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冰山理論satir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冰山理論satir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冰山理論satir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冰山理論satir產品中有1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張賢Johnn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你指責我,我感受到你的受傷 你討好我,我看到你需要認可 你超理智,我體會你的脆弱和害怕 你打岔,我懂得你如此渴望被看到 -Viginia Satir 在關係中經歷衝突時,就會浮現Satir 的這段話 行為的背後隱含著的是更多的期盼,當能夠看出真實的動機時,才能形成有效的溝通,彼此...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POPA Chann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教養路上,不少父母都說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就已經足夠,但實際上父母的慾望又豈止於此,「專心啲做功課啦!」、「見到親戚你要叫人先得架嘛!」、「點解你講野咁無規矩的唧!?」、「上台朗誦都驚?唔好咁細膽啦」……家長每個要求其實都反映著他們對孩子的期望,有時連自己都未必察覺,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潛藏的期望,有可...

冰山理論satir 在 Evelyn ? 愛看書,更愛買書 ✨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0:59:23

📖《薩提爾的自我覺察練習》 你有多了解你自己呢? 本書作者陳茂雄曾經是大公司的高階主管,後來轉型擔任企業教練。這本書他將會以薩提爾模式(The Satir Model)為基礎,以大量生活化的案例讓我們輕鬆學習到如何認識自己,學習自我覺察。 提到薩提爾女士很多人都會想到有名的“冰山理論 (Ice...

冰山理論satir 在 鄧善庭|發瘋心理師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6:43:57

我們都是座冰山,海平面看到的不過是表層,驅使你飄動的是海平面下看不到的厚厚冰層🧊 - 上一篇介紹了Satir的人際溝通姿態,這次跟大家聊聊Satir所提之冰山概念吧! 我認為這很適合用來作為練習自我探索的概念,冰山理論是將人的內、外在,分成水面上和水面下兩部份。 水面上的是行為,水面下則可分成應對方...

  • 冰山理論satir 在 張賢Johnny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12 12:00:48
    有 194 人按讚

    當我內心足夠強大
    你指責我,我感受到你的受傷
    你討好我,我看到你需要認可
    你超理智,我體會你的脆弱和害怕
    你打岔,我懂得你如此渴望被看到
    -Viginia Satir

    在關係中經歷衝突時,就會浮現Satir 的這段話
    行為的背後隱含著的是更多的期盼,當能夠看出真實的動機時,才能形成有效的溝通,彼此才得以達到「真實接觸」

    謝謝薩提爾讓我減少與女子起衝突的時刻

    #薩提爾#冰山理論

  • 冰山理論satir 在 你的 • 我的小王子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9-06 11:12:40
    有 37 人按讚

    📖精神食糧📖

    維琴妮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
    是美國家族治療的大師
    也是家族治療的先驅

    她的冰山理論和對話技巧
    在教養上能夠給我們很多啟發
    對話練習更是超級實用!!!
    有興趣的再請自己上網搜尋或閱讀相關書籍📚

    今天主要想分享她的詩作
    最近常常被3歲Laurence搞到差點斷線
    喔不!事實上是已經理智線全斷好幾回🤦🏻‍♀️
    所以想起Satir的這首詩
    好讓自己暫停⏸️好好冷靜
    趕快梳理好自己的情緒
    再跟孩子好好談談
    願這首美美的詩
    能夠即時+及時拯救快要斷線的爸媽們🤣😂
    —————————————————
    《我的目標/Goals for me》
    文/Virginia Satir

    I want to love you without clutching;
    我想愛你而不抓住你
    appreciate you without judging;
    欣賞你而不批判你
    join you without invading;
    參與你而不會冒犯你
    invite you without demanding;
    邀請你而不必強求你
    leave you without guilt;
    離開你而不覺歉疚
    criticize you without blaming;
    批評你但並非責備你
    and help you without insulting.
    並且幫助你而不羞辱你
    If I can have the same from you,
    如果我也從你得到相同的
    then we can truly met
    那麼我們的相會就是真誠的
    and enrich each other.
    而且能彼此潤澤
    —————————————————

    《如果你愛我 》

    請你愛我之前先愛你自己
    愛我的同時也愛著你自己
    你若不愛你自己
    你便無法來愛我
    這是愛的法則

    因為
    你不可能給出
    你沒有的東西
    你的愛
    只能經由你而流向我
    若你是乾涸的
    我便不能被你滋養
    若因滋養我而乾涸你
    本質上無法成立

    因為
    剝削你並不能讓我得到滋養
    把你碗裡的飯倒進我的碗裡
    看著你拿著空碗去乞討
    並不能讓我受到滋養
    犧牲你自己來滿足我的需要
    那並不能讓我幸福快樂

    那就像
    你給我戴上王冠
    卻將它嵌進我的肉裡
    疼痛我的靈魂
    宣稱自我犧牲是偉大的
    那是一個古老的謊言

    你貶低自己
    並不能使我高貴
    我只能從你那裡學到「我不值得」
    自我犧牲裡沒有滋養
    有的是期待、壓力和負擔
    若我沒有符合你的期望
    我從你那裡拿來的
    便不再是營養
    而是毒藥
    它制造了內疚、怨恨
    甚至仇恨

    我願你的愛像陽光
    我感受到溫暖、自在、豐盛喜悅
    請愛你自己吧
    在愛他人之前先愛自己

    愛自己不是自私
    犧牲自己並不是愛的表達方式
    愛的源頭就在那裡
    除非你讓自己成為管道
    不然愛不能經由你而流向我
    你若連接
    愛會滋養你我雙方
    你若斷開連接
    愛便不能經由你而流向我
    你的愛便不是真愛
    而是自我犧牲
    那不是我想要的

    愛自己,是生命的法則
    除非愛自己
    你不可能滋養到別人
    我願意看到充滿愛和滋養的你
    而不是自我犧牲的你
    因為,我也愛你

    我愛你
    必先愛我自己
    否則,我無法愛你
    而你,亦當如此

    生命的本質是生生不息的流動
    生命如此
    愛如此
    請藉此機會好好愛自己
    —————————————————
    第二首詩查詢不到原文
    不確定是否真為Satir的著作
    但是它實在是很棒的提醒
    特別是對常常忙著一家老小
    卻忘了照顧自己的全職媽媽們😭
    願這首詩能喚醒妳
    請記得先愛自己
    才能讓自己充滿愛的力量❤️
    真實的愛是心甘樂意
    愈給出去愈喜樂
    而不是全然犧牲
    愈給自我愈浩劫愈渺小

    祝福妳我在育兒路上彼此相伴
    即使常常跌倒受傷
    也總有重新再來的勇氣💪

    #你的我的小王子
    #Laurencemylittlrprince3y3m
    #Lucusmylittleprince1y3m
    #Alanamylittleprincess2m
    #育兒路上不孤單有你有妳有我
    #斷線是日常記得接回就好
    #重來的勇氣
    #和孩子們一起再次長大

  • 冰山理論satir 在 林伟贤老师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1-09 07:22:43
    有 9 人按讚


    《偉賢老師和您一起複習M&Y》冰山理論奠基者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 1916-1988) 是世界知名的美國心理治療師,也是家族治療的先驅,曾被美國《人類行為雜誌,Human Behavior》譽為「每個人的家庭治療大師」。

    薩提爾相信每個人本身就是一個奇蹟,不僅不斷地在演變、成長,而且永遠有接受嶄新事物的能力。
    她認為「問題的本身不是問題,如何面對問題才是問題」。

    薩提爾模式常藉由冰山理論(Iceberg Theory)的隱喻來披露人類行為的內在經驗與外在歷程因不一致而引起的種種困頓。人類對外在的應對方式(外在行為)就像我們看見冰山露在水平面以上的部分,這些看得見的冰山其實只是整個冰山的八分之一,(另有說法水面上是十分之一,即10%)另外的八分之七在水平面以下代表著人類心理內在的感受、觀點、期待、渴望及自我。

    水平面上的行為,及水平面以下(應對態度、處事立場)是若隱若現的。因此,要瞭解一個人,不能單看他所表現出來的行為來決定,必須更深層的去瞭解他的內在想法是甚麼?

    薩提爾永遠正向看待自己的一切,她認為每個人絕對沒有零價值,一切存在都是有意義的,所以薩提爾對於「改變」的觀點不是要矯治(correction),而是轉化(transformation),她認為如果我們要求矯治,是把不好的行為特質拿掉,以好的行為取代之,而轉化的概念是沒有價值對立的判斷,任何行為特質本身是沒有好和壞,是受到內在信念和態度影響的結果!

    在Money&You課程中學習DISC的原因也是在此,藉由我們可以觀察到個人外在行為的四種不同特質,去瞭解到每個人內在的信念與態度;人之所欲、施之於人,做出最有價值的溝通!加油!(5-10)

  • 冰山理論satir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7-04-12 08:31:21

    在教養路上,不少父母都說只要孩子健康快樂就已經足夠,但實際上父母的慾望又豈止於此,「專心啲做功課啦!」、「見到親戚你要叫人先得架嘛!」、「點解你講野咁無規矩的唧!?」、「上台朗誦都驚?唔好咁細膽啦」……家長每個要求其實都反映著他們對孩子的期望,有時連自己都未必察覺,但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潛藏的期望,有可能會令我們看不到子女最真實的一面?

    參考資料

    Satir V; Gomori M; Banmen J; Gerber JS (1991). The Satir model: family therapy and beyond. Palo Alto, CA: Science and Behavior Books.

  • 冰山理論satir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08-03 09:17:52

    早前我們用上整整一集去解釋體罰的害處。無非都是想讓大家知道,即使打可以即時制止孩子的不良行為,但效果短暫,而且此舉無異就等於教導孩子只要心有不滿,就可以傷害比較弱小的人。既然「動手」不行,那麼「動口」應該可以了吧?

    參考資料

    Ginott, H. (2003) Revised by Ginott, A. and Goddard, W. Between parent and child: The bestselling classic that revolutionized parent-child communication. Three Rivers PR.

    Dreikurs, R. and Scoltz, V. (1991). Children: The Challenge: The classic work on improving parent-child relations- Intelligent, Humane & Eminently Practical, Plume.

    Kohn, A. (2006). Unconditional Parenting:Moving from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to Love and Reason,Atria Books

    Faber, A. and Mazlish, E. (1999). How to talk so kids will listen & listen so kids will talk.Harper Penennial.

  • 冰山理論satir 在 POPA Channel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6-07-20 09:17:42

    之前我們討論過體罰帶來的傷害,引來坊間很大迴響。有人說:「我講過道理,氹又氹過,罰又罰過,但小朋友都係唔聽話,可以點?」所以今集跟大家分享實戰方法。

    但在討論之前,或許我們應該先想想為何父母會要求子女「聽話」?「聽話」是不是不經思考的絕對服從?每次小朋友表現頑劣,我們除了輕易的給他們貼上「曳」的標籤以外,有沒有想過「為甚麼」?這些負面行為的背後,其實正在傳達甚麼訊息?

    參考資料

    Kohn, A. (2006). Unconditional Parenting: Moving from Rewards and Punishments to Love and Reason, Atria Books

    Dreikurs, R. and Scoltz, V. (1991). Children: The Challenge: The classic work on improving parent-child relations- Intelligent, Humane & Eminently Practical, Plume.

    Satir V; Gomori M; Banmen J; Gerber JS (1991). The Satir model: family therapy and beyond. Palo Alto, CA: Science and Behavior Books.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