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冰山理論誰提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冰山理論誰提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冰山理論誰提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冰山理論誰提出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們的下一代和美國pk科技,能贏在起跑線上嗎? 分享一篇我的好朋友談教育的文章,作者郝景芳是大陸知名新銳科幻作家、教育企業「童行學院」的聯合創始人,比較東西方在兒童基礎教育思維上的差異,探討我們的下一代需要什麼、而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 文章轉載自郝景芳的微信公眾號:晴媽說(id:qingmash...

  • 冰山理論誰提出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26 09:36:59
    有 885 人按讚

    我們的下一代和美國pk科技,能贏在起跑線上嗎?

    分享一篇我的好朋友談教育的文章,作者郝景芳是大陸知名新銳科幻作家、教育企業「童行學院」的聯合創始人,比較東西方在兒童基礎教育思維上的差異,探討我們的下一代需要什麼、而我們能為他們做什麼?

    文章轉載自郝景芳的微信公眾號:晴媽說(id:qingmashuo),已獲作者轉載授權。

    前一段時間,有一所學校招生的新聞悄無聲息佔據了很多關注教育的人目光C位,紛紛議論:如果是你,會送孩子去這所驚世駭俗的學校嗎?

    ▎從一所學校引發的討論

    這是一所什麼樣的學校呢?原來是矽谷鋼鐵俠 Elon Musk 埃隆.馬斯克給自己孩子建立的私人小學,現在對外公開招生了。

    消息一經發出,瞬間擠破頭。加州有1000個以上家庭遞交了申請。 (注意!這只是本校Ad Astra的分校Astra Nova,雖然課程和模式照搬了本校,但畢竟只是子品牌,就已經如此轟動了。)為什麼?

    我們先來看一下這所學校入學考什麼:

    試題一:首次殖民火星任務需要一位隊長。以下為六位候選人自評及他評的創造力、合作力、尋找資源力、定力、學習力、體力、意志力,七個方面的數值。

    1.1 請問哪位候選人最適合擔任隊長來完成以下任務:

    “存活並在火星建立基地,在兩年後返回地球。”

    1.2 如果任務變成以下,誰又更適合:

    “存活並在火星建立基地,使用火星的資源建立能源工廠。永久待在火星並等待三年後第二批殖民者。”

    1.3 我們是否應該派人去殖民火星?為什麼?

    試題二是一款自創的策略桌遊,讓孩子跟對手對戰二十次,摸清桌遊規律,並尋找出最佳策略。

    哇哦,這樣的入學測試題,是不是耳目一新呢?你家小朋友會如何回答呢?

    馬斯克原本建立的Ad Astra學校,只是給他的SpaceX員工家的少量小朋友辦的”子弟校“,也算是承襲了我們社會主義祖國”企業辦校“的優良傳統,有著濃濃的SpaceX企業風。那麼這所學校日常如何教學呢?

    Ad Astra的學生:
    - 不分年級:8-14歲的孩子一起上課
    - 側重科技:學習的科目主要是編程、AI、倫理和工程
    - 練習創業:每人都會建一家虛擬公司,使用學校的虛擬貨幣進行創業和交易
    - 接受複雜性挑戰:模擬、案例研究、製造和設計項目、Astra Nova開發的實驗室和企業合作夥伴;學生被複雜性和解決未知問題的能力所吸引。
    - 每年更新:每年根據學生和每個項目、實驗室、討論或戰略計劃的經驗教訓來重新設計。
    - 讓孩子們喜歡上學:如果學生被認真對待,他們的時間被充分利用,會怎麼樣呢?

    哈哈,就是赤裸裸地培養科技創業企業家啊!說不准其中就有SpaceX的繼承人,或是下一代矽谷獨角獸公司創始人。

    很想了解一下,這樣直奔主題、前沿酷炫、自由創新、前途未卜、不走尋常路、偏科嚴重的學校,如果是你,會給孩子報名嗎?

    ▎從科技之爭引發的思考

    Ad Astra對科技的重視,讓我們想到近期另一​​個持續火爆的話題:中國大陸的科技和西方發達國家之間到底有多大差距?

    我們都知道,自從去年華為被美國針對性封鎖以來,中國科技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敵人像窮凶極惡的野狼一樣圍追堵截,而我們在關鍵性技術——尤其是芯片上——受到了極大掣肘。美國進入了麥卡錫主義,對所有與科研有關的華人採取排擠和封鎖政策。這讓人議論紛紛、憂心忡忡、怒氣沖衝。

    這引發了很多討論:大陸和發達國家的科技差距,最主要的來源是什麼?

    對這個問題,我曾經寫過兩篇文章,從資金投入、資金結構、產業結構角度進行了分析:《創新中國仍然缺失的必要環節》和《特朗普貿易戰,為什麼是個教育問題》,在此不多展開。

    在此只想分析一種說法:“中國科研起步晚、投入少,暫時落後很正常,只要持續花錢投入,假以時日,一定能全方位超越歐美髮達國家。”

    這種說法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深入分析就會發現問題:如果認為中國20年後科研水平將全方位超越歐美發達國家,那就意味著,20年後,中國的科研主力軍實力水平要全面超越於歐美髮達國家科研主力軍之上,進一步推論,這就意味著,今天10歲的中國孩子,未來的科研能力要全面超越於今天10歲的歐美孩子。

    是這樣嗎?我們的少年真能贏在科研的起跑線上嗎?

    我向大家推荐一本書:《Cycles of Invention and Discovery——Rethinking the Endless Frontier》,是一本深入回顧科學和科技創新的研究,有不少紮實的工作和洞見(尤其推薦其中講貝爾實驗室的部分)。

    這本書裡詳細回顧了現代半導體和通信工業的發展歷程,其中重大的成果節點包括:
    - 1956年諾貝爾獎(1947/48年成果):晶體管的發現/發明;
    - 1964年諾貝爾獎(1954/58年成果):量子電子學的發展引發激光的發現/發明;
    - 1985年諾貝爾獎(1980年成果):量子霍爾效應的發現;
    - 1998年諾貝爾獎(1982年成果):帶有分數電荷的新型量子流體的發現;
    - 2000年諾貝爾獎(1957/63/70年成果):半導體異質結構的發明;
    - 2009年諾貝爾獎(1966年成果):光纖波導的發明;

    可以看得出來,這裡面有兩個非常明顯的現象:
    1)發達的信息工業背後,是強大的基礎研究作為水下冰山;
    2)發現和發明往往先於工業應用很多年。

    晶體管的發現/發明(1948年)先於英特爾公司成立20年(1968年),更早於286芯片上市(80年代)。再往前追溯,晶體管的前身電子管,是1884年的想法,1904年的專利。是100多年持續不間斷的強大的基礎研究才導向今天發達的工業應用。那是什麼力量帶來了這樣強大的基礎研究?

    基礎研究不同於應用研究。應用研究通常是把所有能獲取的科學成果整合在一起。結果是可控的、時間是可控的、成本是可控的、方向是可控的。但是基礎研究不是這樣。基礎研究方向是完全不確定的,它的目標就是發現和理解,是向未知前行。站在歷史節點上,我們會發現:

    半導體的發現不是為了電腦,是法拉第發現了異常電阻現象;電磁波的發現不是為了手機,是麥克斯韋從數學上整合電現象和磁現象;流體力學方程不是為了飛機,是伯努利為了解釋水流速不同的現象;激光的預言不是為了光纖和武器,是愛因斯坦發現的光電效應和量子力學能級理論的推演。

    所有這些帶來劃時代改變的重大發現,都是為了解釋自然現象、探索基本規律,背後是抽象思想帶來的快感,是科學家對自然不斷追問的樂趣。

    ▎教育系統需要作出的改革和困難

    從前面的梳理我們可以看到,真正劃時代的重大發現,都是去解決未知問題。但是我們目前的教育,讓學生練習的都是“解決已知答案的問題”,而不是“解決未知答案的問題”。我們練就了孩子們猜測出題人心思的能力,但是真正面對複雜未知的自然,該如何思考和探索,孩子們是毫無概念的。

    真正好的基礎教育,是讓孩子學習探索未知問題。這種教育需要教孩子的是探索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直接記住答案。

    馬斯克在接受采訪時說過,如果你想教別人如何使用引擎,你應該把引擎給他們,讓他們自己動手拆卸,而不是簡單地在教科書上閱讀螺絲刀和汽車的知識。如果一個孩子把引擎拆開,他們會明白所有的部分是如何一起工作的,他們會明白整體,而不是部分。

    我們的傳統教育是告訴孩子電磁感應定律是什麼,然後讓孩子通過左右手定則做練習題,而真正培養創新者的教育,應該反過來:讓孩子理解法拉第到底在探索什麼問題,他觀察到什麼,他是怎樣想問題的,是怎樣提出理論猜想,怎樣做實驗驗證,遇到什麼挫折,又是怎樣找到答案,最後得出電磁感應定律。

    也就是說,傳統教育是從知識出發,培養創新者的教育是從探索出發,讓知識作為結果。

    我們有多少課堂帶孩子了解過科學定律的發現過程?我們有多少學生知道,胡克是為什麼研究彈簧?伽利略是為什麼研究慣性?如果不知道科學探索背後的思維邏輯,就很難做出未來的創新。可是引領孩子探索知識的發現過程太花時間了,沒有哪個課堂有這樣的耐心。

    對比中美教育創新,會發現,我們的基礎教育改革實在是太慢了、太難了,不要說一所像Ad Astra這樣顛覆式創新的學校,就連做一些教材和教學法方面的改革,都舉步維艱。

    制度政策先不說,人才培養方面,能夠做“以問題為引導”“探究式教學”設計的老師就十分稀缺;考核方式方面,目前之所以只強調應試,是因為其他教學方式缺乏統一評價標準,給舞弊開了口子;教育出路方面,現在仍然只有高考一條路能導向好的職場發展,缺乏和新興職場發展的鏈接;社會環境方面,現在整個大環境都急功近利,讓父母也充滿焦慮。這些方面都讓真正開創性的教育探索困難重重。

    ▎致力培養下個時代的革新者

    我之所以創辦童行學院,就是希望在中國也能做一些面向下個時代培養創新者的事情。辦學校不容易,我們就辦課外學校。

    童行學院採取線上課的方式,給孩子項目制的實踐機會,培養孩子知識、視野、思維,並讓孩子感受並學習科學、人文、藝術背後的思維方法。童行學院的所有課程和引導理念,都是以問題為出發,問題驅動的學習。我們在時空之旅課程裡,帶孩子探訪科學家,回到科學發現的現場,跟科學家一起發現知識。這種“問題驅動——激發好奇——引導思考——培養思維——學習知識”的教學思路,是一種從根本出發的教學方式。

    在童行學院的“火星探索”項目制學習營中,有一個環節是讓孩子探索“如何讓火星車減速,安全抵達火星”。我們讓孩子準備一個煮雞蛋,用生活中各種能想到的材料,想辦法讓煮雞蛋從高空中落下而不摔碎。孩子通過動手,再和老師討論,會真正理解火星探索過程中的挑戰,也會對重力/空氣阻力/緩衝等等物理概念充滿好奇,熱情發問。

    我們希望有更多同路人參與,我們會積極尋找志同道合的合作者,也希望更多家庭和孩子加入我們。

  • 冰山理論誰提出 在 口羊太太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3-05 20:00:43
    有 295 人按讚

    「這是我蓋的房子你不可以過來!」

    唯可好像沒聽到似的,
    開懷笑著再次推倒了喬伊做的枕頭屋,
    喬伊一邊大叫一邊繼續疊他的房子,
    沒想到唯可推出了樂趣,準備再次出手,
    喬伊眼看房子又要被推倒,
    朝著唯可大吼,唯可也不敢示弱地吼回去,
    接著喬伊伸出雙手一推,唯可跌坐在床上,
    然後哭著跑來找我。

    過程我都在一旁看著也觀察,
    想到這幾週開始上的非暴力溝通線上讀書會,
    決定帶入非暴力溝通在這次的事件當中。

    #觀察而非評論

    「我看到喬伊在蓋房子,結果唯可過去推倒,看到喬伊皺眉,但是唯可在笑。後面喬伊又蓋好了房子,唯可靠近時,我聽到你們很大聲的說話,接著看到喬伊推了唯可,唯可跌倒後哭了,是這樣嗎?」我詢問。
    唯可點點頭。
    「因為我不要他推我蓋的房子,我蓋得很辛苦!」喬伊不甘示弱地說。

    #感受而非想法

    「我知道了,你不希望他推你蓋的房子是嗎?當你看到他推你蓋的房子,你有什麼感覺?」
    「很生氣!」喬伊嘟著嘴說。
    「剛剛聽到你很大聲的說話,也推了唯可,你那時是什麼感覺呢?」
    「很生氣!」
    「還有其他感受嗎?像是緊張、或是難過之類的?」
    「很緊張,怕他又推,房子倒了很難過。」
    「我知道了,謝謝你告訴我你的感受。」

    接著我轉頭問唯可,
    「當喬伊對你說話很大聲,又推了你,你有什麼感覺呢?」
    「難過」唯可用他有限的詞彙告訴了我他的感覺。
    「你感到難過是嗎?不喜歡也不舒服是嗎?」
    唯可點點頭。

    #需要而非想要

    「所以喬伊你的需求是唯可不要推倒房子是嗎?」
    喬伊點點頭。
    「你們覺得有需要告訴對方你們的感覺,以及你們的需求是什麼嗎?」
    孩子們點點頭。

    #請求而非要求

    「喬伊,你剛剛說話好大聲還有推我,我覺得很難過,不舒服也不喜歡,我希望你能小小聲說話,不要推。」
    「唯可,你推倒我辛苦蓋的房子,我覺得很生氣也很難過,我希望你不要再推倒我蓋的房子。」
    我帶著孩子們向對方說一次。

    結果當喬伊說完,唯可哭著搖手,指著喬伊的房子說「推!」
    「你想推是嗎?不過那是喬伊辛苦蓋的,他不希望房子被推倒。」
    唯可繼續哭鬧喊著「推!推!」
    「你喜歡推是嗎?所以你有「推」的需求嗎?」我詢問。
    唯可停了下來,看著我點頭。
    「那我們一起想想看,還有什麼東西可以推好嗎?」
    「積木可以推,娃娃也可以推!」喬伊向唯可提出建議。
    唯可不說話,安靜地看著我們想著。

    「不然,你推倒我好了,在床上媽媽可以給你推,唯可你覺得呢?」我靈機一動提出想法。
    唯可笑了,點點頭朝我撲過來。
    之後,喬伊繼續蓋著他的枕頭屋,唯可則是和我玩推倒的遊戲(他輕輕推我,我誇張的向後倒,他再撲在我身上一起抱抱)
    後面喬伊主動邀請唯可進去他的房子裡,
    也在旁邊排了一排的娃娃邀請唯可推倒,
    唯可開心地推倒了娃娃,小心翼翼地進入房子,沒有推倒房子。

    -

    因著非暴力溝通,我們開始進入一個沒有對錯的世界。
    許多時候,問題的產生是因為 #需求沒有被滿足
    過去學習薩提爾的冰山理論,
    以及PET父母效能訓練中的我訊息,
    直到最近好好認識並學習非暴力溝通,
    才驚覺,過去許多時候,
    我所認為的「好好溝通」都是在「暴力溝通」,
    不知不覺對事件做了道德判斷,
    不知不覺在話中評論了對方,
    當對方感覺到被批評,就會產生防衛以及抗拒的心理,
    以至於心門關上,
    很難僘開心來對話(產生戰呆逃的反應)
    #釋放善意 #戴上好奇的眼鏡
    #不做道德判斷 #沒有絕對的誰對誰錯

    從一開始先對自己練習非暴力溝通,
    到這兩週使用非暴力溝通與身旁的人互動,
    發覺不管與自己或與他人的關係都有所成長,
    因為更清楚了自己和對方的感受及需要,
    也因著不斷做內在與外在確認的動作,
    適時提出請求以滿足需求,
    所以內心都能處於一個平靜及滿足的狀態。

    當然偶爾還是會太直覺的反應落入暴力溝通中😅
    但我願意繼續努力練習,
    直到內化為新的習慣並且能自然反應為止。

    #不容易但值得努力 #非暴力溝通 #引導而非教導

  • 冰山理論誰提出 在 陳星合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7-11 10:17:54
    有 18 人按讚


    為何有些人一下子就變成麻吉?
    有些人認識一輩子,卻無法推心置腹?
    原來關鍵在「認識初期」是否有製造「高峰經驗」!

    本周日7/14(日)台北場新書分享會,將以《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中的「高峰經驗」、「共振效應」、「依附效應」、「心理防衛機轉」、「蝴蝶效應」與職場實例,講解現在最火紅的「人脈學」,分享如何讓彼此「內在小孩手牽手」的方法!歡迎大家報名來鬧熱喔!

    跟對的人同登高峰吧!--高峰經驗

    「加油!加油!」你喊得聲嘶力竭,然後一道黑影衝過終點線,你衝過去,接住他,讓他癱在你的肩膀上,你在他耳邊哭喊著:「第一名,第一名,我們大隊接力第一名。」或者,沒有任何名次,你仍然狠狠抱著他:「你是世界上最快的最後一名!」

    爾後,你只要身邊有他,心就滿滿的;即使過了50年,他再看到你,也仍然可以開心地笑得像個孩子。你們都忘了,是高一那年運動會的高溫,快速將你們融在一起。事實上,你們才認識一個多月,但已相信可以共患難,一輩子。

    我們每個人生命中,都有類似的朋友,才認識很短的時間,就成為終生的知己。弔詭的是,好多共事十幾年的同事,心理的距離,永遠是跨不過的天塹。

    很奇怪,也很科學。「咫尺天涯」與「天涯咫尺」的差異就在於,你們是否有共同的情感「高峰經驗」(peak experience)。

    以「需求層次理論」知名的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曾提出「高峰經驗」的概念。馬斯洛形容那是一種短暫的圓滿、幸福、興奮、充實、忘我的心靈狀態。共同體驗「高峰經驗」的夥伴,會暫時脫離小我,剎那融入大愛、完整的一體感,以後這些夥伴相聚時,會重複無比的喜悅。

    以前當導師時,我會善用「高峰經驗」來帶班。在高一的運動會,一起揮動班旗,一起為班上的選手喊到燒聲。當一群人為了共同的榮耀,一起登上情感的高峰後,友誼的高溫就再也降不下來。

    馬斯洛說得好,經歷過「高峰經驗」的人,人格會明顯的正向轉化。所以運動會後,我會發覺:「這是一個用激情當黏劑,團結、好帶的班了!」

    然而,曾經自以為是老鳥了,在運動會時未帶學生全心投入,之後發覺,辦再多活動都沒用,整個班級還是一盤散沙。

    終於領悟,要製造「高峰經驗」,最好在認識的初期。

    過了不惑之年後,遇到許多人之大者,發覺他們都像馬斯洛形容的「自我實現者」:他們自發、有道德感、有幽默感與創造力,而且重視目的而非手段。這些人的俠心義膽深深吸引我,所以我開始善用「高峰經驗」,在認識初期,就毫不保留地釋放自己的光和熱。往往回他們一句話:「這是好事,一句話,我幫到底。」沒多久,對方就把我當成推心置腹的知己。

    往往在很多年後,他們回憶時,才會納悶道:「好奇怪,我們好像一下子就變成好朋友了。」

    這幾年,常常被濃濃的幸福感圍繞,然後對老婆傻笑:「我好幸運,我有一堆很厲害的朋友,他們都對我好好。」

    老婆也會笑著回答我:「因為你對他們也很好啊!」

    原來幸福就這麼簡單,去找到對的人,然後用你的熱情與純真,快速帶他衝到一座高峰,一起坐下傲視寰宇,感受到人我界線消失、天地一體、無時間感的狂喜。然後,視界越過岡巒疊嶂,世間白雲不再蔽日。你的人生,再也沒有低谷了!

    ----------------------------------------------
    蔡淇華2019最新著作
    《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
    本周日7/14(日)台北場新書分享會 歡迎大家喔!

    明天7/7博客來全館有折扣喔

    博客來: https://reurl.cc/Yrn44

    金石堂: https://reurl.cc/2kG5v

    天下文化: https://reurl.cc/e428Q

    電子書獨家預購:
    Readmoo:

    https://reurl.cc/YrZZO 

    「終於有一本書,以心理學為圓心、以成長為半徑、畫出完美的青春之圓。讓人生地圖有了座標軸。」──歐陽立中(SUPER教師.作家)

      「期待每個世代,都能在這本書中找到你相信的價值,成為生命系統中的新參數。此後經年,會有一個魔幻瞬間,在你身上爆發正向效應。」──蔡淇華

      戍守教育現場近三十載的蔡淇華,以文字呼喊,傳承他所信仰的核心價值,為新世代尋找突破困境的解答。

      他深信,好的價值若得不到傳承,一個世代就能消失;
      他期待,將價值轉為信仰,再從實踐的信仰中,活出力量。

      40篇文章,涵蓋50種心理、教育、社會、生物、物理、管理……等經典理論,並以真實生命故事闡述佐證,爬梳自我、友誼、學習、愛情、夢想等人生奧祕。
    📣 蔡淇華《青春正效應》

    新書分享會活動 看這裡:
    ▶台北場
    時間:7/14(日) 14:00-16:00(13:30開放入場)
    地點:國家圖書館文教區 國際會議廳(台北市中山南路20號3樓)
    立即報名:

    https://reurl.cc/YrnOl

    ---
    ▶高雄場
    時間:7/27(六) 14:00-16:00(13:30開放入場)
    地點: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 際會聽(高雄市前鎮區新光路61號7樓)
    立即報名:

    https://reurl.cc/KnvAM
    ---
    ▶台中場
    時間:8/3 (六) 14:30-16:30(14:00開放入場)
    地點:東海大學銘賢堂(台中市西屯區台灣大道四段1727號)
    ※台中場活動場地在校園內,不開放汽機車入校。請搭乘大眾交通工具前往,或將車停在校園外。
    立即報名:

    https://reurl.cc/GRlmG
    ---
    活動說明:
    1.活動免費報名,現場座位有限、不劃位,請盡早報名、入場。
    2.會後蔡淇華老師將保留時間為讀者簽書。

    目錄
    推薦序 別說道理——或,更高明的說道理/歐陽立中(作家‧教師)
    學生喝采 青春教戰手冊/陳冠華(桃園高中學生)
    作者序 啟動生命的正向系統

    一、原力覺醒
    1. 暗示效應:強大的正向與負向力量

    2. 能量不滅定律:當個「原力覺醒」的天行者

    3. 冰山理論:快樂是「如實的內外一致」

    4. 心理防衛機轉:「我們」比「我」大

    5. 中度干擾假說:「微不幸」是「小確幸」

    6. 成本效益:精算人生成本

    7. 馬太效應:組合「弱勢強項」成為「超級強項」

    8. 腦內啡效應:運動是送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9. 踢貓/踢狗效應:暴力可能會被模仿,甚至遺傳

    10. 生死驅力:我們與毀滅的距離

    二、醞釀化境
    11. 化境效應:喬丹的致勝之道

    12. 阿基米德與醞釀效應:靈感來自責任感

    13. 選擇的悖論:限制,讓你更自由

    14. 騙子症候群:裝久了,就變成真的

    15. 目標設定理論:「有點難又不會太難」最容易成功

    16. 環境效應:宰控你的意志力

    17. 大魚小池效應:當小池裡的大魚,更有動機

    18. 推桿效應:Never Up Never In

    19. 半途效應:放棄者永不成功!

    20. 比倫定律:積小敗為大勝

    三、高峰共振

    21. 共振效應:選擇朋友,就是選擇擺動的方向

    22. 高峰經驗:跟對的人同登高峰吧!

    23. 依附效應:當彼此柔軟的依附

    24. 刺蝟效應:叔本華尋覓的刺蝟

    25. 吸引力法則:給最多的人,拿走了全部

    26. 三明治法則:用兩片讚美,夾一片批評

    27. 螃蟹效應:爬出桶子,橫著走!

    28. 黑羊效應:誰都可能突然成為被霸凌的「黑羊」

    29. 同溫層效應:誰是該被獵殺的巫師?

    30. 僕人領導:因為小,所以大

    四、醒著做夢

    31. 外溢效應/邊際效應:不僅做了又做完,而且做對又做好

    32. 「月暈效應」與「破窗效應」:當人人追捧的「百靈油」吧!

    33. 蔡格尼效應:用筆記本「醒著做夢」

    34. 知識轉換率:用「知識轉換率」戰勝「遺忘曲線」

    35. 鍛鍊潛意識的冥想法:成功,可以「擴增實境」

    36. 序列位置效應:善始,也要善終

    37. 蝴蝶效應:你感覺到蝶翼搧動的風嗎?

    38. 系統動力學:每一刻都輸入愛的參數

    39. 從眾效應與沉默螺旋:立場夠硬,就是核心!

    40. 核心競爭力:有四核心,才能核爆

    後記 將來都要還的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