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典論論文文心雕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典論論文文心雕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典論論文文心雕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典論論文文心雕龍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疾病知多D】王粲原來患上……? 王粲,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在曹丕的眼裡,王粲長於辭賦。(曹丕《典論.論文》) 其中劉勰還在《文心雕龍.才略》說: 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辭少瑕累,摘其詩賦,則七子之冠冕乎! 奈何天妒英才。 西晉皇甫謐在《針灸甲乙經.序》...

  • 典論論文文心雕龍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9 10:15:25
    有 123 人按讚

    【疾病知多D】王粲原來患上……?

    王粲,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

    在曹丕的眼裡,王粲長於辭賦。(曹丕《典論.論文》)

    其中劉勰還在《文心雕龍.才略》說:

    仲宣溢才,捷而能密,文多兼善,辭少瑕累,摘其詩賦,則七子之冠冕乎!

    奈何天妒英才。

    西晉皇甫謐在《針灸甲乙經.序》裡寫道:

    仲景見侍中王仲宣時年二十餘。謂曰:「君有病,四十當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含服五石湯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湯勿服。居三日,仲景見仲宣謂曰:「服湯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湯之診,君何輕命也!」仲宣猶不言。後二十年果眉落,後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終如其言。

    大意是說:

    話說當年張仲景野生捕獲二十多歲的王粲,便跟王粲直言:

    「你有病!當你四十歲的時候,眉毛便會開始脫落,眉毛脫落後半年便會死。」並告訴王粲現在只要含服「五石湯」便可以避過此劫。

    話雖如此,不過當年王粲顯然覺得張醫生這番話不中聽,最後只是領藥不服藥,意見接受,態度照舊。

    三天後,張醫生再次野生捕獲王粲,便關心道:

    「你有沒有服藥呢?」

    王粲便撒謊道:

    「服過了。」

    聽罷,張醫生便苦口婆心道:

    「阿粲!阿粲!你是逃不過我雙眼的!我目測你根本沒有服藥!你為什麼輕視自己的生命呢?」

    王粲聽後無言以對,不過還是選擇不服藥。

    二十年後,王粲的眉毛果然真的開始脫落,眉毛脫落後一百八十七日(即大約半年)便死了。

    這應驗了張仲景的預言。

    對吧!差點兒忘記介紹一下張仲景:

    張仲景是東漢末年的名醫,實力不下於同期的華佗,著作有《傷寒雜病論》。

    話說回來,當年王粲到底患了什麼病呢?

    據說是「大麻風」。

    「大麻風」,中醫稱「癘風」,西醫稱麻風(Leprosy),主要源自麻風桿菌(Mycobacterium leprae)。

    其中《黃帝內經.素問.風論》曾經描述過「癘風」的症狀,可謂非常細膩:

    癘者有榮氣熱胕,其氣不清,故使其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風寒客於脈而不去,名曰癘風。

    所以當麻風桿菌進入人體後,便可能會誘發「鼻柱壞而色敗」、「皮膚瘍潰」,甚至可能會導致毀容。

    相較而言,痲瘋的潛伏期較長,平均5年,短則1年,長則20年。

    看!王粲不是十多年後才發病嗎?

    在用藥上,因為拿一種抗生素單挑麻風桿菌較容易會產生抗藥性,所以往往需要採用聯合治療(Combination Therapy)聯手合擊麻風桿菌。

    至於其中一個常見的組合主要是Dapsone、Rifampin,偶爾還可能會搭配Clofazimine,來一個三英戰呂布KO麻風桿菌。

    相較而言,麻風的療程一般較長,往往可能需要至少半年至一年。

    最後說到王粲,便不得不提王粲的看家本領:

    學驢叫!

    劉義慶在《世說新語.傷逝》裡說:

    王仲宣好驢鳴,既葬,文帝臨其喪,顧語同遊曰:「王好驢鳴,可各作一聲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驢鳴。

    話說王粲死後,曹丕親自出席王粲的喪禮,並在追悼會上跟其他來賓道:

    「阿粲生前好喜歡學驢叫,大家便一人學一聲驢叫送行吧!」

    於是大家便用驢叫告別這位文壇巨星。

    (如欲了解更多用藥資訊,歡迎看看「小小藥罐子」網誌。)

    💊💊💊💊💊💊💊
    BLOG➡️http://pegashadraymak.blogspot.com/
    IG➡️https://www.instagram.com/pegashadraymak/
    YT➡️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QOMojMd6q7XnESMWwldPhQ

    📕📕📕📕📕📕📕
    著作➡️藥事知多D、用藥知多D、藥房事件簿、家居用藥攻略(各大書店有售)

  • 典論論文文心雕龍 在 486先生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5-31 10:00:21
    有 517 人按讚


    #李天豪老師文字專欄

    說到讀「文言文」,你會想到哪一本參考書呢?

    我打賭,99%的人,會想到《古文觀止》。

    這真是一本好書,我自己也是從學生時代就讀到今天。

    那麼,這是不是中國文學的歷史上,「最好」的一本文學參考書呢?

    這個問題,如果你問中文系的學生,恐怕答案會很分歧。

    如果你問中文系的教授,那麼答案大概是肯定的:

    「不是,前面還有《昭明文選》呢!」

    在這裡,先做點文學體系的科普。

    中國的文章分類,有個最簡明的分法:

    「一種是駢文。」
    「一種是散文。」

    散文好理解,你今天看到滿大街的作文補習班,教的都是散文寫法。

    那麼,什麼是駢文呢?

    為什麼文章的體例,還搞個「馬」偏旁的專有字呢?

    那就來說說「駢」這個字。

    「駢」的本義是,兩匹馬拉著一輛車。

    所以可以引申為:「並列」
    再進一步引申為:「對仗」

    所以,駢文就是一種對仗體的文章。

    你可以簡單理解成:

    「由很多個『對聯』組成的文章。」

    有一句成語,最能形容這種文章,叫做「駢四儷六」

    因為,駢文的句式,四字句和六字句最多。

    順便提一下,「儷」是「成對」的意思。

    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文章?

    這是一種讀起來,會搖頭晃腦的文章。

    因為,駢文非常重視形式美和朗讀的節奏感。

    所以,一讀駢文,自然就容易搖頭晃腦。

    比如: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再比如: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
    「雜花生樹,群鶯亂飛。」

    當然,這種文章愛的人很愛,不愛的人,則很看不順眼。

    主要就是「華而不實」,很像流行歌曲的歌詞,有點無病呻吟的味道。

    唐朝這種浮華的時代,當然很流行駢文。

    可是,就有兩個文人很看不慣,所以提倡寫散文。

    「散文」,沒有「駢文」那麼多形式上的講究,只要文從字順就好。

    像我現在寫的,就是散文,很貼近口語,讀起來沒壓力,不用查字典。

    因為這也很符合人性的需求,所以慢慢的也就流行起來。

    這兩個人,就是韓愈跟柳宗元。

    這兩位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

    但是,請注意!

    「唐宋八大家」,是古代文章的最高水準嗎?

    當然不是,他們最多只能代表「古文」的最高水準。

    「古文」就是散文。

    因為,先秦諸子百家的文章都是「散文」。

    所以,韓愈他們的主張,在當時來說等於是:

    「恢復古文寫法」

    所以,韓柳二公並不是「文章」八大家。
    而是,「古文」八大家。

    在文學的天地裡,還有另一半屬於「駢文」。

    清朝大才子袁枚有一句話:

    「一奇一偶,天之道也。」
    「有散有駢,文之道也。」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說到這裡,你應該就明白文章一開始的那個問題了…

    要把《昭明文選》跟《古文觀止》分優劣,其實沒什麼意義。

    因為,這個問題本身就不成立。

    這兩個選本,一個屬於駢文陣營,一個屬於古文陣營,沒有可比性。

    (當然,《古文觀止》也有若干駢文經典作品,這是特例,別抬槓)

    不過,不能相比,並不代表兩者的文學價值相當。

    無論文學風氣怎麼變,中文世界中,地位最高的文章選本,永遠都是

    ----《昭明文選》

    不信你去問問中文系的教授們。

    那麼,這是不是意味著,研究中文的人都貴古賤今呢?

    還真不是。

    來聽聽白話文大家的評價吧。

    魯迅說過這樣的話:

    「以《古文觀止》和《文選》並稱,初看好像是可笑的」
    「但在文學上的影響,兩者都一樣地不可輕視。」

    這話意味著,《古文觀止》的影響力,確實不亞於《昭明文選》,畢竟通俗。

    但是,將這兩部書相提並論,在內行看來,確實可笑。

    關鍵在於藝術性。

    文學的本質,在於藝術性。

    我們來看看兩部選文集的對比,你就知道了。

    《古文觀止》,書名聽起來氣派很大,其實還真是中文作文參考書。

    是清朝的兩位私塾先生,選編的古文入門讀書,給學生當範本的。

    《昭明文選》,則是國家級文獻。

    由一位文化素養極高的皇太子(蕭統),帶領全國第一流的知識份子(比如劉勰),精心編選出來的文學典範。

    說一下歷史背景好了。

    梁朝的開國皇帝梁武帝蕭衍,品德姑且不論,文學素養沒話說。

    他兒子蕭統遺傳了父親的文學興趣,最喜歡和文人雅士們談詩論文。

    等蕭統做了太子,就開始想做點文學事業了。

    他一方面搜集天下圖書,一方面延攬知識精英

    準備再三,然後從歷代詩賦文章優中選優,編成《文選》。

    (昭明是他的諡號,後人補加上去的)

    這些精英裡邊,最有名的就是《文心雕龍》的作者劉勰。

    看到這裡,你應該知道這兩部看起來並駕齊驅的文集….

    背後蘊藏的差異有多少了吧。

    在學中文的人心中:

    補習班老師的講義《古文觀止》
    跟國家級資源堆出來的《昭明文選》,是不能相比的。

    當然,看到這裡你可能會不服氣:

    「憑什麼太子編的就比較有藝術性?」
    「沒聽說過高手在民間嗎?」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請你先做一道國文常識選擇題。

    問題:你覺得以下哪些類型的文章會被《昭明文選》收錄呢?

    (A)儒家經典節選,比如《詩經》、《春秋》
    (B)諸子百家節選,比如《莊子》
    (C)歷史名人演講,比如《左傳》、《戰國策》
    (D)重要歷史記載,比如《史記》

    如果以單純好文章就選的標準來看,以上四項都應該收錄才對。
    好比說《古文觀止》,選了大量的(C)、(D)

    但是, 《文選》作者蕭統在序言裡特地強調說:

    「以上四項,一概不選。」

    理由倒也充分。

    不選儒家經典,因為這些經典是人倫典範,節選就等於褻瀆,萬萬使不得。
    (這是政治原因)

    不選諸子百家,因為那些著作重在立意,不重文采。
    (這是藝術原因)

    不選名人演講和歷史記載,因為它們不屬於文學創作。
    (這還是藝術原因)

    而且,這個標準還有個合理的例外,就是史書裡的評論部分。

    因為這些評論都是史官深思熟慮之後的個人創作,很重視修辭,所以就入選。
    (這也是藝術原因)

    以這種態度跟標準來選文,內容當然沒問題。

    至於《古文觀止》呢?

    這本書我個人非常熱愛,爛熟於胸,當然沒有非議兩位吳夫子的意思。

    但是,這就只是本參考書,還是抄來抄去之後的結果。

    好用是好用,歷史性的意義就一般般。

    這可不是我說的,是兩位夫子自己在序文裡說的。

    古文宜選乎?
    曰:「無庸也!」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則選尚已。
    古文至今日,操選政者,代有其人,駸駸乎有積薪之歎矣!
    尚宜選乎?
    曰:「無庸也!」
    詳略互見,醇疵錯陳,則選又尚已。
    且余兩人非敢言選也,即焉云耳!
    即之奈何?
    集古人之文集,古今人之選而略者、詳之,繁者、簡之,散者、合之,舛錯者、釐定之,差譌者、校正之云爾。
    蓋諸選家各有精思深意,以抉古人之奧,讀之者取此置彼,則美者或遺。
    一概觀覽,則勞於睹記,此余兩人所以彙而集之也。

    -
    是為選文之論。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