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凸面鏡放大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凸面鏡放大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凸面鏡放大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張國耀 Chong Kok Yew Photograph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PHOTO TALKS 第四場討論會,邀請朱盈樺分享她過去至今四個主要的創作計劃,並藉此討論攝影當中觀看的視角與機械的中介角色。 朱盈樺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攝影與城市文化學系碩士,並在 2011 年取得英國西敏寺大學媒體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博士(創作)。或許是求學背景使然...
凸面鏡放大 在 森田達子®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10:50:13
三宅一生香水設計總是從外型就讓人深刻,這一款drop d’issey露光淡香精更是如此。 從盒子溜出一顆晶瑩圓滾,正握在手裡感受冰涼,又發現下個驚奇,頂端軟白橡膠一壓即出香,瞬間彷彿置身花叢中般的馥郁芬芳。 瓶身設計成水滴般的放大鏡效果,希望引發使用者探索大自然。橙花、紫丁香、玫瑰、杏仁奶、雪...
凸面鏡放大 在 吳若權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19 11:15:59
📌【在愛裡,看見真實的自己】 不是所有的愛情在心碎之後, 都會瓦解對於別人的信任。 即使碰到最「人渣」的對象, 你都有機會獲得最透徹的領悟。 … … … … … 剛開始愛的時候,激情如騰雲駕霧。表面上,是我們想抓住愛情、抓住對方;而真正的原因,是我們害怕失去自己。 在搖搖欲墜的不安中跌跌撞撞...
凸面鏡放大 在 朱’s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21:29:35
看到多菱鏡裡不同面的自己,內心突然有點慌:每一面都不同、卻都一樣是我,甚至有些連我自己都不熟悉。 . 所以以前我很在意別人眼裡的我。 可是不管怎麼維持、或經營或偽裝,總是會冒出陌生的評價和閒言閒語,甚至有些聽起來根本不是「我」。 . 但我現在懂了,別人的目光就像那一片片角度不同的多菱鏡,你永遠不知道...
凸面鏡放大 在 張國耀 Chong Kok Yew Photograph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PHOTO TALKS 第四場討論會,邀請朱盈樺分享她過去至今四個主要的創作計劃,並藉此討論攝影當中觀看的視角與機械的中介角色。
朱盈樺畢業於英國倫敦大學金匠學院(Goldsmiths)攝影與城市文化學系碩士,並在 2011 年取得英國西敏寺大學媒體藝術教育研究中心博士(創作)。或許是求學背景使然,盈樺的創作與學術研究主題,多是從攝影中關於「場面調度」(mise en scène)的特性出發,藉由生活實驗的方式介入日常的週而復始,以探索個人記憶與空間的關係,解讀當代社會對城市的曖昧與想像,進而逐步解構/建構一個屬於自己的城市學。
2009 年的《平行記憶》,是盈樺於世界各地駐村、旅行、學習與回家的路上,替自己設定的遊戲。這個遊戲的規則是每日必須於特定時間,依照心情與環境,選擇隨身攜帶的小小人拍攝一張照片。小小人的視角不僅成為與城市空間對話的一系列影像編碼,創作者也得以審視個人在特定時空、不同身分轉換之間(外來者/ 旅客/ 學生/ 駐村藝術家/ 在地人),與城市開展出的微妙關係。
2010 年的《旅行家》,則是藉由現成物 (ready-made) 娃娃屋模型的重複排列,以及 Google 街景三維空間互動影像的並置,勾勒那些「記憶中住過的家」,同時討論「家」與城市之間的關聯性。由於自身的體驗與經歷,「家」對於創作者而言,並非固定不變的座標與存在,反而比較像是經過記憶累積、篩選後,一個靈活而變動的概念。 盈樺將記憶中的家,透過幻燈影像與機具呈現,不僅製造出「窺探」的氛圍,也試圖透過製作作品時媒介轉化的過程,探討攝影科技發展和記憶流動性之間的關係。
在 2013 年的創作計劃《跳 • 台南》當中,盈樺以四百片棧板搭起展覽空間,在棧板上鋪上木板、塗滿黑板漆、繪上跳房子的遊戲格,並在看似資訊台的立柱上放置一個個機具(viewmaster),內建不同台南區域的 3D 影像。創作者企圖以開放的展場特性,連結周邊社區和來往流動的人潮,邀請觀者在互動過程中去認識作品,同時也瞭解人、城市、記憶和想像之間的關聯與建構。
而近期於北美館展覽《小·大》展出的空間裝置《娃娃屋 #1》,更是結合過去的小小人、模型空間的調度與燈光設計,以及潛望鏡、凹面鏡、凸面鏡、放大鏡等鏡面效果,再次解構觀者的尋常視角,讓我們跳脫真實世界的框架,以一種嶄新的觀看途徑,認識城市的角落與光景。關於攝影的視角與機具,有太多討論的方式,然而與其從攝影史或技術發展史切入,我們誠摯邀請大家本週日下午從創作者的作品出發,一起探索這些有趣的議題與面向。
時間|04 / 03 (日) 14:30
講者|朱盈樺
主持|曹良賓
活動地點|Lightbox(台北市中正區金門街5-1號3F )
參加辦法|自由入場
其他聯繫|info@phototalks.org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014359502123480/
凸面鏡放大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展覽> 北美館兒藝中心第四號計畫《小.大》
展期:2016 / 03 / 26 — 2016 / 10 / 30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兒童藝術教育中心
「藝術家變大變小」子題,由五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組成:陳逸堅巨大的空間雕塑作品〈魔豆箱〉將感覺、錯覺、視覺印象、想像以及認知的經驗交錯在一起,邀請觀眾進入一場無止盡的嘗試與冒險;鈴木貴彥〈全球商店計畫〉,為小商店量身打造縮小的模型,凝聚了各種微小的宣傳行動,讓小商店能擴展到全世界;石晉華行為藝術作品〈穿量計畫〉把身體當作一個單位,用想像力發展出獨特的測量方式;朱盈樺〈平行記憶〉以模型小人作為紀錄旅行的藝術計畫,在不斷變化的場景中建立與城市空間的關連。〈娃娃屋#1〉則利用潛望鏡、凹面鏡、凸面鏡、放大鏡等和小空間內的場景與燈光設計,混亂參與者的觀看經驗,創造微型劇場般的夢境感受;劉耀中作品〈開關〉則以一貫的幽默手法,讓小與大來一場充滿趣味的競賽。
#臺北市立美術館 #兒藝中心 #小典藏 #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