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別出機杼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別出機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別出機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別出機杼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7萬的網紅漢娜的小餐桌 Hannah's Little Table,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在昨天的貼文底下看到一則留言,詢問選購餐盤的時候應該買一對還是一件會比較好搭配。我覺得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我想趁這個機會好好地歸納一下這幾年買了那麼多盤子的心得,跟大家分享。(請不要問盤子有幾個或者花了多少錢,媽媽會來看,我會被罵⋯⋯) 要探究食器搭配,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家裡平常幾個人用餐?用什...

  • 別出機杼 在 漢娜的小餐桌 Hannah's Little Table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8-16 12:56:40
    有 310 人按讚


    在昨天的貼文底下看到一則留言,詢問選購餐盤的時候應該買一對還是一件會比較好搭配。我覺得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我想趁這個機會好好地歸納一下這幾年買了那麼多盤子的心得,跟大家分享。(請不要問盤子有幾個或者花了多少錢,媽媽會來看,我會被罵⋯⋯)

    要探究食器搭配,首先需要思考的是家裡平常幾個人用餐?用什麼方式上菜?都做什麼樣的菜(中式/西式/和風等)?以下一一做個解說。

    #套餐式
    以這種方式而言,若是一個人用餐,自己高興就好。兩個人用餐的話,我會建議買相同的一對,或者同款不同色的一對。三個人以上用餐的話,我會選擇同款不同色的食器,以「同中有異」為原則,有整體感又不會太呆板。

    #桌菜式
    至於桌菜則分上菜用的和個人取食用的食器。個人取食用的食器可以參考上述原則,至於上菜用的還可以再分成家常菜和家宴兩類。

    1. 家常菜:自由度較高,可以選擇同系列不同色(但建議色系搭配要和諧),或者同色系不同款。舉個例子,如果使用大家熟知的 Le Creuset 餐盤,可以同時選用海岸藍、英國藍和加勒比海藍,這就屬於同系列不同色但色調一致。至於同色系不同款,就可以穿插運用圓盤、橢圓盤、方盤等不同器形。

    2. 家宴:相對於家常菜,更需要呈現整體感。如果家宴場合頻繁,可以考慮投資品質佳的成套餐瓷,較能呈現雍容華貴的氣勢。如果覺得成套餐瓷太隆重,也可以選擇搭配風格一致的同色系不同款,比如大家熟知的皇家哥本哈根就非常適合。要隆重可以選擇全花邊、半花邊唐草,要簡約可以選擇平邊唐草、公主藍,要活潑可以選擇大唐草,也有素雅的白瓷可以選用。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就是食器的材質和風格,若是剛開始接觸食器這個領域,或者平時以中菜和西餐為主,我建議先從瓷器入門。至於陶器因為養護比較需要費心,搭配也很講求美感,一般來說會比較適合進階的用家。

    #瓷器
    瓷器的好處是耐用好清洗,若是歐美品牌,尺寸大多有定規,在收納的時候也比較好處理。歐洲瓷器常見工筆花草或繁複圖騰,一般來說比較適合西餐(排餐、燉肉、義大利麵之類)。唐草圖案因為帶有東方元素,用來搭配中式餐點也很適合。

    瓷器的使用通則同上述,主要是:
    1. 同款不同色
    2. 同色不同款
    3. 風格要一致

    #陶器
    為了展現質樸溫潤的風格或者突顯陶土本身的質地與表情,有些陶器的燒結程度較低或者表面沒有再上一層釉,容易導致吸油、變色、裂痕等問題,保養上比較需要費心。但相對的,若是喜歡食器有獨特的韻味,或者仰慕日本特有的侘寂美學,陶器則是不二之選。

    至於陶器的使用通則,我認為是:
    1. 不要成套
    2. 色系協調
    3. 搭配異材質

    生活陶(尤其是和食器)的箇中三昧,就在於藉由了解各個器皿的特色和本質,並思考菜色與器皿的關係,搭配出一桌富有個人風格和想法,錯落有致且深具韻味的餐桌風景。因此使用陶器盡量避免大全套,要有映襯、有對比才會好看。

    子曰「不時不食」,日本人講究旬味。同樣地,食器也可以和節令相呼應。深淺不同的色系可以營造出不同的用餐氛圍,普遍而言白色等淺色適合春夏,深色適合秋冬。使用者當然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與想法別出機杼,但以盡量避免太衝突的撞色為宜。

    所謂的異材質就是玻璃、木器(包含漆器)、竹器這類。異材質的運用主要看季節和場合,也需要和料理本身相呼應。比如夏天多用玻璃,秋冬多用木器,年節使用漆器。冷麵和涼拌菜可使用玻璃和竹器,米飯及和果子可使用木器,御節料理與湯品則可使用漆器。

    我選了一些自己平時使用的器皿拍照,也在每張圖片底下簡述選擇的思路,提供給大家參考。這些心得是我的使用經驗,可能不見得周詳或正確,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不吝賜教。

  • 別出機杼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1-04 12:01:00
    有 135 人按讚


    本站的2018年度十大華語片。


    規則如下,即筆者在2018年觀賞電影(首映年份限2017至2018年)皆納入考量範圍(去年總觀影片數為592部)。該十大片僅彰顯了個人的品味與喜好,各附上簡單觀感以供參考。


    (1)
    《大象席地而坐》(An Elephant Sitting Still ,2018)(中國大陸)
    導演:胡波

    我認為電影的最後一幕是樂觀的,但我卻無法說這部作品傳遞的訊息又是與導演胡波本人輕生的選擇是絕對相悖的。如果一部電影能增進觀者對人性的理解,體悟人性的複雜性,那應當就是一部好的作品。

    《大象席地而坐》是一部很個人化的作品,多數人普遍認為冗長、自我沈溺,但在這部關於困局的電影,這些毛邊卻又不偏不倚地成就了這部電影,更不用說那富有想像力的攝影、配樂是如何引人入戲。這會是在華語影史留下一筆的經典之作, 它與當下中國影壇所鼓勵的電影價值背道而馳,是一個既屬於這個時代,卻又不屬於任何時代的傑作。

    每每談到這部片,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大概是──「如果胡波不是這樣傳奇地死去,你還會這麼愛這部片嗎?」我倒覺得為什麼不能反過來換個問法──「如果不透過這部片,我們能了解胡波嗎?」


    (2)
    《江湖兒女》(Ash Is Purest White ,2018)(中國大陸、法國、日本)
    導演:賈樟柯

    以往賈樟柯電影的人物,無論是小武還是韓三明,多半是被包覆在時代底下的。這回一樣拍大時代,談江湖世道的變遷,但趙濤所飾演的巧巧卻悄悄地走出了她所屬的時代,從而迸發出了自己的生命力。許多人將賈樟柯視為生意人,認為他討巧,我想《小武》那時純粹的狀態的確已經離他遠去,但他依然維持著他非凡的藝術格調與視野。


    (3)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Our Youth in Taiwan ,2018)(台灣)
    導演:傅榆

    導演坦率地呈現了自己的理想走向幻滅的過程,她的受訪人陳為廷與蔡博藝也無比真誠地願意自我揭露。這是一部真正自省的作品,對個體、對社運團體、對台灣的自由民主體制皆然。很殘酷、很真摯的成長電影。


    (4)
    《霓虹》(Neon ,2017)(台灣)
    導演:盤思妤

    僅僅六分鐘的無對白動畫短片。節奏流暢,配樂傑出,別出機杼的雋永作品。

    本片可線上觀賞:
    https://vimeo.com/222481689


    (5)
    《吊吊揈》(My World ,2018)(香港)
    導演:李駿碩

    拍過文藝抒情之作《瀏陽河》的導演李駿碩的一次任性嘗試,盡是絢麗的人、事、物的拼貼,就是在拍一個青春的荒謬感,就是在炫耀自己卓爾不群的影像品味與駕馭場面的能力,作為短片體裁,放肆是沒問題的。有些片刻令我想到尚.考克多 (Jean Cocteau)之作,也想到長久允的《金魚亂倒少女日記》(2017)。


    (6)
    《你好,之華》(Last Letter ,2018)(中國大陸)
    導演:岩井俊二

    很多人說本片就是《情書》復刻,但我倒覺得兩作在本質上大有不同,除了都用情書做楔子,也都述說著一個純愛故事,如此而已。或許改變的是觀眾自己,而不是岩井俊二,他一如以往那般輕盈,那般柔軟,對故事與節奏的掌握也一樣悠遊自得,而張子楓、周迅、吳彥姝三代女性的自在演出,也著實觸動人心,很難想像一部由日本導演編劇並執導的華語作品裡看不見水土不服的痕跡。唯獨胡歌的角色真是寫差了。


    (7)
    《暴雪將至》(The Looming Storm ,2017)(中國大陸)
    導演:董越

    一個緊抓著已然逝去的榮耀,並以此定義自己的男人,最終無情地遭到時代的巨輪給輾壓。導演董越嫻熟地掌握了懸疑電影的要素,對男性角色的刻畫也很出色,將一個集體主義制度下的個體如何自處、如何走向自我毀滅的故事說得很傳神。


    (8)
    《我不是藥神》(Dying To Survive ,2018)(中國大陸)
    導演:文牧野

    「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有病沒有藥是天災,有藥買不起是人禍。」
    本片一句句台詞在網上廣為流傳,說明了身兼編導的文牧野深深地觸動了觀眾的共鳴。以時事題材來拍攝成商業大片,又是如此精準且精彩,文牧野不僅證明了自己能把故事踏踏實實說好,也證明了自己足夠接地氣。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那一句句經典台詞在電影中並不突兀,而是緊扣著故事,扣著角色,配在對的位置上,光這點就強過《後來的我們》太多。


    (9)
    《影》(Shadow ,2018)(中國大陸)
    導演:張藝謀

    我對古裝武打電影的期許,是接近這樣的,不是《刺客 聶隱娘》那樣的。可能會有人回覆,論起故事的精神層面與深度,《影》比不上云云。那我想這是預先期待的問題,將片中那些天馬行空的兵器視作惡趣味,這部片怎麼看也就順眼了。


    (10)
    《狂徒》(The Scoundrels ,2018)(台灣)
    導演:洪子烜

    台灣難得一見的武打電影,不過顯然少見不等同值得被推薦。然而,導演洪子烜是真正令人驚喜的拍攝了一部足夠紮實,且兼具個性與娛樂性的武打電影。


    遺珠:
    《自由行》(A Family Tour ,2018)(香港、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
    《地球最後的夜晚》(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2018)(中國大陸)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The Shadow Play ,2018)(中國大陸)
    《幸福定格》(LOVE Talk ,2018)(台灣)
    《幻土》(A Land Imagined ,2018)(新加坡、法國、荷蘭)
    《年尾巴》(Tail End Of The Year ,2018)(台灣、美國)


    延伸閱讀:

    2016華語十大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860578334044911:0
    2017華語十大
    https://www.facebook.com/…/a.59881312022…/1149806048455470/…



    (圖為《大象席地而坐》劇照。)
    #大象席地而坐 #幻土 #幸福定格 #你好之華 #自由行 #霓虹 #年尾巴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幸福定格 #影 #狂徒 #我不是藥神 #暴雨將至 #吊吊揈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地球最後的夜晚

  • 別出機杼 在 無影無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1-03 08:00:00
    有 135 人按讚


    本站的2018年度十大華語片。


    規則如下,即筆者在2018年觀賞電影(首映年份限2017至2018年)皆納入考量範圍(去年總觀影片數為592部)。該十大片僅彰顯了個人的品味與喜好,各附上簡單觀感以供參考。


    (1)
    《大象席地而坐》(An Elephant Sitting Still ,2018)(中國大陸)
    導演:胡波

    我認為電影的最後一幕是樂觀的,但我卻無法說這部作品傳遞的訊息又是與導演胡波本人輕生的選擇是絕對相悖的。如果一部電影能增進觀者對人性的理解,體悟人性的複雜性,那應當就是一部好的作品。

    《大象席地而坐》是一部很個人化的作品,多數人普遍認為冗長、自我沈溺,但在這部關於困局的電影,這些毛邊卻又不偏不倚地成就了這部電影,更不用說那富有想像力的攝影、配樂是如何引人入戲。這會是在華語影史留下一筆的經典之作, 它與當下中國影壇所鼓勵的電影價值背道而馳,是一個既屬於這個時代,卻又不屬於任何時代的傑作。

    每每談到這部片,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大概是──「如果胡波不是這樣傳奇地死去,你還會這麼愛這部片嗎?」我倒覺得為什麼不能反過來換個問法──「如果不透過這部片,我們能了解胡波嗎?」


    (2)
    《江湖兒女》(Ash Is Purest White ,2018)(中國大陸、法國、日本)
    導演:賈樟柯

    以往賈樟柯電影的人物,無論是小武還是韓三明,多半是被包覆在時代底下的。這回一樣拍大時代,談江湖世道的變遷,但趙濤所飾演的巧巧卻悄悄地走出了她所屬的時代,從而迸發出了自己的生命力。許多人將賈樟柯視為生意人,認為他討巧,我想《小武》那時純粹的狀態的確已經離他遠去,但他依然維持著他非凡的藝術格調與視野。


    (3)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Our Youth in Taiwan ,2018)(台灣)
    導演:傅榆

    導演坦率地呈現了自己的理想走向幻滅的過程,她的受訪人陳為廷與蔡博藝也無比真誠地願意自我揭露。這是一部真正自省的作品,對個體、對社運團體、對台灣的自由民主體制皆然。很殘酷、很真摯的成長電影。


    (4)
    《霓虹》(Neon ,2017)(台灣)
    導演:盤思妤

    僅僅六分鐘的無對白動畫短片。節奏流暢,配樂傑出,別出機杼的雋永作品。

    本片可線上觀賞:
    https://vimeo.com/222481689


    (5)
    《吊吊揈》(My World ,2018)(香港)
    導演:李駿碩

    拍過文藝抒情之作《瀏陽河》的導演李駿碩的一次任性嘗試,盡是絢麗的人、事、物的拼貼,就是在拍一個青春的荒謬感,就是在炫耀自己卓爾不群的影像品味與駕馭場面的能力,作為短片體裁,放肆是沒問題的。有些片刻令我想到尚.考克多 (Jean Cocteau)之作,也想到長久允的《金魚亂倒少女日記》(2017)。


    (6)
    《你好,之華》(Last Letter ,2018)(中國大陸)
    導演:岩井俊二

    很多人說本片就是《情書》復刻,但我倒覺得兩作在本質上大有不同,除了都用情書做楔子,也都述說著一個純愛故事,如此而已。或許改變的是觀眾自己,而不是岩井俊二,他一如以往那般輕盈,那般柔軟,對故事與節奏的掌握也一樣悠遊自得,而張子楓、周迅、吳彥姝三代女性的自在演出,也著實觸動人心,很難想像一部由日本導演編劇並執導的華語作品裡看不見水土不服的痕跡。唯獨胡歌的角色真是寫差了。


    (7)
    《暴雪將至》(The Looming Storm ,2017)(中國大陸)
    導演:董越

    一個緊抓著已然逝去的榮耀,並以此定義自己的男人,最終無情地遭到時代的巨輪給輾壓。導演董越嫻熟地掌握了懸疑電影的要素,對男性角色的刻畫也很出色,將一個集體主義制度下的個體如何自處、如何走向自我毀滅的故事說得很傳神。


    (8)
    《我不是藥神》(Dying To Survive ,2018)(中國大陸)
    導演:文牧野

    「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
    「有病沒有藥是天災,有藥買不起是人禍。」
    本片一句句台詞在網上廣為流傳,說明了身兼編導的文牧野深深地觸動了觀眾的共鳴。以時事題材來拍攝成商業大片,又是如此精準且精彩,文牧野不僅證明了自己能把故事踏踏實實說好,也證明了自己足夠接地氣。而且值得注意的是,那一句句經典台詞在電影中並不突兀,而是緊扣著故事,扣著角色,配在對的位置上,光這點就強過《後來的我們》太多。


    (9)
    《影》(Shadow ,2018)(中國大陸)
    導演:張藝謀

    我對古裝武打電影的期許,是接近這樣的,不是《刺客 聶隱娘》那樣的。可能會有人回覆,論起故事的精神層面與深度,《影》比不上云云。那我想這是預先期待的問題,將片中那些天馬行空的兵器視作惡趣味,這部片怎麼看也就順眼了。


    (10)
    《狂徒》(The Scoundrels ,2018)(台灣)
    導演:洪子烜

    台灣難得一見的武打電影,不過顯然少見不等同值得被推薦。然而,導演洪子烜是真正令人驚喜的拍攝了一部足夠紮實,且兼具個性與娛樂性的武打電影。


    遺珠:
    《自由行》(A Family Tour ,2018)(香港、台灣、馬來西亞、新加坡)
    《地球最後的夜晚》(Long Day's Journey Into Night ,2018)(中國大陸)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The Shadow Play ,2018)(中國大陸)
    《幸福定格》(LOVE Talk ,2018)(台灣)
    《幻土》(A Land Imagined ,2018)(新加坡、法國、荷蘭)
    《年尾巴》(Tail End Of The Year ,2018)(台灣、美國)


    延伸閱讀:

    2016華語十大
    https://www.facebook.com/nofilmnome/posts/860578334044911:0
    2017華語十大
    https://www.facebook.com/…/a.59881312022…/1149806048455470/…



    (圖為《大象席地而坐》劇照。)
    #大象席地而坐 #幻土 #幸福定格 #你好之華 #自由行 #霓虹 #年尾巴 #風中有朵雨做的雲 #幸福定格 #影 #狂徒 #我不是藥神 #暴雨將至 #吊吊揈 #我們的青春在台灣 #地球最後的夜晚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