馬路,納粹黨可以把你捉走來到集中營。」1938年,Yva的工作室在納粹壓力下關閉。那年冬天,德國發生 #水晶之夜 ( #Kristallnacht ),納粹黨員襲擊德國全境的猶太人,事件被認為是納粹有組織地屠殺猶太人的開端。後來Yva死於集中營內。

    同年,Newton離開乘火車離開德國,他的父母轉向南美洲,而他來到意大利里雅斯特,再坐船到中國。船未抵達中國時,他已在新加坡下船。幾年間,他曾在《海峽時報》擔任新聞攝影記者,也曾因貧窮而當上女人包養的「高級伴遊」。

    其後,Newton來到澳洲定居,遇到後來的太太、同樣是攝影師的 June Brown(又稱: Alice Springs ),受到妻子鼓勵,兩人一起創作,Newton開始在攝影事業上展露鋒芒。兩人在澳洲生活了10多年,並取得公民身份。1956年,來到倫敦一年後轉到巴黎居住,開始在歐洲的創作生涯,成為《 Vogue 》、《 Elle 》、 《 Playboy 》等刊物的攝影師。

    2004年,Newton在美國三藩市駕駛SUV時出外拍攝時,心臟病發作,高速撞向一幅混凝土牆,送往醫院後失救逝世,終年84歲。

    《情攝大師》這部紀錄片提出提問,「Newton如何影響我們對女性身體的凝視?他照片傳達了甚麼視覺和慾望?照片中的是剛強的女性抑或只是被性化的物品?」或許正好讓我們重新思考,今天藝術對於女性身體的凝視,當中涉入性別政治與權力。

    撰文: #難分

    ——————————————————————

    *參加辦法:
    1.讚好本專頁
    2.在個人臉書帳戶上公開分享此帖文
    3.留言說明想看這套電影的原因
    4.只限身處台灣的讀者
    5.留言最有心思的5位讀者,將有機會獲得特映會門票每位2張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11月28日(六)23:59截止
    開獎時間:11月28日(日)在本文底下公布得獎者名單
    領獎方式:現場領票,本專頁將私訊得獎者留下姓名及電話以供領獎核對

    電影票有限定場次:12/01(二)21:00 @長春國賓廳《情攝大師》特映會

    #時尚攝影 #情色攝影 #HelmutNewtonTheBadandtheBeautiful

  • 刻印章禁忌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8-12 07:15:00
    有 2,155 人按讚

    媽媽要試著自己堅強已經很不容易了,有時還要接收來自他人的比較與評價。
    「人家的媽媽都九點就可以讓孩子上床睡覺……」
    「你怎麼都不跟媽媽玩?跟阿嬤比較好玩,對不對?」
    「是不是媽媽在家都沒讓你吃飽,這裡的飯,比較好吃吼?」

    讓媽媽一秒跳腳的話很多,但往往最容易踩到地雷,炸得媽媽還要花很多時間修復、療傷的,就是這種帶著貶損與否定的比較。

    面對他人有意、無意的比較,我建議,最好的方式是提醒自己,我們無須從比較的優劣中來認定自己,甚至感到自我挫敗與自我懷疑。

    只有我最清楚我與孩子的關係有多踏實、緊密,因此我會告訴自己:「這些比較,也許是對方用來建立自己的價值的,但我的好與不好,不需為人所道。它已真切存在我與孩子心中。」

    當我越穩定時,自我的價值也越不易因關係的脆弱而動搖,彼此才有機會跨越育兒的困難,為對方的付出給出肯定,也一同為了孩子繼續奮鬥、掙扎前進。

    取自《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

    ……………………………………………………………..

    各位朋友,早安:

    某些長輩喜歡用貶損晚輩的方式,來刷自己的存在感。還好,這個議題我們討論過好幾次了,版面上的朋友大概會有警覺—批評否定所帶來的短暫優越感,並不能變成實質的自我肯定。

    一個能自我肯定的人,常會專注在自己身上,知道自己要的是甚麼,然後試著自己滿足。所以即使您沒有孩子,也不是女性,這篇摘文中使用的方式,也適合您用來鍛鍊金剛心,去抵禦他人的言語攻擊。

    透過建立心理界線,我們把心力保留給自己。媽媽能快樂安康,孩子才更有機會成長茁壯。

    自我肯定要夠力,認識與接納自己都要同步進行。這時版面上與直播討論的許多方法策略,都可以成為您的靠山。

    停不下自我懷疑,還有滿肚子怨恨,那就來讀讀好書降火氣。其實以為過不去的日子,也就這麼一天一天過去了。好像每一步都很艱難的時刻,記得回頭看,謝謝自己已經走了好長一段。

    祝願您,接納自己的心痛與哀傷,這能轉化為對自己的疼惜!

    .

    ps.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photos/a.248192138530437/3811987132150902/

    ……………………………………………………………..

    「都是你亂吃加工食品,孩子才會過敏……」
    ──媽媽的原罪

    【文/ 陳彥琪】

    當媽媽面臨他人的比較與評價時,請為自己、為孩子,劃下那道心理的情緒界限。

    「我今天跟朋友爬山,他們說現在食品加工的太多,你就是懷孕的時候吃太多,小孩才會這麼容易過敏。」
    咦?有事嗎?聽到這番話的我,心裡忍不住要對我媽翻白眼。
    連醫生都無法斷言孩子過敏的原因,究竟是先天遺傳,還是後天飲食了,怎麼你們一個比一個還瞭解。
    我的母親老是如此。她們一群婆婆媽媽聚在一起,時不時的在我面前拋出一兩句惹得我神經緊繃的話,然後拍拍屁股跑掉。

    ▍「小孩氣管不好,一定都是你喝冰水的關係……」
    我想起剛剖腹生完,住在醫院的第二天,隔壁住進了一個年輕的產婦,因為是自然產,馬上就能夠下床到處走動。她抱著孩子,與丈夫兩人沉浸在初為父母的喜悅中,而我只能拖著疼痛的身軀,蹣跚地走去嬰兒加護病房,定時的餵孩子奶。對照他們母嬰同室的手忙腳亂,我的心裡有許多說不出的複雜滋味。
    然而,到了隔天,當我又拖著步伐回到病房時,房內卻變得好安靜。沒有孩子咿咿呀呀的叫聲,連大人的交談聲都沒有,看來是出去走走散心了。
    但先生卻壓低了聲音,要我這幾天都記得輕聲細語。
    先生說:「隔壁的寶寶好像不知道為什麼氣喘,還是發生了什麼事。總之,寶寶被推回加護病房觀察了。但重點也不是這個,是對方長輩一進門就一直叨唸那個媽媽:『就說要你不要一直喝冰水。現在小孩會氣管不好,一定都是你喝冰水的關係。』媽媽已經很難過了,聽到這些,只能一直哭。」

    ▍才剛成為孕婦,就被責怪
    這件事情對剛生完的我來說,也是一件好敏感的事。
    看著隔壁空著床,卻拉起來的簾子,即便我們沒碰過幾次面,甚至連對方的臉都記不太起來,但是瞬間升起的同理心,讓我彷彿也陷落在才剛成為媽媽,就急著被指責的難受心情裡。
    其實孩子還沒出生的時候,挺著大肚子的我,就已經為了能不能熱敷、用電子秤、喝手搖飲料,這種芝麻綠豆點大的小事,而被責怪「對胎兒不好」、「沒有當媽媽的自覺」所苦。
    有的時候,左耳進,右耳出,也就罷了。偏偏自己還放在心上,之後又不甘心的上網瞭解,因此,不僅看到一堆無法查證的言論,還順帶看進更多「懷孕禁忌」的文章,讓自己更加恐慌與無助,真的令人好感慨:有了孩子之後,這種看似「好心的建言」,真的比算命還恐怖。
    算命的還會要你掏出幾把香油錢,消災解厄就沒事了,但是這類都是「你亂吃加工食品,孩子才會過敏」的媽媽「原罪」,我們既不能確定是否媽媽就是肇因,也沒有辦法回到過去做改變,是要怎麼樣消解?
    我突然很羨慕那種可以把閒言閒語都當耳邊風的人,偏偏長輩是自己家的,又是關乎孩子身體不好的咎責,我就是會狠狠地放在心上,還會一直想要與之爭論或辯駁,弄得自己精疲力盡,一副難以相處的樣子,然後孩子又會多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讓人有機會去逮著媽媽的小辮子,再次被大做文章。

    ▍為自己、為孩子,劃下情緒界限
    但是,孩子終究是我自己的呀,那些看起來好像很關心的言語,不過就是想表達「我也是有想法的」,而劃下到此一遊的痕跡,隨後拍拍屁股就走人。
    甚至也不知道自己留下的痕跡,媽媽需要花多少時間去磨平,而我越是想去抵抗、爭論,就好像是在這痕跡上加深烙印,讓自己反而更陷入被劃傷的痛苦中。不如保留自己的力氣,在勉強撐起笑容,感謝對方關心之餘,悄悄地把孩子這塊大石移走,不再讓人有機會劃下屬於他的無心刻印。
    當媽媽的,真的要不時為自己、為孩子,劃下那道心理的情緒界限。如果我開始能夠不將這些風涼話,作為對自己的批評與指責,那麼,我就能為孩子保留更多的心力,專心地呵護他長大就好。

    ▍最傷媽媽心的是,貶損與否定的比較
    媽媽要試著自己堅強已經很不容易了,有時還要接收來自他人的比較與評價。
    「人家的媽媽都九點就可以讓孩子上床睡覺……」
    「你怎麼都不跟媽媽玩?跟阿嬤比較好玩,對不對?」
    「是不是媽媽在家都沒讓你吃飽,這裡的飯,比較好吃吼?」
    讓媽媽一秒跳腳的話很多,但往往最容易踩到地雷,炸得媽媽還要花很多時間修復、療傷的,就是這種帶著貶損與否定的比較。
    要說別人家的孩子養得不錯,也就算了,好像非得踩著自己,才能彰顯他人的好,而讓許多媽媽一下子又被推進無底洞。無論怎麼努力,好像只要再拿其他的第一名出來比較,就永遠沒有翻身的一天。
    作為媽媽這個身分被批評得敏感、跳腳,似乎更勝過於直接對自己的人身攻擊。以我自己為例,我發現我反而可以接受自己被說動作慢、情緒化,但怎麼可以意有所指的說我是不夠格的媽媽、不稱職的母親。

    ▍我疲憊地與孩子一起大哭
    我還記得有一次,半夜兩點左右,孩子輾轉難眠。不知是睡前奶喝多了脹氣,又或者是天氣炎熱,風扇直吹,讓孩子有點小感冒。總之,一陣猛咳後,孩子居然吐了滿床都是。
    我手忙腳亂地抓著哭鬧的孩子洗完澡、吹完頭髮,居然也已凌晨三點多了。而當要重新哄孩子睡覺的時候,自己連日來半夜陪伴過敏兒抓癢擦藥、濕毛巾冰敷的疲憊以及心累,全都一湧而上。抽抽噎噎的,我竟就跟著孩子一塊在床邊哇哇大哭。
    忙著幫一家子清理床墊、手洗被單的先生見狀,居然沒好氣地丟下一句:「也太誇張了吧,這樣就哭?那些先生在外地工作,得自己一打一的媽媽,怎麼辦?」
    當下的我,一聽到這些話,立刻抓狂。
    在當下的情緒上,我們兩人互相指著對方鼻子罵了些什麼,我已經無從回憶起。幸好當時有一個哇哇大哭的孩子,把我們兩人拉回現實。
    我們一個人回頭安撫孩子,另一個人則認命地去把該洗、該晒的東西處理完。
    透過這樣的「停火」機制,在孩子昏昏沉沉睡過去後,我的腦袋反而清楚了起來。我細細地思索剛剛到底發生了什麼事,為什麼會讓自己的理智線瞬間斷裂,還讓爆炸的情緒到處噴發。
    我可以理解我先生半夜也被驚醒,忙著「解決問題」,就讓他精疲力盡了,而當他看著我的情緒潰堤,他感到不解,但他更希望我作為一個大人,就要顧好自己、別扯後腿。當下我們兩人的身心狀態都很脆弱,自然撞擊不出什麼正面能量的火花。

    ▍媽媽是一種無時無刻都會被評價的角色與工作?!
    「這樣就哭,那些自己帶小孩的媽媽,怎麼辦?」這句話一出來,重重敲擊的,就不只是我自己的情緒問題了,而是「你這樣怎麼當媽媽」、「別的媽媽更苦,也都自己撐過來」的責備與否定。
    為母一定就要強嗎?那些一打一的媽媽怎麼辦?當然沒有怎麼辦呀,大家都會難過、憤怒、失望與沮喪。難道我在最親密的伴侶前,還要假裝堅強。我當然也會希望可以被體諒好幾晚難以入眠的辛苦,不然還能怎麼樣呢?
    你看,媽媽就是一種無時無刻都會被評價的角色與工作呀,難怪網路上還有廣告用揶揄的面試方式,告訴社會大眾,這份二十四小時高道德要求、高工作標準,卻沒有薪水的工作,才沒有人要做。

    ▍提醒自己,我們無須從比較的優劣中來認定自己
    面對他人有意、無意的比較,我建議,最好的方式是提醒自己,我們無須從比較的優劣中來認定自己,甚至感到自我挫敗與自我懷疑。
    只有我最清楚我與孩子的關係有多踏實、緊密,因此我會告訴自己:「這些比較,也許是對方用來建立自己的價值的,但我的好與不好,不需為人所道。它已真切存在我與孩子心中。」
    而在伴侶關係中,明明冷靜下來,可以看到在育兒的挫折中,兩人都渴望被體諒、被看見自己的努力,也都渴望受傷的心情也能被照顧,並一起攜手解決問題,但是強迫對方趕快站起來的方式,我們卻總習慣用「比較」的方式來攻擊、指責對方。
    其實,比起用力地帶刺索討,找到關係中的「停火機制」,來讓自己沉澱、冷靜,反而格外重要。
    當我越穩定時,自我的價值也越不易因關係的脆弱而動搖,彼此才有機會跨越育兒的困難,為對方的付出給出肯定,也一同為了孩子繼續奮鬥、掙扎前進。

    .

    以上文字取自
    你實在太累了,不是不會當媽媽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5865

    @寶瓶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aquariusfans/

    .

    已額滿_板橋免費公益講座_你還在獨自生悶氣嗎?--示弱的勇氣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39616727062187/

    已額滿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