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母親的堅持與偉大 (8.4/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是一部愛爾蘭家庭劇情電影,改編自真實故事,講述蘿西作為四個年幼子女的母親,雖然丈夫保羅有著一份穩定的工作,但在愛爾蘭房價高漲的情況下,房東為了把屋子...
《#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母親的堅持與偉大 (8.4/10)
⠀
#主頁部落格有圖文好讀版 @looryfilmnotes
⠀
《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是一部愛爾蘭家庭劇情電影,改編自真實故事,講述蘿西作為四個年幼子女的母親,雖然丈夫保羅有著一份穩定的工作,但在愛爾蘭房價高漲的情況下,房東為了把屋子出售而將她們趕出家門。在找到合適的新家之前,蘿西只好把家當通通搬上車,每天送孩子上學後聯絡各家能提供住宿的地方,被迫過著天天在不同旅館「流浪」的生活。
⠀
就我個人而言,會喜歡看《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這類型社會寫實電影的原因,在於無論它是真實故事改編或單純只是建立在真實背景之下,都能讓觀看電影的我們能夠花兩個小時的時間,透過創作者的視角與故事所聚焦的議題來深入了解一起事件的來龍去脈,還有世界某個角落人們的真實生活情況,藉此開闊觀眾視野,從中獲得看見事物多種不同面向的機會。
⠀
《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把故事舞台設定在近年因為房市供不應求,使得房價大漲的愛爾蘭首都都柏林,透過一家六口在所有旅館皆客滿而無處可歸的情況下,以沉穩卻又充滿張力的鏡頭,聚焦於著急尋找住處的同時也要照顧四個孩子而蠟燭兩頭燒的蘿西身上,呈現出身處台灣的我們可能難以想像,但事實上卻不斷在愛爾蘭發生的社會殘酷現實。
⠀
《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能入圍許多國際影展,並獲得影評「愛爾蘭年度最重要電影」的評價不是沒有原因,如同英文片名取作《Rosie》,《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不僅有對社會議題的深入描述,更有著相當紮實的劇情層面,在全片短短不到兩天的故事篇幅之間,讓觀眾能發自內心感受到蘿西身為一位母親,因為處處碰壁而無法盡自身責任與義務,給孩子一個安心學習成長環境的挫折與無力。
⠀
在《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裡不斷聽著蘿西在電話中向飯店詢問:「一間家庭房,最好是能住幾個晚上,只有一晚也沒關係。」雖然每一次懷抱希望地播著號碼,最終只得到像「非常抱歉」或「已經客滿」的回應,但她還是把握照顧孩子的空檔時間不厭其煩地繼續嘗試,因為蘿西知道除了在努力工作的丈夫之外,自己已經是這四個孩子最後且唯一的依靠。或許她在旁人眼中可能不是一位沒有缺陷、能夠把孩子打理到完美狀態的母親,但也不可否認她確實已經盡了全力。
⠀
我們能在電影前段透過蘿西與家人緊密的關係,感受她對孩子全心全意的付出,不管是跟孩子之間的相處互動,在飯店裡面對他們的吵鬧仍保持耐心,以冷靜態度去處理各類疑難雜症,或者在車內總能一眼察覺孩子們的真正需求並盡力滿足,就算之後觀眾才得知蘿西在學生時期就懷了大女兒,也從未看到她有作為一位年輕媽媽相對不成熟的一面,但正是如此,才更加深《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整個故事的揪心程度。
⠀
看著《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片中蘿西因為遍尋不著今晚住所而感到焦慮時,年幼孩子的頑皮搗蛋、青少年的叛逆行為,加上女兒穿了前一晚沒有洗的衣服而在學校被嘲笑,這種由於失去實質意義上的家,使得孩子的人際交往與心靈成長受到影響,讓自己在外人眼中成為失職母親的羞愧與挫折,都逐漸把她推向瀕臨崩潰的邊緣。
⠀
我想這就是一位母親的偉大,蘿西不僅因為一時的情緒兇了女兒會馬上跟她道歉,面對孩子對旅館環境和總是在搬家的抱怨,她也會給他們許多正面的期待。雖然我們不清楚她跟原生家庭之間的衝突,母女倆的矛盾也僅點到為止,但不管怎樣,就算對殘酷的現實讓她無能為力,蘿西依然挺身擋在孩子面前,把壓力和徬徨放在心底獨自承擔,只為讓她們能夠開心的度過每一天,並相信父母會永遠在自己身旁給予支持與陪伴。
⠀
或許孩子的體諒就是對父母最好的鼓勵,面對社會的無解困境,一家人在車子裡吃著薯塊、到速食餐廳刷牙盥洗,看似悲慘卻也在彼此互相扶持之下,展現出一個家庭不會輕易被現實給擊倒的深厚情感連結。儘管《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片中那句:「我們不是遊民,只是迷失了而已。」展現出蘿西這位母親守護自身底線的堅韌不拔,但就因為有這些可愛又懂事的孩子,他們一家人才能有著好像怎樣的艱難都可以承受的強大力量,讓這個故事更顯得難能可貴。
⠀
就如同肯洛區的《#抱歉我們錯過你了》藉由家庭成員之間的矛盾與和解帶出英國新型態「零時經濟」所衍生的勞資爭議,《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也透過讓觀眾看見角色身處在困境中的溫暖親情,來突顯當一個國家的居住正義無法落實,人民就算有正當工作還是被迫流落街頭的嚴重性,儘管電影以「相信明天會更好」、「不管怎樣我們還有彼此」相對正向的結局來收尾,但現實中她們又能夠堅持多久?我想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去關注與重視。
⠀
整體而言,《我們的家不是我們的家》不論是題材選擇、敘事節奏、幾位演員表現,甚至是攝影和剪輯的掌握都近乎無可挑剔,雖然故事格局不大,但從角色彼此之間最真實的情感出發,透過他們經歷的事件把電影從單個家庭擴張到整個大環境的社會議題,呈現我們普遍認為經濟繁榮的愛爾蘭,因為政府的錯誤政策而導致的房價問題,讓人產生感動、悲傷、震驚、無奈等多種複雜情緒,說是社會寫實類電影的巔峰一點都不為過。
⠀
#Rosie #RosieMovie #PaddyBreathnach #SarahGreene #MoeDunford #MollyMcCann #DarraghMckenzie #RubyDunne #電影 #影評 #如履影評 @skydigient
冷靜沉穩英文 在 孟買春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明天是李登輝97歲生日。
蔡英文和陳菊今天提前去拜會李登輝,停留約半小時。李也當場向蔡英文連任成功表達祝賀之意。
關於蔡英文種種公開照片,有兩張照片在腦海永遠無法抹滅,一張是這個。冷靜自持的蔡英文依偎在李登輝罕見地真情流露,那笑容,那快樂,簡直是一對父女。
某種程度,李登輝和蔡英文也是精神上的父女。
2018年春天,我們曾經到永和官邸訪問蔡英文,坐在她的小客廳,她說父親蔡潔生跟李登輝是舊識,某年,她陪父親來此拜會李登輝,也是在同一個客廳,老友天南地北聊天,她坐在一旁靜靜地聽,唯一一句話就是:「爸,已經十一點了,我們該回家了。」
蔡是在李登輝的年代培養起來的。1984年,蔡英文28歲,倫敦政經學院畢業,聽爸爸的話回台灣,在政大教書,當法律學者,她會在經濟部擔任顧問長達十多年,累積技術官僚的經驗,或者和父執輩的交情不無關係。
李登輝暗助陳水扁登大位,公元二千年改朝換代,蔡英文被延攬擔任陸委會主委,陳水扁刻意將涉外事務交給前朝人馬,一般的理解是李登輝的託付。
應該可以這麼說,她是李登輝送進去民進黨當養女的。
她2004年才加入民進黨,從陸委會主委到不分區立委,她踏入政壇其實已經很晚很晚,她甚至沒有想當政治人物,她的政治色彩淡到2008年傳說馬英九曾經想要跟她搭擋競選總統!!!!!!!(John F. Copper 2016年, 第188頁)
世事造化,她2008年跑去競選民進黨黨主席,除了辜寬敏和蔡同榮,並為有什麼天王天后競逐,其實可以說民進黨家道中落,各派各房沒人想當家,爛攤子只有丟給這個抱來的養女。最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她撐起家業,可因為是抱來的,即便振興家業,各房也沒把她當一回事。2018年訪問呂秀蓮,講到美麗島事件,呂略帶輕蔑地說我們在美麗島抗爭的時候,她不知道在哪裡呢。做訪問時偶爾會請益一些新潮流的大老,嫌她怯弱,做事抓小不抓大,其實也不是很看得起她。
民進黨的家務事,其實就是一齣民視鄉土劇,抱來的,哪有嫡系長房大孫來得矜貴?民進黨器重的寒窗苦讀,力爭上游當上醫生的賴清德(AKA台獨王子),甚至到後來她精神的父親對她也多有微詞,稱她缺乏決斷力和勇氣,改誇賴金孫。誰當眼巴巴看著她出錯,瞧她去年黨內初選她被酸得多慘。
或者我們也可以這樣大膽臆測,蔡英文是庶出,原生家庭有十個兄弟姊妹,即便么女受寵,這樣的環境長大,不免看人眼色,規行矩步,故而全無老么的嬌氣,在一齣政黨鄉土劇扮演養女的角色也不是太困難的事。
環境造就個性,個性也造就她的命運。她的一切與個性的堅忍也不無關聯。18年中央社訪問她,設計了一份快問快答,問她最喜歡的電影人物,她說可以回答兩個嗎?「一個是長日將盡的安東尼霍普金斯,一個是冰原歷險記的喜德。」
安東尼霍普金斯!!!!是了,忍人所不能忍,苦苦壓抑情感的管家,優雅而自持,這一切都有了解釋了。
有定見,有耐心,這樣的人不怕失敗,台灣政壇人物泰半自戀,馬英九賴金孫柯文哲呂秀蓮,韓國瑜自嘲是一個例外,蔡英文的自律自持又是另外一個(她精神上的父親應該也是這個),政治人物的政治賽局比較像話啪啦KEN,或剪刀石頭布,唯獨她是下圍棋,高瞻遠矚,長遠佈局。
這樣的人是不怕失敗的,看她10年選新北市長敗給朱立倫,12年選總統敗給馬英九,甚至是18年民進黨大敗,個人遭到羞辱式的失敗。但有佈局的人全然不怕失敗,看她2012年那動人的敗選感言多動人,多有風度,因為要贏的人全然知道要怎麼輸。
故而去年6月她接受TVBS專訪如此說道:「政治是禍福相倚,當失敗了以後,盲點浮現,妳反而有自信起來。如果只要做一個什麼事情都不做,只要發津貼的政府,我也可以做啊,大家會喜歡我多一點。我知道我不夠果決,不夠勇敢,但如果說真心話,一個不夠果決不夠勇敢的總統,她敢去做年金改革嗎?她敢花3年的時間去做稅改,然後再3年時間人民才感受得到,我敢不敢去承擔風險?一個總統除了要勇敢要果決,有時候她還要忍辱負重。」
她用堅強意志力扭轉了頹勢,選前的最後星期五,我在蔡英文總部,下午四點掃街車隊班師回朝,擠在騎樓第一排,是歐美老外,是香港政界觀摩團。是跟著導遊小旗子走來走去的日本人,他們在總部買完英粉泡麵帽子,約好時間集合上車。看到蔡英文繞境回鑾,好優雅的日本太太揮舞旗子,小小聲地尖叫著,好像看到寶塚女優蒞臨。其中還碰到一個越南大學生,因為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法,對他是一種盼望,特意花兩周來台灣看看。造勢之夜,自由廣場國圖馬路封街,好多香港人在空蕩蕩的馬路喊時代革命,光復香港,旁邊旁邊有警察,他們笑瞇瞇地說有警察啊,不會吃催淚菸。
競選總部色系是桑青與桃紅,未見國旗國徽,但也未見民進黨綠色十字台灣黨旗,前幾年某新潮流大老譏笑她是文青治國,但人家已經形成一種美學,形成一種氣度,她的選前之夜不搞悲情,不用誰下跪,她理直氣壯地喊:「加薪,我做到了。減稅,我做了。長照,我做了。幼托,我做了,年金改革我做了,國防改革我做了,能源改革我做了,台商回流我做了,社會住宅我做了,婚姻平權我也做了,經濟結構轉型我做了,社會安全網的強化我做了,民主防衛機制的建構,我也做了。」最後,「拒絕一國兩制,我也為二千三百萬人民做到了!」
台灣選舉是家事務,是天下事。小島選舉結果牽動太平洋島鏈國家局勢,島內的選舉變成白宮和中南海國際角力,兩雄相爭,她的深思熟慮和沉穩,則為台灣自美方贏來史上最多的外交利益。
完全繼承了精神父親的意志,甚至走得更遠,管她養女金孫,管他嫡系庶出,我當家,我作主,我就是答案。(我本來要寫這是探春從後四十回逆寫紅樓夢的故事,但想想民進黨也沒這樣優雅,不到曹雪芹的高度,頂多就是汪笨湖的台灣紅樓夢)
台灣每一次選舉都在說一個勵志故事,陳水扁的故事是三級貧戶力爭上游,韓國瑜的故事是中年失業魯蛇的逆襲,至於蔡英文的故事,則是面對逆境,堅持是有用的,努力是有用的。2020總統大選,817萬票說的是《反滲透法》沒有錯,同婚法案沒有錯,年金改革沒有錯,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人民和蔡英文用選票守護了民主,改革不走回頭路,民主,往前進了一步。
照片:翻攝網路
冷靜沉穩英文 在 蘇浩 Anthony S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明天是李登輝97歲生日。
蔡英文和陳菊今天提前去拜會李登輝,停留約半小時。李也當場向蔡英文連任成功表達祝賀之意。
關於蔡英文種種公開照片,有兩張照片在腦海永遠無法抹滅,一張是這個。冷靜自持的蔡英文依偎在李登輝罕見地真情流露,那笑容,那快樂,簡直是一對父女。
某種程度,李登輝和蔡英文也是精神上的父女。
2018年春天,我們曾經到永和官邸訪問蔡英文,坐在她的小客廳,她說父親蔡潔生跟李登輝是舊識,某年,她陪父親來此拜會李登輝,也是在同一個客廳,老友天南地北聊天,她坐在一旁靜靜地聽,唯一一句話就是:「爸,已經十一點了,我們該回家了。」
蔡是在李登輝的年代培養起來的。1984年,蔡英文28歲,倫敦政經學院畢業,聽爸爸的話回台灣,在政大教書,當法律學者,她會在經濟部擔任顧問長達十多年,累積技術官僚的經驗,或者和父執輩的交情不無關係。
李登輝暗助陳水扁登大位,公元二千年改朝換代,蔡英文被延攬擔任陸委會主委,陳水扁刻意將涉外事務交給前朝人馬,一般的理解是李登輝的託付。
應該可以這麼說,她是李登輝送進去民進黨當養女的。
她2004年才加入民進黨,從陸委會主委到不分區立委,她踏入政壇其實已經很晚很晚,她甚至沒有想當政治人物,她的政治色彩淡到2008年傳說馬英九曾經想要跟她搭擋競選總統!!!!!!!(John F. Copper 2016年, 第188頁)
世事造化,她2008年跑去競選民進黨黨主席,除了辜寬敏和蔡同榮,並為有什麼天王天后競逐,其實可以說民進黨家道中落,各派各房沒人想當家,爛攤子只有丟給這個抱來的養女。最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她撐起家業,可因為是抱來的,即便振興家業,各房也沒把她當一回事。2018年訪問呂秀蓮,講到美麗島事件,呂略帶輕蔑地說我們在美麗島抗爭的時候,她不知道在哪裡呢。做訪問時偶爾會請益一些新潮流的大老,嫌她怯弱,做事抓小不抓大,其實也不是很看得起她。
民進黨的家務事,其實就是一齣民視鄉土劇,抱來的,哪有嫡系長房大孫來得矜貴?民進黨器重的寒窗苦讀,力爭上游當上醫生的賴清德(AKA台獨王子),甚至到後來她精神的父親對她也多有微詞,稱她缺乏決斷力和勇氣,改誇賴金孫。誰當眼巴巴看著她出錯,瞧她去年黨內初選她被酸得多慘。
或者我們也可以這樣大膽臆測,蔡英文是庶出,原生家庭有十個兄弟姊妹,即便么女受寵,這樣的環境長大,不免看人眼色,規行矩步,故而全無老么的嬌氣,在一齣政黨鄉土劇扮演養女的角色也不是太困難的事。
環境造就個性,個性也造就她的命運。她的一切與個性的堅忍也不無關聯。18年中央社訪問她,設計了一份快問快答,問她最喜歡的電影人物,她說可以回答兩個嗎?「一個是長日將盡的安東尼霍普金斯,一個是冰原歷險記的喜德。」
安東尼霍普金斯!!!!是了,忍人所不能忍,苦苦壓抑情感的管家,優雅而自持,這一切都有了解釋了。
有定見,有耐心,這樣的人不怕失敗,台灣政壇人物泰半自戀,馬英九賴金孫柯文哲呂秀蓮,韓國瑜自嘲是一個例外,蔡英文的自律自持又是另外一個(她精神上的父親應該也是這個),政治人物的政治賽局比較像話啪啦KEN,或剪刀石頭布,唯獨她是下圍棋,高瞻遠矚,長遠佈局。
這樣的人是不怕失敗的,看她10年選新北市長敗給朱立倫,12年選總統敗給馬英九,甚至是18年民進黨大敗,個人遭到羞辱式的失敗。但有佈局的人全然不怕失敗,看她2012年那動人的敗選感言多動人,多有風度,因為要贏的人全然知道要怎麼輸。
故而去年6月她接受TVBS專訪如此說道:「政治是禍福相倚,當失敗了以後,盲點浮現,妳反而有自信起來。如果只要做一個什麼事情都不做,只要發津貼的政府,我也可以做啊,大家會喜歡我多一點。我知道我不夠果決,不夠勇敢,但如果說真心話,一個不夠果決不夠勇敢的總統,她敢去做年金改革嗎?她敢花3年的時間去做稅改,然後再3年時間人民才感受得到,我敢不敢去承擔風險?一個總統除了要勇敢要果決,有時候她還要忍辱負重。」
她用堅強意志力扭轉了頹勢,選前的最後星期五,我在蔡英文總部,下午四點掃街車隊班師回朝,擠在騎樓第一排,是歐美老外,是香港政界觀摩團。是跟著導遊小旗子走來走去的日本人,他們在總部買完英粉泡麵帽子,約好時間集合上車。看到蔡英文繞境回鑾,好優雅的日本太太揮舞旗子,小小聲地尖叫著,好像看到寶塚女優蒞臨。其中還碰到一個越南大學生,因為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法,對他是一種盼望,特意花兩周來台灣看看。造勢之夜,自由廣場國圖馬路封街,好多香港人在空蕩蕩的馬路喊時代革命,光復香港,旁邊旁邊有警察,他們笑瞇瞇地說有警察啊,不會吃催淚菸。
競選總部色系是桑青與桃紅,未見國旗國徽,但也未見民進黨綠色十字台灣黨旗,前幾年某新潮流大老譏笑她是文青治國,但人家已經形成一種美學,形成一種氣度,她的選前之夜不搞悲情,不用誰下跪,她理直氣壯地喊:「加薪,我做到了。減稅,我做了。長照,我做了。幼托,我做了,年金改革我做了,國防改革我做了,能源改革我做了,台商回流我做了,社會住宅我做了,婚姻平權我也做了,經濟結構轉型我做了,社會安全網的強化我做了,民主防衛機制的建構,我也做了。」最後,「拒絕一國兩制,我也為二千三百萬人民做到了!」
台灣選舉是家事務,是天下事。小島選舉結果牽動太平洋島鏈國家局勢,島內的選舉變成白宮和中南海國際角力,兩雄相爭,她的深思熟慮和沉穩,則為台灣自美方贏來史上最多的外交利益。
完全繼承了精神父親的意志,甚至走得更遠,管她養女金孫,管他嫡系庶出,我當家,我作主,我就是答案。(我本來要寫這是探春從後四十回逆寫紅樓夢的故事,但想想民進黨也沒這樣優雅,不到曹雪芹的高度,頂多就是汪笨湖的台灣紅樓夢)
台灣每一次選舉都在說一個勵志故事,陳水扁的故事是三級貧戶力爭上游,韓國瑜的故事是中年失業魯蛇的逆襲,至於蔡英文的故事,則是面對逆境,堅持是有用的,努力是有用的。2020總統大選,817萬票說的是《反滲透法》沒有錯,同婚法案沒有錯,年金改革沒有錯,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人民和蔡英文用選票守護了民主,改革不走回頭路,民主,往前進了一步。
照片:翻攝網路
冷靜沉穩英文 在 聽艾綸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明天是李登輝97歲生日。
蔡英文和陳菊今天提前去拜會李登輝,停留約半小時。李也當場向蔡英文連任成功表達祝賀之意。
關於蔡英文種種公開照片,有兩張照片在腦海永遠無法抹滅,一張是這個。冷靜自持的蔡英文依偎在李登輝罕見地真情流露,那笑容,那快樂,簡直是一對父女。
某種程度,李登輝和蔡英文也是精神上的父女。
2018年春天,我們曾經到永和官邸訪問蔡英文,坐在她的小客廳,她說父親蔡潔生跟李登輝是舊識,某年,她陪父親來此拜會李登輝,也是在同一個客廳,老友天南地北聊天,她坐在一旁靜靜地聽,唯一一句話就是:「爸,已經十一點了,我們該回家了。」
蔡是在李登輝的年代培養起來的。1984年,蔡英文28歲,倫敦政經學院畢業,聽爸爸的話回台灣,在政大教書,當法律學者,她會在經濟部擔任顧問長達十多年,累積技術官僚的經驗,或者和父執輩的交情不無關係。
李登輝暗助陳水扁登大位,公元二千年改朝換代,蔡英文被延攬擔任陸委會主委,陳水扁刻意將涉外事務交給前朝人馬,一般的理解是李登輝的託付。
應該可以這麼說,她是李登輝送進去民進黨當養女的。
她2004年才加入民進黨,從陸委會主委到不分區立委,她踏入政壇其實已經很晚很晚,她甚至沒有想當政治人物,她的政治色彩淡到2008年傳說馬英九曾經想要跟她搭擋競選總統!!!!!!!(John F. Copper 2016年, 第188頁)
世事造化,她2008年跑去競選民進黨黨主席,除了辜寬敏和蔡同榮,並為有什麼天王天后競逐,其實可以說民進黨家道中落,各派各房沒人想當家,爛攤子只有丟給這個抱來的養女。最後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她撐起家業,可因為是抱來的,即便振興家業,各房也沒把她當一回事。2018年訪問呂秀蓮,講到美麗島事件,呂略帶輕蔑地說我們在美麗島抗爭的時候,她不知道在哪裡呢。做訪問時偶爾會請益一些新潮流的大老,嫌她怯弱,做事抓小不抓大,其實也不是很看得起她。
民進黨的家務事,其實就是一齣民視鄉土劇,抱來的,哪有嫡系長房大孫來得矜貴?民進黨器重的寒窗苦讀,力爭上游當上醫生的賴清德(AKA台獨王子),甚至到後來她精神的父親對她也多有微詞,稱她缺乏決斷力和勇氣,改誇賴金孫。誰當眼巴巴看著她出錯,瞧她去年黨內初選她被酸得多慘。
或者我們也可以這樣大膽臆測,蔡英文是庶出,原生家庭有十個兄弟姊妹,即便么女受寵,這樣的環境長大,不免看人眼色,規行矩步,故而全無老么的嬌氣,在一齣政黨鄉土劇扮演養女的角色也不是太困難的事。
環境造就個性,個性也造就她的命運。她的一切與個性的堅忍也不無關聯。18年中央社訪問她,設計了一份快問快答,問她最喜歡的電影人物,她說可以回答兩個嗎?「一個是長日將盡的安東尼霍普金斯,一個是冰原歷險記的喜德。」
安東尼霍普金斯!!!!是了,忍人所不能忍,苦苦壓抑情感的管家,優雅而自持,這一切都有了解釋了。
有定見,有耐心,這樣的人不怕失敗,台灣政壇人物泰半自戀,馬英九賴金孫柯文哲呂秀蓮,韓國瑜自嘲是一個例外,蔡英文的自律自持又是另外一個(她精神上的父親應該也是這個),政治人物的政治賽局比較像話啪啦KEN,或剪刀石頭布,唯獨她是下圍棋,高瞻遠矚,長遠佈局。
這樣的人是不怕失敗的,看她10年選新北市長敗給朱立倫,12年選總統敗給馬英九,甚至是18年民進黨大敗,個人遭到羞辱式的失敗。但有佈局的人全然不怕失敗,看她2012年那動人的敗選感言多動人,多有風度,因為要贏的人全然知道要怎麼輸。
故而去年6月她接受TVBS專訪如此說道:「政治是禍福相倚,當失敗了以後,盲點浮現,妳反而有自信起來。如果只要做一個什麼事情都不做,只要發津貼的政府,我也可以做啊,大家會喜歡我多一點。我知道我不夠果決,不夠勇敢,但如果說真心話,一個不夠果決不夠勇敢的總統,她敢去做年金改革嗎?她敢花3年的時間去做稅改,然後再3年時間人民才感受得到,我敢不敢去承擔風險?一個總統除了要勇敢要果決,有時候她還要忍辱負重。」
她用堅強意志力扭轉了頹勢,選前的最後星期五,我在蔡英文總部,下午四點掃街車隊班師回朝,擠在騎樓第一排,是歐美老外,是香港政界觀摩團。是跟著導遊小旗子走來走去的日本人,他們在總部買完英粉泡麵帽子,約好時間集合上車。看到蔡英文繞境回鑾,好優雅的日本太太揮舞旗子,小小聲地尖叫著,好像看到寶塚女優蒞臨。其中還碰到一個越南大學生,因為台灣是亞洲第一個通過同婚法,對他是一種盼望,特意花兩周來台灣看看。造勢之夜,自由廣場國圖馬路封街,好多香港人在空蕩蕩的馬路喊時代革命,光復香港,旁邊旁邊有警察,他們笑瞇瞇地說有警察啊,不會吃催淚菸。
競選總部色系是桑青與桃紅,未見國旗國徽,但也未見民進黨綠色十字台灣黨旗,前幾年某新潮流大老譏笑她是文青治國,但人家已經形成一種美學,形成一種氣度,她的選前之夜不搞悲情,不用誰下跪,她理直氣壯地喊:「加薪,我做到了。減稅,我做了。長照,我做了。幼托,我做了,年金改革我做了,國防改革我做了,能源改革我做了,台商回流我做了,社會住宅我做了,婚姻平權我也做了,經濟結構轉型我做了,社會安全網的強化我做了,民主防衛機制的建構,我也做了。」最後,「拒絕一國兩制,我也為二千三百萬人民做到了!」
台灣選舉是家事務,是天下事。小島選舉結果牽動太平洋島鏈國家局勢,島內的選舉變成白宮和中南海國際角力,兩雄相爭,她的深思熟慮和沉穩,則為台灣自美方贏來史上最多的外交利益。
完全繼承了精神父親的意志,甚至走得更遠,管她養女金孫,管他嫡系庶出,我當家,我作主,我就是答案。(我本來要寫這是探春從後四十回逆寫紅樓夢的故事,但想想民進黨也沒這樣優雅,不到曹雪芹的高度,頂多就是汪笨湖的台灣紅樓夢)
台灣每一次選舉都在說一個勵志故事,陳水扁的故事是三級貧戶力爭上游,韓國瑜的故事是中年失業魯蛇的逆襲,至於蔡英文的故事,則是面對逆境,堅持是有用的,努力是有用的。2020總統大選,817萬票說的是《反滲透法》沒有錯,同婚法案沒有錯,年金改革沒有錯,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人民和蔡英文用選票守護了民主,改革不走回頭路,民主,往前進了一步。
照片:翻攝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