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典範股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典範股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典範股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典範股利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陳喬泓投資法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右手拿畫筆、左手學投資」,畫家也能靠著股市賺進千萬,如果你不是財經科系出身,卻想在股市中有一番作為,那麼陳喬泓的故事可以當作你的典範。 陳喬泓從小立志當漫畫家,高中廣設科畢業以後,畫了三部作品角逐漫畫新人王,沒想到全部敗北,與漫畫界無緣,他轉讀夜二技的視覺傳達設計系,打算畢業後從事平面設計。 ...

  • 典範股利 在 陳喬泓投資法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10-23 10:14:53
    有 429 人按讚

    「右手拿畫筆、左手學投資」,畫家也能靠著股市賺進千萬,如果你不是財經科系出身,卻想在股市中有一番作為,那麼陳喬泓的故事可以當作你的典範。

    陳喬泓從小立志當漫畫家,高中廣設科畢業以後,畫了三部作品角逐漫畫新人王,沒想到全部敗北,與漫畫界無緣,他轉讀夜二技的視覺傳達設計系,打算畢業後從事平面設計。

    退伍後,他投了五十封履歷求職都石沉大海,最後棲身一家電子公司的小美工,月薪32K。然而,自由創作的靈魂仍在心裡蠢動,他說,老闆叫你往東,你不能往西,「我只是老闆的手」,跟想像的差很多。

    當時他逛書店,看到媒體人鄭弘儀的書中描寫,「每年在股市複利滾存20%,可以達到財富自由」,他心想,32K扣掉家用,所剩無幾,毅然決然辭掉小職員工作,跟家人集資20萬,勇敢投入股市。

    同一時間,他看到大學同學在牯嶺街創意市集擺攤,收入頗豐,於是仿效同學的商業模式,重拾畫筆,自創潮T品牌,開始「早上看盤,晚上畫畫、六日擺攤」的生活,市集每年營收破百萬,扣除成本,一個月盈餘還有六、七萬,對於未滿三十歲的年輕人來說,算是優渥。

    「第一檔股票,亂買」,2006年正逢股市多頭,從六千點漲到一萬多點,當時他買進亞崴、力成、兆豐金,賺進25%獲利了結,「不是自己厲害,是行情使然」,賺到的錢再投入股市,買進允強,奇美電及航運等景氣循環股,好景不常,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股市慘跌,160萬資金縮水到僅剩60萬元。

    繳出一百萬的學費,他思考錯誤的原因,並大量鑽研國外投資經典,像是巴菲特、彼得林區、約翰坦伯頓等一百多本大師書籍,擷取各家精華,找出長期獲利的方法,他發覺,國外大師多是以基本分析做為投資主軸,於是從60萬元重新開始,把市集擺攤所得再投入股市,2012年以52元買進儒鴻,390元賣出,中間翻了五、六倍,並陸陸續續以價值投資法找出多檔成長股標的,六年內滾出獲利超過千萬。

    陳喬泓認為,投資要有自己的中心思想,要建立自己的投資邏輯,遇到事情用邏輯去推論,比較容易走得長久,不曉得股票的真正價值,將在股市裡載浮載沉,而他自己的中心思想是「盈餘成長是股價上漲最重要的因素」。

    「台積電為何漲?是因為長期EPS往上走,儒鴻、寶雅亦是如此」,發現這個原理,操作股票會比較容易。

    陳喬泓表示自己是美工出身,可說是股市的外行人,對於財報只看六個關鍵指標,並整理出八個選股法則,包括營收、毛利率、ROE、EPS、現金股利及本益比,至少追溯五年以上,以這樣的法則來挑選,挑出的股票不會超過50檔,再縮小範圍找出最強,成長性最好的股票。

    基本面投資有兩個派系,一是價值股投資法,一是成長股投資法,價值股是市場低估的股票,也就是「好公司遇到壞情況」,一旦市場回升,就有獲利機會,譬如電信龍頭中華電,天然氣欣雄,中興保全。價值股的成長性不夠,一般是領股利股息為主,成長股的操作策略則不同,成長股是買公司未來的成長性,因此,「即使是現在股價不便宜,未來成長性看好,還是值得進場」。

    什麼樣的成長股最值得買?陳喬泓透露獨家心法。「盈餘成長大於本益比」的公司,他利用平常人很少的注意的「本益成長比(PEG)」來算出合理價,昂貴價、便宜價,作為進出場依據。

    陳喬泓以自己投資儒鴻為例,他在2012年以52元買進儒鴻,買進以前分析過去五年財報,除了2008年金融海嘯之外,2007至2011年儒鴻每年的淨利成長率都有超過30%的實力,如果用30%的淨利成長率來預估,本益成長比僅有0.31倍(本益比9.4/淨利成長率30);若用保守的20%來預估,計算出來的PEG也只有0.47倍(本益比9.4/淨利成長率20),都明顯低於0.75倍的買進目標,是相當明顯的進場訊號。

    他從52元一路加碼買進,60元、70元,甚至80元,押注資金超過五成,2013年七月股價超過250元,才開始賣出第一張,直到儒鴻股價超過350元,才大幅出脫出上持股,最高價在392元,因為當時股價來到300以上,本益比已經接近30倍左右,若獲利成長無法再維持高檔,本益成長比很容易超過一倍以上,股價已不算便宜,加上毛利率也較去年同期衰退3%,越南工廠營業費用提高更侵蝕獲利表現,因此在2014年五月把股票全數出清。

    同樣的邏輯,他在2013年七月開始注意豐泰,2014年二月以70元進場,在此之前,他回看豐泰過去的財報,以2013年前三季每股盈餘3.04元推估,全年EPS有機會達4.1元,稅後淨利可望較前一年同期大幅成長三成以上。

    再推估豐泰2014年的稅後淨利及本益比,從營收成長率19%推算,2014年第一季稅後淨利年成長率有機會超過20%,若維持過去的成長力道,他預估豐泰2014年每股稅後盈餘有機會達5.5元,稅後淨利有望年成長超過二成,若股價為75元,預估本益比約為14倍(股價75元/預估EPS 5.3元=14倍)。

    接著計算本益成長比(PEG),稅後淨利有望能夠年成長20%至30%之間;如果以較保守的20%計算,PEG約為0.7倍(預估本益比14/預估稅後淨利成長率20),符合本益成長比買進的條件。

    買進後不到二個月,豐泰股價上衝到90元,之後因為越南排華事件,股價回落至77.6元,當時他觀察豐泰月營收持續高成長,基本面仍看好,反而趁著股價回落加碼買進,後來在法人、外資買盤不斷湧入,不到半年時間,股價推升到200元。

    2015年三月,豐泰股價來到150元,他開始減碼,眼看豐泰股價節節攀升到180元,本益比已超過25倍以上,但是淨利成長率並沒有跟上,2016年第一季稅後淨利僅年成長9%,扣掉配發股票的成本,只剩下6%的增長,在股價還在相對高檔的情況下,他在180元附近陸續清出手中持股,最高價賣在200元,總計持有豐泰不到兩年時間,加計股利所得,總報酬率達260%。

    陳喬泓認為,「找一檔有競爭性的公司,長期持有,獲利會遠高於短線進出的操作」,像是寶雅(5904),剛開始不起眼,如果2009年以一百萬進場,此後每年加碼12萬元,寶雅的年化報酬率約32%,十年之後可以滾出3700萬元,這就是長期持有成長股的驚人威力。

  • 典範股利 在 二寶媽複利實踐-投資、生活、旅行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16 15:25:23
    有 41 人按讚

    【閱讀筆記-45歲學存股,股利年領200萬@投資永遠不嫌晚的最佳典範】

    先說這本書比較適合完全想建立理財基礎觀念的人閱讀,也很適合還在猶豫自己現在投資會不會太晚的人閱讀。
    如果你在投資上已專研一段時間,閱讀這本書對你應該毫無困難,甚至書中的理財觀點對你而言可能已是老生常談了。
    .
    其實這本書的標題,一開始並不吸引我,有一陣子我對於坊間理財書籍一開頭都用幾年賺幾萬為標題有點反感,不知是否出版社覺得這種標題才能吸引更多想靠投資獲利的讀者,但我個人覺得這類標題很容易讓初學者誤以為理財很簡單,因此我通常會將這類書籍當作是「同一本書」來看待。
    .
    閱讀這類書其實很快,因為它們都有類似的架構,也就是用歸納法得出投資成功的道理,首先作者會花1/3章節說自己的故事,接著說投資初期的錯誤經驗,最後因為過去經驗讓作者得出投資成功的關鍵,因此我會快速翻過目錄後再決定是否花時間閱讀,我認為歸納法的書籍並不適合每個人,別人的成功故事不一定適合你,每個人遇到的機會、運氣甚至投資心理狀態都不同,要複製很難,重點應該放在看完這類個人理財故事後能從中分析自己的優、缺點,擷取書中值得參考且適合自己方式去實踐,這樣才不會陷入短期獲利迷思中。
    .
    要說這本書跟其他個人理財故事不同之處,應該在於作者謝士英是在年近半百才開始學習投資,在46歲以前對於投資一竅不通,對於退休的危機感源自45歲正在學校擔任教職的他,看到許多同事已到退休之年卻不敢退休的窘境,才開始憂心自己退休後的生計,尋找不用靠勞力的生財管道,早期他的投資方法是把賺來的錢,交給退休的爸爸「炒股票」,但後來卻發現爸爸辛苦「炒」了近5年,最後卻是不賺也不賠,甚至最後還將他持股成本很低的股票賣掉,根本是在浪費時間。
    .
    作者描述退休危機感的這段故事,讓我回想之前閱讀Taleb所著的反脆弱一書的想法,公務員是社會上很多人覺得穩定無風險的工作,但其實是非常脆弱的工作,如果哪一天政府宣布破產或者無法再以同樣所得替代率給予退休公務員福利後,一個50歲突然被政府宣告沒有退休金的公務員,可能比一位計程車司機在社會上更沒有競爭力。
    .
    在經歷了短進殺出的投資生活,最後作者鎖定「存股」的策略,並且因為愛喝咖啡,所以將自己的存的股票比喻成咖啡園,用種樹原則持續存好股票,錢(開花結果)會不斷長大!
    .
    要能種出健康的咖啡園,關鍵的因素只有兩個:
    第一,專挑好公司長期持有。
    第二,等候好價錢買進。
    .
    作者提到自己從工作上的接觸以及生活上的觀察買進好公司的過程,其實跟我自己目前選股的方式很類似,我很習慣觀察生活中使用的產品及接觸的事物去看有沒有適合的投資標的,我認為只有親身接觸跟感受過,才能在產業還沒被看見的時候用極低的價格買入,因此讀者若看到作者持股的成本,應該會覺得…天啊!這種股價要等到何時才有機會買到(作者在2003年SARS肆虐台灣時,用9.5元買入統一),因此想複製作者持股已經不可能了,我們能學習的是多觀察及掌握生活周遭事物,然後持續運用「種樹模式」去經營自己的農場,相信時間拉長,想要存出千萬元的退休金或年年領上百萬元的股息當生活費,都不是難事。
    .
    作者回顧自己存成長股的經驗指出,投資的效果一開始都不太明顯,但至少撐過3年,財富就會明顯增加,長期下來從股市獲取穩定生活費就越來越不困難了。
    .
    我認為這是許多看到標題而買書的人要認清的事實,投資一開始都很慢,有時會慢到懷疑自己這樣的方式是否有效率,過程中還會不斷受到短線操作快速獲利的誘惑,如果覺得自己要放棄時,一定要提醒自己「慢慢來比較快」這句話。
    .
    二寶媽回想自己大學剛畢業時也是超迷戀短線投資,喜歡賺快錢,買飆股,買進幾天後賣出,覺得獲利就是這麼簡單,更瞧不起父親說的每年5%殖利率的標的,最後繞了一大圈,才發現自己浪費寶貴的時間也耗費大量精神,甚至會希望時光能倒流,在22歲那年就懂得開始存0050,也才能體會父親當年耳提面命的說「慢慢來比較快」這句話的真諦。
    .
    如果你還在遲疑現在才開始買股現在才開始投資是否太晚,相信謝士英的故事可以告訴你,投資永遠不嫌晚,及早開始並持續堅持,就有機會。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8853?gclid=CjwKCAjw26H3BRB2EiwAy32zhWI-9w255PqZagdPzvLYyWlHLmNonC2qRFL1JUlK8H6BjY6QBU5mghoCbvUQAvD_BwE

  • 典範股利 在 闕又上均衡的財富人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16 16:28:34
    有 631 人按讚

    投資的精神和本質是什麼?
    H先生的實例,應証一億男的體悟
    (一併印證和清除幾個投資迷思!)

    不管你是擇時,也擇股的(主動投資者),或採指數型的(被動投資策略者),投資的迷思,都是讓你績效無法呈現的潛因。

    我新書中提到期權高手(一億男),上完投資規劃這門課之後,一句話的領悟,你還記得嗎?

    投資高手(安納金),在我新書序言提到「 而這句話,投資的本質和精神,是讓全球一流的企業家為你幹活,堪稱投資理財的核心認知,也是想依循長期投資典範獲取最大回報的不二法門」,

    這兩位高手所見略同?是真?我們來應證一下,今天H先生的個案,請你看看解答書中13個迷思中的哪幾個?

    2019年,H先生可能是我全委操作裏的第一名,帳戶由年初的54萬3仟美元,成長到聖誕節前夕的79萬,封關是81萬美元,漲幅約48.8%,但讓我最訝異和莞爾一笑的,才是我想跟你分享的重點。

    他的投資帳戶( 帳號尾兩碼xx38),2019我全年只做了一次交易,附表可看出,2月8日以8.5美元買了600股的LCI藥股,還未獲利,其他的記錄都來自於股利的入帳。

    一年幾乎沒有交易,卻產生了所有客戶裏最好的績效,傑克,這未免太神奇了?!請問這是我書中13個迷思裏,所強調的哪一項呢?( 交易者的績效,一定會比投資者高嗎?)

    眼尖的你可能發現了,前6大持有第一名是蘋果公司,持股比重竟然高達75%左右?比重高低先不論,請問,蘋果算不算全球一流的企業,若是,這符不符合投資的本質和精神?

    相信有人質疑,買到蘋果當然成績好,而且用這麼重的比例,媒體報導張忠謀這一生只買兩支股票,第一個是他以前服務的德州儀器,第二個就是台積電,請問你認為,張忠謀他會不會投資?

    接下來,要告訴你這故事另一重要的部分,蘋果公司並不是一開始就佔H先生投資組合的75%,蘋果公司是我從2008年金融海嘯後,為H先生買完之後就留到現在的,長達12年從小樹苗長成的大蘋果樹,獲利自然驚人,但這還不是重點!

    真正要告訴你的是,順手球誰都會打,難的是逆轉勝,2011年標普500的成績打平,我運氣不錯,共同基金交出了11%的成績,那年買了近100張紐約百老匯的票,請大家看表演,節目完再到中國城享受除夕年夜飯,H先生夫婦也在其中之列。

    但凡事沒有天天過年的,蘋果公司從2012年的股價100元,下挫到 2013年中的55元, 跌幅45%比金融海嘯標普500的37%還重,H先生夫婦很難接受到嘴的鴨子卻飛了,要求贖回,轉到別的證券行要自行管理。

    在一個初夏的週末我們碰面了,我告知有幾支股票,現在都處在低價區例如蘋果公司,賣了可惜,我建議他,股價開始回升時就贖回他當年的投資。

    2013年後期因為股價回升,轉走了25萬美元,領回了大部份他原的投資金額,帳戶總金額剩下約30萬美元,我留下了幾檔股票,蘋果公司是其一。

    相信多數投資者,特別是第一線面對客戶的人或操盤手都了解,(最困難的不是挑選了蘋果公司,而是這麼多年(長達12年)還留下了蘋果公司。)

    而更難的,不是操盤手一個人跑,最困難的是,還要背著一個跟你看法未必一致的客戶,在2人3腿的情況下, 還要跑出一個不錯的成績。

    贖回大部份投資金額後的(過去6年),H先生帳戶從留下的30萬美元成長到今天的81萬美元,相當於170%的成長,大幅領先標普500同時間的77%。

    H先生成績,2019年的48%成長,以及過去10年,包含了我2018年的失手,都應該還領先標普500有一定幅度,這個成績,在投資界應該可以列為2壘以上的安打,

    下次各位若看到有人在財經媒體,繼續不斷重播我 2018年揮棒落空的鏡頭時,不妨轉貼這篇讓他知道,我也常揮出安打或全壘打的,也藉此提醒他老兄,天底下他不知道事還多的是!

    H先生,經過2013年這事之後,向我道歉說,謝謝我,在他給我那麼大的壓力下,仍然保住了蘋果公司,他說金融海嘯之後,他的生意結束了,雖太太在全球知名的藥廠,但她那個部門裁員到只剩下兩人, 他說當時他的投資心理素質是極差的。

    蘋果公司的股價走到今天, 中間被套牢過好幾次,這又是想告訴你哪一個迷思呢?( 書中的第七個迷思,避免套牢,才有高投資報酬率?),

    我在書中說到,夫妻間的套牢,成就一段白頭偕老,和一流公司之間的套牢,成就一段股價輝煌的成長,張忠謀先生的故事告訴你如此,H先生的故事也是,今天這故事,你學到什麼呢?

    台灣的投資者,喜歡所謂停損,停利,以蘋果股價幾次下挫的幅度,多數都會殺在底點或轉折點。不是停損,停利不對, 而是你要先弄清楚,你是交易者,還是投資者?如果是交易者,需要學到什麼樣的操作技巧? 如果是投資者,你需要注重什麼? 這兩者的投資哲學,和操作方式是大不同的!

    投資一流的企業,如果太早停利,獲得的是蠅頭小利,讓一匹可以馳騁廣大草原的千里馬,與退休的老馬並無二致,也完全顯示不出牠的價值。( 窮人追價差,富人追趨勢)!

    看完這故事,有人心想買蘋果公司這種簡單的事我也會,如果你也有這樣的想法, 不妨再問一下自己,

    1)為什麼你(當時)沒買?
    2)或許你買了,但為什麼抱不住?
    3)或許你買了,也抱住了,但比例偏低, 貢獻有限。

    如果這些看似很簡單的事,你卻都沒有做到,它代表你還有迷思,

    你要不相信, 再從不起眼的附表,推另外一個數據。

    H先生的去年封關是81萬美元,截至1月15號的收盤是89萬美元,( 從附表的投資組合就可以推知),錢滾錢的威力,是我們在書上哪個地方一再強調的? 你現在能夠了解,為什麼我那麼強調和看重第一桶金的嗎?

    截至1月15,同期間標普500上漲2.2%,蘋果股價上漲約4%,H先生帳戶漲幅約10%,大部分的上漲,是投資組合中25% 這些2019年的老弱殘兵所貢獻,這不起眼的投資組合,可能沒有你想像中的那麼弱,是有它效應和佈局的。

    當我們面對每一個簡單的問題,都能謙虛的反觀自我時,那麼這才有可能接近 ,以簡馭繁,了解投資本質和精神的高手! 這跟我們什麼專業學歷無關,它跟我們用對了方法有關!

    請再把新書的前三章,像安納金,股魚,投資達人,或其它閱讀者建議的,(慢慢好好仔細的閱讀!)

    如果你喜歡H先生的成績,這所有的心法都寫在新書的十三個迷思裏, 但你要多看幾遍才能領悟參透!

    還有書上的哪幾個迷思,也印證這個例子呢?有感受的請留言告訴我!

    附註,
    過去成績,無法代表末來,上述成績未經會計師查帳,個案也無法代表全委操做的整體成績,只是新書中13個迷失的實例討論輔助。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