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刺殼草鼠麴草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刺殼草鼠麴草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刺殼草鼠麴草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刺殼草鼠麴草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食物課 Foodie Studie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食物地理課】鼠麴粿是草仔粿但草仔粿不是鼠麴粿 清明早過了,但趕完稿子後開始有閒暇的人,想起好像已經三四年的清明沒吃到鼠麴粿,有點傷心。 於是,僅管都將迎來端午大戰,還是要寫一篇鼠麴粿,反正想寫什麼跟想吃什麼一樣,衝動總來得毫無邏輯。 長大後才知道許多人清明節是吃潤餅的,家裡...

刺殼草鼠麴草 在 林凱鈞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6-15 01:59:23

【凱鈞有食力】2021端午粽要特輯!東南西北12款粽點大不同,軟香料足粒粒飽滿,嚐鮮饕客不容錯過!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每年到了此時都會應景的吃粽子過節,在台灣粽子的種類選擇相當多元,除了常見的北部粽、南部粽,還有東坡粽、裹蒸粽、湖州粽、冰粽等,到底其中的差異為何?這次特別精選12款人氣粽子...

  • 刺殼草鼠麴草 在 食物課 Foodie Studie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4-27 23:03:35
    有 176 人按讚

    【食物地理課】鼠麴粿是草仔粿但草仔粿不是鼠麴粿


    清明早過了,但趕完稿子後開始有閒暇的人,想起好像已經三四年的清明沒吃到鼠麴粿,有點傷心。
    於是,僅管都將迎來端午大戰,還是要寫一篇鼠麴粿,反正想寫什麼跟想吃什麼一樣,衝動總來得毫無邏輯。


    長大後才知道許多人清明節是吃潤餅的,家裡一直是吃鼠麴粿,會在掃墓前一兩天做好。菜脯或菜脯米,跟著胡椒、辣椒、薑蒜、絞肉、蝦米、香菇、紅蔥頭炒熟,還有加芋頭丁,另外也有份素的。

    鼠麴草則在早些日子前就採下洗好晾乾,貓空茶園就裡有許多鼠麴草,政大後山、石碇、深坑、坪林也好採摘,清明前兩週開始跟著賣菜大姐在市場出沒。
    可這幾年卻少了,很奇怪,因為這就是不嬌嫩的厝角草,灑農藥都不易死,這也是有些人不吃鼠麴粿的原因,怕髒怕毒。

    不過自家農地不用擔心,鼠麴艾草各有所好,鼠麴是王道。


    清明食草粿,又稱「清明粿」,草仔粿泛指所有這種墨綠草糰子,但tshí-khak-kué(ㄘ-ㄎㄚ-ㄍㄨㄟˋ)專指鼠麴粿,有人寫作「刺殼粿」,是發音造成的誤會,刺殼草是蒺藜草,不能吃。

    鼠麴草是菊科,開黃花,葉子有白毛,像老鼠,所以又叫鼠耳草,「細掐徐聞鼠耳香」裡的鼠耳指的就是它,聞起來有苦苦冷冷的藥草香。
    也叫清明草、佛耳草、清明菜、寒食菜、綿菜、米菜、薺菜、地菜,看名字就知道什麼時後會用上。


    洗淨的鼠麴草煮熟,擠乾搗爛剁碎,用一點油炒過。接下來是壯丁的時間,大桌子上擺竹編盤,上頭疊一個鋼盆,一開始的糯米糰由阿嬤製作,比較小一塊,先燙過,讓糯米團比較黏,接下來慢慢加水加粉加糖加草,成型後在竹盤上揉勻。太大塊了,要叔叔伯伯哥哥爸爸輪著揉,阿嬤視察糯米團的質量,添水或補點米粉。網上有食譜,這裡沒有,只有阿嬤自由心證。

    包的時候是全家一起。手上沾點油,湯匙挖一塊綠色的糯米糰,包入菜脯米,壓扁,香蕉葉已經剪成一個個圓片(這是小孩的工作),上頭也抹些油,把鼠麴粿放上,用毛筆點上紅點,進蒸籠。數量多,有時要蒸好幾次,死小孩們還會有些小的方的沒包餡的塞在夾縫中,拿紅筆做個人記號,是下午點心。


    隔天掃墓,帶著粿。
    舊時在掃完墓後,會將清明粿分送給附近的小孩,避免他們讓牛在祖先墳上作亂,也叫「乞墓粿」或「揖墓粿」,或是給鄰里與回鄉遊子當伴手。不過我們最老的祖墳在山裡,沒人可以送,就大家分著帶回家,連著好幾天的早餐與點心。

    好了,現在終於出門當遊子了,結果沒人做粿讓我帶著。
    上淘寶找,閩南一帶有,關鍵字是「鼠曲粿」,可是太遠了,寄來的真空冷凍包慘不忍睹,味兒也不對,復熱居然還讓人用油煎;江浙流行的青糰據說和草粿系出同門,買吧買吧,但好一點的是艾草,慘一點用小麥草汁,或圓滾滾或餃子狀,甜餡不論,鹹餡居然包肉鬆蛋黃。

    都不是難吃的問題,只是意難平。


    #總之就是沒吃到
    #小助教粥粥
    #艾草派不要戰

  • 刺殼草鼠麴草 在 食物課 Foodie Studie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4-27 08:00:00
    有 173 人按讚


    【食物地理課】鼠麴粿是草仔粿但草仔粿不是鼠麴粿


    清明早過了,但趕完稿子後開始有閒暇的人,想起好像已經三四年的清明沒吃到鼠麴粿,有點傷心。
    於是,僅管都將迎來端午大戰,還是要寫一篇鼠麴粿,反正想寫什麼跟想吃什麼一樣,衝動總來得毫無邏輯。


    長大後才知道許多人清明節是吃潤餅的,家裡一直是吃鼠麴粿,會在掃墓前一兩天做好。菜脯或菜脯米,跟著胡椒、辣椒、薑蒜、絞肉、蝦米、香菇、紅蔥頭炒熟,還有加芋頭丁,另外也有份素的。

    鼠麴草則在早些日子前就採下洗好晾乾,貓空茶園就裡有許多鼠麴草,政大後山、石碇、深坑、坪林也好採摘,清明前兩週開始跟著賣菜大姐在市場出沒。
    可這幾年卻少了,很奇怪,因為這就是不嬌嫩的厝角草,灑農藥都不易死,這也是有些人不吃鼠麴粿的原因,怕髒怕毒。

    不過自家農地不用擔心,鼠麴艾草各有所好,鼠麴是王道。


    清明食草粿,又稱「清明粿」,草仔粿泛指所有這種墨綠草糰子,但tshí-khak-kué(ㄘ-ㄎㄚ-ㄍㄨㄟˋ)專指鼠麴粿,有人寫作「刺殼粿」,是發音造成的誤會,刺殼草是蒺藜草,不能吃。

    鼠麴草是菊科,開黃花,葉子有白毛,像老鼠,所以又叫鼠耳草,「細掐徐聞鼠耳香」裡的鼠耳指的就是它,聞起來有苦苦冷冷的藥草香。
    也叫清明草、佛耳草、清明菜、寒食菜、綿菜、米菜、薺菜、地菜,看名字就知道什麼時後會用上。


    洗淨的鼠麴草煮熟,擠乾搗爛剁碎,用一點油炒過。接下來是壯丁的時間,大桌子上擺竹編盤,上頭疊一個鋼盆,一開始的糯米糰由阿嬤製作,比較小一塊,先燙過,讓糯米團比較黏,接下來慢慢加水加粉加糖加草,成型後在竹盤上揉勻。太大塊了,要叔叔伯伯哥哥爸爸輪著揉,阿嬤視察糯米團的質量,添水或補點米粉。網上有食譜,這裡沒有,只有阿嬤自由心證。

    包的時候是全家一起。手上沾點油,湯匙挖一塊綠色的糯米糰,包入菜脯米,壓扁,香蕉葉已經剪成一個個圓片(這是小孩的工作),上頭也抹些油,把鼠麴粿放上,用毛筆點上紅點,進蒸籠。數量多,有時要蒸好幾次,死小孩們還會有些小的方的沒包餡的塞在夾縫中,拿紅筆做個人記號,是下午點心。


    隔天掃墓,帶著粿。
    舊時在掃完墓後,會將清明粿分送給附近的小孩,避免他們讓牛在祖先墳上作亂,也叫「乞墓粿」或「揖墓粿」,或是給鄰里與回鄉遊子當伴手。不過我們最老的祖墳在山裡,沒人可以送,就大家分著帶回家,連著好幾天的早餐與點心。

    好了,現在終於出門當遊子了,結果沒人做粿讓我帶著。
    上淘寶找,閩南一帶有,關鍵字是「鼠曲粿」,可是太遠了,寄來的真空冷凍包慘不忍睹,味兒也不對,復熱居然還讓人用油煎;江浙流行的青糰據說和草粿系出同門,買吧買吧,但好一點的是艾草,慘一點用小麥草汁,或圓滾滾或餃子狀,甜餡不論,鹹餡居然包肉鬆蛋黃。

    都不是難吃的問題,只是意難平。


    #總之就是沒吃到
    #小助教粥粥
    #艾草派不要戰

  • 刺殼草鼠麴草 在 桃園市議員李柏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4-05 07:50:49
    有 181 人按讚

    【樂活大溪★復興~幸福桃花園】

    每年到了清明時節之前,各地的鄉野田埂農園小路旁,就會長出淺綠色葉片有毛絨,頭頂開金黃色的小花,那就是製作草仔粿的原料鼠麴草(台語叫刺殼)。猶記得小時候每到清明節,祖母就會叫我們到田野間去採刺殼,這是鄉下很容易看到的植物,採回來切碎加入粿糕混合後,就可做出具有鄉土味的草仔粿,內餡包著菜脯絲或綠豆沙,是清明掃墓的必備祭品。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