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凍未條哥本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凍未條哥本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凍未條哥本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凍未條哥本名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非常喜歡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和演員樹木希林,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再把是枝導演的電影拿出來溫習,最喜歡看最多次的就是橫山味之家,最近又重看了一次,又懷念起了樹木希林。 光影與人生:樹木希林。步履不停。走在生命記憶的光譜上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是為了看看世界,聽聽世界,就算無法成為甚麼大人物,但我們有我們...

凍未條哥本名 在 Jessica Lee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10 18:18:33

我和她狂奔到阿哥跟前,只為跟他拍最後一張selfie。眼內滿滿的不捨,想起對上一次有類似感覺應該是first operating flight。那位很supportive的阿姐、寫了張字條給我的Y3同事、很照顧我的拍檔—「傻人有傻福」的我總能遇上很好的同事。即使跟懶惰得on了list的阿姐飛,她也會...

  • 凍未條哥本名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14 20:35:10
    有 547 人按讚

    我非常喜歡日本導演是枝裕和和演員樹木希林,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再把是枝導演的電影拿出來溫習,最喜歡看最多次的就是橫山味之家,最近又重看了一次,又懷念起了樹木希林。

    光影與人生:樹木希林。步履不停。走在生命記憶的光譜上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是為了看看世界,聽聽世界,就算無法成為甚麼大人物,但我們有我們自己,活著的意義。(戀戀銅鑼燒)

    很喜愛演員-樹木希林過世了,我是因為喜愛是枝裕和的電影,而喜歡上這個演員的,只要有她參與過的電影,少了她,電影的靈魂都等於消失一般。

    巧的是,在樹木希林還未過世前,在2018年,一直惦記著【橫山味之家】,重看了好多次,【橫山味之家】是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中,我最著迷的一部。

    是枝裕和的電影,都是用生活感堆疊出來的,當你一再的重看,就會不斷地發現那許多生活的況味與細節,一次比一次強烈,一次比一次深刻,並且和你經歷過的人生交錯在一起。

    【橫山家之味】是一部描繪了一個日本家庭為了悼念死去長子所相聚的兩天時光,劇情極為簡單單純,但滲透力與感染力,就像是能滲透到你身體裡一樣。

    橫山味之家,樹木希林演的年邁母親,看似純樸卻又帶著心機的性格,極為真實,那才是真正人的樣子,當你的兒子因為救人而溺死,你怎麼可能會如此容易放下?你怎麼可能會輕易原諒別人呢?

    當阿部寬飾演的良多,跟母親說,放過那個他大哥因為救人而溺斃的那位男孩,別讓他每年都來祭拜他的大哥了,這樣對他太殘忍了。

    樹木希林說,就是知道這樣,才要他每年來呀,怎麼可以就這樣輕易地放過他,要讓他記住呀!

    良多說,你這樣心機太重了吧!又不是他的錯!

    母親說,對,但是父母就是會這樣!

    【橫山家之味】的日文片名叫【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應該更適合翻成【步履不停】,就像是每個家庭裡生活的切片,回爺爺奶奶家的一個回憶,奶奶煮的飯,爺爺的固執,每次都不斷提起的一些重複的回憶,記憶在每個人的心目中,都是不完整的,拼湊出家族的記憶。

    當良多的父親一直數落著樹木希林,還說根本她不懂音樂,還買了一整套昭和的唱片,良多的老婆(夏川結衣)問著樹木希林,媽媽你有特別喜歡的音樂嗎?

    樹木希林拿出了『橫濱藍色燈影』的唱片,請良多放,原來這是良多小時候,老爸偷情時唱的歌,樹木希林從未拆穿過這段回憶,幾十年後,突然放起了這個音樂,在浴室和老公輕描淡寫地講着老公偷情的回憶,嚇都把你嚇死。

    橫山是導演『是枝裕和』為了懷念母親所拍的電影,樹木希林把母親的立體形象,比導演心中更完整的演活了,真實不虛假。

    樹木希林可以將一個人的靈魂用外在的模樣表現出來。

    在我個人也相當喜愛的導演河瀨直美的作品『戀戀銅鑼燒』,希林演了一位患了痲瘋病的老婆婆德江姨,她從病院裡偷偷溜出來,來到一間日式銅鑼燒店打工,店長是永瀨正敏所演,是一位不喜歡甜食對銅鑼燒製作也很隨便的人,直到年邁的德江姨毛遂自薦來到店裡,永瀨正敏才知道原來製作紅豆餡是怎麼回事?開始喜歡上自己做的銅鑼燒。

    樹木希林演的德江姨是一位痲瘋病患,手掌滿了肉結,她對萬物都有靈性與之對話,看著她與樹說話,在製作紅豆餡時,細心的呵護著煮沸的紅豆,也漸漸融化了店長冷漠的心。

    其實這是部頗為悲傷的故事,在河瀨直美詩意迷濛的敘事下,許多人的故事,一一被揭開,憂鬱不喜歡甜食的店長為何會開銅鑼燒店、德江姨的身世、寂寞的高中生若菜等,像是緩開的花朵般,一個個被打開,故事到了後面,悲傷會不斷的堆疊上來,德江姨的身世鋪天蓋地的灑落下來,像是櫻花雪。

    德江姨最後留給了店長這些話語,櫻花再度盛開,花開花落,生命會用不同的方式延續下去。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是為了看看世界,聽聽世界,就算無法成為甚麼大人物,但我們有我們自己,活著的意義。

    除了樹木希林,我想不到有第二個人可以演德江姨這個角色,只是演得太令人心疼了。

    幸福呀!是沒有犧牲就不會得到的東西!(比海還深)

    樹木希林與阿部寬,在【橫山家之味】後,再度成為母子,橫山家裡的阿部寬是一位不得志的古畫修復師,到了比海還深,成了一位不得志的小說家,同樣是回到母親家兩天一夜的故事,故事從古樸的小鎮與老屋,回到了城市裡的公寓。

    【比海還深】與【橫山味之家】的片名都是來自於歌曲的歌詞,樹木希林在"比"中演的母親,已沒有了另一半,獨自生活,片子的角色,都在現實與理想中游走選擇,面對鬱鬱不得志婚姻失敗的失敗者兒子,年老無人照顧自己獨居的生活,還有已經和兒子離異的媳婦及孫子,樹木希林所飾演的老婦人,像是大海般如常的包容與面對生活與家人,偶爾抱怨著兒子都無法實現她的夢想,但心理仍寄望著一些甚麼。

    當母子倆聽著收音機裡鄧麗君唱「别れの予感」,談到裡面的歌詞也就是片名。
    海よりも
    まだ深く
    空よりも
    まだ青く
    あなたをこれ以上
    爱するなんて

    樹木希林說,怎麼可能愛一個人,比海還深呢?問著兒子,你有嗎?阿部寬想了一下,勉強回答著,算有吧!

    樹木希林想要和兒子說的更是,你應該面對現實,成為一個大人了。

    【比海還深】與【橫山味之家】這兩部片,都強烈用了食物來塑造樹木希林的角色,橫山家之味在日式老宅裡,用著一道道家庭味十足的日本料理,來勾起每一個人對家的記憶;比海還深裡,年邁獨身住在公寓裡的老婦人,用著則是便利保存食物的節省方式,用咖啡粉泡的咖啡、將可爾必思冰凍成冰棒、將咖哩煮好放冷凍方便料理等。

    聽說樹木希林這個名字,並非她的本名,而是有一次她上黑柳徹子的談話節目,節目希望來賓拿一樣自己的東西來拍賣,當時藝名還叫悠木千帆的她,說她沒甚麼東西可以賣的,就把她的名字賣掉吧,也真的賣掉了,後來才取了樹木希林,她的人生觀與世俗截然不同,不管在戲裡或是戲外,而她自己說,她寧願當一位戲裡的人。

    比海還深裡有一段話,阿部寬問同事,他的前妻會不會因為認識新的男人就忘了他呢?他同事回答他。

    人的感情記憶不是記憶卡,而是幅油畫,只要將新的顏料蓋上去,就看不到過去了,但,你我都知道他沒有消失,只是存在於過去而已。

    樹木希林擅長演老婦人,戲中也常提到面對死亡的態度,而現實生活中的她,對死亡的態度也令人感到豁達與欣賞,她得了癌症很多年,卻不積極治療,與之共存,她上綜藝節目,還會一直調侃自己,觀眾會不會覺得,她這個老人,怎麼一直說要死,還一直活著呀?

    我希望死了之後不要留下任何東西。不需要葬禮、也不用留下遺願。乾淨的結束就好。

    如果人死後會成為宇宙的灰塵,至少要變成一顆美麗且發亮著飛舞的塵埃。 那個,是我最後的慾望。

    人生已經到了下半場的我們,多麼希望自己在面對死亡時,也能和樹木希林一樣,如此豁達,如此淡然,我們更知道生命的美麗,在於享受每一個當下,無論那個當下是甚麼?

    死亡並非終點,而是一種狀態而已, 我們走在一條往無的盡頭,唯一能做的,並非擁有甚麼?而是忘掉擁有什麼,只要能欣賞一路上的風景,擁有記憶就足夠了。

    完整圖文和相關連結請見留言網址

  • 凍未條哥本名 在 陳安儀的窩心團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9-28 14:58:08
    有 841 人按讚


    爸爸在台灣唯一的親人、我的二伯過世了,我們昨天一早南下奔喪。二伯在空軍官校任總教官退休,享年94。

    我們陳家在台灣只有一門親戚,就是二伯。二伯比我父親大11歲,肖虎,本名叫做「陳國虎」,逃難時頂替大伯的名字來台,改名「陳國竑」。大陸淪陷時,讀空軍幼校的二伯跟著軍隊途徑浙江,把9歲的弟弟從紹興老家帶來台灣。兄弟倆在台灣舉目無親,照說應該相依為命;但因為性格各異,二伯娶妻生子後,我父親一路讀書求學多半靠自己,兄弟倆並不親密。

    我二伯到台灣後,跟著軍隊定居高雄岡山,住在宿舍,吃大鍋飯,後來在空軍官校做教官。他為人耿介,不收禮、不喜應酬。我父親因為不是二伯直系親屬,不能同住宿舍,雖有哥哥接濟扶養,但畢竟沒有其他親人照料,因此著實度過有一餐沒一餐的困頓少年。

    因之我父親極力苦讀,台南高工畢業後自修考上台南理工學院(如今的成大),然因家貧,只得聽從二伯勸告,選擇了兵工學校(如今的中正理工學院)就讀。後來他考取經國先生的特考公費留學,一路念到密西根大學的電機博士。

    我小時候,很喜歡去二伯家。二伯家住在岡山自強新村,每年去高雄探親,就會順道一遊墾丁,那是我童年美好回憶的一部分。他們的大平房院子裡有很多花草、昆蟲,我還記得睡在加高的木板床上,罩著蚊帳、聽著南部壁虎的嘰嘰叫聲入睡,別有一番新奇滋味。

    二伯比爸爸矮胖,兄弟倆相貌差別很大:我爸爸瘦瘦高高、戴著眼鏡一臉嚴肅像;二伯卻跟個彌勒佛一樣,總是笑呵呵的。他說話帶著一口濃濃的湖北口音,門牙微暴,虎牙尖尖的露在外面,講話慢條斯理的,一看到我們去總是很歡喜,不是給紅包、糖果,就是跟我們開無厘頭的玩笑。

    印象中的二伯很喜歡拆解電器、研究說明書;他到年紀很大還學會了使用電腦。不過他常常會有一些固執不通的偏見,爸爸對此常不以為然;二伯也絕不聽爸爸的任何建議。所以我的印象裡幾乎沒有他們兄弟「相談甚歡」的畫面,總是二伯口沫橫飛,爸爸搖頭皺眉,兩兄弟一見面就抬槓,不時還會出現臉紅脖子粗的尷尬場面,我媽和二伯母對這兩個「槓子頭」都已見怪不怪。

    二伯母是小學老師,操著一口純正的北京腔,說起普通話非常好聽。我們每次一去,她就在廚房裡忙進忙出的準備飯食;然後母親就會叫一輛三輪車,帶著我坐在上面,吹著習習涼風、搖搖晃晃的去市場買辣蘿蔔乾。

    三位堂姊中,大堂姐大我18歲,二堂姐長我14歲,皆是師範畢業的家政、生物老師;大堂姐一頭長髮、濃眉大眼、身材纖瘦,是眾人公認的美女;而二堂姐則跟我長得很像,我媽在世時,常常唸道這一點。她唸二女中(中山女中)時,和我母女倆曾賃屋同住在一起,不過當時我年紀太小,已不復印象。

    三堂姊大我7歲,現在旅居在阿拉斯加。小時候我最喜歡她了!一去二伯家,她就會領著我在門前清水溝裡撈大肚魚,兩人玩得一身濕,被我媽媽臭罵一頓。後來她成大畢業準備考托福時上台北補習,我們曾做了近一年的室友,至今我還記得半夜她煮宵夜給我吃的往事.......。後來她結婚定居美國,我也去阿拉斯加拜訪過她。

    有趣的是,兩位大堂姐私下聊天時,講的是四川話。幼時我聽她們用很奇怪的口音唧唧呱呱、速度很快的講話,總是覺得很稀奇;她們明明在台灣出生,而陳家是浙江人,為什麼她們卻習慣講四川話呢?後來才知,原來當時因為學校四川子弟很多,所以她們跟同學都用四川話講話,直到現在還是如此。

    我家其餘的親戚全在大陸。祖父32歲早逝,生前是個文書員,祖母何氏生了四個孩子:大伯、二伯、姑姑和我爸。我爸是清明節出生的,本名叫清明,現在的名字「國晉」是大伯給改的。

    祖母雖未讀過什麼書,但是頭腦機敏、頗有膽識。爸爸最津津樂道的一件往事就是他小學要入學時,因為家貧,祖母竟然帶著他去學校「講價」,跟校長討價還價!後來我聽大陸的堂姐們說,祖母憑著一界女流,一手帶大四個孩子不說,竟還能照顧她哥哥的孩子,在那個年代,亦可謂女強人了!

    據說在極為艱困的戰時,我的祖母不但能巧妙運用極少的資源讓孤兒寡母吃飽穿暖,從未挨餓受凍;老年時甚至還能一手操持大伯一家財務、家務,將30餘種各式糧票、油票、布票妥善運用、照顧三個孫女,讓兒女沒有後顧之憂。直到高齡過世前都耳聰目明、頭腦清晰,並且與媳婦(大伯母)情若母女,大伯母一家對奶奶稱頌備至,讓鄰人稱羨不已!

    只可惜(我爸和二伯唯一共識)陳家三房三個兒子生的都是女兒。大伯母、二伯母各生三個女兒,姑姑生了兩個,我家二女一男,總共有10位堂姐妹,只有我弟弟一支獨苗,所以二伯對他極為疼愛。(弟弟,趕快再生一個吧!😄壓力好大😝)

    我弟有一陣子在高雄當兵。有一次,二伯為了大姐接了弟弟沒有立即去看他,還大發雷霆。當然,我弟一路畢業、考試、出國,二伯的紅包總是最大囉!然而,陳家的女兒都很爭氣,除了大伯的兩個大堂姐因為文革未能升學之外,個個都十分會唸書、品格端正,而且模樣(包括我在內😄)也都生得十分標緻喔!

    昨天吃飯,四姐妹難得相聚一堂(我妹要上班,沒去)我不禁想著,不知何時,10姐妹能相聚一堂?此生應該很難以實現了吧?10姐妹中,大伯家的大姊居於湖北沙市,至今我還沒有見到過呢!

    昨天聽堂姐們提到,二伯此次住院前,有段時間意識不清,睡夢中尚喊著大陸姑姑的名字;護士指著身旁的外孫女詢問時,他竟然說「這是我的妹妹」。爸爸也說,少時二伯最疼愛姑姑,從外地回來,禮物都是買給姑姑的,還曾惹他吃醋。只是,兄妹大半輩子都只能靠每月一封電子郵件往返,這也實在是命運捉弄人。說來慚愧,某次二伯生病,還是因為姑姑當月沒收到信,急得來信詢問我,我們才知道的。

    昨晚,我透過大陸的姐姐傳微信給高齡亦87歲的姑姑,她感傷回覆:「二哥仙逝我旡法表示,他曾经和我告别时说,下辈子再见。真的要下辈子再见了。祝他一路走好。我跟着就会去和他再见的。」

    我讀了為之默然。海峽兩岸相隔50年,至親同胞兄妹年少分離,白頭不得相見。大陸赤化之時,10歲的爸爸跟著二哥軍隊,冒充已婚同袍的兒子逃難來台,碼頭一別,揮手便失去聯絡。

    一家人因為政治因素,兩岸相隔,生死未卜。祖母臨終前仍殷殷企盼小兒子的下落,彌留之際仍喚著小兒子「清明、清明」,而父親囿於國防軍人身分,數十年來不得聯繫大陸親友。輾轉託海外紅十字會登報尋親多年,等到終於尋到大伯一家時,祖母業已前一年仙逝。

    當父親拿著從美國、香港轉來繞了地球半圈的大哥手書魚雁,雙手發抖,方知兄弟倆此生再也沒有機會得見母親。而祖母亦至死不知一雙兒子的下落。這是如何的人倫悲劇?

    親人的血脈相连。二伯與父親在台灣奉獻了一生,保衛國家、捍衛疆土、養兒育女、造福鄉民。然而因為有家歸不得,親人不得見,因此年歲大了之後思念故鄉、骨肉至親、孺慕中華文化,這是極為自然而然的事。

    我完全可以理解父親與二伯對於後輩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的心痛與沈重;也對動不動叫他們「中國那麼好你就滾回去」這類沒有同理心的言論不敢苟同。我但願這樣的骨肉分离,世世代代都不要再发生;也但願兩岸許許多多妻離子散的家庭,能早日團聚。

    最後僅以此文,告慰二伯在天之靈,期盼他老人家能於慈母膝前團聚,以解此生之憾。

  • 凍未條哥本名 在 張哲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10-09 22:16:59
    有 1,185 人按讚

    2011年3月,身兼地球公民協會理事長及台灣獨奏家室內樂團(台灣獨奏家交響樂團之前身)團長的蘇振輝,邀請了低音歌王郭金發(1944-2016),在台灣獨奏家室內樂團(蕭邦享指揮)的伴奏下,詮釋其首本名曲《燒肉粽》。

    「燒~~~菜粽」郭金發以驚人的長氣為這首歌劃下完美的句點,讓台下響起久久未歇的掌聲。郭金發表示,大家琅琅上口的燒肉粽傳唱了近50年,燒肉粽的歌詞已為大家所熟悉,他特別將歌詞修改為「燒『菜』粽」,讓不少茹素的聽眾,備感體貼與欣慰。

    郭金發唱紅了《燒肉粽》,而這首傳唱半世紀的經典歌曲,也讓他被封為「肉粽歌王」,其實此歌的作者張邱東松(1903-1959)早在1949年就已創作出這首歌,最初的歌名是《賣肉粽》,但一發表便因為太過悲情而遭到禁唱,十多年後,郭金發在1967年的《寶島懷念的旋律 No.2》專輯裡重新詮釋此歌,紅遍大街小巷,後來他在1970年,因應1969年的賣座台語電影《燒肉粽》,將歌名改成《燒肉粽》再次收錄於當年推出的新專輯《最後的談判》裡頭,從此《燒肉粽》成為郭金發的代名詞,每當他走在街上被認出,就算人們叫不出他的名字,也會指著他說:「你是燒肉粽喔!」,後來這首歌還紅到日本去,1989年他接受 NHK 電視台的邀請,前往日本演唱《燒肉粽》。

    《燒肉粽》的詞曲作者張邱東松生於1903年,張邱並不是複姓,他本姓張,因為兒時曾過繼給邱家而改姓邱,後因當醫生的生父不忍他在收養家庭未能受到栽培,遂將他接回家,將姓名疊上本姓而成為張邱東松。

    張父非常重視教育,期許張邱東松未來能繼承救人志業,所以送他到台南的長榮中學就讀。未料在就學期間,張邱東松與音樂結上深厚的緣分,最後甚至放棄醫生這條路。愛上音樂讓他日後生計困難,為了生活,張邱東松開過西裝店、教人唱歌,也曾四處播放電影維生,有一段日子,他還在電影院裡擔任辯士(劇情解說員)。

    1945年二戰結束後,台灣的政治與經濟都不穩定,物價飆漲,早上拿到的錢常常到了傍晚就不值錢了,那時候,張邱東松雖在學校擔任教職,生活已較為穩定,卻常感於平凡百姓的生活不易,便開始創作描述人民生活的寫實歌曲,他第一首發表的歌曲《收酒矸》,道盡了小百姓的清苦,獲得很大的迴響,卻因為太過負面、悲情,而被政府禁唱。

    張邱東松夫人回憶道,1949年冬天的某個夜裡,任教台北市立女子初級中學(今台北市立金華國民中學)的張邱東松在批閱完學生的作業後,他們夫妻倆正在聊天的時候,忽然聽到外頭有蒼涼的聲音喊著「賣~肉粽」。當時她心想,饑腸轆轆的人聽到這親切的呼喊,必然心動,但又有誰去憐憫這些半夜討生活者的辛苦呢?於是她便建議老公張邱東松,為這小販寫一首歌。在當時,四萬元台幣只能換一元新台幣,《賣肉粽》深刻地描述了人們面對現實的無奈心情。

    「自悲自嘆歹命人,父母本來真痛疼,乎我讀書幾落冬,出業頭路無半項,暫時來賣燒肉粽,燒肉粽~燒肉粽~賣燒肉粽!」歌詞同時道出張邱東松的心情,父親從收養人手裡接回他,他卻沒接受父親用心的栽培從醫,反而因為愛上音樂使得爾後的事業一路不順遂,所以這首歌可說是揉合了政經變動的時事,與個人生涯的心聲。

    可惜的是,《賣肉粽》和《收酒矸》一樣因為太過悲情與寫實,而遭到禁唱。

    1959年,深具音樂才華的張邱東松與世長辭,得年僅57歲,他所創作的《收酒矸》和《賣肉粽》成為時代的見證,傳達了小市民的心聲,將會由後世繼續傳唱下去。

    1944年3月1日在台北大稻埕誕生的郭金發,在15歲(1959年)時,被自家皮鞋加工廠的師傅偷偷報名歌唱比賽,從此憑藉好歌喉拿了不少冠軍,他透露自己在那段參加歌唱比賽的日子裡,拿過的最大獎是「幸福牌腳踏車」,他說「那台腳踏車媲美現在的雙B轎車」。

    1959年,郭金發隨洪德成(洪一峰的哥哥)學習吉他,雖只上了兩個禮拜的課,但他在學會音階和把位後,勤加練習,為往後的採譜與作曲奠下基礎。

    1960年,16歲的郭金發已經令評審團覺得再讓他贏也沒意思,便不讓他參加比賽,當時的評審團主審葉俊麟老師更介紹他給三重正義北路「鈴鈴唱片」的老闆洪傳興。

    1961年,17歲的郭金發正式出道,在鈴鈴唱片發行的合輯中演唱《夜都市半暝三更》、《東京午前三時》等4首歌,隨即以渾厚的低音走紅歌壇。

    1963年,郭金發和鈴鈴唱片旗下的林春福、陳木、賴謙祺,組成了台灣第一個男聲四部合唱團「四奇士合唱團」,首創以四聲合音唱流行歌(郭金發負責唱低音部份),大受歡迎。不過,「四奇士合唱團」在「鈴鈴唱片」發了數張專輯之後便在1964年因成員各自之因素(當時當歌手的收入並不好)而告解散。

    1964年,20歲的郭金發與交往3年的女友何櫻子結婚後,四奇士合唱團解散,郭金發隨即與「電塔唱片」簽約,可說是成家立業。同年,「金星唱片」和電塔唱片商借他灌錄了改編自日文歌曲,葉俊麟填台語詞的《溫泉鄉的吉他》,發行後廣為傳唱,成為北投溫泉區的代表歌曲。在歌而優則演的年代,這一年,郭金發和易原、周遊、陳楓合演了歐雲龍導演的台語電影《有話無地講》,隨後郭金發就入伍了,他在海軍服役時因歌唱專長被調到康樂隊,每三個月有一個星期的假期可回台北探望妻小。

    在海軍服完一年的兵役後,1965年,他被調到藝工隊,從這時起,郭金發利用休假時間到電塔唱片錄歌並發行了數張專輯,這段期間他唱紅了《愛你入骨》、《𨑨迌人的目屎》、《最後的一封信》、《生命的太陽》等歌曲。

    1966年10月,郭金發在退伍後第三天,便加入了「亞洲電影公司」籌拍的台語電影《慈母孤兒淚》之拍攝,電影上映後,當兵時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郭金發在隨片登台時造成了極大的轟動,他的知名度和行情也跟著水漲船高。

    1967年1月,在電塔唱片發行的《郭金發:寶島懷念的旋律 No.2》專輯裡,首次演唱了他建議唱片公司收錄的《賣肉粽》(https://youtu.be/mzNa-7SfPys)。

    不過,這首描寫市井小民討生活心聲的《賣肉粽》的第一句「自悲自嘆歹命人」讓當時的新聞局無法認同,因為「歹命人」跟政府追求的繁榮富裕境界有所出入,郭金發得知可能會被禁唱,在錄唱片時便把「自悲自嘆歹命人」改唱為「想起細漢真活動」,同時也把原本哀怨的旋律重編成輕快的節奏,才讓此歌逃過被再度禁唱的命運。

    只不過,順利出版的《賣肉粽》仍然不行被隨意地在公開場合演唱,郭金發回憶道:「在後台有來一張公文,我印象中它是呼籲,若要演唱這首歌,就要介紹它的背景,必須說它是過去式,因為那時候台灣的經濟不好、環境差,所以才有這首歌曲,而眼前經濟已經好轉,台灣已經拚出經濟奇蹟⋯」才能夠公開演唱這首歌。由於當年的《戒嚴法》以及《出版法》給了警備總部查禁的權力,只要一句「不合時宜」就可以讓任何歌曲從此不見天日,於是郭金發為了讓歌曲能夠順利公開演唱,只好乖乖地照著公文的指示做。

    後來《賣肉粽》在郭金發的詮釋下廣為人知、傳唱大街小巷,成了他的代表作,亦令他獲得了「肉粽歌王」的封號。

    1969年,中國電視公司成立,郭金發被邀請主持「每日一星」節目,電視的傳播效力令他的知名度更加提升,是當時推行國語運動時間,少數受到電視台肯定的台語歌手之一。

    在郭金發唱紅了《賣肉粽》之後,電影導演辛奇結合時事和這首歌的意境,在1969年拍了一部台語電影《燒肉粽》,電影由陽明、金玫、金塗、戴佩珊主演,同名主題曲《燒肉粽》由劉福助和當時只有11歲的陳淑樺演唱,後來這部電影大賣。於是,在1970年1月由「皇冠唱片」發行的郭金發專輯《最後的談判》裡,再度收錄了《賣肉粽》這首歌,但卻將歌名改成與電影同名的《燒肉粽》,從此以後,郭金發幾乎和「燒肉粽」畫上了等號。

    1970年,郭金發開始嘗試詞曲創作,陸續發表了《飲者之歌》、《勸回頭》、《為什麼》、《命運的鎖鏈》(張宗榮作詞)等台語歌曲。

    1971年,郭金發入股金都樂府,後來獨資經營時債台高築,甚至連員工薪水都發不出來。從下面這篇1972年10月17日《聯合報》第8版的報導可見一斑:

    「做了一年多的歌廳老闆,賠了一些錢,郭金發想透了,也想開了,他決定還是自己唱。告別螢光幕一年以來,他躲在高雄當金都樂府的老闆,據說由於賠錢,他連心情都顯得沉重了,所以他又整裝回到了中視。」

    1973年10月8日,郭金發的首次投資「金都樂府」竟因煤氣外溢引發大火而走入歷史,造成之損失高達新台幣一千六百餘萬元。(沒想到,43年後的同月同日,郭金發在舞台上演唱燒肉粽時,因心肌梗塞猝逝,這個巧合令人不勝唏噓!)

    1974年,郭金發在新加坡「海燕歌劇院」演唱半年,以償還債務。

    郭金發在離開「電塔唱片」後,曾在「皇冠」、「歌林」、「黎明」、「新黎明」等唱片公司發行專輯,二十年間所出的唱片加起來約有一百多張。

    1987年,郭金發在「太笙唱片」發行兩張【台灣人歌謠系列】。

    1998年,郭金發自費發行《百首金曲》。

    2000年1月,郭金發跨足廣播界,就職高雄「快樂電台」。2002至2010年,他在「青春線上」主持「拼健康」節目。

    2011年,郭金發在台北舉辦「百年台語經典歌謠──郭金發演唱會」。

    2012年,郭金發在台北、高雄舉辦「伊的歌聲.咱的故事──郭金發演唱會」。

    2013年,郭金發在台中舉辦「美聲金發──郭金發演唱會」,並發表新創作:《保護地球》、《賣菜阿桑陳樹菊》等作品。

    除了《燒肉粽》,郭金發唱紅的歌曲還有《為什麼》、《行船的人》、《可愛的馬》、《溫柔鄉的吉他》等,而他也是第一位用12吋黑膠唱片推出台語專輯的歌手。

    「這件事情都沒有人知道!」郭金發表示,1960年代的台語唱片都使用在8吋或10吋的黑膠唱片製作,他跟當時簽約的電塔唱片老闆說,「國語歌曲都用大張12吋,為什麼閩南語沒法做呢?」原來,12吋唱片雖然可以容納比較多首歌,但是成本也比較高,比較不好賣。

    「我就想到一個藉口」郭金發故意跟老闆說,有別家唱片公司要找他去錄12吋的唱片,於是老闆一急,第一張12吋的台語黑膠唱片就這樣誕生了!

    郭金發除唱歌外,還曾在高雄市九如路開了一家「郭金發燒肉粽」餐廳,並設計機器量產冷凍肉粽,行銷到全國的超市,甚至外銷日本,他曾自豪表示「外銷到日本去,我是第一人。」

    2016年10月8日傍晚,郭金發受邀出席由鳳山區公所主辦,在高雄市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舉行的重陽節老歌音樂會,就在他高歌代表作《燒肉粽》拉長音時,突然身體不適(心肌梗塞)昏倒在舞台上,立刻沒了呼吸和心跳,雖在現場立即經人施予心肺復甦術急救並送醫,可惜在搶救一個多小時後仍回天乏術,在當天晚間7時19分宣告不治,享壽72歲。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