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出界小說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出界小說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出界小說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出界小說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雙寶娘 (譚惋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記事 #和討好型人格說再見 在小說《那不勒斯故事》裡,女主之一的艾琳娜是個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她總是活在外人對自己的期待中,不遺餘力地溫暖別人,忽略自己的需求。 在家人、朋友的眼中,艾琳娜「乖巧聽話」、「順從和善」、「熱心助人」,最重要的是她來者不拒,對別人的拜託有求必應。 日劇《我...

出界小說 在 嘻哈龍虎門 LHM.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7 17:49:42

- 大膽結合R&B、Lo-Fi,創造台語音樂新美學 - 金曲歌后曹雅雯 - 2020年發行專輯《自本》,從合聲編寫到錄音、混音、編曲全程參與,是曹雅雯第一張個人全製作專輯,《自本》打破台語市場既定印象,與傳統台語歌調不同,大量採用Lo-Fi、chillwave、jazz等流行曲風,聽感上溫柔自然,...

出界小說 在 Memory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17:14:04

解封後你想擦什麼唇彩呢? ⠀ 植村秀的無色限系列,大概是市面上數一數二擁有超豐富質地選擇的唇彩了吧? ⠀ 這次他們又繼續為無色限家族加入了新成員,全新質地「緞光極潤唇膏」 ⠀ 老實講,在小紅書看到試色的時候我就受不了了,對這系列有超~大的期待,畢竟我關注的美唇們真的擦得太好看了😭 ⠀ 實際使...

出界小說 在 寫小說的人,光風。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28 01:34:18

「對於一名文學作家來說,最成功的生涯是『專心於創作、並且單靠創作獲得成就』,這才是純粹美好的作家的一生。」 ⠀ ⠀ 朱宥勳的「作家新手村」共有兩冊,上次介紹了以技術方法為主的《作家生存攻略》,這次則是充滿概念心法的《文壇生態導覽》,試圖讓人理解文學圈裡的抽象現象。很多概念其實在自身經歷裡已經隱隱約約...

  • 出界小說 在 雙寶娘 (譚惋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20 22:00:51
    有 55 人按讚

    #小記事
    #和討好型人格說再見

    在小說《那不勒斯故事》裡,女主之一的艾琳娜是個典型的討好型人格。

    她總是活在外人對自己的期待中,不遺餘力地溫暖別人,忽略自己的需求。

    在家人、朋友的眼中,艾琳娜「乖巧聽話」、「順從和善」、「熱心助人」,最重要的是她來者不拒,對別人的拜託有求必應。

    日劇《我們無法成為野獸》的女主角深海晶對待工作非常認真努力,但是永遠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每天都要收拾別人的爛攤子,這讓她身心俱疲,動不動就想離職。

    寫到這裡,突然覺得討好型人格特質和社會期待中的母性特質很像。

    * 總是把別人(家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

    * 溫柔體貼是最高標準

    * 被要求盡量不和別人(家人)起衝突

    如果成為母親之前,本身不是討好型人格,整個社會也會將這些角色期待強加在母親身上。

    如果成為母親之前,就已是討好型人格,那麼成為母親之後,人格特質會更加顯著。

    而我,屬於後者。

    從小到大,我一直覺得只要對每一個親切友好,照顧到每一個人,就可以得到大家的喜愛,以此獲得渴望的安全感。

    遇到對自己不利的狀況,也很少奮力反抗或爭取權益,沒辦法要求別人停止做讓自己不舒服的事情。

    雖然避免了衝突,但卻以壓抑自己為代價,這代價驚人,嚴重傷害身心。

    。。。

    如果不是28歲的那場暴風雨,我可能不會明白,過怎樣的生活,擁有怎樣的人性,最關鍵的決定權還是在於自己。

    在遍體鱗傷之後,我學會辨別什麼對我來說是重要的,為我的生活拉出界線,哪些事情過了界,我會毫不考慮地拒絕。

    當然,這需要練習。

    你可以感謝對方的信任,但不代表無條件答應
    你可以拒絕對方的請求,但不代表要破壞關係

    經過長久的練習,我現在已經可以回絕掉很多不喜歡的邀約和請求。

    已所不欲,勿施於人。基於同性相吸的原則,我很容易看出和我一樣是討好型人格的人。

    對於別人的拒絕了然於心,如果別人第一時間沒有答應的事,通常都是拒絕,不要自討沒趣一直追問個不停。

    趁機壓榨討好型人格的人,絕對是不講武德的事,人生漫漫,有緣相聚,請不要互相傷害。

    照片故事 | 黃昏時的上海天空,我喜歡藍色,但目前並不憂鬱。

    🎧 來聽《閱讀處方》 | https://reurl.cc/dVVqgz

  • 出界小說 在 詩聲字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1-08 21:05:10
    有 88 人按讚

    陳又津〈你媽媽是外勞嗎?〉​

    「你媽媽是外勞嗎?」​
    ⠀⠀⠀⠀⠀⠀⠀⠀⠀⠀⠀⠀​
    二十年前,那個連「外籍新娘」、「新移民」這些詞都還沒發明的時代,有一群孩子想盡辦法用自己的方式回答:​
    ⠀⠀⠀⠀⠀⠀⠀⠀⠀⠀⠀⠀​
    「你媽才是台勞!」婚姻是人類最早締結的契約,所以妻子也是人類最古老的一種職業──這是小說家安潔拉卡特的說法,我只是加以延伸,幫我的印尼華僑媽媽辯護,如果我十歲就具備這種知識,絕對會用這種方式反擊。​
    ⠀⠀⠀⠀⠀⠀⠀⠀⠀⠀⠀⠀​
    「才不是!我家很有錢!」瑄瑄的媽媽是菲律賓人,爸爸是白領階級,「雖然我家人都叫我不要說」,但為了證明「我家不是你想的那樣」,小時候總有意無意透露「我用的東西很貴喔」,「我家的經濟狀況很好」,暗示著你根本沒資格歧視我。​
    ⠀⠀⠀⠀⠀⠀⠀⠀⠀⠀⠀⠀​
    「不是!你再說我打你!」傑克身高一百八十公分,可是「初」這個罕見的姓,讓他在客家庄備受欺負。長大以後到同學家玩,才知道同學母親也是講客家話的印尼華僑,大家都有一樣的媽媽,只是傑克的爸爸來自山東。​
    ⠀⠀⠀⠀⠀⠀⠀⠀⠀⠀⠀⠀​
    成年以後,我們因為新移民二代的身分相遇了。​
    ⠀⠀⠀⠀⠀⠀⠀⠀⠀⠀⠀⠀​
    說到外勞,我們都有一種熟悉又陌生的默契,害怕自己被以為是「他們」,但又不知道「他們」到底是誰。​
    ⠀⠀⠀⠀⠀⠀⠀⠀⠀⠀⠀⠀​
    瑄瑄常常被問:「你是原住民嗎?」​
    ⠀⠀⠀⠀⠀⠀⠀⠀⠀⠀⠀⠀​
    「不是。」回答之後,除非她覺得對方可以相信,那就有下一句:「我媽是菲律賓人。」但隨之而來「喔」、「很好啊」,一陣尷尬,明明自己好好回答了,反而造成別人的困擾。瑄瑄也說不出來自己到底期待什麼,但她最討厭別人說:「講幾句菲律賓話來聽聽。」「你是誰?我為什麼要講給你聽?」瑄瑄很想這樣回答,但她沒說什麼,只是今年九月跑來學菲律賓文,結果發現學的是菲律賓北方話,不是她父母說的那種南方話。​
    ⠀⠀⠀⠀⠀⠀⠀⠀⠀⠀⠀⠀​
    瑄瑄知道皮膚黑是沒辦法的事,乾脆曬得更黑,最好能像碧昂絲,結果曬了半天只是脫皮,「台灣原住民和碧昂絲都是帶紅的黑,菲律賓黑就是土的顏色,所以不是曬太陽的問題,是基因的問題。」原來皮膚黑有這麼多層次,聽瑄瑄講了我才知道。​
    ⠀⠀⠀⠀⠀⠀⠀⠀⠀⠀⠀⠀​
    小時候的我就知道了。只有成績贏過其他同學,才能回答「你媽媽是外勞嗎」這個問題,最好讓他們沒機會發出這個問題,只要我媽媽永遠不要出席家長會就好。​

    十年過去了。​

    張小弟跟我同樣住在台北三重,念私立國中,班上成績頂尖,差別是我母親來自印尼、他母親來自菲律賓,但只因為他的膚色比別的同學深,就被說是沒洗澡、身體臭,如果我晚生十年,是不是也必須證明自己「不是」什麼?​

    我記得某次月考前夕,同學神祕兮兮地說,那個誰誰誰說這次月考要幹掉你喔。我沒有因此特別準備,倒是發現「原來我一直是班上第一名啊」,沒人下戰帖的話,大概不會意識到這件事吧。現在我可以笑著講這件事,當然是因為我贏了這場遊戲。​

    但是傑克沒錢沒勢,「你媽媽是外勞」這句話一定會如影隨形,成為被欺負的理由。雖然欺負人也不用太認真的理由啦。​

    總之,傑克揮拳了。一百八十公分的身高,保障了他平靜的國中三年。​

    ※​

    我們成長的時候沒聽過「新二代」,不過我們不站出來的話,別人該怎麼辦才好呢?我們在這個暖洋洋的冬日下午,相約在燦爛時光書店,交換童年的記憶。 ​

    我記得另一個沒機會訪問的孩子,他現在三十多歲,還在照顧纏綿病榻的九十多歲父親,他的碩士論文就在寫自己的背景,其中一句話:「我們二十歲就在做別人五十歲才在做的事。」​

    難怪世界上有人說老靈魂,那不是詩情畫意的想像,而是我們的父母跟別人差了兩代,提早看到生老病死的進程。​

    我們也常常是獨生子女。有的是父親在幼稚園離世,有的久臥在床。​

    少子化、長期照護,這兩個同樣很新鮮的詞,突然明確描繪出我見到的一切。關於榮民與晚婚,我們是最後的見證者,但在企業經營婚姻移民浪潮襲來之前,我們又是最初的先鋒。​

    最後的,也是最先的。​

    農村長大的孩子說,他小時候最常參加廟會和葬禮,因為身邊都是老人,我的童年也一樣環繞著榮民阿伯,但我從未參加這些人的葬禮,也許他們不好意思通知我父親,也許我父親自己一個人去弔唁,或許他們早就斷了聯絡,或許阿伯最後孤伶伶躺在某個地方而我不知道。知道了又怎麼樣呢?我連他家在哪裡,叫什麼名字都不知道。​

    「後來怎麼了?」這個問題如今已經沒有意義,他們多半不在人世,就像新聞會下的標題:「無緣死」、「孤獨死」。​

    ※​

    在別人的故事裡,或許能看見自己的影子。​

    我們都曾傻傻地問自己:「我是台灣人嗎?」或者先被別人問了,才想到:「難道我不是嗎?」如今終於有機會面對面,把自己的答案說出來,這時候,我們發現彼此根本不一樣。把我們帶到這裡來的,只是一個微小的希望:「這個人說不定能聽懂我說的話。」​

    「你媽媽是外勞嗎?」「我是台灣人嗎?」「單身嗎?」「幾歲?」「你是男/女生嗎?」「你大陸來的喔?」這些問題都差不多,只想把我們劃出界線。當我們好不容易解決了「你媽媽是外勞嗎」這個問題,才終於想到,要繼續回答「我是誰」這個疑問。​

    換個時空,如果瑄瑄、傑克跟我同班,瑄瑄可能是那個班上最早拿新手機的女生,我還在討老師歡心,看不順眼瑄瑄那樣的人,以為這年紀只有課業最重要,傑克忙著練球,不想管那些自己無法改變的事,卻用無微不至的體貼,把流浪的小貓帶回家飼養──畢業以後,這三個人應該也沒什麼交集。​

    然而,我們現在一起扛起新二代的這面旗子,雖然有點沈重,但這個標籤至少讓我們這些先長大的孩子,在大人的這一端等待,告訴未來的孩子說:「你絕對不是孤獨一人,你看,我們都好好長大了,你一定也可以。」​

    天黑了,在書店相遇的那個下午之後,我們各自回家,回到那個我們來的地方,或許搭捷運,上網登入臉書,或許在夜市打包晚餐,或許跟朋友借上課筆記,打開聽說很好看的連續劇,跟旁邊的台灣人一樣,呼吸一樣的空氣,拿一樣的身分證(也可能拿不到身分證),思考自己未來要成為怎樣的人,不知不覺間,早就脫下了新二代的身分,這個時候,才成了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普通人。​

    〆〆〆〆〆〆〆〆​
      ​
    #陳又津 創作​,粉專 陳又津 YuChin Chen,Instagram:hubilieh
    #林依儂 襯圖,Instagram:writingxphotography​
    (照片為 #李蕪 攝影,2008年8月)​

    ※本篇收錄於陳又津文集《#我媽的寶就是我》(一球 ino lai繪,悅知文化,2020年5月)​,全文引見作家網路部落格「#少女忽必烈」。

    ※小編 李蕪 絮語​

    今晚我們分享陳又津的文章,作家以新二代的身分,書寫新二代族群。​

    以下為小編個人的絮語,與原文關連不大;唯照片中(當年)的蘿莉,亦是新二代。她曾經來我家(嘉義梅山)的攤位當過小幫手,主要是把裝好盤的熟食遞給客人及收錢。在梅山這樣的鄉下地方,恐怕有1/3左右的男子娶了外籍新娘,我母親用的誇飾法大約是:「全梅山的查甫郎,攏娶東南亞的某。」​

    後來我聽說她出過嚴重的車禍,躺在病床上經年,不能行走;再後來,我就不知情了,照說她現在也有二十歲了。​

    但願每一位「新二代」(本土男女與外籍配偶的孩子)、「新三代」,都在這塊島嶼上堅強地長大,「成了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台灣人。​

    #創作 #散文 #外籍新娘 #新移民 #新二代

  • 出界小說 在 陳又津 YuChin Che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9-09 00:14:34
    有 126 人按讚

    謝謝王盛弘邀請,讓我有機會充分地描述,一直以來的疑惑,關於虛構和非虛構、文學在當代存在的意義。這場與盛浩偉的筆談,無疑映射了許多我們共同關注的議題。以下摘錄(並重新排版了)幾段:
      
      
    --
      
      
    陳又津:
     
     
    寫小說讓我知道了很多事,也知道自己的無知,知道一則事件背後,若是經過長期追蹤與釐清,必然存在著其他可能性,也會打破原本的虛構規則。然而社會習於塑造某種典範,這些典範鼓勵人們照著既有的遊戲規則,成為某種「成功者」。
     
     
    但每個人生來就不一樣,總會有人無法成為那個樣子:不懂自己為何無法適應社會,不知道自己是誰,不知道別人花了多少代價成為現在的樣子,只覺得自己的存在徹底被否定,怨恨為何我記得的一切都不算數。
     
    盜圖、假帳號、捏造身世,以及你所說的倫理及信念,都是因為現實總有些令人不滿意的地方,才產生的「虛構」。
     
     
    當真實人物虛構自己的身分,例如田中實加冒充日本灣生後代、海倫清桃宣稱自己是越南新二代,混血身分竟然比土生土長台灣人和越南人更受歡迎。我好奇的不是她們為何虛構身分,而是我們為什麼喜歡聽,甚至願意相信這種故事?
     
     
    因為台灣歷史有許多空白,也因為我們對其他地方沒有足夠的了解,才有人來填補空缺。這樣一想,這不正是創作者最好的機會?有那麼多的故事還沒被挖掘,那麼多事物不被重視。
     
     
    虛構不只是原始人在洞穴壁畫敘述發生過什麼,也是我們記得、想像過、希望發生什麼,虛構更可能是人類試圖證明自己存在的本能。
     
     
     
    盛浩偉:
     
     
    「一致性」本身就是一種想像,一種虛構,是人類把世界改造成安適於自身樣態的一種工具,它並不絕對。
     
     
    現實總不會按照我們的想像發展,如同去年此時,絕對沒有人會料想到今年此時竟會是這種光景,經濟狀況,國際政治局勢,全球瘟疫,災禍頻仍,小說這樣寫絕對會被批評缺乏必然性,但現實就是這樣發展,我們也只能接受;接受,卻依然試圖找出各種解釋,反省是否有遺漏的蛛絲馬跡。
     
     
    正經認真者往往如此,而沒有能力這麼做的芸芸大眾,只好轉而尋求慰藉,占星與算命與陰謀論隨之蓬勃生產,佐以心靈雞湯正向立志言論。現在是這樣的時代。
     
     
    最後回到我的提問吧。
     
     
    文學可以與很多其他事物相似,文學性也同樣可以在資本主義滲入日常生活的每個場景裡找到,但我心目中,文學最終得以與行銷,或得以與其他所有虛構行為畫出界線之處,在於我們明知一致性之不可能,還依然在文字中構築、尋找、謀求一致性。
     
     
    我們不委身於任何一場遊戲,受縛於任何一種世俗所期望的目標,得以擁有巨大的自由,是因為要用這樣的自由,在相對裡發現絕對,在矛盾中發現真相。至少我是這樣想的。
     
    --
     
    上下篇全文在此
     
    【文學相對論 我們還能怎麼看待虛構】
    https://udn.com/news/story/12661/4831872?from=udn-relatednews_ch2

    【文學相對論 文學和所有相似事物之間有沒有界線】
    https://udn.com/news/story/12661/4841342?ch=udnpaper&fbclid=IwAR3W304KctmjYM1uElnOY3hYg0XP21xJcBOMT5JNWkRXWMRrGEt9G7kSZz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