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刷機iphone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刷機iphone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刷機iphone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刷機iphone產品中有1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蘋果日報紙本謝幕 2021.5.17 0. 我想記錄這件事情的發生時間 2021年5月17日,蘋果日報將出版最後一天的紙本報紙,從實體通路中謝幕。這篇文長,會從新聞媒體的數位轉型,新媒體平台與演算法的競爭,來討論這件事情。 一樣的,我想先聊這件事情的發生。 蘋果日報在 5月14日,發了一封公開...

 同時也有1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Walker,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最新的iphone 13 和 13 Pro 系列,用魅影照樣暢遊全世界。 蘋果手機免電腦、免七天重刷、不怕黑函、最安全的飛人外掛: http://bit.ly/itsbt 魅影和手機連線教學: http://bit.ly/ios15-1 藍牙網路搭魅影詳細說明: http://bit.ly/io...

刷機iphone 在 ?hi_I’m Una. 嗨_我尤娜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2 04:09:55

#手機日本遺失驚魂記 2019.06.17 ~2019.07.12 真的很感謝這期間幫我想辦法的大家❤️ 首先iPhone 不見要找回來有三大要點 1.有個懂當地語言的很罩的朋友 @_i__ii 2.有個願意千里迢迢幫你拿手機的朋友 @bobo_kira 3.當下危機處理好、包容你的旅伴 @gn...

  • 刷機iphone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5-15 13:00:27
    有 358 人按讚

    蘋果日報紙本謝幕
    2021.5.17

    0.
    我想記錄這件事情的發生時間 2021年5月17日,蘋果日報將出版最後一天的紙本報紙,從實體通路中謝幕。這篇文長,會從新聞媒體的數位轉型,新媒體平台與演算法的競爭,來討論這件事情。

    一樣的,我想先聊這件事情的發生。

    蘋果日報在 5月14日,發了一封公開信,宣布會在 5月17日最後一次發行紙本,於 2021年5月18日後停刊,不再發行紙本報紙。
    蘋果日報 曾經在台灣是與 自由時報 互爭發行量第一的報紙媒體,在iPhone 3G 開賣的2008年,發行量達 50萬份,而依照他公開信的內容,目前發行量僅約10萬份。

    蘋果日報紙本停刊,這在台灣的社群媒體發展,和傳統媒體競爭中,是一個很重要的事件。

    我想針對幾件事情,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記錄一下台灣媒體發展的重要時刻

    1.
    自媒體的時代中夾生存的傳統媒體

    先簡單談一下自媒體時代,發聲有多容易。

    我們在談自媒體,談的是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個媒體。但我們忘了談一件事情,那就是媒體也慢慢地就像一個人一樣,在社群平台上面有個數字—追蹤數。一起在這裏追求著觸及和流量,以及影響力。

    那些媒體所打造的組織,仰靠著大量的人力成本和設備。但現在你只要打開臉書,或是打開 Youtube,按幾個鍵,走完一段大約三分鐘的程序,你就可以開始一趟自媒體之旅。有一個媒體的名稱,在上面寫寫字,按下送出後,就會傳到非常多人的面前。

    就像你現在所看到的這篇文章,和這一個自媒體。

    在稱作「研究生」的這個自媒體裡面,我是記者,也是編輯,還是個主筆。這個媒體廣編不分離,我還要自己談廣告,接業配。唯一一個我不用做的事情,就是通路。因為臉書幫我處理好這件事情,我不需要去煩惱,要如何把訊息傳達到閱聽人手上。當然,我會面臨一些其他更麻煩的問題,這個部分我們稍後再說。

    「通路」這件事情的重要性,是一個沒有經歷過傳統媒體產製流程的人,很難想像的一件事情。

    2.
    傳統媒體的產製成本

    我當年還是新聞所的學生時,帶著一群高中生參加聯合報新聞營。大家對於走到一個報社,會驚呼的,不是總經理,也不是總編輯,更不是那一堆名為「編輯台」的電腦。因為那些都太抽象了。

    對,大家最興奮的,是龐大的印刷機器。

    一個報紙的產製過程,並不是在把「文章按下送出」後就結束。要送印,送印完後要派報。在凌晨有一群人開著車把報紙送到你家附近的某個橋下,以便躲雨。然後送報員再去橋下領取那些報紙,挨家挨戶的配送報紙。當然啦,現在已經很少人在訂報,報紙最後沒有到你的信箱,可能是到附近的便利商店。

    這個過程,用現在的網路語言講,大概就是「把你的文章,經過演算法後,在臉書牆上出現」。這一句話說得簡單,但在傳統報紙中,卻是要一群人每天在凌晨完成的事。

    我希望大家不要誤會,運用臉書傳送資訊內容,讓文章在幾秒鐘後就能傳遞到全世界臉書使用者面前,並不是沒有成本。裡面有大量的工程師,維護機器的人員,甚至是網路的鋪設等等。他一樣有很多的費用會產生。只是當你在運營自媒體的時候,不用去想這些事情,因為「平台」已經幫你想好了。

    我在學校教媒體創作時,第一堂課我會跟學生聊這件事情:「在十五年前,我還坐在這間教室裡學習如何當一個好的新聞記者時,我們談採訪,聊編輯,學報導,操作技術。但是沒有一堂課會告訴你,要如何開一間報社,怎麼開一家電視台。但現在,這堂課在台大發生了,我們這堂課,就是要你從零開始做一個自己的媒體,從品牌定位,編輯台的規劃開始做起。」

    為什麼十五年前做不到的事情,現在能做到?因為通路。當通路的成本降下來了,甚至是所謂的「系統化」,在發行一個自媒體的過程中,少了很多的事情要做。那些,可能是新世代的媒體人,想都沒想過的事情。

    我本來想聊電視和 Youtube 媒體產製流程的關係。不過因為這篇文章已經夠長了,留待之後有相關事件,再一起討論。
    接下來,我想切入一個很重要的議題:當媒體在網路上只剩下品牌。

    3.
    當媒體只剩下品牌

    當我們在談「自媒體」的時候,常常只看到一個面向,就是「品牌本身在網路上也是個媒體」。但我想邀請大家看到另一個面向,就是「媒體在這些平台上,也只剩下品牌」。

    在一個臉書平台的演算法推播,或是 Youtube 去推播一則影片,又或者是你用 Google 去搜尋一則新聞。媒體的內容,跟其他網路內容,其實長得沒什麼兩樣。

    對,就是一樣的,臉書貼文只有一種介面,Youtube 影片也只有一種介面。差別只是他有沒有把這個「品牌」,塑造出一個「媒體的形象」,或是「新聞的形象」。

    如果我說「 東森新聞」是個媒體,你可能點頭如搗蒜。但我如果說「 卡提諾狂新聞」是個媒體呢?你可以會想一下,最後大概會告訴我,不是吧,他是個娛樂粉專。

    那請問「眼球中央電視台 」是媒體嗎?「志祺七七」是新聞嗎?還是那只是「視網膜 Retina」和「張志祺」的個人品牌?「niusnews 妞新聞」,「小日子」,「PopDaily 波波黛莉的異想世界」他分別是用什麼樣的角色出現在你眼前?

    試著想一件事情,在一個分眾的時代,一群人坐在咖啡廳聊天,都沒有辦法的定義出什麼是媒體,那麼平台的演算法能做到這件事情嗎?或是說,你期待他幫你做到這件事情嗎?

    這邊我要先說一下,媒體存在的價值和企業品牌,個人品牌,和政府機構之類的「自媒體」相比,他們的確在資源上和社會意義上有很大的差異。但我想讓大家思考的是,或許這些所謂的「傳統媒體」有著不一樣的使命在,但是當他放在「臉書」「Youtube」這些平台上的時候,他們對平台來說,對閱聽人來說,差異可能比你想的小很多。

    十五年前,如果你想要得到一個疫情的訊息,可能會打開電視,或是去買份報紙。但現在,你可能會打開臉書或是 Youtube,又或是Google 一下,聽聽 Clubhouse 。想一下你的確診資訊是從哪來的?是「蘋果日報」「聯合報」「TVBS」這類的傳統媒體嗎?還是從哪個政治人物的粉專看到的呢?或是「衛福部」自己開的直播?

    講一下我的好了,我的主要資訊來源是「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以及這個自媒體的作者兼編輯兼總主筆及Clubhouse製作人,人稱林氏璧的孔醫師。

    如果放在十年前,你可能會覺得這是個非常荒謬的事情,「什麼?你聽一個教你玩日本的部落客告訴你防疫?你怎麼不看電視呢?」

    但我可以相當有信心的說,雖然聽起來好像違和感很重,但十年後的現在非常多人都知道我在說什麼,而且不會質疑這個合理性。

    是的,蘋果日報的競爭對手,不只是大家腦中想像的其他媒體。還有政府官方的自媒體,還包括了一個在疫情下轉行的「日本旅遊部落客」。

    4.
    你的新聞不是我的新聞

    傳統媒體碰到數位轉型時,還面臨到一個挑戰,就是人力資源的重新調配,和演算法的競爭。

    在網路上你應該會常看到這樣的留言「媒體都沒新聞報了嗎?幹嘛寫這個。」這句話看似憤怒有道理,但應該不少新聞從業人員,只能看著這句話苦笑。

    一家報社,每天都會有非常多的新聞。如果你有經歷過在早餐店翻報紙的年代,可能也有跟我一樣的訓練 — 運用十分鐘吃早餐的時間,看完兩份報紙。

    一份報紙最重要的新聞,稱作「頭版頭」。他的意思是,在一整份報紙裡面的第一頁,最上面,寫在報紙名稱附近的新聞。這一則新聞有非常重大的意義,他意味著「這份媒體為昨日一整天,選出來最重要的事件。」裡面有著價值觀判斷和意識形態。換句話說,換個媒體,或是換個媒體的老闆,甚至是換個總編輯,可能都會選出不同的事件。在十幾年前念大眾傳播科系的學生們,都受過這樣的訓練 — 比報。比報訓練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分析各家報紙對於「頭版頭」新聞的選擇。

    好,我們現在把傳統「頭版頭」新聞的概念,放在臉書上,會變成什麼呢?

    我在課堂上,或是去各大學演講討論「網路媒體識讀」的時候,會告訴學生一個重要觀念「編輯有很多工作要做,其中一項是運用符號和編輯的手法,來決定什麼新聞應該要被看到。而這項工作,現在的競爭對手往往不是人,而是演算法。」

    首先,大家不用去質疑「重要新聞沒人報」這件事情。如果你有機會走去便利商店,買一份報紙,你可能會覺得很陌生。「奇怪了?怎麼跟我平常看到的新聞差這麼多?」

    以前的媒體,大家是一起看到頭條新聞的,但你在臉書上看到的內容卻完全不是。

    這麼說吧,媒體選出來最重要的新聞,放在「頭版頭」,會在你買報紙的當下強迫看到。但是放在臉書上,你可能對他無感,就滑過去了。臉書會判斷這則新聞「大家比較沒興趣」,於是觸及就變低,更少人看到了。

    反而是那些會被認為「媒體都沒新聞報了嗎?幹嘛寫這個。」的新聞,本來可能只是在報紙裡面的一個小角落的奇聞軼事。你在吃早餐的十分鐘可能根本沒機會翻到,但是因為在網路上「大家用手指投票」的結果,讓臉書認為這是個很多人有興趣的文章,所以才會被你看到。

    所以下一次要抱怨的時候,可以把對象轉移到臉書身上,因為媒體的總編輯,可能有跟你有一樣的無奈感。

    久而久之,大家也對這件事情有更強的認知。一則重要的新聞,以前媒體可以用很大的力量來推播。可以放在頭版頭,可以發號外,可以大篇幅報導。但現在,他除了下一個「臉書跟你都會一起被騙的標」,或是花大筆錢下廣告之外。幾乎沒有路可以走。

    就像上一節所說的,媒體不只要跟媒體搶流量,在這平台上,他要跟所有人搶流量。就算他要下廣告,競爭對手也不只是媒體,更多的是房地產,電商,甚至是網紅業配之類的,以前不會被拿來相提並論,曾經是八竿子打不著的競爭對手。

    5.
    大家還看報紙嗎?

    回到本質的問題,大家還看報紙嗎?如果報紙的工作是要及時傳遞新聞,那個「及時」可能無法挑戰更「即時」的網路。試想假設你買報紙的目的不是為了新聞,那是為了什麼?

    很多人說傳統媒體都不做數位轉型,這個問題我很難給出明確的論述。因為的確,在傳統媒體轉型做網路的初期,有很多試行錯誤 (Trial and Error) 都發生過。現實中,有非常多失敗的轉型案例,但整體而言大部分的傳統媒體,都有或多或少的轉型成功。所以我們在討論的不是「蘋果日報」這個品牌要收掉了,而是「紙本型態」要在新一波的媒體的典範轉移中成為過去式。

    蘋果日報在這一次發的公開信中提到:「數位洪流超乎我們想像,尤其是Google、Facebook等數位平台的壟斷,造成廣告資源的大量流失,對紙媒不啻是沈痛打擊。」

    這一段話,很多人認為是搪塞之詞,但他的確也說出了現在媒體的挑戰。這邊,我想邀請大家站在更高的維度來看這件事情。

    在二十年前,如果你想要「下廣告」,廣告大概會「下在媒體」上。原因很簡單,因為媒體扮演的角色,是大家獲得資訊的來源。但是現在,大家獲得資訊的來源是哪裡呢?網路還沒起飛,手機還沒普及之前,媒體幾乎壟斷了大家的消息來源。電子媒體因為「媒體的近用性」和「使用頻譜公共財」等因素,扮演了許多重大新聞的傳遞角色。

    但現在,你早上睜開眼睛,是打開蘋果日報的官網,公共電視的頻道嗎?還是跟我一樣,看 LINE,刷 IG,看臉書,滑 Youtube 呢?
    如果在這些平台上,媒體只剩下品牌,要爭你的眼球得跟其他自媒體平起平坐,獲得演算法的青睞。那麼他也是一個跟你和我一樣,想獲得發語權得看人臉色的單位。

    即便他的品牌價值,影響力,依舊在民眾的心中高居不下。但很遺憾的,他的廣告收入來源,得和其他的自媒體分享。還有更令他們的心煩的是,利潤要上繳給他的上游平台:臉書和 Google。

    6.
    傳播技術與我們

    要討論新聞和新聞傳播,勢必得討論傳播技術的發展。在還沒有紙很貴的時候,我們寫的字都很短。當紙越來越便宜,我們也用更長的句子,來留存並傳遞訊息。從詩,到詞,到曲,乃至後來的小說散文。

    大家可以想一下我現在寫的這篇文章,在兩百年前,要多的精簡的寫下,才有機會被傳播出去。但現在我可以這樣一直打一直打,打成一篇臉書長文,完全不用考量用紙成本。這就是一種傳播技術的進步,改變了傳播的方式。

    以前要寫一篇新聞報導,老師會告訴你:「把最重要的事情寫在最前面,用倒金字塔方式撰寫。」背後當然有很多原因,這些原因中甚至包含了技術問題:因為編輯覺得你文章太長的時候,可以直接把最後一段拿掉。

    但現在寫文章呢?

    在報紙的年代,標題印在那邊直接進眼球。你對標題有興趣時,可以花半秒鐘的時間移動眼球,開始讀文章。對於一個閱聽人來講,「從標題到閱讀文章」的時間成本極低無比。但在臉書的世界,從按下標題,到你開始舒服的讀文章,要經歷非常多的時間。你的時間成本變高了,自然而然,吸睛的標題就變得無比重要。

    當寫文章的時候,如果你把重點都在第一段全部寫完了,大家拿到資訊拍拍屁股就走。就以前的觀點來說,會覺得無所謂,訊息有傳遞到就滿足了。但現在不一樣,如果大家看完第一段就走,演算法會判定這是個大家不想看的文章,於是就不幫你傳播,「只讓少數人看到這篇文章」。

    聽起來好像沒什麼大不了的對吧?但其實這背後有很多轉變跟著發生。

    在課堂上,因為學生創作的載體在網路上,所以我絕對不會要他們用所謂的倒金字塔方式寫作。在做影片的時候,也不會教他們慢慢鋪陳。演算法是現實的,在你還沒建立風格之前,要跟他競爭,是相當辛苦的一件事情。

    連在學校教課,都要打破過往的寫作模式,媒體裡面要做的轉變,大家可想而知。

    一篇適合放在「報紙載體」的文章,和適合放在「網路為載體」的文章,絕對是不一樣的。閱讀習慣的不同,載體特性的不同,甚至是廣告擺放方式的不同,大大地影響了媒體的產製過程。

    如果你認為「反正就一篇文章,紙本和網路都放就好了。」的話,可以試著想想看,多一套邏輯,能用一樣的成本完成嗎?所謂的客觀寫作,平衡報導,有辦法在不同載體上面用相同的模式呈現嗎?

    7.
    我們與網路媒體的距離

    最近我演講最常聊的題目,就是談網路媒體識讀。我們與網路媒體的距離,已經密不可分。所謂的傳統媒體,運用著他多年累積的品牌,慢慢的也在網路媒體深耕。

    很多念傳播科系的學生,會對於未來感到迷惘,覺得媒體不斷的沒落。但我一直對這件事情抱持相反的想法,期望學生能好好的在這個時代發揮長才。

    或許這是個傳統媒體沒落的年代,但現在絕對是人類史上「媒體傳播能量」最強的年代。隨著載體和傳播技術的改變,人人都有機會發揮自己的影響力。我們有更好的傳播工具,也有更公開透明的消息來源。

    很多人說「蘋果日報轉型失敗」,其實我沒有這麼同意這句話。相反的,他做了非常多的事情,讓品牌在持續在這個時代繼續發揮影響力。結束紙本的發行,或許就是面對傳播技術的改變,在這條路上的一個重要決策。

    對於經歷傳統媒體的人來說,是一個非常痛的事情。我自己也經歷過蘋果日報全盛時期的年代,看著星光三班上「頭版頭」時,一大早興奮的跑去便利商店買報紙的讀者。若以一個純粹讀者的角度,我會緬懷蘋果日報陪我走過的那段青春歲月。但我相信,新聞從業人員,肯定有完全不同的解讀。

    我們無法否認的是,紙本謝幕了,品牌影響力依舊在。只是當媒體只在網路上的價值只剩下品牌,他的商業模式,人力資源分配,都會變成一個巨大的挑戰。

    這是蘋果日報紙本走入歷史的故事,他不是一個單一事件,而是給這個時代的一個標注。

    希望這篇文章,能夠給經歷傳播媒體變遷重要時刻的你,多一些探討和省思的面向。

    《蘋果日報紙本謝幕》

  • 刷機iphone 在 電腦王阿達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10 16:00:52
    有 284 人按讚

    #曬出你手上的古董瞎趴手機challenge

    #多標這句台灣之星抽iPhone12promax

    我手上最舊的就是這支 HTC HD2(現在還可以開機使用),它可以說是我目前所有成就的起源,靠它開始寫 Android 教學與刷機,只可惜 HTC 一直不出復刻呀!!

    👉按下貼文的試試看按鈕

    👉寫下你的古董手機型號

    👉曬出你的古董手機照片

    只要你多#一句「多標這句台灣之星抽iPhone12promax」

    台星小編會在活動結束後 抽出 兩名幸運兒 送出

    ✨iPhone 12 Pro Max (128G)*1

    ✨Samsung Galaxy Note20 *1

    ❗活動從12/10 - 12/28 23:59❗

    🤟趕快跟上腳步玩起來🤟

  • 刷機iphone 在 尤娜 Una.H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7-12 08:00:00
    有 20 人按讚


    #手機日本遺失驚魂記
    2019.06.17 ~2019.07.12
    真的很感謝這期間幫我想辦法的大家❤️
    首先iPhone 不見要找回來有三大要點
    1.有個懂當地語言的很罩的朋友 @_i__ii
    2.有個願意千里迢迢幫你拿手機的朋友 @bobo_kira
    3.當下危機處理好、包容你的旅伴 @gn021778123
    .
    真的幸好朋友在日本
    還不厭其煩的幫我打電話到機場跟警局🥺🥺
    謝謝妮兒~~~
    然後就在今天 !
    Bobo也幫我把手機拿回來了😍 謝謝Bobo 🥺🥺
    .
    出國第一次手機不見
    而且還在到國外的第一天
    既然有這個經驗
    那就剛好打文章告訴大家在國外遺失iPhone怎麼辦
    當然是不要有這種經驗最好🤦‍♀️
    .
    沒有人想過會發生這種事
    所以平常定位一定都要開著
    這時候拿iPhone就知道他的好了
    用另一台手機打開
    「尋找iPhone」這個內建程式
    (如圖2)⬅️滑
    反正點進去後,登入你的Apple ID
    之後就會有手機的定位
    (如圖3)
    登入後記得馬上按「遺失模式 」
    這樣撿到的人打開看到
    唯一的選擇就只有撥打你遺失模式上顯示要他打的電話
    .
    運氣好一點的話你自己照著路線走
    剛好找到位置就能看到手機了
    但因為只是大概位置
    這時可以用定位的那隻手機按「播放聲音」
    就算關靜音也會發出聲音哦
    .
    好~如果做了以上步驟還是一樣找不到(就像我當初一樣)
    請記得在當地警局報警
    一定要有報警這個動作
    並自己要有一張遺失證明
    有些旅遊不便險回國後可以理賠
    一定要有那個單子
    但你就要看你的保險公司有沒有特別針對手機這個項目能做理賠或不做理賠
    所以出國刷機票記得看哪一間的旅遊不便險比較好,
    行李不見理賠最多
    或者買iphone時就直接買遺失險也行~
    .
    ⭕️ 總整理:
    iPhone 遺失
    1.用另一台手機登入你的Apple ID
    2.開啟遺失模式
    3.沿著定位找 (因為你不自己找,不會有人主動幫你找,你只能‘’等‘’好人送到警局)
    4.報警
    5.繼續你的旅程.
    .
    ⭕️如果你直接放棄找了
    可以在登入ID時按清除所有資料
    .
    ***以下心情分隔線***
    這次手機遺失
    其實當下真的很錯愕
    但為了不要太掃興
    我只好裝的很樂觀跟城哥說還好我有帶相機可以拍照(苦笑)
    而且我平常沒在備份(被朋友唸臭頭)@eennzzofat
    平常買個雲端幾塊錢
    在有wifi的地方就能自動幫你備份
    .
    我其實第二天還有回機場找
    遇到一個很熱心的台灣人大哥
    也是他帶我去報警
    還幫我們一起用定位找
    最後沒找到就告訴我們去吃頓飯好好玩別想了~
    真的很感謝他
    .
    回國後朋友跟我說 @shanshan0804
    手機遺失也是旅程的一部份
    有點想哭🥺
    我其實有點明白了什麼
    真的很謝謝我的神隊友 @gn021778123
    其實我根本不知道有什麼尋找iPhone這個程式
    連著幾天下來也沒有責怪我這麼粗神經
    一心只想帶我好好過生日🥺🥺
    還好有你
    希望你可以永遠都這麼神🤪🤪🤪
    -
    最後~今天boboTV 會有關於日本旅遊的新片在YouTube @bobo_kira
    記得上去看美麗善良的BoBo TV 頻道 ❤️
    還有新婚愉快喲❤️❤️❤️
    .
    #嗨我尤娜 #hi_imuna
    #大阪

  • 刷機iphone 在 Walker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9-25 11:25:37

    最新的iphone 13 和 13 Pro 系列,用魅影照樣暢遊全世界。
    蘋果手機免電腦、免七天重刷、不怕黑函、最安全的飛人外掛:
    http://bit.ly/itsbt

    魅影和手機連線教學:
    http://bit.ly/ios15-1

    藍牙網路搭魅影詳細說明:
    http://bit.ly/ios15-2

    有線網路搭魅影詳細說明:
    http://bit.ly/ios15-3



    趕快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內有通用刷機教學與工具包(小米手機示範):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KuLRbUU-azis8RbdeY9Gw/join

    刷機之後,最誇張的是,你可以這樣!!
    https://youtu.be/KeCUtx9KUdI

  • 刷機iphone 在 I'M JOE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6-04 19:00:21

    我是Joe,喜歡分享旅遊細節、科技等相關內容,喜歡旅行與科技的你可以與我一同探索新知事,歡迎大家一起討論與分享生活中的細節。

    ■【社群資訊】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YangJoeTW/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joe_life512/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joe.0512/

    =============================================

    ■【使用設備】
    相機:GoproHero9 Black、GoproHero6、iPhone12 Pro、iPhone12、LUMIX GH5、Sony ZV1
    鏡頭:12-60mm F2.8-4.0
    空拍機:DJI Mavic Air
    麥克風:Saramonic Blink500 B1
    穩定器:ZHIYUN Smooth-Q、DJI Ronin-SC
    剪輯軟體:Final Cut Pro、Motion、iMovie

    =============================================

    ■【合作邀約】
    Joe Studio 工作室

    聯絡人:Joe
    E-mail:yan85512@icloud.com

  • 刷機iphone 在 Linzin 阿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5-15 21:19:24

    “OnePlus 一加”,是個至今在台灣還沒發售過,但十分受人歡迎的手機品牌。
    也因為它在產品定位、目標族群的特殊性,使得我打從它在2014年推出第一支手機之後,就持續地在關注著。
    而如今,也終於有這個機會,向大家開箱評測這支OnePlus目前最新的旗艦:OnePlus 9 Pro。
    究竟我,會怎麼去善用它的特點,將它發揮到淋漓盡致呢?

    ============================================

    透過我的專屬連結與折扣碼購買“犀牛盾RhinoShield”之產品,即可獲得9折的優惠哦,快來體驗犀牛盾的強大吧~

    專屬連結:https://url.rhinoshield.tw/ytlinzin
    專屬折扣碼:ytzin2004

    ============================================

    也可以到Gaston Luga的官網,使用我的85折折扣碼,購買好看的北歐造型背包與配件哦!

    官網購買可享有全球免運,30天內免費退換。
    5/28(中歐時間)之前,凡購買任一背包即送黑色卡夾乙個。
    台灣官網:https://gastonluga.com/tw/

    #GastonLuga #北歐背包 #瑞典背包

    ============================================

    追蹤一下嘛:
    YouTube: https://goo.gl/LCCLWt
    Facebook: https://goo.gl/rWEuzA

    ============================================

    此部影片使用的BGM:
    Joakim Karud - Fireplace
    Joakim Karud - Milky Way
    Payday
    kudasai - technicolor
    Joakim Karud - Rainy Days

    ============================================

    錄影設備:Sony A7S3、Panasonic GF8、Canon G7 X Mark III、iPhone 12 mini、iPhone 12 Pro Max
    麥克風:Blue Snowball
    後製軟體:Adobe Premiere Pro CC 2020

    ============================================

    聯絡信箱:[email protected]

    有任何疑問可透過影片下方留言或FB私訊告訴我哦~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