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冷氣分電表安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冷氣分電表安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冷氣分電表安裝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正確而關鍵性的一步!.....電力數據大解放!民眾未來可以決定電力大數據給誰用!(10/08/2020 ITHome) 臺灣開放電力數據發展邁開重要一步,台電正式推出AMI智慧電表用電查詢服務,讓民眾能以App查看家中每15分鐘用電資訊,這些數據未來還能帶來嶄新的居家能源管理服務,當智慧電表裝設率...
冷氣分電表安裝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正確而關鍵性的一步!.....電力數據大解放!民眾未來可以決定電力大數據給誰用!(10/08/2020 ITHome)
臺灣開放電力數據發展邁開重要一步,台電正式推出AMI智慧電表用電查詢服務,讓民眾能以App查看家中每15分鐘用電資訊,這些數據未來還能帶來嶄新的居家能源管理服務,當智慧電表裝設率達3百萬戶時,還能蒐集電力數據衍生新興應用,有機會帶動產業新變革,更將成為台電發展電力大數據應用的關鍵
文/余至浩
走進臺北市忠孝東路6段某棟台灣電力公司(以下稱台電)老宿舍改建的單身出租公寓,即使人才到了門口,不用進房舍,房客從第三方App就能看到現在房間用電情形,不用查看電表,就能知道自己房間用了多少度電,甚至精細到每分鐘用電記錄都一清二楚。
從這些用電資訊,住戶馬上就有看到即時的試算電費金額,不用等兩個月一次的電費帳單才知道,還能設定電費上限,超過立刻發送提醒,這支電力App還能遠端控制冷氣、升降窗簾,來管理每天用電支出。甚至屋頂太陽能板的發電資訊都能整合到單一App中,不只發電,以後連儲電都合一。
不只住戶能精打細算用電,房舍的物管業者,也能從單一後臺隨時監控公寓裡每月、甚至每天整體用電分布情況,來妥善做好能源管理。這些用電數據,可以視覺化圖表來呈現,除了方便管理者觀看不同時段用電變化,還能放大查看每層樓的用電細節和進行各樓層用電趨勢比較,甚至哪一戶今天用了多少電,馬上就能知道。
這是台電今年最新展開的智慧能源管理試驗計畫。
像這種居家能源管理服務模式,以往,只有在少數高級住宅或新建大樓、公宅,才看得到,但台電現在能夠以更低成本,更易於部署方式加以實現,這也意謂著,能夠更容易複製到一般家庭住家,甚至連老舊公寓也都能裝。全臺已有20萬戶就能用到,未來會達到3百萬戶家庭用戶,因為這些家戶都換上了台電最新的智慧電表。
嶄新的居家能源管理服務模式
以台電出租公寓為例,這座由4個連棟組成的集合型社區住宅,目前約60戶房客入住,單是主棟一整棟四層樓房舍,就安裝有4個智慧電表,每個電表對應一層5戶的用電資訊,4棟都採相同配置,除了安裝智慧電表外,在這間出租公寓還裝設了許多顆智慧能源閘道器裝置Cube,主要安裝在住戶房間,部分也有配置在智慧電表旁,來提供家庭能源管理服務,目前4棟樓一共布了36個Cube,都與智慧電表相連。
每具智慧電表蒐集到該層樓用電資訊以後,便會透過如WI-SUN無線通訊技術或電力線網路(PLC),將這些用電資料傳送到Cube裝置上,接著,再將這些數據上傳雲端來做視覺化用電呈現,還可以Cube搭配房間裡插卡式電力儲值裝置,來提供每位房客查看自己房間的用電。
不只取得並整合電表電力數據,在這間公寓的屋頂,還鋪設了多片太陽能板自發自用,光是4棟加起來的數量,總共可提供33kWh發電容量,可為整棟公寓分擔至少三分之一的整體用電,而且同樣可透過物聯網閘道器控制其產電,甚至之後還會搭配儲能櫃與太陽能板協同供電,還可運用大數據分析做最佳化的調控,協助用戶調節電費的支出,以後有多出來的電,還可以回存台電。
近年來以一款智慧能源閘道器裝置Cube在日本打響名號的聯齊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顏哲淵就表示,現在日本更進一步作法是,將智慧電表結合儲能與能源管理做運用。例如根據不同時段電價,以用戶端的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控制如屋頂型太陽能板或蓄電池等儲能設備充放電,幫助住戶來調節電費的支出,以避免按較高電價支付電費。
甚至,因為這些電力數據衍生的新興服務,在日本更掀起新變革,包括老人照護、物流配送服務等。
新版電力App可查看一天前用電歷史資訊,提供每15分鐘更新頻率
臺灣雖然還沒走到這一步,但即使家中沒有HEMS系統,現在也能透過台電電力App來掌握自身用電。
為了蒐集民眾用電數據,台電近年來積極布建智慧電表,從一開始只有20萬戶換裝新電表,到今年年底前就會超過100萬戶,預計4年後更要達到3百萬戶,總用電82%的目標。
未來目標要可查一小時前用電歷史
台電8月新版電力App上線時,也有提供智慧電表用戶一個用電資訊查詢服務,雖然還無法像第三方App可提供即時用電資訊,但已經可以做到前一天、顆粒度每15分鐘的用電歷史資訊的查詢,甚至今年底要能提前到可以查6小時前的用電歷史,未來更大目標是要做到前一小時用電歷史資訊的查詢,但台電沒有說,何時有辦法可以提供即時用電的查詢。
用電查詢服務,對於一般民眾並不是甚麼新鮮事。民眾過去收到台電繳費帳單時,就能看到最近一期的用電度數與電費金額,甚至台電也有提供網頁或App可供用戶查詢家戶用電。
但是,台電這次推出能用App查詢用電歷史資訊的意義格外不同,可從以往每兩月查看帳單,現在改為透過手機App,就能看見前一日家中用電情況,讓每一位住戶可以迅速掌握自身用電情況。
這些用電記錄也會製作成圖表的形式,從這個用電分析圖表上,用戶可以很容易查看不同離峰、尖峰時段的用電分析資訊,還可以每小時為單位的用電度數,來進行不同時段用電量比較,甚至是可以與鄰近同區域用戶進行用電比較,來檢示自身用電有無異常,或是也能參考其他住戶或商家用電變化,用戶在據此來調整自己的用電習慣,來達到節能、省錢的目的。
台電的計畫,是分階段來開放,初期先開放20萬家戶查詢前一日用電,今明兩年會再逐步擴大到百萬民生用戶,目標4年內至少全臺300萬戶都能用。
開放民眾查詢更即時用電記錄,是台電走向電力數據解放的第一步,接下來,台電更規畫以後將把這用電資訊,尤其是智慧電表提供更詳細的用電資訊,提供民眾自主運用,並會透過政府MyData數位服務個人化平臺釋出。此舉,不僅將會加速臺灣在智慧電表發展的腳步,這些電力數據之後也將帶來更多電力衍伸新興服務。
台電智慧電表應用下一步,將結合家庭能源管理服務
為了配合將來的家庭能源管理應用趨勢,台電下一步,更要從電表端深入到家庭端,台電還因此在同一個智慧電表內設計了同時可支援Route A與Route B兩種無線通訊介面模組,前者負責將電表資料透過通訊網路轉送回電力公司,以記錄用戶用電數據及做為後續計費結帳,後者則是可透過連結HEMS系統,控制家中的智慧家電,協助用戶做最佳化的能源效率管理。
舉例來說,未來電表收到用電資訊後,便會將這些數據透過Route B模組傳給家中HEMS系統,接著,再由該系統依據當下用電情況,進而操控家裡的家電,以做適當用電調整或離尖峰時段的用電配置等措施。這些用電資訊,用戶從手機App或居家顯示螢幕也能看到,甚至因為HEMS系統是透過Route B模組向台電智慧電表取得即時用電資訊,因此才能做到能讓用戶在第三方App上,看到一分鐘前的用電歷史訊息。
不過,台電目前只在每具智慧電表裡,先安裝了可回傳用電資訊到電力公司的Route A通訊模組,至於連接家庭應用的Route B模組還未裝。
台電配電處副處長黃銘宏就表示,智慧電表的Route B模組,主要是提供給對用電管理需求較大的電力用戶,如便利超商等小型工商用戶,未來可自行搭配適合HEMS系統方案做安裝。
他也表示,台電之後將會把該模組介面規範開放給能源管理系統廠商,民眾或商家能直接經由台電認證的業者,來協助其裝設該模組在智慧電表裡,並搭配其HEMS系統,就可來進一步做更詳細的能源管理規畫。
像這樣的家庭能源管理新模式,台電3年前也開始在臺北、臺南,高雄的公共住宅、公有宿舍合計1千戶做為其示範場域,來推廣住宅智慧用電與能源自主的理念。台電之後也會將此應用模式複製到更大型案場,並以智慧電表搭配能源管理機制,來展開更多智慧化能源應用及其服務場域試驗。
台電於8月下旬推出電力App更新時,首度增加AMI用電資訊查詢功能,這個功能結合了通訊傳輸功能的智慧電表,讓安裝該電表的低壓或一般用戶,現在也能夠隨時查看前一日個人用電資訊,甚至可顯示每15分鐘用電。不需要等到兩個月後收到帳單才知用多少電。這些用電記錄也會製作成圖表的形式,從這個用電分析圖表上,用戶可以很容易查看不同離峰、尖峰時段的用電分析資訊,還可以每小時為單位的用電度數,來進行不同時段用電量比較,甚至是可以與鄰近同區域用戶進行用電比較,來檢示自身用電有無異常,或是也能參考其他住戶或商家,來調整自己的用電行為,有效達到節電。
為了配合將來的家庭能源管理應用趨勢,台電還因此規畫在同一個智慧電表內設計了同時可支援Route A與Route B兩種無線通訊介面模組,前者負責將電表資料透過通訊網路轉送回電力公司,以記錄用戶用電數據及做為後續計費結帳;後者則是可透過連結家庭能源管理系統(HEMS),控制家中的智慧家電,來協助對用電管理需求較大的電力用戶,如便利商店等,做最佳化的能源效率管理。
不只開放用電查詢,台電未來也將把家庭用電資料放上MyData由民眾自主運用
其實這些從智慧電表取得民眾在家的用電資訊,也都是一種個人化資料,過去被視為敏感的家庭用戶電力使用資料,台電未來也規畫釋出,提供民眾自主運用。
台電業務處副處長許一女就親口透露:「台電有規畫以後要讓民眾也能將個人用電資料打包來做自主運用,尤其是智慧電表提供的更詳細用電資訊」,希望能夠做到,不論是在網頁或手機上申請,民眾以後只要按一個鈕,確認身分以後,就能獲取他們的用電資料。
如此一來,現今全臺1,400萬用電戶數,未來取得電力資料自主權後,民眾在家每天,甚至每15分鐘的用電資訊,都可以經由個人化資料交換平臺下載,不只可以個人使用,資料擁有者也能將這些家中電力使用數據,授權給需要資料的第三方服務提供者下載,做為商業應用。這些服務提供者,包括了家庭能源管理系統業者、太陽能或儲能設備商,甚至是軟體開發人員,之後只要經民眾同意後,就能取得這些詳細用電資料,來開發相關應用或新功能。
比臺灣更早開放的美國,多年前就已透過綠色按鈕(Green Button)的機制,讓民間能夠取得個人用電使用數據,除了運用在協助家庭或商家找出更好的方法管理電力消費,藉此來節省金錢或是資源,也能透過大量數據分析,提供企業能源管理的決策。
這些民眾用電數據,甚至也進而帶動各產業的發展,如智慧家庭、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運輸等。
對此,聯齊科技創辦人兼執行長顏哲淵也給予肯定,但他也強調,要完成這件事有許多前提,包括須落實個資保護、確保資料使用權利義務等,他直言,這些都不是技術問題,而是在於法令。這也是為何連很早就推行電力數據服務創新的日本至今都未實現的原因。
儘管,這項個人資料服務,得等到智慧電表布建達一定規模,台電才會逐步來推行,但許一女也預告,未來將會利用政府MyData個人化資料交換平臺來釋出。
目前MyData平臺已開放31項政府機關資料集,包括戶役政、地政、健保、交通、能源、教育等民眾個人化資料,但其中屬於國營事業,只有台灣自來水公司,且僅提供下載使用者過戶證明資料,未含家戶用水資料。若是台電跟進,也將成為國營事業在MyData開放的第二家。
完整內容請見:
https://www.ithome.com.tw/news/140288
♡
冷氣分電表安裝 在 張花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學校獲贊助 布袋國中裝冷氣
上個月布袋國中獲得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陳姓企業家捐助二百多萬經費,協助全校教室、辦公室及活動中心安裝冷氣,希望為偏鄉的小孩打造一個舒適的學習環境,8月底開學典禮中,學生第一次感受到冷氣空調非常開心。
目前布袋國中的活動中心冷氣已在8月底完工啟用,其餘教室及辦公室也在上週陸續竣工使用,為兼顧學校永續發展及節約用電,將採取使用者付費,所有教室及辦公室均安裝數位電表,由每班學生共同付費購買儲值卡使用,各辦公室電費也由老師們分擔付費,連校長室也不例外。
冷氣安裝完成後,9月立即有場婚宴在該校活動中心舉辦,獲得賓主稱許,未來布袋地區將會多一個辦理活動的大型優良場所,除能帶動社區發展與活絡地方各項文化,也讓社區與學校關係更加緊密,往後布袋國中師生皆享有北部都會學校優質教學環境品質,勢必吸引更多學生回流就讀。
冷氣分電表安裝 在 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行政院急推時間電價 台電轉彎年底前裝設20萬台電子式電表、不敢貿然實施時間電價 因為政府最怕這件事… (06/24/2016 風傳媒)
(尹俞歡 報導)今年用電量連兩天創新高,台電供電壓力也越趨升高。據了解,為了盡快啟動時間電價機制壓低尖峰用電,行政院長林全緊盯台電裝設智慧電表進度,要求台電先鎖定每月用電度數破千的用電大戶、在今年底先裝20萬台沒有通訊功能的智慧型電子式電表,以便推動分時電價。
裝設智慧電表 原定2020年20萬戶
現在一般家庭所使用的多為機械式電表,只能記錄總用電度數、無法詳細分出不同時段用電狀況。可以分時段記錄用電量的則為電子式電表,而智慧電表相較於一般電子式電表則又多了通訊功能,能直接把度數透過無線方式傳回給台電。全台目前高壓用戶多已裝智慧電表,台電原本還要推廣至一般民生用戶,但後來發現除了成本過高、削減用電尖峰效益不彰外,一般家戶電表多裝在地下室、導致傳輸訊號受阻,因此台電目前改為「慢慢推動」、預計2020年才裝設20萬戶。
然而今年因天氣炎熱、加上核一、二部分機組停轉,導致限電危機提早到來。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日前指出,為避免限電,將推動尖峰與離峰時段不同價格的「分時電價」、也就是時間電價,鼓勵民眾在用電尖峰節能。由於分時電價需搭配能記錄不同時段用電的智慧電表,林全也屢次找台電開會、希望協助台電「清除」各種路障。
NCC將開放頻譜專供公部門使用
針對智慧電表訊號傳輸問題,台電官員指出,目前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NCC)已初步同意將原本開放所有人使用的2.4G赫茲(GHz)的頻譜限縮只給公部門使用。台電目前將進一步爭取865赫茲的低頻頻道,以利訊號能傳得更遠。
即使解決頻譜問題,但礙於智慧電表尚無統一的通訊模組,萬一公開採購、恐讓不同廠商製造的電表有不同的傳訊規格,台電目前也仍得等工研院測試、調校出一統一規格。為了盡快讓時間電價上路,台電因此決定先使用少了通訊功能的智慧型電子式電表,記錄不同時段用電、再由人工抄表方式獲得資料。官員表示,未來有設計出統一通訊規格後,會再以外加方式裝設通訊零件,就能讓電子式電表「進化」成智慧電表。
加購20萬台電表 台電將花7億元
據了解,由於行政院盯得緊,台電預計今年底就要先為全台20萬用戶裝設智慧型電子式電表,初期將先鎖定每月用電度數破千的大用戶。即便先前已買好的8萬個電子式電表,因與未來規劃加裝通訊零件的機組規格不同,台電得另外購入20萬台新的電子式電表,若以一台電子式電表要價3500元來算,開銷將達7億元。
不敢貿然實施時間電價 因為政府最怕這件事…
時間電價不是省錢萬靈丹,如果用電習慣不改,電費恐怕更高。
台灣電力的備轉容量率在5月31日創下10年新低,為新政府上任後的三把火添了不少柴薪。經濟部除了祭出大戶需量競價、緊急購電等手段解危,行政院政務委員張景森也計畫全面落實一般用戶時間電價制,以削減尖峰用電。其實台電早在3月時就提出小家戶時間電價的構想,但能源局擔心一旦宣導不足導致民眾誤用,省不到電費,會埋怨政府,目前仍在審查、評估中。
用電大戶已採時間電價 尖峰負載仍大
時間電價是將每天分為離峰、半尖峰及尖峰3種時段,尖峰時段電價高、離峰電價低。透過區分不同時段的電價,希望引導用戶改變用電習慣、避免所有人都同時在尖峰時間用電。若能將用電尖峰「挪移」到離峰時段,中午及晚上的供電壓力就會變小,台電也不用一直苦惱要增加負載容量。
過去台電以為高壓用電大戶是抬升尖峰負載量的元兇,因此早已為這些用戶安裝智慧電表、採時間電價計費。但去年台電評估發現,即使高壓用戶已改在深夜、凌晨等離峰時間用電,尖峰負載仍大,低壓用戶用電量更佔整個尖峰時間負載用電量的51%。台電因此計畫推動住宅及小商家也適用的時間電價。
用電習慣不改 選用時間電價恐更花錢
時間電價的概念說來簡單,但對於要實際推動的台電、能源局來說則是傷透腦筋,原因之一便是選用時間電價並不全然等於電費打折。
能源局官員表示,常有人誤解時間電價是省錢方案,但事實上要真正省到電費,必須高價時段的用電,改在離峰、電價較低的時段用電才有可能。
若選用時間電價制後仍維持中午、晚上開冷氣或洗衣等習慣,電費可能不減反增。因此能源局得先想出簡單易懂的說明,讓民眾了解、試算究竟自家適不適用時間電價制、是否真的能省到,「不然民眾選錯了、又會怪政府。」
此外,如何引導民眾改變生活習慣,也是難題之一。「民眾選擇時間電價不見得是為了節能,而是自利比較多,」官員說,為了讓民眾覺得有利、且願意為了利益改變生活習慣,目前內部仍在調整尖離峰時段電價差距,希望提供足夠誘因讓民眾願意改變生活習慣,達成民眾省電費、台電不限電的雙贏局面。
強制高壓用戶採時間電價 花了10年
台電早在1979年就已針對大用戶推動時間電價,2003年起住宅、小商家如便利超商等用戶也可選用時間電價,截至去年底,全台已有12.2萬用戶使用時間電價,用電量涵蓋全國總用電量的66.5%。
官員指出,早年推動高壓用戶時間電價時,花了10年時間才從宣導改為強制,可見要改變用電行為並非短時間達成,政策推動同樣不應躁進。但他也說,現在開發電廠益發困難,但再生能源發展才剛起步,「大家拒絕電廠的同時,是否也願意先從個人做起、改變用電習慣呢?」
圖片說明:
時間電價用電時段分析 - 運用時間電價離峰用電相對費率較低之特質,針對某些特定產業店面或是某些用電型態之店家,即適合使用這種電價制度。
文章內容資料原始來源:
http://www.storm.mg/article/133662
http://www.storm.mg/article/1336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