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利潤抽成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利潤抽成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利潤抽成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利潤抽成英文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6萬的網紅提提研,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這是上星期的公視新聞(人生第一次上英文報導的新聞,感覺很有國際水準,早知道就用英文回答採訪) 公視記者問我對於政府的電商南向政䇿有什麼想法? 我了解蔡總統不希望台灣企業太依頼大陸市場的苦心,才會鼓勵大家前進東南亞 我是覺得前進東南亞市場不是不行,而是要先問自己的品牌力,產品力跟服務有沒有競爭...

  • 利潤抽成英文 在 提提研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7-07-02 18:00:33
    有 1,221 人按讚

    這是上星期的公視新聞(人生第一次上英文報導的新聞,感覺很有國際水準,早知道就用英文回答採訪)

    公視記者問我對於政府的電商南向政䇿有什麼想法?

    我了解蔡總統不希望台灣企業太依頼大陸市場的苦心,才會鼓勵大家前進東南亞

    我是覺得前進東南亞市場不是不行,而是要先問自己的品牌力,產品力跟服務有沒有競爭力?

    如果你在台灣都無法讓東南亞的朋友們買單的話,那何以認為拿到那邊販售會被接受?

    這次的採訪原因是那天早上蝦皮拍賣有召開記者會鼓勵更多廠商運用他們的平台去前往東南亞販售。

    以品牌方(同時也是電商)的身份,我覺得反而其實要想辦法先建立當地的品牌力和產品知名度。要先落地在實體通路讓消費者可以摸得到產品,才能建立起品牌信任感。

    我跟記者分享,其實大部分人都只看到某品牌成功的結果就一窩蜂的抄襲相同的作法,卻乎略了品牌價值的建立過程的底蘊。

    我們以前也在yahoo平台吃過虧,賣得很差,利潤也全被平台抽走。自從那次的挫折後,有好長一段時間我很排斥跟通路平台合作。

    現在才知道,其實是因為以前的我們沒有累積品牌實力,我們在合約談判過程佔不到任何便宜,才會去酸人家通路很邪惡。

    當你擁有品牌實力時,遊戲規則會完全不一樣,通路會很用心維護你的產品,放在最顯眼的位子,就連抽成也可以達到雙贏的局面。

    所以!了解自己的品牌實力很重要!!!建議大家可以先去東南亞參展,如果有當地人願意代理你的品牌的話,那代表你應該是做對了某件事。或許有成功的機會。

    但如果在三~四天的參展過程中沒有任何當地人願意代理你的品牌(或產品)的話,那你就別浪費時間窮忙了。要求自己能先攻佔台灣市場再説吧。

    只可惜,新聞只剪到一小片段,無法完整表達我的想法。

    一定是因為我不夠帥又大小眼的原因,可惡

    #新極輕絲出貨中

  • 利潤抽成英文 在 唐鳳粉絲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6-12-09 14:02:57
    有 10 人按讚

    主旨:臺灣雲能持續15年帶動全球GDP增長率5%

    1956年Hardland David Sanders破產時已經66歲。他一生坎坷,收到政府寄來的養老金支票一個月美金104元。哭著跑去樹林裡要自殺。哭完之後,他心想反正橫豎是死,甘脆將未來的養老金押給錢莊貼現,去作最後一次的衝刺。因為自己沒有店,只好將炸雞秘方提供給快餐店,抽成謀利,發明Franchise連鎖店,建立世界聞名的肯德基KFC。因為自己沒有店,所以才會擁有很多店。

    美國於是有了新的商業服務模式:連鎖店。可見新工具很重要。歷史証明,新工具能夠創造新時代,產生新霸主。蒙古馬奔馳歐亞,成就蒙古帝國。羅盤使西班牙和葡萄牙稱霸海洋,發現新大陸。英倫三島以蒸汽機建造日不落國。電子產業使美國科技經濟繼續領先。雲端撐起亞馬遜、臉書和阿里巴巴。

    我現在要教大家比炸雞更好的秘方,比連鎖店更新的工具:臺灣雲,俾能更快的,賺更多的錢。世界上有許多事情會做不成,是因為無利可圖,所以沒人去做。只要有利可圖,神做不到的事,人也能做到,不是嗎?人類製造汽車、火車、飛機、火箭。不但全世界趴趴走,還可以上太空、登陸月球、甚至移民火星,遑論IOT。今年1月19日,日本氣象局準確預測6天後臺北市會下雪!

    人本來是神,但是忘記自己是神,所以失去和宇宙雲端的連線,開始墮落。人靠宇宙雲端的WiFi才能運作。每秒有60億個微中心,穿過人體,帶走每個人的思想和生理狀態。IBM的slogan是Think!Think!Think!萬法皆由心想生,想了就有。不想就一定沒有。山窮水盡疑無路,人到絕處,自然逢生,人生永遠不能放棄。如果沒有興建75號州際公路,就不會剷平Sanders的店,他不會破產,會繼續經營自己的餐廳到老死,從此一生沒沒無聞。我們不會知道Colonel Sanders是何許人也?世界上也沒有肯德基KFC,也沒有連鎖店。

    置之死地,而後生。人到一無所有時,自然就會擁有一切。因為會突然開悟了!接通宇宙雲端,神起來。整天只想我、我、我,我執太重。不願意公開秘方給別人。所以愈想自我,商業服務的規模就會愈做愈小。我們必需要多想他、他、他,這樣才會成功。常想要如何利他,商業服務自然就會成功。利益到那裡,我們就會成功到那裡。所以孟子說: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

    臺灣到今天還無法進入聯合國,正是這個原因。如果臺灣人能夠改變態度,使臺灣入聯變成利益各國之事,能夠利益各國的工具,我保証三年臺灣一定入聯。沒有宇宙萬物,就沒有上帝。我們都是上帝,至少是一小部分。所以沒有人做不到的事。猶太人利用一本聖經,賺了幾千年。那是投資最小,利潤回報最大的一本書。以前的教會徵收的稅金和國王一樣多,都是人民所得之10%。所以才會有錢去蓋那麼多宏偉的天主教堂。成功推銷聖經,實為人類最頂級的智庫案例,其已達智庫登峰造極之舉。

    我們不能從臺北看世界,要從世界看臺北,這樣臺灣才會有無限商機。Pizza Hut在紐西蘭實驗IOT的商業經營模式。客戶上網下單,訂購Pizza。指令傳到烘焙室,機器人立刻開始生產。最後由機器人送到客戶門口,打電話通知客戶出來拿。IOT將訂購、銷售、付款、製造、物流運輸、送到客戶手上,整合成為一條龍的無人商業服務,完全沒有人。只是少了倉儲,熱食不需倉儲。日本銀行用機器人站櫃檯服務。美國、中國餐館開始用機器人送餐。臺灣用機器人協助復健。

    我們出門,到處會看到保全人員。最近有人建議輕罪前科的人可以擔任保全員。如果臺灣沒有輕罪前科的人,要如何去找更多的保全員?我遇到過75歲,甚至80多歲還在當保全員的。他們要用物業管理員的職稱登記。保全員上班12小時,達不到基本工資,不受勞基法保障,是血汗工廠。年輕人當然不願意當保全員。老的保全員退休以後,臺灣的物業服務要如何永續經營?

    解決的方案是物業管理的商業服務必需加值,才能提高保全員待遇,年輕人才會進場。我看到東京都物業公司試圖發展網購,但是顯然失敗。阿里巴巴的光棍節1111也沒有大家想像的成功。我太太在蘇州幫我買北京同仁堂的成藥。剛好遇上光棍節,到了11月28日才收到,再轉寄給我。報紙報導四川省的送貨員,累得坐在地上往生。集中在一個時段生產、銷售、運輸,會造成許多問題,霧霾會更嚴重。但是中國人就是喜歡搞運動。

    以前喜歡宣傳上海機場有磁浮列車。但是坐上去,卻永遠到不了上海,所以沒人去坐。中國政府的宣傳,往往名不符實,水分偏高。中國空軍和飛機製造商很羨慕臺灣的IDF,很耐操。中國的軍機飛兩趟,引擎就要大修了。臺灣要去向菲律賓展示肌肉時,F16和幻象2000全都癱了,還是靠IDF。臺灣航空技術為何如此強?大家忘了以前的亞洲航空有5000人。後續的研究也很重要。美國眼鏡蛇直升機,日本三菱的客機,飛機體只有臺灣能生產,因為掌握複合材料技術。

    每年召開一次區分所有權人大會是社區物業管理的大事。很多情況達不到1/2的法定人數而流會。第二次召集開會,達到1/5法定人數就可以開會。很多大社區常會因而被少數人把持,弄得烏煙瘴氣。這就是制度和工具有了問題。我的計劃是採用雲端會議,使區權會很容易順利召開,而且隨時可以召開,要開幾天也可以。沒有時間、空間的限制。

    除了區權會,還有每個月一次的委員會,甚至臨時會。我們推動社區雲端會議,成立新的社區雲端平臺,除了讓物業公司、社區的區權會、住戶平常使用,還能夠推動直接民主制度和商業服務的跨界整合Interdisciplinary Integration。因為有巨大利益,眾人和業者都會參加,自然順利成功,建構臺灣雲。

    我曾經和唐鳳在網上交流。我認為需要定義電子身分ID。他說已經有法定自然人的身分可用來參加雲端會議。而今發現他竟然和我住在同一個社區。我去公寓大廈物業管理協會上課,取得總幹事的証照。發現雲端會議有開會簽到的問題,但是那只是對政府報備之用,可以用內規來解決,也可以修改條例。前兩天我和鄭村棋談,他是我的小學同學,他受到我的影響,開始在構思此議題。

    選舉一個總統、市長來管理國家、城市,本來就是天大的笑話。放貓去看守魚,然後整天擔心貓會不會偷吃魚?會不會去捉老鼠?吃魚吃到飽,當然不會捉老鼠。還順便賣魚給老鼠。那隻貓不是魚鱗滿身,肥滋滋的,看蔡英文的貓就知道了。所以我們要把魚收回來,自己吃。實行直接民主,從社區開始。政府就是做一些像物業管理公司的工作。

    臺灣雲建立起來,全世界的社區都可以用,成為必備的管理工具,人潮洶湧。而且開會到了吃飯時間,可以叫外賣來吃。無聊時可以shopping,會比臉書、阿里巴巴更流行,創造更大產值。製造業、服務業可以利用臺灣雲,進入全球社區和終端消費者的住戶互動,發展成為IOT的全球平臺,Pizza Hut的IOT也可以來掛靠。社區住戶使用臺灣雲,不會有詐欺。不像阿里巴巴,騙子很多。還能夠照顧弱勢,對於活動力薄弱的銀髮族、殘疾人更為方便。全球的製造業者、服務業者,都會蜂擁而至,進行大量的商業服務活動,成為全球產值最大的平臺。

    有人潮,就有錢潮。我們整合全球的社區,就可以進行社區對社區,家庭對家庭的國民外交活動,創造社區觀光的新型旅遊業,給全球社區帶來各種商業活動。有巨大的利益,全球的社區都會參加。全球社區可以一起拚觀光,開發有深度的Door to Door 觀光服務業。全球對口社區的住戶,大家互相認識,互相拜訪,比背包客孤獨的四處流浪打卡有趣多了。國際間的人民有虛擬和實質的互動,才能建立深度的瞭解和外交。臺灣雲會形成人文新產業,促進世界和平繁榮。

    臺灣雲是全球商業服務中,馬力最強的引擎。臺灣可以藉此平臺拼外交、拼經濟、拼國防。到了最後,各國政府的行政、立法、司法機關都會搬遷到臺灣雲上來運作,因為有太多人會在那裡活動,而形成新的聯合國。就像戶政事務所、圖書館,會到捷運站的地下街設窗口服務。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可以先找一個社區來進行實驗。並且聯絡本地和全球各國的社區、建設公司、物業公司、網路公司、交通業、觀光業、餐飲業、製造業,共同參與開發。我們首先要設計出一份動人的說帖,邀請本地和各國企業、政府、智庫來參加,大家投資贊助。

    新興的非洲市場我們不能缺席。我們可以去拚臺灣雲。非洲已經是全球經濟的新引擎,GDP年成長率維持10%以上。人口12億,和中國、印度差不多,人口密度低,土地佔全球的1/5,尚未開發,我們可以去興建新城市,遑論非洲雲。1982年中國CCECC剛到Lagos被騙,我協助他們解決問題。日本Panasonic已去設廠。美國Walmart已經在Lagos登陸。美國的GE和中國CCECC在拼鐵路建設。非洲必會成為世界糧倉。臺灣很容易可以在非洲創造年產值1兆美元的事業。

    62%的美國人不再以美國為傲,因為總統選舉成了全球大笑話。美國人文科學長期沒有進步,管理出了大問題,需要新工具。臺灣雲正好迎合需求,可以建構美國雲、日本雲、歐洲。人民心中的劍已經脫鞘。心劍看似無形,威力勝過飛彈和核武,而且不傷人命。心劍即是非之劍、司法之劍、公義之劍。

    南海爭議的司法判決,有如心劍刺破PRC中國、ROC臺灣的妄想,展現司法威力無邊。心劍沒有形體,以法理事實判斷是非。沒有居民的地方,怎麼會有經濟海域?經濟海域的用意,是要保護原住民的生存權。法律不能用來支援強盜的罪行。南海有原住民嗎?可見共產黨和國民黨講了半天的9段線也好,11段線也罷,只是脫線。共產黨早就不實行共產主義了,唉!都是詐騙集團。馬英九和一些人去登太平島,想証明是島。他們還不知道問題的重點在那裡。

    富邦在松山菸廠開設通訊公司/百貨商場/餐廳,卻成了文創產業,享受租稅優惠,實在太離譜!人文科技很重要,商業服務也是重要人文科學。我們加以改革轉型,賺錢的機會並不輸電子高科技。發展出高利潤的人文新產業,全球會追捧。

    錢非萬能,無錢萬萬不能!本院或是贊助者,能夠投資600萬,三年可以賺10億。這是最保守的估計。五年賺100億會比較合理。這是臺灣這邊的,其他國家的尚未計算在內。他們那邊應該是三年100億,五年1000億。這是指臺灣雲的店租利益,不包括雲端上的商業活動產生的利益。他們每年賺10兆以上,不是產值,產值約150兆。

    我和愛因斯坦生日同一天,農曆和觀世音菩薩同一天。所以思路到那裡都走得通,南向政策、北向政策都不是問題。臺灣雲使我們超越愛因斯坦和觀世音菩薩。這是我寫cover letter順便想到的計劃,我還可以想出更多、更好的計劃。臺灣雲只是起手式,還不是正式的招數。可知天下無難事,時勢造英雄。

    臺灣是柏拉圖提到的Atlantis。宜蘭外海下面有全球最古老的金字塔,比埃及的更古老。當時是世界金融業、製造業的中心。臺灣的貝幣流通世界,各國古蹟中經常發現。中國四川三星堆也有臺灣貝幣。觀音山下的工廠生產黑耀石青銅刀,是全球搶手貨,24小時的生產線日夜趕工。晚上山腳下燈火通明。現在澳洲土著還在用。我們的臺灣雲會使臺灣再現風華,稱雄世界,維持全球的和平繁榮。

    建議人: 張由龍 2016/12/3

  • 利潤抽成英文 在 謝金魚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5-03-03 00:40:01
    有 39 人按讚


    【特別企劃】實體出版不美麗的夕陽
     
    〈出版界正在進行一連串的小實驗〉
    找國外新市場、串連小型通路
     
    文/呂苡榕
     
    在書市慘淡之際,出版文化人也在努力思考新的突破,包括對海外拓展市場,擴大讀者群範圍;而小型獨立書店也想用聯合採購,來扭轉目前大通路壟斷的局面。
     
    去年十一月十六日文化部舉辦的第二屆「出版經濟及版權人才」研習營順利落幕,十二位來自各國的出版人陸續離開台灣。這是文化部第兩次舉辦研習營,邀請國外出版人來台交流,這幾年文化部開始關注國際版權交易,將原本的人文及出版司司長周蓓姬轉調文化交流司,接掌國際交流事務,這一人事異動似乎也透露不少端倪。
     
    西進美國找機會
     
    「畢竟前部長本身就是一個作家,她提及她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要出日文版時,日本出版社的編輯如何和她討論與校訂,整個專業的過程讓她感覺這才是有深度的編輯,台灣也應該朝這個方向發展。」現任人文及出版司司長的王淑芳說道,因此去年文化部推出「編輯力出版補助」,並且舉辦「出版經濟及版權人才」研習營,希望協助台灣出版人將華文創作推向國際。
     
    在台灣的出版市場上,雖然有高達三成的出版品是外文翻譯書,但華文創作卻鮮少輸出到國外。前幾年作家吳明益的小說《複眼人》,成功成為台灣第一個由英美主流出版社──藍燈書屋集團買下版權的華文小說,讓外界看見國外市場,或許也是華文出版應該攻城掠地之處。
     
    吳明益的小說能成功推向國際,背後的推手是光磊國際版權經紀公司的負責人譚光磊。早在文化部之前,譚光磊已在國際版權經紀領域打滾五年。由於台灣並沒有成熟的經紀人制度,因此他多年下來走得辛苦。
     
    拓展海外市場不敢積極
     
    「當我找到想推的書之後,和出版社或作者談好,然後先翻譯一部分書稿,並附上英文的簡介,寄給國際出版社們看看有沒有興趣。有時候他們會覺得有趣,但希望能看更多內容,我們就得再翻譯更多東西給他。」譚光磊說,由於台灣在國際出版還在起步階段,許多制度未曾建立,因此像這種翻譯部分書稿的費用,都由他來負擔。
     
    國外市場廣大,但許多出版社或作者卻不認為那是一個可以獲利的機會,因此對國際出版興趣缺缺,譚光磊說:「我們會跟出版社或作者說,賣出國際版權後抽成二五%,往往講到這裡很多出版社都嚇一大跳,覺得未免抽太多。但他沒有想過,沒有賣出去的話,前面的翻譯、行政成本全都是我吸收。」
     
    另外,經紀人制度在台灣不成熟,許多作家即使委託譚光磊販賣國際版權,但當國外出版社自己找上作家時,作家也會私下談交易。這種跳過經紀人的出版模式,有時讓譚光磊相當困擾。「而且沒有賣出版權以前,他們都會覺得你沒在做事,有時不僅要常常對作家噓寒問暖,還要安撫他們情緒。」譚光磊苦笑。
     
    除了要眼光精準能找到適合外銷國際市場的華文創作,「賣給誰」是另一個難題。「國外的出版社,買進版權和賣出版權是兩個不同部門,我們比較常接觸的是賣版權的人,跟他買下國外小說版權;當你想要賣版權時,就會不知道要找誰。」譚光磊笑著說道。
     
    為了認識這些「買版權」的人,譚光磊跑遍大小國際書展,透過書展認識人脈,由他們介紹出版社,就像滾雪球一樣,人際關係愈擴散,愈有可能遇上買家。「而且你得先跟對方交朋友,知道他的品味癖好,之後才曉得哪一類的書適合推給他。」這一串慢慢磨的工夫,不花上幾年無法建立起與國際出版的關係網絡。
     
    一三年的「出版經濟及版權人才」研習營上,不少人追問外銷國際究竟可不可行,譚光磊直言:「最重要的是出版社的主事者願意支持。」他說,一本書要能被國外出版社簽下,順利在國外上市,往往至少三、四年時間,「但三、四年才能回本,對台灣的出版社來說不確定性太大。」譚光磊感慨,這也是多數人對於發展國際市場意願不高的原因。
     
    雖然辛苦但譚光磊還是忙得很開心,「我一直想把華文創作推到國際,畢竟把翻譯文學引進台灣,總是在為人作嫁;但能把華文創作推出去,卻很有成就感。當你看到你推的書擺在藍燈書屋裡最明顯的位置時,一切都值得了。」
     
    出版人對外想方設法開拓市場,而在通路端則有一部分的人開始橫向聯繫,規劃走向聯合採購模式,扭轉目前大通路壟斷的局面。
     
    大通路壟斷 小通路難活
     
    「我們缺書已經成常態,每次要調書,出版社或經銷商又不敢去和大型通路調書,結果我們只能請出版社幫我們先留書。」小小書房負責人劉虹風感嘆。
     
    劉虹風說,獨立書店在進書上碰上困難,遠因就出在出版市場萎縮,當紙本閱讀逐漸下降後,這些書局的利潤不如從前,書店紛紛轉作便利商店或商場,幾年間許多小型通路消失,而與通路唇齒相依的經銷商只剩下幾個大型通路做為主要合作對象。
     
    「一本書一版印一千五百本,誠品、金石堂和博客來各送五百本就差不多了,如果要送獨立書店,對經銷商來說會增加不少成本。」唐山書店老闆陳隆昊解釋,一間獨立書店大概會進五本書,一本書至少要賣三本,經銷商才會有利潤,如果沒賣完,經銷商還得去回收書,「來回一趟就是運輸成本,你又不會賣得特別好,他當然就不想送。」
     
    為了解決進貨的困境,不少獨立書店開始思考聯合成立「合作社」的可能。水木書苑老闆蘇至宏解釋,合作社以書店經營者為會員,希望透過「聯合購買」方式大量進書,再轉交到社員手中。以擴大數量來爭取和經銷商談判的空間。
     
    獨立書店結盟增加可能性
     
    去年底,三十位獨立書店經營者合組的「友善書業合作社」正式成立,目標募資兩百萬負擔資訊平台和倉儲成本,用聯合進貨方式為各個獨立書店爭取六折進書、七折批發給獨立書店的固定進貨價格。
     
    擔任第一屆合作社理事主席的「有河book」老闆詹正德說,過去自己因為愛書投入書店經營,當時就曾遇上經銷商對於書店位置偏遠頗有微詞,「我告訴他我本來想開在八里,結果經銷商說:『你要開在八里,我就不送貨了!』但一個產業若是因為區位關係叫不到貨,它最後只能在地方上消失!」
     
    「為了維護閱讀而在各地開了書店的人,卻面臨無法進貨的困境。透過合作社協助改善這樣的問題,是我們的目的。」蘇至宏說,希望有一天,他們能把台灣各地的書店一間一間開回來。
     
    延伸閱讀:
    【專題I】實體出版業不美麗的夕陽 http://goo.gl/ogLyPN
    【專題II】賞金獵人悲歌 就算讀者剩下一個也要寫 http://goo.gl/yfRd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