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分離個體化理論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分離個體化理論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VWilliams (年世蘭)看板SET標題[討論] 以心理學觀點看高家(二)時間Sat Oct...
分離個體化理論 在 雨城說書 ?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06:04:45
#每天為你摘一頁書 「你以為生命是什麼?生命其實本來就什麼也不是。它根本不是從你誕生那一刻開始的,它是從你發現這世上居然還有另一個人完全了解你的孤寂那一刻,才突然開始的。人類的個體如此渺小,如此缺乏必然性;如果個體在無數降生與消亡之間還真有什麼值得留存的,那就是愛而已。」──伊格言《零度分離》 ...
這一篇主要會著重在仁芯的部分
其他高家成員可能只會稍微帶到
有些論點可能也會跟板上主流觀點有點不同
-----
先花一段的篇幅談一下仁美:
仁美現在被寫成這樣,個人覺得真的是可惜了,試想一下你是這樣的人物:
連體嬰之一、從小受盡奚落和異樣眼光,爸媽避免過度保護,所以要求自己與妹妹勇於
爭取公道。除了連體的問題外,還有可能致命的過敏,以及與妹妹共用的肝在自己身上
的責任感,在這樣的背景設定下,我會想像仁美應該是一個敏感度高、有警覺心、危機
解決與問題解決能力強、有責任感的女生,但目前這些面向出現稍微有點少或是根本沒
有出現。仁美的傻白甜狀態令人難以想像他是怎麼用這種方式在艱難的狀態下生存至今
,實在蠻可惜的。
而仁芯的部分就顯得非常真實有層次許多:
一、缺乏個體化條件
以依附理論和分離個體化理論而言,一般小朋友在出生三四個月之後,會開始意識到自
己與媽媽是不同個體,其中一個階段是「好乳頭與壞乳頭」,亦即當媽媽的乳頭滿足自
己的期待時就是好乳頭,而沒有滿足自己期待的便是壞乳頭,此時的小朋友會出現比較
多的負面情緒與抗拒,之後才會慢慢發現不論好乳頭與壞乳頭都屬於媽媽,媽媽是與自
己不同的獨立個體,所以會有自己的行動,自己不見得總是能見到媽媽,媽媽也未必能
總是滿足自己的需求,漸漸小朋友也會發展出自己的心理狀態、自己的行動、自己的生
存策略。
而仁芯因為與仁美連在一起,對仁美,他沒有辦法去發展出「我們是不同個體」的分離
個體化歷程,他們的所有行動、所有目標都需要一起達成,甚至連想法、慾望都難以瞞
過對方,使得兩人的個體化既沒有必要,也沒有現實條件。
另外由於仁芯的肝在仁美這邊,仁芯對仁美也發展出一種類似「陽具妒羨」的情結(註
:佛洛依德認為在成長過程中,女生會對於男性的性器、陽剛、強壯感到嫉妒,進而產
生一種認同、也想成為男生的自卑崇拜模式。)這些都讓仁芯在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地位
比仁美更低。
二、仁芯的期望與焦慮
承上,仁芯除了缺乏分離個體化的成長,也有過度神化仁美的情結,展現出來的結果包
括他跟仁美明明就可以用平行的方式行動,但他卻甘於站在仁美身後,並且希望仁美扮
演拯救者的角色。
而聖元的出現就硬生生打壞了仁芯原本賴以為生的體系。原來仁美跟他是不同的人,仁
美有自己的想法、想談自己的戀愛、渴望有獨立的行動,而自己儼然成為仁美人生的絆
腳石,已經處於較自卑被動立場的自己,赫然發現情勢正朝著對自己不利的方向前進。
雖然經過評估後,父母暫時放棄了讓兩姊妹分割的想法,但仁芯也變得不得不開放聖元
進入原本屬於他跟仁美兩人的生活中,從此時開始,仁芯才邁入遲來二十餘年的分離個
體化歷程,也就是開始與仁美進入「好乳頭與壞乳頭」的緊張關係。
三、仁芯的個體化歷程
最後兩姊妹分割的原因,嚴格說起來並不能說是聖元的錯,畢竟當時仁美已經談了分手
,只是想留著項鍊作為紀念,而真正的罪魁禍首是造成車禍的子婷。但由於在分割前的
最後一刻仁芯正急著把聖元這個生存威脅排除,而想把項鍊留下的仁美就剛好在「沒滿
足自己需求的壞乳頭」狀態,外加推進手術房前又聽到志鴻保仁美的決定,以至於仁芯
醒來的第一時間就是處於極度恐懼、不安、憤怒等負面的情況。
而仁芯一覺醒來,就已經被動地完成了生理上的分離,但心理上的狀態仁芯並沒有準備
好,所以從劇情上也可以看到在一個人的時候仁芯出現好幾次類似截肢後的「幻肢」狀
態,像是下意識會跟已經沒有仁美的左邊對話、觸摸、晚上要在左邊抱著東西才能感到
安全。而在見到仁美的時候火藥味比見到父母時還要重,對上父母時仁芯的行為比較接
近憤怒的拒絕溝通,但見到仁美必定是嘲諷或指責。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o3dBsBu4rk
其實跟著嘉良到外面住的仁芯也並沒有完成個體化的狀態,只是在找另外一個可以繼續
滿足自己安全感、不會被拒絕的「好乳頭」,反而是文鈴真的是仁芯的貴人,他的一巴
掌倒開始讓仁芯意識到不論是高家還是張家都沒有辦法真正隨時滿足自己的需求,也開
始停止尋找一個依附的客體。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4fo4XTzGcA
四、個體化後的震盪期:界線缺乏與學習新思維
在文鈴的巴掌與隨志鴻秀蓮返家後,我相信仁芯有一小段時間確實是試著接受「仁美已
是不同個體」的現實,包括他願意高家張家兩邊跑、願意接受聖元跟仁美交往,「鎖心
」的能力也越來越強。只是進入到下一個階段的仁芯感覺抓不太到身為姊妹的界線,基
本的界線諸如隱私、身體自主、思想尊重等等,仁芯還是會展現出超強的佔有欲。另外
仁芯在同意聖元與仁美交往後,感覺上對仁美的情緒稍微過去了,對聖元的餘怒卻並未
有明顯的降低,舉凡聖元與高家人進出,或是聖元站的或坐的位子都容易引起仁芯的情
緒,在這部分覺得聖元算是動輒得咎。
另外在心理上與高家拉開一段距離後,仁芯也從張家得到一些新的生存方式,例如高家
講究的是所謂正能量的精神勝利法,而張家的價值觀卻是不惜利用負面手法解決自己的
眼中釘,後續針對聖元與子婷的設計也可視為仁芯在分離個體化之後學習到的新技能。
五、創傷因應模式:攻擊-逃跑-凍結
創傷其實是很主觀的感受,任何讓自己會感受到威脅的情境都有可能形成創傷,而仁芯
的創傷從還沒分割就是不被愛、不被接受,在過去不被愛會導致自己可能失去性命,而
現在的不被愛可能導致自己無家可歸,所以仁芯其實也發展出另一種很多人面對創傷會
形成的模式:攻擊-逃跑-凍結。
當仁芯面對到自己被指責的情境時,仁芯的反應是:「因為我怨恨從小就沒有肝,要靠
別人活著,卻有人(聖元)出現來破壞這種平衡....」但他沒有肝、聖元破壞了這個平
衡是分割前的事情了,而之所以後來走到仁芯要去設計聖元的地步,其實也是因為仁芯
先答應了聖元跟仁美交往,後來又反悔。但仁芯不會承認自己答應又反悔造成了這一切
,如果沒有自己的答應,聖元跟仁美可能根本還沒交往/復合,自己也不會走到需要設
計聖元的這一步。但仁芯先把自己答應又反悔的這個部分蓋掉,反而是拿出最一開始的
「沒有肝→有人打破平衡會害死我→我怨恨我要報復」的說法。
仁芯接著又說「我只是在保護自己」,但這部分時間點的先後順序有點問題,如果仁芯
在分割前就設計聖元,那比較貼近他自己陳述的自我保護,而拖到後來才設計,其實有
設計跟沒設計都不會影響到仁芯的安全,所以這不是一種保護,而是一種報復,而仁芯
搶在一開始先拋出這一套說詞,其實是一種用攻擊來取得正當性的反應模式,接著又在
自己無法解釋又不願認錯的狀況下離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kfSZ82zWNk
仁芯在離開後也沒有再去重新整理這個事件,而是選擇封鎖這個經驗不再提(凍結),
以至於之後當再發生任何跟家庭有關的衝突時,仁芯的情感和理智判斷都會回到「凍結
」的當下-自己四面楚歌,被所有人指責,所以避免再進入到任何家庭中。
六、仁芯的非理性信念與自驗預言
進到最新的階段中,仁芯有幾個也很常見的非理性信念:
1.全有全無:
例:只要有一絲的懷疑,只要有一個問句,就是不信任自己。
只要沒有把真話全盤托出就是欺騙。
只要有了缺陷就完全放棄。
2.缺乏對復原力和調適能力的信念:
例:這個家又回不到從前了,乾脆就....。
我就是這樣....,所以就讓我一個人生活吧。
其實我們大部分人大多可以接受生活中有很多灰色地帶,但是對仁芯而言,他太害怕自
己被質疑,或者是他也沒有信心自己做的是對的選擇,就會繼續採取「攻擊-逃跑-凍
結」模式,首先怪大家都在懷疑他、說了也沒用,然後離開現場、凍結記憶,等到下次
遇到新的事情又繼續把這個創傷的記憶拿出來解凍→再攻擊→再逃跑→再凍結。
還有一個部分是,其實大部分人的生活都是需要不斷重建的,生活每天都會有意料之外
的事情發生,所以每個人都在復原和重新調適的過程。雖然高家原有的生活模式變了,
雖然兩姊妹分割了,但有沒有辦法試著用新的距離、新的身分去重建這個家?雖然自己
設計的事情被揭穿了、也被每個人指責了,但有沒有辦法去面對、檢討,再承諾、再嘗
試,而不是每次都是消極、都是逃跑、都是放棄?
七、仁芯的解套方案
1.暫時與過去無關的正向穩定同行者:
現階段仁芯的進度還沒辦法做到理智不被情緒牽著走的分析,其實也沒辦法去同理其
他人的困境與難處,這時候如果有一個與過去無關的人,願意陪著仁芯去走過一次比
較有品質的衝突-化解-重新同行的歷程,會讓仁芯對於衝突情境的創傷恐懼削弱一
些,也會比較願意相信溝通協調的效果。
2.溫和而不怕仁芯不悅的反饋者:
因為仁芯的逃避傾向真的很明確,如果在新的生活情境中,他的同行者可以適時針對
目前的一些類似情境提出與過去的連結,對於仁芯重新詮釋過去經驗、得到新的想法
與觀點會有很大的幫助。(這也是我們心理師常做的工作內容之一)
3.看見別人的努力:
高家的人不是聖人,各自問題也都很多,也經常檢討的根本不在點上,但高家確實有
做到不怕碰釘子、願意繼續試試看,這也是仁芯目前比較缺乏的。當然不一定有努力
就要得到好的結果,所以仁芯當然也可以看到高家的努力之後仍然不諒解他們,但至
少願意看見對方的努力,就可以化解一部分的怨懟與憤怒,也是同理與和解的開始。
4.二十萬拿到手了,撥一點來諮商吧~
可能下禮拜有空的話會再有一篇回答上篇或這篇的一些提問和回饋,所以歡迎大家一起
互動~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0.105.30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ET/M.1602282110.A.E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