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因疫情病故人數目前已累計逾 50 萬人,許多民眾日前紛紛上街抗議,要求總統波索納洛下台,使得巴西疫情再度躍上國際新聞版面,更成台灣熱議話題之一。
換日線專欄作者約克 YORK 撰文表示,去年度巴西總統的種種發言,都顯示其忽視疫情的嚴重性跟防疫的重要性,巴西就有部分媒體及網友紛紛製作 mem...
巴西因疫情病故人數目前已累計逾 50 萬人,許多民眾日前紛紛上街抗議,要求總統波索納洛下台,使得巴西疫情再度躍上國際新聞版面,更成台灣熱議話題之一。
換日線專欄作者約克 YORK 撰文表示,去年度巴西總統的種種發言,都顯示其忽視疫情的嚴重性跟防疫的重要性,巴西就有部分媒體及網友紛紛製作 meme 及整理包,諷刺其言論。
換日線也特別編譯整理巴西總統的 8 大失言錄,搭配期間的巴西疫情走勢,讓大家深入了解情況,回顧巴西疫情,歡迎滑動圖片閱讀更多!
▍其他種流感還比新冠肺炎殺了更多人呢!
去年 3 月 12 日下午,巴西總統府發言人 Fábio Wajngarten 傳出確診。當時巴西總統才剛完成拜訪美國時任總統川普的行程。
隨行的發言人確診,表示兩位總統、這趟參訪牽涉到的所有高官與工作人員都必須進入 14 天的觀察期。
不過巴西總統行前才表示「新冠肺炎只是媒體渲染而造成的空想產物而已」以及「其他種流感還比新冠肺炎殺了更多人呢」等言論,顯然為將疫情放在心上。
此言論讓巴西最大媒體 Globo 環球電視網下了一個「新冠肺炎不在總統的行事曆裡」的標題,說明政府整體如何輕視疫情處理。
儘管巴西總統被各方強力建議「應自行於家中隔離」,他仍出席了總統府前的聚會活動,這場支持政府的活動雖然已因疫情疑慮而昭告延期,但最後部分支持者們仍決定自行發起上街。
▍有一些老人家會死掉而已!
去年巴西總統表示由於 3 月 21 日是他 65 歲生日,隔天是他老婆 39 歲生日,所以他準備擴大召開派對慶祝。
事後稱疫情「只是小感冒」,就算染疫也會因為自己運動員的背景而快速復原。
當巴西傳出零星死亡病例時,他則稱只有老人有死亡風險,需要隔離。
▍所以呢?怎樣?
2020 年 4 月 27 日,面對媒體提問巴西當日死亡人數已破 5,000 例,總統有何看法;他回答道:「那又怎樣?我很遺憾啊,那你要我怎麼做嘛?我是彌賽亞(其中間名),但我不創造奇蹟。」
他那一句「那又怎樣?」(E daí?),馬上撼動了全國輿論,被解讀成對 5,000 多名已逝者們的不尊重。
2020 年 5 月 9 日,巴西總統為了貫徹其意志,更大肆放話要辦一場千人以上的烤肉派對,邀請粉絲進到官邸內一同享樂;最後派對遭到取消,但他仍被拍到週六當日,全國死亡人數破萬的那一日,在湖上飆水上摩托車,不亦樂乎。
另外,他亦直言懦夫才會待在家裡居家隔離,也曾嗆記者是「只會動筆散佈惡言的死胖子、懦夫」。
▍錯的是州長跟市長們!
2020 年 7 月 3 日,巴西總統以總統身份動用否決權,刪除國會日前通過、強制民眾在商店與教堂配戴口罩的防疫條款。
另外也撤下死亡例累計人數等例行公告,他在推特上表示,數據無法反映實際情況,之後衛生部官方網站僅顯示過去24小時的病故人數、確診病例數和康復人數。
巴西總統也和各地州長、市長傳出不合,巴西總統不滿各地方政府與他唱反調,聖保羅州州長則反嗆直指總統跟病毒一樣可怕。
▍治療新冠肺炎要用氯奎
去年 7 月巴西總統也傳出染疫確診,康復後他堅持推廣治療要使用氯奎(Chloroquine)。
氯奎是主要用於治療瘧疾的藥物,當時尚未有完整科學研究能證實其抑制病毒的效用。
直到後來,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評估其治療無效,且副作用較大。
去年巴西總統的民眾支持度卻絲毫不受影響,民調支持率甚至高達 43%,巴西民眾完全不將疫情怪罪於波索納洛。
不過今年反對波索納洛總統、批判其防疫失職的巴西群眾們,已在全國各大城市舉行大型抗議遊行,他 2022 年的連任之路,可能會是個舉步維艱的挑戰。
#巴西 #總統 #巴西總統 #疫情 #新冠肺炎
刪除行事曆行程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區分「假性厭惡」:並非不想,只是不敢。
網誌好讀版:https://reurl.cc/j89vqM
✔ 認為自己只是不喜歡某件事
✔ 但其實沒有真正嘗試過
✔ 而且嘗試的機會不斷出現
👉 可能就是假性厭惡
前一陣子我因為準備塔羅影音課程而挖掘到我內心深處「對外表沒自信的恐懼」的恐懼,居然偽裝成「我只是討厭亮相」。原來我不是真的討厭拍照拍片,而是害怕拍照拍片而長期排斥、抗拒所導致的「假性厭惡」。故事有點長,我先分享結論-「假性厭惡」多半來自於內心有所渴望,卻因自信不足卻不敢面對,而這樣的厭惡會因為共時性不斷出現。
一直以來我都很排斥拍照,總把這股抗拒推給「因為我不上相,照片總是不好看,我也生性喜歡低調,那乾脆別拍了」,直到因為受夠了每次重複教導、表達同樣的內容,覺得這樣很沒有效率也怕無聊,因此一直有將課程影音化的打算,最後不得不面對拍攝時,才發現了這個埋藏很深的負面信念。
上過了很多線上課程,老師都會露臉,我也就理所當然覺得如此。原本我還因為講義還沒改版啦、工程浩大啦(全長至少三十小時)等,給自己找了各種原因拖延,後來我發現其實可以拆解成較小的主題,例如「神諭卡入門」就可以縮限在一小時內,也接了幾個視訊學生練膽,做了很多心理建設,例如我終於確認「其實學生是來上課的,不是來選美的,並不那麼重視我是不是漂亮的。我只要打扮乾淨整齊就可以」並知道此教學方法可行後,才決心去面對首次拍攝。
很奇妙,我明明這麼排斥露臉,這個計畫卻在我腦海中揮之不去,遲遲沒有被我從待辦事項刪除,並且時不時就會被共時性提醒,彷彿宇宙一直在催促我「該拍了~該行動了~你在等什麼?」
確實將拍攝列入行事曆,是在疫情再次爆發前後,線上課程勢在必行,並且很巧的是四月底我才剛針對「外表」限制性信念大清理一波,同時我的行程也因疫情被打亂清空,在家無事可做。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種種天時地利人和,讓我也不好意思再逃避。這個大型計劃,牽動我太多內在的糾結,導致整個準備過程,從構思到開始拍攝,絕對超過半年以上(遠目)
我已化好妝,架好攝影機,教學內容也已實戰加演練數回合,我卻能連連拖延抗拒好幾天,幾乎連續一週都是化完妝什麼進度都沒拍到就卸妝睡覺了。看,我真的超怕面對鏡頭,不,是面對鏡頭內的自己-臉蛋不夠漂亮、妝容不夠精緻、談吐不夠專業,一千八百個不足。但,我知道不能再等了,再逃下去我會打亂我的計劃,我會看輕自己!
錄了一遍不滿意,除了眼神會飄移之外,看起來也沒有聚焦,當過 YouTuber的妹妹建議我可以找一個人在鏡頭後面,像是在和他說話一般教學就會比較自然。我找來了孋孋芽,她見證了我拍到七竅生煙的模樣XD 當我盡量把專注力放在好好表達課程內容,而不是在意我看起來怎樣的時候,我才發現我在談吐上的表現超級沒有效率。我喜歡精準確實的表達,所以一向我都喜歡使用文字,但要我用說話的方式表達,還要流暢地一步到位,需要耗費大量時間練習,我錄個十遍可能都還沒辦法連貫地說明我要表達的概念,但這段時間我早就能把概念用流暢的文字寫下來了。
「我幹嘛硬要拍片來折磨我自己,我為什麼不用寫的就好?」拍到氣急敗壞喊暫停的時候,突然冒出這個想法,對啊,我也可以把課程寫成小書呀,為什麼不?(後來去推敲才發現「寫書」早早就被我排除在考量選項的原因,是因為我把「成為寫書的作家」條件想得太高、太專業,我怕我自己不夠格,又是因為負面信念而阻斷了自己的道路,然後把自己逼上絕路啊)
接著我為了確認我的想法「將課程寫成書」,抽了神諭卡(畢竟這是一個超大型長期計畫),獨角獸告訴我「Truth」,接著又是一張「Absolutely Yes!」,感謝這超級明確表達肯定的兩張牌卡,為我毅然決然轉換「跑道」的決定打下強心針。
不過繞這麼大一圈的我也不是毫無收穫,在真正嘗試(拍片)後,我終於可以確認-不是我害怕拍片,而是這個選擇真的不適合我,然後放心地將拍片選項從我的清單劃掉,往前邁進。
回到標題,「假性厭惡」通常包含著「我無法做到、我很難做到某事」的信念,更深層的心態其實是「我其實想做,但我害怕做不好、害怕失敗所以乾脆不做了」,但因為這份渴望來自於靈魂,因此即使逃避了,這個選項仍「陰魂不散」跟著自己。
我的渴望在於我真的很想推廣我的知識結晶(課程)給更多需要的人,我也希望用這份洞見賺取金錢來支持我的道路;另外畢竟我曾見證過我的神性,知曉人其實可以接近「全知全能」,因此我也真的很想挑戰我表意識所設下的「困難」框架,想證明我「並非不敢,只是不想」。
所有來到身邊的人事物一定有其原因與可以服務到你的地方。環境中的機會不斷出現,念頭也不曾間斷,其實都是宇宙給你的訊息提示,也是擴展自己的契機,多給自己多一些信任,現在就行動吧。
刪除行事曆行程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昨天,兒子八歲了,在生日來臨前幾天,他突然慎重的跟我說:「媽咪,我想跟你說,以後請你不要在外面叫我“奶諾了”。」表情非常的嚴肅認真。
「阿~為什麼啊?」其實我知道為什麼的,但我想聽他說。
「因為我怕別人會笑我,我不想要自己的小名被大家聽到。」兒子說。
隔一天週末帶他出去玩,在賣場時可能沒有意識到的叫了他的小名,回家後,他再度認真的說:「媽媽,你知道剛剛你在外面叫我我奶諾嗎?以後真的不要在外面叫我小名了」表情比前一天更嚴肅。
因為他很認真看待這件事,我也很認真的回應:「真抱歉,可能媽媽太習慣忘記了,下次我一定會記得的。」
\
孩子,成長的速度比想像中還要快很多。
當我們還沈浸在他們奶聲奶氣的回憶裡時,現實生活孩子已經準備好要成為獨立個體。
回想起跟我差12歲的弟弟,小時候,每週陪伴他去上英文課,他上課時我拿個錄音機在後面錄音,沒有手機滑的年代,每一次陪上課都覺得非常無聊度時如年。
但是有一天,他就上國中了,學校的課輔就已經每晚到八點多,再也不需要額外去補習;曾經覺得厭煩的每週固定行程,突然從行事曆上刪除後,那個空白位置,實則也對應著內心,是難以言喻的小失落。
後來他開始暴風成長,再也不是那個需要陪伴的baby。
他們很需要我們時,我們多少有點厭煩;
有一天他們獨立了,卻換成我們空空的內心,很難再用什麼填補。
那個空,只好填上回憶;
雖然現實,他們已經是成人,
但我們內心,永遠被曾經奶聲奶氣的稚嫩小臉所盤旋。
\
身為母親與照顧者,有很多自己的課題要面對。
即使充滿焦躁、情緒,我們都還是把自己奉獻在照顧者的位置裡;當孩子越來越不依賴我們時,能做的只有找回自己;但即使找回來了,依舊惆悵與流連過往,這就是母親的矛盾吧~自由回來了,但才發現也沒那麼渴望。
\
兒子跟我說時,我知道,必須開始面對,他將逐漸成為一個個體;有了弟弟的經驗,我很珍惜兒子的每個時刻,但依舊迅雷不及掩耳,來到了他開始想獨立的交界。
「時間太快了、」
「我還沒有享受夠你奶聲奶氣的時光、」
「我其實還好需要你的陪伴、」
「而你的人生中我的比重卻會越來越少、」
「而我只能學習放手的藝術。」
從懷孕的那刻起,矛盾的心情就永無止盡的擴散了我們的一生。
\
擔心身材走山,但是又想胎兒營養充足;
好怕餵奶胸部變形,但又好希望孩子身體健康;
好想重新回到職場闖蕩,但又只想在家陪伴孩子每一刻成長;
好想跟少女時代一樣悠閒下午茶,但手滑的網站都是親子旅遊;
好想為自己買個時尚單品,但最後下單的是孩子的用品;
好想要自由,但又好不想跟孩子分開太久;
好想他們快快長大,但其實無法準備好面對他們獨立的暴風速。
當母親犧牲太大了,但又默默祈禱第二胎能報到……
\
八年前的今天,我站在育嬰室外面看著這個最熟悉的陌生小臉蛋;內心充滿焦慮與不安、身體因為剖腹還疼痛難耐;
其實已經開啟了這趟永生不後悔的奇幻旅程!
直到他們長大了、翅膀開始展開了,
我才知道自己這輩子最大的成就,
就是成為了他的母親。
#最愛的寶貝八歲生日快樂
#以後大家要記得叫他LIONL喔
(省錢阿娘)
為什麼蛋糕是單片呢?
兒子其實沒有要生日禮物欸,但有許願想要奶油蛋糕裡面很多水果,有香蕉有奇異果有草莓最好~
啊就只有奶油千層啊…
結果一顆要1600大洋,我很想心一橫!
但股市綠的要死,而且三個人吃完胖死!
所以有了單片蛋糕的故事。😆😆😆😆
#走一個人母從不幫小孩辦趴的路線
刪除行事曆行程 在 曾威豪 - 瘦瘦 Soso Tseng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疫情爆發後,活動範圍一點一點限縮。原本打算利用沒有工作的空檔上課充電,如今也準備讓這些學習行程告一段落,讓出門次數降到最低。
把演出從行事曆上刪除是很難受的事情,有朋友以為我製作的網路影片有錢領,當然是一毛錢都沒有。志村健確診對我來說是很大的打擊,從以前在上班不要看到後來的電動瘦交藍,其實沒有想朝網紅邁進,只想做像小時候看的「志村大爆笑」一樣的、本格派搞笑短片。但無論站上怎樣的殿堂,人類終究是人類,面對災害都一樣無力。
鐵達尼號沈沒時,樂團演奏到最後一刻是很感人沒錯,但現在只是開始漏水,這階段不會有人想管樂團正在幹嘛。這也是表演工作者們的處境。照這個情勢,在最後一刻,樂手們恐怕早已不在台上,是揹著UberEats的箱子大演死亡擱淺。
還好有動物森友會,可以讓我們暫時忘記自己的狀況很廢。在裡面,可以一直搭飛機去找朋友玩。
希望身心重獲自由的日子快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