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其他運輸輔助業定義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其他運輸輔助業定義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其他運輸輔助業定義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其他運輸輔助業定義產品中有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從火星探測系統到輔助工業製程,美國工業用 AI 新創 Beyond Limits 如何在台灣做到技術在地化應用? 李佳樺 2021/08/13 從2012 年美國太空總署成功將探測車「好奇號」送上火星至今,已經過了3000多個「火星日」,肩負著火星探測的重要任務,8年來好奇號傳回許多對火星的...

  • 其他運輸輔助業定義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19 16:31:09
    有 0 人按讚

    從火星探測系統到輔助工業製程,美國工業用 AI 新創 Beyond Limits 如何在台灣做到技術在地化應用?

    李佳樺 2021/08/13

    從2012 年美國太空總署成功將探測車「好奇號」送上火星至今,已經過了3000多個「火星日」,肩負著火星探測的重要任務,8年來好奇號傳回許多對火星的重要觀察與發現。背後更不為人知的,則是好奇號的 AI 運算系統,其實是由美國新創 Beyond Limits 的團隊建立的,公司發展至今也將觸角伸到能源、先進製造等產業,建立 SaaS 服務,為產業提供 AI 輔助平台,2020 年更獲得 1.3 億美元的投資,拓點到台灣、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

    Beyond Limits 將 AI 應用到產業製程的契機,源自於當時跨國石油集團 BP 在墨西哥灣發生的漏油事件,企業希望導入 AI 優化決策過程,合作中也發現了石化能源產業的痛點,研發出石油配方建議系統、石油製程操作檢引系統等 SaaS 產品,不僅受到美國石油公司歡迎,日本市場也買單。

    有了日本的先例,這套美國研發出的產品,照理說要拓展到亞洲市場應該不成問題,不料到了台灣卻窒礙難行,甚至需要重新開發不同的產品。

    Beyond Limits 的台灣團隊究竟面臨了什麼挑戰?

    台灣市場與美國差異大,Beyond Limits 台灣團隊必須如創業般從頭研發產品

    台灣分公司總經理張中宜說明,台灣產業的先天特性,讓美國母公司已開發的產品都面臨市場可行性低落的問題,以石油產業的產品舉例,在台灣只有中油、台塑兩個客戶,且台灣的石油公司並不做研發工作,多半直接向國外公司購買配方,因此團隊必須在美國 SaaS 模式 的技術基礎下,研發出符合台灣市場、針對不同產業需求的商品。

    「Beyond Limits 在台灣設立公司時的處境,跟重新創業差不多。」張中宜表示,AI 應用產品的開發不僅需要能夠從零開始寫演算法的工程師,也要有懂產業製程的專家團隊,龐大的研發費用與對產業專家的需求,讓每一次產品開發都像募資活動,團隊必須透過產業訪談做足市場研究找到痛點,說服製造公司與他們合作開發能解決產業問題的軟體。

    然而開發全新市場對張中宜來說並不陌生。

    她曾經在孟加拉創立幫助偏遠地區孩童課輔的非營利組織 e-Education ,第一年就讓偏鄉學子考上孟國最高學府卡達大學,更順勢搭上鼓勵企業與 NPO 合作的開放式創新風潮,讓卡西歐、 AI 新創、安永都找她擔任顧問,執行戰略布局或開發新通路的工作,面對 Beyond Limits 在台灣的難題,團隊選擇了電動車電池研發、面板機器手臂維修與人流異常預警系統等三個產業切入。

    延伸既有美國產品技術,尋找合適的台灣在地產業切入開發產品
    選擇電動車電池產業與 Beyond Limits 在美國石油產業的經驗有關,研發電池的過程與石油廠研發機油的邏輯相似,痛點都在於漫長的研發過程,就像做菜時要多次嘗試才會知道多少的鹽與油才是最佳的調配一樣,電池配方更要經歷至少半年的實驗,且實驗設計也要在無數次團隊與客戶的交鋒後才能成型,溝通成本相當高昂。

    使用 Beyond Limits 導入認知 AI 架構的電池配方建議系統,研發人員只要以自然語言輸入期望的電池規格、價格與電車轉速,系統即可在 43 分鐘內提供數百種配方與實驗方式供選擇,縮短約 2 千倍的研發時間。

    Beyond Limits 也在 7 月 29 日宣布與日本的三井物產公司進行策略結盟,以其認知 AI 的核心技術,協助三井投資的液化天然氣廠進行巨量資料分析,並整合作業人員專業知識與數位化作業模式,制定出精簡有效率的解決方案。日本三井整合數位策略部部長常務董事真野雄司氏說,透過與 Beyond Limits 的合作可以改善與再造營運流程,更有效率執行現有事業群的高附加價值項目。

    另外,Beyond Limits基於公司在美國既有的輔助風電機維修平台,投入面板機器手臂維修建議系統的開發,「雖然也想在台灣用同一套產品幫助風電產業,也與風電廠陸續接洽,但台灣的風電仍在建設階段,缺乏營運經驗,目前的維修需求也不高。」張中宜談到,市場開發的大方向是要在台灣尋找具備預測維修需求,且市場密集、成熟的產業,公司在與投資人仁寶電腦的合作中,發現光電面板產線中機器手臂的維修概念與風機維修類似,而且痛點也類似:包含高昂的維修成本、未經標準化的維修流程,以及依賴經驗的維修決策。

    目前輔助維修系統正與日本機器手臂原廠合作開發,由廠商提供維修資料與產業專家, Beyond Limits 透過 AI 分析維修數據,建立資料背後的邏輯推演,系統最終能判斷機器損壞的原因,並建議耗材種類與維修方式。從管理者的角度能降低維修、備料倉儲成本,對維修人員來說也有可依循的維修建議,長遠更能累積產業知識 ( domain know-how ) ,促進升級。

    以邊緣運算技術,與北捷合作開發人流異常預警系統

    而將技術從太空拉回到地面,Beyond Limits 也能在大眾運輸犯罪預警上有所發揮。他們與北捷合作,使用等同於在火星探測時、消弭與地球時差的邊緣運算技術,原理是透過分散式的運算提升效率,達成在監控系統的邊緣節點就進行異常人流的辨別,降低反應時間落差。

    張中宜舉例,正常的人流像是乘客擠進車廂內的固定位置,開始滑手機,異常的人流可能是人群往四面八方散去,產生快速移動的樣態,異常訊息可以在 10 秒內將送到中控室,大幅縮減以往需要 4 分鐘以上的訊號傳輸時間,也能避免踩到人臉辨識的紅線,未來希望擴張應用到大樓監控,或是銷往他國的大眾運輸系統。

    源自NASA,認知型AI成為技術優勢與門檻

    與其他單純使用機器學習技術分類數據並預測結果的數值 AI 系統不同,Beyond Limits 的 AI 服務融合了數值 AI 與符號 AI ,前者的數值 AI 是透過大量數據讓模型認知「此為何物」,而符號 AI 則是藉由邏輯定義數值 AI 判斷的結果是好還是壞,並加以做出決策與判斷,以電池配方為例,將實驗室過去的實驗數據導入數值 AI 系統後,會得出樹種配方組合,再藉由符號 AI 判斷個配方辦法的優劣,並給予客戶回饋與建議。藉由結合數值 AI 與符號 AI 兩大系統的結合,讓人工智慧的每項建議都能以人類可理解的思路解釋,輔助人類做最後決策,也使人機協作的製程模式成為可能。

    對於這項技術,張中宜表示這其實是源自於 NASA 將探測器「好奇號」送上火星後,由於火星與地球之間的數值傳遞有時間差,人類基本上不可能遙控好奇號,而且火星上的數據在這之前是 0,所以數值 AI 也無法運作,為了能夠讓好奇號自行在火星上探測與行動,勢必須要模擬人類大腦的認知型 AI 系統,當時才會開發出符號 AI。

    根據研究報告,2025 年工業用 AI 規模將達 160 億美元,其應用開發仍具高度可能性,Beyond Limits 在台灣也希望更全面地研發產品打進該市場。除了正在培養市場的風電產業外,未來也希望協助優化晶圓半導體產業的製程,團隊更積極與社會、產業溝通,讓社會了解 AI 進入產業能讓人類更有餘力進行創意發想與決策,也讓產業正視轉型需求,近期將與台灣新創基地合作舉辦 AI 科普講座,持續促進製造業的人機共榮合作。

    創業快問快答

    Q:服務的創意來源,是因為發生甚麼事情而有這樣的想法?

    A:台灣數位轉型瓶頸

    Q:創業至今,做得最好的三件事為何?

    A:用國際薪資招聘頂尖人才、台灣市場國際定位清楚、客戶分潤共創模式的商業模式

    Q:要達到下一步目標,團隊目前缺乏的資源是?

    A:能見度

    附圖:BeyondLimits 台灣總經理 張中宜
    Beyond Limits 以數值AI及符號AI兩大關鍵技術,達到人機互補智能
    圖片來源 : Beyond Limits
    擠捷運
    圖片來源 : diGital Sennin on Unsplash
    圖說:BeyondLimits Hybrid AI導入流程說明
    BeyondLimits Hybrid AI導入流程說明
    圖片來源 : BeyondLimits

    資料來源:https://meet.bnext.com.tw/articles/view/47993?fbclid=IwAR2HbB5FrPIBoV9kDL27OnhNF-JDNzfYdsoLoVKn85yAA7GUjzDzI3y5Lw0

  • 其他運輸輔助業定義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28 14:39:22
    有 1 人按讚

    跨界圍攻:「AI 視覺」公司已集體殺入智能駕駛圈

    2021-05-22
    雷鋒網

    如今的智能汽車賽道,說挨肩迭背也不為過。

    新勢力派引領變革,最為二級市場所看好;泛網際網路派占流量高地,擅技術遷移;傳統車企派根基夯實,品牌名聲享譽在外。

    甚至財大氣粗的某地產派也曾放下豪言――力爭 3-5 年成為世界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新能源汽車集團。

    如華山比武般,大俠們個個嚴陣以待,各方勢力黃巾高擎,左右開弓。

    你看看,前有行業鐵幕,中夾破釜沉舟之心,後是險峻江湖,哪還有初進牛犢的落腳之處?

    即便如此,在月前燥熱尚未消退的上海車展後,鮮少被提及的AI視覺公司還是擠了進來。

    看慣了巨頭們的聲勢浩蕩,轉身發現AI視覺企業們的入局講究一個循序漸進,起承轉合。

    而他們的悄然進入,也給智能駕駛領域增添了幾段新故事。

    海康威視:左手自研、右手投資

    AI安防老大哥海康,深耕智能駕駛市場履行一貫的低調風格。

    其對智能駕駛的綢繆始於2015年,當時海康內部計劃開展新業務,起初確定的業務有三:海康汽車電子、海康機器人、海康螢石。

    2016年7月,耗資1.5億的海康汽車技術正式成立。

    在此前後,海康還分別於2016年6月投資了威視汽車科技,2017年7月成立了海康汽車軟體。

    2018年是海康智能駕駛的上升之年,市場渠道、技術研發上均有突破。

    2018年2月,他們上線高級駕駛輔助系統、自動泊車APA+,同年又成功打入2019款保時捷卡宴的配置中。

    汽車產業以穩為重,鏈條長、利益盤根錯節,新入者切入並不容易,而海康卻出其不意一舉打入高端。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海康汽車已經通過了20家OEM的審核並成為其合格供應商,公司的主要客戶包括一汽集團、北京汽車、上汽榮威、上汽名爵、本田汽車等。

    其中,定點項目超過200個,已量產的項目超過100個,覆蓋500家渠道合作夥伴。

    成立子公司自研之外,投資也是海康較為看中的一大路徑。

    在成立汽車電子公司之前,海康就曾在2016年入股毫米波雷達企業森思泰克,並成為後者的第二大股東。

    2013年成立的森思泰克既是毫米波雷達第一批探路者,也是成績較為優秀的領軍企業之一。

    森思泰克創始人秦屹是英國海歸的雷達專家,在英從事雷達研發和製造十餘年。

    據悉,森思泰克所聚團隊成員中80%具有軍工背景,掌握雷達硬體、軟體和量產工藝等幾乎全部核心技術。

    據悉,森思泰克毫米波雷達在北京、石家莊設研發中心,在蕪湖設總廠,在杭州設車載事業部。

    石家莊,有軍工雷達大本營之稱,軍民毫米波雷達研發人才密集,且電科雷達研發54所和13所都在石家莊。

    森思泰克也頗為爭氣。

    2019年,思泰克首次實現大批量77GHz車載毫米波雷達國產化、突破國際巨頭壟斷。

    森思泰克的77GHz毫米波雷達成為國內首個真正實現「上路」的ADAS毫米波雷達傳感器。

    目前,森思泰克已成為紅旗、一汽、韓國現代、東風日產、長城、長安等國內外車企體系內供應商。

    海康與森思合作的高分毫米波成像雷達+視覺融合技術,或許將對壘低線束雷射雷達。

    大華股份:立足整車,三電、網聯、自動駕駛多點齊發

    零跑汽車脫胎於大華股份的汽車部門,獨立後獲得了大華股份的技術和資金支持。

    2015年,大華股份副董事長兼任大華股份CTO朱江明親自下場,成立零跑。

    經歷2019年新能源補貼大退坡,不少新勢力造車企業已經出現嚴重資金問題,且變現存疑。

    零跑汽車亦不例外。

    2018年,零跑虧損 3.07 億元後,2019 年上半年又持續虧損約 2 億元。

    2019年1月4日,零跑汽車第一款車S01上市,該車2019年全年交付約1000輛。

    對於連續虧損的零跑,唱衰論一直也在網上發酵。

    朱江明對此表示,「即使不融資,零跑也能再活三年。」他透露,大華股份將持續為零跑輸送資金,「當然我們希望能更多的融資,發展得更快些。」

    在經歷融資受阻後,2021年伊始,零跑官宣融資43億元,合肥政府投資平台亦在其中。

    今年年初,此前曾投資蔚來的合肥市政府與零跑方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未來合肥方面將對零跑B輪融資投資約20億元,並展開更多合作。

    現金流方面,從不被業界看好,到巨額融資的到帳,仿佛又讓市場看到了可能性。

    技術層面,零跑汽車稱自主研發了三電系統、智能網聯繫統、自動駕駛系統三大核心技術,並完全掌握自動駕駛核心硬體平台和算法技術,實現對自動駕駛感知、決策、執行層關鍵技術的自主化全覆蓋。

    產品層面,零跑汽車目前旗下擁有3款量產車型,分別為:零跑T03、零跑S01以及零跑C11。

    三款產品風格各異,銷量不一。

    2020年,零跑汽車官方消息稱,2020年累計銷量達11391輛,其中T03為主力軍,貢獻了10266輛。

    創始人朱江明也底氣頗足:「2023年零跑進入造車新勢力TOP3、2025年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占率達到10%」。

    商湯:求精感知技術,並進艙內艙外

    與其他AI獨角獸相比,商湯在自動駕駛上布局較早,也更全面。

    2017年進軍自動駕駛,商湯的汽車產業布局可分為艙內(智能車艙)和艙外(智能駕駛)兩大層面。

    智能車艙層,基於前裝量產解決方案,以視覺感知技術為錨點,由點及面,覆蓋用戶從上車到用車的多個場景。

    商湯的SenseAuto Cabin智能車艙解決方案包括駕駛員感知系統、座艙感知系統、智能進入等等功能。

    據悉,在過去的兩年多時間裡,商湯已經拿下了30多個國內外頭部夥伴的智能車艙定點量產項目,覆蓋車輛總數超過1300萬輛,其中10 余個項目已經實現了量產交付。

    智能駕駛層,商湯選擇與主機廠合作,做汽車廠商(OEM)及一級供應商(Tier1)的解決方案供應商。

    在自動駕駛感知、決策和執行三大要素中,汽車廠商和Tier1占據重要角色。

    2017年,商湯與OEM廠商本田簽訂了為期5年的長期合作協議,研發適合乘用車場景的L4級自動駕駛方案。

    2018年,商湯完成杭州、上海半開放場地內實現無接管自動駕駛。2019年,在日本落地「AI自動駕駛公園」,將用於自動駕駛汽車的研發和測試,並面向公眾開放。

    商湯的自動駕駛業務定位,是以視覺為主,其他元素為輔。

    視覺之外,商湯在高精度地圖和雷射雷達、毫米波雷達等方面皆有技術儲備。

    通過搭配多種不同傳感器,實現感知、分析預測、決策規劃控制、城市級三維地圖重建及無人車高精度定位能力等技術功能。

    目前,商湯對自動駕駛技術進行了多次疊代,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智能駕駛方案:SenseAuto Pilot智能駕駛解決方案,聚焦 L2+ 級高級輔助駕駛至L4級自動駕駛創新,並在上海車展首次發布SenseAuto Pilot-P駕駛領航方案。

    軟體之外,2019年3月,商湯還推出首款原創機器人SenseRover X自動駕駛小車,這是款針對自動駕駛的教學產品。

    奧比中光:戰投+自研,兩條腿走路

    奧比中光是AI初創企業中對智能汽車投入最多的公司之一。

    作為一家AI 3D感知技術方案提供商,成立於2013年的奧比中光現今已在3D傳感領域深耕近8年。

    3D傳感作為人工智慧領域最核心的視覺感知技術,融合了晶片、算法、光學、軟體等多交叉學科技術,是人工智慧時代感知識別、新型人機互動等最為核心的技術載體。

    除3D結構光外,奧比中光在雙目、iTOF、dTOF、雷射雷達等主流3D視覺感知技術領域也有長遠布局。

    早在2018年,奧比中光就投資雷射雷達晶片級解決方案提供商飛芯電子。

    飛芯電子成立於2016年,是一家專注於光電設備、雷射雷達研發、集成電路設計的高新技術企業。

    成立僅2年,飛芯電子獲得了博世等注資。

    據悉,飛芯電子以研發、生產雷射雷達系統及核心晶片為主要業務,客戶群體主要面向國內外汽車、機器人、無人機等生產研發廠商。

    飛芯電子稱,其針對行業痛點,採用了連續波載調製或相干外差探測方案,利用焦平面點雲測距技術,滿足較高的空間解析度和較大的視場角,探測距離可超過200m,且無需複雜昂貴的機械掃描裝置,不斷提高系統可靠性,也使獲得的圖像更為清晰。

    2019年4月,奧比中光成立車載3D視覺傳感方案提供商奧銳達。

    奧銳達的業務重心在智能座艙,產品包括ToF攝像頭模組、雷射雷達等硬體以及3D ToF智能座艙方案。

    承襲了奧比中光的3D視覺感知技術,奧銳達可為智能汽車帶來DMS、OMS、手勢識別、人臉識別、身份驗證等多種3D化智能功能。

    其金融級安全的3D人臉識別方案,保護駕乘人員的信息安全;通過3D-ToF 攝像頭,實現多區域手勢控制;同時,智能汽車還可以通過3D信息,判斷駕乘人員體型、座艙內位置等。

    近日,奧銳達還發布了為智能汽車量身定製的3D ToF智能座艙方案。

    虹軟:主攻艙內,走軟硬一體之路

    2018年,為應對手機市場見頂飽和,虹軟正式將業務從智慧型手機領域拓展至智能汽車、IoT等領域,一舉橫向突進自動駕駛市場。

    虹軟科技創始人兼CEO鄧暉曾表示,未來每輛汽車裡都有10個以上的攝像頭,智能座艙將成為智能駕駛視覺AI的重點應用場景。

    與其手機定位一樣,虹軟的智能汽車走軟硬一體解決方案,力圖做車載視覺一站式解決方案的供應商。

    從招股書看,截至2018年底,虹軟科技的「汽車等loT產品」的業務收入僅367.95萬元,占比不足1%。

    與多數視覺企業加裝雷射雷達等技術不同,虹軟的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完全基於視覺層面,且核心聚焦在車內智能。

    虹軟科技的智能駕駛視覺解決方案,包括車內安全駕駛預警、駕駛員身份識別、車內安全輔助、輔助駕駛預警、自動泊車等眾多解決方案。

    2019年3月,虹軟入股開易(北京)科技,後者主營業務包括主動安全智能終端(ADAS+DMS+人臉識別)、SDK軟體服務以及硬體整體解決方案。

    2019年,虹軟在科創板上市。

    虹軟表示,其在計算機視覺領域積累深厚,融合其暗光高反差拍攝、防抖等影像視頻增強算法技術,即使在車內光線不佳、人臉角度多變、車輛晃動等特殊情況下,也能夠很好地完成車輛周圍環境監測和車內人員監測等功能。

    上市後,虹軟大力布局智能汽車及其他 IoT 智能設備領域,目前成效初現。

    據虹軟表示,智能汽車板塊2019年開始真正量產。

    數據顯示,2020年,智能駕駛視覺解決方案業務增長較快,實現營業收入6592.99萬元,同比增長310.61%。

    據悉,虹軟智能駕駛相關產品包括DMS(駕駛員識別系統)、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BSD(盲區檢測系統)、OMS(乘客識別系統)、Interact(視覺互動系統)、Authenticate(生物認證)、AVM(3D環景監視系統)、AR HUD(AR抬頭顯示)和智能後備箱等各類以核心算法為基礎的相關軟體解決方案。

    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顯示,DMS(駕駛員識別系統)的算法業務是其智能汽車業務的主要收入來源。

    虹軟今年透露,其智能駕駛業務已實現37+7個前裝車型定點開發(37款量產車型定點,7款車型預研),以提供純算法為主,公司直接與Tier1或整車廠簽約,涉及多家國內主流車企(含造車新勢力)及部分合資車企。

    格靈深瞳:最早入局,協同成長

    成立於2013年,格林深瞳是最早的一批AI視覺公司,也是最早一批投入自動駕駛的AI視覺公司。

    當年,格靈深瞳聯合英特爾研究院院長吳甘沙、國家智能車未來挑戰賽冠軍團隊負責人姜岩等一同創辦了一家專注於自動駕駛領域的公司――馭勢科技。

    2016年,馭勢科技在北京誕生,格靈深瞳作為投資方入股馭勢科技。

    過去五年,馭勢科技在洶湧潮水中奮力前行。

    2017年1月的CES,馭勢科技向世界推出了無人駕駛概念車「城市移動包廂」,該車型成為了全球第三款獲得紅點設計大獎的無人車。

    同年,這家公司分別在4月和6月,於白雲機場、杭州來福士率先展開面向普通公眾的無人駕駛商業化運營。

    今年1月21日,香港國際國際機場宣布,由馭勢科技與香港國際機場管理局共同研發的無人駕駛物流車將替代人力駕駛拖車,承擔往返機場和海天客運碼頭的行李運輸任務,意味著其在機場的運用已逐步上量。

    在過去的一年中,馭勢科技與長安民生物流、一汽物流、巴斯夫(BASF)等數十家企業建立了商業合作。

    據透露,在國內某豪華品牌車型上,馭勢科技提供的軟體算法也已前裝量產,並幫助該自主品牌率先推出 L3 級自動駕駛功能。去年馭勢科技交付了數百套「AI駕駛員」,實現年度業績同比增長150%。

    前不久,馭勢科技宣布完成累計超10億元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在這場融資中馭勢科技獲得了國家資本的參投。

    馭勢科技在無人物流埋頭苦幹,潛心鑽研,其成績是在無人物流領域的業務布局幾乎占到了國內市場的70%。

    2016年誕生至今,馭勢科技經歷萬千辛酸,在密如繁星的棋子中探索出一條最優解法,以機場定式,在精進自我的路上捨命狂奔。

    而格林深瞳的自動駕駛之路,也隨著馭勢科技越走越遠。

    曠視:立足AI視覺,做車載全套解決方案

    2018年11月,曠視曾公開展示過車載AI視覺解決方案。

    彼時的曠視,其解決方案基於車載系統和駕駛過程的人臉解鎖、帳戶切換、駕駛員識別、多模態交互等功能為主,並收取相應軟體使用費和服務費。

    「人臉解鎖」可通過車外的攝像頭捕捉駕駛員人臉信息並進行身份的識別與確認,實現人臉解鎖車門、臨時授權人臉解鎖車門;

    通過車內的攝像頭實現刷臉啟動發動機、保險箱等,「帳戶切換」功能可通過人臉識別無感知精準識別駕駛員身份,配合車載智能系統,快速調整用戶預設的車輛各項個性化配置(座椅位置、反光鏡角度、空調溫度、音樂、燈光、導航等)。

    「駕駛員識別系統」可通過車內攝像頭,實時查看駕駛員駕駛狀態和行為,在駕駛員出現疲勞駕駛或分心駕駛跡象時觸發預警,保障行車安全。

    曠視曾表示,其與蔚來汽車實現了未來在智能汽車應用上的深度合作,真正的無人駕駛商用較遠,曠視聚焦對人類駕駛員的理解和輔助。

    的盧深視:基於3D視覺相機,為產業賦能

    的盧深視在智能汽車領域的角色,更多是與第三方合作的方式。

    作為三維視覺領域的佼佼者,的盧深視在高精度深度感知成像、三維實時高精度重建、三維跟蹤識別及感知等技術方向上深耕多年。

    上月,的盧深視出席了2021全球自動駕駛高峰論壇,並展示了其最新3D CV相機及其應用。

    的盧深視兩款自研3D CV相機,其在5米範圍誤差小於1mm,指標超越國際3D相機巨頭,量產良率達99%以上。

    基於前端低功耗嵌入式平台,兩款相機均可實現非接觸式精準識別,基於結構光原理,更可還原人臉高精度3D細節信息,通過人臉立體尺寸信息精準辨識人員身份,同時對於二維和三維攻擊識別正確率高達99.99%。

    多提一句,安全性上,可達金融級別。

    據悉,除了智能汽車領域,兩款相機也在智能家居、金融支付、智慧交通等領域展開布局。

    智能駕駛:AI視覺第二春

    AI視覺眾企入局智能駕駛賽道,並非跑題創作。

    其一,布局智能駕駛,是戰略向外牽引使然。

    自計算機視覺出走實驗室樊籠,AI安防、自動駕駛便拿到一大波投資人的「S卡」。

    當年AI落地之時,安防提供了絕佳的土壤,AI公司在此實現技術與產業的交融。

    期間,AI與安防彼此成就:

    安防向世界輸送的海大宇等驕子,幾乎主導了全球安防市場話語權,行業極速擴容,向城市各個領域蔓延。

    AI獨角獸們也從安防起家,並逐漸走向千行百業,邁向全域。

    左邊是AI安防成主要營收來源,右邊是AI安防逐漸占領一席之地。擺在入局者眼前的,是如何保持縱向持續增長的必答題。

    擺脫路徑依賴,尋找AI安防之外的市場,已是當務之急。

    如果說,過去五年,AI視覺公司的路徑是「通用AI SDK 重定製集成項目實施」的話,那麼未來五年,他們可嘗試「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 形成標準化產品 低成本規模化複製」的路子。

    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在哪?自動駕駛、醫療、晶片赫然在列。

    縱觀AI市場,目光所及賽道幾近全員虧損,掘金志認為,與高成本人力無關,因為虧損在放大;與硬體儲備也無關,因為可以OEM。

    核心在於:AI安防未能標準化,項目需求又無窮多。

    那就去標準化市場?有人問。

    標準化市場可以一夜之間把價格做到無窮低,但高額運營支出非AI企業所能承受。

    標準化市場上不去,定製化市場下不來,AI公司的突破口在哪?答案是:非標準化市場裡找到標準化路子。

    賽道上,自動駕駛正是明顯的非標領域的標準市場。與AI安防共通的是,智能駕駛初創企業也依賴資本輸入。

    但前者場景碎片化、項目定製化,產品標準化之路漫漫;後者以智能汽車為載體,技術上軟體定義、人機協同一旦成型,會一招吃遍天下鮮。

    眼下,不少智能駕駛新勢力已實現產品量產,並獲得一定規模的現金流。

    對於一眾搶灘的各路豪傑,AI視覺的入場似乎有些遲。

    但智能汽車賽道正熱、格局未定,智能汽車產業鏈長、細分領域繁雜,此時入場的AI視覺,你可以說它入場稍晚,但不能說它機遇不在。

    其二,自動駕駛或是計算機視覺技術應用必登之高峰。

    近幾年,機器學習持續深入,計算機視覺應用亦有了飛速進展。

    千山萬水跨越的人臉識別小山,是AI最成功,也最基礎的一環。

    真正的AI,是貫穿感知-決策-執行的長鏈條,這一點在自動駕駛上體現得尤為極致。

    感知層,通過各類硬體傳感器捕捉車輛的位置信息以及外部環境信息;

    決策層的「大腦」,基於感知層輸入的信息作環境建模,從而形成對全局的理解並作出決策判斷,再向車輛發出執行的信號指令;

    最後的執行層,將決策層的信號轉換為汽車的動作行為。

    自動駕駛技術是人工智慧、高性能晶片、通信技術、傳感器技術、車輛控制技術、大數據技術等多領域技術的結合體,落地難度之大,各路AI無不動容。

    計算機視覺應用場景萬千,自動駕駛無疑是極具挑戰性、最具想像力的一條。

    越是長在懸崖之巔的花,越讓人著迷。

    一直以來,在環境感知環節,存在AI視覺與雷射雷達技術路徑之爭。

    不管何種路徑更優,已經在視頻物聯領域經歷過殘酷驗證,AI技術儲備上,AI視覺企業們也已攢下不少經驗。

    狼多肉少,能吃幾成飽?

    「自動駕駛是很低級的行業嗎?所有人都想來分一杯羹。」

    這調侃入局者們聽了,大抵會覺得分外委屈。

    大多數困在第一道門檻,錢。

    「沒有200億不要造車」的聲量振聾發聵,造車明星蔚來也曾資金一度跌入谷底。

    雖說AI視覺公司除了大華的零跑汽車外,其他參與者目前都專注於智能駕駛硬體和系統,但這也是個昂貴的行當。

    不少企業本身依靠資本輸血,是否有更多資金和精力參與自動駕駛廝殺,是他們需要思考的問題。

    行業壁壘不容小覷。

    汽車產業發展百餘年才形成了一套嚴謹而完整的生產流程和制度,乃至於衍生出了一套基於安全的工業文明,不是後來者們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裡就能夠顛覆的。

    作為智能汽車的核心體現,自動駕駛技術遠未達到成熟的程度;車艙內的智能化體驗也還有豐富的想像空間。

    換言之,如果跨界選手想要在智能汽車的世界裡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不僅要高度重視安全這一話題,還要擁有強大的軟體能力。

    但在前一輪前沿傳統主機廠以及蔚來、小鵬、理想等新造車勢力的人才軍備賽過後,新入局的玩家要如何吸納更多的專業人才?又如何權衡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才的意見和建議,從而做出最終決策?

    與此同時,智能汽車的研發不是一件只要懂軟體就能夠做成功的事情。

    隨著電動化、智能化大潮的到來,造車的門檻看似降低了不少,但在這一過程中遇到的內因外因的難題,可能遠比想像中的要多。

    行業資源尚需積累。

    相比AI安防、智慧城市等領域,AI視覺跨界者在智能汽車領域品牌影響力和渠道資源不足,短期內,造血盈利能力較低。

    而且,AI視覺企業布局智能駕駛時間不一,技術雖有共性但終究有別,相較於大多數垂直企業,尚有諸多不足。

    故可見,過去幾年,即使AI視覺巨頭,步伐也較為謹慎,大多圍繞艙內智能、ADAS市場。

    如果說巨頭們跨界,自帶熱搜體質,AI視覺企業跨界的光彩,多少暗淡了些。

    前者身家優渥,拿著頂流體驗卡入場,高屋建瓴,後者更多是以小舟,涉鯨波。

    當然,隨著技術日進一桿,資源聚沙成塔,營收逐年增長,他們將投入包括但不限於研發、營銷、資本等層面,難保這一葉扁舟,哪天出其不意成為可遠航的重磅郵輪。

    莫道桑榆晚

    眾多跨界玩家湧入智能汽車,激發了新的生機。

    無論從何種角度來看,智能汽車的市場都蘊藏著無限機遇。

    這個市場需要鲶魚的存在。

    在新時代的風潮之下,我們固然期待看到不斷有實力強勁的新玩家們入局,留下中國智能汽車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我們也殷切地希望,這是一片能夠承載百花齊放,充滿新的生機和活力的沃土,而不是拔苗助長的投機者的港灣。

    憑藉先發優勢,不少入局者或已暫列行業前位,但隨著各方力量的持續加碼,後來居上也並非不無可能。

    保持警惕,時刻成長。

    資料來源:https://www.chinahot.org/science/83632.html?fbclid=IwAR2Mm9ZU17srF7sCywqUPw-hmRAyGN_sN9XnL0_Q6mE4bUYwUpgGNX3wHps

  • 其他運輸輔助業定義 在 龔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2-23 12:00:48
    有 96 人按讚

    【龔成問答信箱】(Q14381-Q14400)

    Q14381:

    老師,我欠了信用卡及家人不少錢,但我又想做月供股票,增加資產,點算?

    龔成老師:

    首先,你一定要還左銀行的卡數先,因為這是較為高息的負債。

    之後就是到家人的,如果家人是不用比息的,在理財角度,其實可以慢慢還,不過在家人的角度,這樣始終不太好。

    所以,家人的錢,你點都要有「保持還款」的動作,至於每月點還,就你自己決定。

    從累積財富角度,理論上,減慢還,將資金投資月供股票是較好的,但你一定要取平衡。

    我會建議你想方法開源,增加收入,這是較有效處理你問題的方法,雖然會辛苦少少,但對你是最好的。

    ------------------------------------------------

    Q14382:

    老師,想問0144 招商局港口 前景如何?

    另 香港電訊行業 總覺得搵唔到好多
    6823現價 值得入?

    另548深圳公路 升勢好勁 但見市盈市脹派息 都幾靚
    想問有冇伏

    龔成老師︰

    招商局港口(0144)有一定的質素,不過,近年有關貿易的行業,賺錢能力低左,同埋風險大左。先講佢的基本面,佢係中國最大,世界領先的港口開發、投資和營運商,係中國沿海主要樞紐港建立了完善的港口網,並成功布局南亞、非洲、歐洲及地中海等地區。

    佢有龐大的港口業務,於中國處領先地位,絕對有其優勢。不過,貿易因素受全球及中國經濟情況影響,將令業務出現略波動情況。

    另外,股本回報率低,加上中國進入經濟增長較一般的年代,都令這企業的賺錢能力較一般,整體質素而言,算是中等。

    過往股價一般般,長遠來說將平穩,股息則十分穩定,但增長有限,現價有投資價值,但貿易問題對佢股價有波動,分注較好,同時不建議大注。

    香港電訊(6823)是業務穩定的股票,過往的派息比率達100%,絕對是典型的收息股。香港電訊擁有一定的優勢,而且市場結構對其有利,令企業的生意與盈利得以保障。

    電訊行業高速發展的年代已過,智能手機爆炸式增長時代亦不再,即是這企業並不屬於高增長類型,而是收息類。現時股息率有6%,有長線投資價值。

    深圳高速公路(0548),同樣是不錯的股票,收入主要來自公路路費。現時9成收入依靠路費收入,另外佢都有做環保事業,這部份會有增長潛力,現階段佔比重很低。預期此股長遠會由收息股,慢慢進化成平穏增長股。

    現時股息率雖有逾7%,但要留意計算當中包含了上年特別股息,這股息並不一定每年都有。扣除特別息計,只有不足3.6%,長線投資價值一般。

    ------------------------------------------------

    Q14383:

    呀Sir,我想問下呢,每個月可以儲到兩萬蚊,咁用幾多成投資 ,萬3投資,7千蚊儲,咁岩唔岩?

    龔成老師︰

    恆指過往市盈率,約為8-24倍的水平,恆指在27500點,大約為11倍市盈率,算是處合理水平。

    我建議你以50/50去分配資,先用$10000去作投資,月供或分注買入優質股。

    餘下的$10000會先儲起,等大市大跌時才入市掃貨,咁做會較理想。

    ------------------------------------------------

    Q14384:

    想問月供股票,港交所,領展,港鐵邊隻較好?

    龔成老師︰

    港交所(0388)佢係香港唯一獲認可的證券市場及期貨市場,在香港有壟斷性優勢。盈利方面有保證,問題只是賺多與賺少。

    領展(0823)有一定規模,坐擁不少優質商場。,現有一些商場,有提升潛力。再加上佢開始在海外尋找有潛力物業,預期由本地化進一步國際化,這都是潛力所在。

    港鐵(0066)因為港鐵的獨特性好強,運輸+物業的模式,令佢處於穩賺的局面,可說是無競爭,因此長期月供好適合。

    以上3隻都是平穏增長型股票,都是十分優質,當中港交所和港鐵較優秀。作為月供的話,3隻都適合。

    ------------------------------------------------

    Q14385:

    你認為恆大嘅債券值得買嗎?現價好吸引,派息高,但風險高嗎?謝謝你!

    龔成老師︰

    我不如先從佢的股票、股息方面講起。恒大(3333)剛公布派息,以現價計股息率達7%以上。

    但你睇佢過去財務數據,雖然見到佢生意不差,企業有賺錢能力,但負債情況不理想,處於極高水平,令這企業存有風險。

    對經濟好時,佢有賺錢能力。但經濟轉差,物業滯銷,資金鏈出現問題,後果可以好嚴重,所以投資此企業風險不輕。

    你投資債券,比起股票,能有較早的償債次序,同時有穩定的利息回報,但你要留意,佢本身已經好多負債,風險已不低。因此,佢的債券不是無風險的,你不能以100%保本去分析。

    如果你能承受風險,才可以買佢的債券,我相信佢出事的機會不大,但如果樓市逆轉,可以大件事。

    ------------------------------------------------

    Q14386:

    老師,想問點先睇到嗰隻股票係最低位最便宜才買? 有時低處未算低 又或者一買就跌 我有好多呢啲經驗

    龔成老師:

    我地不是分析高低,而是計算平貴。

    每間企業都有佢的企業價值,當中主要由資產價值與業務價值組成,計算後,比較現時股價,就知這刻平與貴。

    不過,就算在平宜價買入,不代表不會跌,只是我地預期佢在長期,會回歸到企業價值,即是中短期可能會跌,但長期股價會趨向上。

    ------------------------------------------------

    Q14387:

    龔老師你好,我今年34歲,月入約3萬,一家4口住公屋,投資零經驗,有留意開你的投資分享,好想學習一下投資,希望老師可以俾一下意見。

    扣除每月家庭正常開支1萬5千元,每月投資1萬,月儲5千元以備不時之需,希望15至20年時間後能達到收3萬元利息,這數字合理嗎?我應該怎樣部署?投資組合又應該如何 ?

    謝謝老師解答

    龔成老師︰

    如果你希望20年後有3萬現金流,以5%股息率計,你要720萬資金。

    策略上,你可以每月用$8000去做月供,其餘先儲起,用一邊月供一邊儲蓄的策略。

    月供方面,你可以選擇投資在平穏增長股︰盈富(2800)、金沙(1928)、恆基(0012)、中銀(2388)、港鐵(0066)、煤氣(0003)、港交所(388)、長建(1038)、粵海(0270)、領展(823)、深高速(0548)或潛力股︰比亞迪(1211),中生(1177)或福壽園(1448)等。

    至於餘下的現金,就等機會,當大市出現一定程度的下跌,就可以動用現金去投資,在平宜價加大力度掃貨,然後長線投資。

    以恆指過去年平均回報10%計(連股息再投資),你每月投資$15000,20年後大約會增值至1000萬,這樣安排相信很大機會達至你的財務目標。

    ------------------------------------------------

    Q14388:

    唉,我冇資金
    完全唔知點計劃
    資本主義社會

    龔成老師:

    對呀,第一步要有資金,所以十幾年前,我做銀行得$10000人工,由零開始,就係明白錢搵錢的道理,我用盡各種方法,儲本金。

    一星期返7日工,正職與兼職,帶飯返工,唔亂洗錢。用盡方法,將儲到的錢用作投資,5年累積到第一個$100萬。

    $100萬多嗎?
    當然唔多!

    但$100萬就係重要的初期本金,有資金有可以玩錢搵錢的遊戲,就有機會向上流,否則,打死$1萬工一世!

    ------------------------------------------------

    Q14389:

    你好..龔成
    我32歲, 投資了股票有4年多.
    現時持有大約30萬現金-月入17K,
    扣除家用及日常開支,還有6K
    另外, 持有以下股票
    1398 $5.54 13000
    883 $8.71 3000
    788 $1.26 12000
    405 $5.32 5000
    3 $14.8 4000

    1) 我應否進行月供股票?
    看了很多資訊有關月供既好處及壞處
    也明白平均成本法
    價高 買入少 ; 價低 買入多
    但如果股價不斷上升 不是等於買貴了?

    又看到其他財經人一些看法
    在低位時不敢買入, 到來升回又會後悔沒有做任何操作
    反而, 月供就不用理會, 還可以令投資者感覺一下大市的高低

    高時, 可以減持及減供款.. 股票變回大量資金,
    低位時又可以加大供款, 將大量資金慢慢放回股票內.
    我覺得這個看法很好.

    2) 打算月供3000 盈富基金
    其實我也不喜歡月供的感覺, 覺得全手買入,乾淨利落些.
    但我在想如果我不斷儲現金,
    有足夠資金再入市, 又要等一個合理價
    這樣的時間值損耗, 不是會令我的回報下低及現金也會貶值?
    所以我才想月供股票, 這個想法是否有誤?
    簡單講我不想再防守..

    3) 分注入市VS長期持有
    假設, 已到了合理價, 或自己能承受的風險, 少注入市.
    股價升值了,已有一定盈利,因為長期持有, 不想沽出
    哪升值了的股價是否不宜再買入?
    哪分注的定義,是否只適用於買入價以下才加注?-「溝淡」有可分別?

    4) 可否評論一下我持有的股票成績如何? 謝謝

    龔成老師:

    1)要準確定義高低,其實是好難的,當年我做銀行時,見好多散戶在$15買入港交所(0388),但當去到當時歷史高位$20時,99%都賣出了。

    你想想,應該點定高低?
    如何用策略?

    如果我地馬後砲以為自己足到,就會變得自以為是。

    所以,我地應該用一套面的方法,第一,月供股票應該長期進行,只要供的是優質股就得,因為當企業價值向上時,就算你之後供的價高左少少,仍然是值得,而月供的好處,就是減少了人為的因素。

    當然,你中間增加或減少金額是可以的,但我希望你唔好單單用「股價」去衡量,而是同時有「價值」的分析,這會更加全面。

    2)唔好比「感覺」影響到你,投資者「理性」是最重要的。

    我會比較建議你用「平貴」去衡量投資策略,現時大市處合理,你部分月供,同時留有部分的現金,等機會,是最好的方法。

    「留現金等機會」都是長線投資中,增加回報的模式之一,你都要用。

    3)永遠都是睇「平貴」,不是睇「高低」。

    如果現價$1,企業價值$1,合理。

    當股價由$1升到$2,而企業價值升到$3,雖然股價升左一倍,但卻是平貴左,我地不應賣,應該買。

    另外決定我地是否加注的因素,是自己的投資組合。

    記住,我地投資是「將現金轉為冷產組合」的一個過程,要著重各股票間的配置比例,建立一個平衡的組合。

    4)基本不差,但工行(1398)增長力不強,未必最適合你的年齡。中海油(0883)只是商品企業,質素不是最高之列,因此不會佔組合的比例太多。

    ------------------------------------------------

    Q14390:

    老師
    想請教你

    我有間海外物業,仲有一年就要比125萬
    兩年後再比埋最後125萬

    我想問我現在我還應該買股票嗎
    有50萬買左1177 ,在$10.72買入
    有20萬買左175,在$15.5

    另外有80萬係月供股票
    我唔知應該在餘下一兩年間
    應該點處理好
    可以比意見我嗎

    謝謝
    其間,會努力工作的

    龔成老師:

    1年時間,是比較短的時間,2年時間,相可以叫做中長期。

    所以,你這刻要集中,處理左1年時間去比的費用。

    你要計翻現時有多少現金,與$125萬的差距是多少,同時,在支付這筆資金之前,你靠收入與儲蓄有多少。

    如果不足的話,即是要賣出股票,那麼,你就唔好再投入資金入股市,而是睇下,應該賣出那些股票去套現。

    賣出時,首先睇那些股票質素差,會賣出這些先(記住,唔好睇賺蝕),另外,下一個賣出的,是佔你的組合比例過多的類別。如果之後仍是選股賣出,就選這刻股價較貴的。

    ------------------------------------------------

    Q14391:

    老師您好,我今年26歲,月入5萬,我希望30歲可以有500萬資產,我應該要點部署?
    投資方面我現在持有以下股票:

    941 ---1500股,77.1
    857----30000股,4.85
    19----500股,75.8
    823----500股,79
    778-----6000股,8.92

    788------70000股,1.71
    2314-----10000股, 5.5
    1211----500股,38
    1398---10000股,5.89
    1810----5000股,10.82

    其實857同941我知道自己犯了錯,想溝淡所以入多左,不過放中長線我又吾擔心佢地升吾番上去嘅…只係機會成本嘅問題,令我買吾到其他更優質嘅股票。

    另外我有一份10萬元嘅基金。

    短期儲蓄方面我持有10萬元現金,同10萬元嘅定期存款,半年後到期。每月基本洗費6000蚊左右,其餘洗淨就會草起佢。

    中長線黎講,我有兩份每年供2萬元嘅儲蓄保險,一份儲15年,另一份儲5年。仲有一份每年供2萬元嘅危疾以備不時之需。以上就係我嘅投資組合,請求老師賜教!

    龔成老師:

    基本上,你的財富組合,都能做到「攻守兼備」,有適當的保險及現金,以及備用現金,其實防守部分已足,餘下要好好進攻。

    現時你持有的股票,基本上都有質素,都可以長線投資,記住,唔好因為買入價因素而加注,只有在平宜價(即在有較大投資值博率),以及這股,在你組合的比例仍想增加,先可以加注。

    你現時26歲是財富增值的黃金時期,要好好把握,盡你一切的力量去儲蓄、投資、學投資知識。

    你可以投資「平穩增值股」+「潛力股」,不過,由於潛力股要求你有一定的投資知識,因此這刻不用急著投資,你可以集中在平穩增值股先,潛力股則小注已可。

    如果你想30歲有$500萬資產,你要好大力去做儲蓄先得,要大幅加強本金,這點十分重要。現時的$20萬現金,不要用。

    你要一邊投資一邊儲現金,你要投資「平穩增值股」為主力,再加「潛力股」(所以要大幅增加你的投資知識),提升潛力股佔你的比例。利用每月儲到的資金,以分注模式投入股市。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十分重要,如運用得好,將會大幅提高你的回報,你要好好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14392:

    老師,我想請教一下你的心態,你年少的時候會否和身邊的朋友比較?

    我相信很多人也會喜歡跟身邊的人去比較,但因着比較,我覺得很辛苦,老身常談的什麼不用和別人比較我做不到。

    眼見一個朋友,她大我一年,19歲,她幫人補9個習,還有2份part time ,dse又考得好,讀緊survey,係專業工,而自己呢?

    我明白應該視他人為學習對象嘛,但我一和她比較,便認為自己一無是處,沒有自尊自信可言,同時也沒動力去做好自己。

    眼見人地19歲可能已經月入2,3萬而白己仲靠緊屋企,霎時覺得自己好似爛泥扶唔上炳咁,覺得好唔開心但又無動力去改變:(

    龔成老師: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項,所以根本無必要事事同人比較。

    比較,有時我都會,但不會對我有影響,我通常會睇下佢有無我學習的地方,我明白,我有我的強項,佢有佢的強項,我無可能在所有範疇都精通,我只要做好自己,同時學習別人強項已得。

    比較不是問題,但你要同時學識欣賞自己,你都有你的強項,這是你要發掘的地方。

    例如,你見人地補習賺到錢,但人地同時的付出都好多,你願意付出嗎?如果你無這付出,回報不及別人都是正常。

    如果你比較完,你感得人地好強,你想學習,你要做的「不是要覺得自己無用,而是要行動!」

    你可以立刻想想,自己如果賺得更多,別人幫9個人補習,你會否行第一步,幫一個人補習?

    你要做的是行動!

    你首先要找自己的目標、強項,有能力做到那些事,下一步就是行動!行動最重要,那怕是小小一步,都十分動要!

    你睇完我同你講呢翻說話後,希望你立刻,用紙筆,寫低自己的目標,計劃,貼在家中當眼位,然後行動!

    ------------------------------------------------

    Q14393:

    老師 我的投資目標是投資組合的回報能打敗大市,每年複息回報至少15%,而我的股票組合居然跑輸大市。

    組合(12,27,388,1211,1177) 當中只有1177,27跑贏大市,388,12與大市持平,1211蝕17%

    我在反思,追求高回報同時,一部分資金買入指數型etf係咪更好,因為事實證明我的投資實力未夠強,未足以打敗大市。

    所以最近研究etf,的確etf是好好追蹤大市的工具,但有2點,令我一直不願意買etf。

    1,費用比率,費用比率當然愈低愈好,即使己經好低,但長遠複息計,吞食投資者的回報亦愈來愈多。

    2,沒有股東權益,一般買股票擁有投票權,能出席股東大會,而etf雖然持有實際股票,但只有基金公司擁有股東權益。

    我的問題是,投資真是一門大學問,我不太喜歡etf,但我承認組合中持有etf能降低風險。我們投資者是否應該不理會自己意願,能一切對自己有利的選擇都要做?

    即是我應該買etf來達到打敗大市的目標?雖然我不喜歡etf

    龔成老師:

    小心犯了一個錯!

    我地投資,一定以長期計算,唔好以一年的回報,去衡量整個組合的價值。好多投資組合,特別是如果當中有潛力股,都要3年以上才能慢慢顯現價值,因此,回報一定是長期計,唔好睇中短期表現。

    你上述的組合不差,保持持有就得。

    1)所以要投資費用較低的基金,例如盈富(2800)每年的管理費只是0.1%,我相信是全港最平的。

    2)對,基金是比人管理,是較被動的模式,有好有壞。

    如果我地有選股的能力,就不必投資ETF。但對於好多散戶來講,投資ETF仍是較好的選擇。

    其實,你可以部分投資ETF,部分自行選股,這已經是一個不錯的策略。

    ------------------------------------------------

    Q14394:

    你好成哥,follow左你兩年幾。我係2017年股票班同學仔。

    好耐冇問問題請教你,自從上左你堂後,係投資 理財方面改變不少,依兩年連工作都有很大的改善,相信同個人思維有關,先感謝你既啟發。

    今次想請教既係關放創業方面,其實一直想建立被動收入系統。

    以前有開過店,亦有在網上做買賣,因正職問題都能夠好好去做,加上網店工作量頗大,一個人做衍生唔少客服問題。

    依兩年都不斷同做生意朋友交流,發覺大部份都有獨特技能令盤生意做得住,草到舊客之餘又吸引到新客。

    例如十分專業的網上營銷、IT知識去接project、專業攝影同拍片技巧、會計師、工程裝修等等…

    反觀自己好似除左銷售都冇咩專長,而家online shop林立,透明度高,做網店競爭好大。又想做,又好多顧慮,應該點好

    希望成哥可以指引下,謝謝你
    但我確實已經想去發展副業,難得終於工作配合到

    龔成老師:

    每個人都有佢的強項,你唔需要太刻意同人比較,而且太過個人化,企業反而較大莊大,如果要搞大,反而唔好個人化,要系統化,麥當勞就是一例。

    如果你過往有開過店,其實已有生意經驗,你會知道那些地方應該優化,當時的問題所在。如果當時已有穩定生意,只是工作量問題,其實一個兼職幫手,可能能解決問題。

    當時你能夠有生意,即是你有爭取生意的能力,這已經是你的強項,你要做好這點,而客服問題,就交給員工去做,你自己就繼續找生意。

    當然,現時網上競爭大,要開一門生意不易,但記住,你不是要「與別人比強項」,而是要「與別人比不同」,緊記!

    生意的切入點,從來不是大家鬥強,這是無意義的,你要找出與別不同之處,獨特點,顧客能很易記得你的地方,專心做好一個類別,這是最重要的。你試試從獨有需求的方向去想想。

    ------------------------------------------------

    Q14395:

    老師我今年29歲,因做家族貿易生意,另上其他收入,平均一個月8萬,因未知中美貿易影響如何,有可能影響我。

    因之前亂買股票及短炒輸接近百萬,現在重新出發我手上持有250萬現金,珠海物業約60萬。

    日本樓兩層分別250萬及60萬價值每月收租進帳1萬3及25萬股票。

    現打算將50萬再投入股市,請問有什麼可提議,我打算香港自己未來5年購入自住單位約800萬樓下的樓。

    還有老師點睇珠海樓價,及本人睇好股票775 及173 作長遠投資。吾知老師點睇,謝謝

    龔成老師:

    記住,你一定要以「整體財富組合」的角度去分析,建議你以一個圓的模式,去寫低自己的資產分佈,各資產所佔的比例,你會好多野清楚好多。

    唔好再做短炒,而是要以「建立財富組合」的模式去進行。

    這刻你物業已足夠,不用太心急增持物業,否則會令你的比例過多。

    另外,你這刻現金較多,應該將部分現金,以分注模式,轉為優質股,長期持有。

    長江生命科技(0775)是潛力股,雖鰳都有投資價值,但這類股,不能佔組合太多,因此你只可以小注投資。

    嘉華國際(0173)有質素,現時股價合理,可分注投資。

    另外,建議你考慮盈富(2800)、銀娛(0027)、恆基(0012)、中銀(2388)、港鐵(0066)、煤氣(0003)、粵海(0270)、領展(0823)、港交所(0388)等,你可以了解下這些股票,然後從中選股。

    記住,你不是炒賣,而是配置,買入優質股長線持有。

    另外,以你的年齡,財富仍有一定的增值力,建議你多增加投資知識,在選股、企業估值、投資時機上落功夫,對你長遠財富有好大影響。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14396:

    龔sir,另外岩岩去完大陸返黎,見到路面上好多BYD既車...令我考慮緊好唔好入返d 比亞迪....但如果同時候持有比亞迪同吉利係咪好奇怪既組合???

    始終佢地未來可能會成為左競爭對手,係咪應該選其一好d?

    龔成老師:

    中國車市中短期仍會較弱,不過,長遠仍是正面,加上比亞迪(1211)發展得不差,在外國都有好多歐洲國家,正試用佢的電動車,我相信佢的前景。因此這股有長線投資的價值。

    至於吉利(0175),同樣是不差的股票,可長線投資。

    其實,只要是優質股,而你又能了解與分析,就算同行,都可以一同持有,這可以有分散風險的作用。不過,同一行業不能佔你股票組合的比例太多,你只要用「比例」的角度分析就可以了,無論一隻還是三隻,概念都是一樣的。

    你最好唔好佔股票組合過3成,這就無問題。

    ------------------------------------------------

    Q14397:

    老師你好,朗廷最近半年都跌左,請問現時入朗廷是否合理區?如果是,入10手會否太多?還是維持分注入較好?

    本人見它派息穩定並較高息,考慮長線持有。
    但亦矛盾於其業務沒有更大增長。
    謝謝 老師

    龔成老師:

    朗廷(1270)是酒店類別的房託,雖然都有一些協議的租約,但始終都會受經濟週期的上落影響、遊客情況影響,因此在股價及股息上會較為波動。

    香港的社會情況,對佢都有一定的影響,但我相信這只是中短期,這刻反而令佢有更大的投資值博率。

    現時股息率去到8%,已反映香港的不利情況,有投資值博率,現價合理,分注投資可以。增長力不算強,你預佢平穩增長。

    至於入多少,最主要睇你組合的比例,只要唔好過多比例就得,你要衡量這類股,應該佔你組合的比例多少,同時,同一隻股,佔組合比例不能太多。

    ------------------------------------------------

    Q14398:

    師兄,1951現價合理嗎
    我見行業獨特 有興趣

    龔成老師:

    錦欣生殖(1951)本質不差的,長遠有增長力。

    佢主要係中國及美國,透過合約安排從事經營及管理輔助生殖醫療機構,以提供輔助生殖服務、管理服務,以及輔助醫療服務。

    佢的自有輔助生殖醫療機構,包括位於中國的成都西囡婦科醫院及深圳中山泌尿外科醫院,以及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3間HRC Medical手術中心以及NexGenomics PGS實驗室。

    佢過往的財務數據不差,生意與盈利都有不差的增長。

    不過,佢上市年期不算長,加上佢現時市值去到$250億以上,就算佢盈利增長快速,相信佢接下來幾年,每年盈利都只會有幾億,以這作假設推算,佢現時的估值都幾貴。

    如果你見佢有回落,先小注投資,之後再跌先入。

    ------------------------------------------------

    Q14399:

    龔sir,你好。
    多謝你分享行之有效既理財知識及方法。我很喜歡看你寫的文章及聽Youtube的分享,極具建設性!謝謝

    受龔sir鼓勵,本人由2020開始月供股票,希望獲得龔sir既指點

    本人24歲,3年前開始做私人健身教練(Freelancer),有自己既客(10-12個),收入依舊很不穩定 月入介乎八千至一萬四之間。

    另外,為增加競爭力,今年開始進修運動治療(大學生Yr3),為期2-3年。

    本人有開源節流的經驗,每月開支最多可減至二至三千元。來源方面:有幫中介公司教1-3個客,幸運的話會接到相關的教班合約 以增加收入,有必要時會做散工。

    節流方面:懂得購入當季食材並自行煮野食,甚少娛樂/逛街,現時八成的客人都是在我居所附近,車程15mins內。

    受到龔sir教的Time Value of Money、平均成本法及主動創作被動收入等理財概念所啟蒙,希望透過月供股票增加創業成本,用於畢業後的小生意上(與現有工作相關)。

    現有後備生活金約3萬,可月存3千(男友給的生活資助金,存起以便他之後置業用),打算月供股票5千。若把5千全部供盈富(2800)適合嗎?

    龔成老師:

    首先,你方向正確,利用各種方法,去盡力開源節流,因為你這刻24歲,是累積財富的黃金年期,要盡全力做,之後才慢慢放鬆。

    不過,你都要同時作出長期的提升,例如你進修運動治療,方向正確,但你要多想思考,進修與前途的相關性,尋找相關性較高的進修,亦要想方法提高你的身價。

    你一天24小時,用盡都是有限數,因此,除了找更多客外,另一方法是提高你的身價,你要提高自己的形象及競爭力,這都是你長遠要發展的方向。

    至於你現時的開源、節流,方向正確,保持做就得。這可以令你有更多的初期資金,能作出投資。

    現金$3萬不要動用。月供$4000盈富(2800),可以的,如果你本身有其他心水股,就可以減$1000盈富,供該心水股,如無,就$4000供盈富。

    以你的年齡,財富仍有一定的增值力,建議你多增加投資知識,在選股、企業估值、投資時機上落功夫,對你長遠財富有好大影響。

    現時大市處合理區,可以一邊投資一邊留現金,而餘下現金的運用,就是等大跌市時出手,如果你能在這段時間學好選股等技巧,到大跌市時就能把握機會,財富增值會更明顯。

    ------------------------------------------------

    Q14400:

    我剛剛睇到「財務自由行」講借貸可以加速達到財務自由,我想知呀sir你08年/15年果時有冇曾經試過運用借貸去掃平貨。

    其實係咪只要計算到股息足夠支付借款利息就可以好安全地建立更多資產?

    龔成老師:

    對,借貸是加速財富增長的方法,但有利有弊,因此要平衡運用,第一,要明白當中風險,第二,要控制好比例(財務自由行有講),第三,要有息差或時機。

    我一向都有在物業方面運用,因為物業運用的風險較少。

    至於股票方面,在2008年,我當時利用私人貸款,去盡力掃股票。最主要是因為當時股市大平賣,是盡力掃貨的時機,因此,是運用最後一張皇牌「借貸」的時機。

    所以,不能為借而借,而是有機會才借,這點十分重要。

    ----------------------------------------------

    多謝各位提問,若然你有問題想向本人發問,可在龔成的fb專頁中(www.facebook.com/80shing)inbox龔成,但要注意如無特別聲明,有可能將問答放上網的,當然,會將發問者的身份,以及有關個人的部分刪去。

    另外,由於提問人數眾多,見諒無法即日回覆,如果是普通的提問,預起碼要7天以上才能回覆,若然是較複雜的提問,起碼要10天才能回覆,希望各位能諒解。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