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再循环的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再循环的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再循环的意思產品中有3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小黄鸭,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01. 不知从何时开始,「社恐」这个词被大家越来越多地挂在嘴边。 好像一夜之间,人人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社恐」。 不愿意单独和不熟的人相处,害怕和别人当面或者电话沟通,在人多的聚会上总是手足无措,一想到要出门见人就劝退,对于别人的寒暄和闲聊总是尬到脚趾扣出一间三室一厅,却还要表面佯装淡定地回复.....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关于濒死体验这个话题我们之前也讲过很多,它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两种理念上的争议,其核心就是人在死亡之后意识会不会在脱离肉身的情况独立存在。其实你仔细一想啊,这不就是千百年来民间百姓所论的,这世上有没有小飘飘的问题。两派都很顽固,谁都无法说服对方...
再循环的意思 在 APRIL CHAN 周雪婷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1 13:02:47
🌻 试想在五十多岁时,会不会有那么一首歌能够唤起你在十几二十多岁时出社会打拼的那股傻劲儿? . 【红蜻蜓】- 1990年偶像团体-小虎队,一首当红的歌曲。1990年大约是我爸中学毕业后,下定决心到新加坡找生计的时候。我估计了下,那时候的他,才二十出头。年轻小伙子对未来充满着憧憬,满怀希望的计划着将来...
再循环的意思 在 Connie go (格格便当)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01 08:38:59
#格格便当 #BentoForHerHighness 先鞠躬再鞠躬,不好意思了,辣木叶种子终于全寄出去了!为什么拖了这一段时间呢? 话说因为种子不够分,只好到卖草药的摊位再买了一包种子,但是摊主也不清楚是否会芽,因为一般人是买来当零食吃的,哈哈哈!摊主也说,当然是用接枝法种呀!没人用种子的啦! ...
-
再循环的意思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3-31 00:25:33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关于濒死体验这个话题我们之前也讲过很多,它一直以来都存在着两种理念上的争议,其核心就是人在死亡之后意识会不会在脱离肉身的情况独立存在。其实你仔细一想啊,这不就是千百年来民间百姓所论的,这世上有没有小飘飘的问题。两派都很顽固,谁都无法说服对方。因为即使是那些经历过濒死又再复活的人亲自站出来描述所经历的一切景象,依然可以被解释成人体的一种机能。就是我们拥有一个非常聪明的身体,当它感受到死亡临近时,为了减轻大脑的痛苦会非常大量的分泌出某种化学物质,在这种物质的安抚下才有了那些意识脱离身体、看到奇幻景象、没有病痛折磨、感受平静安详的“幻觉”。我们可能会没完没了的争论下去,因为真正的谜底永远是自己到了那一天才会揭晓答案。但是知道答案之后又没法回来告诉我们真相,如果他真的奇迹般的回来告诉我们,那又变成濒死体验而不是真正的死亡,他依然有可能被解释成“幻觉”,所以这个争论就永远在这个圈圈的循环里绕来绕去。我个人当然是属于相信的那一派,诶!不然多没劲啊…人死如灯灭,一切都关闭结束,这个世界就不好玩了!
所以在这个主题中,影响我最大的两个人。第一位就是雷蒙德穆迪,也被称为濒死体验之父。其他的细节不说,他最令我信服的是他做的实验。因为他是个医生嘛,所以经常有抢救垂危病人的经历。这些病人被抢救回来之后很多都跟他描述,自己有意识脱离身体逐渐升空的感觉,而且可以俯视抢救自己的全程全景,雷蒙德穆迪就暗中在手术的大灯上摆放了一些棋子、火柴盒、记事本等等物件,随后就开始有一部分抢救生还的患者描述说:诶!升空之后看到了这些奇怪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实验非常说明问题,而且实验的方法也很聪明很科学。另一位就是我们今天要重点讲的主题人物“木内鹤彦”,名字一听就是“寿司国”人!首先它是一个有过不止一次濒死体验经历的人,然后在2014年把自己的经历与感悟写成了这本书叫做“濒死经验的启示”!为什么这么多有过濒死体验的人,木内鹤彦是其中的最重要的一位呢?因为他本身的职业与他濒死体验中的所见有着非常微妙的联系,很早就入职加入了“日本航空自卫队”,从事航空航天的相关工作,中年以后兼职做“彗星猎手”,就是观测寻找那些人类尚未发现的彗星。这个职业最大的回报就是,世界上多了一颗以你名字命名的彗星仅此而已!所以我们翻开人类已知的彗星列表,其中就有两颗分别叫做“木内中村彗星”和“土屋木内彗星”。稍微联想一下也是很有意思的场景,为什么叫做木内中村呢?一看就是俩人,木内和中村!他一定是木内发现了之后,哎…赶紧叫中村过来确认!说你看这个是不是?中村过来一看“我靠,真是”!俩人几乎同时发现!后来一颗为什么叫做土屋木内呢?就是这个剧情正好反过来重演一遍。再有就是他还重新找到一颗常年行踪成迷的斯威夫特塔特尔彗星,所以这颗彗星又被重新命名为“斯威夫特塔特尔q7(木内)彗星”。也是因为这三次发现,使得木内鹤彦在天文观测届小有名气。所以前面所说的经历与职业之间的微妙联系,并不是说他在业内的地位有多重高。而是他在经历濒死体验的当时和之后,可以用相对专业、相对科学的角度去思考宇宙、空间、时间、纬度、因果等等事物之间的关系。
那么接下来就是鹤彦22岁的第一次死亡,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十二指肠受到脊椎与动脉压迫引发的 “重症肠阻塞”此前全世界仅有120个案例且无人生还!刚刚开始上班,还是意气风发的阶段。在茨城县百里航空基地负责塔台调度,这一天呢正好夜班。在即将下班旭日东升之际起身凝望彩色的朝霞…哇,突然一阵剧烈的疼痛让他瞬间昏迷。周围的同事就立即呼叫救护车,把他送到邻近的医院。在整个过程中他的腹部就在不断的膨胀,又因为医疗条件的限制还得转院。他就这么一路苏醒、疼痛、昏厥再苏醒、再疼痛、再昏厥反反复复,终于被安顿在土浦市东京医科大学医院。医生就开始给他紧急抢救,插管导出肠胃中聚积的各种血液、胃液、胆汁、胃内容物,接下来面临的就是身体极速大量的脱水,刚刚送到医院的时候还是72公斤,第二天体重就下降到42公斤,心肝脾肺肾脏也开始急速衰竭,通知父母来到医院看到这种情况就彻底崩溃了…医生也是束手无策,跟父母说最多还有一个星期的时间吧。父母就痛哭哀求说请无论如何都要再帮他想想办法,就在这样的混乱之中鹤彦开始逐渐失去意识,就像一切都关闭了一样。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当他开始逐渐苏醒的时候发现自己趴在一个非常陌生泥泞的环境!四周一片黑暗,只是远远的地方有那么一束微弱的光亮,是不是很熟?跟潘博文的事件好像,所以当人处在黑暗的时候,就是会很自然的被光亮吸引。他就开始匍匐着向光的方向爬行,在这个过程中还很好奇的的抓起一把泥浆,想感觉一下这是什么东西,然后也有非常明确从指缝滑落的感觉。只是此刻对他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前方那一抹光亮,继续向前爬行所处的空间就开始逐渐放大,能让他站起来行走。回头看看刚才的地方好像是一个类似洞穴的隧道…但是他此刻完全没有,自己是不是穿着衣服的意识,只是明确的记得没有穿鞋,因为地面踩上去的触感是一片草地,有那种刺刺的感觉…他就这样孤身一人在黑暗之中继续朝着光亮行走。逐渐,这一抹光能朦朦胧胧的照亮四周,走着走面前就出现了一条大河!他心想我靠,真的有忘川河?然后继续沿着河岸的芦苇荡四处搜寻,仍然一个人都没有。但是非常令他惊喜的是,诶!发现一艘破木船!然后他就把船向河内推了几米之后跳上去,上去之后又发现没有桨!所以就手动刨水,这船还真的能往前行进。划了很久很久非常疲倦的回头看看四周正好处在这条河的正中央!就很奇怪说,诶!如果以光源方向作为参照,我划了这么大段的距离河水流动的方向应该会把我斜着推向下游,我在这样的水流中不可能笔直的前进啊!怎么目测这个光源没有改变位置呢?大家知道他的职业啊,他是负责塔台调度的,所以最专业的物体之间相互移动的位置关系。他就开始在大河中央的船上满面疑惑测算,说这个不合理呀,就是日本人那种执拗的性格啊。他就一边疑惑着、一边测量着、一边继续划船。终于来到对岸,已经精疲力竭的扑通趴在草地上。
再抬头看着前方隐隐的火光中,影影绰绰的映出四五个人影朝自己走来。领头是个穿着丧服的陌生女人,看着他惊讶的说:鹤彦?你来这干嘛?木内鹤彦这时候才意识到,对呀!这是哪呀?我来这干嘛?所以一时间语塞无法回答对方,只能反问说:嗯,你猜?这个女人就带着他走近其他人,两位老奶奶一位老爷爷一位年轻人。当他看到那个年轻人的时候简直惊呆了,突然喊了一声“堂哥”,你怎么?你怎么会在这里呀?木内鹤彦的堂哥几年前被推土机夹住意外死亡!这俩人一见面就非常开心亲切,开始家长里短的问现在叔叔婶婶怎么样啊?七大姑八大姨俩人聊起来了!那个穿着丧服的女人就走过来说你跟我来,就带他来到一个完全没有树木的小山丘,两个人就这么一前一后的走着,山坡的另一面也越来越明亮,但是整个世界没有太阳,只是天空中散发着一种金灿灿光芒。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开始仔细搜寻自己的记忆,诶!好像我从小到大做的任何一场梦境之中真的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太阳。当他走到山坡顶上,看到山丘的另一面是一望无际山坡连绵的花海,只是这些花都叫不上名字,但能迎着微风闻到一股沁人心脾的花香。紧接着天空中有一团气流盘旋而下飞到不远处,凝结成一张散发光芒的人脸。看上去是一个面向非常温润高贵的女性。于是他环顾四周搜寻那个穿着丧服的女人,但早已不见了踪影。当他继续向前行进的时候,意识开始涣散。就像被什么东西拉扯着,突然回到自己的肉身,有一种大梦初醒的感觉。
看到身边检测的仪器,上面挂着的点滴瓶,天花板的电灯,他还在想刚才那是一场梦吗?诶?又突然反应过来自己所有的病痛都消失了,然后看看身边的母亲。母亲突然对他说了一句:啊,死了!父亲也赶紧过来站在床边,鹤彦疑惑的看着母亲说:“说什么呢?再回头看看父亲说,放心吧我没事了!已经不疼!于是起身坐在床上,但是他发现父亲的眼神跟他没有交集,还盯着床头沉默的看着,于是他也回头一看自己竟然还躺在床上。然后他就努力的尝试跟父母对话,但是两个老人完全没有仿佛完全听不见。他再次对着父亲用力的叫一声“爸”,嘣!突然就变成了父亲的视角,然后他继续尝试着与父亲对话说我没事了,我好了!紧接着冲进来很多医护人员,他的意识也很自然的从父亲的视角中独立出来,还条件反射礼貌的给对方让路。他就这样跟父亲并排站在床边,看着几位医护人员抢救给自己的肉体抢救。他突然看看四周,心想…诶?我妈呢?啪,一瞬间来到医院门口的电话亭,就看着他妈颤颤巍巍的拿着电话簿,连续几次拨错号码。他还是拼命的想跟母亲对话,但是母亲依然毫无反应。他突然就想,诶!我姐姐不在…就这么一闪念的功夫,自己又突然出现在车里,看着姐夫一边开车一边跟姐姐聊着葬礼的事情。他就突然反应过来,哦!原来只要自己起心动念,就可以瞬间移动。于是就尝试着想一想医院的病房,诶!就真的瞬间回到病房。他想说如果空间可以跳转,那时间应该也可以喽?他就开始在记忆中寻找过往生活的某个时间点,突然回忆起来一件事儿…六岁那年跟家人一起出去爬山,山顶滚落下来一块石头!突然有一个喊声,危险…他猛然回头看见石头一把推开姐姐,两个人都没有被石头砸到,但是姐姐跌倒受伤手指夹翻开,家人都在责怪他,所以他对这个事件记忆很深,他当时就在四下寻找无人,所以一直想知道那天提醒自己小心的人是谁!于是开始起心动念,就来到六岁那年千曲川河边的陡崖,正好看到六岁的自己和哥哥姐姐们一起爬山,于是私下周围看看还有没有其他人,再抬头看看山顶一块大石摇摇欲坠,说话间就滚轮下来。他心里一惊对着条件反射的对着几个兄弟姐妹大喊一声“危险”…话一出口,自己才反应过来,原来自己在提醒自己,木内鹤彦的濒死体验咱们下集继续。 -
再循环的意思 在 seeker大师兄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1-31 20:00:02#鬼谷子#读书#谋术#故事#人性
成为此频道的会员即可获享以下福利: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fkFEfvGzuMT4hK0suu_Q2g/join
今天我们来聊鬼谷子的 飞箝术,有人认为这一篇就是在教大家怎么拍马屁嘛,根本就不值一提,而有人则完全不这样认为,比如说:出生在1500年前的,中国第一位文学评论家刘勰(xié),就在《文心雕龙》里说,他看完鬼谷子之后就评论说:“飞钳伏其精术。”意思就是说,在《鬼谷子》飞钳篇里面竟然隐藏着,如此厉害的一个秘术。
而鬼谷子的形容飞箝术的原文,则更加可怕。他就说,“飞箝之术,用之于人,则空往而实来,缀zhuì而不失,以究其辞,可箝而纵,可箝而横,可引而东,可引而西,可引而南,可引而北。” 意思就是说,飞箝术就是空手套白狼的说话之道,但是用它来钳制人,你想让对方往东,他就往东,想让他往西,他就往西。 而且这还不止,更狠的是后面一句,“可引而反,可引而覆,虽覆能复,不失其度。”
意思是:“你想让他走,他就走,你想让他来,他就来,而且他来了,你还能让他回去,他回去之后,你还能让他来,如此循环,对方就像是被你操作的一个木偶一样!” 恐怕如斯,所以连鲁迅在华盖集里都说,鬼谷子的其他谋术都不算什么。唯独这一段话,让他觉得很是可怕,而且鲁迅后面还补充说道:因为这一种手段,我们在社会上是时常遇见的。也就是说很多人,都被飞箝术钳制,但是自己却不知道。这就不得不让我想到鬼谷子里面,经常提到的那个“牧”字。难道这世界上真的有一批人就像牧羊人一样,把另一批人当做羊一样在控制吗?照说来,我们下面应该就要进入正题,聊聊到底什么是飞箝术呢?
但是在讲飞箝术之前,我们必须要先回顾一下,上期所聊到的鬼谷子抵巇术,有人认为抵巇术,是鬼谷子纵横8术中的最强一术。但是抵戯术却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弱点,必须要配合飞箝术来使用,才能让他更加无所不能。那有些朋友可能还没有看过之前的视频,所以不知道什么是抵巇术呢?那这里我们先简单的回顾一下,巇,指的是缝隙的,弱点的意思,鬼谷子说:“自天地之合离终始,必有戏隙,不可不察也。”意思是说自从有天地开始以来,世界上即使再美好的事物,它们都会产生嫌隙。玻璃会碎,石头会裂,特别是人和人之间的感情关系,随时都可能有裂缝。但若是有了裂缝,你不去管,那它就会越变越大,直到有一天无法收拾!而针对巇的产生吗,鬼谷子的抵巇术则有两种应对方法:
第一种就是,在缝隙开始出现的时候,你及时发现,及时去修复,是可以抵而塞之,可抵而息之,意思呢,就是可以及时修复缝隙的。这是在告诉我们,要警惕身边的缝隙,早点修复。因为如果你不修复,很有可能你就会成为一只待宰的羔羊。
这就是抵巇术的第二种方式,也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那就是故意找到对方的缝隙,找到对方的弱点,然后抵而得之,抵而反之,抵而覆之!意思呢就是,抓住对方的弱点,推翻它,颠覆它,得到它!很多人也就是靠着这一点,成为了亿万富翁,甚至成为帝王之家。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刚才说抵巇术隐藏着一个巨大的弱点。它是什么呢?其实非常的简单,你知道抵巇术,别人也知道抵巇术呀。如果对方把自己的缝隙,弱点,都隐藏起来怎么办呢?抵戯术,抵巇术,你要有巇你才能抵呀。你现在连对方的巇都找不到,那你还抵什么呀?
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很常见,比如说:我们的上级,我们的客户,我们的长辈,这些比我们强势的人,而且我们也不知道他们的弱点,所以有时候,我们对他说的话,对方就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根本不把我们放在心上,而且有的时候,甚至对方还非常的反感。那这时候你该怎么办呢?也就是针对这一点,鬼谷子的飞箝术就来了。
飞箝术中,所谓的飞:指的是夸奖,称赞对方,让对方飘飘然,就像时飞起来一样的意思。等到对方飘飘然飞起来的时候,自然他的弱点,缝隙就会露出了了。然后你再用抵巇术,飞而钳之就行了。箝就是牵制对方,控制对方。所以说飞箝术最高明的是什么,那就是让对方高高兴兴的被钳制,心甘情愿的被你控制!接下来,我们就讲个小故事。 -
再循环的意思 在 【中国鬼怪排行榜】官方频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9-04 00:45:52西王母、昆仑丘、金字塔、狮身人面像的秘密!
公众号:壮的响亮
淘宝店:壮的响亮
新浪微博:王壮撞壮壮
在华夏上古众神之中西王母是一个特别奇怪的存在,名声极大但事件极少,就是你随便问一个身边的人,都知道有这么一号大神,他可能不知道仓颉但肯定知道西王母。只是所有这些在华夏大地发生的上古事件和神话她都没有亲自出现过。地位极高但永不亲近,有多高呢?肯定高于炎帝、黄帝、蚩尤,也一定高于九天玄女。甚至可以比肩伏羲女娲。但以上这些你都可以很轻易的在情感上文化上视为自己的祖先,无论龙的传人还是炎黄子孙。诶,就这位西王母总是跟你若即若离,当她的形象称呼更贴近小说中庄严古板慈祥又不近人情的王母娘娘时,我们大家会觉得她更像是人间帝王的皇后皇太后,高高在上但也没那么遥不可及。只是翻开山海经的描述却总是心生疑问,这都…什么鬼?实在跟我们的印象想却甚远。山海经关于西王母的记载,最重要的有三段我们先看西山经:又西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再看海内北经:西王母梯几而戴胜杖,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东有犬封国。贰负之尸在大行伯东。最后大荒西经: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纹有尾,皆白处之。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有人戴胜、虎齿有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这些不用记,稍后壮哥给大家列出关键词逐个拆解,就是这个西王母的形象跟你血脉中的文化基因扣不上!她在所有上古大神中就是那么独立、那么特别、那么置身事外存在着。
有没有人曾经见过西王母本尊呢?还真有…晋武帝时期有一个“河南汲县”的盗墓贼掘开了一处战国大墓,没有发现值钱的金银器皿倒是挖出了一批“残破的竹简”,之后被当地官员发现收入皇室整理编撰,这个负责编撰的官员就是三国时期颍川荀氏的后代,曹操著名的谋臣“荀彧”侄孙“荀勖”。这其中就有一部残损的“穆天子传”他们说残损的部分是盗墓贼进到墓穴之后拣起一把竹简引火照明给烧掉了,那真是可惜啊!按上古众神的时间轴算也就是记录了炎黄大战1800年之后,西周的第五代帝王“周穆王”向西巡游的笔记。全书共分六卷,我有仔细读过很有意思,大家可以找来看看,跟西王母会面的事件就在第三卷的前半段。说穆天子姬满带着自己的亲兵卫队,驾着八匹当时天下最快的骏马良驹牵动的马车,分别是赤骥、盗骊、白义、逾轮、山子、渠黄、骅骝、绿耳。由造父赶车伯夭为向导从镐京也就是今天的陕西西安附近出发北渡黄河越过太行山、跨过滹沱河、出雁门、抵包头、过贺兰山、经祁连山、天山再一路向西奔走了整整九个月,行程三万五千里去会见“西王母”。有很多人认为穆天子到达了北非见到了强盛的古埃及帝国,所谓的西王母即是当时某一任埃及掌权的女性法老。而且进入西王母国之前,经过了一个叫做鄄韩”的氏族城邦,文字的形容犬马牛羊之所昌也,鄄韩之人无凫fu乃献良马百匹,服牛三百就是可以吃肉的牛,良犬七千,牥牛(野牛)二百、野马三百、牛羊二千、穄麦三百车。天子乃赐之黄金银罂四七、贝带五十、朱三百裹,无凫上下膜拜而受。这个形容倒是有一点古巴比伦的民风。
再向西行终于来到了西王母国,吉日甲子天子宾于西王母。就是在西王母那里做客…送上了带来的礼物,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这个觞本意是“饮酒作乐”的意思,但是有没有“觞”到西王母其他地方,我们就不得而知了,总之穆天子把西王母“觞”的很尽兴。所以临别辞行西王母还为天子谣。唱歌:白云在天,山䧙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什么意思呢?就是:天地茫茫山险路远,给你不死之身,以后还能再来。到时候咱们可以继续“觞”,但是借此联想到后羿有功得西王母赐不死神药,所以“长生不死”这件事在西王母那里的确是有影子的。那么西王母所居埃及这件事,有没有那么无稽之谈?我给大家看一些埃及的壁画,我们比较一下山海经和穆天子传中的关键词:蓬发戴胜就是蓬起的头发带着面具,在昆仑虚北,有人曰大行伯,把戈。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其东有犬封国。前面还有一个虎齿、豹尾、善啸。虎齿我是真没找到但是豹尾还真有一根。再接下来就是善啸,我们之前提到西王母为穆天子“谣”就是唱歌的意思,难道是?
但是这里面就产生了很多谜团。我内心的第一个疑问是三万五千里到底是个什么距离?这一里究竟有多长?有人说77米、有人说400米,这就差很远了…一个是2695公里、一个是14000公里,这两者性质完全不一样。一个只能到新疆西藏,一个能横跨欧亚。全程270天…我想这八骏马车的时速至少应该每小时30公里以上…算他走走停停2695公里的话是平均每天只前进9.98公里,这个有点太少了吧!一天就跑20分钟?14000公里的话是每天前进51.85公里,也就是不到两个小时的路程,有时停几天、有时多跑点、有时道路崎岖、有时一马平川,所以一里400米还是比较靠谱一些。西安距离开罗的直线距离6000公里左右,一路向西时而北上南下时而翻山越河,所以按这个里程计算穆天子到达埃及不是没有可能。而且我们千万不要低估古人的智慧、决心、认知和探索的欲望。第二个疑问是他们用什么语言沟通?按时间算这应该是巴别塔停工人类语言被上帝分化之后的事情,这一路上得带着多少个翻译呢?而且看起来西王母跟穆天子“觞”的很开心,交流也没什么障碍。或者古人还掌握着其他交流的方式?第三个疑问是西王母到底活了多久?按说在伏羲女娲时期她就应该在了,距离穆天子应该有两千多年,但是稍微查一下埃及的历史,它也是有王朝更迭,当然这里面的可能性就太多了。有可能完全是穆天子的误解,错认此人是西王母。或者真的埃及人当时掌握了长生不死的方法?因为穆天子回到中原之后的确活了很久在位55年活到105岁,而且很有可能死于意外或者谋杀。难道说西王母真的一直活了几千年,她就像一个永生的大主教,下面的权力更迭与她无关。第四个疑问昆仑山、昆仑虚、昆仑丘是不是在同一个地方?
因为穆天子临近西王母国附近之后,突然出现了两个地名。分别是天子已饮而行,遂宿于昆仑之阿,赤水之阳。中的“赤水”和辛卯,天子北征东还乃循黑水。中的黑水。前面讲山海经大荒西经描述了昆仑之丘的位置。西海之南,流沙之滨,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仑之丘。我啥也不说了,你们自己看地图。西海之南:这地中海本来跟大西洋就是连着的,流沙之滨:旁边就是撒哈拉沙漠,赤水之后:就是圣经中摩西带着以色列人出埃及劈开的红海,黑水之前:相对比较争议一些,有人认为是土耳其北部的黑海,有人认为是纳赛尔湖,有人认为埃及和利比亚交接的地方当时有水,只是后来干涸了。再接下来厉害了:有神,人面虎身有纹有尾,皆白处之。这简直跟狮身人面像这这这…丝毫不差吧!而且皆白!埃及曾经出土过一批金字塔建造相关文献,上面就有明确记载金字塔的最外层涂抹了白色的石灰岩,而且打磨的非常光滑,所以狮身人面像和金字塔在当时应该都是白色的。处之就立在那里不动…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也是在这一篇文献当中记录,他们当时挖开了尼罗河引河水环绕金字塔四周。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辄燃。大家想非洲的沙漠旁边炎火之山投物可不就辄燃。有人戴胜虎齿豹尾穴处,名曰西王母,此山万物尽有,穴处说明西王母是居住在昆仑之丘里面的,而此山万物尽有,这就得看金字塔到底是干什么用,它跟这天地之外的茫茫星河有什么联系。它里面有什么才能被称为万物尽有。再看这一段西王母梯几而戴胜,其南有三青鸟,为西王母取食,在昆仑虚北,也就是说西王母平时活动的地方在昆仑虚北,所以昆仑丘与昆仑虚应该还是两个不同的地方只是距离不远,在昆仑虚北就说明与昆仑丘南北对应,那昆仑丘的南面是什么呢?700公里之外的埃及帝王谷,丘为地上虚为地下。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面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其东有犬封国。贰负之尸在大行伯东。贰负之尸又是什么?怎么会有两个被捆绑着的尸体?而且我们再看甲骨文中昆仑的“仑”字是写成这样的,大家仔细看像不像一个被透视的金字塔?不但有极为相似的外形,那个塔尖上还有一个小“横”,这下半部分的支支叉叉跟金字塔内部通道的结构也是极为神似?这一集没有故事,只有万千谜团的西王母。
再循环的意思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1.
不知从何时开始,「社恐」这个词被大家越来越多地挂在嘴边。 好像一夜之间,人人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社恐」。 不愿意单独和不熟的人相处,害怕和别人当面或者电话沟通,在人多的聚会上总是手足无措,一想到要出门见人就劝退,对于别人的寒暄和闲聊总是尬到脚趾扣出一间三室一厅,却还要表面佯装淡定地回复...... 在大家看似游刃有余的外表下,多的是这样复杂纠结的心理活动。
细细想来,我们会产生这种恐惧感,很多时候首先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 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曾经受到过辜负和伤害,比如不被尊重或者遭到拒绝等等。 于是下一次再有类似场景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尽可能规避这样的风险。 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的网络语「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在这样很直接和表象的自我保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导致社恐的原因,那就是对于别人「对自己的好」的恐惧。 「ta对我太好了,我承担不起」,这是很多人在社交或者亲密关系中感到巨大压力时的心理活动。
02.
说起来真的是很有趣,我们不仅怕被伤害,同样也怕被珍惜。
当被别人认真对待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ta怎么对我这么好,我配吗」,第二反应是「我如果无法回报给ta同样的好,那我不就太不够意思了吗」。 因为对这两点的怀疑,我们本能地逃避过于亲密、热烈的社交关系,和别人保持距离。 「你不对我好,我就也不需要说,这样的想法看似最为安全,风险和成本也都最低。
比如,对待生日,不同的人就会有非常不一样的习惯。 有的人很热衷于给朋友过生日,会非常精心地准备礼物和惊喜,在贺卡上认真写一些真心话,让人感到热情和亲切,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很「暖」的人,但同时这样的人也会在心里期待着朋友们也能同样重视自己的生日。 如此,自己更容易受伤和失望,同时也给朋友们带来了社交压力。
还有一类人完全不过生日,这一天甚至和普通的一天没什么两样。 除了有完全打心底不在乎生日这种形式的人,另一种心理就是「我害怕别人给我大张旗鼓过生日,所以我乾脆事先声明我完全不过」。 当别人送来生日的祝福时,他们受宠若惊之余也会感受到无法承受的压力。 ta居然记得我的生日? 我要不要记得ta生日? 明年今天ta还会记得我的生日吗? 不论过生日还是不过生日,背后都隐藏着若有若无的不安全感。
03.
最近在读《情绪》这本书的时候,阅阅有一个惊喜的发现,那就是这种「怕被善待」的社恐,只要利用得当,其实反而是一件好事。 此话怎讲呢?
首先,会产生这种怕被善待的想法,本身就是出于一个人的良知。 试想,如果一个人完全不在乎回报别人,把别人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那么对于别人的善意,ta只会如吸血鬼一般贪婪且得寸进尺。 因此,害怕无法回馈别人的好而产生社恐,本身就说明了一个人的善良和素质,以及对于回报别人的强烈意识。 说白了,这类人比较有感恩之心。
那么,本来是一件好事情的「感恩之情」,居然最后转化成了「社恐」这样看似有一些消极的结果,听起来也是让人有一些困惑的。 难道说,让自己内心不再煎熬的办法,就是不再感恩了吗?
其实,恰恰相反,拥有着强烈的感恩之心,才是我们和未来的自己、未来的他人和谐相处的诀窍。 而这个诀窍的正确打开方式,就藏在我们对感恩之心的接受和处理应对方法上。
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一点是,为什么感恩之心会让人恐惧? 试想一下,一位好友曾经在你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了你支持和帮助,你对ta一直怀有感恩之心,想要报答。 有一天,ta来请你帮忙搬家,然而刚好那一天是你期待已久的一场比赛的决赛直播。 这个时候,你要放弃看比赛的舒适、刺激、愉悦等等情绪,去帮助他完成搬家这个麻烦、辛苦、疲惫的过程,你本能是不情愿的,可是之前对ta一直以来的感恩之心又让你无法拒绝。 听起来是不是很棘手?
也就是说,当时因为接受别人好意而产生的感恩这种情绪可能会预支你在未来的其他正向情绪(如刚才提到的舒适、刺激、愉悦),而迫使你在未来经历负面的情绪,因此人就容易本能规避未来的情绪风险和压力,逃避感恩情绪。
然而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在迫使自己放弃愉悦情绪的时候,「感恩」其实无意中撬动了我们的自制力。 它的原理和我们在高三的时候放弃打游戏、看小说、谈恋爱而选择去埋头苦读是一样的。 我们明白那些娱乐活动所带来的正面情绪是短暂的,或者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一旦高考失利,我们体会到的负面情绪将比曾经那些娱乐活动带给我们的快乐情绪大得多。 而埋头苦读虽然在当时让我们感到痛苦,我们却明确地预见到它将会为未来的我们带来可能长达几十年的快乐。 于是,我们选择放弃一时的娱乐,选择一时的痛苦。 让正面情绪在最长的时间段内最大化,这就是所谓的「自制力」工作的原理。
同理,对于感恩所撬动的自制力来说,它也是一种我们为未来的自己长久谋略的自我保护机制。 我们放弃了快乐的肥宅时间,去回报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这个过程固然会带来一丝劳累甚至烦躁,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因为这一来一回、你来我往变得更加亲近和融洽,日后互相的帮助和陪伴也会随之变得轻松自然。
如此建立起来的友谊会更加牢固、持久,我们也会慢慢在这种关系之中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 下一次,我们可以放心地去向这位好友寻求帮助或者情感支持,因为之前已经有了互相感恩、互相为对方牺牲的行为,也已经建立起信任感和对彼此的认同。 慢慢的,我们的朋友圈、社交圈、我们和他人的良好真诚的关系,就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建立了起来。
04.
这样想来,「感恩之心」是不是似乎没有那么可怕了? 只要我们放心大胆地允许自己体会和感受感恩这种情绪,告诉自己这样的情绪会在未来的某天调动起我们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自制力,我们就不会再恐惧别人的好意,恐惧社交,恐惧和别人逐渐拉近的距离。
「社恐」或许并非坏事,因为它本质是我们自我保护甚至保护别人的善意。 只要我们正确看待和处理、甚至利用它,我们就能从中获益。 下一次,当我们再对别人的善意感到本能退缩的时候,不妨尝试给自己松松绑,淡定接受,不再压制自己的感恩之情。 总有一天,当感恩油然而生的时候,我们体会到的不是压力和惶恐,而是对一段美好关系的憧憬。
再循环的意思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01.
不知从何时开始,「社恐」这个词被大家越来越多地挂在嘴边。 好像一夜之间,人人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社恐」。 不愿意单独和不熟的人相处,害怕和别人当面或者电话沟通,在人多的聚会上总是手足无措,一想到要出门见人就劝退,对于别人的寒暄和闲聊总是尬到脚趾扣出一间三室一厅,却还要表面佯装淡定地回复...... 在大家看似游刃有余的外表下,多的是这样复杂纠结的心理活动。
细细想来,我们会产生这种恐惧感,很多时候首先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 在和别人相处的过程中,我们或多或少都曾经受到过辜负和伤害,比如不被尊重或者遭到拒绝等等。 于是下一次再有类似场景的时候,我们第一反应就是尽可能规避这样的风险。 曾经流行过一段时间的网络语「好累,感觉不会再爱了」就是这个道理。
然而,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意识到,在这样很直接和表象的自我保护之外,还有另外一种导致社恐的原因,那就是对于别人「对自己的好」的恐惧。 「ta对我太好了,我承担不起」,这是很多人在社交或者亲密关系中感到巨大压力时的心理活动。
02.
说起来真的是很有趣,我们不仅怕被伤害,同样也怕被珍惜。
当被别人认真对待的时候,我们的第一反应是「ta怎么对我这么好,我配吗」,第二反应是「我如果无法回报给ta同样的好,那我不就太不够意思了吗」。 因为对这两点的怀疑,我们本能地逃避过于亲密、热烈的社交关系,和别人保持距离。 「你不对我好,我就也不需要说,这样的想法看似最为安全,风险和成本也都最低。
比如,对待生日,不同的人就会有非常不一样的习惯。 有的人很热衷于给朋友过生日,会非常精心地准备礼物和惊喜,在贺卡上认真写一些真心话,让人感到热情和亲切,是我们常说的那种很「暖」的人,但同时这样的人也会在心里期待着朋友们也能同样重视自己的生日。 如此,自己更容易受伤和失望,同时也给朋友们带来了社交压力。
还有一类人完全不过生日,这一天甚至和普通的一天没什么两样。 除了有完全打心底不在乎生日这种形式的人,另一种心理就是「我害怕别人给我大张旗鼓过生日,所以我乾脆事先声明我完全不过」。 当别人送来生日的祝福时,他们受宠若惊之余也会感受到无法承受的压力。 ta居然记得我的生日? 我要不要记得ta生日? 明年今天ta还会记得我的生日吗? 不论过生日还是不过生日,背后都隐藏着若有若无的不安全感。
03.
最近在读《情绪》这本书的时候,阅阅有一个惊喜的发现,那就是这种「怕被善待」的社恐,只要利用得当,其实反而是一件好事。 此话怎讲呢?
首先,会产生这种怕被善待的想法,本身就是出于一个人的良知。 试想,如果一个人完全不在乎回报别人,把别人的付出当作理所当然,那么对于别人的善意,ta只会如吸血鬼一般贪婪且得寸进尺。 因此,害怕无法回馈别人的好而产生社恐,本身就说明了一个人的善良和素质,以及对于回报别人的强烈意识。 说白了,这类人比较有感恩之心。
那么,本来是一件好事情的「感恩之情」,居然最后转化成了「社恐」这样看似有一些消极的结果,听起来也是让人有一些困惑的。 难道说,让自己内心不再煎熬的办法,就是不再感恩了吗?
其实,恰恰相反,拥有着强烈的感恩之心,才是我们和未来的自己、未来的他人和谐相处的诀窍。 而这个诀窍的正确打开方式,就藏在我们对感恩之心的接受和处理应对方法上。
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的一点是,为什么感恩之心会让人恐惧? 试想一下,一位好友曾经在你需要的时候及时给予了你支持和帮助,你对ta一直怀有感恩之心,想要报答。 有一天,ta来请你帮忙搬家,然而刚好那一天是你期待已久的一场比赛的决赛直播。 这个时候,你要放弃看比赛的舒适、刺激、愉悦等等情绪,去帮助他完成搬家这个麻烦、辛苦、疲惫的过程,你本能是不情愿的,可是之前对ta一直以来的感恩之心又让你无法拒绝。 听起来是不是很棘手?
也就是说,当时因为接受别人好意而产生的感恩这种情绪可能会预支你在未来的其他正向情绪(如刚才提到的舒适、刺激、愉悦),而迫使你在未来经历负面的情绪,因此人就容易本能规避未来的情绪风险和压力,逃避感恩情绪。
然而我们没有意识到的一点是,在迫使自己放弃愉悦情绪的时候,「感恩」其实无意中撬动了我们的自制力。 它的原理和我们在高三的时候放弃打游戏、看小说、谈恋爱而选择去埋头苦读是一样的。 我们明白那些娱乐活动所带来的正面情绪是短暂的,或者是得不偿失的,因为一旦高考失利,我们体会到的负面情绪将比曾经那些娱乐活动带给我们的快乐情绪大得多。 而埋头苦读虽然在当时让我们感到痛苦,我们却明确地预见到它将会为未来的我们带来可能长达几十年的快乐。 于是,我们选择放弃一时的娱乐,选择一时的痛苦。 让正面情绪在最长的时间段内最大化,这就是所谓的「自制力」工作的原理。
同理,对于感恩所撬动的自制力来说,它也是一种我们为未来的自己长久谋略的自我保护机制。 我们放弃了快乐的肥宅时间,去回报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这个过程固然会带来一丝劳累甚至烦躁,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因为这一来一回、你来我往变得更加亲近和融洽,日后互相的帮助和陪伴也会随之变得轻松自然。
如此建立起来的友谊会更加牢固、持久,我们也会慢慢在这种关系之中获得安全感和满足感。 下一次,我们可以放心地去向这位好友寻求帮助或者情感支持,因为之前已经有了互相感恩、互相为对方牺牲的行为,也已经建立起信任感和对彼此的认同。 慢慢的,我们的朋友圈、社交圈、我们和他人的良好真诚的关系,就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下建立了起来。
04.
这样想来,「感恩之心」是不是似乎没有那么可怕了? 只要我们放心大胆地允许自己体会和感受感恩这种情绪,告诉自己这样的情绪会在未来的某天调动起我们本能的自我保护机制——自制力,我们就不会再恐惧别人的好意,恐惧社交,恐惧和别人逐渐拉近的距离。
「社恐」或许并非坏事,因为它本质是我们自我保护甚至保护别人的善意。 只要我们正确看待和处理、甚至利用它,我们就能从中获益。 下一次,当我们再对别人的善意感到本能退缩的时候,不妨尝试给自己松松绑,淡定接受,不再压制自己的感恩之情。 总有一天,当感恩油然而生的时候,我们体会到的不是压力和惶恐,而是对一段美好关系的憧憬。
再循环的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如果只說「能有機會寫下這篇專訪的我,覺得非常開心」是有些不負責任。完稿之後,來往調整最多的是引句裡的用詞,什麼會讓一個人面臨危險,什麼會讓一個人身邊的人面臨危險;之間,又確實摻著「希望更多人看見」的心情。
⠀
⠀
我常常覺得需要透過嚴格才能實踐的溫柔是不幸的,但終於有一天我需要選擇接受我們偶爾要被這種嚴格所保護。世界容易用言語判決使用者的心意,忽略言語和立場之間還隔著動機。明眼人或許看出這篇專訪每一個小標都脫胎自一首詩,而詩是我和阿報說話之後第一個感覺。
⠀
⠀
為什麼是詩?上好稿之後丟網頁連結給他,結果在訊息匣中點擊連結的時候跳出視窗:「网页存在安全风险,为维护绿色上网环境, 已停止访问」。意思是,這個世界將有許多人看不見這篇訪問吧?有些事情可以改成暗號,有些事情一旦改成暗號就再也不是原來的事情。什麼事情是前者,什麼事情絕對不能改變,我知道詩就是思索這件事情的事情,然而詩往往不能消滅問題。詩只能給我們面對問題的姿態。
⠀
⠀
阿報給了我一種姿態。能有機會記錄這種姿態的我,覺得非常開心。
⠀
⠀
⋯⋯
⋯⋯
⠀
⠀
——— 这里是原来的『湾湾独立音乐速报』,现在的 @小岛音乐速报,主要发布台湾原创音乐、独立音乐新歌、MV、演出等等相关资讯,如果你也喜欢台湾音乐,欢迎关注我(愛心)
⠀
⠀
點進小島音樂速報微博,第一眼看到的就是置頂文中這段自介。
⠀
⠀
這介紹不到一百字,明眼人卻能看出端倪。2020 年 11 月 21 日,當屆金馬獎頒獎典禮隨主席李安步上星光大道揭序,這是中國全面撤出金馬的第二年,這邊觀眾習慣入圍名單裡不見中國作品的同時,那邊觀眾大概也習慣了轉播這檔事檯面上是看不見了。那晚,灣灣獨立音樂速報同步圖文轉播得獎動態,幾則發文都被新浪下架。速報頁面隨後出現一則新貼文,大意是對待一個頒獎禮,封殺到這般地步,真的至於嗎?
⠀
⠀
那則新貼文當晚即在微博遭到圍攻,相關博主及眾多網民紛紛開始舉報,認為他的微博名稱夾帶私貨;數天後,他甚至收到了新浪站台要求改名否則對帳號進行官方處理的私訊。
⠀
⠀
消息一出,三年來受灣灣獨立速報的資訊餵養、三十多萬追蹤者中,不少人挺身而出。有人是承著自己在這裡認識數不清台灣好音樂的情,有人是見得區區頒獎轉播被動刀的不平。這抗議竟真傳到新浪某位高管耳中,高管點了頭,不對這個匯集無數樂迷的站台下手。
⠀
⠀
然而一週後,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的名字依舊被改成亂碼。
⠀
⠀
介紹寫「原來的」,是因這回終究不敵壓力,「灣灣獨立音樂速報」這個自 2017 年開站時就使用的名字,改姓成了小島。而之所以短短八十字裡「獨立音樂」、「原創音樂」並用,起因仍是「台灣」後面不能接「獨立」的潛規:
⠀
⠀
「你要跟他們解釋斷句是 台灣 獨立音樂,要找你碴的還是找,後來很多媒體省麻煩,就用了原創音樂這個詞。」原創音樂,使用時概念幾乎等於獨立音樂,為避文字獄而衍的新名目,到頭來簡介卻還得反過頭把這詞給列上才完整。
⠀
⠀
眼前螢幕裡的男子,唸「誰」的時候聽起來是「ㄕㄨㄟˊ」,說「年」的時候聽起來是「連」。他是原來的灣灣獨立音樂速報、現在的小島音樂速報始終唯一的經營者,更常把自己稱作編輯。熟的人都叫他阿報。
⠀
⠀
⠀
▍天線給了我天線的耳朵
⠀
⠀
2021 年 4 月,阿報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聽見對岸」發表了〈台灣「獨立音樂」簡史〉。現在,你知道為什麼獨立音樂四個字要加引號了。
⠀
⠀
該文從台灣的熱門音樂時期開始,順著解嚴後地下音樂萌芽、再轉化為如今獨立音樂概念的過程,約三十多年的歷史進行爬梳。文章一發,台灣社群上轉發者眾,除了史料本身激起的興趣,多少還有「這主題的文章出自中國人手筆」的詫異。
⠀
⠀
這不是阿報第一篇掀起討論的寫作。2019 年,他在〈年終總結之現場篇〉一文中,統計該年度有多少台灣樂團到中國演出,得出「台團批量上大陸」的結論,數據被報導者〈那些席捲亞洲的台式浪子與浪漫──獨立樂團唱出厭世代的微抵抗〉一文採酌;2020 年 6 月,緊跟當年台灣文化部補助名單公佈,阿報另一篇文〈在台團熱潮背後,了解下台灣的音樂補助是怎麼一回事〉,則向中國聽眾說明台灣音樂圈習以為常的制度,「音樂補助是大陸沒有的嘛,對於大陸很多網友來說,政府居然發錢給樂團做音樂,他們想都不敢想。」
⠀
⠀
不過,每篇長文末,總會導回小島音樂速報微博,「那裡比較熱鬧」。原有正職工作的阿報,寫長文是一年只幾次的事情,「聽見對岸」被他稱為年更號,比起小島音樂速報多時一天近十則台灣音樂情報的頻率,寫這樣有學究精神的論述,不是阿報最想做的事。
⠀
⠀
1992 年,他在福建出生。因為當地方言與台語高度相似,少年時期的阿報完全聽得懂電視上五月天唱的台語歌是什麼意思。阿報口音裡那份熟悉咬字,也原來是連上了我們對台灣國語的印象。
⠀
⠀
為什麼福建電視上有五月天?原因之一,是那個台灣音樂仍在中國舉足輕重的年代。阿報回憶 2006 到 2010 年間,身邊的人聽的是五月天、F.I.R. ,唱片行裡賣的是陳綺貞。
⠀
⠀
另一個原因乍聽有點玄,想想卻有道理:「就,我們家的電視天線,那時候收得到台灣電視的訊號。我可以看中視看台視看華視,我記得這三個電視台最主要⋯⋯」不對、先等一下,這合理嗎?
⠀
⠀
「不是,我們離金門很近你知道嗎?那個電視信號到福建都清楚,大概就和廣東那邊常看到香港的電視是一樣的。」
⠀
⠀
青春期的阿報和家人搶遙控器,想看的是台灣樂團上節目打歌、廣告間的新曲 MV。為什麼想看?他說新世紀之初五月天《搖滾本事》演唱會,是自己第一次在螢幕上看見樂手操著樂器,有鼓、有吉他的舞台。
⠀
⠀
因為帥吧,阿報說。就像許多少年少女。
⠀
⠀
他要到二十多歲時,才發現台灣所謂「聽團仔」不少已把五月天劃到商業樂團的那一邊,這一點和阿報身邊的中國樂迷不同。包含阿報自己,至今都還對五團抱著當年獨立音樂啟蒙的好感。新世紀第一個十年沒有社群、自媒體,阿報心中的台灣音樂地圖描製除了電視,靠的是蝦米音樂和豆瓣兩大平台的音樂導介。
⠀
⠀
「以前只知道五月天陳綺貞這種大名字,什麼絲襪小姐,什麼女孩與機器人、法蘭黛、先知瑪莉,都是因為蝦米音樂的推薦機制做得很好,我才知道的。」
⠀
⠀
今年辭去工作回到福建的阿報,電視台不再收到台灣訊號。養成他品味的蝦米音樂,也在今年二月終止營運了。
⠀
⠀
其實,誰還看電視呢?中國的唱片行一樣在倒,台灣音樂的影響力也在中國漸弱。少年阿報上了大學,那時躺在宿舍床上聽癡了的透明雜誌、甜梅號、回聲樂團,至今還是他的最愛,彷彿有什麼停在那裡。
⠀
⠀
⠀
▍你看團時很近
⠀
⠀
從速報發文消息之速、簡史鑽研之執著,很難想像阿報本人只來過台灣兩次。2018 年,回聲樂團休團後睽違兩年重聚《巴士底之日十週年》演出,26 歲的阿報心想,是時候了。
⠀
⠀
18 歲的阿報,大學上的是物理系,一入學就加入吉他社。「這邊的吉他社,相當於台灣的熱音社,是玩樂團、搖滾那種的。」社團裡都是音樂同好,只不過大家聽的多是中國搖滾,痛仰樂隊、萬能青年旅店,聽台灣樂團的有但不是很多。阿報只能靠著網路來尋找台樂同夥。
⠀
⠀
「一開始都是打關鍵字,比如你在微博搜個安溥,搜到很多博文,那基本上提到的人都是喜歡安溥的,你就循著這些內容認識一些網友這樣。」
⠀
⠀
有了點和線,總會想到面。微博上,阿報找得到日本音樂速報,找得到英國音樂速報,就是沒有台灣。
⠀
⠀
然而,他並沒有立刻著手一個以台灣音樂為主題的自媒體。他最早創的是一個發表「洋蔥新聞」的站台。
⠀
⠀
洋蔥新聞語出美國一家生產諷刺新聞的媒體「The Onion」,後來詞彙延伸用於描述基於嘲弄目的所生產的新聞,多少包含造假和誇張的成份。阿報以音樂為題,寫了幾篇洋蔥,覺得沒意思。
⠀
⠀
「很多所謂音樂媒體,也就跟內容農場一樣,它可能是一些亂七八糟的文章,我想說沒有一個比較正規的音樂媒體來說一些事情,就覺得可以往這方面努力一下。原來那個號比較搞笑,寫了幾篇之後就放掉了。」
⠀
⠀
2017 年 10 月,阿報滿志躊躇,下定了決心。站台名字,他早在註冊前就擬好:台灣獨立音樂速報。他沒想到申請第一關就被系統自動拒絕,原因是「台灣獨立」不能使用。
⠀
⠀
「靠,我完全沒想到這件事吔!那時我很急,想說哇靠那怎麼辦,我要改什麼名字,一下子也沒有什麼好的想法,就想那把『台灣』改成『灣灣』好了,結果就這樣註冊下來。」
⠀
⠀
誰能逆料灣灣獨立這名字也只撐了三年。
⠀
⠀
隔年,他循自由行買好了機票,回聲演唱會的票約在台灣面交。第一次到台灣,一切新鮮,和合購門票的台灣歌迷一起排隊時,連坐下也讓阿報震驚。
⠀
⠀
「我們在這邊排隊都是站著的,因為我們覺得說地板可能比較不乾淨。那個台灣樂迷就拉我說你要不要坐著、要坐著嗎?我還猶豫了。」
⠀
⠀
還有許多。比方他和那人聊起自己當年在上海看了四十幾場演出,那人竟回「所以,上海那邊是只有台灣樂團可以看嗎?」比方他提起法蘭黛,那人竟回:「沒聽過欸,誰啊?」
⠀
⠀
訪問時我向阿報嚴正澄清,上述行徑可能屬於該名歌迷的個人問題,從中倒仍延伸探討不少觀察:阿報直言,相對於他身邊的中國樂迷對台灣樂團的認識,台灣樂迷對中國獨立音樂的了解在他看來確實遜之;此外,台灣聽眾的分眾程度也更高:
⠀
⠀
「我問他頑童是不是在這裡很紅,他說對,但那是聽說唱的人在聽的,他們是聽團仔,不怎麼聽頑童。但對我來說不是這樣,我聽台灣音樂不管你說唱還是搖滾還是什麼東西,只要是台灣音樂我都聽。反而在台灣,你們好像有分聽團仔是聽團仔,然後說唱仔是說唱仔?」
⠀
⠀
我沒告訴阿報,這群人在台灣更常被叫做嘻哈仔。
⠀
⠀
幸好這趟台灣之旅的經驗不只有距離。走進 Legacy,阿報在台前熾熱,意外發現台灣歌迷比中國聽團仔冷靜太多,「特別像北京這類的搖滾重地,或者迷笛這樣的音樂節,在大陸聽現場大家是狂叫狂撞的,歌與歌之間會問樂手等等晚餐要吃啥,」在中國,衝撞喚作「POGO」,音樂節若辦在一片草地,演出結束後大家會站在一片泥地上,「我覺得台下大家好安靜啊,我在大陸是最冷靜的,在這裡變成最熱情的。」
⠀
⠀
「然後柏蒼在台上問說『你們是從哪裡來的?有沒有人從新竹來?有沒有從桃園來的啊?』我就看說怎麼沒人舉手啊?在大陸假如台上喊到哪個地名,肯定就很多人舉手比大聲的。忽然心血一來,柏蒼問完一輪我就超大聲喊:我是從上海來的!!!」
⠀
⠀
他說,柏蒼嚇到了。那瞬間的阿報和身邊的人多不一樣,卻又多麼近。
⠀
⠀
⠀
▍為了避免開始
⠀
⠀
對聽團仔而言最幸福的事,或許就是待在音樂的世界裡。然而,現實是世界上永遠有音樂之外的事。
⠀
⠀
隨著社群趨勢,音樂人及其團隊也發展自媒體,將聲量與話語權從傳統媒體握回手心。對經營速報的阿報而言這一則以喜,他可以藉由翻牆使用 Facebook、Instagram 等社群追蹤音樂人,即時獲得新訊。阿報樂於在社群上追蹤台灣的樂評、音樂媒體,同時也信奉人肉推薦勝過音樂播放平台演算法。樂評在媒體的撰述、音樂人在社群上的互粉互推,對還有正職時一天頂多花一到兩小時整理速報題材的阿報而言,是重要的參考依據。
⠀
⠀
一則以憂,是中國對社群的管制再加上兩岸箭弦的繃緊,讓音樂圈裡的人常常彷彿是即將射出的箭。
⠀
⠀
「以前沒有社群,很多事情是大家都不知道。那現在,大陸樂迷如果平常不會翻牆的話,可能並不會特別清楚台灣樂團在一些政治或者社會議題上的表態,結果就造成一些認知分裂的情況。例如前幾年,脆弱少女組在社群上發佈了台獨相關言論,消息鬧大之後很多大陸歌迷就哇啊脫粉啊,因為他們原本聽這個團的音樂,感覺就是清新啊可愛啊,不會想到政治立場是對立的。反而是和我一樣常翻牆的人,很多事情早就知道了,反應沒這麼激烈。」
⠀
⠀
敏感的也不只對方。2019 年,台北市長柯文哲現身杜鵑花音樂節,上台獻唱音樂節主題曲,身後是傷心欲絕的官靖剛和美秀集團的劉修齊拿著吉他伴奏。阿報當天把影片上傳速報,後來卻看到劉修齊在 Facebook 上表示阿報只因他個人參與活動就把樂團的名字和柯文哲放在一起,會給人不好的聯想。
⠀
⠀
「我那個時候真的完全不懂台灣的政治你知道嗎?我想你一個市長出來講話,你樂手彈琴,這個有什麼啊?我完全無法理解。後來才知道台灣人對這個很敏感。」社群催化動輒炎上,但真正刺激神經警醒的仍是政治。兩岸情勢一動一靜,小島音樂速報信箱裡的檢舉信頻率可以說是地震儀了。早前因新疆棉事件,一系列藝人紛紛與品牌解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甚至有網民統計解約與沒解約的藝人名單,留言催促藝人解約,阿報發文表示希望藝人不需要被逼迫表態立場,隨即遭舉報禁言三十天;平素裡,發佈拍謝少年、盧廣仲新歌訊,總有人傳訊「台獨藝人的歌不要發了」,數量多寡而已。
⠀
⠀
網路外的世界,阿報也並不快樂。音樂推廣工作,在中國環境裡越趨艱難。
⠀
⠀
「在大陸做文化產業,在沒有創作自由的基礎上做這件事,經常遇到難以想像的荒唐事。我舉一個台團的例子,有台灣樂團歌詞裡面會寫抽菸,這很單純嘛,它甚至跟政治立場沒有關係,它就是講抽菸啊,但你這首歌在大陸有些城市就是不能演出,因為你報批的時候有關部門的人會覺得對青少年不好。我覺得哇這很莫名其妙吔?為什麼歌曲能在平台聽,演出卻不能演?類似的事情真的太多了,太多了,一次又一次削弱你的成就感。然後你就不想幹了真的。」
⠀
⠀
去年秋天,阿報終於遞辭職信。在上海聽了無數演出、度過一整段音樂職涯的他,又回到了福建,他最一開始聽見台灣音樂的地方。
⠀
⠀
現在的他接案糊口,經營小島音樂速報的時間多了那麼一點點。上一份工作留給他的,是他身上的媒體素養與判斷眼光。他懂得某些行規,例如在中國封殺也分等級,「像盧廣仲,他是歌曲可以聽,但演出不能來,這是半封殺;那像滅火器,他是歌不能聽、演出也不能來,那它是全封殺;何韻詩,她歌曲不能聽、演出不能來,人的名字也不能出現,這是徹底封殺,又是分好幾個檔次你知道嗎?」
⠀
⠀
近來小島音樂速報的發文稍稍增多,幕後的阿報眉頭皺得也沒少。有些音樂人有流量,有些剛起步,發佈情報時會不自覺大小眼嗎?點閱一定會高的音樂人醜聞八卦,要發嗎?會不會因為每每發政治敏感情報就被罵,而下意識自我審查?這一切,阿報說他不知道,說不定他已經被改變了。至今抵抗著壓力的,是每每他遇難時現身的同等善意,那是對台灣音樂一樣有愛的人們。
⠀
⠀
他也還有愛。「有時候你聽到一首歌,覺得幹這真的太屌了,我一定要讓全世界聽到,結果發出去沒幾個人理你,這個沒辦法,沒辦法。你只能承認說,同一首歌真的每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只是不管怎樣,你當時肯定會心情不好,肯定會低潮,這麼好的音樂怎麼會沒人給你反饋呢?」
⠀
⠀
那怎麼辦?「沒辦法,就今天過了再想第二天的事情啊,就這樣。」
⠀
⠀
⠀
▍因為我錯過命運
⠀
⠀
此刻,小島音樂速報微博有近 39 萬人追蹤。變現的可能,阿報是想過,但沒多久就放下了。
⠀
⠀
「本身我就是一個搬運,我只是通過翻牆,把台灣的資訊轉移到大陸而已。我覺得這個稱不上是什麼多高明的技術,我只是做這樣一件事,讓更多人獲得資訊更方便而已。」
⠀
⠀
他自己成為了收到台灣訊號的那副天線。
⠀
⠀
天線的幸福是什麼呢?〈台灣「獨立音樂」簡史〉完成半年,阿報依然滿意,準備功課時他讀到「台客」一詞原來在台灣語境中經歷流變,從二十年前帶有土氣、流裡流氣的負面意涵,到如今大多偏向正面、支持台灣本土意識的形象,這是他原本不知道的。而因為他寫下,許多中國聽眾才知道。
⠀
⠀
訪問時,他說還有幾個詞他不懂,例如 8+9 和 1450。「你寫中文我還查得到,你寫數字這個我真的不知道什麼意思啊!」我向他說明,他哦了好幾聲,說他懂了。他明白的表情,讓這場訪問其中的幾分鐘,也成為了他因愛而獲得的東西之一。
⠀
⠀
那篇簡史,其實是在他被禁言三十天的期間寫的。
⠀
⠀
他還有很多想寫的,比方台灣說唱的發展,台灣電子搖滾的發展,但辭職以來也還沒有時間完成。他也依舊想念台灣——第二次、也是至今最後一次來台灣時,他除了參加簡單生活節,還看了好幾部電影。「我除了是音樂迷,還是電影迷。很多電影大陸看不到啊。」原來轉播金馬獎也是為了愛。今年,疫情成了另一道看不見的牆,和金門很近的福建忽然又顯得很遠。
⠀
⠀
我問,現在的台灣音樂,和當年他隔海聽見的台灣音樂有什麼不同呢?他穿過鏡頭看著我,說下面這段一定要寫:
⠀
⠀
「就,現在疫情下到我們這邊演出必須要先隔離,然後你回台灣也要隔離,不像從前那麼方便,導致很多音樂人必須做選擇,要嘛長期待在大陸,要嘛長期待在台灣。」他說,「從前是有些流行歌手會常駐大陸發展,現在有少量獨立樂團也走上這樣的路,在這邊一待就是大半年甚至一兩年的時間,把幾乎所有的事業都放在大陸。那就會導致一種現象啦,說真的:台灣是一個創作自由的環境,就像 Leo王在金曲獎說的,他想唱什麼唱什麼,想寫什麼寫什麼,但有的樂團只單純依賴大陸市場,就不得不順從大陸這邊的規矩。比如剛剛講的抽菸,你寫一首抽菸的歌不能在大陸唱,以後你就不會寫抽菸的歌了⋯⋯」
⠀
⠀
「我真的覺得很可惜、很可惜。在台灣的話你可能會寫一些別的,但你在大陸你只會寫這些歌,你就變得跟⋯⋯其實跟一般的大陸樂團沒什麼兩樣說真的。除了你身份證拿的是台胞證之外,你跟其他大陸樂團又有什麼區別了?我覺得台灣人你要分析自己是從哪裡來的,為什麼你之前能寫那些歌⋯⋯我不反對正常的文化交流,但是音樂人自己的路要怎麽走,還是要好好思考。」
⠀
⠀
不為自己可惜的,阿報為這些可惜了。因為那是他追逐著很久的地方。長大是發現原來自己想去的地方也有人想離開,這時到嘴邊的話倒只有淡淡一句「可惜了」。
⠀
⠀
或許不該說他是天線,天線是不懂追逐的。那年甜梅號到上海交通大學演出,阿報穿越幾十公里,從上海這頭追到那頭,只為了聽一場學生辦的音樂節裡在校園禮堂的演出,「我不是那個學校的人,沒有座位可以坐,只能站在很邊角的地方聽。那個場景想起來滿寒酸的,但還是很感動。那個時候音樂響起來,一切進入那個氛圍⋯⋯」
⠀
⠀
那是他唯一一次聽到甜梅號現場,因為後來甜梅號解散了。
⠀
⠀
他懂得錯過的滋味,直到今天仍努力不讓更多人錯過。
⠀
⠀
⠀
⠀
⠀
⠀
在福建,他聽五月天和陳綺貞長大 ——
專訪台灣獨立音樂微博「小島音樂速報」
facebook.com/biosmonthly/posts/4910417448988329
⠀
採訪撰稿_ 蕭詒徽
插畫_ Penn⠀IG@yanjin
視覺統籌_ 潘怡帆 Crystal Pan Photography
責任編輯_ 溫若涵
⠀
BIOS monthly
www.biosmonthly.com
instagram.com/bios_monthly
youtube.com/channel/UCckydP8ziXknEtPcySOlDTw
line.me/R/ti/p/@bios_monthly
⠀
⠀
⠀
文中標題皆改自顧城詩作:
⠀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一代人〉
⠀
我覺得,/你看我時很遠,/你看雲時很近。⠀——〈遠和近〉
⠀
為了避免結束/你避免了一切開始⠀——〈避免〉
⠀
一切仍明明白白,/但我們仍匆匆錯過,/因為你相信命運,/因為我懷疑生活⋯⋯⠀——〈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