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冬天爬山注意事項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冬天爬山注意事項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冬天爬山注意事項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冬天爬山注意事項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姜冠宇醫師 Pro'spect,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Hello醫師分享] 🏔看到新聞報導登山意外,實在遺憾 意外發生如何處理? 若真的在登山時發生意外,請做好應對,等待救援: 1. 不要慌、保持冷靜,評估傷者的傷勢,是否可以自行治療,是否能由同伴帶下山,或是需要外界救援。 2. 將傷者帶至可避難休息的地方,幫助傷者保暖、補充水分,但若傷...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340的網紅Moon Li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Moon第一次獨自出遊 🎒事先準備: 一夜的食物:我帶了泡麵和很多零食(基本上都沒有什麼吃到,但可以備一點能量棒在車上,想睡的時候偷偷咬一口。 還有準備水果上山可以食用。 ⛰️足夠的水 ⛺️:我睡車上,帶了睡袋與毯子和娃娃當枕頭。 還有四個行動電源,加上空拍機 換洗用具,露營區是沒有附洗髮精牙膏牙...

  • 冬天爬山注意事項 在 姜冠宇醫師 Pro'spec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1-21 21:20:36
    有 31 人按讚


    [Hello醫師分享] 🏔看到新聞報導登山意外,實在遺憾

    意外發生如何處理?
    若真的在登山時發生意外,請做好應對,等待救援:
    1. 不要慌、保持冷靜,評估傷者的傷勢,是否可以自行治療,是否能由同伴帶下山,或是需要外界救援。
    2. 將傷者帶至可避難休息的地方,幫助傷者保暖、補充水分,但若傷者疑似傷到脊椎時,千萬不要移動傷者。
    3. 若需要外界救援時但電話打不通,就要有人下山尋求支援。

    最後,雖然本案例不是高山症而是失溫致死
    但是疑似高山症時,記住,降低高度最有效的方式!

    登山客必看!做好這些準備不留遺憾

    日前獨自登山意外墜谷的「比基尼登山客」,雖然最後搜救隊找到她,但仍不幸地傳出罹難消息,令人惋惜也願她安息。同時,也提醒了我們登山前與爬山時,不但要做好所有的相關準備,也要時時留意天候的變化與個人身體狀況。以下提醒大家登山要注意的各種事項,希望大家在享受台灣的美麗山景之餘,都要平安回家,不留遺憾!

    [ 登山前的準備 ]

    1. 規劃要完整:

    包括登山的路線、需要帶的工具,需要的飲食分量等。

    2. 裝備要充足:

    爬山時要把裝備帶齊全,衣服多帶幾件,洋蔥式穿法,由內往外,依序從棉質輕薄的短T、長袖保暖的羊毛或羽絨衣,到最外層的防風防水外套,隨時要穿、脫都很方便。

    還要記得帶雨具,以及合腳、能包覆整個腳踝、抓地力夠的鞋子,夏天可穿一般登山靴,冬天若到可能下雪的地方,則應在靴子外加穿防滑冰爪釘鞋套。另外,也要記得做好防曬,海拔越高的地方,陽光越強烈(尤其雪會反射紫外線,強光會刺激到眼睛角膜與結膜),也要記得防蟲子。此外,也應攜帶緊急避難用的工具,例如帳篷,以防天氣狀況不佳時,可以躲避。

    3. 注意天候狀況及地形條件:

    要登山前,請先留意氣象報導,如果要去的山岳天候狀況不佳,最好擇日再去;另外,也要衡量自己當時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登山。

    對於人類來說,山的高度超過1,500公尺就算是高海拔,而從海平面開始算起,高度每增加1,000公尺,溫度約下降6度,山上的氣溫不但低而且空氣稀薄,登山時要特別注意預防高山症發作,以下會有詳細說明。

    4. 食物和水要帶夠:

    不管要去登山多久,食物是絕對重要的,若因故(天氣狀況差,或是不幸發生意外需要等待救援等)需要待在山上時,有足夠的食物才能生存下來。要帶上山的食物,建議是重量輕、能充分補充能量的食物,如巧克力棒、水果乾、堅果、起司條等。另外,也要記得時時補充水分,以防脫水或中暑。飲食尤其重要的意義是,身體可以補償夠多的血色素,適應不一樣的氧氣分壓環境,營養或水分循環不良非常致命。

    5. 讓親友知道您的爬山行程:

    要登山前,請務必依政府規定向有關單位事先申請、登記,讓相關單位知道您要爬的山、路徑、行程多久,所有相關訊息也要告知家人與朋友,以防需要救援時,他們可以用最快速度通報救援單位。除了手機之外,還可以攜帶無線電以當作通訊工具。

    [ 常見的高山症類型 ]

    高山症會發生的原因是,高山上的氣壓低,空氣變稀薄,人在呼吸時肺部吸收到的氧氣減少了,能送往全身的氧氣也跟著減少,因此發生缺氧(Hypoxia)的狀況。

    1. 高山病(Altitude sickness,或稱 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

    高山病通常就是指高山症,常在登山後4~12小時之間出現症狀,登山高度超過2,500公尺時容易發生,症狀包括:頭痛、噁心、暈眩、疲勞、睡眠受到干擾。大部分的人下山後1~2天,症狀就會有所改善。建議事先諮詢醫師,或到藥局購買非處方的高山症藥,帶藥上山有備無患。

    2. 高山肺水腫(High-Altitude Pulmonary Edema HAPE)

    通常待在高於2,500公尺的高山第2晚會發生,因為胸腔內部承受與平時平地不同的壓力差,導致肺動脈被擠壓,增加肺部血壓,症狀包括:呼吸急促、乾咳、心跳和呼吸速率加快、發紺(Cyanosis,或稱青紫)、囉音(Rales,或稱肺鳴)。

    3. 高山腦水腫(High-Altitude Cerebral Edema HACE)

    此症狀和腦部無法調適因血氧分壓差而造成的腦部缺氧傷害有關,通常待在高於4,000公尺的高山1~2天會發生,嚴重時會造成昏睡,或在24小時內死亡,症狀包括:昏睡、疲倦、走路搖搖晃晃、意識錯亂、妄想、出現幻覺、個性改變等。

    [ 如何預防高山症 ]

    高山症的出現是因為登上高山,所以提前去適應高海拔的地形會有所幫助,這叫適應氣候。在登山前1~8週,從低地慢慢待到高海拔的地方一段時間,慢慢適應高地地形。另外,也要注意自身的狀況,要補充水分、注意保暖,也可以喝含有電解質的飲料。

    另外提醒,疑似高山症時,記住,降低海拔高度是最有效的方式!

    [ 意外發生時如何處理 ]

    若真的在登山時發生意外,請做好應對,等待救援:

    1. 不要慌、保持冷靜,評估傷者的傷勢,是否可以自行治療,是否能由同伴帶下山,或是需要外界救援。

    2. 將傷者帶至可避難休息的地方,幫助傷者保暖、補充水分,但若傷者疑似傷到脊椎時,千萬不要移動傷者。

    3. 若需要外界救援時但電話打不通,就要有人下山尋求支援。
    不要待在離上山路線太遠的地方,因為救難隊找人時,是以登山客上山的路徑去搜尋,若要找避難處的話,記得留下記號指引救難人員您避難的地點。

    4. 想辦法與外界聯絡,等待救援的這段時間,注意保暖,食物盡可能有效分配,讓自己能撐更長的時間。

    作者: Adam Wu
    審稿: 姜冠宇醫師

    Hello Health Group 並不提供醫療建議、診斷與治療。

  • 冬天爬山注意事項 在 Coleman Taiwan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7-03-02 20:00:02
    有 129 人按讚


    戶外歡樂出遊小叮嚀-野外環境注意特輯🙋
    .
    現正是櫻花盛開的季節~到處都是粉色的一片!超漂亮的說!
    讓小編超想抓了包包立馬翹班去賞櫻耶!🌸
    .
    但在野外出遊,總有一些特別要注意的事項,不僅能讓自己玩的開心,更能避免受傷的危險喔!✊

    👉隨身攜帶雨具:出外郊遊時,需確認隨身是否攜帶雨具,因山區午後天氣變化較大,白天看起來是大晴天,下午可能馬上會下大雷雨!攜帶雨具可避免因淋溼而造成失溫現象產生!☔️
    .
    👉防寒衣物準備:在冬天或春天爬山出遊時,因在行進中感覺很熱,衣服穿的比較輕薄~但只要一停下來,就感覺好像有點冷!記得停下休息時,務必將外套穿上,以免體溫降低的過快而感冒了!😱
    .
    👉戶外動植物不隨意接觸:在戶外時總是會碰到一些昆蟲,但野外就是昆蟲的家,基於尊重原則,請不要打擾它們喔!若在野外誤觸到咬人貓植物,在沒有氨水的情況下,可使用尿液替代,立即可減輕疼痛狀況!🐛
    .
    以上幾點還請各位好朋友們特別注意!這樣在戶外才能玩的開心又盡興!😃
    .
    #戶外歡樂出遊小叮嚀 #被咬人貓咬過真的超級痛 #路邊的野花你不要採

  • 冬天爬山注意事項 在 100mountain 百岳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7-01-15 15:29:55
    有 78 人按讚


    關於日本的一些登山禮儀(某些在台灣一樣適用喔),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深度旅遊達人大樹大大Bigtree Lee是怎麼說的。
      
    #安全是自己的責任 #媽寶登山條例
    #真的不想一直說台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百岳背包套很帥 #背影本人更帥

    《365_15的光與影,還有一點小宇宙20170115》

    一不小心一日一文居然也能寫了15天,已經完成任務1/24,該歸功於冬天北海道天寒地凍,晚上無處可去,只好乖乖來寫一日一文。但其實更要感謝不厭其煩留言跟按讚的冰友們,甚至還有分享,讓我感到有點緊張慌恐。其實願意看小弟的碎唸文,還願意與我空中對話與意見交流對我來說這就是件很有趣的事,也是莫大的鼓勵。^^

    話說收到岳界大大的來信,吩咐我寫點日本的登山禮儀,免得台灣人在日本山上因為文化差異與習慣認知的不同,而造成一些誤會,影響台灣名聲。話說小的只是長年在日本山區打混,不敢冒稱權威或達人,只是愛玩成性,所以只能簡單翻翻資料,提供一些自己的經驗與想法。

    N年前山與溪谷(日本最知名的山岳雜誌)其實有整理過登山須知,共十三點,就從這兒開始來簡單介紹一下:

    登山マナー1 自立した登山者として、必ず山岳保険に入る
    POINT:自組隊或是獨攀者務必加入保險。

    山區誰都有可能遭遇危險狀況,為了不要替家人或是公司造成困擾(真是非常日本人),所以一定要加入登山保險,至少捜索/救助費用有保險會給付。日本的登山保險分得比較細緻,也不會限制幾個人才能投保(又想起了我們臺灣的媽寶登山條例)。輕度健行跟重度攀登都會有對應的保險方案,不用太擔心沒有保險可以保。

    登山マナー2 登山計画を周囲に伝え、登山届を提出しておく
    POINT:讓親朋好友知道你去爬山,也請記得提出登山計畫書。

    以前大學登山,都一定會有個留守人,知道你的登山計畫,萬一該下山時沒下山才能去通報。而且有登山計畫的好處是萬一有狀況時,搜救範圍可以縮小,增加救援機率。所以一定要有人知道你去爬山,並且提供登山計畫給他。如果真的沒朋友(登山一定要搞孤僻就是了),麻煩貼在臉書,tag一下我好嗎?

    日本絕大多數山區都是採用報備制,無需事前申請,登山計畫書現在已經進化到在網路填寫送出即可,登山口也有簡易的表單可以填寫後直接投遞。在日本啊照實填寫就好(在台灣有登山的人應該知道我在說什麼),沒人會特別審查,保障自己生命安全比較重要啊。

    登山マナー3 公共交通機関を使った移動の際の注意点
    POINT:使用大眾運輸移動時的注意事項

    a.不要讓你的大背包轉身時成為攻擊殺人武器,進了車廂就放下來(其實平常背小背包也是),找個不影響其他人的地方好好擺放。放置物架也請放好,免得摔下來,裏頭如有裝水的水瓶或寶特瓶,建議先取出,免得造成小瀑布。

    b.收好你的登山杖,尖端部分請包裹好,免得紮傷他人。山刀也是。

    c.回程電車請不要太嗨,爬完山很容易在車上開趴慶祝或開啟檢討會,切勿大聲影響其他乘客。

    d.衣服換一換,把自己整理得香香的再上車。(我替大學時代的我道歉。。。)

    登山マナー4 登山道をふさがない。基本的には登り優先
    POINT:別塞住登山道,登山以上山優先

    走得慢不是罪過,登山本來就是很悠閒的活動,照著自己的能力行動即可。但是登山道過於狹窄時,找個安全的地方,禮讓後方腳程較快的人。速度快的人,也不要過分任意超車,找個大家都安全的地方再超車。

    如果是人數較多的團體,最尾巴的人有責任判斷及通知全隊禮讓後方的登山客。

    而很常發生的狀況大概都是拍照或休息時,沒有留意到是否還有其他登山客要使用山徑,所以要拍照或是休息時,都要妥善慎選場所。

    又登山步道基本上以上山者優先。

    大家上山下山其實都很累,為啥要讓上山者優先呢?下山的人其實視野較好,比較容易判斷與選擇待避場所,再來,下山的人通常速度較快,踢石頭造成落石的機會比較高,最後就是上山其實比較累,下山的人讓上山的人先走不會造成上山的氣息及配速亂掉。

    當然,很多場合都還是靠雙方眼神的交流或是口頭交代,例如上山的人已經喘到不行,想要藉機休息,你就不要勉強他了,同在一座山,相煎何太急。或是上下山的人都很多時,一直禮讓上山的人也不是辦法,彼此眼神交流一下,上山的人其實都會很樂意協助消化一下等待下山的人群。

    這篇就寫到這裡先停惹,一些原則大家也可以思考看看適合國內合用,不只是爬大山,郊山步道等等其實也都很適合套用。

    臉書其實並不是很好閱讀長文的媒體,所以當初就設定大概寫在一千字內,大家可能比較願意看XD。而且分天寫,一個主題可以撐起好幾天的版面,也有連載的感覺(其實就是偷懶嘛)。

    #光與影還有一點小宇宙
    #日本登山禮儀
    #爬完山真的自己都聞不到自己有味道
    #這麼早發文其實是失眠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