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凸版印刷原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凸版印刷原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凸版印刷原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凸版印刷原理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7萬的網紅BIOS monthl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感官文化印刷・專欄】EP4. 燙金、打凹凸的後加工詮釋 ⠀ 印刷,某種程度是在二維的紙張上再現各式各樣的場景與畫面。 ⠀ 在平面印刷後選擇適合的後加工方式,就好比義大利藝術家 Lucio Fontana 在畫布劃下的那一刀,頓時間讓平面的繪畫作品成為了一件立體的雕塑。後加工不僅能造成視覺上的衝擊,...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800的網紅南道不知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印刷上的版式是顏色的媒介, 有凹、凸、平、孔四種版式, 現今雖然有新型的數碼印刷, 其原理與傳統的印刷方式相同的。 以上四種版式沒有先後順序問題, 彼此間也可相互搭配來應用。 南道不知道 將包裝設計專業分為紙版墨色工, 今後陸續推出五系列的豐富內容, 每週三請準時鎖定我們的頻道喔, 沒訂閱南道yo...

  • 凸版印刷原理 在 BIOS monthl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9-03 20:35:44
    有 93 人按讚

    【感官文化印刷・專欄】EP4. 燙金、打凹凸的後加工詮釋

    印刷,某種程度是在二維的紙張上再現各式各樣的場景與畫面。

    在平面印刷後選擇適合的後加工方式,就好比義大利藝術家 Lucio Fontana 在畫布劃下的那一刀,頓時間讓平面的繪畫作品成為了一件立體的雕塑。後加工不僅能造成視覺上的衝擊,更增加了觸感的豐富性,甚至達到保護印刷品的功能。

    本集首先將介紹兩種最受歡迎的後加工——燙金與打凹凸。

    🔸 燙金(箔)🔹
    燙金色箔種類多元,有時會將「燙金」一詞來泛指所有的燙箔工藝。燙金的金箔並非是真的「金」,而是使用較為低價且穩定的「電鍍鋁」,再加上不同的色料成為我們常見的燙金、燙銀、雷射箔、珍珠箔等等。

    🔸 打凹/凸 🔹
    打凹/凸的製作原理基本上與燙金相同,皆是透過鋅版的加壓來形成深淺不同的起伏。打凹/凸通常不會有加熱的過程,如果印件有需求,可以適當加熱,效果會更好。印件若是單純打凹,且凹度不用透過紙張的背面,可以製作一個版即可。反之如果印件需要打凸,或是打凹需要透到紙張背面,則需要一正一反的「公母版」來加壓製作,使紙張雙面皆有加工的效果。

    ▋精彩全文請見:https://bit.ly/31S78FO

  • 凸版印刷原理 在 Fan-Chiang Yi 范姜毅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24 18:16:25
    有 49 人按讚

    【藝術冷知識-Op.1-石版畫的起源】♩.♪
    🌟一定要看到最後一張

    早期的音樂藝術為服務宗教的彌撒曲與福音歌,在印刷術發明以前都是以教堂的修道士以手抄的方式流傳,中世紀的修道院還設置了專門的繕寫室(scriptorium)為抄寫書籍的場所,而抄寫工作的苦悶也被作為是修道的一行。

    直至石版畫的發明,是1796年由德國劇作家Alois Senefelder,因為無法負擔自己創作昂貴的出版費用,而開始研發印刷技術,從研發版印材料到改良機種,他發現到耐酸墨水可以在平滑的石頭上進行印刷,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平版印刷技術,他稱作「石頭印刷」(Stone printing)或「化學印刷」(Chemical printing)很快的,他將印製好的樂譜賣給出版商,並與作曲家 Franz Gleißner 成立了第一家石版畫公司(Lithography),石版畫因為繪製的方式接近手繪質感,藝術家也能直接在石頭上進行創作,進而影響了後來全歐洲的印刷技術與藝術樣貌。

    版畫又分凸版、凹版、平版、孔版,這次介紹的石版畫就是屬於平版的一種,使用的原理是油水分離的技術進行印製,最早拿來印製樂譜,而後用於印刷書籍、地圖、報紙、藝術創作等多種用途。

    #不過我的作品是凹版喔
    #聲音肖像版畫作品現正展出中
    岩筆模mbmore
    #藝術冷知識

  • 凸版印刷原理 在 知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7-20 06:00:01
    有 607 人按讚


    畢昇僅僅是一位工匠嗎?|歷史驚奇

    指南針、火藥、造紙術、印刷術是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為中華文明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畢昇發明了最具突破性的活字印刷術,成為出版業的大功臣。

    關於畢昇以及他所取得的成就,只在沈括的《夢溪筆談》中可以尋見相關的記載。可是,沈括的記載中只交代了畢昇是布衣身分,那麼,何謂布衣?畢昇的職業又應當怎樣定位呢?

    在古代的身分概念中,布衣即成未有做官的普通老百姓,以至於許多人猜測,畢昇只是一個從事雕版印刷的工匠,因為只有熟悉或精通雕版技術的人,才有可能成為活字版的發明者。說他是「工匠」便意味著畢昇只是一位技術人員,不懂多少科學知識。面對如此浩繁的印刷排版工作,畢昇創造性地提出了製作一套字塊,在以後的編排中──對應放置的便捷方法,我們若只把畢昇定義為一名工人,這樣可信嗎?

    活字印刷術是一項十分具創造性的發明。它的具體操作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樣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單字的反體,筆劃凸起的高度相當於銅錢邊緣的厚度,然後用火燒硬,便成為一個的膠泥活字。為便於揀字,膠泥活字按韻被分類放在木格子中,並貼上紙條標明。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托,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藥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放進框內。

    瞭解活字印刷術後,沒有人不對這個創意性極高的想法感到驚奇,同時也深深地敬佩這一位「布衣」。如果沒有前期的知識積累,畢昇是不可能構思出這樣的方法。因此,畢昇首先應是一位精通印刷原理的知識份子,此外他還事必躬親地加入實際操作,與工人們一起實踐新印刷術的好領袖。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