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冗員注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冗員注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冗員注音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葉慶元律師(葉狀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好奇】 如果中文的「谷辣斯.搭嘠」其實比 Kulas Yotaka 更能精確地對應發言人的族語。那又何必捨中擇英呢? 近來內閣改組,但行政院沒改掉發言人得由爭議製造者擔當的傳統。前任發言人徐國勇上任後就以姑婆芋聞名全台灣,而新上任的Kolas Yotaka則是從名字開始就成為矚目焦點。那麼,...
冗員注音 在 葉慶元律師(葉狀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好奇】
如果中文的「谷辣斯.搭嘠」其實比 Kulas Yotaka 更能精確地對應發言人的族語。那又何必捨中擇英呢?
近來內閣改組,但行政院沒改掉發言人得由爭議製造者擔當的傳統。前任發言人徐國勇上任後就以姑婆芋聞名全台灣,而新上任的Kolas Yotaka則是從名字開始就成為矚目焦點。那麼,我們就來看一下她的名字為何會起爭議。
Kolas Yotaka女士一上台,就要求大家去記她名字的羅馬拼音版本,說漢字沒辦法正確的拼出她的阿美族名字。有的人認同這個說法,有的人嗤之以鼻。這形成了第一個爭議焦點。
第二個焦點是,據發言人自己的說法,Yotaka這個字,是她父親的日文名字,她依照阿美族的習俗取父親名字的一部分,形成自己的姓名。
許多人認為,為什麼一個日文的名字,應該成為原住民族的傳統?如果要宣揚原住民族文化,不是應該把日本名字改掉嗎?在回答以上的兩個問題之前,我們要先梳理一下,阿美族的羅馬拼音是怎麼運作的。
ABCD這幾個西方字母大家都不陌生,因為大家都學過英語,或至少知道一些廠牌的英語名稱。但這些字母套用到不同的語言去,就會有所差異。
以發言人的名字為例,Kolas的K不送氣,用英語標記的話,應該寫作G,注音符號可以寫ㄍ,a則發成ㄚ。而阿美族羅馬拼音中,o和u都念作ㄨ,因此發言人的國語漢字拼音「谷辣斯」其實還原度相當高,並不比羅馬拼音遜色。
發言人的名字後面的Yotaka,依據發言人的說法,是他父親的日本名字,日文漢字寫成「豐」。很多人就因此質疑,日文的豐應該寫成Yutaka,而不是Yotaka,而且Yotaka在日文中有不雅的意思。(為了避免被吉,請大家自行查詢)
這邊我猜測,是出現了某種日文和阿美族語拼音的洋涇浜現象。如我前面所述,阿美族語中的o和u都發注音的ㄨ,所以發言人的名字才出現了以o代u的情況。
另一個支持我這個洋涇浜論述的證據,就是發言人自己。發言人上電視,所唸出來的發音,Y按照阿美族語念成ㄧ,所以Yo念成ㄧㄨ合音的you,然後t也照阿美族語的羅馬拼音發成不送氣ㄉ,用英語標記寫成d,後面的k也不送氣。
所以,雖然這個字原來是日文,但發言人已經把它阿美族化了。而發言人的漢字拼音「尤達卡」在這邊是略顯不足了,不過發言人如果非常重視原音還原的話,可以選用「搭嘎」提升還原度。
經過以上的語音學探討,我們可以發現,其實發言人國語漢字的音譯,其實並不比羅馬拼音來得糟,重點還是你怎麼選字。漢字與羅馬拼音比起來,對台灣大部分人來說,也比較簡潔好懂,立刻能夠上手。
如果行政院發言人的工作是阿美族語拼音教學,那我會認為她要求大眾用羅馬拼音稱呼她是有道理的。但身為中華民國的政務官,第一要務應該是要讓普羅大眾能無障礙的認識你,而不是增加民眾的麻煩。
況且我國對於原住民族的身分證件,並沒有讓原住民只用羅馬拼音登記,目前的做法,是漢字與羅馬拼音並列,遵守現行法令也是一個公務員的義務。如果她覺得音譯冗長,意譯也未嘗不可。
至於日本姓名的問題,我認為可以用更多元的方式看待歷史的遺產,文化總是多元融合,彼此影響的。羅馬拼音是外來傳教士的發明,原住民族吸收了它,變成自己的,日本人留下來的東西,也可以同樣看待。
但我也希望發言人能用同樣多元的角度看待她的漢字名字。漢字也是外來發明,但原住民族也一樣可以用同樣的方式包容它,把它當作與台灣其他族群接觸交流的橋樑。
冗員注音 在 風神寶寶兒童劇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從傳統戲劇跨足兒童劇,雖然創作的內容是跟小朋友介紹台灣本土藝術和東方的故事,但真正執行以後,才發覺傳統劇界和兒童劇界還是有很多差別的地方,不管幕前幕後都有太多值得我們重新學習和瞭解的功課。
也謝謝觀眾朋友對風神寶寶這個成立不到兩年的新團隊的支持(尤其是看了火焰山又接著捧場嫦娥的大小朋友,超感動的)謝謝所有喜愛傳統戲劇的家長和小朋友們,寶寶愛你們!--寶寶小編
---------------------------------------------------------------------------
[以下分享觀眾發表在孫翠鳳FB的看戲心得]
孫姊:謝謝你上周日願意在《嫦娥奔月》戲後撥冗時間合照!!終於達成盼了十二年的心願啊~(其實在中場休息就很想衝出去了XD)也算是託朋友女兒的福~她好有孫姊的緣啊!!以下是我的心得,請笑納:
在台下當明華園的戲迷多年了,時間的演進下,台上的演員自然也會有新生代冒出頭─「薪傳」;而明華園不只訓練演員,更注意到了「觀眾群的培養」,有此前提,「風神寶寶兒童劇團」應運而生。從2012創團首作「火焰山」推出巡演後就獲得好評,透過劇中「山膀」身段教學互動的設計以及「床邊故事CD」的曲調產品,兒童們幾乎是「專注且激昂」的!在劇團作品獲好評後,今年於國家劇院再度推出新作─「嫦娥奔月」;這個因搭配中秋節應景而膾炙人口的傳統神話故事,以歌仔戲與兒童劇的手法融合之後,所呈現出將會是如何的新風貌?同樣讓人為之而頗感好奇!
《嫦娥奔月》整體的劇情內容,除了保留「后羿射日」、「欲求長生不老」的基底架構外,玉兔及吳剛兩個人物在角色特質上則有所延伸:借用「玉兔搗藥」的想像將其刻劃成能治癒百病的專業醫生;而吳剛則轉化成為拜后羿為君的臣子。
進一步再用「牛魔王因狂打噴嚏需仙柚治療,故風神寶寶至皇宮探詢」的舉動帶出風神寶寶與后羿的友誼關係。後續在祈求長生不老藥的過程中,由「后羿幻想」→「嫦娥憂心」(同時吳剛竊聽)→「兩人先後至玉兔住處偷藥」(吳剛拿錯,導致日後后羿變身成…)→「吳剛陷入權力操控之迷惘」.…...
就兒童劇的一般性質來說,最後當然是圓滿歡樂收場,但深入思索,整齣戲所要表達的意旨已從首部《火焰山》「肯定個人價值」→「對於團隊的合作及顧慮」(可從起初吳剛苛政來反向思考),是一部深入淺出的好劇作!
後記:
一、(建議):1.正式演出前便先由飾演玉兔及小牛妖的演員作演出叮嚀,但很多觀眾應該都是猛然回過神(我先自首XD),就造成聲音的相互交雜....
2.去年在看火燄山時就有想過一個問題:字幕是否需附上注音?(負責的工作人員請原諒我)
3.戲後巧克力金幣的問題已有多數觀眾提過,如果想讓小朋友跟主要演員有更多互動,建議可以設計一套「身段問答」(山膀.穿掌)的小遊戲(甚至可加入CD的歌仔戲曲牌),答對的人可獲得印有風神寶寶圖樣的實用性文具(鉛筆等等)
4.私想「風神寶寶」原本的形象構想是源自西遊記「紅孩兒」,但在《嫦娥奔月》劇中與其他角色的關聯就稍嫌薄弱,在兒童的世界想像力豐富,「風神寶寶」的形象可以是充滿變化的啊~XD(對於劇團未來新作來說劇本題材的可塑性應該也更強)
5.台語口白有點少(聽說首演場國語更多XD)
二、(個人心中OS)
1.上週朋友也帶2歲的小孩一同來觀賞,可能是第一次進劇場,對於燈暗感到害怕,剛開始都背對舞台,到後來反而看得比我們認真,一直發問XD
2.兒童劇真的是開發演員潛能的好劇種XD 另外,蘇達的演繹真是層次磊明(與前齣的鐵扇公主判若兩人啊XD)
3.若有觀眾因為朋友的推薦而心動想帶小孩來觀賞風神寶寶,在觀賞《嫦娥奔月》之前強烈建議先看過《火焰山》,因為兩部作品音樂的連貫性是很強的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