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有食力】2021端午粽要特輯!東南西北12款粽點大不同,軟香料足粒粒飽滿,嚐鮮饕客不容錯過!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每年到了此時都會應景的吃粽子過節,在台灣粽子的種類選擇相當多元,除了常見的北部粽、南部粽,還有東坡粽、裹蒸粽、湖州粽、冰粽等,到底其中的差異為何?這次特別精選12款人氣粽子...
【凱鈞有食力】2021端午粽要特輯!東南西北12款粽點大不同,軟香料足粒粒飽滿,嚐鮮饕客不容錯過!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到來,每年到了此時都會應景的吃粽子過節,在台灣粽子的種類選擇相當多元,除了常見的北部粽、南部粽,還有東坡粽、裹蒸粽、湖州粽、冰粽等,到底其中的差異為何?這次特別精選12款人氣粽子及店家精選,不管是外帶還是宅配,在家就能享受美味
🔸端午節與吃粽子由來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為「端陽節」、「五日節」,是華人世界三大重要節日之一。傳統習俗在這天都會吃粽子應景,相傳是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百姓為了害怕魚蝦吃屈原的身體,因而將竹葉包裹米飯投入江中,演變至今便成為一種節慶美食
1.廣東裹蒸粽
老廣東傳統美食裹蒸粽,外型飽滿方正有圓滿之意,將豐富的配料以竹葉包裹經多小時水煮,口感吃起來很像糯米雞,一顆約1200大卡
#香格里拉台北遠東國際大飯店
今年端午,香格里拉集團旗下名廚們聯手推出之相傳廚神 系列肉粽,這款「鮑魚菌菇鵝肝醬裹蒸粽」讓正宗廣式裹蒸粽極致奢華升级,加入四十五頭鮑魚,增加鮮香醇風味的蠔乾及帶松茸濃郁的牛肚菌等頂級食材
2.湖州粽
傳統的潮州粽,會先將圓糯米與豬油拌炒,外型多為枕頭、長條形,內餡配料簡單,靈魂主角為肥瘦分布均勻的五花肉,一顆約600~1000大卡
#南門市場立家
南門市場開業已有20多年的立家,曾獲得全台十大名粽網路票選第一,店內招牌湖州粽用料傳統、口味獨特,精準火侯控制,吃起來口感香Q
3.東坡粽
靈魂配料就是油花分布均勻的東坡肉,再加入鹹蛋黃、香菇等,以蒸煮方式讓米粒充滿醬香,一顆約760大卡
#天香樓東坡粽
選用油花分布均勻的帶皮五花肉加入紹興酒、醬油等獨門醬汁細心調味。再以溫火燜煮長達一日後,醇厚紹興酒香四溢,鹹中帶甜、入口即化
4.海鮮粽
中西結合的海鮮粽,主打的加入高檔海鮮,像是干貝、鮑魚等,充滿鮮甜海味,層次感相當豐富,但售價通常也比較高,一顆約600~700大卡
#PSTAPAS西班牙餐酒館
「西班牙海鮮風味粽」內餡加入白蝦、透抽、淡菜,拌炒海鮮後把糯米加入湯之內,每一粒米都吸收濃郁海鮮醬汁,風味獨特海鮮爽口鮮香
5.台式肉粽(北部粽)
北部粽的特色是先炒後蒸,將生糯米及配料先在鍋中拌炒,再包入過竹葉中蒸熟,米飯口感吃起來粒粒分明,有點像油飯,因為配料經過爆炒,一顆約550~600大卡
#呷七碗
油飯界知名老字號呷七碗,除了油飯彌月禮盒很受歡迎外,北部粽人氣也超高!年銷百萬顆肉粽.使用產銷履歷糯米以古法蒸炊,加入糯米、豬肉、蛋黃、香菇、栗子、花生、菜脯、金鉤蝦,香味四溢,有家鄉媽媽的味道
6.台式肉粽(南部粽)
南部粽的特色是將生糯米、配料一起包進竹葉,再放入鍋中以大火水煮至熟,口感吃起來柔軟黏Q,還有濃郁的葉子香氣,一顆約450大卡
#亨記招牌粽
以肉粽起家的亨記,精選來自南台灣後壁鄉的圓糯米,及品質穩定的合格肉品、精挑細選的食材搭配。古早味招牌粽加入菜脯+魯肉融合米香,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
7.素粽
素食者也能享用美味粽子!配料多會加入香菇、栗子、菜餔、素肉,有些店家則會製作甜素粽,像是加入蓮子、豆沙,口感Q彈。一顆約480大卡
#養心茶樓蔬食飲茶
年年預購都被搶購一空,今年推出「松茸八寶素鹹粽」,嚴選食材、營養味美口感Q彈,是粒粒分明愛好者的最愛
8.菜粽
是南部特有的早餐之一,唯一的配料就是大顆飽滿的花生搭配糯米,再淋上醬油膏、花生粉、香菜,簡單又樸實,再來碗味增湯超絕配。一顆約370大卡
#圓環頂菜粽肉粽
在台南相當著名的圓環頂菜粽肉粽,招牌菜粽糯米來自於西螺,花生來自於北港及遠從東部來的月桃葉,加上老闆純豆麥釀造的醬油膏跟純花生研磨的花生粉、香菜,一顆美味無極
9.小米粽
小米粽是綁成約手肘狀,煮熟後切段後再共享,製作費時,結婚時,賓客越多、包的粽子就越多,代表祝福也越多。一顆約300大卡
#AKAME
被網友譽為「南台灣最難訂的餐廳」的AKAME,主廚最愛的「紅藜豬肉小米粽」,將台灣豬五花、黃小米、糯米、鹽與白胡椒,包覆月桃葉增添香氣,造就完美融合的滋味
10.粿粽
客家傳統美食粿粽,將糯米磨成漿並去除水分,再將炒好的餡料包入蒸熟,香Q粿皮搭配香氣四溢的內餡,一顆約300大卡左右
#涵碧樓
日月潭頂級度假酒店涵碧樓每年都會推出的「刺殼粿粽」,將新鮮有機栽植的鼠麴草,經過清洗、曬乾等步驟或入糯米中拌勻,接著包入餡料蒸熟
11.鹼粽
又稱為鹼水粽,冰涼的口感在夏天相當討喜,外觀多呈現半透明的金黃色,口感吃起來軟嫩、偏甜,體積小小一顆,通常都不會包餡料,有些店家則會改良加入紅豆餡,一顆約150大卡
#六福客棧
六福客棧與花蓮市農會首次攜手合作推出「寶島豐味」端午粽禮盒,採用富里銀川有機白糯米,產自花蓮南境富里鄉,水質純淨、米香味甜,以純手工古法製作,晶瑩彈潤
12.冰粽
大小朋友都喜愛的冰粽,外皮吃起來冰涼Q彈,常會搭配水果、黑糖、寒天等內餡,開封即食,不需要再加熱,正適合褪去暑氣。一顆約130大卡
#舊振南
舊振南獨創限定口味冰粽,將中式經典內餡與清爽水果揉合茗茶外皮,豆沙的綿密,芒果的酸甜,茶香的回韻,成就漢餅最棒的口味以全新絕妙搭配進化
#凱鈞有食力
刺殼草鼠麴草 在 食物課 Foodie Studies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食物地理課】鼠麴粿是草仔粿但草仔粿不是鼠麴粿
清明早過了,但趕完稿子後開始有閒暇的人,想起好像已經三四年的清明沒吃到鼠麴粿,有點傷心。
於是,僅管都將迎來端午大戰,還是要寫一篇鼠麴粿,反正想寫什麼跟想吃什麼一樣,衝動總來得毫無邏輯。
長大後才知道許多人清明節是吃潤餅的,家裡一直是吃鼠麴粿,會在掃墓前一兩天做好。菜脯或菜脯米,跟著胡椒、辣椒、薑蒜、絞肉、蝦米、香菇、紅蔥頭炒熟,還有加芋頭丁,另外也有份素的。
鼠麴草則在早些日子前就採下洗好晾乾,貓空茶園就裡有許多鼠麴草,政大後山、石碇、深坑、坪林也好採摘,清明前兩週開始跟著賣菜大姐在市場出沒。
可這幾年卻少了,很奇怪,因為這就是不嬌嫩的厝角草,灑農藥都不易死,這也是有些人不吃鼠麴粿的原因,怕髒怕毒。
不過自家農地不用擔心,鼠麴艾草各有所好,鼠麴是王道。
清明食草粿,又稱「清明粿」,草仔粿泛指所有這種墨綠草糰子,但tshí-khak-kué(ㄘ-ㄎㄚ-ㄍㄨㄟˋ)專指鼠麴粿,有人寫作「刺殼粿」,是發音造成的誤會,刺殼草是蒺藜草,不能吃。
鼠麴草是菊科,開黃花,葉子有白毛,像老鼠,所以又叫鼠耳草,「細掐徐聞鼠耳香」裡的鼠耳指的就是它,聞起來有苦苦冷冷的藥草香。
也叫清明草、佛耳草、清明菜、寒食菜、綿菜、米菜、薺菜、地菜,看名字就知道什麼時後會用上。
洗淨的鼠麴草煮熟,擠乾搗爛剁碎,用一點油炒過。接下來是壯丁的時間,大桌子上擺竹編盤,上頭疊一個鋼盆,一開始的糯米糰由阿嬤製作,比較小一塊,先燙過,讓糯米團比較黏,接下來慢慢加水加粉加糖加草,成型後在竹盤上揉勻。太大塊了,要叔叔伯伯哥哥爸爸輪著揉,阿嬤視察糯米團的質量,添水或補點米粉。網上有食譜,這裡沒有,只有阿嬤自由心證。
包的時候是全家一起。手上沾點油,湯匙挖一塊綠色的糯米糰,包入菜脯米,壓扁,香蕉葉已經剪成一個個圓片(這是小孩的工作),上頭也抹些油,把鼠麴粿放上,用毛筆點上紅點,進蒸籠。數量多,有時要蒸好幾次,死小孩們還會有些小的方的沒包餡的塞在夾縫中,拿紅筆做個人記號,是下午點心。
隔天掃墓,帶著粿。
舊時在掃完墓後,會將清明粿分送給附近的小孩,避免他們讓牛在祖先墳上作亂,也叫「乞墓粿」或「揖墓粿」,或是給鄰里與回鄉遊子當伴手。不過我們最老的祖墳在山裡,沒人可以送,就大家分著帶回家,連著好幾天的早餐與點心。
好了,現在終於出門當遊子了,結果沒人做粿讓我帶著。
上淘寶找,閩南一帶有,關鍵字是「鼠曲粿」,可是太遠了,寄來的真空冷凍包慘不忍睹,味兒也不對,復熱居然還讓人用油煎;江浙流行的青糰據說和草粿系出同門,買吧買吧,但好一點的是艾草,慘一點用小麥草汁,或圓滾滾或餃子狀,甜餡不論,鹹餡居然包肉鬆蛋黃。
都不是難吃的問題,只是意難平。
#總之就是沒吃到
#小助教粥粥
#艾草派不要戰
刺殼草鼠麴草 在 食物課 Foodie Studie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食物地理課】鼠麴粿是草仔粿但草仔粿不是鼠麴粿
清明早過了,但趕完稿子後開始有閒暇的人,想起好像已經三四年的清明沒吃到鼠麴粿,有點傷心。
於是,僅管都將迎來端午大戰,還是要寫一篇鼠麴粿,反正想寫什麼跟想吃什麼一樣,衝動總來得毫無邏輯。
長大後才知道許多人清明節是吃潤餅的,家裡一直是吃鼠麴粿,會在掃墓前一兩天做好。菜脯或菜脯米,跟著胡椒、辣椒、薑蒜、絞肉、蝦米、香菇、紅蔥頭炒熟,還有加芋頭丁,另外也有份素的。
鼠麴草則在早些日子前就採下洗好晾乾,貓空茶園就裡有許多鼠麴草,政大後山、石碇、深坑、坪林也好採摘,清明前兩週開始跟著賣菜大姐在市場出沒。
可這幾年卻少了,很奇怪,因為這就是不嬌嫩的厝角草,灑農藥都不易死,這也是有些人不吃鼠麴粿的原因,怕髒怕毒。
不過自家農地不用擔心,鼠麴艾草各有所好,鼠麴是王道。
清明食草粿,又稱「清明粿」,草仔粿泛指所有這種墨綠草糰子,但tshí-khak-kué(ㄘ-ㄎㄚ-ㄍㄨㄟˋ)專指鼠麴粿,有人寫作「刺殼粿」,是發音造成的誤會,刺殼草是蒺藜草,不能吃。
鼠麴草是菊科,開黃花,葉子有白毛,像老鼠,所以又叫鼠耳草,「細掐徐聞鼠耳香」裡的鼠耳指的就是它,聞起來有苦苦冷冷的藥草香。
也叫清明草、佛耳草、清明菜、寒食菜、綿菜、米菜、薺菜、地菜,看名字就知道什麼時後會用上。
洗淨的鼠麴草煮熟,擠乾搗爛剁碎,用一點油炒過。接下來是壯丁的時間,大桌子上擺竹編盤,上頭疊一個鋼盆,一開始的糯米糰由阿嬤製作,比較小一塊,先燙過,讓糯米團比較黏,接下來慢慢加水加粉加糖加草,成型後在竹盤上揉勻。太大塊了,要叔叔伯伯哥哥爸爸輪著揉,阿嬤視察糯米團的質量,添水或補點米粉。網上有食譜,這裡沒有,只有阿嬤自由心證。
包的時候是全家一起。手上沾點油,湯匙挖一塊綠色的糯米糰,包入菜脯米,壓扁,香蕉葉已經剪成一個個圓片(這是小孩的工作),上頭也抹些油,把鼠麴粿放上,用毛筆點上紅點,進蒸籠。數量多,有時要蒸好幾次,死小孩們還會有些小的方的沒包餡的塞在夾縫中,拿紅筆做個人記號,是下午點心。
隔天掃墓,帶著粿。
舊時在掃完墓後,會將清明粿分送給附近的小孩,避免他們讓牛在祖先墳上作亂,也叫「乞墓粿」或「揖墓粿」,或是給鄰里與回鄉遊子當伴手。不過我們最老的祖墳在山裡,沒人可以送,就大家分著帶回家,連著好幾天的早餐與點心。
好了,現在終於出門當遊子了,結果沒人做粿讓我帶著。
上淘寶找,閩南一帶有,關鍵字是「鼠曲粿」,可是太遠了,寄來的真空冷凍包慘不忍睹,味兒也不對,復熱居然還讓人用油煎;江浙流行的青糰據說和草粿系出同門,買吧買吧,但好一點的是艾草,慘一點用小麥草汁,或圓滾滾或餃子狀,甜餡不論,鹹餡居然包肉鬆蛋黃。
都不是難吃的問題,只是意難平。
#總之就是沒吃到
#小助教粥粥
#艾草派不要戰
刺殼草鼠麴草 在 桃園市議員李柏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樂活大溪★復興~幸福桃花園】
每年到了清明時節之前,各地的鄉野田埂農園小路旁,就會長出淺綠色葉片有毛絨,頭頂開金黃色的小花,那就是製作草仔粿的原料鼠麴草(台語叫刺殼)。猶記得小時候每到清明節,祖母就會叫我們到田野間去採刺殼,這是鄉下很容易看到的植物,採回來切碎加入粿糕混合後,就可做出具有鄉土味的草仔粿,內餡包著菜脯絲或綠豆沙,是清明掃墓的必備祭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