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很長 抒發心情
去年的昨天是我離開上海第一天
也就是我在2020.2.19正式離職了
這天很悠閒 很輕鬆 很開心 但也有點無聊
不過我開啟了我的失業生活..🤣
我度過了過年前換新鈔跟人爆多的轟炸
工作才沒幾個月 不到半年
就領了高額的年終 是現在的*10(對我來說很多啦XD)
領了五位數的中秋...
-文很長 抒發心情
去年的昨天是我離開上海第一天
也就是我在2020.2.19正式離職了
這天很悠閒 很輕鬆 很開心 但也有點無聊
不過我開啟了我的失業生活..🤣
我度過了過年前換新鈔跟人爆多的轟炸
工作才沒幾個月 不到半年
就領了高額的年終 是現在的*10(對我來說很多啦XD)
領了五位數的中秋獎金+3600的新光三越禮券
加上3600的國慶日新光三越禮券
還有每年12月會固定領到雙份薪水
有時候還會有經理包的紅包🧧
平均每個月可以領到4萬多塊
對一個剛出社會的我來說 真的很多了🥲
可是在上海好像變成一個壓力
在親戚面前 親戚會說:欸妳上海銀行的欸 每個月賺那麼多 拿那麼少錢出來賭
在家人面前:阿妳領那麼多要給我多少?過年包紅包還會被說 沒有湊1萬喔?或是好小氣喔等等的言論
可是我還有學貸要還啊我想快點還完啊😭
在2/5的時候 我跟主任說 我想離職了
主任很驚訝 問我為什麼 有遇到什麼困難嗎
我立馬 不到1秒 直接哭出來...
大概也是因為我很努力的關係
大家都覺得我能夠好好待下去
提離職後 幾乎公司的前輩都跟我談話
每談一個就哭一次 哭得很慘啊😂
大家不外乎都告訴我:妳給自己壓力太大了
我自己也知道 我把我自己綁太緊了
我太想在短時間內做好所有事情了...
甚至在這半年 我沒有真正表露出我的個性過
還記得 所有家人親戚都反對我離職
覺得這麼好的工作 薪水又好
幹麻要離職 要好好待下去啊什麼的
只有阿姨跟男朋友說 離職吧
妳在那裡待的這麼痛苦 何必呢
剛進上海銀行的前兩個禮拜
我每天以淚洗面 每天帶傳票回家看 研究
8/15第一天進公司 很緊張
進去第二天就開櫃 真的是爆炸崩潰的
而且沒有先受訓過 是到10月底才開始上台北瘋狂受訓
我總是希望自己的叫號數要很高
希望自己的速度要很快
希望自己不要抓帳讓大家晚下班
(而且我們分行幾乎每天都在加班)
希望自己做李姐的帳不要給自己壓力
因為做李姐的帳壓力很大 所以我總是做錯
而且也因為太複雜的關係 每次做都想哭🤣
希望自己可以很快的把所有事情學起來
但我發現 我真的心有餘力不足
我把這些事情想得太簡單了
導致我一直逼迫自己
我甚至假日不太敢出去玩很晚
我怕影響到我隔天上班的表現
怕隔天帳又算錯 怕又會抓帳等等
最後我受不了這個壓力
我痛苦到去看了心理醫生...
一進到診間 醫生問我怎麼了 我也是直接哭
還花錢給心理師諮詢 再花了一筆錢🙃
我甚至覺得我有憂鬱症了
有人問我為什麼離職?
我都會很籠統的說 我撐不下去了
但其實說得仔細一點
是我還沒有準備好面對這一切
面對這些跟我想像中不一樣的一切
問我後悔嗎?
我會說:我後悔沒有待得久一點,看看滿一年的年終是多麼可怕🤣
但我自己明白 我待越久 病就真的會纏身
現在我離開滿一年了 也知道這個生態了
我很感謝當初幫助我鼓勵我的前輩們
也很感謝主任科長那麼關心我😭😭
也謝謝我的同事在我離開前 送了我禮物
說不準以後哪天我想通了
還會想再去銀行業?
但現階段 我過得很好 謝謝大家❤️
分行經理薪水 在 倒數60天職場生存日記 -上班族都該領悟的道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上週在一場活動中分享自己的跨領域轉職經驗後,陸續收到了幾位讀者的私訊,希望我多提供關於在職場上轉換跑道的建議。由於自認過去多次的經驗都不屬於好的範例,在深思熟慮了好幾天後,至今依舊遲遲無法回覆。
今天清晨,恰巧閱讀到好友 Yuki 最新的一篇商周專欄分享(連結放在一樓的留言),建議大家準備透過「通用的技能」、「落地的管理經驗」、以及「合理的薪資」三個構面設定好務實的「轉職期望值」,才能有效的提升轉職的成功率!
我決定引用 Yuki 這篇精彩的文章,並透過自己的三個小故事,讓大家都能擁有正確的轉職心態。轉職的目的是創造更好的未來以及發展,但就像投資一樣,過程中絕對有賺有賠,並伴隨著程度不一的大小風險,事前絕對要做好風險評估,並審慎執行⋯⋯
◆
摸摸子是我幾年前的助理,國立頂尖大學畢業,是我帶過最聰明的菜鳥。
坦白說,我一直搞不懂為啥她會來應徵這份工作,事實上,我也很少遇見能夠在面試時說清楚自己「應徵動機」的求職者。常常聊了半天後,感覺就只是為了找份工作、或是直接衝著公司的光環而來的。
這個現象讓我想到了以前考大學聯考,在填志願卡的時候,究竟要「選校不選系」或者是「選系不選校」?沒想到好不容易熬到畢業後,在求職路上依舊又會面臨相同的難題。(這個議題下回有空再來寫一篇)
我常常會收到相同一位應徵者,同時間應徵了三個不同部門職務的通知信。遇到這種狀況,通常連信都不會點開來看,更不用說打開附件的履歷表了。求職者通常有的是時間,但上班族最缺的就是時間⋯⋯
摸摸子透過漂亮的學歷跟最低的預期薪資,順利打動了總經理的心,決定錄取這位前途無量的新鮮人、並安排分發到我的身邊。還記得第一次見到她的時候,我真的有種又當爸的感覺,沒想到就連離家上班的時間,自己都得繼續擔任父親的角色。
經過了一年的歷練後,摸摸子越來越愛東摸西摸。靠著天生的小聰明,總是大錯不犯、小錯不斷,還突然勇敢地向公司提出了加薪跟轉職的申請。想當然爾,當然被所有部門的主管們聯手殘忍地拒絕了。
當時的摸摸子覺得自己準備好了,但事實上,她並沒有具備順利轉職的所有條件。聽說她離開後去了一間更大更厲害的公司,薪水雖然多了一些,但事情永遠沒做完的一天⋯⋯
◆
另一位強者我朋友阿北的年紀跟大叔差不多,在很年輕的時候就苦幹實幹,從分行基層蹲起,好不容易一路爬到總部,後來又跳了幾次槽,終於進入了外商銀行擔任高層,正式成為日進斗金的金融新貴。
他越跳越高,也越來越努力,想要繼續抵達更高的樓層、擁有更大的成就!
沒想到突然間,阿北在最後一次轉職時不小心踩了個空,瞬間從高空狠狠地墜落,這一掉就是好多年的時間。這些年來台灣的金融產業發生了不少體質上的巨大變化,就像是受到鈔票上的四位小朋友詛咒似地,他再也回不去那個熟悉的環境,走進一棟棟體面的金融總部裡上班了。
後來阿北決定接受現實,轉往別的產業發展,他先去了趟大陸搞物流,後來又轉到東南亞賣海鮮。因為疫情的關係我已經好久沒見到他了,只能偶爾透過臉書的動態分享,欣賞他收工後在美麗海邊喝的雞尾酒、還有戴上太陽眼鏡偷拍下來的那些妹子。
那真的是波濤洶湧、又屌又帥的人生!至少比一輩子只能當個平凡大叔的我勇敢多了⋯⋯
◆
最後說說我自己的故事,大叔這輩子沒啥驕傲的,唯一能夠拿出來唬爛的,就是過往坎坷的職場經歷,還有面對挫折時低頭、以及接受現實時彎腰的能力。
在幾次被局勢所逼,決定要轉換工作領域的時候,我都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剛出社會的菜鳥,除了心態歸零、職稱跟薪水也是直接回到新鮮人的原點開始。
常聽人說「吃虧就是佔便宜」如今想想,或許這就是我能夠在幾次人生的重大挫敗中,重新站起、幸運浴火重生的最大關鍵吧!因為吃虧,老闆覺得這個傻傢伙不用可惜。因為吃虧,自己覺得不認真不行。因為吃虧,你才會把吃苦當作吃補,拼了命地努力,用心把握每一次扭轉未來的機會。
因為自己從來沒被挖角過,加上每次都是從頭幹起,所以我一直不能理解那些高高在上的求職者姿態,究竟是哪來莫名的自信造成的?
除了Yuki 文章裡提到的「技能」、「管理經驗」、以及「薪資」三點提醒外,我建議大家再準備好「態度」以及「時機」兩項重要的轉職元素。無論是想換工作、或是換跑道,透過上面的三個小故事,希望大家都能順利完成轉職的目標,成為一個不委屈自己、更獲得公司賞賜的職場新貴!
◆
前兩天風大,陽台上種植的小盆玫瑰花被吹倒,不小心折損了即將盛開的一朵花苞。
我想起了為你的日常買花的分享,決定把斷損的那截花苞剪下,移入注水的小玻璃瓶內,擺在客廳的桌上試試。沒想到過了兩天依舊生意盎然,反而欣賞到屬於它的另一種美麗。
生命自會尋找出路,轉職只是必經的過程而已,祝福大家都能順利找到適合的舞台,勇敢綻放出自信的光芒!
#待業做家日記
分行經理薪水 在 財訊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花旗,再見!一位當年儲備幹部的告白】
我在1992年考取花旗儲備幹部,起薪4萬4000元,另加午餐津貼4000元,第一年只要上課受訓就可以領到70萬元。
我問人資主管,花旗銀行一年錄取20個MA,給這麼高的薪水還有訓練,不綁約,離職不用付違約金,你們的目的?
主管回答我:「我們只要從你們中找到一位未來的CEO就值得了。」
#花旗再見了
分行經理薪水 在 胡言亂語股票討論區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5820 日盛金
日盛金董事會於接獲富邦金收購通知後15日內需公告對富邦金的公開收購行為之意見,其中主要意見除針對法令規定必須對富邦金的身分與財務狀況、收購條件公平性,及收購資金來源合理性外,董事會特別打出悲情牌,提出富邦金對日盛金員工的權益照顧說明空泛以及可能對日盛金經理人及員工產生重大後續影響,希望股東納入考慮,謹慎選擇是否應賣。
這樣的敘述,小編個人認為如果董事們認為公司價值不只13元,大可實施庫藏股,將股價拉過13元,自然收購行為就容易失敗,另外打出員工家庭的悲情牌,並無法引起股東的同情,畢竟員工領的薪水福利在財務報表裡頭都是費用科目,員工跟股東在很多層面上是站在對立面上的,因此此一訴求僅能讓日盛員工及家屬朋友不要參與應賣,但基本上中高階員工本身就會為了保住飯碗而抵制應賣,本不需要特別呼籲,因此小編私見此一行為只是狗吠火車,多說無益。
#對員工權益照顧說明空泛
根據公開收購說明書第17頁、第19頁之記載,公開收購人不排除於未來視實際情況依據相關法令就被收購公司旗下子公司之組織、營運、業務、財務、人事及科技系統等進行整併,以強化被收購公司旗下各子公司之整體競爭力。但公開收購人於公開收購完成後對於本公司經理人及員工之處置,則無具體計畫,僅說明依法令規定處理經理人及員工之相關權益,未能預見其會有何實際作為。若其有精簡人事、組織、裁撤分行分公司、或整併分行分公司之計畫,恐將對本公司經理人、員工之工作權益及其家庭生計造成重大影響,而造成優秀人才流失,雖然公開收購人於109年12月24日新聞稿中說明會妥善照顧本公司員工相關工作權益,並舉例說明以往之整併案於整併後提供員工更大的發揮舞台等,但仍未見其具體說明本案整併後將如何規劃員工去留,故本公司無法明確評估本次收購能否顧及對本公司經理人及員工權益之保障。
#其他有關非合意併購之衝擊與不確定性
查本公司旗下之子公司日盛證券自50年成立以來已有近一甲子之歷史,日盛銀行自81年起營業亦將近三十年,二家子公司及本公司其他子公司於期間除深耕之業務與觸及之客戶不計其數外,更榮獲多項獎項肯定,以109年度為例,本公司榮獲2020 TCSA台灣企業永續獎,子公司日盛銀行則榮獲第17屆國家品牌玉山獎,子公司日盛證券更榮獲第17屆國家品牌玉山獎、第14屆今周刊財富管理銀行暨證券評鑑、2020財訊金融獎、2020卓越最佳證券之最佳智能理財獎等多達11個獎項,且本公司治理評鑑更曾連續四屆排名前5%,是本集團規模雖較同業為小,但經營穩健。此次公開收購人事前完全未與本公司進行協商,關於未來客戶關係、業務影響、員工安排等問題皆有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