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初級照護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初級照護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初級照護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初級照護定義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534的網紅莊武龍醫師:控糖筆記、運動、生活及旅遊隨筆,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門診如果一定要減10%的話… 減掉的會是看感冒的病人? 還是那些傷口很難癒合的患者? 大家用常理想想 打空檔的引擎,不可能讓車子前進! 今天下午,我去參加了一個與健保總額相關的臨時會議。 討論的議題是衛生福利部的一個新命令與新政策:【107年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門診件數降低2%,即不...

  • 初級照護定義 在 莊武龍醫師:控糖筆記、運動、生活及旅遊隨筆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1-25 13:05:42
    有 44 人按讚


    門診如果一定要減10%的話…
    減掉的會是看感冒的病人?
    還是那些傷口很難癒合的患者?
    大家用常理想想

    打空檔的引擎,不可能讓車子前進!

    今天下午,我去參加了一個與健保總額相關的臨時會議。

    討論的議題是衛生福利部的一個新命令與新政策:【107年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門診件數降低2%,即不得超過106年之98%,超過部份,按該院門診每人次平均點數,不予分配】。

    這個新政策,其實和衛福部部下令,107年全國民眾感冒的次數要比106年減少2%。是一樣的。

    衛福部為什麼會有這個命令? 其實是因為106年衛福部也實施了一個新政策,要求106年的醫學中心與與區域醫院,要減少門診初級照護的案件數10%,也就是要求醫學中心和區域醫院要減少所謂的「輕症病人」10%。

    去年的政策,弄得從北到南的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的代表,也在今天同樣的會議上,幾乎花了一整年的時間在討論。

    先是討論什麼叫「初級照護」,該如何定義? 該用哪些疾病分類碼來界定?
    有了第一版的定義之後,第二次的會議,大家又發現原來的定義,上有政策下有對策。許多醫院會要求醫師下診斷碼的時候,用很接近但不屬於健保署定義的「初級照護」定義的診斷碼。這樣既能勉強符合專業,但又不會被健保署扣錢。

    這個政策的目的,是要實施「分級醫療」。但是要實施分級醫療,不是該要求民眾有病先去基層診所或地區醫院,不要立刻就衝到大醫院去,才是正本清源的辦法。而不是要求醫院要減少看「初級照護」的病人。

    因為腳長在民眾身上,民眾生了病,自己考慮了生病是不是嚴重、到哪裏看病、方不方便、要花多少錢之後,自己會作出對他自己最有利的選擇。醫院就算再希望病人多多來看病,病人如果就是不來,醫院也沒辦法,不是嗎?

    就算醫院用車去載,也得民眾肯上車才行啊!

    無論如何,這個「醫學中心醫域醫院,初級照護106年要比105年要減少10%」的政策,我在會議上看到許多醫學中心的院長們怨聲載道。但因為都是院長副院長,實在沒人敢站起來嗆健保署說,這個政策完全錯誤。結果弄了一整年,今年沒人再提。

    今年衛福部又出了另一個新招。這次改為【107年醫學中心、區域醫院門診件數降低2%,即不得超過106年之98%,超過部份,按該院門診每人次平均點數,不予分配】。

    新政策的目的,仍然是要落實分級醫療。

    如果分級醫療,可以用衛福部的一聲令下,就可以作到的話。
    那衛福部乾脆一聲令下,107年醫學中心的門診要減少20%,醫域醫院要減10%。這樣不是立即就作到分級醫療了嗎?

    衛福部既然要下令,為什麼不就這麼下令,不就立即達成了分級醫療的政績嗎?

    這麼一聲令下,要求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門診要少2%,如果作不到就要扣錢。這樣就作到了分級醫療嗎?有這麼簡單嗎?

    民眾的就醫行為,會因為衛福部的一聲令下就改變嗎?

    我相信所有的醫界朋友們,應該都會同意,如果真要作到分級醫療,一定要從限制民眾不可以隨意就醫,不可以愛到哪裏去看就到哪裏去看,不可以早上去A醫院下午去B醫院,這些限制民眾就醫的便利性開始。

    光是恐嚇醫學中心與區域醫院,要求門診要減量2%,而且不減量就要扣錢,卻完全不限制病人想怎麼看就怎麼看,想到哪裏看就到哪裏看,門診病人又怎麼可能減量呢?

    這就好像衛福部也可以下令,明年罹患流行性感冒的病人,要比今年減少2%。但衛福部如果不去從多打疫苗、多提昇民眾的保護意識作起,只是下令要全民107年要比106年減少2%的流感病例。

    可能嗎?

    地區醫院、區域醫院、醫學中心,因為只有看病才能賺到健保給付,於是大家為了醫院與醫師的收入,全部都在努力看病。但病人卻就只有這麼多,結果在會議上,小、中、大這些不同層級的醫院代表,全都為了能否多看一點的病人,能否多增加一些收入而爭執著。

    我知道醫院的院長們,為了醫院沒人敢得罪健保署,只好敢怒不敢言。
    我只好替他們說話,明白向會議主席說,衛福部的這個政策是完全錯誤的。

    因為這是完全眛於現實,不敢面對真正的問題,不敢開始限制民眾的「過度自由就醫權」,只會壓迫醫院吃定醫院的「虛幻式分級醫療」。

    台灣地小人稠交通方便。所有民眾生病之後,當然會想到設備最好,名醫最多的醫學中心去趕快把病治好。

    等到人生病之後,再來要求他遵守醫療分級,先到診所再到小醫院再到大醫院去看病,當然不可能。

    台灣的確該作好醫療分級,但要作好醫療分級,要先努力開始作「健康分工」。

    基層診所與地區醫院最重要的任務不是看感冒,而是作好慢性病控制、疾病預防、健康管理等等,這些讓人健康不生病、生只生小病、小病不變大的「顧健康」這些工作。

    健保的支付標準更該大幅修改,讓努力作好這些工作的診所醫院,也能拿到和看病一樣多的給付。

    這些工作作得好之後,急診、重症自然會減少。比較不複雜的、比較例行性的醫療處置,已經有一定的處理流程,就可以在區域醫院層級處理。

    要開心、開腦、換腎、困難的心導管、癌症化療、放射治療、標靶藥物…自然就會向醫學中心集中。

    衛福部用一紙公文,一聲令下,就想作到分級醫療,是絕對不可能的事。

    只是這個不會有效果的錯誤政策,已經讓北、中、南、東超過50位以上的醫院代表們,今天下午爭執了三小時。

    因為長官有令,健保署也只能硬著頭皮執行。看來沒多久,這麼多位代表又全部要再開會一次,來研究如何來執行長官交辦的錯誤政策。

    打空檔的引擎,不可能讓車子前進。
    司機明知引擎打空檔,卻還要所有乘客下來一起推車,又怎麼可能到得了目的地呢?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