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切削液英文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切削液英文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切削液英文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切削液英文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朱成志的華山論劍,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改革開放40週年 :回顧中國人赴美留學史 1978年7月某天凌晨3時許,美國白宮的電話驟然響起,總統吉米•卡特從睡夢中被叫醒。 電話來自北京,打電話的人是總統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國訪問。 除了遇到危機,卡特擔任總統期間很少在半夜被叫醒。 卡特問,為什麼這麼早打電話? ...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8萬的網紅CH Music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甲鉄城のカバネリ》 Through My Blood〈AM〉 作詞:cAnON 作曲:澤野弘之 編曲:澤野弘之 歌:Aimer 版權聲明: 本頻道不握有任何音樂所有權,亦無任何營利,一切僅為推廣用途。音樂所有權歸原始創作者所有。請支持正版。 Copyright Info: Be aware t...

切削液英文 在 Esme Lin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5 01:30:46

早安♥!氣象預報說這幾天又開始熱了😂。所以除了防曬乳,連墨鏡也要出動了。 這幾天大鵝子都在聽王傑的歌,帶著滄桑的聲音,勾起了我年少時,曾經超愛他的記憶😍。在那時英文菜死的年紀,但還要學個英文歌和粵語歌,才算沒有白活過的年少🤣。反觀現在的年輕人也真的是很厲害,不會講台語。但是偶像團體的台語歌詞,卻可以...

  • 切削液英文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19 07:47:48
    有 34 人按讚

    改革開放40週年 :回顧中國人赴美留學史

    1978年7月某天凌晨3時許,美國白宮的電話驟然響起,總統吉米•卡特從睡夢中被叫醒。

    電話來自北京,打電話的人是總統科學顧問弗蘭克•普雷斯博士,他正在中國訪問。 除了遇到危機,卡特擔任總統期間很少在半夜被叫醒。

    卡特問,為什麼這麼早打電話?

    普雷斯向他報告說,此時正和鄧小平會見。

    卡特問,是有什麼壞消息嗎?

    對方說,不是,他問了一個我無法回答的問題,他想知道能不能送中國學生到美國留學。

    “當然可以。”

    “他問能不能派5000人。”

    “你告訴鄧小平,他可以派10萬人。”

    那時中美還沒正式建交,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沒召開,一窮二白的中國面臨著一堆亟待解決的問題。

    “美國戰略智囊”布熱津斯基對鄧小平當時的做法很驚訝,他在回憶錄中曾發出疑問:把中國最聰明的孩子送到美國去,難道他不知道當時中美兩國生活條件的差距 嗎?

    鄧小平不那麼認為。

    早於這通電話的1978年3月18日,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鄧小平說:“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 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 科學技術。我們不僅因為今天科學技術落後,需要努力向外國學習,即使我們的科學技術趕上了世界先進水平,也還要學習人家的長處”。 那一年的6月23日,針對留學生派出工作,鄧小平有說:“我贊成留學生數量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學”, “要成千成萬地派,不是只派十個八個”,而且,派出 留學生“要千方百計加快步伐,路子要越走越寬。”

    鄧小平在全國科學技術大會開幕式上講話

    那是一個一度封閉的大國,在特殊歷史時期再次推開國門。

    此後,乘著改革開放的東風,湧動著中國人熱情、智慧和鬥志的留學大潮拍天而起,以不可阻擋的力量向海外世界卷去。

    1978-1979 破曉

    1978年12月26日晚八九點,小雪,一架飛機靜靜地停在首都機場停機坪上。 52名中年人穿著黑大衣和黑皮鞋、帶著黑色手提包,順序登上飛機,他們要途經法國巴黎轉機去美國留學。 當時,中國經濟落後,外匯奇缺,這麼多人一共就只有50美元,被領隊揣在兜里。

    彼時的中國,剛剛開始從革命的狂熱中醒來,貧窮如一根芒刺穿透剛剛甦醒的肌膚,讓人感覺疼痛。

    1978年12月26日,首批52名赴美留學人員到達美國

    登上飛機的一剎那,這52個人還有些恍惚,在此之前,沒有一個人想到自己能得到去美國的機會。 這是因為,很多人來自“剝削階級家庭”,這種包袱彷彿也有萬鈞之重,足以影響一個人求學的自信心,甚至將他壓垮,大家因此也心有餘悸,害怕萬一去了,國家 的路線改了,就倒霉了,要么回不來,要么回來了又要被戴帽子。

    教育部告訴他們,這是國家的需要,是鄧小平的命令! 到美國去學習他們的科學技術,回來給國家做貢獻,這樣大家才得以安心。

    1978年12月底,國務院副總理方毅在人民大會堂為首批52名赴美留學生送行

    柳百成,第一批出國留學52人的總領隊,在停止教學的日子裡被打發到鑄造車間勞動,他白天扛沙子,晚上堅持閱讀英文專業書籍,邊看邊做筆記,筆記本積累了一尺多 厚。 開始第一批留學生選拔時,他已經45歲,當時機械工程系分得了一個名額參加清華大學的選拔,系主任親自面試,他得了第一名。 接著學校、教育部也組織了統一考試,他連闖三關後最終入選。

    1978年12月26日,飛機萬里西行,滿座的中國學者難抑心中興奮,當時大家對美國就像對月球一樣陌生。

    這52名公費留學生學成後,悉數回國,成為了各個領域的佼佼者,個人命運的軌跡也因此發生急速轉折。 1981年初,柳百成回國。 當年清華赴美的9人中,如今已有3人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 柳百成也在促進信息化技術與先進製造業深度融合上作出了自己的貢獻,使愛國奉獻、報效祖國的夙願得以實現。 改革開放確實為知識分子帶來了春天,使知識分子有了充分發揮聰明才智的平台。

    52名首航留學生名單

    1980-1983:生長

    70年代末的中國留學生所學專業主要集中在科技領域,而到了80年代,更多的留學生選擇了經濟學、企業管理等專業。 這種微妙的變化跟改革開放的深入推進分不開。

    52人去美國留學的次年,中美建交。

    在金門島,聽到這個消息的27歲台灣陸軍連長林正誼,站在一塊巨石上,凝望著對岸,內心正翻騰著大海一樣的波濤。 林正誼當即判斷出,腐敗的國民黨當局“反攻”大陸是零概率事件,日後的中國一定會更加開放的走向世界舞台。 在一個夜深人靜的晚上,他悄悄下水,遊了三個小時後到達大陸,隨後就讀於北京大學經濟系,林正誼還給自己改了個名字叫“林毅夫”。

    1980年,還在北京大學讀大三的22歲青年易綱被派往美國學習經濟及管理,初到時,他揣著2美元,一邊留學一邊靠給學校食堂洗盤子賺生活費。 兩年後,林毅夫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看中,推薦到芝加哥大學學習農業經濟;曾睡在易綱上舖的海聞從北大畢業,但沒能拿到公費留學,只能 考慮自費,他騎著自行車往返於學校與北京圖書館,從北圖抄寫下美國大學的地址,一封封信寄向美國,最後被加州長灘州立大學錄取,成了改革開放後北大“自費出國 第一人”。 10多年後,這三個命運軌跡若即若離的海歸聚在一起,創立了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也就是後來的國家發展研究院。 從創立到現在,越來越多的留美、留英學者加入其中,他們認為這是研究中國問題最好的地方。

    1994年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成立初期合影(左起:張帆、易綱、林毅夫、德懷特•帕金斯、帕金斯夫人、海聞、余明德、張維迎)

    1984-1991:大潮

    80年代的中國依然不富裕,但改革開放無疑給予了人們通向未來的信心。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商品經濟”的合法地位被確立,無數願意用雙手創造財富的人一頭扎進神秘莫測的“海”,開始了一場改變命運的探險。 社會大環境在不斷改變,國人生活的細枝末節也在悄然變化。 “板磚”單卡收錄機、鄧麗君在甜柔的歌聲,崔健“平地一聲吼”,一首《一無所有》,爆炸型的燙髮, “離經叛道”牛仔褲、T恤衫……

    在那個特殊的新舊交替時期,長時間的精神壓抑之後,國人發現所有的事物都是前所未有的新鮮,而被新鮮事物包圍的自己是從未有過的年輕!

    當時,倍感年輕的還有中國的企業,1984年被很多人稱為“公司元年”。

    越來越多不甘庸碌的人,用“下海經商”取代了“拿鐵飯碗、掙死工資”,一大批日後馳騁一時的公司,諸如“海爾”、“健力寶”、“蘇寧電器”、“聯想 ”、“万科”等得以誕生。

    同樣是在1984年,留學這件事也迎來了大潮,這一年,國家頒布了《國務院關於自費出國留學的暫行規定》,打開了人們自費留學的渠道。

    龍門陡開,江鯽飛躍,此後積壓了十多年的人才狂潮再次噴湧! 中國留學生帶著那個年代特有的激情、勇氣和夢想去往世界各地。 他們看起來有點“狂”,但“狂”的很有底氣。

    1985年,吳鷹做了一個艱難的選擇——從待他不薄的北工大辭職,考入美國新澤西州理工學院,帶著一箱行李和30美元,隻身一人來到美國攻讀碩士學位,十 年後,他創辦UT斯達康公司,靠一種叫“小靈通”的電信產品聞名一時。

    他們用一種非常艱苦的過程證明了自己的堅韌。

    出身於陝西西安的張朝陽在考取李政道獎學金時,對手是祖國各地的700名尖子生,競爭的激烈程度可想而知,最終,他成為被選中的100人之一。 後來有人問成為搜狐掌門人的張朝陽:“在面對風險投資時心理壓力能不能承受?”他回答到:“這些​​壓力比起我在清華參加考試的時候的壓力要小得多。“

    1986年,閻焱、熊曉鴿、張朝陽、張亞勤去了美國。

    1987年,徐小平先去美國,再到加拿大,刷了很久的盤子,田碩寧也在這一年去了美國,之後成為亞投行第一任行長的金立群則赴美國波士頓大學經濟系研究生院進修 。

    越來越多的青年奔向國外。 僅在1985年底,出國留學生的總人數就達到3.8萬人,其中自費留學生7000人。 在之後的十多年間,這些人中的很多人都將回到中國,政界、學界和商界都將不乏他們的身影,中國未來的新技術、新理念和IT產業等將由他們擔負支柱。

    這些後來中國各領域的“領航者”,此刻都默默地奔波在各自的留學之路上,誰也不會想到,時代會在某個瞬間猛一轉身,把聚光燈打在他們身上。

    4、1992-2002:激盪

    跟80年代的“浪漫”有所不同,90年代日漸商業化的時代特徵,讓中國不再像過去那樣充滿神秘感和難以琢磨。

    不過,在意識形態領域,兩種不同的聲音仍然在隔空交鋒。 如果僅僅從報紙上的爭論來看,1991年的中國瀰漫著改革是姓“社”還是姓“資”的硝煙。 而事實卻是,爭論如江面上迷眼的亂風,實質性的經濟變革卻如水底之群魚,仍在堅定地向前遊行。

    1992年鄧小平南巡,一系列講話的核心其實是對無所不在的意識形態爭論給予了斷然的“終結”,改革開放新一波的浪潮由南向北,在經濟上形成了強烈的號召力。

    很多國人都從中嗅出了巨大的商機,很顯然,一個超速發展的機遇已經出現。 這時候,需要的就是行動、行動、再行動! 此後又出現了一波辦公司熱。

    “海歸”也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重要部分,與經濟加速相對應的,是留學政策的進一步鬆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被確立為留學海歸政策的指導思想,這一掃80 年代末一度對留學政策有所收緊的陰霾,給留學潮又加了一把火。

    於是,雄心勃勃的人都琢磨起留學來:從商的,想到海外賺得第一桶金;搞文化的,一心盼著成為世界文化的主流;演藝明星們,也開始惦記著衝進好萊塢、 百老匯。 有人甚至帶著“外國月亮比中國圓”的幻想,盼著盡快走出國門。

    1993年,一部叫《北京人在紐約》的電視劇火爆全國,將出國熱真切地展示在每一個中國人面前。 “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片中,姜文扮演的音樂家王啟明,在紐約無論如何 掙扎都無法實現自己的音樂夢想,最後成為了一名商人,這是那一代人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模板。

    《北京人在紐約》劇照

    借助一股股留學潮,有人懷著各種想法趕赴世界各地,也有人正從世界的某個角落匆匆趕來。

    中國的改革開放1992年之後進入黃金盛年,互聯網這項科學技術正在太平洋彼岸落地,開始商業化,展現其迷人的魅力,中國也正迎接這一股互聯網衝擊波。 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中國互聯網大潮中,“海歸”們也在這一時期鬼使神差地入局。

    1995年,走下飛機舷梯的張朝陽感到一陣寒意,他搓了搓手,拎著兩個手提箱向機場外大步走去。 多年的美國生活,讓張朝陽有了“小布爾喬亞式”的審美,扎小辮,POLO衫,戴墨鏡,而迎接他的,是一片未知。

    1999年國慶,大家的名片上開始印e-mail地址了,街上有人穿印著“.com”的T卹了,李彥宏斷定:互聯網在中國成熟了,大環境可以了。 於是,他決定回國創業。

    同年,陳一舟與兩位斯坦福大學校友楊寧、周雲帆回國。 此前他們曾一起回中國轉了一圈,得出一個結論: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地方都在這兒了,不來這兒,去哪兒呢? 後來他們創辦了一個叫ChinaRen的公司,也就是後來的人人網。

    儘管有著諸多不如意,對未來的生活也沒有全然把握,但他們還是回來了,理由只有一個:在美國雖然拿著高薪但找不到自我,不如回國創業。

    接下來的時光裡,每個行業都將被“互聯網思維”攪個天翻地覆。

    儘管各種優秀“海歸”或出於夢想,或出於商機選擇回國,但這也難以掩蓋這一時期中國大量的人才流失,2002年,也就是中國被世界貿易組織接納的次年,出國與 歸國人數之比一度達到了6.94∶1,也就是說,每7名中國留學生中僅有1人回國!

    5、2003-2018:歸來

    進入新千年,一切都變得很快,“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成為這個時代最強有力的註解。

    出國留學的方針得到了很好的貫徹,自費出國留學限制被徹底廢除,工牌出國留學政策在培養高層次留學人才方面持續發力,吸引留學人員尤其是高層次留學人才回國工作為國服務所 採取的政策不斷健全,出國教育效益極大增強。 2010年7月,《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發布,堅持“支持留學、鼓勵回國、來去自由”的方針。

    與蒸騰上升的綜合國力相對應的,就是此階段滾滾洪流般的留學潮,中國已悄然成為全球最大的留學生輸出國之一。

    擁有更多選擇的學界精英和商界大佬,選擇將孩子送出國去,出國留學逐漸呈現出了低齡化的趨勢。

    前首富王健林在​​兒子王思聰兩歲時選擇將他送到國外上寄宿學校,從新加坡Swiss Cottage小學,到英國溫徹斯特公學,再到倫敦大學學院哲學系,王思聰一路在國外接受先進的教育 ,養成了張揚的個性。 同樣是前首富的劉永好,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1994年,劉永好將女兒劉暢送到美國西雅圖小鎮女子學校讀高中。

    出同樣的選擇的,還有很多企二代。 娃哈哈二代宗馥莉就讀於佩珀代因大學;碧桂園二代楊惠妍就讀於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聯想柳傳志的女兒柳青就讀於哈佛大學……

    此階段,不僅精英人士、商業大佬選擇送子女出國,越來越多的普通家庭,也加入到送子女出國的隊伍中。 2018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突破了60萬。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了回國。 從2003年開始,中國出國與歸國人數之比不斷縮小,2010年為2.11:1,2015年為1.28:1。 少數人的選擇成了多數,近五年來回國人數占到了出國總量的70%。 更重要的是,歸國者中,精英大有人在!

    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發布的調查,海歸創業集中於國家戰略新興產業,在海歸創業者中,58.3%擁有個人專利,65.9%從海外帶回了技術,絕大多數處於國際先進和國內先進水平 。 相對早年的迅速復制海外商業模式,近兩年的海歸技術人才在生物製藥、AI、新材料等技術創業領域扎堆。

    國外很多國家的條件還是比中國好,為什麼選擇回國?

    回答歸結起來無非兩點:除了中國的機遇,還有國外的天花板。 很多技術人才直言“在美國,華人技術人才能躋身管理層的不多,可能會一直寫代碼。”

    2017年初,被稱為“矽谷最有權勢的華人”的微軟前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歸國,成為新版精英歸國的代表。 這些歸國精英或直接投身到創業大潮中,或加盟大互聯網公司任高管,或致力於開拓國際市場。 除了商業精英,還有一批國際公認的科技大咖歸國。 2008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建係以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和講席教授、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施一公做出了回國決定,哈佛八博士王文超、張欣 、張鈉、王俊峰、劉青松、劉靜、林文楚、任濤在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科學中心……

    西方媒體評價: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像中國一樣,如此重視吸引流失在外的人才回國。

    改革開放40年,歸國留學生與鄉下知青、高考學子、下海闖蕩的商人和進程務工的農民工一起,成為推動中國崛起的重要力量。 40年中,這群中國人“晴天搶幹,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幹”! 不知不覺中,世界卻驚奇不已,一個曾經落後的中國,經濟總量已成為世界第二。

    改革開放40年,是中國青年學子負笈海外、勵志報國的40年,是中國教育學習、借鑒、赶超的40年,是從人才輸出到人才回歸的40年。 與此同時,這支源源不斷的留學大軍為中國的社會經濟建設輸入了不竭的新鮮血液,拉近了中外教育、科技的距離,推動了中外人文交流,提升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上的影響 力。

    40年歸來,當年第一批的出國留學生已經白髮蒼蒼,他們作為中國留學歷史變遷的見證人,也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科技發展、經濟騰飛。

    時代車輪滾滾向前,留學的歷史不斷變化,不變的,是千萬萬萬像他們當年一樣奮力奔跑的人

  • 切削液英文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4-01 08:29:02
    有 5 人按讚


    <劉真的困境-醫療抉擇的兩難>
    大家喜歡的劉真安靜的離開她先生、女兒以及粉絲,再多的靈堂獻花與弔殤也無法彌補她的來不及說再見。

    人生的幸福是健康與財富的相乘數,失去健康就一切歸零。但生病無法避免,人生最困難的決定之中,醫療抉擇絕對名列前矛。當自己或家人生病時,要開刀嗎?要插管嗎? 要化療嗎?要截肢嗎?要換肝嗎?to be or not to be?絕多數人陷入生死相煎左右為難的困境。要訴之理性?醫學太專業資訊又不足,要訴之直覺?直覺如求神問卜買彩券豈能盡信?碰到這種情況,人們要如何做出聰明無悔的決定來降低不測的風險呢?

    (一)有科技才有選擇

    首先,病家有選擇是因為醫學的進步,一個心臟衰竭的病人考慮是否做心臟移植是因為有換心的技術,主動脈狹窄在過去只能任它惡化,但現在有了瓣膜置換術的選擇。有積極的治療選擇就一定更好嗎?不知道,這是另一個議題,我們在下段討論,但絕大多時候有選擇才有機會,才有希望,病家當然可以選擇「維持現狀」 status quo,以劉真事件看這是更聰明的選擇,但這是事後之明,人生最大的無奈就是無法早知道,下注離手,機會與風險並存。

    (二)希望與權衡取輕

    病家因此選擇有風險的手術是基於「希望」,期望一牢永逸的擺脫病纏,但醫師選擇風險較高的手術可不是基於「希望」,而是依據「權衡取輕」trade-off,「權衡取輕」就是為病人找出傷害較小利益較大的治療方法。生病無全順,通常只剩壞與次壞的選項,醫師的職責就是協助病家做出較好的抉擇。

    (三) 風險無所不在

    即使走路也可能車禍,人生的風險無所不在,所以說「醫師不是神,沒有零風險的手術。」醫療的風險可以分成兩方面-一是病人端,病人是否太衰老,有嚴重共病(如糖尿病心臟病肝腎病),有免疫過敏血液問題等等,這決定病人是否支撐得過麻醉手術過程及術後恢復。另一則是醫療端,醫療端包括醫院醫療團隊的整個系統。因為人就可能犯錯,醫療是人的行為,無論多小心還是可能有誤,統稱為「醫療錯誤」(醫誤)medical error,這並不表示一定是醫療團隊的錯誤。手術的醫誤最多也最嚴重,尤其是心臟與大腦手術。

    (四) 醫誤的來源

    醫療的副作用造成新的疾病稱為「醫源性疾病iatrogenic disease」,舉例來說,病人術後感染肺炎就是。醫源性疾病通常不是醫師的錯,而是治療本身的副作用。即使是醫學最進步的美國,統計一年因為「醫誤」損失的性命達10萬人浪費171億美元。(Van Den Bos, 2011) 像「壓瘡」、「術後感染」就是醫誤前二名。舉我較熟的脊椎手術為例,平均每個手術犯2.2個醫誤。進一步分析原因有四分之一是由於醫師的技術,另四分之一是由於醫師的判斷與處理失誤,其他50%則是醫師外的原因如麻醉、護理、設備、延遲等等。(Rolston JD, 2014)可見手術風險高,即使你到最好的醫院,拜託到從不犯錯的神醫為你手術,還是有另外50%的參與者系統環節可能出差錯,更何況絕沒有零失球的神醫。事實是當病家起心動念簽了手術同意書,排定開刀時間後,就已經在「手術賽局」裏,風險無法全知,不能完全避免,病家必須有這種心理準備。

    (五)手術分成三種

    首先需瞭解手術可以分成三類,第一類是「緊急手術」,不手術馬上有生命危險如內出血癌症或槍擊,第二類是「選擇性手術」elective surgery,能夠改善疾病與生活品質的手術如椎間盤突出,白內障或痔瘡手術。第三類是「改善形象及功能手術」如整型隆乳近視手術。第一類手術不需考慮,風險再高也要做,至於第二類與第三類則值得好好考慮,因為病家的期望中絕不包括死亡或終身殘障。

    (六) 保守療法

    人有兩種。「風險趨向者」與「風險趨避者」,醫療的選擇常與個性有關。此二者醫師病人都有,自覺藝高膽大醫師為高齡多病十分嚴重病人手術,病人為整型接受削骨隆鼻等多次手術。但面對醫療風險,保守點可能更好。天下文化有一本書「一位外科醫師的修練」,作者是美國哈佛大學的阿圖葛文德醫師,此書英文直譯應該叫「併發症」complication。作者說:「醫學沒有那麼完美,也沒有那麼神奇。病人抱持過多的期待常要失望,因為即使是最簡單的手術,也不能保證病人術後一定會好。」

    病家常不瞭解「併發症」,對手術抱持不切實際及一廂情願的想法,醫師不僅不該因利益推波助瀾陷病人於險境,反而該堅持立場,不必開刀的要說服病人不要手術。前台大朱樹勳教授稱讚神經外科黃勝堅醫師是好榜樣,他立場堅定很少讓步,總是勸退病人能不開刀儘量不開。他說:「愈早跟病人解釋手術風險,提供的資訊愈豐富,病人通常會打退堂鼓。」黃勝堅醫師經常拿自己的「腰椎滑脫」來規勸病人,雖然下背疼痛影響走路,但他從來不想開刀,而且照常打網球。「手術若不具有急迫性,可以與它共存,試著去忍受它。」

    像黃醫師這種自己不開刀也勸病人不要開刀的醫師少之有少。大多數外科醫師是力勸病人開刀,但自己有問題時卻變鴕鳥。德國有一項研究,調查醫師自己生病時是否願意手術?結果發現多數外科醫師都不願接受手術,83%醫師認為治療椎間盤突出或慢性背痛,手術是多餘的。其他疼痛的髖關節壞死疾病,74%醫師也不開刀;64%醫師不修補受傷韌帶;57%拒絕網球肘手術。這些外科醫師似乎寧可相信「憑藉自已與自然的康復方式,才是上策。」(朱樹勳, 2008)外科醫師天天開刀當然比別人更深切體會手術的利弊得失,他們採取保守療法不願手術更值得深思。

    (七) 醫師的道德風險

    病家還需提防醫師的道德風險,醫師的道德風險是什麼?那就是為了業績壓力與個人利益的過度或不必要手術。天下雜誌曾做過一專集「過度醫療誰的錯?」指出台灣過度醫療的推手有三:第一是扭曲的健保總額制度,使得每家醫院都拼命衝營業量與自費醫療;第二是以業績計算醫師的薪資與獎金,許多醫院甚至沒有給醫師底薪,純粹以營業額的比例當醫師業績獎金,這使得內科醫師有明顯誘因多開藥與多做檢查,而外科醫師則是多開刀及多使用自費器材;第三是醫院、醫師與藥商、儀器商互相結合謀利的共生結構,如多開藥賺藥價差、多開有器材的手術賺器材佣金。(黃靖萱, 2011)我一位學弟在某醫院骨科,他的業績壓力是每個月500萬,這使得他必須抓住每個可以手術的機會。或許多數外科醫師不是如此,但聽憑片面之詞就去開刀絕非明智,在拙著「背痛怎麼辦要手術嗎?」我建議要找第二意見,但同一科醫師們很難直接去講得罪同儕的意見,所以第二意見應該要包括內科醫師,第二外科醫師意見則需要問話技巧及聽懂弦外之音。

  • 切削液英文 在 奧地利寶盒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2-07 07:00:11
    有 1,085 人按讚

    強化免疫系統八種方法 | 在家就可做到
    ~ 祝福大家 平安康泰 ~

    金鼠年開年這段時間裡, “平安康泰”的祈願,比起任何其他的念想更為實際與真切。

    “強化自身免疫系統的八種方法”是思考幾天後,決定以同求健康平安的主題,開啟新的一年。內文內容源自幾個具有公信力的德文網站,綜合重點後,重新整理,翻譯後分享。

    文中所明列增強免疫力的方式,平實簡易,不限年齡性別,不受場地限制,無需任何特別費用,只要有心執行就能做到。它不僅僅適用於冠狀病毒流行期間,在提升生活的品質與身心健康上,也有優質的參考價值。

    面對重大的疫情的同時,除了戴口罩,勤洗手,注意衛生之外,希望大家都能夠擁有最佳的免疫系統與最健康的身心狀況,成功抵禦病毒。

    祝福每一位地球人都能保護好自己,照顧好家人,本持仁心善念防堵疫災,同心協力共度難關。

    ------------------------------------------------------

    【強化免疫系統八種方法 | 在家就可做到】


    一)以健康而均衡的飲食取代超級食品

    任何單一食物都無法容納人體所需的所有營養。均衡的日常飲食才是保持健康的必要條件。

    “超級食物”在維基百科上的定義是:超級食物是一個行銷詞彙,意指各種宣稱有益健康的食物。營養師並不使用這個詞彙,許多營養師否認超級食物所宣稱的健康助益。

    人體需要多種不同的維生素和營養素來維持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包括維生素A,B6,B12,C,D,E,以及微量元素鋅,硒,鐵和銅。

    越來越多的科學家懷疑腸道健康與整個免疫系統之間存有直接關聯。因此,某些免疫系統較弱的人能藉著搭配高纖維飲食的食物療法後改善身體的狀況,讓抵抗力更好。

    在地的,時令的各類穀米蔬果是健康與均衡飲食的首選,其中又以當地栽種採收的有機食物最具特殊的健康益處。

    均衡飲食可以確保攝取身體所需的維生素和營養素,其中,幫助提高身體免疫防禦能力特別有用的自然食物有:
    ∙ 綠花椰菜
    ∙ 捲心菜
    ∙ 紅蘿蔔
    ∙ 蕃茄
    ∙ 薑
    ∙ 大蒜
    ∙ 菠菜
    ∙ 柑橘類水果
    ∙ 黑漿果與葡萄
    ∙ 各類堅果
    ∙ 蜂蜜

    在原文裡,專家指出飲用生薑熬製的清湯可以增強身體免疫力,特別推薦歐洲居民學習喜歡薑湯的味道。具有東方風味薑湯滋味清淡,易消化,即使是乳糖不耐症的人也可以享受。

    生薑屬於取得容易,價格親民的好食材,薑湯的熬製方法也非常簡易,對增強免疫力有值得推薦的功效。


    二)享受陽光,吸收維生素D
    陽光中的維生素D對於免疫系統至關重要。出門走走曬太陽就可以吸收維生素D。

    在秋冬兩季,輻射線較低的時候,加長戶外活動的時間,一樣可以獲得身體所需要的健康劑量。

    據研究指出,憂鬱症與體內維生素D濃度過低有顯著的關係。多多曬太陽也能喚回好心情。


    三)規律與適度的運動,避免劇烈運動

    健行,散步,跑步,游泳,騎自行車⋯⋯經典的耐力運動仍然是最有效的耐力運動之一,不僅可以增強心臟和血管,還可以增強我們的免疫系統。養成規律而適度的鍛煉習慣能夠強化自身免疫系統。

    您聽說過開窗現理論(open-window theory)嗎?

    理論的重點是:在劇烈的耐力運動(例如,馬拉松比賽)後短期抑制免疫系統,免疫細胞的數量會下降到運動前的初始值以下,此時身體病原體的抵抗力較小,這種機會之窗可能會增加對上呼吸道疾病(URI)的敏感性,容易感染傳染病。

    選擇和緩的持續性的耐力運動會比劇烈運動對身體更好。


    四)減壓再減壓,遠離負面情緒的污染源

    根據醫學深入研究結果證實:壓力源導致病源。

    過度過重的壓力會削弱免疫系統並增加感染的易感度。長時間的心理壓力導致精疲力竭,讓身體處於超負荷狀態,為病原體提供了理想的繁殖條件。

    應該盡可能避免壓力大的環境,在無法避免強壓環境時,要讓自己得到充足的休息並安排安靜的時間讓身體與精神進行有效的放鬆。

    負面的情緒與造成負壓力的人事物都是耗損免疫力消耗健康的污染源。負壓力不但使人感到不適,並刺激腎上腺素與皮質醇這兩種壓力激素的釋放,因此削弱人體的免疫系統,並麻痺身體的防禦能力。

    如果找到情緒污染源的起源,當無法阻絕與改善時,遠離或是保持適度距離也是一種方法。


    五)不抽煙,少飲酒,多喝茶

    抽煙致癌。菸草中的尼古丁會損害呼吸道的自然清潔系統,造成口腔黏膜變乾而導致炎症。並對免疫系統產生負面影響。

    飲酒過量不僅僅讓人感覺精神不濟,影響注意力,還會導致口腔粘膜乾燥;缺少水分的口腔,無法充分抵禦攻擊性病毒和細菌,因此較容易受到感染。

    喝熱茶對免疫系統保健有積極作用。例如,綠茶中含有許多抗氧化劑,可強化免疫系統運作。鼠尾草茶(英文 Salvia Tea)不僅是止咳和感冒的終極草藥。所含的精油還可以舒緩粘膜並促進其自然功能並直接抵禦病原體。科學研究表明,鼠尾草還有讓支氣管增大功能,從而使呼吸順暢 。


    六)睡眠好,睡得充足

    擁有良好休息與充足睡眠的人,有更好的效率,更高的生產率,更樂觀的生活態度,更強狀的免疫力。

    睡眠不足與失眠會大大減少免疫細胞數量,導致免疫系統虛弱,增高致病的比率。

    我們的身體每天需要大約七至八小時的睡眠才能讓身體的機能得到充分的恢復時間。


    七)冷熱交替的足浴

    從19世紀中葉,塞巴斯提安.柯奈普(Sebastian Kneipp)就利用冷熱水交替的足浴方式幫助容易感染感冒與有失眠困擾的人。

    1990年代後期科學證明冷熱交替的足浴能夠增強血液循環和強化免疫系統的作用。

    在足浴水中加入迷迭香,具有鎮定作用。

    其他如檸檬油,橙油,薰衣草油或百里香油等精油有助於舒緩不安情緒,減輕壓力。


    八)手指遠離臉部,多洗手

    誠然,徹底洗手並不能直接增強免疫系統。但是,它可以防止感冒病毒進入體內並傳播。

    許多細菌與病毒不僅僅是通過咳嗽和打噴嚏傳播,而是通過我們的手傳播:在門把手,自動取款機上,在握手的同時,我們與世界各地的病原體直接接觸。

    我們是不是每隔幾分鐘就習慣性的用手摸臉,撥髮,揉眼睛,調整眼鏡⋯⋯ 我們的手因此為各式各樣的病原提供了最佳的攻擊管道。

    所以,讓我們學習:放下雙手! 經常洗手!確實拭乾。


    ------------------------------------------------------

    ❤️ 祝福大家 平安康泰 ❤️

    #奧地利寶盒

  • 切削液英文 在 CH Music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7-17 18:45:01

    《甲鉄城のカバネリ》
    Through My Blood〈AM〉
    作詞:cAnON
    作曲:澤野弘之
    編曲:澤野弘之
    歌:Aimer

    版權聲明:
    本頻道不握有任何音樂所有權,亦無任何營利,一切僅為推廣用途。音樂所有權歸原始創作者所有。請支持正版。

    Copyright Info:
    Be aware this channel is for promotion purpose only without any illegal profit. All music's ownership belongs to the original creators.
    Please support the original creator.

    すべての権利は正当な所有者/作成者に帰属します。あなたがこの音楽(または画像)の作成者で、この動画に使用されたくない場合はメッセージまたはこのYoutubeチャンネルの概要のメールアドレスにご連絡ください。私はすぐに削除します。

    如果你喜歡我的影片,不妨按下喜歡和訂閱,你的支持就是我創作的最大原動力!
    If you like my videos, please chick like and subscribe! Thx :)

    粉絲團隨時獲得最新訊息!
    https://www.facebook.com/chschannel/

    Check my Facebook page for more information!
    https://www.facebook.com/chschannel/

    背景連結 / Background - 無名 - ASK :
    https://www.pixiv.net/member_illust.php?mode=medium&illust_id=57081324

    英文歌詞 / English Lyrics :
    Am I still in the glum nightmare?
    Or am I mere stoned?

    Tiny bit of reason still remains in my right hand
    That power of ache will just keep me alive

    Can't touch nothing 'bout the world
    But the truth almost has revealed
    Then smash out the future told
    It's time to end these miseries
    Latch off my vagus nerve
    What color is my blood...Red, black or white?
    Now I'm getting ready
    Oh, where are my frenemies?

    If I got to lose control
    Will you kill me first?

    Deep rooted anger still remains in my right hand
    That power of ache will just keep me alive

    Can't touch nothing 'bout the world
    But the truth almost has revealed
    Then smash out the future told
    It's time to end these miseries
    Latch off my vagus nerve
    What color is my blood...Red, black or white?
    Now I'm getting ready
    Oh, where are my frenemies?

    Have I gone so mad?
    The pain's through my blood

    Can't touch nothing 'bout the world
    But the truth almost has revealed
    Then smash out the future told
    It's time to end these miseries
    Latch off my vagus nerve
    What color is my blood...Red, black or white?
    Now I'm getting ready
    Oh, where are my frenemies?

    Have I gone so mad?
    The pain's through my blood

    中文歌詞 / Chinese Lyrics :
    我還身處於陰幽黯淡的夢魘中嗎?
    還是我仍迷惘茫然?

    手中仍遺留著殘存無幾的理性
    而這痛楚的力量,將驅使我堅強地尋覓希望

    我卻無法感受到這世界的一絲一毫
    然而事實卻早已全然呈現眼前
    就這麼擊碎看似註定的未來
    一切苦難都將自此完結
    就這麼繃緊神經
    我身上流淌的血是腥紅、黝黑還是皎潔呢?
    我已經準備好了
    現在,我的敵友又在何方呢?

    倘若我失去了理智
    你能否率先將我弒去?

    手中仍殘存根深蒂固的盛怒
    而這苦痛的力量,將驅使我堅強地尋覓希望

    我卻無法感受到這世界的一絲一毫
    然而事實卻早已全然呈現眼前
    就這麼擊碎看似註定的未來
    一切苦難都將自此完結
    就這麼繃緊神經
    我身上流淌的血是腥紅、黝黑還是皎潔呢?
    我已經準備好了
    現在,我的敵友又在何方呢?

    我是否早已走火入魔?
    種種苦痛仍在我的血液中肆意流竄

    我卻無法感受到這世界的一絲一毫
    然而事實卻早已全然呈現眼前
    就這麼擊碎看似註定的未來
    一切苦難都將自此完結
    就這麼繃緊神經
    我身上流淌的血是腥紅、黝黑還是皎潔呢?
    我已經準備好了
    現在,我的敵友又在何方呢?

    我是否早已沉溺其中?
    伴隨著深植血液中流竄的痛楚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