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730 - 孕期或哺乳期脫疣
疣是令不少人感到困擾的一種皮膚問題,對愛美的女士來說格外礙眼,恨不得除之而後快,令肌膚回復平滑。近日有好些孕婦或剛生育的婦女來看診時指出,發覺自己在懷孕時或生產後,面上或其他身體部位忽然長出一些疣,或者原本生疣部位數量有所增加,她們擔心之後會越長越多,同時又憂慮脫...
AM730 - 孕期或哺乳期脫疣
疣是令不少人感到困擾的一種皮膚問題,對愛美的女士來說格外礙眼,恨不得除之而後快,令肌膚回復平滑。近日有好些孕婦或剛生育的婦女來看診時指出,發覺自己在懷孕時或生產後,面上或其他身體部位忽然長出一些疣,或者原本生疣部位數量有所增加,她們擔心之後會越長越多,同時又憂慮脫疣所使用的藥物或其他手段會傷害到胎兒,或在哺乳期間對嬰幼兒有不良影響,不知如何是好。
首先,我們來談談疣的的成因及治療方法。疣是一種人類乳頭病毒(HPV),是一種十分常見的病毒,當身體免疫力下降、身處環境衛生情況欠佳,便很容易經由接觸而受感染。疣的種類繁多,最常見的是扁平疣,主要長於臉、頸、前胸等位置。病毒潛伏身體後感染表皮細胞,在皮膚上形成有如芝麻般、與膚色接近、貌似閉口粉刺的小顆粒。長了疣的部位不痛不癢,有些扁平疣,尤其小孩的疣,若抵抗力充足,有時會在數個月至兩年間自動消失。不過,倘若在四至六個月後疣仍然未脫落,最好尋求醫生治理,以免患者在不知不覺間因摳抓感染部位而令疣病毒傳散至皮膚其他區域,越長越多。
醫學上,治療疣的方法主要分為塗抹外用藥物和手術/物理性治療兩種,兩者皆以破壞感染部位皮膚組織,從而令疣壞死脫落為宗旨。有些治療疣的外用藥物刺激性大,部分更不宜於妊娠期間使用,而且外塗藥物亦較難控制效果及徹底清除所有疣,故手術/物理性治療是較為理想的治療方法。手術/物理性治療主要有電灼、刮除術、冷凍療法和二氧化碳激光幾種方法,當中,二氧化碳激光和電灼都是現時治療臉上扁平疣的常用手段。
女性於懷孕中後期特別容易誘發扁平疣,由於疣有機會在哺乳期間由母親經接觸傳染給嬰兒,如準媽媽很擔心嬰兒受感染,可考慮在孕期後脫疣,而懷孕期間則建議避免接受激光治療,但有需要時,電灼也是一種孕期可用的脫疣方法。以激光或電灼脫疣前需要在患處塗抹麻醉藥膏,很多哺乳中的母親擔心藥物會影響嬰幼兒,而不敢去治理。事實上,醫生為孕婦及哺乳中的母親選用各類型藥物時有一定的準則。根據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指引,懷孕用藥分為A、B、C、D、和X五個安全等級:A級藥物對孕婦最安全,而B級藥物亦列入安全範圍內;C級和D級藥物則應避免使用,至於X級藥物對胎兒有危險性,更會造成胎兒異常。脫疣前一般使用含利多卡因 (lidocaine) 的麻醉藥膏或是針劑,這屬於B級藥物,在份量正確的設定下,在動物實驗中顯示這藥物對胎兒沒有危險性,雖欠決人類孕婦的大型實驗,但一般都屬於在孕婦身上可用的藥物。儘管如此,懷孕和授乳中的母親應先諮詢醫生意見,若沒有急切脫疣的需要,可留在完成餵母乳後才去除疣。
陳筠華醫生
香港中文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卡迪夫大學實用皮膚學碩士
倫敦瑪麗女王大學臨床皮膚學深造文憑
卡迪夫大學實用皮膚科深造文憑
香港中文大學內科醫學文憑
悉尼大學兒科文憑
#am730 #wartremoval #wartduringpregnancy #懷孕期脫疣 #drlisachan #陳筠華醫生
冷凍除疣劑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這是一個對抗病毒疣四個月的故事
之前曾在粉絲團提過好幾次,QDD去年接近聖誕節的時候,從學校被感染了病毒疣,手上長了一顆小小的像是水泡的東西。因為英國當時封城中,GP(家庭醫師)全面改成線上問診,那時候醫生跟我們建議兩種方式: 1. 不理它讓它自動痊癒。2. 自行去藥局買病毒疣的藥劑。
我們不可能選擇不理會它啊,很怕擴散到其他手指。於是我們帶著QDD到家裡附近的藥局先給藥劑師隔著玻璃確認過,他說這看起來是Warts(病毒疣),就開了適合兒童、藥效較弱的治疣液讓我們回家幫QDD塗。在那之後,我和DDC按照說明書指示,每晚會幫QDD上藥,然後每隔七天幫他磨掉一小層厚皮。
可是眼看日子一天一天過,他手上那顆疣依舊不見好轉,而且還愈長愈大顆。 直到前兩週英國恢復上課,我們每次把QDD送去幼兒園回到家之後,都會發現他手上的藥劑已經被洗掉(因為在學校會一直洗手),少了藥劑的保護,他又去玩沙阿、畫畫什麼的,突然有一天,他手上那顆病毒疣連帶旁邊的皮膚全部腫了起來!
我嚇死了,好怕會不會是發炎還是感染,或是根本不是疣而是皮膚病變?現階段家庭醫生又只能線上問診,無法對症下藥,所以我向朋友 唬媽在英國 問了幾個私人皮膚科醫生的資訊,立刻預約這週一到市中心的皮膚科診所看診。
昨天我們睽違三個多月,第一次搭地鐵來到倫敦市區,好空蕩的街道、好懷念的景色。醫生仔細檢查了QDD的手指,她說這顆看起來是典型的病毒疣,但是形狀有點unusual(不尋常)。既然我們使用了藥劑這麼久還沒效,她建議我們改用另一種方式,就是用duct tape(台灣應該叫做電火布或大力膠帶?)把QDD手指包裹住,如果膠布鬆脫就再換新的,三星期過後若不見好轉,可能就要全身麻醉把那顆疣開刀挖除。
這一趟私人診所諮詢,雖然沒有開藥也沒有冷凍治療然後£240約台幣一萬元噴飛,但至少給醫生親眼確認過無大礙就好。回到家後,我們依照醫生指示,把QDD的手指用duct tape貼起來,期待三週內他的手指可以擺脫這病毒疣的糾纏,我不想要他全身麻醉手術啊啊啊。
結果大家猜猜怎麼來著?! 晚上DDC幫兒子洗澡過後,打算拆下膠帶要換新的,突然發現
「QDD手指上那顆病毒疣不見了!!!」
是的,那顆病毒疣自己一整顆掉下來了。今早才看醫生、晚上就痊癒,這根本神醫吧!不過後來想想,應該是那顆病毒疣本身就快自行脫落了,只是duct tape加速了它的時程?但不論如何,總算解決了四個月來的心頭大患,我和DDC實在開心極了。
圖為QDD病毒疣掉下來後手指上那個大洞,可見原本有多大顆。 原本很想把那顆脫落的病毒疣照片傳上來的,但為了保護大家眼睛還是算了😂
#我跟DDC蹲在那邊研究掉下來的病毒疣研究好久
#大概只有做父母的才會如此瘋狂吧
冷凍除疣劑 在 黃千耀醫師-皮膚專科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手腳上突起的一點一點是雞眼 還是病毒疣?!】
夏天汗直流~你的腳上也有「凸起厚厚的角質」嗎~
你知道這有可能不一定就是 #雞眼 嗎?
.
#雞眼跟病毒疣哪不一樣?
雞眼發生主因為摩擦造成角質變厚,常見於手腳易摩擦的皮膚,如 #腳趾頭 #腳跟 #前腳掌
而病毒疣的根源是皮膚受到病毒感染出現凸起的粗糙顆粒,易傳染,會不規律出現在任何皮膚任何位置,根據位置位置不同亦有不同名稱,例如:尋常疣(手部、指甲周圍褐色的突起物)、足部疣(常見於腳底,角質較其他部位厚,惡化後走路即會疼痛)
.
#雞眼-治療&預防
雞眼常見治療就是使用酸類軟化角質,讓厚厚的角質剝落,但因為雞眼是一層層向上加厚的角質,若不找到根源原因,去除後仍會不斷再生。
其實由雞眼生層的位置可以大置出成因
腳底 👉 因鞋墊、走路習慣
腳側 👉 鞋子不合
腳趾縫 👉 腳步構造異常
.
預防雞眼復發就要避免長期穿過緊、壓迫到腳的鞋子,並且保持站立、走路時腳底重心平均,養期長期的好習慣才可跟雞眼說掰掰。
.
#病毒疣-治療&預防
常見病毒疣治療方法用-195.8度的液態氮將病毒急速冷凍破壞,施行1-2次直到病毒細胞完全被破壞;若是有生層較厚、嚴重的病毒疣則會配合角質溶解劑、雷射、電燒來進行治療。
.
預防病毒疣最直接方式就是 #增強抵抗力 ,增加身體的抗體能力就能夠阻擋病毒疣入侵!
.
不要看到疑似 #厚繭 就自己判定是不是雞眼,病毒疣易感染更需注意!
#黃千耀皮膚科 #皮膚專科 #皮膚問題 #病毒感染 #保健 #長繭 #角質增生
冷凍除疣劑 在 雪橇犬麥可噗優和緬因喬鈮喵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大家還記得去年麥可去做的冷凍療法除肉瘤嗎?
一直說要幫大家做一個詳細的紀錄,終於在麻麻整理手機相片時把完成的影片生出來給大家了!🤣
🙋♀️先說!我會帶麥可去處理肉瘤,並不是因為愛美!
而是因為這幾顆肉瘤常常被麥爺嚕破或是偷偷舔破😤
為了避免一直反覆發炎,所以選擇不用麻醉的冷凍治療!
認真說!大一點的肉瘤,一次的冷凍根本不會完全消除~
所以麥爺的肉瘤,我們做了3回合!
畢竟已經長出來的肉瘤底下可能還要根基在皮下,所以需要多次的冷凍,才能完整的消除肉瘤!
我們大約每隔3個月左右施作一次~
治療的時候,沒有上任何麻醉藥物(那是因為麥爺算乖!🤣),當然如果你的寶貝比較容易緊張害怕,可以請醫生先打一劑鎮定劑,讓整個治療過程能夠更順利!
提供影片給大家,希望給大家一些冷凍治療的資訊!
另外我把目前有這個冷凍治療的獸醫院資訊放在留言處!
有需要的朋友,記得先去給醫生評估唷~
#艾沛斯國際APEX #艾沛斯 #艾沛斯國際 #APEX
#CoolRenewal #クールリニューアル #冷凍治療法 #冷凍治療 #凍結療法
#肉瘤 #疣 #肉瘤專用
#免麻醉 #不需全身麻醉 #減少麻醉風險 #高齡寵物 #犬貓 #安心安全
#美國FDA認證 #CP值首選 #使用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