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到職訓練在職訓練差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到職訓練在職訓練差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到職訓練在職訓練差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到職訓練在職訓練差別產品中有5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贈書活動:《優雅地反抗:勇敢做妳自己!翻轉恐懼×跳脫框架,追求內心真正的渴望》 首先我要說,作者不是一個簡單的女人,趙株烯現任美國ABC新聞韓國分社長,三十多年來橫跨美國、新加坡、韓國等地,是報導國際情勢的外電記者,也是全方位的全球媒體專家。 看過她的履歷,我只覺得雙腿發軟。她不久前迎來五十歲,...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12/7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四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ros.is/JLQM4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

到職訓練在職訓練差別 在 親子天下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08:19:51

#cw_愛自己練習「別帶著委屈去討好對方,沒辦法愛自己的人,也沒辦法愛別人。」—— #黃柏嘉 在我多年的心理師工作中,深深感覺要媽媽學習好好照顧自己,就像訓練大象飛翔一樣困難。「我不能夠這麼自私」—是最常聽到的理由。 有些人只要稍微休息一下,就會被愧疚跟自責籠罩,非得忙到把自己累垮不可;有些人則...

到職訓練在職訓練差別 在 grace in london ?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03:32:43

「黑人體能就是比較強」、「黑人天生就是比較擅長運動」... —— 你有聽過/說過這樣的話嗎?🙋‍♀️ (我一定有)  // 從小到大,我們時常在電視媒體上看到黑人運動員在各樣運動競賽場上的精彩表現。舉凡賽跑、拳擊、籃球、足球等,不乏看到許多優秀的黑人運動明星;而發出以上刻板印象的言論,也像吃...

到職訓練在職訓練差別 在 陳立宗 (Louis)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3:59:12

從中華白名單看夢想家青年隊 這幾天看見不少鄉民和籃壇先進們,用心討論了這一次中華白的名單,我看了也很有感覺,想利用這個機會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從名單本身我先說結論,我十分肯定這一份名單,這可以說是現在UBA世代最好的一份名單,能納入不少旅外學生球員更是亮點,我始終相信,「在地化經營,國際化作戰」,...

  • 到職訓練在職訓練差別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06 09:00:00
    有 101 人按讚

    贈書活動:《優雅地反抗:勇敢做妳自己!翻轉恐懼×跳脫框架,追求內心真正的渴望》

    首先我要說,作者不是一個簡單的女人,趙株烯現任美國ABC新聞韓國分社長,三十多年來橫跨美國、新加坡、韓國等地,是報導國際情勢的外電記者,也是全方位的全球媒體專家。

    看過她的履歷,我只覺得雙腿發軟。她不久前迎來五十歲,可她人生積極又精采,我感覺她好像活了好幾個五十歲。那些成就與經歷,濃縮在五十年,實在有些驚人。

    書中以一位女性媒體人的角度,來分析探討現今女性所面對的種種不公。

    其實,不公平永遠都在,我們也不用假裝和平。
    尤其是生了孩子的女人,事業跟育兒永遠無法兩全。

    韓國有「工斷女」一詞,顧名思義就是「工作履歷斷層的女人,特別是只因為結婚和撫養孩子離職後,職場履歷出現斷層的女人。」韓劇《羅曼史是別冊附錄》女主角就是一位工斷女。

    # 育兒津貼於事無補

    書中提及:「大部分高學歷且正值工作年齡的女性,如果因為家庭及育兒的關係無法工作,對社會來說是巨大的浪費,也是國家競爭力的損失。政府雖然表示會擴大育兒津貼制度或育嬰補助,並提出「共同育兒」之類的對策,但這些是否真能成為解決問題的根本之道呢?」

    #請保母的費用難以負擔

    在韓國跟台灣一樣,保母的費用過高,很多媽媽也是因為如此,乾脆辭職在家自己帶孩子,從此中斷職涯。所以,作者認為,可參考香港和新加坡那樣,積極地採用外籍家務移工。
    這個想法跟我認識香港嫁來的鄰居太太不謀而和,香港太太抱怨說,在香港,幾乎家裡都有阿姨幫忙,所以香港女人可以獨力自主的追求事業上的發展。可她嫁來台灣之後,只能天天在家當黃臉婆,她的專長是廣告業務,不是鍋碗瓢盆,所以常與老公有衝突。
    「唉,以前在香港,週末夜晚有阿姨幫忙看一下,還能跟老公約會,現在就只能能在家收尿布。」這是她的感慨,她認為家有幫手,婚姻品質好,離婚率會下降。

    書中寫道:「在韓國,月薪兩百萬(約台幣五萬元)的女性因為難以負擔與薪水相當的育兒費,所以選擇放棄自己的工作,然而,如果可以每個月用五十萬(約台幣一萬兩千五百元)左右聘請外籍家務移工的話,不僅可以繼續累積工作經驗,那段時間還有機會能夠爭取加薪。無論再如何增加托育設施,都和有人在家裡一起生活且幫忙照顧孩子有著天壤之別。因此,我認為像香港和新加坡一樣引進外籍家務移工,是對職場媽媽們來說更實際、也更有效率的方案。」

    台灣雖然可以申請外籍家庭幫護,但是你知道條件有多難嗎?妳得短期內密集生滿三胎,同時家有75歲以上長者同住,才能申請。(是用生三胎才具備申請幫手的資格來鼓勵生育嗎?)

    #不要衝動地想要馬上生第三胎

    當然除了育兒的衝突,女性在職場上,仍舊面臨許多不公的狀況。「女性的地位與角色和以前比起來有了很大的變化,現在仍持續地發展當中。雖然差別待遇已經不像過去那樣明目張膽,但無意識、不露聲色的歧視與束縛卻依然存在。用女性媒體人的眼光看著這些過程,有時候會感到鬱悶,也會因為自己無法馬上給出明確的答案或解決問題,而只能在心裡默默給予支持。在此過程中,我逐漸得到了一個答案:比起流淚、吵架、受傷,靈活地說服對方以達到自己想要的結果或結論,才是能夠支撐我們走過這漫長人生的好方法。」

    作者提出了優雅反抗世界的十種方法:
      1.忠於自己的欲望
      2.微笑著率先走近
      3.成為自己的粉絲
      4.讓他人知道我正在做的事
      5.工作上的撒嬌不是美德
      6.利用「寒暄」拉近距離
      7.善用眼神的力量
      8.教學相長
      9.保持生活和休息的平衡
      10.永遠熱愛工作的自己

    以下是我為書籍寫的推薦語:
    「這個社會對女人本來就是不公平,但吵也沒有用,試著優雅地反擊吧!妳可以跳脫傳統,也可以打破職場天花板。育兒與職場,女人從來都無法兩全,我非常贊同書中提出的觀點,比照香港和新加坡積極引進外籍家務移工,減少家務和育兒的負擔,女性人才方能在職場活躍。期待有一天台灣也可以。(遠目)」——劉中薇/作家、編劇

    #活動辦法:不管是工作或家庭,妳曾經有覺得不公平的感受嗎?發生什麼事情呢?或是,你為什麼想看這本書?
    不然就寫: 親愛的薇,我想看優雅地反抗

    留言分享並TAG一位朋友。

    (唉,我每次刷馬桶的時候就會湧起不公平的感受,後來就開始訓練小子刷馬桶,可惜成效不彰......。)

    #截止日期:8/11(三)公布得獎者,得獎者請儘速私訊聯絡姓名、地址、電話,方便出版社寄送作業(限寄台灣境內)。

    這個月好忙,這本書活動結束,月中還有一本好書要贈送給大家,敬請期待。

    #優雅的反抗
    #大好書屋

  • 到職訓練在職訓練差別 在 我在出版業上班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31 11:41:34
    有 23 人按讚

    樂讀|抱歉,當時不該這麼對你說:給每次說出口就後悔的你 #出版社閱讀邀約書籍
     
    「提高用字的水平,而不是聲音。滋養花朵的是雨水,而不是雷聲。」
     
    -波斯詩人.魯米-
     
    作者使用「滋養花朵的是雨水,而不是雷聲。」這段話當作前言的標題,我覺得好美,好喜歡。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就覺得說話這件事情很有意思,好好的說話,大家都能心平氣和,帶有情緒性的話語,則會令人感到莫名煩躁。
     
    儘管如此,還是有很多時候在情緒沸騰之下會不小心脫口而出傷人的言語,有時候傷人的話聽起來無傷大雅,好像只是鬥鬥嘴或是比較大聲,但是其實那些傷害,很有可能已經在對方的心上劃下了大大的一道傷痕,也可能成為毒液,侵蝕他的靈魂。
     
    說話永遠都是一門藝術,當然,我們不可能總是說那些好聽、虛偽的話來掩蓋內心真實的想法,而是說,若不想讓對話演變成衝突造成對彼此的傷害,我們應該學習用理性且同理的方式來「好好說話」。
     
    《抱歉,當時不該這麼對你說》和坊間大部分的溝通書籍雷同,有許多精采的對話分享,大部分都是我們很常在日常生活中聽見的,讓我覺得值得一讀的原因是,作者是資深溝通培訓師,在書中同時運用兩種相反的對話方式來讓讀者感受情緒性的言語和客觀且具有同理的言語之差別。而我們也可以進而學習使用後者的說話之道來面對人際議題。
     
    其實身而為人,我們都渴望被理解,如果每一個人都能視他人為獨立個體的存在,接受大家都有自己的特質、不同的生活成長背景等,或許彼此在對話中皆能更保有一些溫柔的彈性去接納不同的意見與想法,儘管可能無法接受,但也不會因此而互相傷害。
      
    好的,來分享我的部分摘要筆記───
     
    .幸福雖可由各自定義,但讓人感到幸福的因素卻是全世界皆同。那便是對社會的深刻連結。
     
    .夫妻關係時常被認為就算不說對方也會懂,但其實夫妻之間最難了解彼此的心思。
     
    .關係越親密,越須遵守禮儀。
     
    .每個人皆擁有某一程度的補償心理,就算無法獲得百分之百的回報,也會在某種程度上有所期待。但是當期望越高,失望就會越大,甚至會成為引發兩人爭吵的導火線。
     
    .當我們釋放的好意得不到回報的時候,便會產生「我對你做了多少」的念頭,開始厭惡對方,給他臉色看。
     
    .理性有邏輯的人通常喜歡只講客觀的事實,造成他們無法感同身受,應努力學著站在對方的立場,安撫對方的心情。
     
    .人際關係的信賴非來自於我信任誰,而是我能成為誰可以信任的人。
     
    .人際關係雖不容易,但如果能拿出一點勇氣表達自我情感,也許能在未來減少更多的悔恨。
     
    .學會自我安慰,成為對於自己的每個選擇,都能夠接受與負責的大人。
     
    .身體真的很痛的時候,會痛到連哀號聲都叫不出來;同理可證,心真的很痛的時候,也會痛到無法言語,所以以言語表達傷痛的這個動作能讓我們擁有戰勝傷痛的力量,當未來一點一滴變好之後,傷痛就會不知不覺成了過去。
     
    .越是親近的人,越容易肆無忌憚地說話,打著「我們是家人」、「我最懂你」的名號傷人。
     
    .如果你需要向眾人宣告:「我擁有這樣的權力。」代表其實你根本沒有這樣的權力。
     
    .請別隨意建議他人,不要輕易判斷是好是壞,除非對方希望你提供意見。
     
    .白天說的話鳥兒會聽見;晚上說的話老鼠會聽見。(韓國諺語,我喜歡)
     
    .你待在公司不是為了處理公司的任何大小事,公司也不會對你有這樣的期待,能取代你的人永遠都在。如果你一直忙於正事外的事情,會讓你無法好好在期限內完成本來該做的業務,或者促使自己必須把原要在公司做的工作帶回家處理。
     
    .覺得討厭就說討厭,覺得辛苦就說辛苦,想要有這樣的表達能力需要訓練,也是需要培養的一種習慣。如果你在職場裡花費很多時間在討好別人,內心卻產生「踢被子」的心情,代表你需要學習拒絕的技巧了。
     
    .如果我們否認自己擁有的才能,代表我們大概陷入了這該死的謙虛,但其實也有可能在逃避責任。但每個人都擁有屬於自己的才能,我們應該要發揮才能,傳遞給其他人。
     
    .說話是習慣,而習慣會反映出內在的潛意識,你使用的言語代表你的價值,必須好好深思那句話的影響力。

    作 者|朴民榮 
    譯 者|陳彥樺
    出版社|平安文化. 皇冠文化集團

    #駐點樂讀人專欄 ─── 陳子楹
    歡迎追蹤instagram一起來閱讀:
    https://www.instagram.com/lovelove_reading/

  • 到職訓練在職訓練差別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7-23 21:11:17
    有 65 人按讚

    【世上獨一無二,能讓你賺大錢的日本語教室】
    最少也能讓你具備相當於日本優秀國中生的日文能力、
    或是讓你成為日本職場上的「即戰力」,
    並擁有日本母語人士一樣的日文能力!
    超實踐的日文講座課程「S-CLASS」現正開課中。

    通過了N2、N1,但接下來到底該以甚麼為目標?
    雖然被日本人誇獎「日文很好耶!」,但在自己心目中,你還想更進步。
    在工作上常和日本人通信,但還想要再寫得更流暢一點。
    不只是日文文法,還想學習「日本文化」及「日本人內心想法」。

    有著這些煩惱的你,
    在2021年的夏天
    一起參加這個可以讓你的日文大幅進步,
    讓認識你的日本人為之驚豔的日文課程吧!

    而且還有最受學生歡迎的內容
    「每週令人期待的特別單元」
    2021年8月的內容有...

    ・不論在職場或是寫作都能運用的創意發想方法。
    ・三分鐘熱度的人vs充滿幹勁的人,差別在哪裡!?
    ・用這樣的教育方法,你的小孩會變成「歹仔」!?
    ・讓肌肉發達,頭好壯壯的飲食方法。

    除此之外還有...
    ・靠這個讓你完全掌握日本時事脈動!每週日本新聞/時事解說
    ・濃縮日本國高中一整年的作文課精華?!作文/翻譯訓練
    ・打破外國人對日文文法的迷思!提升文法、語彙能力訓練
    ・大量收聽最「時下」的日本語/聽寫練習
    ・再也不被生意上的搭檔看不起,讓他們對你刮目相看吧!
    提升你的商業日文能力,並讓你的日文給人成熟又有品味的印象,
    超強日文訓練
    等等,精彩豐富的內容等著你唷!

    2021年8月的課程,會員招募期限至
    2021年7月31日(台灣時間23:59)止。
    https://kabuki-anime.com/page-2100/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世界で唯一、「稼ぐ」ための日本語教室】
    最低でも日本の優秀な中学生レベル、
    日本の職場で即戦力となれる「ネイティブレベル」を目指す
    超実践的日本語講座「S-CLASS」を開講しています。

    N2、N1合格したけど、これから先何をしていいのかわからない。
    「日本語うまいね」と日本人に褒めてもらえるけど、自分としてはまだまだ。
    仕事で日本人相手にメールを書いているけど、もっとスムーズに書けるようになりたい。
    日本語の文法だけでなく、「文化」や「本音」も学びたい。

    そんな悩みを持っている方は
    ぜひこの2021年の夏、
    自分の日本語を大幅に進化させて
    あなたを知る日本人たちをあっと驚かせていきましょう!

    また、生徒の人気ナンバーワンコンテンツ
    「毎週のお楽しみの話」
    2021年8月の内容は…

    ・ビジネスにも創作にも使えるアイディア発想法
    ・やる気がすぐ0になる人VSいつもやる気に満ち溢れている人
    ・子供が不良になる子育て
    ・身体が引き締まり脳が覚醒する食事法

    これ以外にも
    ・これであなたも日本を丸わかり!毎週のニュース/記事解説
    ・1年で日本の中高レベルを凝縮?!作文/翻訳トレーニング
    ・外国人の盲点!文法、語彙力トレーニング
    ・「今」の日本語の聞き取り/ディクテーショントレーニング
    ・これで商談相手に舐められないし、一目置かれる!ビジネス日本語、大人の日本語トレーニング
    など内容が盛り沢山!

    2021年8月会員募集期限は
    2021年7月31日(台湾時間23:59)まで。
    https://kabuki-anime.com/page-2100/

  • 到職訓練在職訓練差別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09-16 19:00:09

    [ 12/7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四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ros.is/JLQM4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9/29(日)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不曉得在你的生活當中,有沒有這樣的困擾?

    就是啊你的伴侶、你的孩子總是很被動,特別對於「學習、看書」沒有什麼興趣,那更不要說進步跟成長。所以呢,你總需要唸一句,他才會動一下。

    又或者是呢,在職場上,你的同事、部屬都很不積極,什麼事情都要問你,向你請示,一點主動創新或改善的想法都沒有,所以常常搞得喔你人累,而心更累!

    聽到這裡喔,你會不會很好奇,為什麼大部份的人對於學習這件事情,都會這麼樣的「被動」?甚至於,有些人還避之唯恐而不及?

    其實這個答案非常的簡單,所有不喜歡學習的人,絕大多數都是透過現代化的教育所養成的,尤其是我們東方的教育環境。

    那麼這樣的傳統教育環境,是怎麼樣消滅我們的學習意願?

    我邀請你想一想喔,在過去的求學階段裡,你所有體驗到的教育方式,是不是都是「被動」的在看老師上課,或者是聽老師上課?

    就像是看傳統的電視節目一樣,你不能快轉、也不能跳過、更不能直接選你想看的集數來看。

    你只能很「被動」的看這節目的播放,你根本沒有參與感;所以呢,有時候會讓你覺得很想睡覺!

    事實上呢,這樣的模式就是我們東方教育裡面,最根本的問題。它只是單方面的餵養我們訊息;它不主動訓練我們去思考。

    所以,當我們沒有參與感的時候,很容易覺得這件事情與我無關、提不起勁;而時間一久,就會磨掉很多人的學習意願。

    那我們到底可以怎麼樣做,才能夠引發人們那種「躍躍欲試」的學習動機呢?我來跟你分享一個實驗,你可能會有一些領悟。

    這個心理學的實驗很簡單,在實驗開始的時候呢,實驗室的工作人員,找了很多受試者。

    而把這些受試者分成四組,要求他們去做一件有一點枯燥的事喔!那就是呢,讓他們去盯著電腦螢幕,靜靜的去等待這畫面上,會出現一個小光點。

    而不一樣的一點是喔,這些實驗人員在宣布實驗的要求之後,對這四組受試者,有不同的實驗說明。

    首先第一組喔,他們對A組的說法就是:「這是一個關於集中注意力的實驗,它跟我們航空管制員的訓練內容差不多。」

    而接著呢,工作人員對第二組、B組的受試者,表達他們同情的感覺;而且對他們說:「你一定很不想要做這麼無聊的實驗吧!」

    然後接下來,對第三組、C組的人,跟他們說:「你做不做都無所謂,如果想做的話,你就做喔!」

    最後一組、D組,工作人員什麼說法都沒給,只是命令他們、要他們去聽話照做。

    結果沒有想到喔,這個實驗的結果非常的有趣;A、B、C三組受試者,他們都比D組更主動,而且更有意願參與實驗。

    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別呢?假如如果你還沒聽出其中的關鍵喔,那我幫你拆解一下:

    「A組」的說法是什麼?A組告訴他們「這是關於集中注意力的實驗,就跟航空管制員的訓練差不多。」

    像這樣的說法,其實是給他們一個「意義」:「跟航空管制員做一樣的訓練」;給他們這樣的意義,也就是給他們一個「動機」。

    而第二組呢,跟他們說:「你一定很不想要做這無聊的實驗吧?」

    透過這樣子,其實是讓這些受試者在主觀感受上,覺得被理解、被同理了!所以呢會觸動他們關於「情感」層面的共鳴;因而呢,這些受試者會產生配合的意願。

    而第三組的說法是:「你做不做都無所謂,如果你想做的話,你就做!」

    這個是在行為的層面,把權力交還給這些受試者,讓他們知道自己是有所選擇的;透過這樣子而願意主動的,參與配合這個實驗。

    而說到這裡,那「D組」是怎麼樣讓人不爽配合呢?

    非常的簡單,因為呢,實驗者什麼都沒有解釋,只是單向的去傳達一個訊息;也就是喔,去「命令」這些人。

    這也就反覆印證了,關於「命令」這件事情,你只會造成別人的抗拒,而不會贏得別人的配合。

    所以說到這裡,我們可以歸結出一個簡單的結論。就是如果你想要人自動自發,不需要你一再的耳提面命。

    請你一定要運用不管是「給他動機」、「給他同理的感覺」、還是「給他選擇」。這三個方法呢,都是我們能夠貼近對方的心,讓對方更容易配合、展開行動的一個途徑。

    這也像是我在個案教練的過程當中,假如有學員在面對自己的問題的時候,因為一下子看到太真實的自己,覺得太震撼、有點卡住了!

    那無論他自己有沒有覺察,我都會和緩的告訴他、我會對他說:「你能夠克服自己心裡的害怕,跟我走到這裡其實已經很不容易了!」

    「然而我想提醒你的是喔,在你踏進教室之前,你很明白的告訴我,這就是你想要面對的議題,也是你決定來學習的主要原因。」

    「我可以感覺到,我們就快要去接觸到這核心的關鍵;只要你再願意多跨出一步,就能夠達成。但如果你只想要停留在這裡,那我也會尊重你的選擇。」

    像這樣的一個談話方式,如果你仔細想一想,我是不是先同理這一個學員,他的害怕和他的不習慣。

    然後接下來我提醒他,進教室學習的動機究竟是什麼?最後我把權力交還給他,尊重他的決定。

    也就是最具體的「給同理」、「給動機」、「給選擇」的具體示範。

    然而如果回到你身上,你也想要讓你的孩子、部屬願意主動學習,帶著這樣的力量、讓對方產生「自動自發」的想做,這樣的一個狀態。

    那你要怎麼樣「回應」,或者是你要怎麼「傳達」?其實關於這個,是可以學習的。

    這就讓我想到,在我的實體課程裡,尤其是【人際回應力】這一門課,透過一些實做的演練,而且呢各種情境的模擬。

    最重要的關鍵是,如果你要真的懂一個人、理解一個人,讓他在感受上覺得他「被你理解、被你尊重」;行為的選擇上,覺得你有給他「選擇的權力」。

    那在這裡呢,【回應力】的學習,就可以幫助你,有效的透過辨識對方的情緒,第一時間你一定要能夠看懂對方的情緒;當你看懂之後,再按照他所呈現出來的情緒,給予適當的回應。

    然而在這過程裡面,不管是提醒他,他為什麼要面對這件事?或者是在情感上面,讓他覺得被你懂,接下來,把選項交給他。

    這樣的回應方式,其實跟我們一般以往過去認為的,好像要很厲害的話術去說服別人,其實是截然不同的。

    反過來你只要想一想喔,每一次當你意識到,有人在「說服」你的時候;你的抗拒感受,是不是在本質上,跟有人「命令」你其實是相去不遠的!

    所以我一直強調,你要讓別人主動,絕對不是用逼的。如果「逼」有用的話,早就有用了啊!

    我們要讓別人「主動」,其實關鍵在於你有沒有真的先「懂」對方?並且透過這一份「懂」,給予對方適當的回應跟連結。

    那如此這般呢,其實「主動」會成為一個自然而然的結果;而不是你刻意去做,或者是要用盡全力,甚至於要動怒、要去逼迫他,然後還得不到你要的。

    而且談到這裡喔,當你讓你的孩子或部屬,願意「主動學習」的時候,這個其實給他們的內在暗示,也是很強烈的。

    因為他等於是在主觀上,覺得幫自己做了一個決定。除了他不會覺得「被逼」之外,他的內在對話會感受到:「他自己才是自己的主人!」。他能夠幫自己決定怎麼做更好。

    你要讓他主動的用意是什麼?就是你之後不需要再囉唆,是他自己想要;所以你從一剛開始,是不是就要用這樣的方法去引導他?

    所以呢,談到這裡,我很喜歡說一句話,叫做:「一個人的命運,是他回應力的總和」。你選擇用什麼方式,對待他人跟這個世界;這個世界就會給你相對的回應跟回饋。

    你仔細想想,當你不斷的給他人或這個世界,彷彿是一種「強制的、命令的」;而不是去想對方可以有什麼動機?對方可以怎麼樣被理解?或者是對方有沒有選擇?

    那回到你身上,你是不是常常感覺到命運的捉弄,或者是半點不由人?

    當你看著別人,別人為什麼不主動的時候,其實這也意謂著一件事,你有沒有用一個真正讓自己的內在,或讓他人的內在,能夠主動的回應方式呢?

    所以呢,回到今天的主題,你可以想一想喔,如果你選擇用命令、催促的方式,對待你的家人和部屬,他們會變得「積極、主動」嗎?

    其實在你說話的那一刻,是不是就已經決定了,他們的「被動」;甚至於是他們的「抗拒」?然而這是你想要的嗎?

    還是你想要學會今天一再強調的,怎麼樣「給同理」、怎麼樣「給動機」、怎麼樣「給選擇」的回應方式?

    這樣子才能夠幫助你自己跳出死循環,過一個不一樣的人生;人生是你的,你可以為自己做一個決定!

    談到這裡喔,我們近期的【人際回應力】課程,在12月2號開課。這是我在今年的最後一期的【人際回應力】的實體課程。

    之所以呢是最後一期,是因為我在這之前的課程,全部都已經滿班了!而且在你看到這影片的同時,這一門課的名額也已經在倒數。

    我很期待你能夠把握這難得的學習機會,希望我能夠在12月2號的教室裡,見到你;更期待我今天的分享,能帶給你一些啟發與幫助。

    在人生的過程裡,我們都想要自己的身旁,多一些更「主動」的人,然而這個「主動」,其實是我們可以有意識的創造。

    當你有強烈的動機,要創造出這樣的結果的時候,你的心情我能懂,然而接下來的選擇就交給你了!

    謝謝你今天的收看,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談到的,12月2號的【人際回應力】課程。

    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相關的連結,我很期待能夠在教室裡見到你,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 到職訓練在職訓練差別 在 舒翠玲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3-29 15:51:45

    桃園市議會第一屆第七次定期會
    107.03.29-社會局工作報告說明及質詢

    何謂長照2.0?與之前實施10年的長照1.0有何差別?民眾有需要時,何處可得到快速又齊全的資訊?目前政府希望將現行的關懷據點由A、B推行到C,何謂關懷據點ABC?里長、關懷據點的志工,他們能提供相關的服務或專業資訊嗎?誰來協助他們?

    全台灣資訊提供做得最好的是新北市政府,他們的人口結構與桃園相近,反觀桃園市政府的相關網站,最先看到的是甚麼呢?

    民眾有長照上的需要,無論是居家照護、交通接送、送餐或輔具需求,應該有快速又簡單的管道。希望社會局做到下列幾點:
    1. 加強各單位的在職訓練,且須把相關業務做整合。
    2. 提供資訊及受理案件時,須做到單一窗口。
    3. 資訊需要充分揭露,透過里辦公室、關懷據點讓老百姓知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