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分散式資料庫系統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分散式資料庫系統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分散式資料庫系統產品中有1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雷司紀的小道投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PoW 和 PoS 究竟差在哪,為什麼以太幣要來個大轉型成ETH2.0?】 有鑒於 ETH 最近升級為權益證明(PoS)的消息,加上群組和身邊朋友、長輩對於所謂的 PoW 和 PoS 其實都還不甚了解,所以今天就來寫一篇貼文,讓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兩個共識機制,如果你身邊也有人不懂,那也可以分享過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台灣優時間照護基金會」介紹 專訪:陳宏益 董事、 許雅惠 執行秘書 成立宗旨: 在媒合平台技術及流程的基礎之上,擴大對家庭照顧者的支持,協力志工組織透過發行專屬的時間幣,發揮互助的精神,讓社區志工可以儲存貢獻照護中老年人的愛心時間,日後自己或自己家庭需要使用時可提領使用,...
分散式資料庫系統 在 曾俊傑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9 13:39:27
【 口罩販售實名制 】 2/6起,每人限購2片 健保特約藥局資訊 http://www.nhi.gov.tw/QueryN/Query3.aspx 2 月 6 日上路,希望讓更多有需要的民眾買得到口罩,並讓資源利用公平及透明❗ 🤓中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升溫,全球掀起搶購口罩亂象,為遏止國人...
分散式資料庫系統 在 陳采青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1 04:30:38
自從前幾年新興的海底稀缺礦源出現,大部分的能耗需求都被解決了 無止盡的開發,還有再開發 政府沒有管制人民居住和遷徙的自由 隨時都可以選擇去住浮在空中的城市、長久以來持續建設的陸居型態,或是過度發展的海底 這個世代的人寧願相信海,也不想去外太空 真的很久沒有發動戰爭了 直到有一天,從一波念舊浪潮的煽...
-
分散式資料庫系統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8-11-14 08:43:51本集主題:「台灣優時間照護基金會」介紹
專訪:陳宏益 董事、 許雅惠 執行秘書
成立宗旨:
在媒合平台技術及流程的基礎之上,擴大對家庭照顧者的支持,協力志工組織透過發行專屬的時間幣,發揮互助的精神,讓社區志工可以儲存貢獻照護中老年人的愛心時間,日後自己或自己家庭需要使用時可提領使用, 產生互益進而達成互通的效果。
社區時間銀行x區塊鏈技術:
時間銀行的倡導者是美國人埃德加·卡恩。1980年,卡恩46歲,卻經歷了一次大面積心肌梗塞,這次經歷讓對生活有了重新的理解,他的生活方向也由此改變。 卡恩的父親是一名當律師法學教授,早年時他就有消除不公正的思想。卡恩的妻子是非洲裔美國人,他們跨越種族和膚色的婚姻在當時是被人威脅的。 卡恩是倫敦經濟學院的資深研究員,他創立了時間銀行這種模式,他希望這種模式能為社會變革帶來一些經濟和精神效益。根據這種模式,勞動不分貴賤,每個人的工作時間都是平等的。這非常類似於馬克思提出的「價值實際上無形的時間」。在他看來,不管是蓋房子,還是照顧小孩,這些工作都是平等的。他還設計了時間銀行系統,通過電腦可以把每個工作者的工作時間或接受服務的時間都按小時記錄下來。目前,北美、歐洲和亞洲23個國家的300多個社區的企業都採用了這個系統。每個參加者工作的時間或接受服務的時間都按小時由電腦記錄下來。卡恩說,北美、歐洲和亞洲23個國家的300多個社區的企業都採用了這個系統。 中國的南寧、南京、重慶等城市也零星出現了這種模式。目前,時間銀行主要是依託於居民小區,重點的服務對象是老人。
區塊鏈(英語:blockchain 或 block chain)是用分散式資料庫識別、傳播和記載資訊的智慧型化對等網路, 也稱為價值網際網路。中本聰在2008年,於《比特幣白皮書》中提出「區塊鏈」概念,並在2009年創立了比特幣社會網路,開發出第一個區段,即「創世區段」
分散式資料庫系統 在 雷司紀的小道投資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PoW 和 PoS 究竟差在哪,為什麼以太幣要來個大轉型成ETH2.0?】
有鑒於 ETH 最近升級為權益證明(PoS)的消息,加上群組和身邊朋友、長輩對於所謂的 PoW 和 PoS 其實都還不甚了解,所以今天就來寫一篇貼文,讓大家更好地理解這兩個共識機制,如果你身邊也有人不懂,那也可以分享過去讓他們能理解這新東西。
在聊聊 PoS 和 PoW 之前,必須先讓大家理解下,為什麼比特幣跟其他幣種都需要這些共識機制?
-
「為何需要共識機制?」
在傳統的中心化銀行,你每一筆的交易紀錄都是由銀行直接存在他們的私有資料庫內,也因為如此,其實並不需要一個共識機制,你相信銀行會幫你做好每一筆交易紀錄,不會搞怪,這也就是中心化記帳系統。
但偏偏你也聽過很多聳動的新聞,大意是在說銀行專員會挪用客戶的存款,金額還不小,這也就讓人們開始反思:「把錢存在銀行,如果銀行有竄改記錄,能夠察覺嗎?察覺後,這筆錢還能夠拿得回來嗎??」
當年 2008 金融海嘯後,人民發現過去對政府和金融界的信任,在一夕之間崩壞殆盡,所以中本聰不再信任傳統金融的中心化體系,推出了比特幣白皮書。
因此,強調「去中心化」且使用「分散式帳本」的區塊鏈因應而生。
既然都是分散式帳本了,顧名思義,他就是散落在每個人的電腦上,而非只保存在單一的伺服器/資料庫上。
那這時候你就會想,那每個人是不是都可以從自己的電腦竄改帳本記錄,然後上傳到區塊鏈上?究竟要怎麼驗證帳本的正確性呢?
沒錯,這就是共識機制上場的時候了,用一個如同法條般嚴謹的規則,讓大家好好遵守!
其實你可以把共識機制想像成遊戲規則,當你符合遊戲規則且贏了遊戲,那你就享有記帳的權利和獎勵,但如果被發現你是鑽漏洞才贏的,那當然也有相對應的懲罰!
-
「共識機制的不可能三角」
搞懂了共識機制存在的目的,那再來要想的是,我們要打造一個什麼樣的共識機制?符合哪些特性?
在區塊鏈領域中,不可能三角意指:
1. 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
2. 可擴展性(Scability)
3. 安全性(Security)。
那為何叫做不可能三角,其實是因為沒有一個共識機制,能同時滿足以上提到的這三個特性。
以比特幣的 PoW 為例,相信你早就聽說比特幣每秒僅能處理七筆交易,相較於 Visa 每秒可以處理一兩千筆以上的交易紀錄,比特幣根本就是慢到可笑。
但這其實是因為比特幣更著重在「去中心化」和「安全性」,導致「可擴展性(也可稱效能)」極低。
你試想看看,帳本分散在那麼多地方,你又要每個帳本都進行更新,相較於中心化只有一個主要帳本,那怎麼能快的起來!(搞不好以後有解,能夠同時兼顧可擴展性)
-
「PoW(Proof of Work,工作量證明)」
區塊鏈中最早出現的共識機制,也是比特幣的共識機制,工作量證明其實就是「猜數字競賽」,這個猜數字必須靠電腦的算力來達成,當算力越高,猜對數字的機率就越高,當你猜對數字就可以獲得記帳的權利和相對應的比特幣報酬。
但也因為需要龐大的算力,導致全世界出現了許多集合大量「運算能力」的「礦場」,造成大量的能源浪費,也是現今被多數人詬病的地方。
現今來說,最夯的以太幣挖礦就是屬於 PoW 機制,算力越高平均報酬越多。
依現在的礦工市場來說,幾乎大多數的礦工都是在挖以太幣,而非比特幣。
-
「PoS(Proof of Stake,權益證明)」
PoS 算是為了改善 PoW 所衍生出來的。
相較於 PoW 的算力大比拼,PoS 主要是透過「持幣數量」來作為獎勵的依據,也就是說,你必須買更多且持有這個加密貨幣,才有更高的機率能夠獲得記帳的權利,以及相對應的報酬。
這樣非但解決了能源消耗的問題,同時讓驗證效率提高,也是為何這次 ETH 2.0 會做出 PoW 轉 PoS 的調整,算是符合未來世界的區塊鏈發展趨勢。(至於實作上遇到的困難就先暫且不談XD)
當然,其實也不僅僅只有以上這兩個共識機制,如果要講完所有的共識機制,而且深談背後邏輯,那可不是一篇貼文就能搞定的!
但我們可以期待的是,當區塊鏈愈加受到重視,或許那個不可能三角,也有機會化為可能。
-
P.S. 幣安平台幣 BNB 也採用 PoS 的共識機制,且因為這機制衍生出了質押的相關產品,可以有還不錯的年化報酬率,不過是浮動的,隨著質押的幣越多,報酬也會越低。因此,當你越快了解加密貨幣的知識,那麼你更有機會在早期就拿到更棒的回報(因為還不多人知道),這也驗證了我的「投資邊緣人理論」XD
-
【雷司紀 Linktree 免費資源大全】
https://linktr.ee/raysky.investment
分散式資料庫系統 在 矽谷牛的耕田筆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What Are Snowflake IDs?
Credit by: Wei-Yu Chen (感謝分享)
本文介紹了 Universal Unique Identifiers(UUIDs)的用途及其重要性,UUID 以固定且標準的方式為每個物件產生出獨立的 ID,且 產生出來的 ID 幾乎不可能會重複導致發生碰撞。
通常 UUID 由幾個部分組合而成,像是以時間、執行節點的 MAC address,或以 MD5 hash 來生成。UUID 以 128 bits 的數字組成,為了更方便識別及操作,通常都會以十六進制來表示,總長度為 36 個字(加上連字符號 -)。也因用來產生 UUID 的亂數種子包含了時間、節點資訊等參數,所以 UUID 也具有獨特性,在分散式系統執行也不容易發生碰撞。
而為了避免在你的 apps 裡實作 UUID 的產生機制,常見會使用兩種作法,分別是:Persistence Layer Generated ID 和 ID Servers。一種使用 Database 自動產生出來的序號來作為識別物件的 ID(如 MongoDB 的 ObjectID、MySQL 的 AUTO_INCREMENT ... 等),另一種是使用獨立的 ID server 來產生物件的 ID。
以 Database 來作為序號產生器會碰到一個問題,當你在每次建立新物件時,都會需要向資料庫讀取這個物件的「自動產生 ID」,假設應用程式的規模一大,效能勢必會大受影響。
而使用 ID server(也就是本文主要介紹的 Snowflake IDs)去產生 UUID 的話,就可利用架構於 app 以外的第三方序號產生器。以 Twitter 來說,平均每秒鐘有九千個推文,在高峰期間更甚至會出現一秒 143199 則推文的流量,他們所需要的 UUID 不僅要能夠支援龐大的架構,也需要在以非常快的速度產生出 ID,這也是 Snowflake 專案的由來。
因此,Twitter 以這幾個參數來組成 UUID:
- 保留不使用的位元,固定為 0 - 共 1 位
- Timestamp(以毫秒為單位) - 共 41 位
- 機器 ID - 共 10 位
- 序列號 - 從 0 ~ 4095 依序重複使用 - 共 12 位
雖然說以 ID servers 來產生 UUID 之後,效能還是會被這種架構拖累(必須在建立物件就去向 ID server 發送請求,並等待產生出來的 ID),但這種作法和資料庫系統相比起來已經讓效能降低的問題變得更輕微。
在本文當中介紹了三種常見的 ID 產生方式:在 local app 端產生 ID、在資料庫產生 ID、集中式的 ID server 產生 ID,這些策略的選擇也根據你的使用情境而定,畢竟沒有一種一套打天下的解決方案,在選擇時仍須衡量每個專案的需求。
https://betterprogramming.pub/uuid-generation-snowflake-identifiers-unique-2aed8b1771bc
分散式資料庫系統 在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削弱中國飛彈優勢 美太平洋空軍制訂攻防策略
https://news.ltn.com.tw/news/world/breakingnews/3561882
美軍對付中國又有新招數!為因應中國在印太地區日益擴軍,美國太平洋空軍司令部(PACAF)已提出『加強防禦力』和『分散攻擊力』兩大戰術戰略新準則!美軍指出共軍至少已有1250枚中程彈道飛彈或巡弋飛彈射程介於500 ~ 5500公里之間足以威脅至第二島鏈;因此『加強防禦力』方面美軍將全力提升各基地反彈道飛彈防禦包括關島已部署戰區高空防禦系統(THAAD)與愛國者防空飛彈,未來更將在各基地增設『陸基神盾』反飛彈防禦系統。而在『分散攻擊力』方面美軍已建立印太地區所有軍民機場資料庫,將在今年擴大驗證彈性戰鬥部署(ACE)戰術,捨棄大型空軍基地長期駐防模式轉為分散式機動長程佈署及突擊,使共軍無法準確定位及預先發動集中攻擊展開A2 / AD反介入
▫️
圖:By U.S. ArmyRalph Scott/Missile Defense Agency/U.S. Department of Defense - Public Domain, https://commons.wikimedia.org/w/index.php?curid=56907406
▫️
------
新《番薯藤》國防軍事網
https://www.facebook.com/military.idv.tw/
#專業軍事評析 #關心台灣國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